[人生,光抄筆記是沒用的]
自從舉辦免費講座之後,現場不提供講義,我有個很驚訝的發現,大家怎麼這麼愛抄筆記!
我常常一回頭,看到烏鴉鴉一片黑,盡是大家的腦袋頂,都在猛抄筆記。一點都不誇張,很多人幾乎是看不到臉,從頭抄到尾,沒抬過頭。這讓我不禁懷疑,他們不是來聽講座,是來抄筆記的,「抄」才會讓他們感到有真正在學習。
根據一般評價,我的講座含金量高,而且教好教滿。如果過去你聽演講,講師用一個故事就講完整場,滿場跑上跑下,又是揮拳又是吼叫,現場人人跟著嗨到炸開,我完全不屬於這種,第一我的口才很不怎麼樣,第二我沒條件走魅力路線,第三我始終認為是來教課的,台下是來聽課的,重要的是觀念與方法。
講個例子,就知道我的風格。有一次我去一家大企業演講,事後他們做了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我不是講得最好的老師,但是有件事讓他們感到甚為驚訝,就是大家在課後回憶得出來的重點是有史以來最高。這說明了什麼?第一我的講課是有料,第二我的講課方式擅用比喻,很容易記住重點,學習效果是高的。
我想,大概是這個原因讓大家這麼愛抄筆記。但是也是可惜的地方,原因有三:
1. 人無法一心二用,當你在抄上一句時,就沒聽到老師講的這一句。
2. 抄比說慢,當你抄一句,至少漏聽老師講三句,整場只聽到1/3。
3. 多數人回家後沒再翻這個筆記,可能抄在一個紙頭上,不知丟哪裡去。
不僅如此,我還特別想要提醒一個概念,抄筆記不會讓你的人生更美好或更成功,只有下面這兩件事才會幫你做到:
1. 改變你的觀念
2. 展開你的行動
問題是很多人「我抄故我在」,心裡想的是我花時間來聽講座,也埋頭抄了筆記,振筆疾書,一刻不得閒,忙到連頭都沒抬,手酸到要斷了,筆寫得快沒水,表示我很努力在聽﹑很努力在記,等於我很努力在學,而這就夠了!要不然是還要多要求什麼?你看看有多少人連報名聽講座都沒有,我已經夠上進!
是的,很多人在這件事上帶著優越感,比起其他人下班後滑手機﹑追劇﹑吃飯打屁,他們認為自己夠可取了。可以想像的是這種人上班時,應該也很認真努力,可是也可以想像這種人在晉升或加薪路上,應該也經常感到挫敗委屈,升遷的不是他們,加薪的也不是他們。而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出在哪裡?
這讓我想到寫《公司病》一書的企管顧問柴田昌治,他也出過一本書《重要的事別交給亮眼的人》,在封面提出一個問題:「優秀員工執行力強﹑協調力佳,讓組織一切正常運作,但是公司卻越來越弱,為什麼?」歸納起來,他看到一個日本常見的現象是很多員工勤於做事,卻不思考,結果是應付事情﹑不見問題。
過去日本企業靠著員工勤奮,而成長壯大;到了今天,員工勤奮卻衍生出極大的矛盾,使得日本公司的生產效率低於其他主要國家。原因出在於員工在賣力工作的同時,沒有發現公司出現的問題,才導致公司越來越衰弱。怎麼辦?於是他提出一個說法:「公司的結構與風氣,是企業改革的關鍵。」
柴田昌治這個發現,用管理理論「懶螞蟻效應」來解釋是再恰當不過,這是因為公司裡,「勤奮的螞蟻」太多,而「懶螞蟻」太少。
有一次,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觀察三十隻螞蟻一陣子後,發現到大部分螞蟻都一如我們了解的,工作勤奮,不停地搬運食物,不過卻有少數螞蟻整天無所事事、東張西望。後來生物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斷絕螞蟻的食物來源,結果「勤勞螞蟻」慌了,「懶螞蟻」卻站了出來,指引早已偵察到的食物來源,帶領大家轉移陣地,另尋生路,解決糧荒危機。
由此可見,「懶螞蟻」不在搬運食物,不等於沒在做事,東張西望是在做偵察,無所事事是在做思考。後來這個發現應用到企業管理上,稱為「懶螞蟻效應」,組織裡一定要有些「懶螞蟻」,負責分析市場變化,帶領大家找到新市場。
再擴大來說,「勤勞螞蟻」等於做事的人,做目前的工作;「懶螞議」等於用腦的人,預測未來的方向,兩種人都重要,也必須清楚分工,讓勤於動腦的人可以懶於雜務,這是所謂的「螞蟻式管理」。
因此問題浮現了,企業用了太多「勤勞螞蟻」,因為他們勤奮,在基層的表現亮眼,升遷加薪自然而然以他們為主,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卻也因為習慣性地勤於工作,而疏於用腦,導致組織僵化、難以改變。
勤於抄筆記的人,有如勤勞螞蟻,而他們的勤勞簡直完全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屬於反射性的習慣。在講座時,我都會多費唇舌要大家多聽講﹑少抄筆記,結果我發現這是白費唇舌,因為不到一分鐘,這些人又忍不住低下頭繼續抄,彷彿有種不抄會死的使命感在驅動他們。
不過,抄筆記還不是我認為最大的問題。講座進行中,我會適時反問大家,多數人表情木然,並且眼神閃躲,你說像不像在公司開會,不論如何就是不跟老闆眼神接觸,免得被點名站起來發言?這才是嚴重的地方,猛抄筆記卻不思考,也沒意見,更沒打算提高能見度,在會議中發言而被看見價值,你說升遷加薪怎麼會輪到自己?這就是勤勞螞蟻的下場。
聽演講的目的是什麼?不是抄筆記,而是記住幾個觀念與做法,回去後實踐。人生要美好﹑工作要成功,靠的不是抄筆記的功夫,而是付諸實踐的功夫,重要的是行動力。筆記一百個重點,還不如實踐一個重點。這個道理用在職場也一樣,努力做一百件事,還不如做出一個成果,老闆要看的不是勤奮,而是實蹟。
如果你是愛抄筆記的這類人,放下你的筆,用用你的腦,這才是最需要記住的重點。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MAG DAIL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問卦] 工作就是滑8個小時手機該離職嗎-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人性的弱點|財富的心靈法則|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 ...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 - Facebook 的評價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錯失恐懼症】目前還不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但是對於年輕人卻有很大的影響 !! 2020年已經結束,你是否曾算過這1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每天拿起手機第1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
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高度相關。【註1】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FoMO 也被翻譯為「錯失焦慮症」、「資訊遺漏恐懼感」、「恐懼錯過」、「害怕錯過」或「擔心錯過」【註2】。雖然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這個縮寫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其背後的成因卻已存在許久。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就有可能得到FoMO。早從巧人和直立人的時代【註3】,這些靠獵捕和採集為生的部落居民就很清楚自己擁有哪些東西,或者沒有擁有、但需要哪些東西才能安然度過每一天。
在那個時代,恐懼焦慮是有好處的。如果跟同伴一起遊蕩時,錯失了重要的食物來源、水源或安全的藏匿處,所有人的性命都會陷入危險。
此外,這些早期的人類知道生存還有另一項關鍵,那就是他們必須一直待在幫助他們行走在當時那種惡劣環境的群體之中。
若遭群體拋棄,或者沒有得到重要資訊,你就有危險了。你知道,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你必須跟著群體一起行動。你必須有所歸屬。沒有FoMo,人類這個物種可能早就消失了!【註4】
■美國研究指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曾針對14至47歲來自美國各地的419位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錯失恐懼調查」量表的10個項目,包含是否同意「我擔心自己的朋友、密友、家人在沒有我的情況下玩得很開心」,以評估參與者在其社交圈中擔心錯失活動的程度。
結果發現,「錯失恐懼症」與高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關,較可能出現在那些對自己評價不高、感到社交孤立或兩者兼具的人身上,反之,「錯失恐懼症」可能會造成孤獨、低自尊、低自我同情以及低生活滿意度。研究指出,生活中有「較高社群媒體參與度者」,其「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錯失恐懼症是1個結果,很多老師跟家長可能會因果倒置,認為青少年、成年人因為網路成癮而造成人際關係與溝通互動的問題。
但事實上卻是因為現實生活出現問題才轉向依賴網路,他們在真實生活本來就孤單疏離,借用網路媒體更加深了孤單感,呈現惡性循環,而漸漸產生錯失恐懼症或是網路成癮的現象。【註1】
■錯失恐懼症(FoMO)現象及衍生問題
目前錯失恐懼症(FoMO)相關學術研究可追溯自 Przybylski 等人(2013)以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的觀點來探討錯失恐懼症的行為及相關因素,包括:自主性(autonomy)、效能感(competence)及歸屬感(relatedness),並發現高度 FoMO 傾向者,由於缺少能力(效能)、自主性(有意義的選擇)及歸屬感(與他人的聯繫)的基本心理需求,會經常感到焦慮、自尊心低落以及自覺不夠好,對於社交關係也比一般人敏感,因而出現高度的社交媒體參與行為,期望藉以減少害怕失去無所不在聯繫的心理焦慮。
FoMO對於生活的各個層面皆會帶來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尤在生理功能及心理狀態上最為研究所重視,初步彙整過去發現分述如下:
(一) 易使生活失序:
■睡眠及飲食作息異常、學習及工作表現不佳
越是頻繁、持續性關注網路社群,且密集地刷新動態(如:為了確保自己參與到朋友或同儕的各項活動及聚會),是 FoMO普遍出現的行為。
嚴重者不僅會間接出現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及手機成癮症,亦因耗費大量時間在社群媒體,導致睡眠時間大幅降低,睡眠品質隨之減損,因而產生失眠、睡眠不足等症狀,且飲食方面也會同步出現障礙、失調等現象,進而影響其學習表現或工作效率。
(二) 形成負向自我概念:
■自我價值感低落、情緒及行為兩極化
FoMO易使人產生沮喪、焦慮、不安等負向情感,且具有強烈的比較心態,在一次次的比較當中,常常衍生出自尊心不足與自卑感。
由於深怕自己不被他人所需要,使其注意力大多放在自己是否與他人保持聯絡及緊密關係,情緒亦受到社群軟體的動態所牽引,因此 FoMO者常會情緒化、神經質、過度敏感,致使行為也出現偏差(如:酗酒、嘗試許多高危險性行為),進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綜言之,過去研究一致指出,FoMO 對個人的情緒及生活滿意都帶來負面效應。值得一提是,FoMO 對各年齡層所造成的影響程度皆不同,其中以對年輕世代的青少年影響最為顯著,亟須嚴加正視。【註2】
■三步驟遠離錯失恐懼症(FoMO)
研究發現,年輕族群的「錯失恐懼症」與生活滿意度有關,對於青少年來說,被遺忘的感覺對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有更大的影響。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青少年可透過3個步驟來避免社群媒體使用所帶來的不愉快:
▸第一步「辨識警訊」
當發現使用社群媒體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一味的羨慕對方,感覺與社群中的密友越來越疏離,甚至覺得自己很糟,應開始思考是否減少社群使用時間。
▸第二步「自我增強」
看到對方使用名牌服飾、參加派對到處遊玩,自己卻只能在家寫功課、玩遊戲,當發現自己無形中在比較時,可告訴自己不用這樣,可以「想想我有什麼,像是我很關心家人、我有莫逆之交」,增強自己在做的事情、累積自我能力,而不是否定自己去羨慕別人。
▸第三步「回歸真實」
應清楚知道社群中看到的照片與文字往往都被誇大修飾,呈現的只是他們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而非完全的現實生活,建議可暫時將程式關閉並拿起電話打給社群中的密友,與他們聊聊天或碰個面而非沉溺在負面、比較的情境裡。【註5】
FoMO 並非一種新的現象,而是現今社會比以往擁有更多媒介,進而助長了此種擔憂。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率提升與進步,以及青少年對於社群媒體的高度依賴下,FoMO 已然是一項值得關注的議題。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FoMO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以如何有效協助及介入,乃是未來教育相關工作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避免 FoMO 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可能危機與日俱增。【註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Przybylski, A. K., Murayama, K., DeHaan, C. R., & Gladwell, V. (2013). Motivatio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 1841-1848.
∎註1:
(元氣網)「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https://bit.ly/2KOhD7B
∎註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5),頁 68-71
淺談青少年的錯失恐懼症及改善策略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9-5/free/01.pdf
∎註3: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智人」:人屬(Homo)的物種,包括巧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匠人(Homo ergaster)、人屬魯道夫種(Homo rudolfensis)以及智人(Homo sapiens)。這些人種或已滅絕,或彼此間有親緣關係。其中,智人是人屬中唯一現存的物種。而巧人則是人屬中的第一個物種,出現在距今250萬到200萬年前的東非與非洲南部,可能自南方猿人(Austropithecine)演化而來。
https://bit.ly/38WKqyz
∎註4:
獨立評論在天下 - 「FOMO錯失恐懼症:為什麼我們會一窩蜂跌進焦慮陷阱?」:https://bit.ly/38SjfVK
∎註5: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董氏快訊】2020/12/29
使用社群媒體莫名感到焦慮?不妨改變網路使用習慣吧!
http://www.etmh.org/News/NewsDetails.aspx?type=1&NewId=2679
➤➤照片
∎社交網絡帶來的恐慌—「錯失恐懼症」,緩解惶恐焦慮,你需要知道!:http://bit.ly/2Lmcbsb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錯失恐懼症 #FoMO #資訊遺漏恐懼感 #恐懼錯過 #害怕錯過 #擔心錯過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村長好康分享 #留言免費抽
你最近睡的好嗎?
今天天氣超好睡,我睡得超好;有人則是回饋睡前聽我的Podcast 就睡著了(但也因為這樣從來沒有聽完過XD,非常棒,睡著比起聽完重要太多了);但也因為這樣有人跟我分享了進「複雜」的睡眠狀態:
1.因為白天睡了很多,所以晚上反而睡不著
2.因為吃宵夜,肚子太飽難以入睡
3.講到有很多事情還沒做、隔天有重要的活動,就會輾轉難眠
4.越是跟自己說要快睡著,反而越睡不著
5.雖然睡著,但是晚上很多夢,而且感覺「淺淺的」
6.睡到一半就突然醒來,但是不是為了上廁所,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的醒來
7.比鬧鐘設定的時間還要早就起來,但是覺得身體很累,而且又睡不回去
你有類似的狀況嗎?
睡眠狀況不佳大概有三種情形,可以分為
.
-困難入睡
-睡眠中斷
-晨間早醒
.
如果你上一個禮拜交替在這三個之間,那麼很可能你就有睡眠上面的問題了。前幾天在討論ASMR的時候,有人跟我分享他們睡不著的窘境,不管有沒有聽睡前的白噪音都沒有太多的幫助(事實上研究也顯示長期聽白噪音入睡反而會影響睡眠品質)。
.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好好的睡覺呢?其實最重要的是睡眠衛生,比方說:
-在床上只做睡覺有關的事,不要在床上滑手機
-白天要小睡的話,去沙發睡不要到床鋪睡,把床鋪培養成一個「正式進入睡眠的環境」
-睡前一個小時避免洗澡、運動、或者是做讓身體覺得興奮的事情(比方說看偶像劇)
-不要一次更動太多的睡眠時間,比方說你之前都熬夜到2:00,就不要強迫自己晚上九點就上床睡覺,可以調整成1:30或者是1:45入睡。
.
如果你這些方法都試過了,但是還是很難睡著,尤其睡前容易想東想西、然後越睡不著,或許可以嘗試一些輔助睡眠的食品,例如使用相關的酵素,市面上有很多類似的品牌。
.
(直接進入業配)今天我要推薦的是「晚安益生菌」,如果你之前試過各種方式協助自己入睡,但效果都不佳,或許可以嘗試看看。
.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那有用嗎?」
我想要引用一句前幾天我去看診的時候,醫生跟我說的話:「我們只能夠去計算統計顯著或者是臨床顯著,就是這個藥物或是這個食品對一般人說,平均而言是不是有效果,但有些時候這個效果量很小,小到當事人不一定能夠察覺,有些時候會有個別差異的問題⋯⋯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當事人自己感受是否有幫助。」
.
也因為這樣,作為一個很有良心的業配,我沒辦法跟大家說是不是吃了就可以立刻睡著,但如果你已經嘗試過許多其他的方法,或許這是一個選擇。
.
睡眠影響我們的身體、心靈、還有日常的情緒非常多,當你有一個晚上好的睡眠,你的人際關係、工作狀態、還有你對自己的評價,也會比較穩定一些。從今天起,讓自己睡好一點,不因為什麼,只因為你值得,值得一夜的好眠。
.
晚安,晚安。
##分享你的睡前小儀式是什麼
像是我就一定要_____ (像我就是一定要用精油噴霧),我們從留言將送出5袋正品給大家
.
想嘗試首購第一袋的朋友們
晚安益生菌也有無感退費活動
lihi1.com/Opdgf
輸入折扣碼Haitaibear 可享150元折扣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明明一整天下來,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但是時間就莫名其妙不見了!而換來空虛寂寞覺得冷這樣的情緒?
我最近剛好讀到一個商業作家,叫芬克爾,而他的一些反思,還蠻呼應這種感覺的!
他說:「我一直在工作,就算跟家人相處,但是我還是在回覆工作相關的郵件和訊息;最可悲的就是家人也漸漸的習慣我這一切的行為。當我真的放下手機,他們還會嚇一跳,好像我只是個路人一樣」。
在芬克爾的觀察和研究裡面,我們平均每一周會浪費18個小時,如果這18個小時乘以一年的工作周數50周,剛好我們每年就浪費了超過900個小時;而這900個小時換算成工作的周數,是22個工作周數。
他說到在自己的專業工作裡面,過去25年,他見過好幾千個企業的老闆,他們都過著類似的生活,而其中多數人,其實不清楚自己的時間是怎樣消失不見的!
他整理了下自己,他發現他都把時間花在哪些地方呢?你也可以一邊聽一邊算一算,自己有沒有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面,而且浪費了多少時間?
他列出了10個時間上的黑洞。第1個,參加浪費時間毫無成果的會議;你有沒有同樣的狀況呢?第2個應付那些別人也可以輕鬆處理,而打斷你工作的無聊事情,你可以想一想哦!
下一個,處理低價值的郵件;這是不是我們常常滑開手機的時候在幹的事情呢?接下來一個,處理同事低價值的需求,我想在我們的文化裡,這種狀況應該蠻常出現,而且我們會蠻不好意思跟別人Say No的!
再接下一個,花時間寫那些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力,也沒人想看的報告;再來在YouTube上面看一些影片,像是貓貓狗狗的影片,滑滑臉書,沈浸在其他逃避現實,以及讓自己喘口氣的東西上面。
是啊!第一時間你可能是喘一口氣,但是呢,慢慢的你會發現,這口氣也喘的太長太久了吧!
再下一個,做一些公司可以用低成本就輕鬆外包,不用浪費你的時間的低階商業活動。
這個部分呢,我身為一個創業者,我也常常要提醒自己,是不是把我員工的時間,都浪費在一些低價值的事情上面了,而這些事情是不是可以用外包就來處理掉呢?
再下一個,處理一些本來就可以輕鬆避免的危機。最明顯的就是很多人總是要等到電腦掛了,才在那邊拍大腿說,我怎麼沒有備份!
再下一個,做一些沒有價值的雜事。我想這很容易理解哦;最後一個,做一些可以付錢請別人做的私事,而這些私事對自己而言,除了花時間以外,沒有其他的內在或外在的意義。
好的,當我們把這十點列完之後,如果你想要學習的是,心智運作模式的切換,和怎麼樣有效率的調整好自己的時間跟能量;那麼我會鼓勵你可以參與我的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
然而在今天呢,我特別想跟你講的,還不只是時間管理跟效率管理的問題;我想要跟著你進一步的去思考,這10件事情裡面,到底有多少是跟他人有關的?
我們來復盤一下哦,參加浪費時間毫無成果的會議,是不是跟他人有關?應付他人可以輕鬆處理,但卻會打斷你工作的無聊事情,是不是跟他人有關?
而處理低價值的郵件,也跟他人有關哦!處理同事低價值需求,那自然不在話下了,也是跟他人有關。
所以呢,我們用相對比較嚴格的定義來看,這10件事情裡面,有5件事情是跟他人有關,而這份有關,可能是他人對你提出的需求,或者是你讓別人去這樣對你,打斷你是沒有關係的。
所以你可以想想看,如果你平常在不知不覺之間,常常透露出一種信息,叫做打斷你是可以的;或者是你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沒有界限、沒有規則的人?
那你想浪費時間,或者是別人不把你的時間當一回事,是不是理所當然一定會發生在你身上的!
然而很多人聽到這裡,可能就有一個顧慮,那我要把邊界跟界限劃這麼清楚,會不會讓我成為一個難搞的人?
我試著跟你沙盤推演一下哦,你想想看這些跟他人有關的事情,一直在煩擾你,你剛開始可能還可以保持一個很好的修養;但是你可能會一直忍耐、一直忍耐、一直忍耐…。
忍耐到你再也不能忍耐的時候,你是不是會爆發?你可能不會爆發在你同事身上,但是你一定會爆發在你家人身上!
無論爆發在同事,還是家人身上,都會因為這樣的爆發,而導致別人覺得你脾氣不好;或者是別人會覺得很驚訝、錯愕,然後對你產生不好的評價。
可是別忘了你當初為什麼要忍?你忍的目的,是不是就為了別人要給你好的評價?結果你用「忍」的這個方法,不但沒有辦法達成你的目的,反而會造成完全的反效果。
因為人是這樣的,沒有人有義務要進入你的主觀世界,知道你在這邊忍了多少,受了多少委屈;所有人只會記得,你突然爆發的那一次!
於是你可能在那極少數的一、兩次爆發的狀況底下,而落下了別人覺得你的情緒管控有問題、你的EQ不好;或者是你不好相處,這樣的一個印象。
所以你回頭來看哦,這十件會浪費你時間的,其中還有一件,叫做處理一些本來就可以輕鬆避免的危機;其實我剛才說的那個危機狀況,它本來就可以輕鬆的避免!
它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在一剛開始,就設好你的界限,而當你設下界限之後,你有沒有溫和,但堅定的告訴相關的人,你希望他們怎麼對待你,或者是他們可以怎麼對待你?
就像是如果你要避免毫無成果的會議,你可不可以先明確的表達,你對於這個會議,有什麼樣的期待?和與會者,你可以先要求他們做哪些配合?
再來應付他人的要求,或者是回覆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電子郵件;這些部分,你也可以選擇,告訴對方你會集中在什麼時候回覆,或者是你在什麼樣的狀況底下,你可以給予什麼樣的幫忙,但是超過那個狀況,你可能就做不到了!
其實啊!在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你願意開始嘗試做這些事情,你反而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同時間,你也可以讓身旁的人知道,他們可以怎樣對待你。
在這樣的基礎底下,你自然就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誰是願意尊重你,而你也可以尊重他,然而怎麼樣的人,就讓他慢慢的淡出你的生命,這樣子就可以了!
所以呢,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你可以檢視一下,你的時間都用在哪裡,這意味著你的邊界劃在哪裡?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打開小鈴鐺,這樣子就不會錯過我們的內容!
然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談到的界限,劃清楚自己的邊界在哪裡?
你想要在這方面有系統化的前進,並且去處理自己的一些恐懼,擔心跟害怕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們【人際斷捨離】這一門線上課程。
這一門線上課程,有一個季節限定的優惠,你只要在3月13號晚上12點之前加入,你就可以用最優惠的價格,跟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我想要有句老話是怎麼說的:「一個能夠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或許【人際斷捨離】的學習,讓你學會怎麼樣劃清楚自己的界限,那就是學會尊重自己的開始。
期盼你的加入,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的,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C2oMSFvboc/hqdefault.jpg)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MAG DAIL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繼上次在我的減肥心路歷程中分享到我是如何從錯誤的減肥方式之後經歷暴食,最後才愛上健身
影片發布後有不少可愛的觀眾朋友私訊我跟我說,他們也正處於飲食障礙的狀態中,
想知道我是用什麼方式走過來的,
所以今天透過影片再詳細分享。
*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為這個影片下個小標題:「別讓數字定義你」,人活著身邊有這麼多愛你的人,每天有這麼多美麗的事情再發生,我們的存在是這麼寶貴,但是為什麼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價值好像就只侷限在那幾個很膚淺的數字,尤其是女生,身為一個女人,你自己都不愛自己,沒有人有義務要來呵護你要來愛你肯定你的。
或許你今天在觀看這個影片你並沒有這樣的難處或是症狀,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看看,可以正視到這個問題,可以了解到有這樣難處的人的真實情況,或是如果你有朋友處於這個狀況,或許你也能夠幫助他走出來。又或者你是不是也曾經在無意間用數字定義了別人讓別人進入這樣一個處境。
------暴食症是什麼?
http://www.3phk.com/v5article.asp?id=2173
根據美國精神科協會制訂的精神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是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的一種,其診斷準則如下:
1. 狂吃(Binge eating)情況一再出現,每次有以下兩個特徵:
‧ 在一段時間(如兩小時)內,比一般人於同樣時間內和境況下進食的分量明顯為多。
‧ 在狂吃期間覺得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如感到不能停止進食、控制吃的東西或分量)。
2. 重複用不當的補償性行為來避免體重增加,例如扣喉嘔吐;濫用瀉藥、利尿劑、灌腸或其他藥物;禁食或過度的運動。
3. 狂吃及不當的補償性行為同時發生,平均每周最少兩次,持續三個月。
4. 自我評價完全受身形和體重影響
5. 這些問題並非只在厭食症期間出現
------如何恢復
【心態上】
1.找到精神依靠、情緒出口
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尋找一個可以分攤心情跟壓力的人,當我們說出口了,也代表我們面對了,任何事情都是要在面對之後才能尋求解決方法。不要覺得丟臉,不要覺得別人會把我們當成怪物,只有伸出手了別人也才有權利來拉我們一把。
2.接受人生中的脫序時刻
在暴食的過程中往往是沒有自信自暴自棄的,或許你正處於一個規律的飲食中,只是因為吃了一點不再預想中的食物,你就因此失控,正因為你不完美,但也因為無法接受這個不完美而活在這樣的深淵中,放寬心人生的路上總有事情不順心,無法避免,不如從中找到樂趣找到自己特別之處跟他和平相處。
3.跟食物建立良好關係
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了解身體真的想要的是什麼,越界定食物的好壞越拒食物於千里之外越容易失控。吃東西時放慢速度,好好感受每一口食物的美味跟內容,仔細感受食物帶給身體的是能量?仕身理飽足?是心靈飽足?每種食物都缺一不可但也需要彼此平衡。
【怎麼做】
1.好好吃三餐
你沒有跟別人不一樣。好好享受一般人吃飯的權利,享受吃三餐規律豐富有營養的餐點。
2.坐著吃飯
規定自己要吃飯就坐下來好好吃,不滑手機不分心,培養自己的好習慣。
3.分散注意 發展興趣 避免孤獨
避免自己會暴食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不用時時刻刻用食物跟數字定義自己。轉移注意力發展另外的興趣。
------書籍推薦
正念飲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9785
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132
向巴黎夫人學居家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2620
向巴黎夫人學風姿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2621?loc=P_asv_001
向巴黎夫人學品味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4336?loc=P_asv_004
------Follow u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erookiediaries
👩Maggie on Instagram➤http://bit.ly/2uuzYJB
👦Gemie on Instagram➤http://bit.ly/2tMesCx
✉合作邀約➤rookiediaries@gmail.com
------We Wanna SAY
🔊NOT a Sponsored Video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 或 私訊粉專分享、交流💕
🔊影片版權及資訊欄為菜鳥日記所有,未經授權私自上傳及其他侵權行為,那就開庭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1sNY8nit-g/hqdefault.jpg)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人性的弱點|財富的心靈法則|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00:00:00 開場00:03:36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00:33:21 人性的弱點01:00:59 財富的心靈法則01:20:16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 聽書分享會(四月 ... ... <看更多>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這麼幸福,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有憂鬱症 ... 不愛念書、手機滑不停背後的困境,校園心理師給青春 ... 另外,用不同的眼光去看見孩子除了這件做不好的事情 ,還有 ... ... <看更多>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評價 在 [問卦] 工作就是滑8個小時手機該離職嗎-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