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e-bye, September🚗
不知不覺,九月要過完了。這個月產能降低,再次空了一個月的粉專,深感抱歉🙈,但現實生活的忙碌與挑戰一點也沒有減少,也認識不少新朋友,見了很多老朋友,練習相處之道,一來一往,今天是九月二十九日,就用這篇長文當作九月的總結吧😌。
#台灣與歐洲的錯位
走在台南的巷弄轉角,過一個彎,映入眼簾的是猶如義大利般的繽紛色彩,台南的暖陽跟一切的氛圍好搭。主人在走廊上細心栽培的植物們也好好看呀😍!
#對腦袋植入我愛開車的意象訓練
九月總歸來說是學開車的日子,剛教完前面幾個關卡,獲得教練稱讚我開得好👍🏻,然後我就被放生了,一時之間真不知道該開心還是該難過🥲。雖然自己練習的時間也是蠻好的,但如果有人在旁邊或是外面監督,才能更快察覺做不夠完美的細節是出錯在什麼地方(而且我心知肚明當時能被稱讚是因為在教練來之前,我就自練超過半小了嗚嗚😶)。
好像逐漸懂為什麼有人喜歡開車,開車那種掌控感不是開玩笑的,我想尤其是手排車,能夠順利微調,把車玩弄在股掌之間(?)真的愉悅🤭。隨著進度加快,慢慢在場內必須感受被前後車包夾的壓力,那種緊逼感讓人心臟好痛🫀,但在學習階段,就是不能怕丟臉錯了就請教,發生卡住的情況學得更快😂。立志既然要學就要開得過還要開得好,這個月我認真跟你拼了😤💪🏻。
#人的智慧並非隨年齡增長
這陣子剛好碰上了一些事情,讓我不得不又重新思考這類應對進退做人處事的能力與方式。我總說常常我遇上的人事物就是一面鏡子,無需檢討他人也無力改變他人行為,不如用來檢視自身吧🪞。
首先是禮貌。如果面對未曾謀面的陌生人都沒有擁有適當的禮貌,亦不尊重每個人不同的口味取向,要如何讓人繼續對話。所謂對話卻沒有一來一往而是自顧自地單方面洩洪式的輸出,這樣的溝通讓人感到疲憊。沒有開頭,沒有過程,沒有結尾,讓人摸不著頭緒,耳朵不曾打開聽聽互動真實的聲音,還有其實不需要的過度熱情與執著,都在提醒人適當築起一座高牆避而遠之走為上策😂。
#假委婉真辭不達意
另一種是假委婉真辭不達意😮💨。表面上問出口的問題是這個,但是我其實知道對方實際上想要問的、質疑的是什麼。錯誤的委婉反而變成不知道在說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問這個,一樣讓人摸不著頭緒。有時候即使我知道問題中質疑的本意,我也不會點出來覺得沒必要。因為如果你想質疑就要自己有擔當地說出來,這樣的委婉不是委婉,這樣的引導式提問也不是引導,只是一種希望獲得你想要的回答的陷阱。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對餐廳的料理、器材好奇,但這些問答也建立在雙方的一來一往,而不是只專注在自身,不顧也未曾聆聽對方的回應,一昧執著於自己想要的答案,有時候答案往往會出現在彼此心情都很好的時候,心情好就多給你一點額外的,心情不好大可以全部變成商業機密緘口不談。建立一個開心的氛圍很重要,尤其如果你有想要得到的東西,先無論成功與否,至少每個人都可以開心直到結束。問:所以你來這樣的餐廳之前是抱著什麼想法?我:Enjoy😇😇😇。
常常有些話不吐不快,但不方便明說。文字的輸出是梳理的過程,第一時間往往未能明朗,反覆的將事件釐清才能好好地下筆✍🏻。
勇敢承認自己的無知跟錯誤,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即使書寫這些的我可能也讓人或多或少感到不愉快,我也還在不斷修正、學習跟進步。但如果建立起自己的標準,就不需要輕易妥協。無論如何對於能看到最後,產生任何想法的你我都心存感謝,至少代表你是看完的那位,謝謝你的閱讀😆❤️。
#碎念起來話總是很多🤪
同時也有4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坦白說,一個國家若不是統治權出現了很大的正當性動搖,是不應該,也不會對自己的國民做這種將所有異見都視同中共同路人的研究。 因為你我都知道,國防安全研究院是國防部底下的智庫,沒有上級先射箭的指示,這些單位是不會做這種假設國民皆是敵人的原創性的研究的。 而且,你我都知道,這些人並非叛國,這些人只是對...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巧食 無添加調理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優蜜感 Humo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臉書可怕的「你可能認識的人」 - 看板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臉書可怕的「你可能認識的人」 - 看板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關於FB的"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測試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acebook 如何提供「你可能認識的朋友」建議選項?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推薦「你可能認識的朋友」,臉書迴避到底的運作機制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acebook 教學:教你禁止推送「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 流動日報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想知道FB"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依據什麼?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一名性工作者身分遭洩露,Facebook「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掀 ...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臉書怎麼知道我可能認識誰? - Faceboo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臉書怎麼知道我可能認識誰? - Faceboo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b可能認識的朋友順序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交友邀請:我的Facebook社群經營心得/程天縱 - 吐納商業 ...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閒聊] 臉書可能認識的人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為什麼Facebook會推薦越來越多你不認識的人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b互搜就会变「建议好友」Facebook如何提供你可能认识的 ...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Re: [討論] 為什麼FB要有"你可能認識的朋友"這功能 ... - PTT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閒聊] 臉書可能認識的人| WomenTalk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臉書的好友建議功能竟然推薦恩客給性工作者的匿名分身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問卦] 偷搜別人FB,對方會知道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誰最常逛我FB?如何查詢誰常偷偷關注你臉書Facebook技巧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討論] Facebook 好友建議好可怕啊- 看板WomenTal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討論] Facebook 好友建議好可怕啊- 看板WomenTal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acebook 交友建議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暗戀朋友很久了?臉書幫你推一把!Facebook 推出 ... - ELLE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acebook 新隱私設定14大祕辛,在他人洩漏你秘密前審查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你可能認識的人臉書一名性工作者身分遭洩露 - QPHII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在FACEBOOK 中如何找尋朋友/社團 - 錦子老師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2020 年Facebook 你應該要知道的9 個小技巧!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關於"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 看板Facebook | PTT數位生活區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關於"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 看板Facebook | PTT數位生活區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同電腦不同帳號之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同電腦不同帳號之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acebook關閉交友建議通知的方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關閉Facebook 的「你有一則新交友建議」或其它類型通知的方法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你知道在Facebook 搜尋內容是有紀錄可尋的嗎?來看看怎麼 ...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大字大圖解--快樂用Facebook+LINE(電子書) 的評價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一集 PODCAST 上架!!
這次跟大家聊聊前幾天下台南南科考古館取材的經驗,順便製作了簡報影片,把許多拍到的照片整理在簡報中,一併附上整理的PODCAST內文。
-----------------------------------
台灣還有史前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那麼久遠的年代,台灣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而且隨著年代的演進,還產生了不同的文化,以往對史前資料都停留在,那種電影原始人的概念,不過我想不同的地域跟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才對,如果不好好了解一下這段歷程,一定無法畫出符合故事中的氛圍。
剛好手上有個台灣史前的漫畫題材要畫,漫畫家對於故事畫面的呈現,一定是要置身投入,才會有對應的畫面產生,如此才有可能畫出心目中的具像畫面。
所以為了瞭解這段歷史,我決定走訪台南的南科考古館,因為這邊保存了許多有關台灣史前的資料,還有許多出土文物的展示,親身感受體驗,才是最直接的取材方式。
因為住台北,所以這次選擇搭高鐵下台南,一路上發生了不少小插曲,出門前手錶時間慢了10分鐘,差點沒趕上高鐵。在高鐵上,遇到認識的朋友,竟然就坐在我後面。
出門前才發現,因疫情影響,考古館需要提前上網預約登記入場,結果當天已經額滿,想說到現場再說,沒想到再刷一次頁面,就出現有人讓出名額,當然手刀下定預約。
下高鐵發現假日的接駁車沒班次,趕緊改搭火車等等的狀況,一切的巧合,讓整個行程好刺激,不過都有驚無險地度過,LUCKY!
來到南科考古館,當你踏入館區那瞬間,很難想像現在考古館的位置,在5-6千年前還是一片大海,對!沒錯!就是大海!這裡是高山經過雨水沖刷,順著河流把泥沙往外擴張,在與海水互相拉扯下,逐漸形成了這塊土地平原,才有現在我站的這個位置,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山海原正是我這次漫畫案的核心,感觸特別深。
想像我站立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不斷的演進後,才形成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館中有一區特別展示了這塊土地的演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大自然的變化真神奇,應證了土地是會成長的,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館內有些甚麼特色。
整棟考古館用了類似方塊的造型堆積,聽說是仿造考古挖掘時,一層層挖掘方塊坑洞的感覺,館內有些走廊的窗戶,也是朝這樣的構想設計,牆壁裝飾切割成,不同層級的挖掘圖案展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設計巧思,其實看到考古館的外型時,有點意外,因為跟我正在進行的漫畫設定,概念本質上蠻類似的,歷史是由方塊組成,由方塊堆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尤其這一次的主題就是史前歷史,那更是要好好的感受一番。
進入會場後,先到櫃台買門票,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指引方向導覽,有好幾個館可以慢慢看,不過要注意中午的休館時間就是。
上去的手扶梯旁,有許多挖掘的古物介紹看版,剛好是對照外面的牆壁圖案。首先進入第一個展館,也是我這次主要取材的地方,入場的空間用了好幾個投影機做環繞投射,這個館主要講述館區的由來,以及各種年代文物的展示,一進去就會看到,台灣史前到現代的各種文化演進,在這塊土地上,竟然就像一個三明治,一層一層的包覆著不同文化,每一層堆積著當代的文物紀錄,土地真的是最好的歷史保管箱。
旁邊有一個平台,展示著我剛剛講的,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土地的過程與原因,上下皆有投影動畫演示,講解的相當清楚,接著就是各個年代挖掘出來的文物展示,展示的不外乎是,陶器、貝類、鐵器、玉器,骨骼等等...這些較不會因時間腐化的東西,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器具呈現,像陶器就有很大的區分,不論是材質、外型甚至外表的壓紋,都有每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隔,每個文化與文化的銜接點發生了甚麼事?這都是編故事時很可以發揮的地方。
另一區館方還做了一個各文化的環境模型,可以從居住跟地形變化上,了解每個文化的生活環境,做的很細緻,剛好有一些建築參考,當然是從各種角度拍了許多照片,資料不嫌多!
順著走道來到第二個展區,這一區展示模擬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與精神模型,都是1:1的模型展示,體會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物件細節可以參考,例如衣物的穿著,使用器具的纏繞方式,都會以當時的環境假想還原,對於未來畫成漫畫還蠻有幫助的。
來到第三的展館,這裡展示的是跟考古作業比較相關的素材,他把地層切割展示,還有模擬挖掘的現場,各種挖掘出來的骨骼比對,有點像我們素描在學的藝用解剖學,還有分析台灣各地的地質比較,感覺學術性質比較重的一區。
接著下去是兒童親子區,不過去的時候沒開放,應該是定時會有一些影片活動的展示。
這次去剛好遇到,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裡面展示一些人骨墓葬的文物,看考古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講故事,陳列很多相關骨骼的模型資料,角落有撥放一段史前人類的生存小影片,也有影片劇照、道具還有分鏡的展示,當天下午有這段影片的拍攝講座,其實也是特地為了講座下去聽,看影片如何用現有的文物資料,轉換成電影的概念,或許可以當成我轉成漫畫的一些參考,聽後有些收穫跟想法,還發現台上講座的主角演員,竟是我FB的朋友王國仁老師,真是巧啊~
這趟體驗,除了讓我更加了解台灣史前文化的演變外,也有了更深的故事想法,很多資料不能光靠搜尋或書本上去取得,實際走訪感受實際靈氣,真的會更加有想法,這也是我提供未來需要取材的人一個建議,很多是真的必須要親自看到,體驗到,才有辦法真實的紀錄下來。
在遠古那個沒紙沒筆沒電腦的年代,人類要如何保留自己的歷史,甚至保留自己曾經存在的紀錄,這次的體驗讓我了解,不管任何年代,人跟土地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
誠如我故事中準備的一句台詞:
就用我們的身體跟土地,來告訴後代,這裡曾經發生的事吧!
對了,本來那天預計留宿台南一晚,隔天順便到附近的一些展館參觀,後來聽說一般美術館跟藝術館,周一幾乎公休,沒錯!無處可逛 !所以只好乖乖地打道回府,一切都是天意~
----------------------------------
#漫漫話畫
#南科考古館
#PODCAST
#youtube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刻起我宣布我是敏粉
一般來說,在週間,如果你早上沒有收到我的電子報,我通常不會在中午的時候寫,但是,我昨天跟 三木森 Mori Mori Illustration一起去聽了敏迪的演講,在十分鐘內,我就被圈粉了,直接宣布我是小敏粉,(喔但我不夠小,當場有18歲的!!!不好意思,我也可以說我今年18歲了XDDD)
奉上一張昨天的三人合照,無修圖,直接iphone內建相機出圖。(欸等等,這很重要的嗎?)因為,這可能是敏迪今年唯二實體演講的其中一場(歡呼)
我必須要說,敏迪現場真的是有夠圈粉的,那種舉手投足的俏皮感,以及青春洋溢的感覺(完全感受不到是32歲),而且學識淵博(至少知道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人又非常的nice,真的是讓我覺得好開心好喜歡好雀躍,好到必須寫一篇文章來表達的我的喜歡。
腦袋中有很多思緒,但是昨天晚上聽完後,過了12小時,如果我還記得,那麼代表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對吧XDDD
1. 日更就是你的下班我在寫文章
敏迪貼出了他日更的時候的schedule:天啊,我好熟悉這個schedule,簡直就是我啊XDDD 白天上班,每天晚上都在寫作,後來改成早起寫作,週末也都在看素材,然後繼續寫作。我那時候覺得很感動,我覺得,身邊的人都覺得這樣的我很瘋狂,但是,我看到了敏迪跟我一樣的schedule,我覺得,我找到了同好,嗚嗚嗚,我當下真的很想哭。
2. 我想要休息,但是沒有打算永遠不再寫
有人問敏迪說,如何確認自己喜歡的事情,敏迪說就是發現一件事情自己想要一直做,儘管可能想要休息,卻不會想要永遠不再做。又是一個想要哭的點(到底,我到底是多愛哭)
我想到,其實我也是這麼看待寫作的,我也會跟身邊的人嚷嚷說,我要休息,我要放假(我還為此規劃了一個明年的長期假期),可是,我從來沒有覺得,我不要寫了,從來沒有,休息一直都是因為我想要有更好的創作能量,不想要寫沒有質感的文章。(可是還是想要寫啊~~~)
3. 不要覺得自己是放棄,你只是找到另外一個有趣的東西玩
真的,我要給這句話1,000個同意。很多人也會開始想要寫文章,但是發現自己無法日更,或是沒有興趣,放棄後就會覺得很沮喪,覺得為什麼別人可以,你不行,但是,親愛的,是不是也有你可以,別人不行的呢?
就想像,你只是找到另外一個人生喜歡的事情,然後投入另外一個快樂的世界中就好了,世界快樂的形式這麼多種,我分享我快樂的方式,目的是鼓勵你也找到你快樂的方式,而不是限制你只能用我的快樂的方式快樂。
4. 職涯沒有一個規劃,永遠是把這份工作學習到的事情帶到下一份工作
真的,再給這句話另外1,000個同意,我真的覺得講到了我的心裡。我昨天才跟我朋友分享,其實認真說起來,我這個人做什麼事情都沒差,就是,我其實是一個沒有什麼特別執著的人(好啦,可能對於寫文章這件事情滿執著的),可是,工作我其實做什麼都可以,我又是一個喜歡研究的人,所以如果我不是當業務,我覺得我可能會當PM之類的,或是其他我想不到的。但無論如何我覺得都可以。
5. 機會總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敏迪提到,他後來會大量被認識是因為認識了范琪斐,然後同時間也認識了凱莉,後來在他們的推薦之下,加入了podcast,然後加上過去的累積,才有了現在的樣子,這一路走來,有很多人默默地支持他,這都不是他可以預期的,范琪斐那時候是嘖嘖募資的時候直接私訊敏迪。
後來他因為喜歡股癌跟台通,就推薦了他們,他開玩笑地說,自此就再也沒有上過排行榜了,哈哈哈哈,我真的喜歡敏迪的那種幽默。
我自己非常認同,因為我很多演講的機會、寫作的機會,其實你根本都不知道是誰,在什麼時候,看到你的,但是,正因為這樣,所以也不用擔心,就是認真的做自己。
敏迪自己也是喜歡讀傳記的人(嗚嗚嗚,同好,我真的要哭了),她說,讀傳記其實是在別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真的,在別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而我,也在這場演講中找到了我自己。
從此,我是敏粉。(今天是敏粉第二天XDDDD)
因此,大家可以真的把敏迪追蹤起來:
粉絲專頁:敏迪選讀
同時,如果大家對於相關的互動有興趣的話,歡迎追蹤 Skyline-國際機會平台,每次的講者都超級威的,這場優質的敏迪也是Skyline所舉辦的。
啊~多美好的晚上,僅以此文紀念:)
好啦,午休結束,那我回去上班啦~~~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坦白說,一個國家若不是統治權出現了很大的正當性動搖,是不應該,也不會對自己的國民做這種將所有異見都視同中共同路人的研究。
因為你我都知道,國防安全研究院是國防部底下的智庫,沒有上級先射箭的指示,這些單位是不會做這種假設國民皆是敵人的原創性的研究的。
而且,你我都知道,這些人並非叛國,這些人只是對行政的防疫作法感到不滿,以言論自由的角度來抱怨,結果國家的智庫是怎麼處理的?用虛假的分析與數據,硬是將這些人打成通敵叛國者:而這種作為只是提供了洗腦死忠支持者的工具,更是提供了國民彼此互相殘殺的數據,這是以偽學術出發的統治者之鞭!
身為國民,實在感到深沉的悲哀,因為這個國家已經不愛自己的國民了......
國防部底下不是有一個這個
國防安全會做了一篇報告
就是以前在菜市場政治學寫網路的
一個叫蔡榮峰
真的啊你把他名字弄出來了啊
小弟是TCIA
他就定了幾個他用六個定義
那六個定義這個叫做
就是所謂配合中共同路人的認知作戰
竟然把批評疾管家批評台灣的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都把他納入
變成中共同路人
所以我說蔡榮峰你這個研究
你本身就是中共同路人
因為你這樣一搞
台灣的中共同路人突然過半你知不知道
批評防疫的人有多少啊
我跟你講中間有一個人還有網友
因為我們這邊有人是那個四十七浪人之一
他說他有看到有一個網友啊
就是在做什麼
就是他接種了那個高端
他參加高端的測試
結果發現那個測試的過程
沒有像疾管家講的跟仙一樣
所以他就出來就講說
我覺得這個流程不對
那個流程不對真是很糟糕
然後我再跟你講 阿宅我剛剛講了一半
後來我們那個徐巧芯她就決定去對
那個報告裡面認定是中共同路人來做一下
他們過去的言論紀錄 反查嘛
反查你過去的言論數據
結果發現高達74%都是發表過反中
反國民黨支持民進黨言論的人
結果這74%的人
現在居然都被他定義為中共同路人
這真的是很糟糕
這個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個就是以前這些人都是反串
那大家都是林瑋豐 不是嗎 對啊
那第二種就是很多人因為防疫
現在都站到反面去了
不是因為你做不好
我批評一下不行嗎 是嘛
所以就是說他們過去
比如說反過中國反過國民黨
或者支持民進黨
那個是基於人家各別事情的判斷
難道你防疫我就要永遠死忠到底嗎
真的不行
我都是蔻蔻嗎我都是林靜儀嗎
而且我又沒拿標案
所以他這個研究變成非常荒唐
結果我們巧芯妹妹一公開
原來這個不是反串
就是你低估了良心發現的那個動力
坦白講我認識很多朋友對防疫有意見
很多很多本來都是綠
這跟我上次跟你講跟停電一樣
事實上PTT我觀察了好一陣子
太賭爛了當然翻臉
就是人家就是覺得你實在太過分了吧
那大概是從停電跟防疫開始
官逼民反你官做的好丐幫哪會多
你就是官做不好丐幫才多
我你講那個國家安全研究院的報告
都會送到總統府跟國安會
這個就是悲哀
而且你這個調查水平這麼低
你那個六個定義範圍
憑什麼把反對疾管家批評對防疫批評
對疫苗的批評都納入
你這是基於什麼方法論啊
簡直是胡說八道
我跟你講這個徵兆是什麼咧
就是從國防安全研究院針對
網路的認知作戰的研究
然後進一步就要就要叫NCC推動
數位網路的什麼視聽服務法
然後接下來就要來抓阿宅就這樣
看起來就是我啦
不好意思容我當一個矛尖部隊
我被折斷了大家就要完蛋
就是網路視聽服務法一定會規定一些罰則
罰到我叫不要啊
下架啦
我覺得從學術的角度
我看到這樣的東西
我都會特別的有感
或者是更進一步講會特別的憤怒
為什麼說憤怒
因為我覺得在學術圈
如果你真的想做研究的話
你不能先射箭再畫靶
我覺得犯了...
看起來我必須說
這看起來像是學術研究的東西
他很容易混淆視聽
他很容易讓很多人覺得
這是一個多麼嚴謹的研究
可是因為大部分的人
不會認真的去看裡面的內容
大部分的人看到這個報告
他的一些圖表覺得哇這好酷這好炫
這有什麼精密的統計分析又是大數據
所以一定是對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種假象所迷惑
都會覺得說人家很專業
可是真的拿專業
就是我們真的從學術的角度
去看這個東西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問題非常的多
他裡面提到的不只是這四十七個人是
找的這四十七個人的這個帳號是
這個有問題的
他所做的所有的假設
就像我說的先射箭再畫靶
他的所有的假設他有六大假設
他說這些論述都是有特意為之的帶風向
我就很好奇就是說
大家如果真的認真看的話
大家難道不會覺得
他所舉出的六種敘事的方式
或者是六種所謂的網路的風向
每一個都是可以擊破的
我所謂的擊破是每一個都有邏輯上的瑕疵
他不相信輿論public opinion
是可以自然產生的
他認為背後只要不符合我的假設
就有問題 就是壞蛋
這個很幼稚 是抓鬼是不是
當代的這個科技抓鬼嗎我不太理解
所以我就說像這樣的一個學術
看起來像學術然後包裝他的論述
其實他才是 這樣的東西才是真的帶風向
而且你可以想像
因為他是特定的這個智庫機構
所以可能會有媒體可能會有一些相關的報導
然後再接著就把這樣的報導的剪裁出來說
你看這些人都是台灣現在就是很明顯的
有所謂的可能被認知作戰了
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風向會出現
像是他講說懷疑美國捐贈疫苗
是不是有其他的政治考量
或者其他的外交考量
為什麼不能問呢
任何人對我們好
我們可以感謝可是在感謝的同時
也可以看國際政治的局勢
我也常常說我們感謝美國
但是美國他做任何的事情
絕對不可能是完全出於
完全沒有私心
或完全沒有其他的考量不可能的
我們就說美國
如果說美國要沒有私心的在捐疫苗
他可以捐給COVAX
他可以捐給世衛組織公平去分配
就像德國法國
他們捐是捐COVAX
德國總理梅克爾還自己講說
他們不打算要捐各別的國家
因為如果捐各別國家
對方接受者會有壓力
就必須要聽我的話
梅克爾就很直白的講我不幹這種事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能質疑美國
為什麼我們不能質疑日本
為什麼不能質疑其他的國家
當然可以質疑
可是在這個文章裡面
他就把這樣的質疑或者是任何的疑問呢
就說你可能是中共同路人
你可能就是那個認知作戰的人
我現在不能有question
我不能問政府說你為什麼不多買一點疫苗
不能
因為你質疑政府那代表說
你可能是你可能有其他的用心
我們只是單純的問說
為什麼我的父母親
老父老母不能早點打到疫苗
你早點買早點就有
就是這種很簡單的問題
不行你通通都是壞人
你只能站在政府的角度就是說
這個世界上都沒有疫苗就是買不到
可是我們在美國就是看到
到處你走進去都有疫苗
你怎麼讓我相信說這個什麼買不到
或者是...
總而言之
你如果拿出去到真的國際期刊
或者是真的學者當中做Peer Review
一定會被打回票
一定會被說太多太多的邏輯謬誤
有網友講說民進黨想要做台灣的麥卡錫主義
麥卡錫主義是什麼狀況
你覺得台灣有進到這個情形嗎
我覺得是麥卡錫的2.0這才是我所擔心的
因為麥卡錫的時代五零年代六零年代
他是在扣帽子
他用這種論述用媒體用廣播用電視台
用扣帽子的方式 當時因為反共
所以把所有他不滿的人
他用虛造的故事用捏造的故事說
有很多的共產黨潛伏在政府當中
他沒有證據
可是因為當時大家很怕共產黨
所以當時他說美國聯邦政府有很多的共產黨
就搞成這個整個政府是天翻地覆
接下來人人都不敢說話都覺得說
我如果幫誰說話就變成了共產黨
當時麥卡錫主義在社會上面
在美國社會造成很大很大的騷亂
撕裂跟仇視彼此鬥爭
對撕裂跟仇視
直到後來有國會議員跳出來
撕裂這個國王的新衣
我們在等待在台灣是不是有更多有良知的人
敢講真話不應該被貼上標籤的
你敢提出質疑不應該被貼上標籤
我覺得現在的台灣的輿論的氛圍
問題是出在說太多的媒體都可能
都已經出現了寒蟬效應
所以我覺得像這樣的東西
在年輕世代的它的影響力會很深遠
很多的年輕人會以這樣的證據
作為全台灣都受到認知作戰
老人家你們都不懂我們最懂
我們要守護台灣民主
可是忘記了本身他們拿到的這個證據呢
就是有極大問題的
所以我比較擔心的是
這樣的一個現象繼續發展下去
整個年輕世代到底看到的資訊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覺得這個可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吧
把真的話講出來吧
直播yt連結:
07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9hqvgcXP4
07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_HRJFMpN8&t=5s
直播主題:
0720
聽黨指揮,永遠跟黨走,黨在我心中,世界第一免疫橋接疫苗是我大台灣第一,只要聽黨話,病毒也會無力化~~~~我編這個超棒的是不是可以加入民進黨?
0721
從國防安全院的報告說起,台灣新一代網路文字獄...對政府有不滿就等於親中?友邦史瓦帝尼和海地一團亂,外交部覺得設置台灣辦事處是超級大突破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巧食 無添加調理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巧食 Choice Foodie」秉持著如同料理給自己孩子吃的精神而創立透過安心,美味的家常料理,快速上菜的日常提案,解決現代人忙碌,買菜備餐的不方便。透過天天都能品嚐的家常料理,在餐桌上,用食物串起家人朋友間的情感。
大家好,我是 Mana 陸巧因,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好吃Mana美食。旅遊。育兒」格主,「巧食 Choice Foodie」創辦人。
「巧食 Choice Foodie」網站於2019年12月正式啟用,同時也是我撰文「好吃Mana美食。旅遊。育兒」進入第13年的歷程。為什麼會再創立「巧食 Choice Foodie」這個網站呢?源自於對孩子的愛「如同親手做給孩子吃」。
食物不僅僅是果腹,更乘載著美味與懷念的重量,吃貨如我,無論何時何地都在想著吃,從美食認識世界、結交好朋友,更從美食中了解自我。
九年前,為了孩子放下如日中天、年薪百萬的工作,當全職媽媽的我身邊也有許多跟我一樣女性。全職媽媽這四個字乘載著許多壓力以及繁瑣的雜事,每天光是為了買菜、煮飯、洗碗就忙得不可開交,再加上其他的日常家務、臨時的狀況出現,全職媽媽的日常就跟陀螺一樣高速旋轉,忙碌、盲碌、茫碌。
我認為食物追求美味之餘,應該是帶給大家快樂的、健康的,只透過文字書寫傳遞,似乎能做得非常有限。
我想要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我想要讓安心美味家常料理傳遞到更多人的餐桌上。「巧食 Choice Foodie」以無添加冷凍調理包為主軸,我們訴求無味精、無雞粉、無防腐劑且無人工增稠劑,讓享受美味後,不再感到口乾舌燥、降低人體負擔。
「巧食 Choice Foodie」重視食材來源、重視烹調過程甚至包裝溫度,這些都是我們能為大家實際上做到的努力。未來更希望透過網站帶來更多嚴選好物,我跟你一樣,喜歡有質感的生活,熱愛各種美好的事物,我們都認同一分錢一分貨的想法,想吃得美味方便,但又不想花時間買菜下廚,動動手指把美味送到家,隨時都能滿足吃的慾望。
「巧食 Choice Foodie」創辦人不僅是個資深吃貨,在料理專業度上更是不斷提升,更運用醫療背景的專業度看待美食這件事。透過食物結交了許多名廚好友,「以料理會友」學到更多美味技巧,帶入「巧食 Choice Foodie」自有產品。
「巧食 Choice Foodie」自有商品或是嚴選好物,也許從親子的觀點出發,也可能會有在地情感的鏈結,甚至是透過食物來做一次巡迴世界的演繹。快速、輕鬆且多樣化的選擇,滿足你一日三餐的美食日常。
「快速上菜找巧食,安心美味最即時」舉凡現在有的嚴選食材系列,延伸至餐廚生活的選物。
我們也會致力為大家帶來,專屬「巧食 Choice Foodie」Youtube頻道,餐廳分享、烹飪課程...等,滿足愛好美食生活的你。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優蜜感 Humo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集提到3個異地 或 遠距離戀愛注意點
這一集當然要繼續
其中"報備"兩個字 對優感這對852886夫妻
絕對有另一個看法
只要轉一轉 相信會變得更美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ikrp3ntd5r0812rjopldsx?m=comment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ocwxk9i91lz0828382dy682
香港 台灣 852886夫妻
經歷9年的遠距離戀愛
今年終於在台北暫定下來。。。
到底如何維繫呢?
在網上 看到一個《維持遠距離的小技巧》
優優和阿感 又會有什麼看法?
維持遠距離的小技巧 - Dcard文章 內文分享
https://www.dcard.tw/f/relationship/p/234010044
❤️ 出門要報備 我覺得安全感真的非常重要!尤其遠距離不了解對方身處環境,難免會擔心,我會交代時間地點和出門的對象,也會拍照給他看讓他安心,回家到家也會通知他,如果是和異性,我會特別交代這個異性怎麼認識的,然後什麼關係,也會早點回家讓他放心!相對的,他也會這樣做~但英國沒什麼好玩,他也不太出門?
❤️ 有新結交的異性,或是非朋友的異性出現要交代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很多以前的曖昧對象突然跑出來,或是突然有人跑來說要認識我? 反正就很莫名,我會一個個截圖給他看,讓他了解有這些事,也會忽略那些訊息,上次有個女生莫名加他,他也有截圖告知並且封鎖? 前女友也找過他,他也有跟我說,他有回覆前女友,但就是非常句點的那種,我跟他說下次她再找你,不要再回,因為我不喜歡,他也答應了~
❤️ 一起做一些事情 我們會用zoom一起看電影!蠻好玩的!雖然沒辦法靠在對方身上,但會有種我們是在一起的那種感覺~ 也會每天拍一張自拍,可能是特效或是拿什麼東西,輪流著,對方要拍一張模仿的,我們說等見面要把這些相片排版,做成一本小書。
background music
Artlist Specific License
License Number - 148030 License owner - intelligentproduction
▼▼▼▼▼▼▼▼▼▼▼▼▼▼▼▼▼▼▼▼
?趕快訂閱我?►按下小鈴鐺?
https://youtu.be/AXBTdYB4VNM
▼▼▼▼▼▼▼▼▼▼▼▼▼▼▼▼▼▼▼▼
►FACEBOOK ► YomeGum優蜜感
►YouTuBe ►YoMeGum優蜜感
►阿感IG ► platolai
►YoYoIG ► yoyolien_moveon
▼▼▼▼▼▼▼▼▼▼▼▼▼▼▼▼▼▼▼▼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臉書可怕的「你可能認識的人」 - 看板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要說的是「你可能認識的朋友」這個功能。
板上有些類似的討論文章,但我想分享一下最近發現的事情。
是這樣的,我真正有在使用的私人臉書帳號有兩個,
一個是連結朋友圈、同事圈及客戶圈的A帳號,
另一個則是與親人相處用的B帳號。
B帳號的人際圈與A帳號的幾乎完全不相干,
就算有,絕對也不是、或者很少是直接關係,
這點我至少可以從地緣關係上來肯定,
因為A帳號應付的是台北的生活圈,B帳號的朋友則大多生活在彰化、也就是我的老鄉。
唯一有幾點例外的,是
1.A帳號與B帳號互為朋友
2.A帳號與B帳號有一個「唯一的」共享的朋友,是我大學學長,但這點幾乎可忽略。
如果以上描述不夠清楚,以下是示意圖:
(台北)
朋友---\
同學---\\ (彰化)
A <---> B 親人
同事---//
客戶---/
約300位 約35位
OK,接下來說重點。
在B帳號的「你可能認識的朋友」名單裡,常會出現A的朋友名單,
這我不意外,也很正常,
然而除此之外,卻還會出現「確實是我認識的、但是並沒有加入A」的朋友。
我舉兩個比較明顯的例子:
第一個是我公司的老板娘,她跟我是同鄉。
但是,不管是A或B帳號,我都沒有加入她,她也沒有嘗試著加入我,
而且我從來沒有透露給臉書「我現在在哪裡任職」這件事,
連公司的粉絲團都沒有用這兩個帳號瀏覽過。
那麼,為何他會出現在我的B帳號的找朋友清單裡?
我能想到的原因有兩個:
1、我們在個人資料的設定上是同鄉,而且都常用公司網路上臉書。
2、同一,加上「我們可能又都常在彰化上臉書」
雖然這兩點在立論基礎上並不紮實,我也想不到其它原因了。
第二個例子,是我認識的一個領隊,我的兩個帳號跟她幾乎沒有過任何交集,
也沒有加過朋友,也沒有共同朋友(除非是沒顯示),
頂多可能是會常看同一個旅遊專頁或網站,
然後我們以前有加msn跟line、通過幾次電話,
就這樣,她竟然也能出現在找朋友清單裡。
綜合以上兩個例子,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他們的隱私設置較不嚴謹,
或者是……較不在意,要不然可能會出現更多結果也說不定。
但我認為大部份的臉書使用者皆已麻痺,
會去細調隱私設定細項的人應該是少數。
那麼,發現了這檔事,對於臉書的使用上有什麼建設性的幫助呢?
我只想到,如果你想知道某位同事的臉書帳號,又不好意思直接問,
那麼不妨:
1、常用公司網路上臉書,說不定他也常這麼做,如果這對公事上沒負面影響。
2、探聽一下他住哪、或者是老家在哪,比如他常回老家桃園,
那麼也常找機會在桃園上臉書。
或許如此,他可能就會出現在你的朋友建議清單裡了。
當然了,刻意建立一個沒什麼朋友的帳號,找起來也會比較方便。
而且,絕對有很多人是在台北的同一間公司、同一個辦公室內工作、而且也住在台北,
但是這種例子太多了,所以臉書會並不會把這種結果的優先權排在前面,
除非地域縮小、比如你們剛好又住在同一棟共享網路的社區大樓,
那麼才比較有可能。
不知道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06.1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acebook/M.1408248140.A.3FD.html
... <看更多>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關於FB的"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測試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但機率應該是更大了,而且對方建議名單要是也有出現我, 然後心也夠細上網google的話,就會發現我去逛過了... 所以我就可以假設為什麼每天都 ... ... <看更多>
為什麼會出現你可能認識的朋友 在 [詢問] 臉書可怕的「你可能認識的人」 - 看板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要說的是「你可能認識的朋友」這個功能。
板上有些類似的討論文章,但我想分享一下最近發現的事情。
是這樣的,我真正有在使用的私人臉書帳號有兩個,
一個是連結朋友圈、同事圈及客戶圈的A帳號,
另一個則是與親人相處用的B帳號。
B帳號的人際圈與A帳號的幾乎完全不相干,
就算有,絕對也不是、或者很少是直接關係,
這點我至少可以從地緣關係上來肯定,
因為A帳號應付的是台北的生活圈,B帳號的朋友則大多生活在彰化、也就是我的老鄉。
唯一有幾點例外的,是
1.A帳號與B帳號互為朋友
2.A帳號與B帳號有一個「唯一的」共享的朋友,是我大學學長,但這點幾乎可忽略。
如果以上描述不夠清楚,以下是示意圖:
(台北)
朋友---\
同學---\\ (彰化)
A <---> B 親人
同事---//
客戶---/
約300位 約35位
OK,接下來說重點。
在B帳號的「你可能認識的朋友」名單裡,常會出現A的朋友名單,
這我不意外,也很正常,
然而除此之外,卻還會出現「確實是我認識的、但是並沒有加入A」的朋友。
我舉兩個比較明顯的例子:
第一個是我公司的老板娘,她跟我是同鄉。
但是,不管是A或B帳號,我都沒有加入她,她也沒有嘗試著加入我,
而且我從來沒有透露給臉書「我現在在哪裡任職」這件事,
連公司的粉絲團都沒有用這兩個帳號瀏覽過。
那麼,為何他會出現在我的B帳號的找朋友清單裡?
我能想到的原因有兩個:
1、我們在個人資料的設定上是同鄉,而且都常用公司網路上臉書。
2、同一,加上「我們可能又都常在彰化上臉書」
雖然這兩點在立論基礎上並不紮實,我也想不到其它原因了。
第二個例子,是我認識的一個領隊,我的兩個帳號跟她幾乎沒有過任何交集,
也沒有加過朋友,也沒有共同朋友(除非是沒顯示),
頂多可能是會常看同一個旅遊專頁或網站,
然後我們以前有加msn跟line、通過幾次電話,
就這樣,她竟然也能出現在找朋友清單裡。
綜合以上兩個例子,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他們的隱私設置較不嚴謹,
或者是……較不在意,要不然可能會出現更多結果也說不定。
但我認為大部份的臉書使用者皆已麻痺,
會去細調隱私設定細項的人應該是少數。
那麼,發現了這檔事,對於臉書的使用上有什麼建設性的幫助呢?
我只想到,如果你想知道某位同事的臉書帳號,又不好意思直接問,
那麼不妨:
1、常用公司網路上臉書,說不定他也常這麼做,如果這對公事上沒負面影響。
2、探聽一下他住哪、或者是老家在哪,比如他常回老家桃園,
那麼也常找機會在桃園上臉書。
或許如此,他可能就會出現在你的朋友建議清單裡了。
當然了,刻意建立一個沒什麼朋友的帳號,找起來也會比較方便。
而且,絕對有很多人是在台北的同一間公司、同一個辦公室內工作、而且也住在台北,
但是這種例子太多了,所以臉書會並不會把這種結果的優先權排在前面,
除非地域縮小、比如你們剛好又住在同一棟共享網路的社區大樓,
那麼才比較有可能。
不知道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06.1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acebook/M.1408248140.A.3F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