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發不足的兩個麵團成品
#中筋主粉核桃酸種大麵包
#ThisIsFromRoy食譜Panettone
#說好話結善緣
這兩週比較少做麵包. 因為早餐的小麵包有了現成的那些高蛋白麵包. 晚上有時就不會想太多地做中餐或是熱食. 最主要也是待後院的時間變很多. 而且因為有一天我用了新的背身上的那種除草機. 然後大概兩天兩隻手臂都不是我自己的( 太痠了! 拿茶杯都要用兩隻手) 這個我可能下次再說. 不然今天又是一長篇文XD ( 其實本來就注定今天文很長.
因為.....
先來談談主題的兩個麵包.
這兩個麵包都是我利用餵養硬種時做的. 大麵包的主粉是20% Weizenmehl1050( 高礦物質小麥粉. 大概是T80) 80% 中筋粉( Weizenmehl 405 , 約T55 .10%蛋白質) 水量不高. 大概是75%. 20%硬種( 大約七天沒餵養的硬種餵養第一次的硬種, 50%水量左右)
因為有一包核桃剩一些沒用完. 所以我全部梭了. 結果發現真的加很多. 想想算了. 撈出來也有可能會被我丟了.
沒想到失策. 因為有這一堆核桃. 它影響了我判斷麵團大小. 其實我只是隨便做. 沒有很注意到底過了多久. 就是想到才去看. 有時我混麵團會照相. 因為可以看到照片的時間. 但這次完全就沒做這件事.
主因是我在餵養硬種時突然想. 我妹的生日要到了~ 既然有蛋有奶油....
所以我就專心地讀了之前說的那本酸種甜點書上我曾經不能攪拌成團的 Roy大師食譜.
兩個麵團的成品都差強人意. 我想都是基發不足問題. 但是Panettone 因為我沒有做過那種超大孔洞的. 所以也說不上來. 也有可能我餵養的硬種可以再多養兩次再做?
最近喜歡把我的酸種包切半後放一個木盆裡照相. 你也可以往之前的文去找照片. 這樣有可能可以比較大小.
這個麵包其實切片看來孔洞還可以. 但實際上size卻小上 1/4~1/5左右. 當我將麵團從盆中倒出來後就知道自己基發還可以再久一些. 但我想試試有人說後發也是麵糰發酵的時機. 於是中間休息30分鐘不變. 但是在放入冰箱前我至少放了1小時的室溫後發.
很奇妙! 本來做完整形放發酵籃覺得它比起之前的麵糰小了很多. 但多了一小時以上的室溫後發. 從冰箱拿出來後發現又長到跟平常入爐的麵團一樣大!
不過. 烤出來就不是了. 它並沒有像一般基發充足那樣的大小.
再來談到的是Panettone
第一麵團我覺得都很好混合. 但因我那天得進城一趟. 以為自己早一點出門早一點回家. 結果耽擱了. 請我女兒照相給我看. 有點怕過發. 所以請她放冰箱放早了. 因為我回家看了以後發現實際上的上升高度比我之前的都低. 但也來不及了. 想想~ 總比過發好!
這次完全都照著食譜來. 比較起之前失敗的經驗. 唯一的改變是在 #加麵粉時的攪拌拉長很多. 直到它成為一個非常均勻的麵糰後才開始加糖以下的步驟. 這個第二麵團. 若以完成一個一公斤的Panettone來看. 它加了120 g 以上的奶油. 並且另加了很多的水. 在完成的時候我真的蠻開心的. 而且它的最後高度到達的時間也還可以( 比原定多30分鐘). 這是我做過最特別的Panettone . 因為麵團油水多. 它發酵完的麵糰會像果凍那樣晃動. 我不覺得會很好割線. 還好我準備了淋醬.
這就是成績. 我不知道正確是哪一環出問題. 但成品真的非常特別. 我們當下就吃了那顆小的.
兒子說超級軟的! 真的, 沒吃過這麼軟綿的" 麵包". 這是上周日完成的Panettone. 昨天的切面是這樣
談完了麵包來談談我自己昨天做的讓我心情不好的事. 有時我覺得我自己太雞婆.... 有好物自己用就好不知道為什麼要分享... ( 不過你如果常看我的文. 應該就知道. 我並不會吝於分享心得)
昨天在德國超市分享了這個東西.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1463152426292/permalink/2974643399441587/
其實我對於材質也是有想過的所以我才寫這麼長一串. 但基本上. 這個材質的東西應該沒甚麼人會想去加熱. 至少我是. 因為小時候的蒸便當恐怖味道太深刻. 沒錯~ 我的那個年代的大肚鄉下是這樣吃午餐的. 會放進去的食物也不會超過100度. 反正我把我的疑慮及最後的決定都分享了. 但其實昨天分享後我很不開心. 因為有人留言" 牆國" OOOXXX 這樣的話. 其實我也沒因此賺錢但感覺好像要我背書? 要不要買自己決定啊! 我能給的資訊都給了@@
很久以前. 家族吵架. 看上一代從兄弟姊妹尊重地互相稱呼到後來聽到幫自己的哥哥還有嫂嫂取非常難聽的綽號. 還要別人也跟著這樣背地裡說這個綽號. 我看在眼裡但內心是覺得很錯愕的.
不過也是從他們我學習到所謂的身教重於言教, 因為我父親並不會這樣去稱呼這個親戚. 不管這個親戚的行為多讓人不恥. 而我, 雖然我知道那個綽號就是代表那個親戚. 但我也從未說出口. 因為他們就是長輩.
多年以來, 我相信要結善緣不是惡緣. 當你用那個綽號時你自己就已經降低了自己的水平( 至少我的教育裡不會幫別人取難聽的綽號) 這就像川普在講話的同時. 很多人不聽但也很多人聽. 但很多人不聽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語言沒辦法跟聽者自己的教養有良好的連結. 縱使他有很多好的政策.
我小時候非常胖. 我曾經的綽號就有過" 大白鯊" 這樣的綽號.
情況是那個綽號只會讓我更胖更消極. 同理.你一直說x國. 他們不會覺得好聽. 沒錯, 只是你自爽. 但兩邊仇恨更深. 最後影響到的是甚麼?
這就像小孩子在吵架. 你說不對我說對. 兩個人你來我往講同一句話. 互相都認為誰先閉嘴誰就輸( ? )
但長到這個年紀我就不會是這麼想了. 我倒覺得不說話的. 其實是最聰明的最有思考及情緒控制能力的. ( 例如我家老爺就是惦惦吃三碗公的人)
當中國打壓我們的外交. 不進口我們的鳳梨時. 很多住國外的台灣人說要買鳳梨愛台灣. 然後讓鳳梨坐飛機來這裡賣一箱六顆一百六十歐.
這個碳足跡真的是有目共睹啊! 一百六十歐捐給種鳳梨的農民還比較有幫助. 你覺得一箱六顆的鳳梨運到這裡來. 農民賺了多少錢? 他們不買我們也得想要靠自己轉型才是正確的.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大家都聽過吧? 有時候過得安逸也得居安思危. 我相信這個危機也會是轉機. 但是幫鳳梨付機票錢是賭氣. 我是不會這麼做的. 我覺得這篇文講得很中肯. 因為這個鳳梨事件已經到了德國新聞( 老爺上周? 才看到新聞跟我說但我沒有看. 因為對我而言已經不是新聞) 了解一下整體. 才能有對策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ina-bans-taiwanese-pineapples?gclid=Cj0KCQjwkZiFBhD9ARIsAGxFX8BiHWLZwcNk79AexAGpqw7NtT4ZY8wLjJeVg_Vnd3iRzeeUdiC0TUMaAt83EALw_wcB
今天說得夠多了.
主要是因為還是有人繼續猜想這個便當盒是中國來的然後繼續還要在我的文上叨念.
實際上你可以寫email去問這個德國知名的連鎖超市客服. 如果光是用猜的還要這樣繼續寫. 那就是造謠.
說實話. 我們生活中的物品並不缺少中國製品. 我們公司的大型機台中. 你看到的是Made in Germany. 但是小零件從RS 訂的. 有台灣製, 中國製, 日本製..... 之前連大零件如真空系統也是從外國運來的.
那你要不要買? 整個世界的運作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先想想你家裡的冰箱, 洗衣機, 手提電腦. 裡面的電腦主機版印刷都有可能是來自中國.
拆了它你會比較快樂嗎? 學著長大吧!
.
.
.
.
後來, 那群吵吵鬧鬧的兄弟姊妹我的長輩們又言歸於和. 彷彿之前好幾年的謾罵都沒發生過....其實...我真的覺得很妙.
為什麼 加熱 有 助 於 麵糰 發酵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麵糰的組成不複雜. (昨天po文後再算了一下應該是76%以上水量) 是大概這樣的組成及處理
1. Starter ( li.co..li 酸種液種 1: Weizenmehl 405 ( 10% Eiweiß AP flour中筋粉) 1: water水 1, 3 hours 28 degree fermented 3小時 28 度環境下長大後使用) 25%
2. Dinkelvollkornmehl ( LIDL)Spelt whole grain flour 斯佩爾特全穀粉 10%
3. Bio Weizenmehl1050( Penny, 12% Eiweiß)德國高礦物質小麥麵粉 15%
4. Weizenmehl 405 ( EDEKA, 12.8% Eiweiß) 高筋粉75%
5. Wasser 水( autolyse 70% +? ) + 3% mix with salt
6. Olive oil 橄欖油 3%
7. Salt 鹽2.2%
Autolyse 1 hour 水合一小時
Bulk 5 hours 3 times S&F 3 次翻摺. 總發酵時長 5小時
30 min preshape bench time 分割滾圓中間休息30分鐘
12 hr cold retardation. 12小時冷藏3度發酵
其實我大可以之後貼文全部連結. 但我覺得之後的文因為很長可能很多人看不下去XD 那這次我覺得錄得很清楚的影片就可惜了!
所以這裡把割線的重點談一下...
首先是談手法.
我知道很多人最喜歡看的就是乾淨俐落的一條割線. 但實際上用在高水量麵糰上, 除了非常容易拉刀以外還容易沒有割完全. 廚房走跳的應該都被刀子割傷過. #你一定知道被鋸齒劃傷的刀口復原會比一刀乾淨下去的慢! 麵包也是! 這個有利的停頓方式在它烤箱中長大時我覺得是有優勢的. 這也是我對於CP 大師的這個割線產生興趣的原因.
這也就是說. #我這裡沒有調速度的割線影片的每一刀都是有我的道理的.
1. 中間直線的第一刀只要先劃約發酵籃底部長度就好. 因為你一旦先把整條線割劃完整面團會容易打開. 所以那個最後的補刀不是我忘記是故意的. 而且不需要太深. 因為在烤箱中是有蒸氣的只要給裂口它會自己裂.
2. 兩旁藏的割線不需要跟整條割線一樣長度. 因為長大的有麵團的範圍不在最後補的那兩刀的上面.
3. 右邊的斜一刀可以看到並沒有非常地離開中心線沒有很彎. 這是因為在烤箱中長大的麵團當然是中間部位最厚! 離開中心點過多的開口要翻開很困難除非你在發酵籃高度的割線上劃到底. 不過, 無糖低油的酸種麵包大約都是20分鐘內塑型完畢. 你要考慮這一點...
4. 斜45度角一刀的割線用這樣的停頓割線方式烤出來的開口並不會非常參差不齊. 影片中有. 之後的文會有比較多的照片
接下來就是烤溫. 我這顆包只有10%斯佩爾特全穀粉. 自己覺得溫度很高只是烤過乾而已. 很多人一直覺得要拚老命給高溫. 但實際上以這樣兩個3度冷藏後發大麵包放進一個預熱的石板上降溫真的很快. #你的麵包長不高問題也可以是麵團處理及發酵問題.
這也是我預熱280 度石板的原因. 因為我有兩個冰的麵團...
兩個麵團放入後. 給熱水產生蒸氣( 如果用冷水溫度又降了!) 關烤箱門. #開燈不加熱. 我有觀察在約15分鐘時, 烤箱溫度已經降到200度. 所以我加熱去維持200度烤溫因為你開加熱就是在烤掉水蒸氣. 25分鐘後開烤箱掉頭轉向( 你可以看到影片裡的色澤) 之後拉高溫度在220~230度左右續烤20分鐘.
#歡迎一起在本文留言討論 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對於這條烘焙路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果覺得今天的影片有幫助到你... 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三不五時來翻找一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CRDQtlMaCvGbipSUq0eUg
這些我覺得很有用的影片都會上傳在這個頻道中, 很久以前的一些影片都是為了要讓我的文可以連結影片. youtube是感覺比較保險不會流失的. 而且它可以上傳比較長的錄影...
還有我不習慣雞蛋都放同一籃. 一定要分散放....
不過~ #聽說3000人以上的訂閱它們才會發給我錢XD是時候跟它們要一點零花錢了... 所以應該會開始多一點時間在酸種麵包製作及錄影上增加訂閱量. 這個訂閱數真的看起來有點煩XD
這次的影片youtube連結
https://youtu.be/23EksG5U8fM
為什麼 加熱 有 助 於 麵糰 發酵 在 呂昇達老師的烘焙市集 Professional Bread/Pastry Mak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化現象【Staling】
作者:呂昇達 老師
老師挑選一個值得大家研究的主題來分享!
也就我們最在意的烘焙產品【老化現象】....
老化現象主要是指烘焙產品的質地和風味,因為水分流失和澱粉結構改變,進而產生的變化現象。主要有兩大因素如下
1.水分流失or乾燥現象 -\-\-\-\ 物理變化
2.澱粉性質改變也就是所謂的{ 回凝現象 },也稱之為[ 澱粉衰退現象 ] starch retrogradation -\-\-\-\ 化學變化
為什麼老化現象的影響麵包會遠遠大過於蛋糕呢?
首先我們要先去了麵包的香味來源和蛋糕的香味來源是不同的!
蛋糕、糕點的香氣主要來自於雞蛋、奶油、砂糖等風味材料~
而麵包的最關鍵的香味則是由發酵過程所產生的有機酸類、酒精等芬芳質所發出!
有機酸類也就是我們在麵包製作中常常提到的乳酸、醋酸等~
次要風味則是由烤焙後的焦皮,因為梅納反應產生香味和色澤,將麵包的香味集中在表皮部分。
然而麵包長時間冷卻後伴隨而來的老化現象產生之後,香味和水分經由麵包內部到表皮釋放流失後,麵包變失去原有的風味。
老化現象在冷藏情況下會加速其老化速度,相反的在冷凍環境之中,幾乎可以完整保留鮮度。這也是為什麼大型麵包店和跨國國際烘焙品牌格外重視超低溫冷凍技術的原因。
在上述中有提到老化現象分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通常物理變化所造成的老化現象比較難補救~
因為水分大量流失的情況下!很難用其他方法來彌補品質~
但是如果是輕微的化學變化~老化現象不太嚴重!
可以透過加熱來恢復品質....
例如像PAUL的法國麵包在最新鮮的狀態下急速超低溫冷凍保存~
就直接送往世界各地~只要搭配正確的回溫程序和復烤!
幾乎能還原到90~95%的新鮮度!!!
所以喜歡製作歐式麵包的朋友們~
最佳的保存方法就是將麵包密封好後低溫冷凍~
老化現象的物理變化可以透過配方中的保濕性食材來改善~
例如在蜂蜜、砂糖、油脂豐富的麵包和糕點~
相對地老化速度就會減緩...
或是在麵包、糕點表面塗上糖霜或是糖液增加濕度和減緩水分流失!
例如美式的肉桂捲麵包或是法國的薩瓦蘭麵包、千層派、水果蛋糕等等~
老化現象的化學變化就是最難控制的一環....
因為這要追朔麵包的初始攪拌、發酵環節....
麵糰攪拌筋性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發酵時氣體無法充分產生及麵筋熟成不夠!
進而造成發酵過程所產生的有機酸類、酒精等芬芳質不如預期!
烤焙過後會更加速麵包內部急遽的老化現象產生。
我們目前一般常說天然酵母為什麼能有效的延緩麵包的老化現象~
原因就是長時間發酵的天然菌種擁有豐富的機酸類、酒精等芬芳質~
這些乳酸菌、醋酸等幫助我們產品的銷售和品嘗週期的延長....
但是~不代表不會老化喔!
所以麵包製作完成後還是趕快吃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