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又是一起建商「先拆後奏」:陳復禮洋樓被拆,北市的文資保存出了什麼問題?】
台北市松山區松河街上的陳復禮洋樓,是當年松山庄長陳復禮和地方仕紳一起打造、作為詩社聚會的地點;他同時也是提出全民健保概念、根除烏腳病的「台灣公衛之父」陳拱北的故居。然而上月15日,這棟有90年歷史的老宅,卻遭建商突襲拆除。
回到事發前,我們會發現這棟老宅其實早被北市文化局列冊追蹤,但卻整整20年無人現勘;等到洋樓拆毀後,文化局趕忙掛上「暫定古蹟」告示,但散落廢墟的文物卻無人管理,全被連日大雨淋濕;文化局更回覆:清點文物不是文化局權責,要所有權人「申請」,政府才能介入。
私人財產和文資的衝突難解,是許多台灣老宅保存的現狀,但這代表政府就無可作為了嗎?作者親自到被拆除後的洋樓查看、蒐集證據、並多次致電文化局,他有何見解?
#延伸閱讀
【黃子倫/建物之外─如何重新構思保存思維】https://bit.ly/3vpdsjQ
【苗博雅/台北城市美學,關鍵在執政團隊的腦袋】https://bit.ly/3pXracC
#台北市 #陳復禮故居 #陳拱北 #心曠神怡洋樓 #文資保存 #暫定古蹟 #文化資產 #文化局
烏腳病庄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醫病平台】陳拱北 戰後台灣的公共衛生導師
文/江東亮(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秀蓉(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
#陳拱北,是戰後台灣的公共衛生導師。
陳拱北在台灣公共衛生教育發展上有三大貢獻。第一,經營公共衛生人員訓練班。第二,辦理台北市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第三,建立公共衛生專業教育制度。
1958年,陳拱北召集烏腳病研究小組,展開調查後發現致病原因是飲用含砷深井水。
#烏腳病 #公共衛生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
烏腳病庄 在 選對的人,做對的事!何子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跟鞋教堂亮眼 應豐富人文內涵〈自由時報 2016-04-08〉
「高跟鞋婚禮教堂」在春節前開放以來,吸引數十萬人次參觀,奇特漂亮的建物能快速吸引遊客,卻也引來無內涵、生態災難等議論,反觀沿海一帶與烏腳病害改善真實相關的「過溝水塔」,卻無人聞問,冷暖反差相當大。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烏腳病截肢女孩盼能穿上高跟鞋的願望,虛擬這座教堂興建源由並大肆行銷,但與烏腳病的連結性只在文字宣傳中呈現,周邊連一個疾病解說牌都沒有,場內浪漫的LOVE字體或是合照景點,常見遊客批評「這裡跟烏腳病哪有關係」?
布袋鎮真的曾發生烏腳病,過溝庄的過溝水塔就是為了提供鄉親無砷的飲用水,避免罹患烏腳病而興建,如今這座單純老舊的水塔,偏處乾淨的社區公園一隅,水塔旁無任何關於烏腳病肆虐與因應歷史的解說,僅有「飲水思源」四字和興建落款人名,其文史內涵竟只在文史工作者的記憶中留存。
高跟鞋教堂已吸引上百家國內外媒體報導,顯示人們對於新穎巨型造景的好奇心,確實能帶動觀光人潮,官方用虛擬的故事,已創造出觀光亮點,建議融合在地人的生活軌跡,與文史工作者討論,採集烏腳病患者的感人故事,挖掘鄰近景點、建築並舉辦活動,深化與烏腳病的連結,豐厚高跟鞋教堂的內涵,不再只是隻「空心鞋」,不會淪為遊客打卡拍照就離開的一次性景點。(記者林宜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