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 Tommy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我們上了一晚精彩的茶事課,獲益良多!🙏🙏🙏💖💖💖
🤣我學習的是茶事(宋代四事:茶事,花事,香事,掛畫)不是日本茶道!
🌷根據老師所說:中國的茶,不局限於規矩形式,我們追求的是精神的領會,享受的是茶事的過程和氛圍,品茗茶的本質!拼除一切外在形式上的束縛,包括有型的(例如服裝),無形的(精神上的刻板模仿)!我們學習的是如何在最舒適自然嘅狀態,享受茶事,那是生活的一部分,平常的社交活動!
🤣茶文化在香港不太普及,所以大多數人都對茶事,有所誤解,更以為是日本茶道(講求認識,規矩,派別)其實,我們中國人對茶的態度是,透過生活上品茗,領悟人生,如果真要說「道」,那是悟道,崇尚自然之道!可惜,很多時侯我們看到的大部份都是一種表演展示,並不是一個正宗的,自然的,生活的展示方式!🤣🤣🤣希望,有一日,有更多嘅朋友學懂欣賞茶,學懂欣賞深院悠長的中國文化,茶事,如同西方的咖啡一樣,沒有貴賤之分,只有適合,歡喜與否之別!🙏🙏🙏
#烹茶煮水淺杯斟 #盡不餘香舌本尋 #茶事 #茶課日本
烹茶煮水淺杯斟 在 傳統潮州功夫茶藝茶藏編輯功夫茶起源於宋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沖入沖罐中之後蓋沫。第一沖杯,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 ... <看更多>
烹茶煮水淺杯斟 在 虹雲:品茗功夫茶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沖功夫茶關鍵全在烹茶、泡茶之「工」,用鐵觀音、單叢等烏龍茶葉,茶具或瓷或陶,通常的配置是 ... 有了閑工夫,盡可煮水斟茶,輕斟慢飲,聞香品味。 ... <看更多>
烹茶煮水淺杯斟 在 [閒聊] 茶文化閒談之四:功夫茶- 看板TeaClub 的推薦與評價
下面這篇是我以前找到的,出處不明。
感想:這樣玩茶還真是有錢人的玩意兒。
但大致與咱們的泡法相同,不過是簡略版耳。
紫砂壺與功夫茶
壹、茶具十種
"功夫茶"之茶具功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他喝茶方法有別也在於茶具
。據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壺
壺潮州土語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
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
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
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
、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
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
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為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
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壺,中茶壺,茶鼓,
茶篩,茶檔……等等沖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也不能算是功夫茶。
至於深淺則關係氣味,淺能釀味,能留香,不蓄水,這樣茶葉才不易變澀。
除大、小、深、淺外,茶壺最講究的是:"三山齊",這是品評壺的好壞最重要標準。辦
法是:把茶壺去蓋後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
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齊"了。這是關係到壺的水平和質量問題,所以最為講究。
"老"主要是看壺裏所積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經說過了。當然,"老"字的講究還有
很多,例如什麼朝代出品,古老歷史如何,什麼名匠所製成,經過什麼名家所品評過…
等等。但那已經不是用一般茶壺的問題,而是屬於玩古董的問題了。
沖功夫茶除了用"沖罐"之外,有時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在潮州菜館中每吃一道
菜後就必定上來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蓋甌"沖的,這是為了適用於人數較多的場合,
一次可以有十懷至十二懷。但畢竟蓋甌口闊,不能留香,氣味比使用沖罐就差得多了。
不過,只要衝茶的人"工夫"好,用蓋甌也可以沖出好功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其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
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日闊、杯
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為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
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
至於有的人還講究什麼"春宜牛眼懷,夏宜粟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吊鍾懷",這又未
見講究太多了。不過,用喇叭杯、牛乳杯……這些作為功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適,
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
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
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
個懷;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
杯、茶壺,使之美觀。
五、茶墊
茶墊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
因為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裏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是用絲
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氈者,為了不會生異味,墊氈
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茶壺,功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裏積水,一點點
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
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
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
"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昆在缽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泳躍欲出,這是很
少見的珍品,一般的多見素瓷青花,置於茶床上,蓋上朱紅的木蓋,舀水時用的是椰子
殼做的,椰瓢當茶未煮,主人啟蓋舀水時,"功夫茶"之工夫已經不飲而使人信服矣。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托以木幾
,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康
熙乾隆年間的產品,也已極為珍貴。用近代製品,只要色彩大小調和,也就很好了。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
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於"寒夜客來茶當酒",這時是否用紅泥小火爐煮茶,煮的茶是
否像現在的潮州工夫茶,像喝酒一樣喝茶,詩人們並沒有說明.不過我想大約應當是如
此,不然寒夜之時,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豈不令人小便頻頻,坐立不大?那個客人早
就拔腿跑掉了,誰還能坐下來細談。所以,我想這個"寒夜客來茶當酒"的茶,應當相等
於今日之功夫茶才是。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
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
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益發增添茶興
。
小火爐是放在精製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剛好一伸
扇子便是爐門。中間一格,是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麵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或引火之
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這樣的設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
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
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
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於"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
鵝翎編成的扇,大不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著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
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
保持清潔。
以上,雖然還不夠陸羽所規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規格,但也已經洋洋大觀了。如果還要
再說些,那麼二十四件也不為多,例如裝茶葉的錫罐,就以潮汕造的為最上品。還有茶
巾,專門以淨滌茶具。茶几,用以擺設茶具。茶擔,可以貯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
水,臨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飲,自然又是人生一樂。
一切俱備,還須工夫水火兩字,全講一活茶具大體齊全,好茶葉也已具備,這只是有了
沖功夫茶的物質,還不算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沖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茶經》說:"山水為上,江水為中,
井水其下。"那個時候還沒有自來水,陸羽自然沒有加以論列,自來水不宜於煮茶,這已
經是一個常識。不過像香港地方,一聲制水,萬眾惶然,"自來"尚不可求,不用自來水
又用什麼呢?
《茶經》又說:"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渾厚,流
動者良,負陰者勝,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無味。"這就已講究得微乎其微了。至於
水還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別,這些都是屬於講究的範圍的,不過
這些講究實際上也很難做到,像《紅樓夢》中的妙玉用鬼臉青藏著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
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閒情逸致,我輩豈有如是工夫哉。
貳、煮茶要訣
煮茶要訣,"水常先求,火亦不後"。蘇東坡詩雲:"活水仍須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
焰,其勢生猛之謂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絞積炭","絞積"是一種很堅碩的樹木,燒
成炭後,絕無煙臭,敲之有聲,碎之瑩黑,是最上乘的燃料。還有用烏欖核作炭的,火
焰淺藍,焰活火勻,更是特別。
沖功夫茶的八個過程茶葉、茶具、水、火之後就是沖工了。如果烹茶沒有工夫,那也不
能叫做功夫茶。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大約有八個過程:
第一、 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
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說,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工夫。大約
起火後十幾分鐘,砂排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
了,應立即將砂批提起,淋罐淋懷,再將砂挑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第二、 納茶
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
末放在中層,又再將茶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
最濃的,多了茶味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滿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
,茶味逐漸發揮。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准,放有七成茶葉在裏面就很夠了。
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菜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後
,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進水也沖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納
茶是沖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第三、 債湯
蘇東坡煎茶詩雲:"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樣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說》
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
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
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
為度。"
第四、 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後走了七步
,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壺日,緣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如用蓋甌,只沖一角,然
後再沖各角,可同樣忌直沖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沖低灑"是也。高沖使開水有力
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由於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
才不會有澀滯。至於走七步再沖,目的在於使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也。
第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
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猛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去茶
沫,然後蓋定。
第六、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逼使
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幹,即是茶熟;三是沖去壺外
茶沫。
第七、燙杯
潮州土話說是"燒盅熱罐",乃是沖功夫茶中的工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
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功夫茶後說,功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宇。
從煮湯到沖茶、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味矣。
燙懷,在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沖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
於砂銚中,複置爐上,回身"洗杯"。洗懷杯最富有藝術形態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
手洗兩個懷,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聞
功夫茶之名,不遠萬里,千方百計,到了中國一定要喝一次功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
動作時,不禁讚歎再三,說是比雜技團的工夫還要高明呢。確實,不會洗杯的人,一碰
到懷便會給燙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說到"姿態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裏去,這時,茶壺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
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于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
第八、灑茶
几經數度工夫,最後一手就是酒茶。酒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
"低"就是前面說過的,"高沖低斟"的"低"。酒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
對客人極不尊敬。
"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
"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不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懷,因為茶初
出,色淡,後出,色濃。"勻"字是很重要的。
"盡"就是不要讓茶水留在壺中。第一沖還可以留一點,二、三沖切切不可。灑完以後,
還要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茶墊上,使壺裏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
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
灑茶既畢,乘熱而飲,林緣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齊到,一啜而盡,三味杯底。據說是
"味雲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淩霄漢,思想馳古今。"神明變幻,
功夫茶之三昧於此盡得矣。
--
我從未見過野生動物,為自己感到可憐。
小鳥從枝枒上跌落,你可曾見過它吁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26.16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