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觀光,軌道安全最重要!
今天我特別質詢林佳龍部長,斷軌事件發生後,承諾要求魚尾板加固要當日換軌。但全台灣仍有292處用魚尾板加固的地方,引起民眾疑慮! 對此,臺鐵局特別提出七個工務段巡檢無異常的切結書。
昆澤需要再次提醒的是:25米定尺鋼軌焊成125米長焊鋼軌,是各站南北向主要軌道,臺鐵有用①電阻火花焊接法強化;也有用②鋁熱劑焊接口魚尾板加固來雙重確保。臺鐵的標準作業程序需要確立,道班作業才能持續提升!因此,我特別要求臺鐵針對292處魚尾板加固處,要確實巡檢,半年內要確實拆開進行超音波探傷,以安國人旅客的心!
因為鐵道安全才是鐵道觀光的根本!而且我也特別跟部長討論,要以鐵道做為旅遊的目的地之一,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歷史、特殊活動等,如同日本,將一、二線城市連結在一起,結合地方資源,擁有獨特的主題特色,整合資源提高利用效率,降低鐵道維運成本。
焊接 標準 作業 程序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TV快訊】鋼軌斷裂達19公分 台鐵:啟動專案調查釐清
#伊編:怎麼會!!!
---
今天(28日)上午台鐵新市到永康間路線異常,工務單位前往查看,發現鋼軌出現19公分的裂縫,緊急搶修。對此,台鐵局表示,為確保行車安全,台鐵局立即封鎖新市到永康間東正線,改西正線單線雙向行車,經工務單位派員至現埸確認該處為鋁熱劑焊接處,量測有19公分鋼軌破端,現場依標準作業程序,於10:01完成以短鋼軌接頭魚尾鈑鎖定之緊急處置,確認安全無虞,全線恢復雙向正常行車,待今日夜間營運時間結束後,將封鎖路線進行抽換鋼軌作業。
台鐵局指出,經查鋼軌斷裂位於新市到永康間(350公里150公尺),屬直線路段該處鋼軌接頭曾於106年1月11日以鋁熱劑焊接,同年2月8日辦理路線軌道超音波探傷檢查,發現該處鋼軌內有3-6公釐氣泡,屬檢測分級B級(缺陷小於6mm,大於或等於3mm,每年複檢1次),並以魚尾鈑作加固處理增加強度,同時,依規定1年複檢1次。經確認該處於107年9月18日、108年9月30日及109年9月11日以超音波探傷複檢結果皆屬B級,焊接處並無劣化情形,且該路線狀況良好石碴密實,並無浮枕及噴泥現象,且依據工務段例行巡檢紀錄,該路段於每週道班人員例行巡查時並未有異常,本案已由台鐵局運安處進行內部專案調查,檢討及釐清確切原因,後續將據以徹底落實改善,以有效降低鋼軌斷裂風險。
台鐵局自5月19日成功站南邊西正線斷軌事件後,依據運安會通告,前於8月8日已完成全台曲率半徑800公尺以下路線巡查作業,巡查結果無異狀,本次鋼軌斷裂處位處直線路段,台鐵局於今日上午發布電報要求各工務段加強路線巡查及焊接口檢視,並加強熱劑焊接處所之砸道整修工作,以確保行車安全。
#台鐵 #鋼軌 #裂縫
---
【訂閱 #台視新聞 關心大小事】
焊接 標準 作業 程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AI智慧製造郵輪
世界周報記者莊玉珍/彭智宏德國採訪報導
【近年國際造船市場也面臨疲弱局面,但郵輪建造這一塊,卻逆勢成長,2018全球造船訂單有43%是郵輪,國際郵輪協會的資料更顯示,到2026為止,全球郵輪新船投資金額預估有5300億美元。關鍵就在於郵輪旅遊市場快速成長,而且重心正從歐洲轉移到亞洲,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的郵輪客源市場,台灣則是第二,以亞洲為基地的雲頂郵輪更併購德國的造船廠,打造AI智慧郵輪,像是可用手機操控的數位化客艙,導入人臉及語音辨識系統來管理旅客資料、活動安排等,甚至在甲板上建造雲霄飛車,預計2021年下水營運。】
{內文}
放在威斯瑪船塢裡,巨大船體已經初具雛型,中段船身和船頭正一段一段進行焊接,總計19層甲板全數就位,再過不久,這上面還將建造一座雲霄飛車主題樂園,這是德國造船史上最大,導入AI智慧做為中控大腦的新一代智慧郵輪環球夢號。
與標準化的貨輪 油輪不同,必需貼近市場趨勢,高度客製化的郵輪,在造船技術及內裝水平上都是高門檻,目前以德國 義大利 法國是全球郵輪建造的前三大,而在德國進入工業4.0時代智慧化製造的造船產業,三大造船廠未來50-80個月訂單滿檔,雲頂郵輪併購MV造船案,則開創了上千個工作機會。
新一代智慧郵輪環球夢號,船體達到342公尺長 46公尺寬,總排水量20萬4千噸,最高可達到9千人,如果再算上工作人員,這是一艘可同時容納上萬人的超級巨輪,
這樣一艘龐然大物到底是如何建造出來的,文茜世界周報鏡頭,深入德國MV Werften造船廠,一窺超級巨輪的誕生。
我們可以將郵輪建造想像成是組合積木的過程,龐大船體採用「大型分段建造工法」,也就是將船體切分成眾多單位分別製造,由天花板往下 以上下顛倒模式進行,完成後再進行翻轉。
分開建造的船體必需加以組合,這是一個繁瑣精細,而且漫長的工程焊接部位 相應配線系統都必需精準對接,工程師拿著設計圖仔細核對,一個小孔一根螺絲的位置都不容許有絲毫差錯,2018年開始建造的環球夢號,220公尺長的中段船體就花了近二年時間才完成。
客艙製造則由自動化生產線來進行,長75公尺的流水線就是一個完整艙房的製造過程,從一體化的艙房外框開始,到內部配線 傢俱裝潢 都依照標準化程序執行,隨著流水線皮帶緩慢移動,每20分鐘往前移動4公尺,有效控管施工時程及效率
,確保大約每六個小時,完成一個客艙製造。
(整條流水線)分為14個工作站,依序進行客艙內各部份的製造作業,(每個工作站)透過建立標準作業模式,流水線依序進行到特定位置,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過去郵輪是橫跨大洋的交通工具,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歐美客輪業者調整了船艙空間,加裝休閒娛樂設施,再搭配愛琴海周邊景點,而開啟郵輪旅遊時代,現代郵輪更多地被視為「目的地」,船上生活講究精緻化 娛樂體驗多元化的趨勢下,游泳池 健身房 美食餐廳只能說是基本配備,而新船建造規模則是越來越龐大,並且加入更多科技元素,以亞洲郵輪市場做為目標的環球夢號從設計初始,經過反覆修改 各種數據實驗,到最終定案花了三年時間,最後的驚人決定是把陸地上的雲霄飛車搬到郵輪甲板。
(MV Werften造船集團CEO/ Peter Faften)
在船上會有一定的加速度(外力影響),這是在陸地上不會出現的,除非你遇到像是地震,所以郵輪上所有設計都必需考慮到,可能外力影響及海上情況,船上有些區域可以執行什麼樣的活動,某些區域則不能,這也是為什麼要把岸上科技運用到船上總是非常困難
在郵輪上搭乘雲霄飛車,距離海平面52公尺 時速60 公里,感受衝向大海的驚心動魄,可以說是突破了工程極限。
AI智慧的導入,則是造船廠在數位時代下的另一項嚐試,數位化客艙用手機就能操控一切,包括門鎖 燈光到恆溫控制 龐雜旅客資料到船上各種服務,則導入人臉辨識來執行。
(MV Werften造船集團CEO/Peter Faften)
造船產業也進入了數位化時代,我們正建造中的新船像是環球夢一號 二號,以及未來的新船都為配置大量數位科技系統,比如將人臉辨識系統運用到船上的所有活動及服務,(在持續移動的船上)建構智慧環境是一個挑戰,靠的是衛星來運作,這跨出很大一步,而目標是在船上也能暢通無阻的自由生活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亞洲崛起在過去五年取代了歐洲,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郵輪市場,台灣則是第二位,這勢必成為下一階段,影響郵輪設計建造以及航程安排的關鍵因素,各大郵輪公司紛紛為自家新船注入更多亞洲元素。
(雲頂郵輪集團總裁/朱福明)
我們希望能建立全新的郵輪品牌,親近亞洲的郵輪品牌,中國市場特別是南方的港口,我們稱為大灣區正持續擴大,比如冬季會有更多往南航班,包括前往越南 菲律賓
2019年全球郵輪旅客突破3千萬人次,總計24艘新船交付下水,都寫下歷史紀錄,智慧巨輪航海時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