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半夜1點臨時決定跟了七六人客場打黃蜂的比賽,因為想看看在Joel Embiid與Dario Saric兩個能夠自主突破的點都缺陣之下,Ben Simmons到底會怎麼打理球隊?
.
而事實證明...Simmons真的一點都不讓人失望。
.
不僅繳出20分8籃板15助攻3抄截2火鍋的超全能數據 (雖然也只是日常了啦) 。重點是當他上場主控時,七六人100%完全就是不一樣的球隊。
.
也許你可以說這場勝利是來自於Marco Belinelli與J.J. Rdeick的火燙手感,而事實上也確實啦,這場有賴於他們的表現七六人才能輕鬆取勝。
.
但是,Simmons的影響力絕對是存在的。
.
當他不在場上時,Marco和Redick的發揮程度其實都是有所下降的,更別說Simmons第三節還讓鐵了整場的Robert Covington在快攻中大復活。
.
而假如你有看比賽的話,你應該知道第二節Simmons不在場上時七六人的快攻有多低端 (笑) 。當時幾乎整個第二節前段兩邊都在各種快攻放槍和失誤,彼此快來快去的。
.
結果你猜猜那5分鐘左右期間,七六人的快攻得分是多少?...答案是零。一球都沒進。
.
但等到Brett Brown把Simmons換回來後,他上去冷靜的指揮進攻,立刻就又把分差又拉開到7分。
.
而究竟Simmons特別在哪裡? 讓黃蜂一遇到他就束手無策? 我想當然最直接的,還是他的身體天賦實在太獨一無二。
.
光是他快攻中帶球從中路殺進去,就幾乎一定會吸到至少三人的夾擊,接著他再丟出去給Marco、給Ilyasova,對方不撲的話就三分投射、對方撲出去就抓時間差切入得分。這場有非常多這樣的景象。
.
且Simmons的體格與體能在防守端帶來的影響更是巨大,他迅速的協防、以及協防導致的抄截,同時還有他的防守籃板,都能直接轉換為七六人輕鬆的快攻機會。
.
而這種身體天賦的東西真的就是天生的,這不是任何6呎3吋、6呎5吋的後衛可以輕易學來的事情。但Ben Simmons,這個6呎10吋的控球後衛,對他來說這些能力完全是與生俱來的。
.
不過這裡我連帶還想討論的,是Dwight Howard的護框能力。
.
這場七六人有非常多次輕鬆的快攻上籃,以及Simmons切傳後引導防守外撲、七六人球員再切進去拿分的機會。但你也許會想,黃蜂不是應該有Howard坐鎮中樞嗎? 怎麼七六人看來幾乎沒感受到他的存在?
.
而當你點開數據,你會發現這場Howard僅干擾到了3次兩分球出手。
.
Excuse me...3次???????
.
Amir Johnson全場干擾了12次兩分球出手、身為外圍球員的Simmons也有10次,而Howard作為黃蜂的最後一道防線,卻只有3次。
.
也許的確有幾次他被防守帶出去了,但我很確定仍有非常多次七六人球員切進來時他人是在籃下的。
.
可是,他並沒有施加甚麼壓力。
.
這其實挺讓我失望的。因為我原本一直認為這季的Howard有很棒的回春表現,且上上一次兩隊交戰時他也把Embiid守得很慘。
.
所以他絕對不是不能守,而是他這場沒那個心。
.
不過,反正獲益者是七六人,我也就沒啥好多說了(聳肩)
.
而基本上,這場比賽的基調就是黃蜂除了Howard低位單打以外完全沒有有效的進攻點。
.
因為面對到七六人又高、協防又來得極快的防守,Kemba Walker根本沒能有所施展。他投外線會被RoCo干擾、往內切就被人牆夾死,最後只能靠買犯來勉強拿分。
.
而這也已經是他第二次面對七六人表現慘淡,這場只拿10分,而上一場印象中他好像10分都沒有。
.
整場下來,七六人換防輪轉與護框真的都做得非常棒,滴水不漏的防線迫使黃蜂只能投外線打鐵、不然就是切進去後不停失誤,接著被快攻。
.
於是第二節後段到第三節,就是看Simmons各種快攻各種秀,一下自己爆扣、一下妙傳射手投籃、一下單手傳出跨越全場的一箭穿心給RoCo上籃、一下又接McConnell的空接反手爆扣...
.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
黃蜂一點辦法也沒有。
.
當然,這場也不是沒有緊張一點的時刻,畢竟只要Simmons下場後七六人幾乎都會被打一波。
.
因為Fultz的控場偏向是穩紮穩打的類型,他會把球交給隊友,然後自己去跑位,而不會像Simmons那樣自己帶球直接創造隊友的空檔。
.
然而這場RoCo外線又鐵得要死,而Marco則是投籃準得要死但傳球不知為啥爛得要死。所以只要Simmons一不在,幾乎就是看Marco失誤還有RoCo打鐵。
.
而你也知道,外線打鐵跟失誤就是最容易造成快攻的原因。因而這樣能不被打一波,我才覺得奇怪。
.
所以講到這裡,也只能再繞一圈回來稱讚Simmons了(笑)
.
是的不用懷疑,七六人有很棒的射手群、有很棒的防守,但沒有Simmons坐鎮在其間的話,這些東西的威力都會砍半、甚至是不只一半。
.
因為有他的防守和籃板,才能策動快攻;而快攻有他在執掌、吸引防守,射手們也才能確實在好的位置拿到球。
.
這裡再丟一個更直接的證據,那就是第二節中段到第三節中段為止,七六人拿的29分裡面有28分與Simmons有關。不論是他自己得分還是他送出助攻。
.
這應該就已經足夠解釋一切了,對吧?
.
最後,來聊聊兩名新秀好了。
.
Markelle Fultz這場還是打得滿穩的,雖然有一些傳球的決策還有待改善,但沒啥好強求了。畢竟我從沒把他當控衛看,因此他上場時七六人進攻大亂我也不打算責怪他。
.
畢竟現階段來說,他更像是雙能衛以及終結者,而非掌握節奏的控衛。
.
而唯一我想挑剔的,大概就是他的出手慾望。他其實可以多出手沒關係的,七六人選他就是要他的強大進攻技能,結果他一直拿球就傳、任憑RoCo和Marco敗球,其實沒啥意義啊!
.
至於另一邊的Malik Monk,這場其實數據輸出不錯,但看得出來整體球場的感覺還是很生澀。
.
他的數據輸出改善比較像是因為習慣了NBA的射程以及防守,讓他能夠確實的砍進過去他能砍進的那些外線硬拔。
.
但除此之外,在掌控節奏、傳球決策、出手選擇上,Monk都實在還是有點慘烈。球一到他手上幾乎就整個進攻都亂掉。
.
不過呢,和Fultz一樣,我也從不認為Monk馬上就能成為穩定稱職的後衛,畢竟他過往的打法很依賴體能,現在要繳學費是正常的。
.
只希望Steve Clifford到季末前能盡量多給他一些時間實戰演練了。
.
嗯,大概就這樣。
.
最後的最後,還是恭喜我大七六人喜迎十連勝,同時祈禱Saric趕快回來。
.
因為總覺得這場手風順得太誇張了,有種下一場Marco和Redick會鐵爆、然後七六人會鐵到不知道怎麼進攻的不祥預感...XDDDDD
.
#Sixers #TrustTheProcess #BenSimmons #MarcoBenlinelli #MarkelleFultz #MalikMonk #DwightHoward #護框防守 #快攻 #節奏掌控 #防守態度 #Hornets #BuzzCity #NBA新秀觀察 #NBA逐場分析 #讓費城再次偉大
無人機干擾槍射程 在 Sky's NB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世代的頂級得分機器
前陣子我在寫一篇比較Klay Thompson、Bradley Beal、C.J. McCollum等新世代得分後衛進攻數據的文章,雖然最後因為寫得太亂而胎死腹中(笑),但在過程中仍有收穫。
.
而在說收穫何在之前,我先丟出這個問題好了------
.
談到現役聯盟中的頂級得分機器,你會先想到誰?是Carmelo Anthony?DeMar DeRozan?還是Anthony Davis?
.
當然,這是個很主觀的問題,每個人都不會一樣。而我自己的答案是,或許這傢伙不會是「最頂級」,但他很可能是現役「最頂級之一」!
.
是的,就是在上述寫文章、爬數據的過程中我才驚覺到...C.J. McCollum,他的得分實力居然是如此的強大。
.
廢話不多說,直接丟數據好了。
.
上一季CJ場均以48-42-91的命中率三圍繳出23分3.6籃板3.6助攻的成績,乍看之下得分數並不是爆炸性地多。
.
但看到細部數據,CJ場均有著45.8%的定點投射命中率,且在定點投射上他的得分效率可勝過91.3%的球員;同時他更有49.2%的無球擋拆出手命中率,出手數雖然少於K湯與Beal這兩大聯盟無球射手,卻仍是頂尖的質量。
.
而若看到持球打法上,CJ場均擋拆持球進攻的出手數是全聯盟第14高,並有著44.7%的命中率,得分效率勝過聯盟中80.5%的球員。
.
單打上CJ場均單打出手數1.8次是聯盟第27高,只稍低於Andrew Wiggins的1.9次與KD的2次,同時他的44.4%命中率不僅遠優於Wiggins的33.1%,更與KD完全相同,整體質量僅稍稍落後。
.
由此可以看到CJ在持球與非持球、各種得分模式上的效率、出手質量都非常優異,再來倘若以出手的手段來看...
.
首先看到Catch & Shoot(接球直接投射)和Pull up(急停跳投),翻開數據你會發現------
.
意外的,CJ並不是一個大量出手C&S的球員,他的C&S幾乎都是在於三分線外,場均3.8次出手有3.3次是三分球,在聯盟僅是中上的量,不過42.3%的三分C&S仍舊是極高的品質。
.
再來更意外的事實是,看完數據後我才意識到,CJ很可能是聯盟目前最強的急停跳投球員。
.
他場均8.6次急停出手全聯盟第9高,並有著駭人的46.2%超高命中率。如果你不明白46.2%有多高,那麼我能告訴你,在他前面的八名球員中,除了CP3的46.1%外沒人可以超過43%的命中率。
.
甚至攤開整個聯盟的數據,如果把急停出手限制在4次以上,NBA中沒有人能在場均出手4次以上急停跳投的同時,命中率還能維持在46.2%的。
.
DeRozan僅42.8%、Harden僅35.1%、Irving僅41.9%、Wall僅37.4%、Wade僅36.6%、Curry僅38.8%、Butler僅36.6%,連他的戰友Lillard也僅37.1%。
.
而若非得找到一個命中率更高的人,你得一路把Pull up數據往下滑,直到命中率達47.1%的Tobias Harris為止。而Harris場均出手數多少?只有3.1次。連CJ一半都不到。
.
所以我想,說C.J. McCollum是聯盟現役最強急停跳投手之一,就算主觀,也仍是擁有數據佐證的。
.
且如果看到這裡,你以為CJ是一名外圍跳投為主的球員,那麼你就錯了。
.
CJ場均切入出手數4.4次是聯盟第19高,高於我們一般印象中善於切入的球員如Reggie Jackson、Giannis。並在這樣的出手量之下,有著51.1%的切入命中率以及81.7%的切入得分率,對比LeBron的4.7次出手與81.9%得分率,CJ一點都不輸。
.
最後再看到Dribbles(運球)數據和Closet Defender(對位防守者距離)數據,則不難看出------CJ不論怎樣的出手、面對怎樣的防守,他都有可怕的把握度。
.
以下直接列表!
0次運球出手命中率達45.7%
1次運球出手命中率達53.8%
2次運球出手命中率達53.3%
3-6次運球出手命中率達47%
7次以上運球出手命中率達46.3%
大空檔出手下命中率達55.5%
空檔出手下命中率達47.2%
受干擾下出手命中率達49.1%
碰撞或壓迫下出手命中率達43.2%
.
(ps. 大空檔意指防守者距離出手者6呎以上;空檔是4-6呎;受干擾是數據上定義為4-2呎;碰撞或壓迫則是2呎以內)
.
是的,總結這些數據,CJ不論是擋拆、單打、無球跑位出手;不論是接球直接出手、急停、旱地拔蔥、切入禁區;不論是幾次運球後的出手、甚至防守者有多壓迫他...
.
他的命中率都維持在四成以上,甚至達到五成。
.
...這是多麼恐怖的全面性與穩定性。
.
而當然,你要挑缺點一定還是有,例如和K湯相比CJ的無球出手質量較差、和Beal相比CJ的切傳助攻能力較差...諸如此類。
.
但,比起K湯與Beal,CJ的持球得分能力無疑更強,如果再往上比,要比DeRozan的話CJ也有更好的射程與無球跑位能力,至於要比Harden的話CJ則是出手命中率與效率更好。
.
也就是說,縱使你不想承認、就算你能找到再多CJ不是「最頂級得分手」的證據,你也無法否認------他的確就是現役「最頂級的得分手之一」!
.
更整體來說,除了雙能衛如他較缺乏側翼的低位打法外,幾乎所有得分手段CJ都有著最頂級的火候!
.
這樣,你能不認為他是一台頂級得分機器嗎?
.
從過去大學時期廣受低估,到生涯前期在Lillard與Matthews身後的第三衛,再到近兩年Lillard身旁的二當家...
.
當許多人為了Lillard沒能入選明星賽而忿忿不平時,我更為CJ感到可惜。
.
不是Lillard不好,而是儘管缺乏實質的榮耀嘉勉,但事實上Lillard已然是聯盟中公認的巨星。但CJ呢?
.
空有一身超絕無雙的得分火力與技術,卻永遠都不被當作明星級球員。
.
而我想,這樣是不公平的。
.
因此,就從現在開始記住吧!或許他還沒有證明自己的防守實力與組織能耐,不過,他是聯盟中最佳的得分後衛之一、最佳的得分手之一、或許更是最強大的技術流球員之一。
.
他是C.J. McCollum。
.
來自拓荒者的另一把槍,也是聯盟中最可怕低調的進攻神器...
.
#CJ #CJMcCollum #3JMcCollum #RipCity #得分機器 #拓荒者雙槍 #拓荒者三巨頭 #TrailBlazers
無人機干擾槍射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朝鮮半島危機系列報導:朝鮮核導戰略 發展威脅本國本土洲際導彈
【朝鮮核導戰略「發展威脅美國本土洲際導彈技術」 近期兩枚導彈試射證明 在重返大氣層及固態燃料技術都獲得重大突破 極可能在一年後擁有洲際彈道導彈 但美國已失去摧毀朝鮮核導的最佳時機而束手無策 僅能持續極限施壓與接觸】
撂下週週試射導彈狠話的北韓,依舊沒有食言。
5月21號,朝鮮軍隊自平安北道平倉附近,發射一枚「北極星二型」中程導彈,在飛行500公里,最高高度達560公里後落入日本海。
這款導彈,曾在上個月415大閱兵上亮相,且今年二月就已成功試射,是潛射彈道導彈「北極星一型」的陸上改良版,改採固體燃料發射,大幅縮短過去液態燃料所需的灌注時間,在發射更為機動與迅速下,外界恐更難干擾或阻擋。
「地對地中程彈道導彈,北極星二型已再次試射成功,我們尊敬的領導人金正恩全程監督了此次試射,」北韓國營電視台主播李春姬。
因此 北韓官方對於「北極星二型」再度試射成功雀躍不已,一口氣公佈數張,導彈鏡頭拍下進入大氣層時的畫面,對外炫耀擁有彈頭重返大氣層技術的意味相當濃厚,還說到場監督的金正恩,在看見即時地球影像時大讚「世界真美麗」,並形容此次試射「精準度極高,無可挑剔」,下令軍方即刻量產以投入實戰部署。
「美韓情報單位都相信,北韓此次試射,為自己在飛彈系統上提振了信心,我們必須進一步分析,此次的彈頭是否有重新進入大氣層,」南韓合同參謀本部發言人盧載全。
南韓軍方不諱言,「北極星二型」射程約二千公里遠,雖覆蓋不到美軍的關島基地,但此次試射平壤已掌握有用數據,確實可用來精進下一次「挑釁」,隔日,38度線附近出現風吹草動,南韓瞬間草木皆兵,發現一架不明飛行物體越境,立刻以機關槍狂掃90槍警告,最終透過飛行速度分析,證實只是北韓為對南韓散發傳單而放飛的氣球,儘管,此次試射,已是文在寅入主青瓦臺兩周以來的第二次,主張對北韓重啟對話,回到過往陽光政策懷柔路線的他,不改初衷繼續對朝釋放溫和訊號,認為應重啟板門店的南北軍事熱線,重啟民間交流。
「兩韓關係,處於完全斷絕的不自然狀態,這對緩和半島的緊張局勢,和平發展南北關係毫無幫助,」青瓦臺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
一周前,北韓才成功發射了新研發的中程導彈「火星12型」,往東北飛了800公里,是歷次試射中最遠的一次,當時不少專家指出,「火星12型」若不是刻意調高發射角度,用以測試彈頭重返大氣層時的制導能力,實際射程其實在4500到6500公里之間,可打到關島,甚至是夏威夷,加上只裝了一組全新的液體燃料推動器,若把3組同款推動器合組後發射,射程可達13000公里,根本能打到美東,升級為洲際導彈,就有南韓軍事專家表示,北韓顯然在輪流測試,並希望精進固體和液體燃料導彈的發射,認為近期的頻繁升空,足以顯示北韓的飛彈研發速度快的超乎想像。
「北韓不斷試射令人失望,也令人困擾,我們要求北韓停止試射,不斷他們停止試射,但顯然他們沒有改變心意,」美國國務卿提勒森。
「倘若(北韓問題)用軍事手段解決,絕對會是場難以想像的悲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
川普政府早已表明,不以推翻北韓政權為目標,且可容忍平壤保有「現有核導技術」,金正恩似乎就是在此前提之下,不斷試探美的忍耐底線,換取談判空間,5月23號,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軍備裁減會議上,因頻繁試射面臨國際譴責的北韓,便反指美國才是侵略者,自己只是合法自衛
「朝鮮人民共和國必須自我防衛,以保護國家尊嚴,重要權利和可貴的自由,以抵擋來自美國,不斷升高的核武威脅,這些都是身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合法權利,並不違反國際法,因為美國的敵視政策,以及與南韓舉行侵略式聯合軍習,不斷在朝鮮半島加深核子威脅與軍事集結,使得朝鮮半島與東亞情勢更加惡化,並迫使朝鮮人民共和國,也必須強化核子恫嚇力量,」北韓外交官朱勇哲。
只是今年,還沒過完一半,北韓就已八度試射導彈,美國國防部情報局局長,23號在參院聽證上嚴詞警告,倘若繼續放任平壤政權為所欲為,美國只怕終有一天,會自食惡果
「容我說清楚,倘若北韓導彈繼續依此軌道前進,這個政權終有一天會成功發展出,具威脅美國本土能力的核彈,由於幾乎難以預測何時能夠具備此一能力,北韓致力發展攻擊美國的能力,並走向此一道路且難以避免,」美國國防部情報局局長斯圖爾特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