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今年初囊括奧斯卡多項大獎的《寄生上流》在電影台重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金氏一家媲美賈柏斯的「簡報」能力!
有看過電影的讀友都知道,片中金氏一家從無業遊民到忽然都有了工作:先是兒子代理英文家教、接著換女兒來當藝術老師(治療師?)、然後爸爸接手司機一職、再到全家用計讓媽媽也進門當管家。當然,很多人說整個安排就是個詐欺,可是,他們之所以可以說服朴家女主和男主,正是因為展現了做好簡報的最高境界:
1.你得讓別人很快知道 #你很懂,才會繼續聽你說
沒錯!成功的簡報是讓「別人」覺得你很厲害,而願意繼續聽你說,進而引起行為或想法上的改變。
試想,如果金家兒子(金基宇),在聽到朴家女主角說到小兒子之前的美術老師都做不久,只是傻傻回說「喔?你們在找美術老師啊,我妹妹也很會畫畫耶」,然後說「她的名字叫金基婷」,而不是假裝思索而唸出英文名字(Jessica),迎合朴家崇洋,然後緊接著提她剛從美國伊利諾大學唸書回國,是美術圈少見的人才喔。你覺得,女主會這麼「迫不及待」要接見她嗎?
2.簡報的每一句,都得 #事先設計過
很明顯地,這些(謊)台(言)詞都是設計過的,衝著朴家崇洋、說話隨時都要穿插英文句子的作風,是金基宇「故意」,而且是「耍心機」才脫口而出,並非想到什麼說什麼,或是單純地描述事實。
每次和企業主管開會,他們常會跟我說,最不喜歡看到下屬做簡報在「唸稿」,有趣的是,等到我去上課,同仁們也會跟我訴說他們的委曲「每次說了一堆專業的內容,老闆又不懂,然後才在那批評沒重點」。兩邊這種「你不懂我的明白」的問題,在職場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而要解決這問題,關鍵還是簡報的講者,先要正視一個殘酷的事實:
「#先說出人家想聽的,然後人家才會聽你的」
3.搞清楚老闆/ 客戶想知道的 #最終答案
我時常會問學員:「簡報最終『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直覺就會回答:「通知」老闆最新庫存狀況、「解釋」一個新的方案、「說明」新的技術等答案;接著我就會問他們:
「然後呢?通知完就好了嗎?沒有要目標聽眾採取什麼行動或改變什麼想法嗎?」
學員們這時才會驚覺說出類似「啊!不是只有通知,而是要老闆看了庫存狀況,『重新調配』廠商的進貨量」這種更深一層的答案。
在這環節最後學員就會明白,花了大把時間準備的簡報卻常不如人意的關鍵原因:
「簡報『#背後的』目的並不單純。」
學員用直覺回答的簡報目的,常是講者本身的「動作」(例:通知、解釋、說明等),但這僅僅告訴聽眾「你在做什麼」,卻無法讓聽眾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也就是許多人在做簡報後,常會被人問一句「所以呢?重點是什麼?」。
事實上,不是你沒說重點,而是沒說出這重點「究竟是為了什麼」,就像單純報告庫存,跟希望能夠重新安排廠商的進貨量,在簡報內容的舖陳上,要下的功夫就不同!
在《寄生上流》中,基宇的爸爸在開車,聽到朴社長說管家被解僱的消息後,轉頭伸手給社長一張特別設計過的名片(簡報的視覺輔助),先是引起社長的好奇說出名片上的英文字「the care」,再到後來補充說明,這種管家派遣服務「專門只給像您一樣的VIP客戶,採會員制」和「他們也有找我,但那時已答應和您的面試,就推掉了邀請」等所有奉承的台詞,全都繞著一個目的:把金家的媽媽(忠淑)送進朴社長家。
如果金基澤只是說「喔,我太太也很會打掃喔」,單純陳述事實,也沒秀出事先準備的充滿質感的名片,並強調有錢人才請得起,或是限量獨家的申請條件等手法,想必最後,也只會換來後座的社長看著窗外的無聲回應,畢竟:
「#簡報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溝通」
更多關於簡報的攻心技巧,可以參考:
【310上班族的日常簡報術】
>>https://bit.ly/2HhFR7X
英文簡報這邊請:
【大人學英文:商務簡報專用的英文表達】
>>https://bit.ly/2TdIAC8
photo by imdb
無業遊民英文 在 呂翊榮的財經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位大律師的評論 頗有共鳴
#我看到台灣和高譚市
「一早朋友傳來這篇過去擔任加州警察的美國白人所寫的文章,非常震撼,會深深挑戰現代人的思維觀念。如果你讀得懂英文,我非常建議大家花幾十分鐘看完(丟給 Google Translate 也還行),因為文章雖然是檢討整個美國的警察體系,但是這種結構性問題其實世界各國都有。對於當過兵的臺灣人、唸過軍警學校、唸過菁英男校、甚至在任何「體系」工作過的人來說,一定找得到共鳴。
他的文章所提出的概念,更是觸及到我們對於現代社會裡司法、刑責、社會保障的想像,這和前陣子臺灣的殺警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就摘要幾個重點:
1. 整個美國警察體系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因為從受訓的第一天起,警察就被灌輸幾個概念:只有自己人才能保護你、寧願給12個人的陪審團審,也不要給6個抬棺人抬。因此,他們從一開始的出發點就不是「保護人民」,而是懷疑每個不是警察的人都要暗算殺害他們。整個體系與制度會迅速、有效地消磨、馴化任何堅持「做對的事」的人。
2. 警察的工作中極少部分是處理「正在發生的犯罪行為」,大部分趕到現場時,傷害都已經發生了。所以說警察可以「防範犯罪」、「打擊犯罪」,根本言過其實。他們大多數的時候是處理交通意外、協調鄰里糾紛、勸說意圖自殺的人、「移除」無業遊民、將精神病患送醫等等。警察其實是婚姻諮商師、心理輔導員、精神鑑定專家、交通法規專家、社工、兒童青少年福利專家等等。但是他們根本沒受過多少這方面的專業訓練。
3. 要解決上述這些問題,靠的不是警察制度,而是更細膩地了解不同弱勢群體的需求是什麼,尋求治本的解決之道。例如可能是住房政策的問題、福利制度有盲點的問題、精神健康照護政策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沒有立竿見影的速成方法可以解決,因此社會只求「眼不見為淨」,以為把人關進監牢裡就天下太平。美國正是因為長年如此,所以問題愈來愈大。
4. 在資本主義之下,警察就是有牌照的黑道,獨佔了政府的暴力事業,因為細究「警察」這個概念的形成,其實源自於有產階級(貴族)雇用一批人保護他們的財產。資本主義要能存在,就必須要一直有一群「下層階級」,讓上層階級可以剝削他們的廉價勞力,而警察正是用來脅迫下層階級就範的方法。所以警察和黑道流氓的差別在於,政權賦予了警察法律上的正當性。警察的存在是為了鞏固了現狀,讓上層階級可以合法地繼續剝削下層階級。
5. 人類社會要考慮廢除警察制度,這和廢除監獄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這些制度不僅沒有解決問題,甚至讓問題愈來愈大。社會需要的是和解、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等其他方法。我們不知道這些方法有沒有效用,但是過去兩三百年來的警察制度、監獄體系,並沒有讓人類社會愈來愈安全,所以企圖「改革」現有的警察制度只會徒勞無功。
這篇文章雖然是在美國的脈絡下寫的,也很容易被批評為文青左膠的荒謬理想國,但是進步主義的思考並非沒有價值,畢竟一切行動要能成真、延續、開花結果,都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中心思想吧。」
無業遊民英文 在 學長姐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個經驗,接起電話,另一頭傳來以下的聲音:
「您好,這裡是xx銀行,我姓盧。是這樣的,因為您是我們銀行特別挑選過的貴賓,我們準備了300萬的意外險要送您blah blah blah…」
(300萬的意外險?是因為我接了電話就白眼到吐血身亡嗎?= =)
想當然爾,結局就是掛電話,對方什麼生意都沒做到。
簡報也是一樣的。沒有搞清楚對方(目標聽眾)的狀態或是喜好,以為拿到話語權,打開好投影片就開自顧自地說話,連對方有沒有空看幾十頁資料的補充,還是喜歡一頁的條列項目也不曉得,然後就開始滿嘴的專有名詞。
到底是徒增專業感,還是製造距離和歧視?
-
☀更多的職場話題,一起參與社團討論吧!
>>http://bit.ly/2xTRpZr
無業遊民英文 在 2022流浪漢英文wanderer-寵物社群,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流浪漢英文wanderer-寵物社群,精選在PTT/MOBILE01/Dcard資訊討論,找流浪漢英文wanderer,遊民街友英文,遊民流浪漢英文,流浪漢英文wanderer ... ... <看更多>
無業遊民英文 在 2022流浪漢英文wanderer-寵物社群,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流浪漢英文wanderer-寵物社群,精選在PTT/MOBILE01/Dcard資訊討論,找流浪漢英文wanderer,遊民街友英文,遊民流浪漢英文,流浪漢英文wanderer ... ... <看更多>
無業遊民英文 在 無業遊民在Ho Chi Minh的那些日子 的推薦與評價
無業遊民 在Ho Chi Minh的那些日子. May 18. 每日一句越南單字「in」(發音唸ㄣ),英文:print,中文:輸出打印 之前若有印文件的需求,我都直接拿到樓下櫃台請他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