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每個人都是薛西弗斯(Sisyphus)。
真的啦!先不要笑。聽過他的故事嗎?
這傢伙是希臘神話中一位被懲罰的人。他很狡猾,機智幫助他賺了大量財富。當然,很會賺錢不是問題,問題在當他感覺到死神差不多要來帶他走時,竟然用他的聰明騙死神戴上手銬,結果不只自己繼續活下來,並且再也沒有人從人間被帶入冥界。
既然人不會死,勢利的人類就停止對冥王獻祭,這個利潤豐厚的產業供應鏈等於被截斷,大老闆宙斯超級不爽(後來還發生很多讓沒完沒了的鄉土劇也自嘆不如的劇情,因為篇幅關係就先在這裡省略)。薛西弗斯最後被判要天天將大石推上陡峭的高山,每次他用盡全力,大石快要到頂時,石頭就會從其手中滑脫,又得重新推回去,永無止境地重複下去。
雖然後來英文中用(薛西弗斯式的)這個單字來形容「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的任務」,但是我不怎麼同意這個解釋。
薛西弗斯這麼聰明的人,連死神都騙得過,難道想不出辦法逃避這個幼稚的懲罰嗎?不可能!既然天資過人,應該槓桿、輸送帶,甚至機器人也很快就被他做出來了吧!但是他既然願意繼續接受這個懲罰,表示聰明的他,應該是喜歡推石頭到山頂,再讓它掉下來這件事的!
我並不認為薛西弗斯是抖,也不認為他健身中毒(不信的話去看畫中的薛西弗斯,那每天推石頭練出來的核心肌群!),而是在反覆的過程中,得到了最有價值的生命禮物:看見自己。
薛西弗斯知道他無法「改變自己」,但是通過這反覆徒勞,他學會用這種外人看來是懲罰的獎賞,終於能夠清楚地「看見自己」,並且「面對自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Henry 羅寶鴻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這位爸爸或許不知道,其實他現在的表現與感受,正是小時候自己的投射。或許在他成長過程裡,也曾被大人如是怒目相視地責備過,而在當下他感受到害怕與委屈。 當年的他不知道如何應對大人,只能壓抑自己,咬緊牙關地度過生命成長的傷痛。但他一定不會想到,現在他的兒子,原來正重演著的他當年的故事,扮...
無法改變自己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孩子_這世界不缺評斷_缺的是理解與包容
我們出生就無法改變自己的樣子,但這不會決定我們生命的模樣。而且每個人都不一樣,父母要做的是,去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差異,並看重自己的優點,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唯一的。
不用害怕別人跟自己不同,更不用擔憂自己跟他人不同,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人、不一樣的文化生活型態,他們就更能調整自己,並接受這些「不一樣」...詳全文↘↘↘
https://bit.ly/370DD6k
--
☘一門關於同理心與善意的課程《神奇行李箱》
博客來>> https://bit.ly/3c3DwtG
Momo >> https://bit.ly/3p5mW20
無法改變自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不是發自內心想要,就無法改變一生】
經營粉專的這些年,老是有人會往我的私訊裡塞求救信,他們總問我如何跨出離職的那一步?如何從失戀中走出悲傷?如何在親人的情緒勒索中得到解脫?
我第一個念頭是「天啊!我何德何能來當別人的人生導師?」正想拒絕這個請帖,隨後又想「如果這個人是當初的我,好不容易在人海中找到了一個浮木,問個事難道都要被拒絕,你忍心嗎?」轉個念後回:「你說說,沒法幫你解決,但是可以聽聽你的故事,沒法給你完美的建議,但給點意見是可以的。」
石雷鵬的這本書《我的努力,只為了自己的海闊天空》看了整本便是給我這樣的念頭,訴說著世界冷酷無情,你要學會自立自強,你的一天怎麼過,你的一生就怎麼過,不懂自律的人,往往把生活留於放縱,別把日子過成哭花了眼,相信自己的眼界會決定你所看的世界。
我把書中感到激賞的句子分享給讀者,我認為此書容易閱讀,也容易理解,你能把他看成是真實版的心靈雞湯,也可以看做人生一針見血的偏見,但身為教育者的石雷鵬,能兼寫作、閱讀跟教育,文筆還這麼好,真的讓人由衷佩服。
以下是我擷取特別想分享給大家的文字:
「真正的努力,意味著你以自己不舒服的節奏甚至不喜歡的方式,拼命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因為你只有度過生存期,才有資格談理想。」
「低級的慾望靠放縱,高級的慾望靠自律,頂級的慾望靠煎熬,這用在身材管理特別適用。愈自律,才愈自由。」
「如果你有目標,你選擇努力,每天累到挨診頭就睡,哪還有跟別人閒言碎語的時間?當你不夠努力,雞毛蒜皮的事也會變成煩惱。」
「決定你人生的高度不是起點,而是你努力之後可以到達的終點。戰勝焦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去做這件讓你焦慮的事。」
「最灑脫的結果,不是你用自己的成功狠狠打臉別人的臉,而是你選擇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不再費心向別人證明什麼。」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如果無專業強人可以陪你聊天,你可以讀書、聽課,與作者跟課程講授者進行隔空的思想與交流。」
「如果一個人不是發自內心想要做一件事,那麼,他就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
「自我感動是這個世界最不值錢的東西,無論是對待愛情、工作還是生活,自我感動的努力其實是自我欺騙。你騙自己容易,但騙不了別人,結果更是誰也騙不了。」
「玩的時候不辜負風景,愛的時候不辜負人,不愛的時候也不辜負自己。珍惜所有不期而遇,看淡所有不辭而別,失去的都是配角,留下的才是人生。」
「一個人變成熟的特徵之一,就是不僅不再把自己的眼界當作全世界,還能接受自己的平凡,看到自己的侷限,但依然有勇氣扛起責任,努力撐起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真正的成熟,是看破不說破,看穿不揭穿,知世故而不世故。」
相信這本書能帶給許多迷惘三失族群者一針見血的建議,同時也給了我一些信心,讓我繼續在浮浮沉沉的網路世界中,努力繼續的活著。疫情爆發的這兩年,我收到各家出版社的邀約推薦,去年二十多本書,今年也不遑多讓,前幾天有人問我「請問你怎麼跟出版社合作的?」我說「都是他們自己來找我的。」我心想他們看中的除了我有一個人氣平台外,就是那顆想努力為自己海闊天空的心吧!
博客來:https://reurl.cc/yEYNRO
感謝 #時報文化 提供3本贈書給你,FB2本,IG1本,讓雷鵬老師給你最犀利的人生方向,迷惘中走出困境。
請在留言處留下:「想海闊天空的理由」並TAG書名。
例如:想開一間自己喜歡的小店 #我的努力只為自己海闊天空,也歡迎公開分享此書,就有機會在7/4號得到此書。(寄送限制台灣
#多一次抽書機會 → IG: chertravel (機率真的比較大喔
無法改變自己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這位爸爸或許不知道,其實他現在的表現與感受,正是小時候自己的投射。或許在他成長過程裡,也曾被大人如是怒目相視地責備過,而在當下他感受到害怕與委屈。
當年的他不知道如何應對大人,只能壓抑自己,咬緊牙關地度過生命成長的傷痛。但他一定不會想到,現在他的兒子,原來正重演著的他當年的故事,扮演著他當年的角色。
」- 羅寶鴻
………..
講座結束時,我如常地邀請在座朋友發問。
最後一位提問者,是一位爸爸。他拿著麥克風時,帶著靦腆的語氣說,他是五個孩子的父親。在場觀眾聽到他這麼講,都給予掌聲鼓勵他的勇敢與堅強。
他說,家裡其中一位哥哥寫作業特別地慢;每次他晚上下班都快十一、二點,但回到家裡卻還是看到這孩子還沒睡覺、拖拖拉拉地在寫作業。他發現,自己這時候都會用不好的方式來跟兒子互動。
他想問,要怎麼改善。
於是,我慢慢走到這位父親的面前,詢問這位爸爸,當他這麼晚回到家裡,看到孩子還沒睡、還在寫作業,心裡面的感受是什麼?
爸爸想了一下,慢慢地說:「我覺得...他應該要把作業寫好才對。」
但他回答我的是他的期待,而不是他的感受。我更相信我的判斷了,這位爸爸是一位很愛孩子的父親,卻也是一位不太善於表達自己、感受自己的成人。
但懂得「感受」,在人與人互動上非常重要;試問一個不善於感受自己、表達自己的人,又如何能感受別人,同理別人,改善自己與別人的互動呢?
所以,我就再重複當時的事件,並詢問爸爸當他很晚回家,看到兒子還在寫作業時,心裡有什麼感受,請他用兩個字的形容詞來描述。
他又想了一想,勉強地說出:「...會生氣吧。」
當下我感到,要一個已經不習慣感受自己的人說出自己的感受有多難,但很欣喜這位爸爸在語言引導下,慢慢進入自己冰山了。
我問他除了生氣還有其他感受嗎?他想一想,回答我「沒有」。
我好奇地問他,會有「不捨」嗎?他想一想,說有。
這是我刻意想要他覺察的;就是因為對孩子有著關愛,所以看到他這麼晚還沒寫完作業,才會感到不捨,但這點爸爸似乎沒有感受到。
於是我問他,當他感到不捨與生氣時,會對孩子怎麼表達?他又想了一下,慢慢地說:「...會把眼睛睜很大地看著他吧。」
於此,我確認了他在當下對孩子的應對姿態,我就跟他說讓我們來做個角色扮演,讓我演他,他演自己的孩子。
會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他已經辨識到自己感受了,現在也讓他瞭解孩子的感受。唯有體驗到孩子,我們才有可能幫助到孩子。
於是在現場,扮演開始。我演著這位爸爸開門回到家裡,看到孩子這麼晚還沒寫完作業,我把眼睛睜大,生氣地瞪著他...
在我瞪著這位爸爸的當下,我覺察到他身上散發的氣質突然「縮小」了;我觀察到他眼神的細微變化,從平靜到現在帶著點恐懼。我感到他內心的不知所措。
於是我繼續瞪著他,問他現在的感受是如何。他有點勉強地說:「...緊張吧。」
緊張是比較粗糙、未被辨識的情緒,我再問他在緊張裡還有什麼,他慢慢感受著自己,說出「害怕」與「委屈」。
他或許不知道,其實他現在的表現與感受,正是小時候自己的投射。或許在他成長過程裡,也曾被大人如是怒目相視地責備過,而在當下他感受到害怕與委屈。
當年的他不知道如何應對大人,只能壓抑自己,咬緊牙關地度過生命成長的傷痛。但他一定不會想到,現在他的兒子,原來正重演的他當年的故事,扮演著他當年的角色。
我問他,在當下害怕且委屈的他,希望爸爸可以怎麼對待他?(這正是他問我的問題)
他說:「希望...爸爸可以溫柔一點吧...」
我又問他希望爸爸溫柔地跟他說什麼呢?
他想一下,說不知道。同時,我感受到他當下內在的一點混亂。
我嘗試以語言給予他一些引導。我說如果你希望爸爸是溫柔的,希望他說一些關愛你的話語,你會希望他說什麼呢?
他又想了一下,說「... 不知道。」
於是我好奇地問他,現在家裡五個孩子,一家人有沒有常說些關愛對方的言語?
他搖搖頭、小聲地對著麥克風說:「...沒有。」
我再問,那在他從小到大的過程裡,家裡的大人習慣跟他講一些關愛的言語嗎?
我感到他內心變得更往下沉,更小聲地說:「..很少... 幾乎沒有。」
我瞭解了。
我們不能給予孩子我們沒有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位爸爸一直無法改變自己的原因。
心裡悸動著,我心裡做了一個決定。
我看著這位當下感到無助的爸爸,用我的內心與他連結,對他說:
「...沒關係的,我以前也不會說關愛別人的話,也是這幾年才慢慢學會的。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跟我兒子說:
「孩子啊,你還在寫作業啊?」
「你怎麼這麼晚,還在寫作業呢?」
「是不會寫嗎? 有遇到困難嗎?」
「如果是遇到困難,你想要跟爸爸說嗎?」
「還是,不是不會寫,是因為心情不好?」
「最近,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了嗎?」
「如果是,你想跟爸爸說嗎?」
「如果現在不說,也是沒有關係的,你可以等到想跟我說的時候再跟我說。」
「我只是想跟你說,我這麼晚下班回到家,還看到你在寫作業,其實我心裡面,是很心疼你的。」
「我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所以很擔心你。」
「我會擔心你,是因為,爸爸很愛你啊。」
我看著這位爸爸的眼睛,跟他講著這些話。
這位父親,眼眶紅了。彷彿這些話語進入了他的內心,療癒了他當年小時候的自己。
在當下,整個會場也充滿著感動的氛圍。(昨天與大樹老師分享這故事,他說這是「心流」)
而我想要給這位父親的答案,其實並不是答案,而是一份「被關愛」、「被接納」的體驗。當他體驗到,就慢慢知道要怎麼跟孩子應對了。
最後,我邀請在場的朋友,給這位勇敢、堅強的爸爸掌聲鼓勵。
在講座結束簽名時間,我突然想到我可以請這位爸爸把這些話寫下來,讓他可以自己多練習,再跟孩子使用。無奈,他已經離開了。
所以,我決定把這故事寫下來,也把這故事在youtube用影片記錄下來,希望這位有緣的爸爸能看見。
回程在高鐵,想著與這位爸爸美好的對話,心中充滿感動與感謝。
………….
以下是我敘述這故事的youtube影片連結,歡迎收看。也希望這有關父親角色的文章影片,能多分享給愛孩子的爸爸看:
https://youtu.be/HTui3BeRyR8
..........
【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cplink.co/yab6nz9d
無法改變自己 在 巴特與小助理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電影精神病院〕每週五帶您精神分析之旅
本週的案例是,薩諾斯
(下週預告:景甜宇宙!)
* 影片補充
強迫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精神問題中的第四位,在美國每50個人就有一人可能是強迫症患者。
像院長我每天都在確認錢包、鑰匙在不在至少幾十到上百次,如果你會一直重複無意義的行為,又或者妳有完美人格,請不要自責,也不要因為無法改變自己的想法而焦慮試著去忍受一般人可以忍受的事吧!
但本篇影片第一件個症狀說的是完美性強迫人格疾患(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跟強迫症是不同的項目,歸類在人格疾患裡面
尤其是完美主義,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完美主義很棒,因為我們都是頹廢主義哈哈
完美主義的人都伴隨著恐慌症
因為他們會害怕自己無法達到完美(這個完美也只是他們自己病態的想法)
所以薩諾斯落淚的理由,是認為他可以犧牲自己所愛,而成就自己偉大的狀業
並非真正為了女兒而心痛
他內心大概在想「嗚嗚嗚我好偉大喔,犧牲我愛的女兒」
當他把女兒推下去那一刻,他就破除了他的焦慮恐慌
以至於我們會看到後面那些他腦中的畫面,在平靜的湖上面,看到自己的女兒
(其他有想補充的隨時補充,我認為這部片太多可以聊的了)
*心理專業諮詢:這個男人很走心(臉書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