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發起罷免柯文哲的聲浪,神父認為,沒有必要制止.
.
罷免不只是「罷免」這個行為而已,還包括了政治宣示,和民意展現,乃或是人民焦慮與憤怒的出口,更是人民最終的談判武器.
.
罷免作為一個最後手段,當然不應該適用於現在當下的情況,但是,現在不醞釀或進行準備,他無法成立,當然也不會發展成為一個武器,發揮恫嚇失職首長的影響力.
.
就連金正恩,都懂得要將核彈握在手裡,與大於自己數倍的強國談判,核彈不一定要發射,甚至可以說,自己基本上沒有發射的能力,但為了取得對北韓有利的談判結果,他不會輕易放棄,此時的核彈並不是核彈,而是單純的斡旋籌碼.
.
現在當務之急,應該是防疫,請中央介入台北市,處理柯文哲長期放任掩蓋的防疫問題,敦促柯文哲不要再陷入我執之中,拿台北人的生命開玩笑,拒絕幫助,也拒絕改變,陷台北為險境之中,成為全台灣的破口,所以發起罷免,也不會超過這個範疇,應以台北人的福祉為重.
.
然而,以柯文哲的尿性,和柯團隊的自我隔離於同溫層之中,在旁邊吶喊請他和中央合作,拋棄面子之爭和政治盤算,讓指揮中心介入幫助,甚至進駐或接管,這是不夠的,後頭有憤怒的民眾說要罷免,他才會害怕,乖乖就範.
.
過去罷免韓國瑜,也有不少人反對,多是操著避免衝突,避免給對方舞台,或者是人情留一線,他已經不選總統了,沒必要再罷免他,事實證明,沒有當初罷韓的堅持,就不會有今日安全的高雄.
.
同樣的道理,也反映在罷免盧秀燕的團體身上,當初也是一堆台派支持者批判罷免團體公民除銹工程,認為選完了,沒有成立或發生的必要,但事實上,儘管他們罷免後續沒有成功,但是造成的正面效應很明顯,罷免的過程發揮了實質的監督力量,給予政治壓力,盧秀燕不再走深藍意識形態路線,而有所收斂,才有今日的「乖乖配合中央防疫的媽媽市長」,才能打消她操作空汙議題的作用力,專注在防疫工作上,而非如台北的扯後腿,新北的過度恐慌,金門的不聽指揮,雲林的特權施打,南投的求取中國疫苗,卻連施打疫苗的能力都沒有.
.
這是為什麼?因為給了政治人物「恫嚇」.
.
說白了,罷免盧秀燕與罷免韓國瑜同時,甚至更早,如果沒有這股力量的醞釀,罷免韓國瑜可能不會發生,所以,正如神父所說的,
.
罷免不是罷免而已,他是民意的展現.
.
坦白說,現在罷免柯文哲,在時間序上,已經很難成功了,因此,展現民意的成分居多,我不太懂在柯文哲做得天怒人怨,無能到極致,還四處推卸責任,儼然就如同防疫的破口,這時候,去打壓底層的罷免之聲,用意是什麼.
.
要知道,當某個自詡中立的政論節目,都敢拿著偽裝的民意機構做的民調,在士林長照機構、北農群聚事件、環南市場感染、好心肝特權疫苗......甚至副市長都敢拒接指揮官的電話,市長在北農到這程度,仍然堅信沒有群聚自己的防疫很成功,已經到了這種惡質的地步,換作是任何一個首長爆發其中一個事件,都應該下台的情況,這個節目居然敢去問溫朗東,那為什麼柯文哲和侯友宜的民調這麼高,這種時候還拿這種虛偽的東西去質疑他人的質疑,這基本上,就是在鼓勵人民自殺.
.
要像柯文哲、侯友宜這樣的防疫方式,才是對的,像陳其邁,這樣是錯的,因為他們某個機構做出來的聖旨就是如此.
.
「確診數愈高,民調愈高」,從近來看,鼓勵其他地方首長學習失敗的經驗,從遠來看,鼓勵民眾,主動迎來更大的災難,毫無疑問,是一種幸災樂禍的殘酷,不明是非的無知.
.
他們似乎忘了75%的人非常不滿意柯文哲的防疫表現,他們不討論這個,他們在獎勵錯誤的市長繼續進行錯誤的施政,讓台北市的人們承擔生命的後果,在台北人水深火熱的時候,他們鼓勵,這樣做就對了,還要市長繼續這樣做下去,不用改變,你們的質疑都是莫須有.
.
當假中立的巨奸選民,此時此刻,都敢明目張膽的這樣幹,在市長闖了大禍後說他民調很高,我不認為,此時發起罷免之聲,有什麼錯誤可言,如果沒有人展現反對意見,那麼,主流的觀點就會認為,人民不在乎,人民支持這樣的防疫方式,沒有人反對,台北人都是這樣想,台北這樣就好.
.
媒體失能,市長誤民,台北人自救,理所當然.
.
「事情不是你們想的這般如此」
.
「我有不同的意見.」
.
拿著一把刀,插在地上,插在出了問題的首長面前-這才是此時罷免的真諦.
.
我說白點,現在最想罷免柯文哲的,不是泛綠支持者,而是生活在台北的人,現在最希望中央指揮中心介入的,不是民進黨的議員,是國民黨的台北市議員,他們先前因為享受著柯文哲攻擊指揮中心的政治紅利,現在正在承受著防疫唱空城的代價,然後難以提出反駁,因為黨中央和柯文哲的交媾,他們普遍失去了監督的能力,陷入兩難,因為這個怪物,就是自己養出來的,他們無法自己否定自己,他們急切的需要有人來遏止他,讓防疫重回正軌,回應自己選民的期待.
.
恕神父直言,這個情況,和當初的民進黨十分相似.
.
對於被罷免的對象而言,盧秀燕、韓國瑜,他們都尚在正常人的範疇,他們願意屈從,願意改變,而柯文哲卻不是如此,他是一個固執而且食古不化的人,他欠缺同理心,聽不進其他人的意見,到現在仍然認為自己一點錯也沒有.
.
他完全沒有收斂的意思.
.
他就像一個坐在皇居裡頭的崇禎,「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我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我是一個無責任者,有責任都是別人的責任.
.
他亦像秦二世,酷好吏治和暴力處理,認為簡單的施壓,就是一切的解方,他關在自己的小房間裡,隔絕於世,對於外頭的情況一概不知,得到的訊息都是想像的,美化過後的訊息,外頭水深火熱,他卻一無所覺,堅持自己特立獨行的方法.
.
當他把疫苗當成治療劑,拒絕市場管理用身分證分流,人們就應該要有警覺性了,台北市政府最近宣稱「我們已將濱江市場強制分流」,問題總是要火燒屁股裡,才知道他是個問題,不見棺材不掉淚,若沒當初一干無黨籍市議員堅持,恐怕現在的濱江還在架設監視攝影機.
.
如趙高對秦二世說著,「『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矣.』二世用其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居禁中.」
.
秦二世不上朝,不開記者會,以免將自己的缺點暴露給大臣和人民,使皇帝顯得不夠聖明;秦二世身居宮中,只和熟悉法律和節省PCR費用的幕僚們在一起,等到公文呈上來後,由他們批奏決定,遇到事情,就推給底下的余文負責,這樣子,大臣們也不敢把疑難的事情呈報,天下的人就能稱皇帝為聖明之主了.
.
他就像活在高塔裡的長髮公主,總是要有人,把他拉下來,腳踩在地面上,讓他明白世界上的一切.
.
因此,此時的罷免之聲,是一種輔助,作為各方施予壓力的輔助,而不是成為正常反對的阻力,為的,就是讓市長面對現實.
.
罷免是有門檻的,此時不過才興起的罷免之聲,連第一道門檻都搆不上,急著反對,流於災難性的想像,就算罷免幸運的成立,要不要付諸實現,主動權都在人民.
.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任由一個無能的人為所欲為.
.
各位brother要清楚一件事,對於贊成罷免的人,請不要框架予民進黨支持者、應該聽話的隊友、或者是1450,請把他們,以「人民」來看待.
.
藻礁公投不提對案、深澳電廠不加以反駁,東奧正名阻止黨員參與,罷免王浩宇,低調處理,這些,就算以泛台派或1450而言,都是失敗的方式,罷免柯文哲的聲音,是民間自然產生的,對於他防疫的失能,以及卸責和對中央的鬥爭藉以逃避問題,讓台北市民苦不堪言,如果以製造衝突對立、或給予政敵製造對立的舞台,乃或是害怕影響自己的選舉,這些當成理由,也未免過於膚淺.
.
罷免柯文哲,是為了發出真實的聲音,敦促他做出改變.
.
不是為了特定政黨的利益,而是為了台北人,為了一個更好的台北,brother.
無知之幕缺點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泛知識節開幕致詞
謝謝大家,歡迎來到台灣知識密度最高的活動, 泛・知識節,我是主辦單位,泛科知識公司的知識長,鄭龜。
知識就是要用,不是空談。我的好朋友, 哇賽心理學的總編,睡眠心理學專家, 蔡宇哲 (Yu-Che Tsai) 老師曾經跟我說,如果一場演講,開頭能先收集三個Yes ,這場演講成功的機會就會比較高。
所以現在呢,我會說三個陳述,如果你同意,請大聲說 Yes,不同意,就大聲說 No,不確定就不用出聲。
第一,#我認為自己很無知。Yes or No
第二,#我不吝嗇地分享所知。Yes or No
第三,#我不會因為被更新、#更好的證據打臉,#就惱羞成怒,#而是會因此改變立場。Yes or No
謝謝大家,剛剛這三句話,就是我的「#無知者宣言」,如果剛剛你的回答都是Yes,我比較有把握你會喜歡接下來的兩天,如果不是全都 Yes,那我希望接下來的兩天能帶來一些改變。如果剛剛你的回答都是 No,那就謝謝你買票進場。
每年的泛知識節,也像是我們公司的成果驗收,接著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過去我們做了什麼。
但一開始,我要先講失敗的部分。因為如果沒有面對失敗,就只是自欺欺人。
首先是 #大環境:去年的選舉跟公投結果,給我很大的衝擊。我們過去花了那麼多時間推廣科學思辨,但選舉與公投的過程以及結果,表示我們做的完全不夠。
再來是 #產品。跟我的朋友,優秀的策展人 蘇仰志 舉辦的 雜學 ZA SHARE 雜學校 比起來,泛知識節參加者少多了;照慣例本來應該在去年底舉辦的泛知識節,因為資源調配不佳而延期到今天;泛答這個我寄與厚望的問答平台,因為我們能力不夠,失敗; 泛科幻獎 找贊助非常非常辛苦,以至於原本規劃的大型推廣跟衍生計畫也縮減。
最後是個人層面。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爆紅,優異的表現,凸顯了泛科的缺點,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缺點就是我自己,所以我決定卸任,把總編輯的職務交給我信任的年輕同事 雷雅淇。
所以,在接下來我介紹比較成功的部分之前,我需要大家幫我,用強烈的刺激讓我振作起來。
有沒有人自願?我需要三位現場朋友到台前來。謝謝。
請用很嗆的語氣復述我說的話,嚴厲地對我說:「為什麼理科太太那麼紅,泛科學不會紅?」
#對不起!
(附註:這句話是一則PTT上的熱門討論: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47017758.A.16B.html )
「為什麼雜學校好幾萬人參加,泛知識節人那麼少?」
#對不起!
「為什麼你們泛科跟主流社會一點共識也沒有?」
#對不起!
感謝三位,我記住你們了。
我已經打起精神來了!如果這兩天還有人有種當面嗆我的(笑),也請把握機會。接下來,讓我來講一些我們做得比較好的部分。
———
首先,承蒙夥伴的支持,在激烈競爭之下,泛科知識獲得了第 17 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新創事業獎 #金質獎。
我們也在2018年,和一樣對未知領域充滿探索熱情的好夥伴「FlyingV」結盟,推出了陪伴迷茫職場原始人的線上課程。我們也和中興大學一同成立了 #興大泛科學院,共建越來越茁壯的知識經濟生態系!
2018年,我們也把好奇心的疆界推到極致,舉辦了以科幻文學寫作為主的「泛科幻獎」!我們相信,透過科幻能帶領我們想像未來、揭露還沒發生卻至關重要的議題、航向前人未竟的宇宙冒險,回答那些科學還沒辦法回答的事。
待會,我們也將舉行第一屆科幻獎的頒獎典禮,不管怎樣,我們將會持續舉辦泛科幻獎!對未來充滿無邊際想像的你,請好好把握機會,趕快搭上火箭!
泛科知識旗下有好幾個垂直媒體,包括 PanSci 科學新聞網、 @娛樂重擊 Punchline、 PanX 泛科技新聞網 、 旅飯 PanTravel 與 Taster 美食加,今年我們將會以策展方式製作內容,不只有線上文章,還有不同形式的影音、線下活動。
娛樂重擊則將推出全新功能!讓你可以建置屬於自己的 #觀影履歷,以及一個完整的台灣戲劇與台灣電影資料庫!以上各式各樣的產品,還請夥伴們多多給我們鞭策和鼓勵。
而說到了新內容,我們就在此公開你這輩子保證沒有看過的東西!泛科學全新企劃「可能性調查署x布袋戲」登場!(播放影片)
———
知識就是力量。1924 年,距今 95 年以前,有一群台灣人辦了一場 #無力者大會,這段歷史故事對我個人有很深刻的影響。希望約略百年之後,我們一起參與的這場「無知者大會」— 泛知識節,能帶來同等的影響。
各位知識的胚胎,泛知識節,台灣知識密度最高的活動,台灣無知者的大會,正式啟動!
這兩天,就讓我們一起浸在知識的羊水裡頭,兩天之後,我們就是不一樣的人了。
謝謝大家。
無知之幕缺點 在 余采恩 kit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是專業演員 謝謝
今天看到有人提到《類戲劇》這名詞,坦白說很久以前,就覺得非常好笑。這種說法只是顯示出這些人對戲劇的不理解,這種戲劇水準之差,看得出國內對於戲劇知識素養的不足,以及嚴重缺乏相關戲劇概念的教育。
到底是誰,取了個《類戲劇》這種爛名詞?
戲就是戲,哪有什麼《類戲劇》?《類戲劇》是什麼?是指類似戲劇的戲劇產物嗎?什麼叫做類似戲劇的戲劇??那它不就是戲嗎?為什麼還叫類戲劇??不懂!
在舞台劇的專業表演中,就有類似這種旁白式的劇本表現方式。台上會有個說書人角色,ㄧ邊說著部份短短劇情故事的過程,讓演員ㄧ邊照著說書人說的內容來表演,漸漸轉換場景,然後到了某個重要情節時,說書人暗場退場,舞台燈光亮起時,直接轉景為有對話的角色表演⋯這是編劇編寫故事、劇本的不同型式表現手法之一!!
在國外,這種戲劇呈現是很常見很一般的表現手法,即使在國外電影中,也會有類似這樣寫法的劇本創作,這樣的表演表現方式演出。
國內知名的果陀劇團,曾數次演出不同版本的《淡水小鎮》,就是改編國外知名作家王爾德的舞台劇劇本《小鎮故事》,這個世界聞名的舞台劇劇本就是用這種旁白式的戲劇型式來說故事的。國外的相關類型戲劇呈現,早就行之有年,對他們而言,這就是戲啊,就是戲劇的表現手法,就是戲!!沒有這種叫做類戲劇的戲!
當有人提出《類戲劇》這種奇怪名詞時,只覺得很可笑。說真的,會說出這種話的人,只是更突顯你自己對戲劇的無知跟荒謬。
對我而言,戲劇、戲劇表演都是神聖不可輕蔑的。。戲劇可以用各種類型來表達,那是創作力的展現。因為多元,才會有寫實劇、喜劇、荒謬劇、悲劇等等的不同類型的故事。因為多元才會有各種超乎想像的表現手法來呈現戲劇!!
明明就是戲,明明就是編劇用各種不同手法來呈現的劇本內容,偏偏被冠上個四不像的名詞《類戲劇》,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只因爲在劇情裡穿插幾句口述旁白,就不是戲?是類似戲劇的不是戲的戲??這是什麼東東?什麼奇怪邏輯??
那可不可以告訴我,
你到底看到了什麼??
你沒看到劇情嗎?
沒看到演員表演嗎?
沒看到整個故事嗎?
如果你都看到了,
那請問這不是戲?什麼才叫做戲?
那為什麼還要叫做什麼《類戲劇》? ?
請問是類類類⋯類什麼東西??
如果硬要說接近類戲劇這名詞,那就更應該是放在有角色扮演的記錄片,這種非正式戲劇的記錄片說故事型式,會更適合吧。
有時候可以好好思考,好好動動腦嗎?不要再一直當個無知的可憐人還不自知,還自以爲是很懂很自豪。
另外,請搞清楚,本人不是什麼類戲劇演員,別再用這種無知的話來貶低我的戲劇專業。演員就是演員,拿到什麼劇本,什麼角色就把戲把角色演好,分什麼出身,不無聊嗎?要真論出身,那就請記得,我是專業的劇場演員出身!!
就是因為你搞不清楚,所以說個明白,讓你清楚點。
不管是什麼樣的劇本來到我的手中,舞台劇、八點檔戲、大愛的戲、公視的戲、偶像劇、戲說台灣、第一劇場等,甚至學生作品,廣告⋯等,不管演什麼角色,什麼類型的戲,對我而言,都是完整的角色,都是完整的戲。
沒有哪種戲比較高級、比較高竿。
偶像劇比你以為的類戲劇高級?
八點檔比你以為的類戲劇高級?
大愛戲比你以為的類戲劇高級?
公視戲比你以爲的類戲劇高級?
還是任何戲比你以為的類戲劇高級??
錯!!
戲劇就是戲劇,哪有什麼比什麼高級?只有製作精緻跟粗糙、製作用心跟不用心、製作成本高低、幕前幕後團隊的能力技術優劣等而已。
想要來評戲的等級??怎麼評?光製作成本高低這因素,ㄧ齣戲製作精緻與否,就足以立判高下。
所以其實最該評的才是演員的演技!!演員的演技!演員的演技!!
演偶像劇出身,技不如人,是有比較高等嗎?
演八點檔出身,技不如人,是有比較高等嗎?
演各種不同戲種的戲出身,技不如人,是有比較高等嗎?
然後,硬要去分戲劇的高低等?這是什麼邏輯??我真的不懂!
看到《一個演員的誕生》、看到《我就是演員》這種完全探討表演、探討演員演技的專業節目,真是覺得感嘆萬分,十分讚賞。(且不論私下是否有製造其他節目效果的原素,至少從播出的內容看來,算嚴謹中肯。反觀國內?沒有一個是探討專業表演、戲劇的節目,有的只是插科打諢的娛樂性節目,難怪不把專業當專業來尊重,這就是演藝圈一直不進步的地方。)
這些談專業表演、演技的節目請來的都是有內涵有文化有實力的大導演來賓、邀請演技派的演員、還有指導參賽者的表演導師群們,也都是演技實力了得的箇中翹楚,他們說出來關於對演技評比的話是很中肯客觀的,重點是夠專業。就算只看節目光聽這些專業人士的建議都覺得獲益良多!
你對某個領域,專業不專業,懂不懂,一開口說話的內容評比,就會讓此領域的專業人才,知道你說的東西對不對、懂不懂、是不是專業。所以當你真的什麼都不懂,還要說出你以爲很懂的東西,振振有詞,那不是很厲害,是很蠢,透露自己的無知,是很蠢,懂嗎?
不懂沒關係,去瞭解就好,誰不是從不懂到接觸到理解到研究到實踐到透徹,而成為專家。
回頭來說我的表演累積~
我很努力認真完全投入情感去演好我的角色人物。很感恩這些戲劇表演的經歷,每演一個戲劇作品,都是在磨練我的演技。我從不隨隨便便演我手上的任何一齣戲,每個戲、每個角色,我都會認真去思考,該怎麼演?就算只是演個路人角色,幾句台詞角色、或旁邊當沒台詞,甚至鏡頭帶不到我,只是個站在主人旁的ㄚ嬛角色,我都很認真去看待這些角色,更別說那些重要的主要角色了!
如果我今天的表演有進步了,那是因為我把每個戲都當作磨練演技的機會,把握住任何可以表演的機會,因為唯有實際經驗才能累積表演能力,當然前提是你要肯用功,下功夫!
我的表演有優點,有缺點,還有很多努力空間,還有很多要成長的空間,即便這樣,我非常感謝任何不同型式的戲劇表演,讓我能多方嘗試拓展、增長我的表演能力。
所以這些曾經有過的所有表演經歷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那是演技的累積。絕不是你隨隨便便一句類戲劇演員出身,這種可笑愚蠢低層次的話來抹煞我的專業。
我是一個演員,是個專業的演員。
你若不喜歡我的表演,或我這個演員,對我來說沒有影響,因為我不會因爲你的喜好,而停止我對演技提昇的追求。你若喜歡我的表演、我這演員,我由衷感謝支持,希望未來能有更好的作品回饋你們對我的肯定跟喜愛。
請尊重我的職業,別再拿你的無知來輕蔑貶低我的表演跟我的專業。要不,這真的不是表示你很懂,這只是更突顯你的無知跟低戲劇水準!
謝謝
陳妍安
#尊重表演藝術
#尊重爲戲劇付出的所有專業演員
歡迎自由分享
無知之幕缺點 在 [心得] 西洋哲學傳統Part9 - 精華區Philo-study 的推薦與評價
彌爾
1.試說明彌爾的道德的及享樂的「效益主義」。效益主義有哪些優缺點?
2.試說明彌爾的「自由原則 (傷害原則) 」。自由原則與效益原則有什麼樣的關係?
3.為何要個人自由?為何要思想及言論自由?
4.為何彌爾認為「個體性是幸福的一個元素」?
羅爾斯
1.自由主義是如何產生的?自由主義有哪些特點?
2.試比較「完全程序正義」與「不完全程序正義」。何謂「純粹程序正義」?
羅爾斯為何稱其理論為「正義即公平」?採取契約論的模式又具有哪些涵意?
3.何謂「原初立場」?何謂「無知之幕」?其用意為何?
4.什麼是羅爾斯的「正義兩原則」?當互相衝突時,羅爾斯給它們怎樣的順序?
彌爾
1.a.道德效益主義:主張判斷道德 (包含政策) 合不合理時,應考慮其效益來決定。
(是否對社會有利,且每一個人只記為一人)
b.享樂效益主義:區別快樂的質和量,寧為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為快樂的豬。
c.效益主義:
i.優點:簡潔明確、適於公共政策
ii.缺點:易成奴隸制度、傷及無辜、過度要求、投票者困境、超義務行為、
抵觸社會正義。
2.a.自由原則:只有當個人的行為會傷害他人時,政府或社會才可以用法律或意見的
方式強加干涉。
i.傷害他人是干涉的必要條件。
ii.自由原則只適合成熟的個人或社會。
iii.不行動也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b.當自由原則配合上效益原則,則成為「干涉一個人的行為,是考慮其對整個社會
效益的影響。」
3.a.個人自由:防止多數暴力,但不是合法的自私。
b.思想與言論自由:
i.避免犯錯
ii.真理的開放性
iii.錯誤言論的必要性
4.生命→發展→創造→不可預測→獨特
羅爾斯
1.a.自由主義的產生:
i.啟蒙運動─理性思考
ii.宗教戰爭─容忍多元價值
b.自由主義的特點:
i.承認多元價值
ii.肯定個人自由
iii.政治中立
iv.理性
v.容忍
2.a.完全程序正義:
i.對於公平的分配,存在一獨立標準,且此標準的定義獨立且先於程序。
ii.有可能發明一運作程序,此程序可保證達成所要的結果。
b.不完全程序正義:
i.對於公平的分配,存在一獨立標準,且此標準的定義獨立且先於程序。
ii.缺乏一可行的程序能保證達成所要的結果。
c.純粹程序正義:
對正義沒有共同看法,只能透過公平程序的運作結果,決定結果是公平的。
d.正義即公平:
雖然每一個人的正義觀念不同,社會基本結構的指導原則又必須經社會全體一致
同意,但正義理論可以透過純粹程序正義的公平程序,來決定其正義原則。故羅
爾斯自稱其理論為「正義即公平」。
e.契約論涵意:
i.指導社會基本結構的正義原則是由全員共同決定。
ii.持久有效的契約需立約各方在平等的立場所同意者,保證最起碼的形式平等。
iii.正義原則是自由、理性人所選的結果。
iv.正義原則的公開性,彼此知道他人所遵守的正義原則。
3.a.原初立場:設立一公平程序,以純粹程序正義的概念為基礎,使得在此公平程序
中所同意的任何原則皆為正義的,且立約者須在無知之幕之後,進行
正義原則的選擇。
b.無知之幕:完全不知道有關自己的特殊事實,以避免用自己的身分地位得到利益
,取消某些特殊偶然性造成的影響。
4.正義兩原則:
a.平等自由原則:每一人所擁有的最大基本自由權都與他人相等。
b.社經不平等的兩條件:
i.差異原則:如政策造成不平等結果,則必須對最差階層有利。
ii.機會均等原則:所有具相同能力的人,都有同等機會競爭地位與職務。
衝突時的優先順序:
平等自由原則→機會均等原則→差異原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0.1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