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樂黛的愛與死》 :#傳奇的平權歌手,唱出兩首「你不可不知道的 #殿堂級歌曲」】
雖然這是金球獎影后的作品,不過我知道很多人對於黑人電影沒什麼興趣。但是,比莉哈樂黛是公認「#20世紀最重要的爵士樂歌手」,當時粉絲是不分膚色都愛戴她,而且她有兩首殿堂級的歌,一首被葛萊美放入 #名人堂,一首是傳說中的 #自殺魔曲《黑色星期天》,如此傳奇的歌手,你怎麼能不認識一下?
〖比莉哈樂黛,到底能多傳奇?〗
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其實童年真的是「悲慘世界」來的,遭遇有夠慘! 拍成電影也不意外,但是電影《#哈樂黛的愛與死》直接跳過了這一段,從她成名之後的事情開始說,因為就算從這邊開始,她的人生也是夠曲折的了。
以下講的內容,都是我自己研究的,跟電影本身敘述無關啦! 所以不會影響你們看這部電影的樂趣,反而還 #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這我的招牌啊,左撇子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
先講一下她成名時有多強,她的歌在當時最主流的電台排行榜,常常拿到第二名! 為什麼第二名也能拿來說嘴? 因為當時 #第一名是保留給白人歌手的 😂
評論家 John Bush 說她:「#永遠改變了美國流行歌唱的藝術」(changed the art of American pop vocals forever.)
在她成名多時之後,她演唱了《奇異的果實》這首被葛萊美放入名人堂,同時也是被 FBI 盯上的一首「禁歌」。
〖《#奇異的果實》這首歌,在說什麼?〗
《奇異的果實》(Strange Fruit)會被FBI 盯上,到底歌詞講了什麼?
簡單來說,歌詞在說美國的南方土地,白楊樹上掛滿了奇異的果實,這果實會流血、會腐臭,烏鴉會啄食,被陽光曬到腐敗,一個奇異又苦澀的作物。
這是什麼奇異果? 地球有這種作物?
答案是,當時被白人至上主義給掛起來的黑人屍體。
不光說當時的社會氛圍,就是歧視黑人之外,可怕的是,當時的FBI 是由 #胡佛 執政啊!
胡佛就是一個拿著執法權力,無限上綱,自己狂違法,用著各種非法手段打壓民權人士與政敵的傢伙。
胡佛執政的 FBI 當時盯上了比莉哈樂黛,因為不分膚色的人都在聽她的歌,而她又硬是要唱《奇異的果實》,認定她是「挑起民族分裂」的危險份子。
但是憲法保障她有唱歌的自由啊~
怎麼辦?
那就從名聲上摧毀她。
FBI知道比莉哈樂黛有食用毒品,但是他們不一定抓得到,所以連栽贓的手段都用出來了。
不只是這樣,各種垃圾手段都使出來了,就是不想讓比莉哈樂黛再站上舞台。
那真的是一個FBI 可以隨意亂搞的年代。
李奧納多有演過胡佛傳,片名是《#強艾德格》,有興趣可以參考。
這場哈樂黛的這場戰役,怎麼打的?
《哈樂黛的愛與死》(The United States vs. Billie Holiday)講得很詳細了,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原文片名就是 美國聯邦 對決 哈樂黛 啊!)
先不說最終哈樂黛的結局如何,1978年時,葛萊美將這首《奇異的果實》列入了名人堂,時代雜誌評這首歌為「世紀之歌」,這地位之高,你不能不知道。
〖傳說中的自殺魔曲《黑色星期天》?〗
如果你對神秘學很有興趣,你一定聽過傳說中聽了會自殺的《黑色星期天》(Gloomy Sunday,或譯《#憂鬱的星期天》)
這首超級悲觀的歌曲,在 1933年由兩位匈牙利音樂家所創作,之後在世界各地,包括 羅馬、比利時、柏林、紐約 都有自殺災情傳出,這些傳說故事,例如:
在年輕人在酒吧聽完樂隊演出的《黑色星期天》,在現場歇斯底里的大叫,然後飲彈自盡。
騎著腳踏車的報童聽到乞丐哼的《黑色星期天》,停下車把錢都交給乞丐後,投河自盡...
很多很多的離奇案件發生,連創作這首歌的音樂家後來也自殺了。
《紐約時報》當時也有一篇文章記載這件事情,有興趣可以翻 1968年 1月 14日第84頁的內容。
這首歌其實在各地都有不同版本的歌詞,最有名的就是比莉哈樂黛在1941年唱的版本。有興趣的可以去 Youtube聽,很多人在底下留言「我還活著啊!!!」
恩,我聽完了也沒事。
後來,我們台灣的國片《#樓下的房客》也用《黑色星期天》改編成主題音樂。我也覺得,《獵人》裡面讓角色「旋律」提到的「#魔鬼的樂章」,也是致敬《黑色星期天》。
這也是你不可不知道的神秘魔曲。
〖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原創歌曲〗
這兩首「殿堂級」的歌曲,都是你不可不知道比莉哈樂黛的代表歌曲。
要先老實說,整部《哈樂黛的愛與死》的靈魂音樂,以及電影的敘事剪接,不知道是時代還是口味偏好的關係,我個人是沒有特別喜歡。(膚淺的我,可能先重聽一次皮克斯的《靈魂急轉彎》)
但是,在片中的《奇異的果實》這段我是很推薦的!不光說唱歌之前的一小段,有像是舞台劇一樣的精心運鏡安排,先快速交待她的遭遇,理解她為什麼執著要唱出《奇異的果實》。
搭配她低沈悲戚的嗓音,唱出《奇異的果實》富有血淚傷痕的記憶,這個渲染度是很大的。
這短短的幾分鐘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的超級精華。
所以,《哈樂黛的愛與死》得到了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的提名,女主角也直接拿下了「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同年也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入圍肯定。
以「#看電影長知識」的角度來說,我是推薦看《哈樂黛的愛與死》,來看看這兩首你不可不知道的殿堂級歌曲。
〖電影哪邊看得到?線上看?〗
這部電影,本來在台灣是要院線上映,但是你們也知道疫情關係...這應該是無法上映了。
所以,觀看的平台我也幫你們找好了。
自6月25日起,在「中華電信MOD」、「中華電信 Hami Video」、「台灣大哥大myVideo」三大平台觀賞得到。
如果看完這篇還想了解更多Billie Holiday,就可以看! 起碼我自己看完是馬上去研究這位歌手,才寫了一篇我自己都覺得開心,也覺得很重要的文章。
這週的每週一推很充實! 希望大家都有長知識,也希望左撇子有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無限 20 21 線上看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這是個充滿未知數的計畫,但整個
產業總不能繼續僵著不動直到永遠」
——華爾街分析師
────────────────
中長期產業轉型和近期COVID-19疫情的推波助瀾,使AT&T和集團旗下的WarnerMedia站到了第一波浪頭上。眼看巨浪就要抵達充滿未知的海岸......
天能去哪兒
 ̄ ̄ ̄ ̄ ̄
美國疫情的惡化,使原本摩拳擦掌準備依計畫復工的美國電影院和好萊塢片廠陷入無路可退的困局。首當其衝的正是表定8月12日上映的疫情後首部好萊塢大片《Tenet 天能》。
上週一(7月20日)Warner正式宣佈取消無限期擱置Christopher Nolan新片《天能》的發行計畫。他們說將在評估疫情狀況後再行決定發行方式,並預告有可能不會是傳統同步上映方式。這已經是該片第三度修改上映日期。
先不管Nolan有沒有可能同意直接上數位平台,《天能》高達2億美元的製作成本使Warner在VOD市場回本的機率微乎其微。華盛頓郵報掌握的匿名來源就透露,Warner應該是打算讓《Tenet 天能》在8月26日在美國以外地區上映,保留幾天緩衝時間在九月的勞動節檔期在美國上映。好萊塢已因為防制盜版而長期採行全球同步上映的政策,沒有人預料得到海外先上映做法在平時會發生什麼事,更遑論在此疫情時機。
消息來源也表示這個構想純粹來自Waner方,而Nolan夫妻原本最屬意的方案仍然是儘速全面上映。
這個重磅消息引發的各界反應如下——
1)華爾街:
華爾街對於這個新可能的模式表示樂觀,投資銀行R. Riley FBR的分析師 Eric Wold說:「漸進式的發行方式一方面不會大量侵蝕未來潛在的票房收益,又可以先在其他市場製造電影的聲量。」
另一家投資公司MKM Partners的分析師Eric Handler 說:「這是個充滿未知數的計畫,但整個產業總不能繼續僵著不動直到永遠......我個人認為當大家意識到看電影是安全的並且不會引發更多確診案例,『看電影』的行為就會觸發更多『看電影』的行為。」
2)美國電影院:
取消上映對電影院業者是個噩耗,因為電影院業者不願在沒有大片上映的狀態下開門迎客。所以這變成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聯盟主席John Fithian就說這種坐等所有電影院開門的方法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現在不演,很難說還有多少美國電影院可以活到九月幫Warner賣票,據說許多銀行已經開始對一直沒有收入可以還款的電影院施壓。
原本準備配合《天能》檔期要在七月底重啟營業的美國最大的連鎖電影院品牌AMC也只能摸摸鼻子宣佈延後一個月開張。
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聯盟的副總裁Patrick Corcoran對於未來《天能》可能採分區上映的策略已經有比較認命的說法:「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影院的新常態將是有些市場開得了門、有些市場開不了門的狀況。很難期待這種狀況有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改變,所以我們也只能先從這樣起步了。」
3)各國電影院:
疫情已經趨緩的歐洲電影院原本期待前幾週先用舊片和本地電影暖場,接著就可以火力全開放映今年好萊塢暑假大片。好萊塢電影仍是歐洲電影院的命脈,即便在法國,好萊塢仍佔了暑假檔70%票房。現在他們的希望恐怕要落空
英國政府早在7月初就開放電影願營業,但連鎖電影院都準備等月底開始可能有新片之後才打算開門營業。資深放映業者說如果未來幾個月同業們再也沒有新片可以放,恐怕到時候已經沒有同業了。
意外獲益的是這些國家的本土電影。過去原本就更常放映本地電影的歐洲獨立電影院反而得到更多機會,因為近日法國、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等國都出現本地電影票房勝過好萊塢電影的狀況。
4)娛樂媒體:
幾乎已經確定這會是第一個沒有好萊塢大片的夏天。各大娛樂媒體完全不知所措,因為過往他們都要耗費整個夏天討論暑假大片。他們甚至被迫熱烈議論一部24年前的暑假大片(意指幾天前《Twister 龍捲風》重開機的新聞)
5)好萊塢片廠
片廠高層:「我們身在美國,經常以為美國就是世界的中心,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所以我們不應該期待一個完美無缺的方案。」
時代雜誌也刊出分析認為期待Nolan或是《天能》拯救一整個產業的想法本身就是個好萊塢幻想故事。即便沒有發生疫情,整個產業仍舊會寄望Nolan和《天能》能在無限複製的漫威系列的宇宙壓倒性成功之中,替原創內容爭回一口氣。期待救世主就像期待一種立刻終結疫情的疫苗一樣,是不切實際的一種本能衝動。單一部《天能》拯救不了岌岌可危的電影院產業。電影院產業的復甦需要系統性的做法和政府資源挹注才有可能,特別是體質更加脆弱的獨立電影院
同樣的「邱森萬情結」,面臨串流產業兵臨城下的威脅好萊塢片廠近年來選擇只做超級大片,以為超級大片可以拯救好萊塢。結果最後適得其反,那些片廠放棄的類型和規模現在都變成Netflix的多樣化產品版圖的一部分。
好萊塢大風吹
 ̄ ̄ ̄ ̄ ̄ ̄
原本站在疫情後第一線的《天能》撤守,48小時之內隨即引發好萊塢骨牌效應,許多電影檔期開始大風吹,甚至有的電影直接被吹到敵營去了:
1)Disney家的《Mulan花木蘭》再度替補成為疫情後第一部主要片廠大片,再加上《The New Mutants 變種人》,讓Disney成為未來一個半月內唯一有電影「預計」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廠。果不其然Disney立刻跟上Warner的腳步,Disney宣佈原訂8月21日上映的《花木蘭》無限期暫停。
2)此外Wes Anderson新片《The French Dispatch》檔期也遭Disney取消。
3)製作中的Disney電影也因為製作延誤而延期,包含原訂2021年陸續上檔的多部《Avatar 阿凡達》續集和星戰電影檔期,通通順延一年。
4)有趣的是命運多舛的《The New Mutants 變種人》意外被留在8月28日的檔期上,極可能成為首部好萊塢大片廠電影,2017年就完成該片的導演Josh Boone半開玩笑地說:「快戴好口罩,你們說不定終於能看到它了!」
5)Paramount也跟進宣佈延後《A Quiet Place Part 2 噤界2》和《Top Gun: Maverick 捍衛戰士:獨行俠》的檔期至2021年。
6)Sony則宣佈下一部Spider-Man電影也順延一個月,延至2021年12月上映。
7)兩部非大片廠發行的獨立製作仍勇敢地停留在原地,成為極少數在美國市場照常上映的新片:包括Russell Crowe主演《Unhinged超危險駕駛》和葡萄牙電影《Fatima 法蒂瑪的奇蹟》 。
8)Keanu Reeves主演的《Bill & Ted Face the Music 阿比和阿弟的冒險3》將採用VOD和部分電影院同步發行的方式在9月1日上映。
9)預算高達兩億而且打算在太空中拍攝的Tom Cruise新片刻意在募資時排除兩家主要串流平台(應指Netflix和Apple),因為Cruise和導演Doug Liman主張這部片應該屬於傳統片廠的電影院體驗。馬上要邁入耳順之年的Tom Cruise等於將自己依然勇健的身體綁在搖搖欲墜的電影院產業上,大膽再跳一次。
AT&T的未來全押在HBO Max上
 ̄ ̄ ̄ ̄ ̄ ̄ ̄ ̄ ̄ ̄ ̄ ̄ ̄ ̄
引發好萊塢大地震之後,原本主管WarnerMedia業務的AT&T新任執行長John Stankey終於出面說明《天能》到底要去哪兒。
Stankey在上週的第二季財報發佈會議中的發言重點摘要如下:
「我們仍然信仰電影院體驗」John Stankey按往例宣示信仰純度,但他同時表示Warner將不得不因此調整電影製作和發行的模式。Stankey首度鬆口說疫情之後的未來毫無疑問會有許多內容必須被放在不同發行模式之下處理。因為電影院的關閉,導致WarnerMedia第二季營收較前一年下滑22.9%,來到68億美元,Warner不可能繼續坐等電影院開門。
然而Stankey也在會議中以兩部未發行大片來證明必須個案判斷是否跳過電影院發行:「這種命運(指跳過電影院)會發生在《天能》或是《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1984》身上嗎?我想真的發生的話我一定是最感到意外的人......事實上,我可以跟你保證至少《天能》絕對不可能(跳過電影院)。」
好消息是AT&T說HBO Max已經有300萬零售用戶以及2360萬批發( “wholesale” )用戶。 批發“wholesale” 這個字眼指的是原本透過有線電視或數位平台訂購HBO頻道的用戶得到了來自AT&T免費收看HBO Max的大禮,因此被灌水進入HBO Max用戶的數字裡頭。
AT&T在財報中的另一個說法是說HBO Max在美國上線一個月內有414萬人啟動帳戶,其中包含297.5萬零售用戶,以及116.5萬批發用戶啟動他們的HBO Max帳戶。相較於Disney+前24小時就達成破千萬用戶還有不小差距。AT&T自己的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達成5000萬用戶。
Variety試著分析兩個不同統計方式的數字背後的真相:前後兩個數據相減之下,顯然被贈送HBO Max帳戶的HBO頻道訂戶之中只有4.9%的用戶啟動帳號。剩餘95%用戶都是灌水的HBO Max會員,因為他們從未真正從傳統電視平台轉換至新串流平台HBO Max。
AT&T的傳統電視業務包含HBO頻道都在快速衰退中,事實上AT&T當年耗費850億美元併購Time Warner完全就是為了打造自己的串流業務HBO Max來留住自家電信用戶(所以該公司電信用戶訂閱HBO Max有專屬優惠),紐約時報也預測該公司目的達成後遲早有一天會把沒有剩餘價值的電視業務打包轉售。眼前,讓電視用戶統統轉向HBO Max是AT&T的集團優先任務。為了進一步撐大HBO Max市場,AT&T甚至在美國果斷關掉HBO曾力推的串流服務HBO Go,確保每個想在線上看HBO節目的人都成為HBO Max用戶。
難怪AT&T執行長John Stankey會在會議上對Amazon大動肝火:他在會議中向媒體抱怨透過Amazon訂HBO頻道的用戶目前仍被該平台綁架,無法轉換至HBO Max,而且Amazon的機上盒Fire TV還拒絕上架HBO Max的App。
事實上不管是剛剛上線的新串流平台Peacock或是已經上線2個月的HBO Max都遇到同一個技術問題:美國三個最受歡迎的機上盒中,只有Apple TV同意讓這些新串流服務的App上架,另外兩家包含Roku和Amazon的Fire TV都拒絕上架。無論Roku或Amazon都有經營頻道聚合服務,而且將其視為金雞母。頻道聚合服務是讓消費者在一個地方同時管理各種不同頻道的訂閱,這個重要業務讓Roku或Amazon都不樂見兩家頻道商把業務重心轉到串流服務上,因為如果有一天頻道之王(頻道中的頻道)HBO不見了,這些聚合服務馬上會失去存在價值。所以兩家各擁約40萬用戶的機上盒業者提出來的條件是:要上架App讓我們家用戶安裝沒問題,但前提是必須把Peacock和HBO Max也當成頻道在我們家平台上供消費者像訂閱HBO頻道一樣訂閱這些服務。荒謬的結果是:頻道商自己想轉型串流,機上盒反而成為捍衛頻道存在的守門員。
這樣的波瀾會阻止HBO Max的浪頭順利抵達Netflix正自己一個人吃香喝辣的那個黃金彼岸嗎?
|新聞出處|
In dark portent for U.S. movie theaters, Warner Bros. postpones ‘Tenet’ amid coronavirus concerns(https://wapo.st/3hrfCbN)
Farewell for Now, Tenet. Here’s What We Learned From the Summer Movie Season That Never Was(https://bit.ly/2BjUogT)
Global Exhibitors Facing ‘Catastrophe’ if U.S. Blockbusters Are Further Delayed(https://bit.ly/3eNvWly)
'Tenet' Tosses Playbook: Staggered Rollout May Be New Box Office "Normal"(https://bit.ly/39i0R8o)
AT&T Signed Up 4 Million HBO Max Customers(https://nyti.ms/3eTzToT)
Tenet will absolutely not be a streaming-first title, AT&T CEO says
(https://bit.ly/39mpIIi)
'The New Mutants' hopes to break its 'curse' by hitting theaters after multiple delays(https://cnn.it/2X70BEH)
A Quiet Place 2,’ ‘Top Gun: Maverick’ Delayed Until 2021(https://bit.ly/32PBZ6J)
Amid Theater Chaos, Indie Films ‘Unhinged’ and ‘Fatima’ Forge Ahead(https://bit.ly/3eSf5Ot)
HBO MAX SUBSCRIBER MATH DEMYSTIFIED(https://bit.ly/2WSV2cC)
無限 20 21 線上看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走過大帶小帶跑車迴片機時代的朋友必讀
#波波好文又一篇
.
1.小時候覺得逛錄影帶店是一件快樂又幸福的事情,逛錄影帶店最大的樂趣就是被滿滿滿的電影包圍,光是翻看錄影帶外殼介紹都會覺得開心,不過,該租哪部電影回家看,往往得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出決定,畢竟要挑到全家人都可能喜歡的片有點難度啊。
.
2.以前看電影的管道,除了出租店外,有一段時間MTV也非常流行,高中時期,我和兩位好友山羊鬍和River也有去MTV朝聖,當年台灣仍不常見同志電影,剛接觸金馬影展的我們,總覺得同志電影是非常奇妙(新鮮又禁忌)的類型/題材,因此,第一次去MTV看電影,很自然想要找市面(一般院線)看不到、在家可能也不方便看的電影,我們一開始想看《墨利斯的情人》,但影片已被租走,店員小姐看到我們失望的神情,立刻向我們推薦《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當她拿出影片時,我們三人眼睛都亮了起來。
.
一來常翻電影雜誌,老早聽聞《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在國外評價大好、二來我們都是River Phoenix的影迷、三來它是同志片,符合我們對「既然來MTV,就是要看不一樣電影」的要求,當我們決定租看《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時,小姐笑著說:「我就知道你們會看這片。」,嗯,直到今天,我都不確定店員小姐的笑容與回應是否有特別意思。
.
3.當年想看禁片看獨立電影看歐洲電影大師作品的管道,除了金馬影展、MTV、或是某些出租店(例如永和的超越未來)可以挖到寶外,還有就是我們那個年代(年紀)影迷都要去朝聖的「秋海棠」。
.
4.上一次逛錄影帶出租店.....應該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有些習慣,慢慢地,就遺忘了。
【實體影音寶庫—白鹿洞師大店,員工小楊訪談】
#DVD出租店員工訪談
當今媒體導演演員訪問滿滿滿,究竟身旁的電影相關從業影痴內心世界是什麼?腿一個月的專欄再復出,波波介紹電影人出動!!
.
【前言:電影、出租店與我】
電影,兩個字,對於現代人說來格外輕鬆。花錢買票進戲院自然能夠在銀幕享受感官刺激遨遊心靈;倘若你沒什麼道德潔癖包袱,更無視版權法律規章,只要在搜尋引擎打個「XX電影+線上看」,同樣能夠在小螢幕觀賞多數已下檔電影。
管道的便利,讓電影的距離不再是家與戲院之間的路程。錄影帶、VCD、LD、DVD、藍光、MTV、第四台、線上串流,開啟了觀賞電影的不同可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自己想看的電影。
不同媒介承載著不同觀影習慣。只不過,DVD、藍光片等實體光碟租借或是購買收藏,在今日,除了少部分影痴外,非法網路下載、觀看與合法線上串流衝擊下,這樣的行為似乎愈來愈罕見。
小時候,我曾把租來的錄影帶《新十二生肖》拿去幼稚園教室播放。一群不到七歲的屁孩們看著貝瑪洗澡露屁屁,鬧烘烘說「好色喔~」。
因為錄影帶,一部已在戲院下檔的電影,讓我得以與其他人分享。
.
時代變遷,這年頭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紅色跑車倒轉錄影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頂多知道DVD、藍光,就以為這是電影實體化的全世界。
我認為實體出租店相對今日OTT影音線上串流而言,有一種無法割捨的親切情感。在實體租借的規則下,你並非無限量地想看就看,而是有限地租什麼看什麼。這種「有限」,不是虧本的浪費而是一種熱情的實踐。當你將租回來的DVD帶回家放進光碟機投在螢幕上欣賞,通常,你不會按著暫停就離開幾小時,你會好好看完它,畢竟這是花你錢租回來的。(一種歐巴桑心態)反倒線上串流看到飽,按著暫停,你會換拿手機平板坐在馬桶繼續看,或是改天從暫停時間點繼續觀賞。多了點方便,卻少了點情懷。
為了記錄並傳遞這份對於電影實體出租的情感,我決定起身訪問白鹿洞師大店當家帥氣店員小楊(楊詠盛)。讓大家知道,實體影碟出租究竟是如何的浪漫情懷。
▏
▏
【實體影音寶庫:白鹿洞師大店】
白鹿洞師大店座落於捷運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師大路巷內,是臺灣最大的分店,有地下一樓,電影藏片量是分店之冠。(超過14654部電影)師大店從前營業至凌晨一點,現在隨著夜市沒落愈來愈早打烊。據聞,白鹿洞是是第一間將租影音出租與出租書店合併的店家,進而引領今日漫畫店複合光碟經營的潮流。
認識小楊是無心插柳柳橙汁。那時候我寫了《台北物語》萬字爆雷文分享到「奧斯卡坎城柏林威尼斯都可以」社團。很多人就按出好友申請,當時我看到這人好像有點帥,我便拋下矜持立馬按下通過(是的,我膚淺,我掌嘴,啪啪)認識人家幾天後,我就私訊問可不可以採訪他,他說好,我就在月黑風高的半夜十點跑去到人家店面。如同上述前言十段,寫了一堆情懷復古啥,我以為這年頭的白鹿洞畢竟都倒幾店了,大概會跟我家附近的__城一樣,頂多小貓兩三隻客人。殊不知吼賽雷,客人多多多,小楊甚至忙著結帳無從應我話。我錯了,原來白鹿洞師大店豪厲害。
不過小楊說,營業額對比過去黃金時期,現在大概降到一半左右,而且對師大店來說,晚班會有附近商家打烊來借還片或是夜市客人,所以我才會見到此般熱絡榮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師大店是影音館藏之冠,許多電影只有師大店才有進。舉例來說《電影序曲片頭大師》這種影痴才會朝聖的紀錄片,別間店就不會引進。因此許多人都會衝著師大店藏片量遠道而來租片,像鄭有傑、駱以軍這些名人都是白鹿洞常客。很多外縣市影痴、廣電系學生、電影評論者、拍片業界人士也都是師大店老主顧。
我細問著小楊工作狀況,才明白出租店員工並非只在櫃檯面對客人。早班的要做書、做片。書要蓋章;片子則是要做片袋、片殼、登錄日期。書還會手油,封面必須以酒精擦拭。晚班除了算帳,更因為來店客人增多,得應付很多小偷、瘋子、奧客。除了己身工作業務,員工更必須時時刻刻發摟娛樂圈大小事。小楊說前陣子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息影,他就得要把片子擺出來至架上。因為會有人想念戴路易斯前來借片。所以呢,店長在徵員工時就會考量其擅長領域作為日後選書、進書建議依據。像是電影,或者是武俠小說甚至男男BL漫畫。身為臺灣勞動工作者,真的十八般武藝都要會呢。
.
一部影碟片殼在架上擺正面是由店員決定的。如此曝光相對以背面塞在架子上來得顯眼,會提醒客人注意並且提升租閱率。白鹿洞員工每天都要記錄新片借閱狀況,統計哪一些近期電影是客人偏好。值得一提是「限制區」,臺灣相關單位規定限制級電影不得放在「新片區」宣傳。限制區通常會在走道底側,較少人走到,更需要擺出正面讓客人看清楚有哪些片可租。當然,店員的喜好也可能影響擺設,小楊就說,他認為是寶的電影就會放顯眼一點,希望客人識貨租閱。像是《吸特勒來了》、《吸血鬼家庭屍篇》都是他的心頭好。
隨著臺灣觀影習慣轉變,韓國電影的租閱量也與之攀升。小楊說原本店內租借韓國片的人很少,但《屍速列車》、《哭聲》、《下女的誘惑》讓客人改觀,之後韓片借閱量增多。
我接著針對進貨詢問,小楊說,一部片要被客人租到超過進貨單價才會回本,所以不能亂進。像今年六月份發行的《猜火車2》就要進很多。但電影也不能一過新片期就把影片全部賣掉只留一套在店內。有的客人會在續集推出時,把前面系列作租回家復習。《變形金剛》系列可能不會,但之前《玩命關頭7》上映就滿多客人來店借完系列前作。
關於藍光片,小楊則說出租店進藍光是良心事業。因為一部藍光影碟通常成本八百到一千元,藍光租一次99元,一部片通常要租七八次才夠回本。雖然藍光片是未來的收藏趨勢,但以目前師大店租閱的客人來說並不足以支撐至回本。師大店只能秉持著服務客人精神繼續引進。
以漫畫書而言,〈阿基拉〉、〈傳染〉是白鹿洞師大店鎮店之寶。因為絕版,市面上已經無法購買,許多客人會親臨內閱;電影的話,許多市面上已無發行的電影,師大因為開店久,都有收藏得以租借。像是《銀翼殺手》、《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這些經典電影都是師大店獨有的寶藏。不過,這些寶藏並非永久不壞。小楊就提到,師大店很多片都會被刮花無法讀取。《再見瓦城》就莫名其妙壞了四次。有些片壞了可以再進,絕版片則就沒辦法。他希望租閱客人可以好好珍惜,讓這些好片可以繼續留世被看見。
▏
▏
【租片店脫離被動:辦影展】
白鹿洞師大店有一項不得不提的特色,那便是「影展策劃」。師大店會規劃一整櫃的專題電影區聚焦供客人租閱。甚至在字卡上手寫影評推薦語,讓客人知道這部片何以被推薦。過往就曾經辦過辦「爽片影展」、「生命影展」、「寂寞影展」、「環保影展」等影展。這般作為甚至登上電子媒體新聞版面報導。
舉例來說,2016年底為了響應凱道婚姻平權音樂會,藉此表達力挺立場。白鹿洞師大店成立「滿滿的彩虹大平台」專區,將店內同志電影如:《斷背山》、《藍色大門》、《冥王星早餐》等片集結,做出同志專題。
婚姻平權之後時間沒多久,新竹光復中學發生學生於校慶活動穿著納粹軍裝高舉納粹旗幟大喊的事件,白鹿洞隨即發摟時事做出「寒假作業:勿忘歷史」專題,將20部二戰納粹題材電影:《偷書賊》、《惡魔教室》、《辛德勒的名單》等片在專櫃集結,表達出歷史傷痛不容玩笑對待的立場。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更分享照片讚揚:「只要有心,到處都可策展,都可教育。」
《我的冠軍女兒》上映後,師大店則策劃「印度影展」。原先在店內默默不被理會的印度電影,因為專題推薦,整排片被借光。小楊說,他們努力做影展,就是要以實際租閱量證明給上頭大店長看待,這樣實踐是有說服力的。
出租店脫離被動,主動推薦影片並融合時事議題教育,不免難怪,白鹿洞師大店被讚揚是史上最認真的租片店。
▏
▏
【不僅是店員的店員】
小楊跟我說:「要留給客人,不只是商品」。對他而言,擔任白鹿洞師大店員工並非一份冰冷的服務業工作。有些客人會和他討論電影,直言哪部片好不好看。基於同樣對電影的喜愛,客人們會變成好朋友,送吃的,甚至聊天陪同打烊關店。
白鹿洞對小楊而言像是一個家,因為電影專業(小楊世新廣電畢業,擔任過攝影師),讓他得以認識到更多電影同好。他常在金馬奇幻影展碰到客人,彼此會熱情打招呼。這樣的互動更證明了「店員也是人,跟我們一樣愛電影。」
租片店或許真的因網路影響接近夕陽產業,許多店面都在苦撐經營。小楊說,曾有客人看衰嘲諷「看你們撐多久。」但除了賺錢,出租店的存在更是為了奉獻對於影視的熱情。小楊透露,師大店的《刺蝟男孩》只被租過兩次。這是一齣榮獲金鐘獎肯定的臺灣戲劇,卻在店內乏人問津。小楊說,即便如此,師大店還是會持續引進這樣的戲劇。就算僅為了一點點客群,看似虧本,但是白鹿洞之所以可以長久經營的原因,就是為了服務這少部分的影痴。
基於電影迷戀狂熱,出租店從被動化為主動電影推薦,佐以全臺灣出租店最豐富的影音收藏量:白鹿洞師大店始終屹立不搖,正是因為,它如此獨一無二的存在。
電影,對我而言,它不僅是讓人放鬆心情或是單純的感官刺激娛樂。影帶出租店的存在,提供了影迷、影痴、影狂一段私人連結,讓我們得以在電影愛好中接觸對話。
電影,讓我體驗了不同人生;
出租店,則讓我有更多選擇去體驗這些不同人生。謝謝你的存在,謝謝你讓我看見更多電影。
▏
▏
【小楊Q&A】
Q:假如客人租色色的影片,你會不會有什麼眼神反應或是特別有印象?
A:其實不會。每天客人流通量太高,除非是熟客或特別機車的客人,不然其實很難記住。不過,那種每兩三天來狂借限制級電影的老伯,就很難不記住。(然後,他借到《人型海象》、《人型蜈蚣》或金基德這類電影時。我們通常會想像他潛藏在心底的觀片感覺)
.
Q:你認為線上串流影音平台是出租店敵人嗎?
A:對白鹿洞來說絕對有衝擊,畢竟線上串流不會有逾期問題也無須出門還片。不過,對我們店員來說,的確有很多電影或影集類是台灣沒有發行的,只能在Netflix上面才看得到,那身為影迷的我們當然不會去反對串流平台。(盜版當然是絕對反對,都有客人打來問「這部片在網路上找到了可以去店裡退錢嗎」這種白癡言論)
.
Q:貴店的影音規劃十分熱情,甚至邀請《台北物語》小偷演員親臨贈送海報。是老闆所逼,還是你無限奉獻自己的影音熱情呢?
A:前一任師大店店長離職後店裡面的確氣氛滿低迷的,現任店長是開店元老級的店員強勢回歸,我和她滿努力地想要白鹿洞重返過去榮景。所以我們都很盡力地處理店內「特別影展區」。店長會用手工美勞方式去製作相對較親民的展區;我則是盡量拓展人脈來找到新題材。像是這次《台北物語》區就是因為小偷演員張哲豪原本就是店裡常客,後來因為我之前在臉書貼的《台北物語》影評與他聊到天,最後陰錯陽差請他帶一張簽名版海報來店裡,之後就交由店長製作特區了。這些都是我們店員和幾位朋友跟店長一同自發性製作的,大店長也給予我們很大的彈性與空間製作,有時客人特別來拍照打卡之類。滿開心的。
.
.
以上文字僅節錄介紹,完整文章包含十七則訪談Q&A:
▶️ http://bernd97.pixnet.net/blog/post/223216576
____
By Das Kino波電影
無限 20 21 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2LxHXn9Jvo/hqdefault.jpg)
無限 20 21 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pltm8lbX0M/hqdefault.jpg)
無限 20 21 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O6dhOYHUU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