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送托嬰的原因
1.從小元寶出生,觀察個性很久,覺得他早點去接觸同齡的孩子,適應社會生活會好一點,也會學習比較快。
2.公婆年邁,希望他們能活出自己的人生不要被孫子綁手綁腳。
3.之後有搬遷打算,提前先部屬。
其實,當初跟男子討論很久,原本是預計10月再去托嬰!但我思考很久發現小元寶學習能力很強,但在家公婆照顧比較會耍賴,而我又要上班沒有辦法一一盯著,所以跟男子說去托嬰比較好!讓他去受同儕的影響會學習快,主要希望他能夠自理,開心跟其他小朋友玩,不要只有阿公阿罵的世界!
DAY1
當天在車上,小元寶因為耐不住塞車就各種哭鬧,我一路唱歌唱到他睡著,內心不斷質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下車後老師從我身上把小元寶抱走,他開始大哭,我整個眼淚打轉,很難過很不捨,又問自己這樣對不對呢?
聽到他大哭很擔心,後來老師傳來好消息說他不哭了!我才放下心中大石頭,但還是很緊張,因為照片中的他臉上有淚痕。
中午,老師傳來他吃飯的照片,感覺吃得蠻好的,雖然老師在餵食,但看起來好很多。
因為托嬰中心離上班很近,中午去偷看他,看到他自己坐在小椅子看著別人在幹嘛,好像很孤獨,媽媽又難過了..
下午2點左右老師分享照片剛睡醒,有睡1小時,看來還可以。
下班6點衝去接小元寶,他竟然在啜泣,因為他是倒數幾個被接走的!安撫了10分鐘好了,開始會跟我玩~到娘家吃飯,他很開心一直笑嘻嘻,發現比較願意吃東西,走路比前幾天穩超多(驚嘆在托嬰的影響力!)
上車秒睡,回到家太想睡在床上耍賴,洗完澡又秒睡!
和男子看著小元寶,很心疼,也很開心,他長大了!
一路上跟男子討論到底對錯,男子說不後悔,因為他真的成長很快,心疼是一定的…畢竟他真的還小!希望他能每天學習新事物好好自理!開心過每天~
#小元寶上學趣 #托嬰日記 #分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Chen Ai Ling陳艾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aveflower #florist #浪花花藝 收到花束該怎麼照顧比較好 什麼樣的花該用什麼樣的花器呈現 就決定是我第一集教大家的插花vlog 在我學花之前 收到花時也都捨不得拆開包裝紙 但其實這樣也讓花悶在包裝紙裡 是減少他的壽命和美麗 快快拆開放入花瓶 才能延長花的鑑賞期 上集我...
照顧比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門診這些老老的病人,教我太多人生的硬道理:
錢是蜜也是毒,太早將財產給孩子,通常只會引起紛爭,即使是給現金,所有孩子分到一樣的金額,也會有人說,不公平,我照顧比較多,聽到這樣的話,身為父母的有多傷心?而兄弟姐妹間又要怎樣爭到公平?
照顧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來探討很久沒寫的話題-
在面對種各種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時候,我們是否時常沒有界線,不管在家庭、愛情、職場、合作...當中,常因為加了私人友情,在面對處理情緒或談到金錢而變得敏感,這就是因為在一開始你沒有設立你的界線。
因為我們常常想當好人、不想讓人失望、不想讓人討厭,所以常違背自己的意願,常被這社會世俗定義的傳統或是道德綁架,以至於我們常混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別人常常用他們的情緒來掌控我們的人生,所以心理界限非常重要。
「心理界線」這一詞最先是由家族治療中的結構學派大師薩爾瓦多·米鈕慶 提出,是用已規定在家庭這個大系統中,不同個體該扮演什麼角色,例如 夫妻、手足、父母、婆媳...等等
心理界限是在每個人在心理上能承受的極限範圍,如果超過了就會覺得被免強、逼迫的感覺。
而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是有界線的處理各種關係。
在東方家庭中最常見的是:你是哥哥姊姊就得幫忙、你是哥哥要照顧妹妹喔、你是姊姊讓一下弟弟會怎樣呢?你這個當姊姊的要做人家的榜樣啊!
然而這些哥哥姊姊才和弟弟妹妹才相差一兩歲,在仍舊需要被父母關愛的年紀就要被迫長大,他們為了贏得父母的認同關注,必須壓抑個人的需要,接受父母投射在他們身上期待的子,
對這些小大人來說必須自立自強、扛責任,他們被忽略、覺得孤單,以至於長大後,即便離開原生家庭,扔就改不掉這樣的習慣,會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與壓力攬在自己身上。
但如果家庭中懂得設立界線,誰什麼角色扮演好位置,就不會有這麼多越界的事情。
有很多女性代替哥哥養家、女生照顧比自己年長的哥哥姊姊,倒置很多家庭那些女兒的疲乏,她們雖然任勞怨,但是當分配遺產或是兄弟姐妹鬩牆的時候,最常拿出來吵架的是:
爸媽都是我在養,你們有拿錢回家媽?生病都是我在照顧,你們這些做兒子的有回來照顧嗎?
我們必須知道自己該負責的部分,來做調配,不做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不要把孝順混為一談,因為盡孝道是應該的。
在家庭或是感情當中都一樣,要有一把尺,清楚地知道什麼地方該設定到哪裡。
但是東方的文化當中,界線太難達到,有自主想法或是拒絕別人,常被認為是冷漠、無情,但有了界線,我們就會知道哪些事務該由誰負責,哪一個行為只存在某一種系統中,不適合放入關係裡;
像是夫妻關係就由他們自己解決,不能把小孩或是父母拉進來,這樣很容易造成系統的混亂,嚴重一點造成當機,甚至整個家庭功能的停擺。
家庭最最健康的互動關係,就是界限的適中,這會讓人有歸屬感,同時又保有個人的獨立。必要時候家庭成員能夠團結再一起,共同應付危機、困難、壓力,當問題消失後,又能回到各自舒服的狀態中,界線清楚的人可以自由地調配自主與親密兩種特質,依照不同的狀態下來呈現不同的反應。
這樣的家庭系統的機運作才能健康。
人的心理線看不見,不代表沒有,若沒有設立好界線,一直踩破底線,總有一天會消磨殆盡。
#歡迎分享
#心裡界線
#心理學
照顧比 在 Chen Ai Ling陳艾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aveflower #florist #浪花花藝
收到花束該怎麼照顧比較好
什麼樣的花該用什麼樣的花器呈現
就決定是我第一集教大家的插花vlog
在我學花之前
收到花時也都捨不得拆開包裝紙
但其實這樣也讓花悶在包裝紙裡
是減少他的壽命和美麗
快快拆開放入花瓶
才能延長花的鑑賞期
上集我教大家如何將前陣子非常流行的鬱金香花束放入寬口矮花瓶
並使其線條能完整的表現
下集教大家如何將一個大花束分散到各個小投入花器
讓居家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有花
希望大家都能更愛花懂花
也支持浪花
🖤
有想看什麼樣的教學主題
也歡迎留言給我
關注也好想再去進修花藝的艾琳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chenailing51/
Instagram: @chen_ai_ling51
關注浪花花藝
https://www.wave-flower.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aveflower2018/
Instagram: @waveflower201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MJteCWzegk/hqdefault.jpg)
照顧比 在 SHIO 郭修彧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疊羅漢 Castell》
從馬來西亞隻身搬到台北定居的郭修彧,在這個她稱為第二個家的城市裡慢慢建立著她的世界,除了日漸熟悉的城市風景讓她覺得安心,對她而言,最珍貴的情感歸屬是來自身邊有如家人般的工作夥伴。
以首張創作專輯《抽象圖》入圍2017年金曲新人獎時,雖然郭修彧沒有得獎,但身邊的工作夥伴們還是在頒獎典禮結束後為她慶祝。
回想當晚大家開心相聚和不斷收到關心和鼓勵的情景,讓她深感能獲得如此的體諒與照顧比獲得獎項肯定更感動。頓時覺得渺小的自己可以不再害怕跌倒,因為有一群像疊羅漢的夥伴的扶持,讓她更可以無畏懼地奔跑。
用一句話來形容《疊羅漢 Castell》
・Eh dosa tau, minum arak!
・欸喝酒是個罪!(對於馬來同胞/回教徒)
– 收錄在郭修彧 SHIO 第二張創作專輯【盲點】
郭修彧【盲點】?https://shio.lnk.to/qYaTNJeX
#郭修彧SHIO #盲點 #疊羅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bR6O7bBMu4/hqdefault.jpg)
照顧比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最後"1"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9/29(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管在很多的課程還是書籍裡,都有跟我們討論過,到底要怎麼樣讓自己變得更快樂?沒錯!今天我就要跟你分享關於「快樂」這個主題。
而今天呢,也是我們中秋假期,之前的最後一次的「一天聽一點」的分享,那在你聽完今天的分享之後,接下來就要準備放假去了!
所以啊,面對假期你可能有很多的社交、人際關係;好!就算你不跟任何人接觸,那你主觀世界裡面,是否感覺到快樂跟滿足?其實也是一個評估你「生命品質」的重要指標。
所以呢,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這個關於「快樂」的訊息啊,其實是一個你可能早就聽過的概念,叫做「施比受更有福」。
當然,如果你熟悉我分享的內容你會知道,我絕對不會這麼乾扁的,只跟你講這一句話;我一定會跟你提出一些研究的佐證。
然而呢,在進入今天的內容分享之前,我也要親身來實踐一個「施比受更有福」。那就是喔,我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最後1200塊的優惠,即將在9月15號就截止了。
也就是說,當你在9月16號的凌晨零點零時,這個時候去買【時間駕訓班】,你就得用原價1500元去買它。
所以呢,特別在這個時機跟你分享這個訊息,也歡迎如果你還沒有加入【時間駕訓班】的朋友,可以好好的把握9月15號之前的機會,來一起參與學習【時間駕訓班】。
我相信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避免拖延、提升效率;透過目標的實踐跟完成,來迎接一個你更想要的生命形態。
好的!關於我的「施比受更有福」,我已經說完了。那接下來,我就要跟你談一談,關於「快樂」這件事。
「施比受更有福」到底在心理學的研究裡面,有什麼支持呢?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神經科學家賀黑.墨爾,他所領導的「巴西多爾研究機構」。
他的跨國團隊的研究結果就證實,當一個決定要捐錢的時候,他大腦的獎勵系統的反應,和他拿到錢其實是一樣的。
那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伊麗莎白.鄧恩,跟哈佛大學的麥克.諾頓,他們甚至於發現,當我們把錢花在別人的身上,會比花在自己身上感覺到更快樂。
而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裡面,也證實不管是哪個文化的人,「慷慨的行為」都會讓自己更快樂。
然而如果回到「記憶」的研究,當我們回想過去成功的事情,會激發很多相關的神經連結,讓我們更有信心。
可是喔,當我們回想的是自己做的善事,它的效果幾乎和實際去行善,是一模一樣的。
在日本也有研究團隊發現,光是講出自己過去一個禮拜做過哪些好事,就能夠讓你變得更快樂。
所以說喔,所有的身心研究都告訴我們,當你發自內心的去做一次善事,之後你會得到無數次的好心情、好感覺,跟好回報。
所以你想想看,如果你即將面對的中秋假期,不知道做什麼的話,或許做一些讓別人能夠開心,或者是對別人有貢獻的事情,它可能會是一個好選項。
那當然了,如果你一時半刻還是不知道,這些具體的事情應該要做什麼的話;我在這邊倒是有幾個選項,你可以試著實踐看看。
第一個選項非常的簡單,叫做「張口說好話、讚美他人」。
你可以想一下喔,接下來的中秋假期,你會遇到誰?你可不可以從他們身上,說出一些值得被讚許的事情?或者是,可不可以說出一些讓他們會開心的表達呢?
然而談到「表達」,第二個你可以選擇的行為,就是「表達出感激的意思」。
你可以花個一分鐘,告訴眼前的人,你對於他到底有什麼地方,是你很感激他的。比如說,你可以謝謝父母親的照顧;比如說你可以謝謝朋友,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陪伴你。
這種話如果你平常沒說,感覺起來哦,突然要說出口有點肉麻。但你要知道,不管別人覺不覺得肉麻。
你知道嗎?那個越是大聲說「肉麻」的人,其實他還是愛聽這句話的。所以呢,你不妨試試看。
而第三個你可以試著嘗試的行為,就是「幫別人一點小小的忙」。
當你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可以問他要不要協助。如果很忙的話,你也可以明確告訴對方你有多少時間。
比如說,你可以跟對方說:「我現在還有5分鐘的時間,你希不希望我透過這5分鐘,來幫你一些小忙呢?」
而最後一個你可以試著實踐的行為,叫做「給別人一個小小的驚喜」。
比如說你開車在路上,當你發現後面的車子,好像有一點焦急的時候,主動讓道讓他超車。或者是帶一點好吃的東西給你的朋友、給你的家人,讓他們一起分享。
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很容易,而且它都可以幫助你創造你主觀上,更多的幸福跟快樂。
其實或許過去我們會覺得,我們的快樂來自於我們「得到什麼」?但是呢,透過這些分享、透過這些證據都告訴我們,其實我們能夠「給什麼」,會讓我們更快樂?
所以何不把這三天的中秋假期,做一個小小的實驗,看看自己能給什麼?而透過這一份「給」,你又會得到什麼樣的不同感受?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也祝福你中秋快樂!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2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辨識別人的情緒,並且透過好的回應,能夠創造出更好的人際連結。
然而12月2號這一門課,是我今年的最後一期【人際回應力】課程;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的4月底之後了!
而且啊,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2月2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npt2A7MJ3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