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民:我的非虛構寫作公式】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著名導演、編劇葉偉民,談到非虛構寫作的方法論。
他從如何尋找寫作的選題談起,也提到了好故事應該有的三個層次。
一起來看看他的「非虛構寫作公式」吧。
-
我的非虛構寫作公式 / 葉偉民
01
如何去尋找一個好的選題?
一、從《再見螢火蟲》談「海量閱讀」
海量閱讀不只是代表讀微博、微信文章或者是大眾媒體,還包括一些隱藏在沒有公開發行的刊物裡面。
我寫過一篇文章《再見螢火蟲》,就來源於我在一個很小的行業報刊上看到的一個300字會議報導。大意是在天津舉辦的一次環境會議裡面,有一個老師,也是中國唯一的研究螢火蟲的博士付新華,他認為隨著中國城市的發展,螢火蟲的面積將大量減少,甚至可能有滅絕的危險。當時我看到這個消息,非常興奮。
一來螢火蟲是通往內心一個很重要的意象和象徵,我相信寫出來之會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勾起很深的鄉愁。
二來在中國這樣一個很現實的社會裡,付新華的同事都選擇研究害蟲,因為關乎大農業,經費多,研究螢火蟲則沒有任何經費,他堅持這麼多年去研究一個沒什麼用的小昆蟲,他的故事是怎麼樣的,他到底是怎麼想的,這兩點吸引了我去做這個選題。
後來我跟蹤採訪了他兩年,汶川地震之後,他去災區研究地質災害對螢火蟲滅絕的影響,我也跟著去了。在汶川地震之後,去螢火蟲原來的棲息地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們兩個去了臥龍的熊貓基地,在野地裡面去蹲守螢火蟲。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選題。所以,好的選題常常藏在一些很小的地方等著你發現。
二、從我的記者職業經驗談「社交」。
社交不是聊天,也不是採訪,而是請教,這個姿態非常重要。
很多記者在社交時容易陷入一個職業病的誤區:見人就採訪。這是不好的習慣,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
如何建立你自己的關係網和消息管道?我有一個記者前輩,他有一個很厚的筆記本(當時還沒有微信),有段時間我們就在辦公室裡打電話。我總問他,你最近在做什麼選題,我們聊一聊。記住,一定要表現出對對方很感興趣,讓對方感覺到,他能為你打開一扇窗的那種感覺。這樣對方才會喜歡跟你交流,因為他覺得被重視了,被需要了。
他說自己一般是保持一個很合理的時間間隔,每隔一個月給被採訪的人發個簡訊,打個電話等等,我當時非常佩服他這個習慣,直到後來我才形成這樣一個習慣,現在想起來還是應該更早去做。
再比如,《恩里克的旅程》的作者就是跟廚房裡一個來自洪都拉斯的女工聊天,才知道中美洲有這麼一個野獸之旅,所以他當時就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一個選題。所以不要小看社交的威力,我認為你要拿到一個好的線索,社交是比做網上搜索更有效的一個辦法,這個是真切的體驗。
三、從我的買房經歷談「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
隨時記錄的習慣可能大家都有,拿個小本子,或者在手機上用一個APP去記。但是這一點我最佩服是一個房產仲介。2010年買房的時候,我從他身上學習到這個東西。這個仲介讓我佩服的地方在於,每一次我說過的小資訊,或者無意中透露的一些小想法小心思,他都記在心裡。
有一天晚上,我跟他見面聊天,看到他拿著一個本子,翻到我的那一頁:
「葉先生:我7月3日給葉先生打電話,他當時心情不太好,沒說兩句就掛了電話,最近一個禮拜我都沒有打擾他。7月10日我再打給葉先生,他當時心情不錯,他說上次看的房子太靠近馬路了,那我下一次給他推薦一個更往裡面的房子。」
他把我們每一次交流都像記日記一樣寫下來,實際上他並不是對我瞭解多深,而只是記錄好我的資訊,所以他下次打電話的時候,翻到葉先生這頁記錄就一目了然。他實際上就是給用戶畫畫像,就像互聯網給用戶畫像的過程一樣,這一點我非常佩服。
我認為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非常有必要。好的選題需要養,如果這個選題六個月前不是時候,但你不記的話,保證你六個月之後就忘掉了,你把它做一個檔案記錄,把每一步的進展都記錄下來,就是養的過程。
02
如何判斷一個好故事?
一、好故事應該有一條合理的邏輯線
傑里·克利弗在《小說寫作教程》一書中談到:
「衝突+行動+結局=故事」
「渴望+障礙=衝突」
李海鵬把非虛構寫作總結為:好的非虛構寫作等於「故事+意義」,也就是寫一個人,他有一個願望或執念,然後遇到一些障礙,最後克服障礙有了一個結果,寫出來這個故事對別人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觸動。
首先這個爸爸得有一個要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執念(渴望),所以他就很努力的先成為了全印度的冠軍(行動),結果在一天晚上他爸爸告訴他家裡沒錢,必須放棄這個夢想。他流著淚放棄了,成了一個很平庸的男人,漸漸胖起來(障礙)。
後來他很期待自己的夢想在兒子身上能夠實現(欲望),但他沒有兒子,生了三個女兒(障礙)。如果這個時候他放棄了,這故事就結束了,電影也拍不下去了,但因為他有執念,於是轉向培養女兒成為摔跤冠軍,中間遇到很多困難,被嘲笑被打壓等等(障礙——行動),但最終成功了(結局)。
其實你能看到這條線:渴望—障礙—行動—結果。所以好的故事一定是這樣的,如果在中間任何一環放棄了,這個故事就塌掉了。
二、一個好故事需要具備這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故事,或者叫本體。
比如說《摔跤吧爸爸》,就是一個摔跤運動員,夢想得到世界冠軍,然後通過兩代人實現這個夢想的故事。這個就是他的故事,沒有什麼判斷,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第二個層次:問題,這個故事指向的具體問題。
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一方面需要有大的時代背景,指的是社會轉型,或者某個歷史階段的問題、道德問題等。另一方面是很具體的問題,比如說公共治理問題,還是治安問題,食品問題、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還是三農問題,這個問題一定要是很具體的。
第三個層次:意義,也可以叫外延。
這一層是最高的要求,通過故事和問題要指向一個相對永恆的東西,或者說具有一定哲學、或者終極意義的東西。
如中國問題的根目錄,這個問題意義就是人類發展的一些根問題,例如人性、善惡、自由、平等、制度、極權、文明衝突、人類的命運、倫理等等,這些是具有哲學意義的層次的問題。
這裡面還有兩個關鍵字就是問題意識和人性閃光。問題意識是什麼,中國在社會轉型期間,問題是不斷變化的,問題意識就是當下我們正在經歷的熱點問題,要緊緊跟住時代。
無論多麼黑暗,多麼殘忍的故事,背後一定要有人性的閃光。
我寫《伊力亞的歸途》,從前面的內容看來,真的是一個很殘忍很黑暗的故事,充滿了背叛,充滿了黑社會的種種的血腥、叢林,充滿了各種人類種族間的不信任等等。但是這個故事裡有人性的閃光,這個閃光就是我看到了伊力亞內心的救贖和回家的善念,這就是他無論在多麼悲慘,多麼黑暗的環境裡面,在十多年裡始終保持著的一個小火苗,這個就是很難得的人性的閃光。
故事、問題、意義,這三層共同組成了一個優秀的非虛構寫作的三層要求。所以我們判斷的時候,就要把一個故事放到這個模型裡面對照一下,你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邊界,這個故事就是能判斷出來是否是一個好故事。
熊克利女兒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偉民:我的非虛構寫作公式】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著名導演、編劇葉偉民,談到非虛構寫作的方法論。
他從如何尋找寫作的選題談起,也提到了好故事應該有的三個層次。
一起來看看他的「非虛構寫作公式」吧。
-
我的非虛構寫作公式 / 葉偉民
01
如何去尋找一個好的選題?
一、從《再見螢火蟲》談「海量閱讀」
海量閱讀不只是代表讀微博、微信文章或者是大眾媒體,還包括一些隱藏在沒有公開發行的刊物裡面。
我寫過一篇文章《再見螢火蟲》,就來源於我在一個很小的行業報刊上看到的一個300字會議報導。大意是在天津舉辦的一次環境會議裡面,有一個老師,也是中國唯一的研究螢火蟲的博士付新華,他認為隨著中國城市的發展,螢火蟲的面積將大量減少,甚至可能有滅絕的危險。當時我看到這個消息,非常興奮。
一來螢火蟲是通往內心一個很重要的意象和象徵,我相信寫出來之會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勾起很深的鄉愁。
二來在中國這樣一個很現實的社會裡,付新華的同事都選擇研究害蟲,因為關乎大農業,經費多,研究螢火蟲則沒有任何經費,他堅持這麼多年去研究一個沒什麼用的小昆蟲,他的故事是怎麼樣的,他到底是怎麼想的,這兩點吸引了我去做這個選題。
後來我跟蹤採訪了他兩年,汶川地震之後,他去災區研究地質災害對螢火蟲滅絕的影響,我也跟著去了。在汶川地震之後,去螢火蟲原來的棲息地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們兩個去了臥龍的熊貓基地,在野地裡面去蹲守螢火蟲。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選題。所以,好的選題常常藏在一些很小的地方等著你發現。
二、從我的記者職業經驗談「社交」。
社交不是聊天,也不是採訪,而是請教,這個姿態非常重要。
很多記者在社交時容易陷入一個職業病的誤區:見人就採訪。這是不好的習慣,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
如何建立你自己的關係網和消息管道?我有一個記者前輩,他有一個很厚的筆記本(當時還沒有微信),有段時間我們就在辦公室裡打電話。我總問他,你最近在做什麼選題,我們聊一聊。記住,一定要表現出對對方很感興趣,讓對方感覺到,他能為你打開一扇窗的那種感覺。這樣對方才會喜歡跟你交流,因為他覺得被重視了,被需要了。
他說自己一般是保持一個很合理的時間間隔,每隔一個月給被採訪的人發個簡訊,打個電話等等,我當時非常佩服他這個習慣,直到後來我才形成這樣一個習慣,現在想起來還是應該更早去做。
再比如,《恩里克的旅程》的作者就是跟廚房裡一個來自洪都拉斯的女工聊天,才知道中美洲有這麼一個野獸之旅,所以他當時就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一個選題。所以不要小看社交的威力,我認為你要拿到一個好的線索,社交是比做網上搜索更有效的一個辦法,這個是真切的體驗。
三、從我的買房經歷談「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
隨時記錄的習慣可能大家都有,拿個小本子,或者在手機上用一個APP去記。但是這一點我最佩服是一個房產仲介。2010年買房的時候,我從他身上學習到這個東西。這個仲介讓我佩服的地方在於,每一次我說過的小資訊,或者無意中透露的一些小想法小心思,他都記在心裡。
有一天晚上,我跟他見面聊天,看到他拿著一個本子,翻到我的那一頁:
「葉先生:我7月3日給葉先生打電話,他當時心情不太好,沒說兩句就掛了電話,最近一個禮拜我都沒有打擾他。7月10日我再打給葉先生,他當時心情不錯,他說上次看的房子太靠近馬路了,那我下一次給他推薦一個更往裡面的房子。」
他把我們每一次交流都像記日記一樣寫下來,實際上他並不是對我瞭解多深,而只是記錄好我的資訊,所以他下次打電話的時候,翻到葉先生這頁記錄就一目了然。他實際上就是給用戶畫畫像,就像互聯網給用戶畫像的過程一樣,這一點我非常佩服。
我認為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非常有必要。好的選題需要養,如果這個選題六個月前不是時候,但你不記的話,保證你六個月之後就忘掉了,你把它做一個檔案記錄,把每一步的進展都記錄下來,就是養的過程。
02
如何判斷一個好故事?
一、好故事應該有一條合理的邏輯線
傑里·克利弗在《小說寫作教程》一書中談到:
「衝突+行動+結局=故事」
「渴望+障礙=衝突」
李海鵬把非虛構寫作總結為:好的非虛構寫作等於「故事+意義」,也就是寫一個人,他有一個願望或執念,然後遇到一些障礙,最後克服障礙有了一個結果,寫出來這個故事對別人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觸動。
首先這個爸爸得有一個要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執念(渴望),所以他就很努力的先成為了全印度的冠軍(行動),結果在一天晚上他爸爸告訴他家裡沒錢,必須放棄這個夢想。他流著淚放棄了,成了一個很平庸的男人,漸漸胖起來(障礙)。
後來他很期待自己的夢想在兒子身上能夠實現(欲望),但他沒有兒子,生了三個女兒(障礙)。如果這個時候他放棄了,這故事就結束了,電影也拍不下去了,但因為他有執念,於是轉向培養女兒成為摔跤冠軍,中間遇到很多困難,被嘲笑被打壓等等(障礙——行動),但最終成功了(結局)。
其實你能看到這條線:渴望—障礙—行動—結果。所以好的故事一定是這樣的,如果在中間任何一環放棄了,這個故事就塌掉了。
二、一個好故事需要具備這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故事,或者叫本體。
比如說《摔跤吧爸爸》,就是一個摔跤運動員,夢想得到世界冠軍,然後通過兩代人實現這個夢想的故事。這個就是他的故事,沒有什麼判斷,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第二個層次:問題,這個故事指向的具體問題。
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一方面需要有大的時代背景,指的是社會轉型,或者某個歷史階段的問題、道德問題等。另一方面是很具體的問題,比如說公共治理問題,還是治安問題,食品問題、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還是三農問題,這個問題一定要是很具體的。
第三個層次:意義,也可以叫外延。
這一層是最高的要求,通過故事和問題要指向一個相對永恆的東西,或者說具有一定哲學、或者終極意義的東西。
如中國問題的根目錄,這個問題意義就是人類發展的一些根問題,例如人性、善惡、自由、平等、制度、極權、文明衝突、人類的命運、倫理等等,這些是具有哲學意義的層次的問題。
這裡面還有兩個關鍵字就是問題意識和人性閃光。問題意識是什麼,中國在社會轉型期間,問題是不斷變化的,問題意識就是當下我們正在經歷的熱點問題,要緊緊跟住時代。
無論多麼黑暗,多麼殘忍的故事,背後一定要有人性的閃光。
我寫《伊力亞的歸途》,從前面的內容看來,真的是一個很殘忍很黑暗的故事,充滿了背叛,充滿了黑社會的種種的血腥、叢林,充滿了各種人類種族間的不信任等等。但是這個故事裡有人性的閃光,這個閃光就是我看到了伊力亞內心的救贖和回家的善念,這就是他無論在多麼悲慘,多麼黑暗的環境裡面,在十多年裡始終保持著的一個小火苗,這個就是很難得的人性的閃光。
故事、問題、意義,這三層共同組成了一個優秀的非虛構寫作的三層要求。所以我們判斷的時候,就要把一個故事放到這個模型裡面對照一下,你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邊界,這個故事就是能判斷出來是否是一個好故事。
熊克利女兒 在 鄭志豪 Do The Right Th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與森林共舞(The Jungle Book)
先用一句話語為這部電影定調:假如你家有國中學齡以下的小朋友,就直接帶他去看這部電影吧!你們應該會有個很愉快的親子時光。
原本我都在每個週末分享一篇有關電影的感想,但本週有朋友點評之前寫過的「驚爆焦點」之談判篇,我原本還在想,若間隔那麼近而又寫另一篇電影觀後感,會不會太過密集?但今天陪老婆小孩看完「與森林共舞」後,忍不住又提筆寫下這一篇。
我必須要說,先不管劇情怎麼樣,「與森林共舞」的畫面之流暢,讓人完全感覺不出來那些動物是電腦動畫,整部片子幾乎就是一部動物奇觀,別說小孩了,就連像我這種喜歡去動物園的大人,看了都覺得開心無比。
難不成去電影院只為了看動物?其實劇情更是老少咸宜、值得一看。先不論它在美國上映一週就進帳1.3億美金的驚人票房,觀眾看完後更是佳評如潮。以知名的爛番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的評分來說,「與森林共舞」拿到94%的高分;假如對這個分數沒有概念的話,容我這樣比較:讓我及許多人都大失所望的「蝙蝠俠對超人」只拿到28%,另一部我根本沒有勇氣去戲院看的「狩獵者:凜冬之戰」則更只有17%。最近唯一一個可以和「與森林共舞」相媲美的,大概只有人見人愛的「動物方城市」拿下98%。(可別以為動畫片一定吃香,票房威猛無比的「功夫熊貓3」只有86%,而迪士尼前一部動畫「恐龍當家」更只有76%)
一看「與森林共舞」,兒時的記憶全湧上心頭了。其實我沒看過迪士尼當年的卡通版,但小時候的我,卻看過那部叫做「森林王子」的小說。那部小說讓當時小小的我知道,原來森林不只有一個泰山會在樹上盪來盪去,還有一個森林王子毛克利,他也是從小就在森林裡而由動物養大的人類小孩。
「與森林共舞」再度重現這個故事,我的女兒不知道誰是毛克利,但她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散場後馬上希望我把小說也買回家給她看。我還不知道上哪找那本書,不過我爽快地答應了,因為毛克利對當年的我來說,就是善良和勇氣的象徵,看這本書的小孩,應該不會變壞吧!
假如你對這個經典故事並不熟悉,讓我快速為各位交代故事背景:毛克利是一個被黑豹在叢林中發現的人類小孩,黑豹把毛克利交給狼群扶養,但到了毛克利約莫10歲時,一隻被視為叢林之王的老虎謝康(不知片中為何一直翻譯為「謝利」)找上門來了,原來謝康當年就是害死毛克利爸爸而讓毛克利流落叢林的元凶,但他對毛克利爸爸當年用火燒傷他的臉、一直懷恨在心,所以不計一切地要置毛克利於死地。毛克利為了不要讓撫養他的狼群陷入危險,自願離開狼群,但面對老虎謝康的追殺,毛克利於是展開了一場叢林歷險,為自己的生存奮戰。
故事雋永,電影更是好看。當然,要在這兒發表,我不能只不斷拿「好看」兩個字就應付過去了。看完之後,我的感想主要有以下三點:
1. 發揮自己獨特的長處
一開始,毛克利希望自己能變成真正的狼,但他沒有爪子、跑的也沒有狼快,讓他很氣餒。不僅如此,當他善用人類靈巧的雙手而做出一些工具時,周遭無論狼群或是黑豹,給他的都是斥責而不是讚美,讓他更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後來,當善良的他自願離開狼群,意外發現自己編的藤蔓,不但可以幫熊採蜂蜜,更可以把大象救出泥坑,他才發現,自己不是毫無用處。
甚至到最後的大決戰時,他想要在虎口求生,憑的不能只是狼群教他的戰鬥技巧以及單純的勇氣,更要憑著他身為人類而獨特的長處(細節就不多談,以免爆雷)。
我在很多領導以及新世代管理的課程都提過,不一樣不見得一定會更好,但當每個人都一樣時,不一樣的那個就有機會成為「最好」。
同樣的道理,運用在職場或團隊中,我們往往會壓抑與大家不同的個體,就像狼群會希望毛克利盡可能和狼一模一樣,但卻又嫌他跑得慢,道理很簡單,因為他不是一隻真正的狼啊!
在團隊中,我們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各走各的方向,但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一模一樣,因為實際上每個人的確都不一樣。
為什麼有的團隊表現好,有的團隊卻表現差?團隊戰力不是數學,不是把每個人的能力相加起來,就能算出一個總得分。團隊的環境能否允許讓每個人把自己的特點和長處發揮到極致,有時候更會是成敗的關鍵。
以我自己來說,我曾經在五個不同產業扮演過不同角色。倘若我只都做前人做過的事,而沒有發揮自己獨特的長處,恐怕也很難做出什麼開創的成績。
守成不是不好,但不要給自己太多「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藉口。勇敢地發揮自己獨特的長處,用成果來證明自己的能耐,也為團隊帶來實質的貢獻。
2. 面對對手,時時警戒
當追殺毛克利失敗後,老虎謝康再度來到狼群。一開始,狼群首領還有警戒,其他狼也都圍了上來。老虎這時假裝姿態放鬆地坐了下來,語氣和緩地開始與狼群首領溝通。狼群首領雖然還是有些忌憚,但為了展現氣度,總不好直接向老虎開戰,所以也就席地而坐慢慢談,希望能為雙方討論出個理性的解決方案。但是,他沒學過「人無傷虎心、虎有傷人意」這句俗語。其實老虎早有預謀,突然之間就跳了起來,咬斷狼群首領的脖子。
這其實就活生生是一個談判的情境。我們常聽過「先禮後兵」這個詞,但老實說,我從來就不知道,若是上了談判桌、尤其是針對生死交關的重要談判議題時,「先禮後兵」會有什麼幫助。
老虎為什麼可以假裝姿態放鬆?因為他無論在體型或是戰力上都佔有優勢。當你在談判時屈居下風或身處劣勢時,你若不神經緊繃地時時警戒,只怕對手逮住機會就會狠狠一口把你吃了!我們要的是談出一個雙方能夠接受的成果,而自己無法全身而退肯定不是一個選項。
3. 「狼性」關鍵在狼群
許多人提到來自大陸的業者或人才時,往往用「狼性」二字來形容。
我先不說我自己覺得用「狼性」二字來形容對岸的朋友貼不貼切,但我常遇到我們這兒很多人,提到「狼性」就直接聯想到積極進取或下手不留情之類的形容詞,但在我心目中,「狼性」的特質之一,是狼群的力量。狼的成群結隊,及對同類夥伴的忠心不二,才是狼的一大特質,也是對手為何對他們提防三分的關鍵。
假如你不確定自己指的「狼性」是什麼,建議你更不能錯過「與森林共舞」。
#想要看看隱藏版的第4點內容嗎?想要了解更多「狼性」文化嗎?請不要錯過部落格:
http://negotowin.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