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論壇回顧🔥「世界中的多元漫畫」第二回
◾高妍:「創作的力量可以跨越很多疆界、海洋,甚至傳遞到語言不相通的人手上。」
在「漫畫大爆炸:從漫畫實務看博物館的多元可能」論壇中,我們盡可能網羅籌備小隊所關心、也想繼續發展的議題之相關領域人士。論壇共有六個精彩場次,每個場次將分成數次陸續分享,敬請期待!
🔥場次簡介:
「世界中的多元漫畫」討論一個漫畫迷可以走多遠,主持人黃健和與與談者們帶著聽眾們一起看到一個漫畫迷會變成一個漫畫作者、一個出版社的編輯,一個漫畫迷會從臺灣同人場次走出去,走到日本、走到了法國安古蘭漫畫節、走到了義大利波隆那、走到了墨西哥書展、走到了美國的聖地牙哥。本場次展現了不同的創作者在各個地方獲得滋潤,而臺灣的漫畫也跟著如此的情形往下去前進。
------------------------------------
🔥論壇內容:
◾關於高妍
高妍,全職插畫家、漫畫家,1996年⽣於臺北,畢業於臺灣藝術⼤學視傳系,後於2018年至2019年期間留學於沖繩縣立藝術⼤學。早期以獨立出版為主業,發⾏過《綠之歌》、《間隙》等作品。參與過《CCC創作集》、慢⼯出版《熱帶季風》、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掛・號𝟸》等製作,並曾擔任村上春樹《棄貓:關於⽗親,我想說的事》華語版及韓文版封⾯及內⾴的插畫。2020年代表臺灣館參展漫畫家⾝份參與國際安古蘭漫畫節。⽬前正在進行⽇本出版社漫畫連載的製作。
.
◾ 遇見漫畫
高妍一開始就表示自己從小看日本動漫長大,也喜歡畫畫。於高中時開始接觸日本次文化漫畫,並於在淺野一二O的《錯位的青春》裡認識了1970年代的日本樂團はっぴいえんど(Happy End)。高妍自言非常喜歡音樂,而はっぴいえんど的吉他手兼主唱細野晴臣的音樂更啟發她無數的創作。於2014年,高中畢業、即將邁入大學之際,高妍初訪Mangasick,發現了一本本自己過去努力在各種外文網站上尋尋覓覓的小眾漫畫。當下,高妍便受到很大的刺激,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出版獨立刊物。於此之後,她每年出一本獨立刊物,大學最後一年更在Mangasick辦了自己的個展。在創作的路上,高妍逐漸發現單純的插畫已經無法承載自己想訴說的東西,因此便開始改以漫畫來說故事。
.
◾與日本的緣分
高妍第一本漫畫作品便是《綠之歌》,內容描述高妍如何遇到細野晴臣的音樂,以及她的音樂如何促使高妍開始動筆創作漫畫。在發行華語版後,Mangasick也協助出版日文版。於華語版出版約五個月後,《綠之歌》意外的被はっぴいえんど的鼓手松本隆看到,並且轉告細野晴臣。因此2018年細野晴臣來臺辦演唱會時,高妍便親自與她見面,也建立起跨越語言的情誼。
在與細野情臣接觸後,高妍便決定要續畫《綠之歌》的長篇創作,而《間隙》就是作為這篇長篇的預前練習。其實早在2016年、2017年左右,她就已經開始構思《間隙》,但因為當時還沒有找到適合承載這個故事的媒體,所以一直僅在日記中進行紀錄,日後從日記中重新發覺這段回憶,才以當下擅長的方式詮釋這段過去。因此於留學回國後,2019年11⽉出版《間隙》,於東京池袋的書店藝廊「ポポタム (Popotame)」內舉辦的「東亞細亞獨立漫畫、藝術書展」⾸販。《間隙》是「⼀本描述語⾔上的『無法溝通』,以及透過『⾳樂』去跨越語⾔的過程」。
換句話說,《間隙》便是結合高妍在沖繩留學的經驗及去福岡參加細野晴臣演唱會的細節而產生的作品。高妍回憶道,在日本生活的日子裡,雖然日常日語還堪用,但當需要使用日文表達深層情感時,仍會感受到語言隔閡的高牆,在這強烈的自卑感中拯救了高妍的就是音樂。她理解到人類可以透過音樂傳遞自己的情感。間隙可以是很多東西,可以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空隙,也可以是時間與時間之間的空隙,但對高妍來說,這是音樂與音樂之間的空隙。
《間隙》收錄有一系列六張名為「雨」的插畫,是為東京的展覽而畫的作品。正巧在展覽上被文藝春秋的編輯看上,推薦給村上春樹。村上便從眾多推薦的畫家當中相中高妍,請她協助《棄貓:關於⽗親,我想說的事》進行封面繪製。高妍從大學開始就非常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也從中獲得許多靈感跟啟發。《綠之歌》命名就是來自於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裡的小林綠,另外在《間隙》的後記也引用了村上春樹《舞舞舞》中的台詞。因此高妍收到工作邀約時,就直接去文藝春秋在東京的辦公室開會,於言談中透露自己是村上春樹的粉絲,意外地揭露了這個巧合。而最後村上春樹也將高妍的名字放在封面上,令她十分感動。
.
◾高妍談創作
作為一位資深的獨立刊物創作者,高妍建議大家在創作刊物之前先進行思考:為何創作刊物?她提到很多人都擅長繪畫,但重點是你要如何用最喜歡也最誠摯的方式表示你對一樣事物的熱情跟愛。完成思考後,便可以開始規劃書籍。受到設計專業的影響,高妍會先想像如何呈現一本書,思考讀者將會怎麼翻閱、書籍的設計如何等等。接著才進入繪製階段,並會安排時間進度,一一完成。
不同於商業出版,獨立刊物的創作者必須獨力完成編輯、設計、印刷及舖貨,但高妍也不諱言,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她也常常做得樂在其中。於印刷時,她常針對設計部份發想許多有趣的加工方式, 並進行印刷討論與打樣。於正式印製期間,創作者會暫時進入閒置期,高妍便提醒此時可以藉機進⾏網路宣傳,而這是獨立出版最困難的部分,需要長期累積讀者跟知名度。她回憶道自己於2014年開始創作獨立刊物,今天的盛況也幸虧一路上不斷累積而來的讀者。
待印刷完成後,就進入販售階段,需鋪貨⾄實體書店。對高妍來說,獨立刊物創作的週期還沒結束,最重要的就是在作品售出後聽取讀者回饋與感想。在眾多回饋中,她特別提及有讀者將她的作品當成情書送出,顯得十分浪漫。高妍提到,當非常快樂地做一件很熱衷的事情,創作的力量可以跨越很多疆界、海洋,甚至傳遞到語言不相通的人手上。
-------------------------------------------------
🎉🎉謝謝高妍,與我們分享漫畫橫跨世界的影響力。世界中的漫畫還有兩回,下回會介紹哪個地方的漫畫呢?敬請期待!
#漫畫論壇 #世界中的漫畫
熱帶季風 刊物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草率季2.o・開天窗 ▞ 2O2O Taipei Art Book Fair & Window ▚ 藝術書刊市集
2O2O年 #草率季 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舉辦,為期11/13 – 11/15,青鳥書店也為草率季選讀了相關刊物,有呼應香港議題的 #我們野餐去,也有給大人看的紀實漫畫刊物《 #熱帶季風》、以創作者為核心的科幻圖像小說雜誌《 #Zigma》等,亦有各種寄賣刊物,歡迎小青鳥們來書店 #藝起開天窗!
▚ 草率季2.o版本是什麼?▚
因疫情的影響下,今年國外參展攤位銳減到不到一半,面臨這樣的現況,主策展人 @黃偉倫 並未放棄實體展覽,將草率季草率季升級至2.0版本。「我們邀請本地的團隊在各自攤位代售國外創作者的作品。台灣人很熱情,幾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參展單位都願意幫忙販售,這個過程反而是在考驗我們的行政能力。」
▚ 主題為什麼要叫「#開天窗」?▚
「開天窗」源自於舊時報社的因應審查制度的抗議手段,倘若總編輯抽掉某篇文章,排版員便在該欄位留下一片空白。意味著,就算相對弱勢,還是有繼續發聲的作法。
#市集 #圖像 #刊物 #小誌 #獨立刊物 #寄售
熱帶季風 刊物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熱呼呼的日子,通通編隨身帶著漫畫,穿梭在捷運公車、連在手扶梯上滑行都在微笑(尤其看到女主角愛情有結果時),唉呀好看漫畫在手,就是這麼的愉快幸福(花朵撒下🌸🌸🌸)
從少年時代到年過而立,都可以享受漫畫圖文,編覺得一切都要歸功於偉大的創作者和編輯👏👏,因為有他們不停的挑戰作品的邊界和多元,生命會經歷生老病死,而讀者可以有討論生老病死的作品陪伴,真的太幸福了;本期封面人物專訪《#熱帶季風》 慢工出版 Slowork Publishing 總編黃珮珊,刊物4期超展開地探討生活、東南亞、戰地、詩等題材,出版計劃在今年1月暫告一段落,這段期間《熱帶季風》不斷嘗試議題以及和創作者的各種合作可能,到底總編在過程中有哪些體悟(包含悟出WTF之重要)都在內文,請看請看~~
本週 #繪本大師 介紹史上最年輕安徒生大獎得主莉絲白‧茨威格的優雅脫俗畫風來自……認知「99﹪的創作時間其實都在『受苦』」、也請別錯過近期出版《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總編葉美瑤podcast專訪(自嘲「編輯是賺賣白菜的錢,操賣白粉的心」mmm)以及暢銷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與 大塊文化郝明義先生對談。愛看漫畫的通通編,給你的都是好文章是不是啊~~(硬要說)
#謝謝大家這麼喜歡我們 #我們也很喜歡大家
每週五的 #Openbook閱讀通信 #一週精采好文全收錄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Follow 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