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時在水溝旁發現一個小東西
剛開始以為是小老鼠
靠近看才發現是一隻燕子寶寶!
問了隔壁鄰居,鄰居說牠已經掉下來好多次了╭(°A°`)╮
也打了電話問養過許多鳥寶寶的朋友
朋友說燕子寶寶沒有辦法自己照顧
只能放回鳥巢裡
鳥媽媽也不會因為沾染過人類氣息而排斥鳥寶寶
但擔心這隻長得像火雲邪神的小燕子會因為個頭嬌小再度被踢下來
所以朋友建議做個防護的板子擋在鳥巢下
至少不會再摔落地面受傷
那陣子鄰居和我們沒事就會偷數鳥寶寶的數量
但又不敢非常明目張膽
聽說燕子媽媽要是覺得這個鳥巢一直受打擾
有可能會拋棄鳥巢離去
(ಠ_ಠ:自己顧好小孩啦⋯)
某一天
發現這窩小燕子在學習飛翔了!!
不知道是不是火雲邪神記得
@ggaryy
曾經救過他❤️
飛到他手上打個招呼就飛走了
恭喜燕子寶寶們長大離家囉~
(呼~為了剪影片才拖了這麼長的時間分享這則喜訊)
結果不到一個多月後⋯
又有新一批鳥寶寶掉下來了🙃花惹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吃飯時間到,就會探出頭,嘴巴張得大大的 四窩燕子晚餐實況 每個媽媽都知道 小孩張嘴就要吃 嗷嗷待哺 餓了 餓了 大約四月開始,燕子築巢後,開始孵蛋,孵了20到21天、約5月間小家燕開始破殼,然後燕子爸媽就開始到處找食物餵小家燕,燕子爸媽忙著餵小家燕的溫馨畫面或者看到燕子爸媽怎樣教小...
燕子離巢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時雞啼麻雀鳴」 by 雙人徐
我想,就是前天,我又聽到今年那第一隻蟬鳴了。我能感覺牠是真的在用力地叫,因為不到30秒牠居然就累了,我想牠不會知道,有一尊人類,在不到800公尺處的高樓他的案前,定格感動地,迎接牠突如其來的發表,而且我也知道牠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要叫多久。有一些瞬間,會帶我回到純然兒時的錯覺,帶我回到有蚊帳的的榻榻米上,一邊流著口水一邊醒來不知是早上下午還是晚上的混屯之際。
我現住在觀音山腳下,後陽台窗外看出去,便是完整的觀音山稜線,經常在黃昏時分,天空輝映淡水河口,擴散整片的螢光粉橘,再漸漸轉藍變灰,其過程更是吸引人,直到夜沉下來,那些不亮燈的墳墓也卸妝了,剩下山腰零星的戶燈,高高低低鈴鐺般地串連地氣之聲。像基隆,像九份的一隅,大面積深深的藍黑色才是夜晚該有的主色調,像我經常嫌棄不夠文明又感情深的家鄉。
也許生長在鄉下,我隱隱約約裡對山對水對天空和風或者樹叢都感到某種需要,沒有明說但習慣了的那種需要。從小到大,無論就學、外宿處、兼差、現在的上班地,我都有好多的時間可以看水看山:中學時踩著自行車,到了學校山腳下,得下車開始推腳踏車上山停好,才展開一天的學習,放了學則是一路下坡滾回到家;高中從山城到風城每日通火車一小時,多半坐最便宜的普通車,窗戶老是開著,到了新竹火車站再排路隊走到學校,從家門口到校門口,最少一個半鐘,一大早乾淨的制服已被鐵煤和汗水滲透,從新竹回家的傍晚,班上苗栗市來的只有我,沒有隨身聽沒有手機,光線昏暗不能看書,只好獨自欣賞窗外景色,時常普通車還要在稻香滿溢的豐富站錯車,一等又是好一陣,一年四季的田野氣息,慢火車所醞釀的農村情調再熟習不過,並以為孤獨本是生命常態;後來上了藝術學院,關渡山腰到台北騎機車增廣見聞,一條大度路是進城和出城的象徵;在住到淡水阿給老街,觀光客離開後的週間,我和在地的阿公阿嬤一起在市場買菜。而習慣一小時以上的交通往返,總讓我沈澱、轉換、準備。現在除了演出的時候,我都上陽明山國家公園裡教書,山裡有溫泉有霧,還有猴子和松鼠,文大山上容易風雨,從藝術學院去大恩館也需要蹲走,傘是沒有意義的,雨衣差強人意,溼冷之外動不動就得在大風大雨中,蹲行於兩棟大樓間,同時不知是雨還是淚的眼,還可撇見大恩樓前一塊大石頭上寫的校訓「堅毅」、「樸實」,然後會一不小心跟著默唸起來替自己加油。
每當我遇到鄉下來的學生,他們茫然心急地表示怕趕不上別人,因為對台北不熟,對劇場更不懂。我都會鼓勵他們,那些學了就有了,去了就知道了,至少你現在還是笑笑地問我可不是嗎?我都會鼓勵他們,從你進我辦公室開始,你懂得寒暄,就像山裡的人們因為彼此住太遠,每遇到稍微認識的,忍不住要聊天,人類需要群居的情感,你已經學會了呀。鄉下生活雖然是不如都市好玩刺激而且已經有在轉型,但,你過去18年,是否保留了較多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也許你現在沒有很多本領,但你能安靜,不會無謂地焦慮,你能忍耐無聊,你能清晰辨別自己真正的感覺,對吧?這些孩子會開心起來,眼睛張得更亮。他們就像我同事陳世杰經常給我他自家種的各式水果,有些不標準、不夠上相歪歪扭扭但我非常喜愛,彷彿那是真水果的樣子。
我想,就是幾天前,慢慢進入夏天的一個凌晨,我因難得失眠而早起,坐在廚房裡又看著天邊等待顏色和光線開始轉變(我媽說我是凌晨生的難怪我總特別喜愛早晨的氣味), 突然一隻公雞叫了起來,我突然辨認出那不是任何音效播放也不是電視傳來,更不是要選舉或遶境還是回收的宣傳車,而是一隻活生生的雞,在叫!我居然下意識地,走到窗口看向觀音山,我居然仔細地在凌晨五點鐘,想要以我的遠視,看看是哪一家有養雞而且是哪隻雞在叫並再次回味是否像我印象中牠的脖子伸長了那樣『公!公公~~』。我站在陽台,覺得唱得實在好聽得不得了,那個瞬間,帶我回到好小好小的年紀,帶我回到鄉下,想起一家人真的沒在定鬧鐘而是聽雞叫然後起床,想起了穿著溜冰鞋不斷在姑姑店家外的騎樓來回穿梭,偶爾有燕子從我耳旁超車,而騎樓柱角處,每次有燕巢裡面有小燕子張大嘴“喊夭”,就有大人小孩一起對上頭指指點點甚至對話,想起我喜歡蹲在一樓半的樓梯欄杆處,窺看來家裡的客人喝貴森森的黑松沙士,想起無數個早晨被麻雀叫醒的時刻,空氣裡有土味。早晨的雞啼或麻雀可愛鳴叫聲,不光是拉開一天的序幕而已,這也是為何即使在都市裡也開始養雞當寵物,養雞不只有溫熱的每日雞蛋可領,也讓老人家重溫生活,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也讓我走進多彩的世界時,有種清晰的安靜。(原載於《文訊》406期)
燕子離巢時間 在 金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只有擁抱牽掛 才可了無牽掛】
人愈大,愈遇不上那個投契的。不一定是伴侶,也可以是身邊曾認定的知己好友,相處時間到了,總因為種種無以名狀的原因,或大家都變成了另一個人,或彼此跑速愈來愈不一致,或碰上不可預知的重大時代變遷,大家注定要分道揚鑣。聽過大量好評,看過《Nomadland》後沒有半分落差,更深深感懷這好可能是我們日後難以逃避單人匹馬的漂泊命運。
有些人的命生來就是不念故土,地支無根,雙腳不容易抓住實地,永遠注定不停遷徙遊牧。女主角Fern失去丈夫也失去工作,她一個人在旅行車自立成家,只保管幾件生平最要緊的身外物。她會糾正別人自己不是homeless ,是houseless,她的家在自己內心,心嚮往裡家就在那裡。驅車到不同地方,每處地方也短留片刻,幹不同工作:包裝、餐廳執拾,不斷重新學習手板眼見的技能,都是體力勞動的,顯淺簡易的,然後賺過短錢,交些短租,剛好夠自己消耗,連養條狗也應付不來。
RTR是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沙漠的遊浪者集結地,創辦人為他們提供支援系統,互相交流幫忙。Fern最初也不去,寧願獨個兒在車𥚃睡。她需要工作,但沒打算建立長遠的事業和友誼,在大自然她只需面對當下各項難題:要應付寒風凜冽,要學懂處理自己糞便,更要明白活在荒野沒有後備車胎如同自殺。遇上同路人,新鮮熱辣聽聽別人跟自己近似的遭遇:喪親、失業、癌症擴散,借取別人經歴來洗刷自己的涙水。每次初相識寒喧幾十句,好像比較容易保持那鮮度。然後集中營聚過又散,沒有想像中的離愁別緒,反而再遇新人便學會新頴的生存技能,感受另一種儀態和氣牆。也許有時令自己更屈就,也有機會令自己更倔強更冥頑不靈。
現代商業社會,每個基層付出畢生努力,被消耗怠盡,被平庸地遺棄,然後等待短促或漫長的悲微生活。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想過死的。Fern每次找尋工作都被回應市道艱難,太多人競爭也太多人遇上困難,整個世界都在衰退崩壞。Fern的人緣好,一直有被邀請入住有瓦遮頭之地,她的學生和她的妹妹,均被她拒絕。來到情投意合的Dave大屋,難得排除所有萬難,連Dave家人也毫無嫌棄,但Fern只幫忙抱住Dave初生孫兒一會,已經透不過氣來,她再受不了安穩,睡在二百尺大房會出現空曠恐懼症。她看著Dave和親人彈琴也融不進幸福音韻。最後她還是寧願衣衫單薄站在崖邊,看著海浪拍岸,被強風吹拂痛打臉龐。
Fern再回去Amazon 打工,一個人執著煙花,一個人新年快樂。跟陌路人唸出自己結婚典禮的莎翁詩篇,跟肺癌朋友分享自殺秘方,看看鹿群遷徙,看看大量燕子結巢生蛋,看看來自1987年織女星的光芒。她深深記著父親說過:「回憶在,人就在。」她的丈夫離世,在她心房遺下巨大傷洞,她不想失去那回憶,她只有一直在路上保留那傷痛,才沒有永別,才可保留他朝再見的盼望。只有擁抱牽掛,才可了無牽掛。
燕子離巢時間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吃飯時間到,就會探出頭,嘴巴張得大大的 四窩燕子晚餐實況 每個媽媽都知道 小孩張嘴就要吃 嗷嗷待哺 餓了 餓了
大約四月開始,燕子築巢後,開始孵蛋,孵了20到21天、約5月間小家燕開始破殼,然後燕子爸媽就開始到處找食物餵小家燕,燕子爸媽忙著餵小家燕的溫馨畫面或者看到燕子爸媽怎樣教小家燕飛翔的嚴厲與慈愛非常迷人。
再等20天左右小家燕就會長大、學飛,6月左右就可以獨立生活,然後爸媽就會將成年的小燕子趕出巢穴,繼續孵化第二窩,最後在8月底前帶著一大群小孩離開
每年五至七月是牠們的繁殖季節!傳統認為燕子有「相人」的能力,會在友善人家築巢,家宅有靈氣才會「燕來巢」,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鳥類。
人與家燕一起常有溫馨的故事, 對馬祖人來說燕子象徵了吉祥,也象徵了福氣,因此馬祖人特別喜愛家燕到自家屋簷底下結巢,甚至有的燕子飛進家裡結巢,當起戶長,馬祖人也只是笑笑,表示歡迎,有時到了晚上,燕子還沒回來,馬祖人還不敢關門。
家燕在春、夏季會遷至台灣繁殖(5~7月),家燕通常築巢於住家騎樓的牆上,巢以濕泥混雜著細草莖築成,為碗狀貼牆式。雌雄燕會輪流捕捉飛蟲、蚊子等,以供應雛鳥營養來源。等待秋、冬又再度往南方飛去度冬。不過有的家燕也會選擇留在台灣,變成台灣的留鳥。
一般人會誤以為燕子有每年回巢的習性,但根據日人的研究(以毛腳燕為例),回巢率其實很低,不過燕子會利用舊巢以節省再築一次巢的力氣,這在觀察記錄中是比較常見的。
由於家燕除了文化面的吉祥象徵外,繁殖期間也會大量捕抓蒼蠅、蚊子等害蟲因此也具有實質環境幫助
家燕的飛行能力很強,能貼近地面或低空快速飛行,迴旋飛行的技巧純熟,可以直接用嘴掠過水面喝水。天氣變差前的黃昏時刻,空中常有大量飛蟲,此時也時牠們忙碌的時刻。
一隻燕子一天約需吃掉約500隻蚊子、蒼蠅才會飽,難怪整天見他們在空中不停捕捉。繁殖季節會產兩窩,二窩的幼鳥約有十隻,加上親鳥,一天就需6000隻蚊子、蒼蠅,一個繁殖季下來(5月至10月)這個家庭可吃108萬隻蚊蠅,對防制蚊蟲很有效果
家燕牠們信任人類,喜歡在人來人往的地方築巢,騎樓往往是家燕繁殖,往往一條十幾、二十家店面的騎樓就會有將近十窩家燕繁殖不過鳥大便會掉到地面,造成店家困擾,會清除鳥窩,或在騎樓裝設天花板,讓家燕無法繁殖,所以現在市區的騎樓幾乎看不到燕巢
燕子離巢時間 在 張仲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04年,住家騎樓的樑上有對燕子來築巢,之後每到春天兩位賓客都會準時回來這裡,生了一窩後再離開,很好奇他們靠什麼樣的記憶或是記號,精準的找到我家地址。2014年春天,再次看到牠們的身影,但應該是第二代了吧,窩裡的燕兒都離巢後,我完成了這首專輯同名作品『春拾』,來紀念我們家與這幾位嬌客的十年情誼。
使用吉他:Linda Manzer - The manizer
--------------------------------------------------------------------------------------------------------
張仲麟Chang Chung Lin個人首張吉他演奏專輯『春拾 Reward of ten springs』
發行時間:2018年12月31日
製作人:黃中岳、許財翁
錄音、混音:許財翁
母帶後製:王秉煌(洋活錄音室)
錄音室:浩世音樂製作
----------------------------------------------------------------------------------------------------------------------------
『春拾』購買方式:
1.實體專輯簽名版訂購表單
https://goo.gl/forms/YIi0slgUjzhUdXxn2
2.實體通路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212195
佳佳
https://www.ccr.com.tw/goods/371723
五大唱片
http://www.5music.com.tw/CDList-C.asp?cdno=440385678584
奇想樂器 FantasyMusic
弦音木吉他
Guitar Kids 吉他寶貝樂器店
ERA Music 艾爾樂器音樂教室
3.數位下載
iTunes/Apple Music 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E6%...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44fEXA...
KKBOX https://kkbox.fm/4a4ppe
MyMusic https://www.mymusic.net.tw/ux/w/album...
網易云 https://music.163.com/#/album?id=8075...
蝦米音樂 https://www.xiami.com/album/nnnAQ451a06
QQ音樂 https://y.qq.com/n/yqq/album/0040o3B9...
酷我音樂 http://www.kuwo.cn/album_detail/105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