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來分享一個影片,是新北市消防局針對酒精釀火災的闢謠影片👉🏻 https://youtu.be/y268J0ROGzk
#酒精 #火災 #柯文哲
記得疫情剛開始LINE 上流傳著一則謠言:「室內噴灑酒精,恐導致氣爆或火災」、「噴酒精噴太多小心火災」,後來就看到這個新北市消防局實驗影片2020.2.6來闢謠,並分享正確知識。
我真的沒想到這個說法今天又看到了,我的天啊!
原來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防疫記者會上說了這段:「75%酒精不是要讓你這樣噴(朝空氣),但是因為疫情期間很多人都在噴,所以一定會火災。」
我回頭翻翻長輩群組,果然找到柯文哲在2020.2.19 公安督導會報指出:「許多人都噴75%酒精,每天都一直噴噴噴,但標準是要用擦的,『我猜最近短期一定會有火災』,不然你房間噴幾下,就要保佑不要靠到瓦斯或火燄,否則就『碰』、閃燃,亂噴一定會引起火災。」......這篇報導文末還說會請台北市消防局同仁拍攝20秒影片,放在捷運月台電視播出,做一個簡單的宣導,教導民眾使用酒精消毒的用法,以避免火災發生的可能。消防局長吳俊鴻表示,會在各種管道宣導。
......過了一年多了欸!柯文哲還跟一年前想法一樣?!
好的👌酒精正確使用宣傳可以接受,大家買酒精回來一定要記得看清楚SDS物質安全資料表~
但火災之說,建議大家可以看看上面新北市消防局的闢謠影片。
⚠️ 75% 酒精要燃燒,須符合三項條件!
新北市消防局實驗了三種情境,其中,若將 75% 酒精噴灑在衣服上,遇到明火後就會在衣服上燃燒,但消防局也呼籲民眾無需過度恐慌,消毒用酒精要燃燒取決於「濃度」、「空間大小」及「附著物」等各種因素。
一般民眾若是在通風的室內使用消毒酒精,很難製造這種高濃度酒精環境。
在正常使用的狀態下消毒酒精要引燃的可能性極低,除非是刻意在常溫下製造高濃度酒精環境並引燃才有立即危險,敬請請安心使用酒精,不必過度恐慌。
只要在使用酒精消毒時注意以下事項,即可有效預防:
1. 使用時盡量在通風的空間使用
2. 使用時避免接觸明火
3. 勿大量囤積酒精
除了 75% 酒精,也可稀釋漂白水清潔空間,依疾管署的宣導:
一般的環境,如家具、廚房,消毒可以用 1:100 的稀釋漂白水(500 ppm)。
浴室或馬桶表面則應使用 1:10 的稀釋漂白水(5000 ppm)消毒。
消毒每天一次,並使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室內空氣則需靠良好的通風以維持空氣清潔。
物質安全資料表sds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賢碎碎念】~ 安全資料表要看呀!
最近巡廠發現員工拿來擦拭機台有兩罐溶液,一罐清楚標示著「酒精」,另一罐寫著「OO清潔劑」,成份只寫著:烷烴類化合物。看起來就很怪呀!
還好進貨商有附「安全資料表(SDS)」,不查還好,一查竟然「正己烷」的含量超過1/3,有35%。(線上員工還拿來擦拭得很開心,說清潔力很好呢⋯⋯)
很多廠區內使用的有劑溶劑,都不是單一成份,而是由多種東西混合而成,這時候就會遇到兩個狀況:
1. 標示不清:有些廠商寫個商業機密,硬是不把所有的成份放上來,使得要做什麼保護措施也無從開始。
2. 視而不見:安全資料表明明就在那兒,使用幾年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去翻閱過,讓它只是靜靜地躺在那兒!
以前也有遇過線上員工使用「環保去漬油」來做表面清潔的工作,和第一線人員聊聊後,才發現⋯⋯他們因為覺得有「環保」2字,應該對身體無害吧?連基本的防護具都沒戴。
其實,環保去漬油,內含14~18%的正己烷,長期吸入是會對人員的健康造成影響的。
〖正己烷的危害〗
主要是「神經」的傷害!
吸入大量正己烷會導致手腳發麻,伴隨腳部及下半肢肌肉無力,若持續暴露其中則會使手臂腿部癱瘓;若停止暴露,工人們至少需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能康復。
台灣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規定,工作場所中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為50 ppm。
〖結語〗
只要是你說不出裡面成份是什麼的,都應該好好去查閱安全資料表⋯⋯否則,哪天真的被裡面的東西影響到健康,只是徒留悔恨罷了。
※ 更新中文名詞:
版友發現SDS的中文名稱誤植為「物質安全資料表」,應改為「安全資料表」,說明如下...
105年1月1日起,我國工作場所化學物質之分類及標示將全面採行「GHS」制度,以落實化學品危害分類及標示,故將原本的「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改為「安全資料表」SDS(Safety Data Sheet),SDS亦為16大項,SDS與MSDS兩種縮寫在供應鏈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主要為項次調換,實體內容無大變動,僅在內容上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物質安全資料表sds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賢碎碎念】~ 安全資料表要看呀!
最近巡廠發現員工拿來擦拭機台有兩罐溶液,一罐清楚標示著「酒精」,另一罐寫著「OO清潔劑」,成份只寫著:烷烴類化合物。看起來就很怪呀!
還好進貨商有附「安全資料表(SDS)」,不查還好,一查竟然「正己烷」的含量超過1/3,有35%。(線上員工還拿來擦拭得很開心,說清潔力很好呢⋯⋯)
很多廠區內使用的有劑溶劑,都不是單一成份,而是由多種東西混合而成,這時候就會遇到兩個狀況:
1. 標示不清:有些廠商寫個商業機密,硬是不把所有的成份放上來,使得要做什麼保護措施也無從開始。
2. 視而不見:安全資料表明明就在那兒,使用幾年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去翻閱過,讓它只是靜靜地躺在那兒!
以前也有遇過線上員工使用「環保去漬油」來做表面清潔的工作,和第一線人員聊聊後,才發現⋯⋯他們因為覺得有「環保」2字,應該對身體無害吧?連基本的防護具都沒戴。
其實,環保去漬油,內含14~18%的正己烷,長期吸入是會對人員的健康造成影響的。
〖正己烷的危害〗
主要是「神經」的傷害!
吸入大量正己烷會導致手腳發麻,伴隨腳部及下半肢肌肉無力,若持續暴露其中則會使手臂腿部癱瘓;若停止暴露,工人們至少需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能康復。
台灣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規定,工作場所中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為50 ppm。
〖結語〗
只要是你說不出裡面成份是什麼的,都應該好好去查閱安全資料表⋯⋯否則,哪天真的被裡面的東西影響到健康,只是徒留悔恨罷了。
※ 更新中文名詞:
版友發現SDS的中文名稱誤植為「物質安全資料表」,應改為「安全資料表」,說明如下...
105年1月1日起,我國工作場所化學物質之分類及標示將全面採行「GHS」制度,以落實化學品危害分類及標示,故將原本的「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改為「安全資料表」SDS(Safety Data Sheet),SDS亦為16大項,SDS與MSDS兩種縮寫在供應鏈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主要為項次調換,實體內容無大變動,僅在內容上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物質安全資料表sds 在 安全資料表(SDS)管理| 匡騰Quantum Complianc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企業通常會花許多時間取得、檢視以及更新紙本 SDS 文件,而如果要符合OSHA標準的新制GHS規範可能會花上更長時間。匡騰 SDS安全資料表 管理軟體方便使用者 ... ... <看更多>
物質安全資料表sds 在 SDS內容的16大項1.物品與廠商資料2.危害辨識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安全資料表SDS 內容編寫 · 1.物品與廠商資料 · 2.危害辨識資料 · 3.成分辨識資料 · 4.急救措施 · 5.滅火措施 · 6.洩漏處理方法 · 7.安全處置與儲存方法 · 8.暴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