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關鍵字:#社運】
1986 年 5 月 19 日,鄭南榕和同為黨外人士的江鵬堅等同志,帶著「戒嚴就是軍事統治」的布條,來到萬華龍山寺,準備集結前往總統府抗議。但上千位鎮暴警察築成人牆,將他們團團包圍。
現場聲援民眾見狀,決定以創意突破警察封鎖,從外面空投糧食和飲水,提供鄭南榕等人支援,並發起靜坐抗議。「讓子孫免於戒嚴的恐懼。」這是鄭南榕、江鵬堅,以及當時許多人心中最大的願望。
同一年,有一台台遊覽車從鹿港出發,載著三百多位農漁民來到臺北。他們每人舉著一張「怨」的牌子,站到了總統府成排的憲兵與三〇步槍前,抗議美國杜邦公司來臺設廠。
這場長達四百天的運動最後成功了。它成為臺灣環境運動的先聲,也喚起更多人對臺灣土地過度開發及污染問題的警覺。
也是 1986 年,臺大大學新聞社舉辦「自由之愛演講會──我們要一個言論自由的校園」,倡議學術自由和大學自治,呼籲將屬於知識的還給知識。
這場運動帶動大學民主改革的浪潮,鼓舞校園的自由風氣,也促成教育體制轉型,更讓學生成為未來社會運動的主力。
那是個風起雲湧的年代,那是個理想狂飆的年代。為了民主,為了環境,為了生活,人們懷抱希望,走上街頭。那是推動的島嶼前進的理想與行動,也是許多人的衝撞青春、街頭記憶,以及他們的挫折與光榮。
因為他們,才有了今天的臺灣。一個自由、民主、開放的臺灣。
在這次香港反送中運動中,有人問,年輕人為什麼要走上前線?他們說,答案是因為愛,是對身邊人的愛,是對家鄉的愛。也許所有的社會運動,背後都有這樣一份愛。因為愛,所以願意不計利害地付出;因為愛,所以希望能為自己的土地追尋一個更美好未來。
故事網站的八月關鍵字【社會運動】,來自我們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共同製作的《觀.臺灣》第42期〈社運本事〉及其延伸內容,我們要和你一起回顧臺灣這幾十年的社運歷史,看看愛如何改變社會,理念的力量如何化為行動,群眾的意志又是如何創造奇蹟。
-
✍️特輯頁面✍️
https://storystudio.tw/featurette/social-movement
✍️文章✍️
(一)站在對面的我,怎麼看待社運
https://storystudio.tw/…/standing-on-the-opposite-side-of-…/
(二)從民謠生長出來的街頭歌曲──《臺灣的歌》 https://storystudio.tw/…/qiu-chui-zhi-and-his-musics-of-so…/
(三)社運是我的理想、光榮與傷害:三名社運運動者的告白
https://storystudio.tw/gus…/my-memories-of-social-movements/
(四)海外電話裡的民主應援:美麗島事件中的「台灣之音」
https://storystudio.tw/gushi/voice-of-taiwan/
待續⋯⋯
-
更多故事秘辛 ☞故事萬事屋
全新品牌出擊 ☞副刊 S for Supplement
愛閱讀老朋友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場次:C 07/26 14:00(映後座談場) 廖建華|2019|台灣 Taiwan|彩色|93min 2019 南方影展·人權關懷獎 2019 香港國際紀錄片節·華語紀錄片競賽入圍 七〇年代,民主的浪潮奮力湧起,海外黑名單陸續闖關回台,都是對基層黨工意義重大的事件。1989年鄭南榕為爭取言論...
狂飆八〇 在 給孤獨者書店 Anathapindika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朦朧詩名篇鑒賞辭典》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序言 —— 吳思敬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靜的中國詩壇發生了傾斜和斷裂。一羣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帶著「文革」中心上的累累傷痕,帶著與黑暗動盪的過去毫不妥協的決絕情緒,帶著剛剛復甦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被遏制多年的人道主義思潮,帶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和使命感,在讚揚與詛咒交加、掌聲與噓聲並起、鮮花與臭雞蛋同時拋來的情況下,走上了詩壇。他們的詩一反過去的直白議論與抒情,著意將生活的祕密融解在意象中,將深摯而多層次的情感寄寓在冷雋的暗示與象徵中,不再按現實的時空秩序,而是按詩人情感的流向和想像的邏輯來重新安排世界。詩中的意象不再是客觀事物直接反射,而是經過詩人心靈世界的過濾與改造,有所模糊,有所變形。於是「朦朧詩」這一帶有戲謔與調侃色彩的非正式的名稱竟成了這些青年詩人作品的代稱流傳下來。數年之內,風靡一時,佔領風騷,對整個詩壇,尤其是對青年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但這畢竟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如今,「朦朧詩」作為一個運動已經落潮,當年的朦朧詩人和美術界的「星星」們一起,出洋的出洋,擱筆的擱筆,抱孩子的抱孩子,還在辛勤筆耕固守陣地的也陷入散兵作戰,遠沒有當年的陣勢了。與此同時,在他們披荊斬棘開拓出的道路上,一批又一批更年青的詩人嘈雜著、呼嘯著湧現了。這些詩人,在「文革」時大多數還是孩子,本身沒有受過很重的「文革」創傷。他們剛剛懂事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正在開放的世界,種種思潮與理論,五光十色的文學作品一股腦的堆在他們眼前。與朦朧詩人相比,他們集團意識有所減弱,個體意識有所增強;英雄意識有所減弱,平民意識有所增強;審美意識有所減弱,審「醜」意識有所增強。他們的詩,或寫「生活流」,強調口語和淡化;或進行「超語義」的試驗,流派風起,宣言雜沓,形成了被稱為「新生代」或「後新詩潮」的巨大詩歌浪潮,不僅進一步蕩滌著那些功利的、教條的、非藝術的泥沙,而且也對他們的直接啟蒙者 —— 朦朧詩人構成了強大的挑戰。
「朦朧詩」作為一個文學運動已經過去了。儘管由於時代即朦朧詩人自身的局限性,這一運動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然而「朦朧詩」在中國詩壇上的歷史功績是不可抹滅的。「論功若准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沒有陳子昂就沒有後來的盛唐詩歌。沒有「朦朧詩」就沒有今天狂飆突進、流派紛呈的「新生代」,也沒有羣星燦爛的詩壇的明天。
舒婷 〇 ?。!
那麼,這是真的
你將等待我
等我籃裡的種子都播撒
等我將迷路的野蜂送回家
等船篷、村舍、廠棚
點起小油燈和火把
等我閱讀一扇扇明亮或黯淡的窗口
與明亮或黯淡的靈魂說完話
等大道變成歌曲
等愛情走到陽光下
當寬闊的銀河沖開我們
你還要耐心等我
扎一隻忠誠的小木筏
那麼,這是真的
你再不會變卦
即使我柔軟的雙手已經破裂
腮上消褪了青春的紅霞
即使我的笛子吹出血來
而冰雪並不提前融化
即使背後是追鞭,前面是危崖
即使黑暗在黎明之前趕上我
我和大地一起下沉
甚至來不及放出一隻相思鳥
但,你的等待和忠誠
就是我
付出犧牲的代價
現在,讓他們
向我射擊吧
我將從容地走過開闊地
走向你,走向你
風揚起紛飛的長髮
我是你驟雨中的百合花
狂飆八〇 在 晚安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還債...這是一篇2015年12月的抽獎活動(跪),抽中《被黑洞吻過的殘骸》的是 鍾巧庭,如果你還有發囉晚安詩還有看到這篇的話請私訊地址給我 :)
然後這篇也有公開分享抽書啊哈哈哈哈哈
-
八〇 ◎陳少
我們將頭髮染白,提高分貝
策動一場矜奇又先鋒的嘉年華
遊行者駝著背、拄著拐杖
攻佔每一處狗屎遍地的公園
鑿一座冥頑固執的地下堡壘
縱使膝蓋不能如願彎曲
大門也要設在下水道
用力吶喊芝麻開門!芝麻開門!
「密碼錯誤,
禁止進入。」
沒辦法,誰叫我
養了一頭
忠心耿耿的阿茲海默
丟掉假牙、丟掉老花眼鏡
高舉五十肩的臂膀
抓緊公車拉環
我們青春活力
和博愛座的小伙子一樣熟背
索隆、女神卡卡和賈伯斯
用盡幹架力氣踐踏積水
水花飛濺如朵朵黑豔之花
在人人必經的甬道恣意綻放
廢棄建築那道褪色的嘻哈塗鴉
是年少狂飆的處女作
下一幅無論印象派
野獸派或者帕金森式派
在市中心潑墨裸體畫
讓我們最後一次
尊嚴的落款
飛翔的追憶緩緩迫降
帶我回到五歲六歲快記不清
反正當時整座山
都有我們挑食愛哭
赤腳探險又不怕
跌倒的笑聲
-
TAAZE http://goo.gl/uZ6rmO
博客來 http://goo.gl/lk6wza
狂飆八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場次:C 07/26 14:00(映後座談場)
廖建華|2019|台灣 Taiwan|彩色|93min
2019 南方影展·人權關懷獎
2019 香港國際紀錄片節·華語紀錄片競賽入圍
七〇年代,民主的浪潮奮力湧起,海外黑名單陸續闖關回台,都是對基層黨工意義重大的事件。1989年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在他的喪禮上,黨外運動草根工作者詹益樺,也跟隨其腳步自焚身亡。
對許多狂熱投入反對運動的基層人士來說,這層層事件的堆疊,讓他們的反抗意志更趨強烈。他們犧牲了工作、家庭與生活,只為一股腦地追尋所謂的理想。如同電影中主要紀錄的兩位主角:外省第二代女作家曾心儀、人稱「康仔」的康惟壤。時至今日,步入中老年階段,以當下的日常瑣事與生活形貌,對照著台灣或他們,在八〇至九〇,那些政治碰撞、經濟榮景而風起雲湧的「狂飆年代」,都在影像和影像的隙縫之間,流瀉出蒼涼的情懷亦或釋然的情感。
台灣近四十年來民主化的歷程,不只有舞台上的菁英,更多時候是由基層運動者的熱血而撐起來的。在《狂飆一夢》中,希望透過影像的敘事重整,試圖理解反抗者們的初衷,以及他們宛如宿命般被束縛的自身狀態。「一夢」暗喻世事無常變化,所有的成敗枯榮、執著心念,到頭來都像夢一場。雖說勇敢追夢,但也不得不承認,夢在多數時候,既難實現,又無從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