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國際觀呢?
每年為了台灣生態和環境多少動物被撲殺
澳洲兔子還暴增到開放捕殺還殺不完
收容所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浪浪沒人領養被安樂死
某些政黨為了政治利益什麼話題都可以拿出來炒作
炒作的那些人可以先自己出來領養個幾隻嗎?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00691337/posts/4912937635389544/
澳洲的狀況的確特殊,貓、狗,甚至兔子,在澳洲都是極嚴重的侵入性外來種,因為澳洲生態環境與世界上其他地方有極大差異,才造成這種特殊狀況。
外來種生物真的是環境大敵,太過嚴重的侵入性物種,各國最後都會走向撲殺這條路,別以為台灣沒有,鼎鼎大名的沙氏蜥蜴就是列入撲殺對象的例子(嘉義縣還可以憑蜥屍拿賞金),澳洲的撲殺對象只是變成貓而已。
如果你覺得很殘忍,請記住,好好嚴格立法管制寵物飼養(不過蜥蜴是海運夾帶過來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50070390/posts/10206811405777616/
「把貓閹割的方法不可行,如果這麼做,
我們等於放走了,
在接下來的生命裡的每一天,
都會殺死 5隻動物的獵捕者,這不合理。
我們不能接受,
流浪貓作為澳洲生態系的一部分。
因為我們如果接受了,
那就等於我們接受
兔耳袋狸屬動物(bilbies)、
袋狸目動物(bandicoots)、
袋食蟻獸(numbat)的滅絕。」
「碧姬芭杜跟莫里西不太了解澳洲,
也不瞭解我們失去了什麼。
他們不是澳洲人,
他們沒有經歷我們的生物滅絕危機。」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81448570/posts/1102981719714532/
台灣一直都有走私動物,也一直都以撲殺方式處理,為什麼?因為防疫,這個防疫不只武漢肺炎,還有各種口蹄疫、非洲豬瘟、禽流感以及許多未知疾病的可能性。結果今天竟然一堆人在那邊喊不要撲殺走私貓,真的很沒防疫警覺性,今天留下那些命,說不定害死的是台灣更多的貓。
2005-11-19 停靠基隆港西四碼頭的巴拿馬籍「大聖輪」,船上中國大陸船員鄭國強涉嫌夾帶松鼠入境,海岸巡防署北部地區巡防局第二巡防區昨天深夜獲報啟動防疫機制,撲殺六十隻松鼠。
2006-03-04 海巡署淡水海巡隊在台北縣富貴角外海,查獲中國走私漁船,逮捕了一名台灣通緝犯及六名中國籍漁工,同時查扣十二隻在中國養狗場養的貴賓和臘腸狗,予以撲殺。
2007-04-23 宜蘭一處別墅,窩藏了上千隻保育類走私禽鳥和栗鼠,海巡人員埋伏突擊,發現這些禽鳥都是從中國走私進來,疑似帶有禽流感病毒,連夜以二氧化碳,悶死這些禽鳥。
2018-11-12 岸巡隊於金門馬山海域發現一艘可疑目標,經通報線上多功能巡緝艇前往查察,確認為中國大陸快艇,同時發現載運5箱活體蜜袋鼯,共304隻,市值估約新臺幣45萬餘元。基於防疫,進行撲殺。
2020-08-12 高雄港務警察總隊盤查出入港區人車時,聽到受檢貨車後座傳出動物聲響,赫見大批保育類的南美洲龍貓鼠(學名「毛絲鼠」),清點比對共有50隻,每隻價值約15萬元,總價約750萬元。依照走私動物處理辦法,為避免引發傳染病,將在本週內儘速「人道銷毀」;先以藥劑或氣體「安樂死」,然後送往指定地點火化。
難道只有台灣這樣做?當然不是,防疫本來就是重點,去過澳洲、紐西蘭的都知道入境檢查多嚴格。
2014-04-17 印尼峇里島執行「禁狗令」和「禁鳥令」,撲殺數十隻走私入境的哈士奇、博美狗等寵物犬及鳥類。
2021-01-17 澳洲男子近日在自家後院發現一隻筋疲力盡的鴿子,透過腳環發現鴿子竟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竟在2個月時間內橫越超過1.2萬公里的太平洋。不過,由於澳洲擁有非常嚴格的動物入境管制法,因此這隻鴿子最終仍被依法撲殺。
以前這麼多事件都沒在乎過,突然站出來?
https://www.facebook.com/567584374/posts/101596042
【回顧】
一「皮草大國與武肺突變?丹麥急防疫1,500萬頭水貂「全境撲殺」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美國】
一「成功了!「不給人走的橋」橫跨高速公路 挽救無數動物生命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兩岸一家禽_中國是活路系列
➡「四川搜救犬剛離開災區 當地開始撲殺浪浪」
➡「武漢頒「打狗令」公安當街殘忍殺家犬狗主慟哭(視頻)」
ㄧ「當局拆無牌動物救助站 無視數百貓狗直接壓死」
on9.cc 西網:【#慎入】大陸佬食唔起豬肉食貓
➡「寵物害嬰兒過敏?應采兒支持棄養 「絕對送走」挨轟:沒常識」
一「中國「動物救護中心」變「野味市場」! 官員被爆吃虎肉賣虎骨酒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一「為魚翅中國漁艦群集加拉巴戈群島 一隻叫「希望」的科研鯨鯊疑遭捕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36484759824928&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回顧口蹄疫,1997年1700億的教訓」
一「父親是口蹄疫受災戶 陳吉仲背債10年還不完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一
➡「動物疾病權威賴秀穗:如果2008年國民黨沒上台,口蹄疫當時就會被消滅」
➡「若明年國民黨重新執政 賴秀穗:各種動物疫情恐失控」
➡來看看害群之馬有哪些:
【豬瘟防疫法案】遭國民黨無理由阻擋。
ㄧ
ㄧ「小英救台灣豬豬! 養豬業者讚:史上最重視畜牧業的團隊 | ETtoday新聞雲」
➡「口蹄疫拔針成功!豬農讚「連深藍都說蔡英文有做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77549662385102&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我以為路邊是一條大型動物的賽(大便),但牠竟然是一隻肥長可愛的蜥蜴,老實說,我覺得說牠是蜥蜴中的臘腸狗絕不過分^_^ 2017個人介紹 姓名:黃仕傑 人稱:熱血阿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成績總是吊車尾,只喜歡觀察自然、拈花惹草、飼養動物,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
狗鯊飼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rteche穴居生活/化石考古尋寶記
再來Arteche之前,陸先生早已做好功課列出許多必走必看的景點。
然爾 ; 想看的很多,但時間卻很有限,幸好跟在地民宿主人聊了之後 她依據我們一家老小的個別喜好,給了一些行程安排上的優先順序建議。
遊記開始之前簡單的介紹一下Arteche大省,Arteche屬於奧弗涅羅納阿爾卑斯大區,阿爾代什(Ardèche)位於羅納河谷(RhôneValley)和Massif Central之間,在奧弗涅(Auvergne)和普羅旺斯(Provence)之間。
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 阿爾代什地區有著多樣化的景觀風貌,它有壯觀的峽谷,史上最古老的石前時代洞穴以及被人遺忘,聳立在山中的穴居遺址。此外它還有法國最美麗的河流以及石灰岩高原和薰衣草田。
來到Arteche之後,終於揮別了陰雨,接下來的日子都是美好的大晴天。
說到天氣,這3天在這的氣溫介於19-27度左右,相當舒適宜人,即便日正當中有些曬,連天氣過熱會大爆走的我,都很享受健行後大汗淋漓的痛快。
我原先以為是地形關係,夏天才如此的舒適。後來跟 sophie一聊才知道,今年法國的天氣大反常,以往此時這邊的溫度應該是30多度以上,山頭的草早已被烈陽曬得乾枯呈現金黃的景象。
而今日此時山頭竟都還是綠油油的一片,他們畜養的羊群幸運地都還有新鮮的草可吃。 記得往年8月左右,山上已沒有新鮮綠草,他們早已拿出儲備的乾草在餵羊了。
聽她這麼一說,我還真慶幸這幾天能享有宜人的好天氣,讓我能放鬆心情的好好把美景盡收眼底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超級無敵怕熱,曬得頭昏眼花的熱天,會讓我暴躁不安,所以旅遊最重要就是天氣跟心情,心情好,就算再累也覺得愉悅)
聊完天氣來分享在這第一天的行程:
1. Balmes de Montbrun (穴居遺址)
這景點是民宿主人Sophie推薦的,這是一個穴居生活的村莊遺跡,這村莊從12 世紀到14 世紀,因為有著城堡的保護,這個村落保存得很完善。
從這些遺留下的穴居可看出村民們在石頭洞穴中如何建構及刻劃他們的房屋,穴內的格局可看出中世紀人的建築思考(有樓梯、壁櫥、煙囪......)。 某些Balmes(洞穴間)還有隧道、人行通道相互連接。
此外,也有動物飼養區間的規劃(牛棚、穀倉、羊圈)、我們甚至可看到一個大型公共火烤區以及建於 1536 年的聖凱瑟琳小教堂。
Les balmes de Montbrun 是法國南部中世紀人”穴居”著名的遺跡之一。
來這景點的人並不多,步道也不算難走, 我們在山中的岩壁洞穴間穿梭,從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的路是相互連通的,一家三口就在這些洞穴間自由爬上爬下想像當時穴居人的生活情景。
小E非常喜歡這些洞穴,對孩子來說就像冒險遊戲一樣可以爬上爬下酷極了。
上午的時間我們就在這山頭間玩耍渡過,中午就地野餐,輕鬆自在沒有趕行程的壓力。
2. Balazuc村莊及化石博物館
下午為了一圓小E考古之夢,安排化石/恐龍博物館之旅,博物館位於阿爾代什峽谷的中心,靠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公園 des Monts d'Ardèche。
這座中世紀村莊名為Balazuc,村莊中的房屋全是石頭結構,村莊環山傍水,不僅有自然岩石風光,地底下還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化石寶藏。這個被評為“法國最美麗的村莊之一”地方也的確當之無愧。( 又一個法國最美麗村莊, 一路走來我們已經走過無數個最美麗村莊)
這座博物館並不大,但館裡的化石卻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透過講解員一小時的解說,從館內350平方米的石頭和化石的中彷彿像是坐了一趟時光機回到了5 億年前的自然生態時光。
原來阿爾代什在遠古的海底曾有著傑出的侏羅紀海洋生物。
館內我們看到了保存完整的鯊魚、魷魚、龍蝦和章魚化石,還有大量保存在矽藻土中的動物和植物,矽藻土是一種 800 萬年前火山活動期間形成的石頭。
除了化石導覽,博物館有許多適合親子一起玩的自然科學工作室 。
我們另外加買了化石考古尋寶的票,由於阿爾代什的地底蘊藏豐富化石及礦物。館內戶外規劃了不同地質的考古區塊。解說員講解各區塊地質可能有的化石( 鯊漁/魟魚牙齒),菊石或礦物後,大家就各自憑實力努力挖寶。( 這些不是館內事先埋好,他們將各種地質區的土直接挖回來,分區塊堤提供給遊客體驗,所以連工作人員也不敢保證你會挖到甚麼東西?)
活動剛開始時小E像小狗挖洞一樣,每個地方隨意挖兩下看不到東西就說沒東西要換地方。中途他挖到許多自以為寶藏的石頭拿給解說員鑑定,最後被告知是一般石頭不是特別的礦物。幾次之後毫無成就可言,一度放棄不想挖,跑去擾亂爸爸。
我是我們家裡第一個找到鯊魚牙齒的人,小E看到媽媽有找到,加上對考古有著極大興趣的爸爸比小孩還專心的努力尋寶,還有許多大一點的孩子陸續大喊他們也找到鯊魚牙,這時才激起小E的鬥志又回頭過來跟我一起努力挖土。
在快要結束的最後20分鐘終於讓他挖到一顆鯊魚牙,興奮的拿去給解說員看,這回解說員給予極大的肯定,說他找到的很完整漂亮。這孩子頓時得意的自以為這樣就可以勝任考古工作。
回民宿的路上一直重複地說:這是他找到的第一顆鯊魚牙化石,這樣他算不算是考古學家? 我跟陸先生看他驕傲地說著,也不忍打碎孩子的夢想,只覺得孩子的想法好天真。殊不知考古之路可沒你想的這麼簡單容易呢!
這天的行程充實且圓滿,大人爬了穴居,同時也滿足了小孩想考古願望。
大人小孩都開心的一天晚安~
#考古除了要有興趣 還需有極大的耐心跟知識
#山中穴居生活大不易
#好天氣怎麼走都不覺得累
#走路爬山小case
~接下來的峽谷風光待續
狗鯊飼養 在 阿詹愛吃素-美味素食分享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什麼是Vegan?從純素飲食到純素保養,你一定要知道的6大重點
Vegan翻譯為純素,也就是杜絕動物性成分,不只落實在飲食,還包含Vegan保養等生活各層面,究竟Vegan從何而來?6個重點一次掌握。
Vegetarian是英文初級單字,但近幾年你更常看到的可能是Vegan──純素。Vegan保養、飲食崛起,根據Google數據,2012年起,Vegan的搜尋量首次超越vegetarian,之後連年再創新高,但你真的懂這個爆紅關鍵字嗎?
1. Vegan一字從何而來?
Vegan最早出現在1944年,由英國人華森(Donald Watson)提出,他將vegetarian的頭三個和最後兩個字母組合成新字Vegan,代表「vegetarian的開始與結束」。
華森曾目睹一頭豬在家族農場遭宰殺而感到恐懼,14歲起就成為素食者。後來他認為乳品的產製過程同樣剝削動物,於是在1944年出版一份名為「Vegan News(純素新聞)」的刊物,提倡排除所有動物性成分,Vegan一詞於是誕生。
華森同時創立「英國純素協會(The Vegan Society)」,並界定Vegan不只著重飲食,而是擴及生活各層面。
Vegan是一種態度和主張,Vegan和vegetarian的差異詳列如下:
2. Vegan飲食有哪些好處?
友善環境:
全球四分之一溫室氣體排放來自食物,而其中逾一半來自動物性食品。飼養牛對環境的衝擊最大,到2050年,養牛所消耗的飼料和水就足以供養20多億人口。牛消化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更具破壞性的溫室氣體。
假使每週吃1~2次牛肉,一人一年下來產生604公斤溫室氣體,相當於開著汽油車行駛2,500公里。牛津大學馬丁學院(Oxford Martin School)研究指出,如果全球將飲食轉為Vegan,到2050年可減少70%的溫室氣體排放。
維護健康:
蔬果富含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且飽和脂肪與膽固醇較低,被認為可能降低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述同份研究表示,假使全球採用Vegan飲食,到2050年,每年可避免810萬人死亡。
但長期Vegan飲食也可能導致omega-3脂肪酸、維生素D與B12攝取不足,採用Vegan飲食前請諮詢專業醫生建議。
保育動物:
每人一生當中平均吃下7,000隻動物,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魚,共4,500尾,雞則是第二高,共 2,400隻。
即使不食肉,一杯蜂蜜檸檬也有意想不到的衝擊,蜜蜂儲存花粉和蜂蜜是為了生存過冬,而非供給人類。商業養蜂可能危害蜜蜂生命,一個遭受破壞的蜂巢中就有2 ~8萬隻蜜蜂,而蜜蜂是授粉昆蟲,蜜蜂減少代表植物也將受波及。
3. 除了飲食,生活中還能怎麼實踐Vegan?
Vegan一字誕生時,就是以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的信念出發,因此在生活各層面都希望杜絕對動物的剝削與迫害。
「Vegan Calculator」計算,光是維持一個月的Vegan生活,每人平均可拯救30隻動物生命,你可以實踐的方式包括:
抵制動物實驗:
包括醫藥、清潔、美妝等各產業都可能涉及動物實驗,但目前已有人體實驗或細胞培育、電腦模擬等技術可取代,請認明Leaping Bunny、PETA,以及CCF標章等無動物實驗標章,慎選產品。
拒用動物性成分:
蜂蠟、皮革、蠶絲、羊毛、膠原、胭脂蟲等成分都來自動物,存在於保養、彩妝、成衣、配件等各類產品中,但多數都有替代性成分可取代。
拒絕剝削動物的娛樂:
賽狗、賽馬、牛仔競技、馬戲團等可能以不當方式對待動物,或剝奪其自由。可改為參觀流浪動物之家或捐款給保育單位,換另一種形式給予關注。
購買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
人與動物共享地球資源,人類的過度消耗同樣是對動物的剝削。選用永續、低碳的商品並理性購物,讓更多資源回歸大地。
4. Vegan的限制似乎很多,如何才能無壓力地實踐?
任何習慣如果太令人痛苦,就不容易養成。與其全面性地快速改變,「自然而然」、「循序漸進」地嘗試,是較可行的方案。
例如可從「7日蔬食」起步,以少肉→無肉→無任何動物性成分的方向逐步前進,或從減塑開始,漸漸達成零塑的終極目標。一步步建立與環境、動物共好的知識脈絡,自然能有意識地做出每次的消費選擇。
過程中可參考網路的豐富資源:
YouTube頻道:
夠維根Go Vegan、找蔬食Traveggo
FB粉專:
友善動物Kindness to Animals、綠色餐飲指南、Greenpeace綠色和平
碳足跡計算:
環保署氣候變遷生活網碳足跡計算器
國外網站:
The Vegan Society、The Vegan Review
更重要的是尋找「替代品」,
例如以豆製品取代肉的口感並補充蛋白質、以植物纖維取代蠶絲衣料,或以植物萃取、植物油取代蜂蠟、甘油、角鯊烯等動物性成分,達到對皮膚一樣好的保養效果。
5. 動物性成分真的能被取代嗎?
動物性成分並不是非用不可,以保養為例,歐洲的芳療、亞洲的草藥都有長期使用植物的紀錄,包括蘆薈、金盞花、薄荷、薰衣草等功效都已被認可。例如金盞花含有類胡蘿蔔素及生物類異黃酮,能減少發炎並加速傷口癒合,能很好地修護皮膚。
植物油的潤澤效果也極佳,更可能含有對肌膚更加分的物質,例如玫瑰果油含天然鞣花酸,能促進膠原蛋白形成;葵花籽油則帶有相當SPF 28的天然防曬系數。
要注意的是,不含動物成分的Vegan保養品不代表100%純植物萃取,例如許多醫師推薦的鎖水成分凡士林,就可以使用於Vegan保養品中。
6. 如何挑選優秀的Vegan產品?
Vegan產品除了不做動物實驗,也不能使用動物性成分,在美妝保養領域中,就必須排除蜂蜜、蜂蠟、蠶絲、角蛋白、甘油、角鯊烯、羊毛脂、膠原、胭脂蟲等。
其中蜂蠟常用來表現唇膏的質地、顯色度及滑順度,在調香領域也有定香功能。要捨棄蜂蠟,必須投入大量人力時間反覆試驗,目前市面上能做到的品牌並不多,AVEDA是其中之一。
AVEDA自2021年1月起正式成為使用100% Vegan 成分的美妝保養品牌,正因為Vegan的核心是與動物、環境共好,因此從原料到包裝都全力符合永續精神:
AVEDA全面使用Vegan原料,所有商品、調香、染膏及沙龍專業用品項,皆不含動物性成份,也不進行動物實驗。
AVEDA採取Soil to Bottle從土壤到瓶身的生產標準,與產源明確且符合永續標準的原料供應商、契作農場合作,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友善環境和當地人民。
例如與印度農場契作,輔導成為有機耕作農地,並提供合理收購價格,讓婦女孩童不用遠赴都市工作,也保障了教育機會。
全產品來自100%風力發電生產。
2020年,AVEDA新增3.6英畝的太陽能發電機,電力可供給50%產品製造所需,一年為地球減少1100公噸碳排放量。
「回收材質最大化、包裝體積最小化」是AVEDA致力的產品包裝標準,並透過加工賦予回收材質第二生命。目前除了紙盒及玻璃製品,其餘包裝瓶身皆使用八成以上的回收塑料,一年可省下逾600噸全新塑料。
人類和地球萬物本是一體,善待地球和善待自己一樣重要,透過每次消費做出最佳選擇,往更令人嚮往的未來邁進。
狗鯊飼養 在 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對!我以為路邊是一條大型動物的賽(大便),但牠竟然是一隻肥長可愛的蜥蜴,老實說,我覺得說牠是蜥蜴中的臘腸狗絕不過分^_^
2017個人介紹
姓名:黃仕傑
人稱:熱血阿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成績總是吊車尾,只喜歡觀察自然、拈花惹草、飼養動物,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戾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台灣原生動、植物知識。十多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紀錄森林現況,並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影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為電視節目「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並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專欄:
國語日報科學版
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台灣各林區管理處、國家公園解說志工自然觀察訓練講師
國家地理雜誌生態營隊 講師
孤獨星球自然觀察營隊 講師
小學國語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
熱血福利克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hijak0...
熱血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shijak0526/wretch
國家地理雜誌生態營隊 講師
孤獨星球自然觀察營隊 講師
自然野趣教育機構昆蟲 講師
著作:
『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
『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
『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
『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
『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我與鍬形蟲的日記』(紅樹林出版)。
『好家在森林』(遠見天下文化)。
書籍連結網址:
http://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
東森節目:好好玩自然(講師兼任主持)
蘋果日報:
專家學者鑑定後,認為協助田野調查工作的黃仕傑從發現到採集研究貢獻極大,因此以其名命名。
【更新】新發現! 墾丁現3擬步行蟲 | 即時新聞 | 20150121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toK4WzjJbw/hqdefault.jpg)
狗鯊飼養 在 黑道養寵物嗜血鯊很對味?-民視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民視即時新聞】特種行業或黑道人士,喜歡養什麼寵物,有水族館業者說,最近鯊魚的詢問度很高,因為鯊魚又稱風水魚,兇猛、嗜血,象徵事業蒸蒸日上, ... ... <看更多>
狗鯊飼養 在 鯊魚海水部落| 請問要飼養鯊魚需要有什麼條件飼養空間要多大呢 的推薦與評價
点纹斑竹鲨(狗鲨)Chiloscyllium punctatum. 带纹斑鲨Atelomycterus fasciatus. 肩章鲨和带纹斑鲨均为澳洲特有种,三种鲨鱼因体型小,活动少都很适合养在家庭水族箱里 ... ... <看更多>
狗鯊飼養 在 Fw: [問卦] 海水魚有多難養??? - 看板YOLO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TjjtLWm ]
作者: ailenafang (拉姆雷姆都我的)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海水魚有多難養???
時間: Mon Oct 28 20:23:47 2019
本人唸養魚系
做過一些海水魚展覽 從事相關工作
海水魚拿養到原因很多 大致有以下幾點
1.捕撈問題
全球觀賞海水魚 僅有不到5%來自人工繁殖
也就是說 高達95%來自野生捕撈
超過8成以上來自菲律賓和印尼海域
剩下的就是
非洲東岸 紅海 美國邁阿密之類的高級貨
捕撈早期使用氫化物毒魚和電魚
讓魚暫時失去活動力 上岸後再打氣和新鮮的水沖醒
買回家 魚莫名暴斃很正常 內臟切開都是黑的
即使不是用毒的 觀賞魚的路徑如下
漁民捕撈-中間商蓄養-當地批發商-坐飛機-台灣批發商-水族館-你家
長途運輸未進食 甚至有機率氨中毒
魚體來源成了海水魚最難養的原因
而能避免上面麻煩事的只有人工繁殖魚
所謂完全養殖代表
魚卵-魚苗-亞成魚-成魚-魚卵 能完成循環
海水觀賞魚人工繁殖非常困難
因為魚體小 魚苗口徑更小 餌料需求門檻高
全世界都搶著發展這塊
能達到完全養殖量產規模的種類只有
A.小丑魚
(紅小丑)
(雙帶小丑)
(粉紅小丑)
拍謝 臨時沒有大名鼎鼎公子小丑尼莫的照片哈哈
小丑魚已經被繁殖到極致了
甚至經由選種培育出各種顏色花紋等品系
像是畢卡索、閃電透紅、禮服、黑颶風
花紋越奇特價格越可觀
但是野生小丑魚就免於捕撈危難了嗎?
並沒有 目前野生小丑魚還是難逃捕捉命運
許多市價低的小丑魚品種 像是粉紅小丑、金背小丑
因為不符繁殖成本 幾乎還是依靠野生貨源
也有許多人偏好野生的個體
B.海馬
海馬為大眾所熟悉的海水魚
也常出現在西方神話中
海馬算是既小丑魚後養殖相當有成的海水魚
而海馬有趣的是能隨環境等因素改變體色
(棘海馬)
(金黃棘海馬)
(暗紅棘海馬)
海馬有些品種能長到非常大
海馬除了觀賞需求外
也是重要的中藥材 一堆人說能壯陽呵
每年數以萬計的海馬被大量捕撈製成乾
因此已經被列入CITES 2級 需要有來源證明
但走私還是一堆
除了上述兩類魚外的蓋刺神仙 雀鯛 天竺鯛
人工繁殖量不多 大比例還是依靠野生捕撈
2.食物
有養過海水魚就知道
「咦為啥我的魚不會吃飼料啊」
回到1. 因為你的魚是野生的啊哈哈
除了貪吃的雀鯛類和少數魚種
大部份的海水魚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馴餌
沒錯 要訓練牠們吃顆粒飼料
這就是和淡水魚最大的不同
因為淡水觀賞魚高達8成以上都是人工繁殖
你買回家直接餵飼料 沒問題
海水魚食性分類
A.活體
這類魚只吃活魚活蝦 幾乎是100%不會吃飼料
只能定期買活餌餵養 少數或經訓練能吃肉塊
龍王鮋
鬚擬鮋(石狗公)
藍點魟
康氏躄魚(五腳虎)
獅子魚
海馬也是這類的一員
B.雜食性 碎屑 藻類
這類的魚大致都很好養 對飼料接受度高
短期馴餌就能吃飼料
像是小丑魚和雀鯛和
倒吊類
擬刺尾鯛(藍倒吊/多利)
鱗魨類
藍面砲彈
隆頭魚類
藍豬齒魚(石老)
還有一堆什麼天竺鯛之類的 都算好養什麼都吃
C.珊瑚蟲和軟體
沒錯 這類魚就是最難養的 野外專吃珊瑚類
多數養海水魚的人都相當畏懼的種類
靠北的是 海水魚最漂亮的都集中在這個種類
以蝶魚和神仙蓋刺為大宗
需要相當經驗技術訓練才能使其吃顆粒飼料
當然也是有人運氣很好馬上就吃飼料
但是有許多蝶魚因為在野外食性專一
幾乎只吃珊瑚蟲 就算有幸成功了
一段時間也會因為營養需求問題死去 養不久
換言之 許多美麗的蝶魚 只是魚缸中的消耗品
相當不建議購買
羽毛關刀
藍嘴神仙
阿拉伯神仙
雙色刺尻魚(石美人)
人字蝶
藍環神仙
月光蝶
3.混養打鬥
海水魚幾乎都具有相當的地域性
從小丑 雀鯛 神仙 砲彈 海金魚 蝶魚
許多都會有鬥爭性 輕則追打 重則致死
因此需要藉由適當的造景和魚隻數量
才能完成混養或群養
4.設備
許多新手常因為不做功課想省設備而養的一塌糊塗
海水魚設備門檻跟淡水魚完全不能比
A.蛋白質除沫器
B.底部過濾缸系統
C.珊瑚骨濾材
如果你的缸子很小/魚隻數量密度極低/只養小丑雀鯛類
那你可以免強用淡水魚的外掛過濾和濾材
不然會養的死傷慘重
先這樣 先不講珊瑚軟體了 更複雜
打到手好酸
歡迎提問討論
-
我走實務養殖經驗
看過養過也吃過許多海洋生物
歡迎交流:)
-
有人提到飄飄
雖然他是隆頭魚類 但卻非常難養
他是很特別的魚 在野外只吃魚身上的寄生蟲
因此又稱清潔工/醫生魚
兇猛的魚都不會去吃他 因為知道他有益
那為什麼醫生魚靠北難養呢
因為牠跑的非常快 有很多都用毒的捕獲
再來就是他極強的地域性 會把同伴打的你死我活
因此從產地到你手上幾乎狀況都很糟
除了寄生蟲外 幾乎只吃碎肉
對新手來說很困難的種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76.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72265429.A.830.html
※ 編輯: ailenafang (223.137.76.75 臺灣), 10/28/2019 20:54:53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okcool (61.230.99.93 臺灣), 10/28/2019 23:30: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