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為一位優秀的讀者?】
這次分享的文章,來自俄國作家納博科夫。
他以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為例,談到我們該如何成為更好的讀者,以及優秀作家的三個方面:說故事的人、教育家、魔法師。
一起來看看他的說法吧。
-
優秀讀者與優秀作家 / 納博科夫
我的計畫是找幾部歐洲名家作品來進行研究。做的時候想本著一種愛慕的心情,細細把玩,反覆品味。因此,「怎樣做一個好讀者」或「善待作家」這類標題,或可作為這些針對不同作家的不同討論的副題。早在一百年前,福婁拜就在給他情婦的一封信裡說過這樣的話:誰要能熟讀五六本書,就可稱為大學問家了。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應當注意和欣賞細節。如果書裡明朗的細節都一一品位理解了之後,再作出某種朦朧暗淡的概括倒也無可非議。但是,誰要是帶著先入為主的思想來看書,那麼第一步就走錯了,而且只能越走越偏,再也無法看懂這部書了。拿《包法利夫人》來說吧。如果翻開小說只想到這是一部「譴責資產階級」的作品,那就太掃興,也太對不起作者了。我們應當時刻記住,沒有一件藝術品不是獨創一個新天地的,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研究這個新天地,研究得越周密越好。我們要把它當作一件同我們所瞭解的世界沒有任何明顯聯繫的嶄新的東西來對待。我們只有仔細瞭解了這個新天地之後,才能來研究它跟其他世界以及其他知識領域之間的聯繫。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指望通過一部小說來瞭解世界、瞭解時代?當然誰也不至於天真到以為只要看看由那些新書俱樂部四處兜裝楨漂亮的標以歷史小說的暢銷書,就能對過去有所瞭解。但是文學名著又當怎樣看呢?比如珍·奧斯丁,她只瞭解牧師家庭的生活,而她書中描寫的卻是英格蘭地主階層的縉紳生活和田園風光,我們可以相信她所描繪的這幅圖畫嗎?再如《荒涼山莊》,這本書寫的是荒唐的倫敦城裡的荒唐傳奇,難道我們可以稱其為百年前的倫敦大觀嗎?當然不行。這裡所討論的其他同類小說也當如實看。事實上,好小說都是好神話,並且這裡選的小說更是最上乘的神話了。
就天才作家(就我們能猜測到的而言,而我們相信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而言,時間、空間、四季的變化,人們的行為、思想,凡此種種,都已不是授引自常識的古已有之的老概念了,而是藝術大師懂得以其獨特方式表達的一連串獨特的令人驚奇的事物。至於平庸的作家,可做的只是粉飾平凡的事物:這些人不去操心創造新天地,而只想從舊家當、從做小說的老程式裡找出幾件得用的傢伙來炮製作品,如此而已。不過他們的天地雖小,倒也能匯出一些有點趣味的花樣來,招得平庸的讀者一時的喜愛,因為這些讀者喜歡看到自家的心思在小說裡於一種令人愉快的偽裝下得到反映,但是一個真正的作家會發射星球上天,會仿製一個睡覺的人,並急不可待的用手去搔他的肋骨逗他笑。這樣的作家手中是沒有現成的觀念可用的,他們必須自己創造。寫作的藝術首先應將這個世界視為潛在的小說來觀察,不然這門藝術就成了無所作為的行當。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材料當然是很真實地(只要現實還存在),但卻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認的整體,而是一攤雜亂無章的東西。作家對這攤雜亂無章的東西大喝一聲:「開始!」霎時只見整個世界在開始發光、熔化,又重新組合,不僅僅是外表,就連每一粒原子都經過了重新組合。作家是第一個為這個奇妙的天地繪製地圖的人,其間的一草一木都得由他定名。那裡結的漿果是可以吃的;那隻從我身邊竄過、身上帶斑點的動物也許能被馴服,樹木環繞的湖可以叫「蛋白石湖」,或者更藝術味一點,叫「洗盤水湖」,那雲霧是一座山峰,只是他登上山頂,當風而立。你猜他在那裡遇見了誰?是氣喘吁吁卻又興高采烈的讀者。兩人自然而然的擁抱起來了。如果這本書永垂不朽,他們就永不分離。
在一次巡迴講學途中,某天晚上我到了一所偏遠的地方醫院,講課的時候,我提出了一道小測驗題,列舉「優秀讀者十大條件」,讓學生從中選四項足以使人成為優秀讀者的條件。原題不在手邊,現在記得大體是這樣的。請從下面的答案中選出四條作為一個優秀讀者所應具備的條件:
1、 參加一個圖書俱樂部。
2、 認同作品中的主人公。
3、 著重從社會經濟角度來看書。
4、 喜歡有情節有對話的小說,而不喜歡沒有情節、對話少的。
5、 事先看過根據本書改編的電影。
6、 自己也在開始寫東西。
7、 有想像力。
8、 有記性。
9、 手頭應有一本詞典。
10、有一定的藝術感。
當時,學生對作品大多看重情感上的認同、情節、社會經濟角度、歷史眼光。當然,你可能已經猜到了,一個優秀的讀者應該有想像力,我自己也在不斷培養,而一有機會就向別人宣傳。
順便說一句,我這裡所指的「讀者」是一種泛泛的說法。奇怪的是我們不能讀一本書,只能重讀一本書。一個優秀讀者,一個成熟的讀者,一個思路活潑、追求新意的讀者只能是一個「反覆讀者」。聽我說是怎麼回事。我們第一次讀一本書的時候,兩隻眼左右移動,一行接一行,一頁接一頁,又複雜又費勁,還要跟著小說情節轉,處於不同的時間空間——這一切使我們同藝術欣賞不無隔閡。但是,我們在看一幅畫的時候,並不需要按照特別方式來移動眼光,即使這幅畫像一本書一樣有深度、有發展也不必這樣。我們第一次接觸到一幅畫的時候,時間因素並不介入。可看書就必須要有時間去熟悉書裡的內容,沒有一種生理器官(像看畫時用眼睛)可以讓我們先把全書一覽無餘,然後來細細品味其間的細節。但是等我們看書看到兩遍、三遍、四遍時情況就跟看畫差不多了。不過總也不要把視覺這一自然進化而來的怪異的傑作跟思想這個更為怪異的東西混為一談。一本書,無論什麼書,虛構作品也罷,科學作品也罷(這兩類書的界限也並不如人們一般想得那麼清楚),無一不是先打動讀者的心。所以,心靈,腦袋,敏感的脊椎骨,這些才是看書時候真正用得著的東西。
好,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這樣一個問題:悶悶不樂的人看一本輕鬆愉快的書,他的心理活動會怎樣?首先,他的悶氣消了,然後好歹便踏進了這本書的精神世界。但是,要開始看一本書,尤其年輕人倘若又聽到他們私下認為太保守、太正統的人稱讚過這本書,往往下不了這個決心。不過決心既下,隨後的收穫也是豐富多彩的。文學巨匠當初運用想像寫出了一本書,後來讀這本書的人也要善於運用想像去體會他的書才是。
但是,讀者的想像各不相同,至少有兩種。讀書的時候哪一種合適?一種屬於比較低的層次:只從書裡尋找個人情感上的寄託(在這類寄情讀書法名下還可以分列許多細目),這種讀者常常為書裡某一個情節所深深打動是因為它勾起了他對往事的回憶。也有人特別鍾愛某一本書,只因為其中提到某國某地、某處風景、某種生活方式,使他頓興戀舊之情。還有一些讀者就更糟了,只顧把自己比作書裡某一個人物。這些不同種類的等而下之的想像,當然不是我所期望的讀者。
那麼,一個人讀書,究竟應該怎樣讀才合理呢?要有不摻雜個人情感的想像力和審美趣味。我認為,需要在讀者作者雙方心靈之間形成一種藝術上的和諧平衡關係。我們要學的超脫一些,並以此為樂才好,同時又要善於享受——盡情享受,無妨聲淚俱下,感情激越的享受偉大作品的真諦所在。當然這種事情要做到非常的客觀是不可能的,因為真有價值的東西無不帶有若干主觀成分。譬如,分明你們坐在這裡,卻可能只是我的幻覺;而我也許只是你的一個噩夢。但是,這兒我要說的是:讀者應該知道他在什麼時候,在哪一處得收拾起他的想像,這需要他弄清楚作者筆下是一種什麼樣的天地。我們必須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必須設想小說人物的起居、衣著、舉止。《曼斯費爾德莊園》裡范妮·普萊斯的眼珠是什麼顏色,她那間陰冷的小屋子是怎麼佈置的,都不是小事。
氣質人人不同,但是我可以馬上告訴你:讀書人的最佳氣質在於既富藝術味,又重科學性。單憑藝術家的一片赤誠,往往會對一部作品偏於主觀,唯有用冷靜的科學態度來沖淡一下直感的熱情。不過如果一個讀者既無藝術家的熱情,又無科學家的韌性,那麼他是很難欣賞什麼偉大的文學作品的。
一個孩子從尼安德特峽谷裡跑出來大叫「狼來了」,而被後果然緊跟一隻大灰狼——這不成其為文學,孩子大叫「狼來了」而背後並沒有狼——這才是文學。那個可憐的小傢伙因為扯謊次數太多,最後真的被狼吃掉了純屬偶然,而重要的是下面這一點:在叢生的野草中的狼和誇張的故事中的狼之間有一個五光十色的過濾片,一副棱鏡,這就是文學的藝術手段。
文學是創造,小說是虛構。說某一篇小說是真人真事,這簡直是侮辱了藝術,也侮辱了真實。其實,大作家無不具有高超的騙術,不過騙術最高的應首推大自然。大自然總是矇騙人們。從簡單的因物借力進行撒種繁殖的伎倆,到蝴蝶、鳥兒的各種巧妙複雜的保護色,都可以窺見大自然無窮無盡的神機妙算。小說家只是效法大自然罷了。
回頭再來看看那個孩子叫狼的故事。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藝術的魔力在於孩子有意捏造出來的那隻狼身上,也就是他對狼的幻覺;於是他的惡作劇就構成了一篇成功的故事。他終於被狼吃了,從此,坐在篝火旁邊講這個故事,就帶上了一層警世危言的色彩。但那個孩子是小魔法師,是發明家。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待一個作家:他是講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師。一個大作家集三者於一身,但魔法師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成為大作家,得力於此。
我們期望於講故事的人的是娛樂性,是那種最簡單不過的精神上的興奮,是情感上介入的性質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的神遊。另一種稍有不同倒也未必一定高明的讀者是:把作家看作教育家,進而逐步升格為宣傳家、道學家、預言家。我們從教育家那裡不一定只能得到道德教育,也可以求到直接知識、簡單的事實。說來可笑,我就知道有些人看法國小說或俄羅斯小說,目的指在於從中瞭解巴黎有多快活,俄國有多悲慘。最後,而且定重要的還是這句話:大作家總歸是大魔法師。從這點出發,我們才能努力領悟他的天才之作的神妙魅力,研究他詩文、小說的風格、意象、體裁,也就能深入接觸到作品最有興味的部分了。
藝術的魅力可以存在於故事的骨骼裡,思想的精髓裡。因此一個大作家的三相——魔法、故事、教育意義往往會合而為一而大放異彩。有些名著,雖然也只是內容平實清晰,結構謹嚴,但給我們在藝術上衝擊之大,不亞於《曼斯費爾德莊園》,或是狄更斯式的富於感官意象的跌宕文字。在我看來,從一個長遠的眼光來看,衡量一部小說的品質如何,最終要看它能不能兼備詩道的精微與科學的直覺。聰明的讀者在欣賞一部天才之作的時候,為了充分領略其中的藝術魅力,不只是用心靈,也不全是腦袋,而是用脊椎骨去讀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悟作品的真諦,並切實體驗到這種領悟給你帶來的興奮與激動。雖然讀書的時候總還要與作品保持一定的距離,超脫些。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帶著一種既是感官的,又是理智的快感,欣然瞧著藝術家怎樣用紙板搭城堡,這座城堡又怎樣變成一座鋼骨架玻璃的漂亮建築。
「狼若回頭改編」的推薦目錄: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微更改編8+9語錄(魯蛇版) - 有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狼若回頭不是報恩就是報仇貓若回頭不是零食就是罐頭狗若回頭... 的評價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問卦] 狼若回頭不是報恩就是報仇- Gossiping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鐘芷晴- 無忘『那些無法回頭的曾經,竟然早已是滿地狼籍 ... 的評價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請問現在換匯去做美元定存,時機合適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大家一起狂起來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狼若回頭改編 在 大家一起狂起來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狼若回頭改編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憶起二00六年,我遲疑的從書局店員手中接過一張發票,以及一本名為《等一個人咖啡》的小說,儘管我成為九把刀書迷剛滿一年,但基於過去對於言情小說不甚喜愛的印象,我仍質疑手上這本愛情小說能否帶予我一段愉快的旅程。但翻開第一頁之後,見識了九把刀對於愛情題材的特殊見解。
《等一個人咖啡》與一般情話綿綿的言情小說不同,它有著周刊少年漫畫般的熱血洋溢,但又有讓人防被不及的纖細情感,惡搞的趣味中又帶有溫馨的渲染,沒有繁複而無謂的修飾詞彙,整部故事的節奏相當強勁而緊湊,讀來十分暢快淋漓,稱它為最完美的愛情小說算是過譽,但它已成為我心目中最喜歡的愛情小說。
【解構再創造】
相隔八年,由九把刀親自操刀將《等一個人咖啡》改編為電影劇本,並由江金霖擔任導演一職。對於被原作深深打動的我難以抑制雀躍之情,相當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希望能與這部故事的新面貌有著美麗的邂逅。
在《等一個人咖啡》電影中,九把刀豪邁的解構了原作中所熟悉的元素,破壞了整部小說的結構,拼湊出讀者麼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故事。一般小說改編的電影難免有刪改痕跡,尤其是依照小說走向照本宣科的改編電影,更像只是小說精華的影像重現。但九把刀將原作的角色全數打散,並在重新排列彼此聯繫的方式,創造出全新的故事。由於原作小說的每一個角色都相當鮮明,所以能藉由這些角色帶動新的故事結構。雖然故事迴異於原作,但小說的風格延續進了電影,仍十分符合原作的精神。
《等一個人咖啡》原作小說的劇情,讓我感覺像是「阿拓的新竹奇幻之旅」,女主角李思瑩跟隨阿拓的腳步,拜訪了窩藏於新竹大街小巷的奇人朋友,認識了她所不知的家鄉。《等一個人咖啡》的電影版本刪去不少原作中的奇人異事,但本質比小說更加「魔幻」,呈現別於原作的另外一種風趣,就算是書迷也能感到驚喜與意外,不用擔憂缺乏新鮮感,原作與電影版本各有千秋。劇情中充滿九把刀小說慣有的搞怪方式,雖然刻意但風格強烈而鮮明,會讓人聯想到早期周星馳喜劇港片的表現風格,但整體卻又更加細緻而完整。
九把刀在劇情中展現促狹頑皮的本性,在惡搞的劇情中冷不防溫情一番,讓我的淚腺遭受了突襲,然而眼眶才剛濕熱,笑穴卻又忽然被狠狠地戳了一下,讓人領教九把刀喜於惡作劇的可愛。雖然惡搞與溫情彼此頻繁穿插,但又不顯得突兀,情緒反應可以很自然的銜接,確實讓人笑中帶淚,心理著實會想「九把刀這個人壞透了!」。
「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人」,是《等一個人咖啡》原作小說的主旨。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人,每一個人等待的理由千百種,電影版的改編讓角色的關係更加緊密,讓「等一個人」的概念更加緊湊而層次分明,電影整體結構分成三條主線,一條為李思瑩與阿拓的打鬧,第二條為暴哥與金刀審十六年的彆扭,第三條就是玉女周慧敏飾演的咖啡店老闆娘。從原作的「蜘蛛網散布」的多線發展,變成「剝洋蔥」式的層層真相大白。整部電影劇情看似亂無章法,實質上卻是亂中有序,在聲東擊西的技巧之下,達到劇情翻轉的震撼效果。
《等一個人咖啡》的攝影上相當精美,每一幕似乎都可以是劇照。江金霖導演讓整部電影維持良好的節奏,雖然特寫鏡頭多了些,但唯美的畫面也讓這樣的瑕疵無關緊要了。
【港台演員大號召】
除了新人演員宋芸樺與布魯斯的熱鬧演出,亦找了李㼈及黃西田等資深的本土劇演員,也招來了藍心湄與九孔等經典諧星,一方面有新生代的活潑氣息,亦也有本土老演員的懷舊風味,各世代的台灣影劇記憶彼此水乳交融出清新又復古的奇幻故事。
初識賴雅妍是在九把刀的處女之作「三聲有幸」裡,在《等一個人咖啡》她搖身一變成為女同志咖啡師「阿不思」,與先前作品的形象有天壤之別,甚至連外型都「很不賴雅妍」,不過這也意味著她是一個不容易被定型的演員。電影的阿不思比起原作更稍為兇悍了點,但有做到凸顯角色性格的效果,尤其是賴雅妍翻白眼的神韻不知為何特別迷人。更精神可嘉的是,賴雅妍確實有去學習如何調配咖啡,貫徹實現了這個角色的靈魂與精神。
「騎野狼機車的女孩」是我對於李思瑩的第一個印像,較為可惜的是由於電影篇幅必須精簡,野狼機車無法與思瑩形成重要的符號關係,但綜觀整部電影,這樣的取捨是相當正確的。宋芸樺固然有新人的青澀,但本身的能量就相當飽滿而強勁,將李思瑩詮釋得更加洗練而精準,正義凜然又不至於潑婦罵街,懷有少女的浪漫情懷又不會顯的花癡,收放恰如其分。
原作小說的阿拓個性木訥而溫和,但真誠的他擅於廣結背景獨特的朋友,他成為思瑩的真心摯友,他不斷獻策於李思瑩,讓她更能接近暗戀的學長澤于,而李思瑩直到最後才恍然阿拓才是她一直等待的人,至於阿拓對於思瑩的心意原作並沒有講白,留下了曖昧的韻味。電影中阿拓與李思瑩初次邂逅的情形與原作相似,但性子少根筋的他卻成為思瑩急欲擺脫的背後靈,後來才逐漸成為日常生活形影不離的朋友。布魯斯詮釋的阿拓很樸真,但個性又更加陽光,講話有點詞拙的模樣更顯得可愛,完全沒有矯揉的成分。若用拉不拉多犬來形容他,不知道是否有點過份?
由於劇情結構大幅的更動,李思瑩與阿拓的故事線的重要性略微下降,但仍舊串起整部故事重要的線路,串起金刀嬸與暴哥多年倔強的別離情感,以重新繫起咖啡店老闆娘的幸福記憶。兩位演員的個性都相當率真而忠於自我,沒有浮誇的情感失控,只有真誠的詮釋
因為整部戲劇人物關係的改變,原作中的暴哥與金刀嬸成了一對,分別由李㼈與藍心湄飾演。李㼈把暴哥詮釋得更加立體,原作的暴哥總是板著一張冷臉,偶爾吼幾聲威嚇別人,但電影的暴哥個性當豐富,他可以凶惡的讓你變小狗,卻又能馬上涕淚縱橫,甚至還能妙語如珠,比起「原生」的暴哥更有重量級的喜感。藍心湄總是風情萬種,天然的喜感也無須贅述,她演繹出原作所沒有的「刀子口豆腐心」性格,無疑是詮釋金刀嬸的最佳人選。李㼈與藍心湄的鄉土劇演戲風格固然誇張,但賦予了角色鮮明的性格,也喚起觀眾心中對於鄉土劇的熟悉回憶。因為這兩位前輩的參與,讓《等一個人咖啡》有了穩重的力量。
「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也盼望再回頭再淋它一次」,然而老闆娘始終沒有離開過那場大雨,她一直坐在窗邊,注視著只有她才能看見的傾盆大雨。電影用一種時空錯置的方式,傳達老闆娘困在回憶裡的倔強,讓我想起日本動畫《千年女優》女主角於自己的回憶裡旅行的表現手法
「等一個人咖啡」的老闆娘,在原作僅是襯托出整部小說氛圍的角色,只在小說前半段佔重要的篇幅。老闆娘的個性悠然自適,當她娓娓敘說她的愛情遺憾時,也並無太多悲傷之情,而電影的老闆娘總是一臉沉鬱,成天魂不守舍,有種想要憐惜的感覺。老闆娘出場不多,但她的戲份平均地分配於整個劇情,形成一個隱晦的主線,直到電影最後一刻觀眾才會恍然大悟她才是故事的主角。周慧敏的戲份不多,但她自然流洩的神韻足以道盡千言萬語。
《等一個人咖啡》群聚了港台等資深與年輕的演員,每一個演員都是一個世代影視記憶的註解,可以說是港台電影大銀幕的同樂會,讓電影座上的每位觀眾們有了共同記憶的串連。
【掩飾於混亂下的浪漫】
曾經有一本編劇書說到,改編電影有時必須不尊重原著,《等一個人咖啡》小說與電影劇本皆出自九把刀,而九把刀有「不尊重」自己的勇氣,大刀闊斧地支解小說的結構,再反覆推敲出概念相同但全新故事的劇本。看似一片混亂的胡鬧,直到電影翻出底牌的最後一刻,前面的瘋狂笑鬧彷彿皆有了意義。
九把刀的劇本能力蒸蒸日上,從《那些年》充滿隨性與實驗風格的創作,到《變身》三幕劇本架構的成熟掌握,最終在《等一個人咖啡》能將別人感動的一蹋糊塗。
狼若回頭改編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回憶起二00六年,我遲疑的從書局店員手中接過一張發票,以及一本名為《等一個人咖啡》的小說,儘管我成為九把刀書迷剛滿一年,但基於過去對於言情小說不甚喜愛的印象,我仍質疑手上這本愛情小說能否帶予我一段愉快的旅程。但翻開第一頁之後,見識了九把刀對於愛情題材的特殊見解。
《等一個人咖啡》與一般情話綿綿的言情小說不同,它有著周刊少年漫畫般的熱血洋溢,但又有讓人防被不及的纖細情感,惡搞的趣味中又帶有溫馨的渲染,沒有繁複而無謂的修飾詞彙,整部故事的節奏相當強勁而緊湊,讀來十分暢快淋漓,稱它為最完美的愛情小說算是過譽,但它已成為我心目中最喜歡的愛情小說。
【解構再創造】
相隔八年,由九把刀親自操刀將《等一個人咖啡》改編為電影劇本,並由江金霖擔任導演一職。對於被原作深深打動的我難以抑制雀躍之情,相當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希望能與這部故事的新面貌有著美麗的邂逅。
在《等一個人咖啡》電影中,九把刀豪邁的解構了原作中所熟悉的元素,破壞了整部小說的結構,拼湊出讀者麼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故事。一般小說改編的電影難免有刪改痕跡,尤其是依照小說走向照本宣科的改編電影,更像只是小說精華的影像重現。但九把刀將原作的角色全數打散,並在重新排列彼此聯繫的方式,創造出全新的故事。由於原作小說的每一個角色都相當鮮明,所以能藉由這些角色帶動新的故事結構。雖然故事迴異於原作,但小說的風格延續進了電影,仍十分符合原作的精神。
《等一個人咖啡》原作小說的劇情,讓我感覺像是「阿拓的新竹奇幻之旅」,女主角李思瑩跟隨阿拓的腳步,拜訪了窩藏於新竹大街小巷的奇人朋友,認識了她所不知的家鄉。《等一個人咖啡》的電影版本刪去不少原作中的奇人異事,但本質比小說更加「魔幻」,呈現別於原作的另外一種風趣,就算是書迷也能感到驚喜與意外,不用擔憂缺乏新鮮感,原作與電影版本各有千秋。劇情中充滿九把刀小說慣有的搞怪方式,雖然刻意但風格強烈而鮮明,會讓人聯想到早期周星馳喜劇港片的表現風格,但整體卻又更加細緻而完整。
九把刀在劇情中展現促狹頑皮的本性,在惡搞的劇情中冷不防溫情一番,讓我的淚腺遭受了突襲,然而眼眶才剛濕熱,笑穴卻又忽然被狠狠地戳了一下,讓人領教九把刀喜於惡作劇的可愛。雖然惡搞與溫情彼此頻繁穿插,但又不顯得突兀,情緒反應可以很自然的銜接,確實讓人笑中帶淚,心理著實會想「九把刀這個人壞透了!」。
「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人」,是《等一個人咖啡》原作小說的主旨。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人,每一個人等待的理由千百種,電影版的改編讓角色的關係更加緊密,讓「等一個人」的概念更加緊湊而層次分明,電影整體結構分成三條主線,一條為李思瑩與阿拓的打鬧,第二條為暴哥與金刀審十六年的彆扭,第三條就是玉女周慧敏飾演的咖啡店老闆娘。從原作的「蜘蛛網散布」的多線發展,變成「剝洋蔥」式的層層真相大白。整部電影劇情看似亂無章法,實質上卻是亂中有序,在聲東擊西的技巧之下,達到劇情翻轉的震撼效果。
《等一個人咖啡》的攝影上相當精美,每一幕似乎都可以是劇照。江金霖導演讓整部電影維持良好的節奏,雖然特寫鏡頭多了些,但唯美的畫面也讓這樣的瑕疵無關緊要了。
【港台演員大號召】
除了新人演員宋芸樺與布魯斯的熱鬧演出,亦找了李㼈及黃西田等資深的本土劇演員,也招來了藍心湄與九孔等經典諧星,一方面有新生代的活潑氣息,亦也有本土老演員的懷舊風味,各世代的台灣影劇記憶彼此水乳交融出清新又復古的奇幻故事。
初識賴雅妍是在九把刀的處女之作「三聲有幸」裡,在《等一個人咖啡》她搖身一變成為女同志咖啡師「阿不思」,與先前作品的形象有天壤之別,甚至連外型都「很不賴雅妍」,不過這也意味著她是一個不容易被定型的演員。電影的阿不思比起原作更稍為兇悍了點,但有做到凸顯角色性格的效果,尤其是賴雅妍翻白眼的神韻不知為何特別迷人。更精神可嘉的是,賴雅妍確實有去學習如何調配咖啡,貫徹實現了這個角色的靈魂與精神。
「騎野狼機車的女孩」是我對於李思瑩的第一個印像,較為可惜的是由於電影篇幅必須精簡,野狼機車無法與思瑩形成重要的符號關係,但綜觀整部電影,這樣的取捨是相當正確的。宋芸樺固然有新人的青澀,但本身的能量就相當飽滿而強勁,將李思瑩詮釋得更加洗練而精準,正義凜然又不至於潑婦罵街,懷有少女的浪漫情懷又不會顯的花癡,收放恰如其分。
原作小說的阿拓個性木訥而溫和,但真誠的他擅於廣結背景獨特的朋友,他成為思瑩的真心摯友,他不斷獻策於李思瑩,讓她更能接近暗戀的學長澤于,而李思瑩直到最後才恍然阿拓才是她一直等待的人,至於阿拓對於思瑩的心意原作並沒有講白,留下了曖昧的韻味。電影中阿拓與李思瑩初次邂逅的情形與原作相似,但性子少根筋的他卻成為思瑩急欲擺脫的背後靈,後來才逐漸成為日常生活形影不離的朋友。布魯斯詮釋的阿拓很樸真,但個性又更加陽光,講話有點詞拙的模樣更顯得可愛,完全沒有矯揉的成分。若用拉不拉多犬來形容他,不知道是否有點過份?
由於劇情結構大幅的更動,李思瑩與阿拓的故事線的重要性略微下降,但仍舊串起整部故事重要的線路,串起金刀嬸與暴哥多年倔強的別離情感,以重新繫起咖啡店老闆娘的幸福記憶。兩位演員的個性都相當率真而忠於自我,沒有浮誇的情感失控,只有真誠的詮釋
因為整部戲劇人物關係的改變,原作中的暴哥與金刀嬸成了一對,分別由李㼈與藍心湄飾演。李㼈把暴哥詮釋得更加立體,原作的暴哥總是板著一張冷臉,偶爾吼幾聲威嚇別人,但電影的暴哥個性當豐富,他可以凶惡的讓你變小狗,卻又能馬上涕淚縱橫,甚至還能妙語如珠,比起「原生」的暴哥更有重量級的喜感。藍心湄總是風情萬種,天然的喜感也無須贅述,她演繹出原作所沒有的「刀子口豆腐心」性格,無疑是詮釋金刀嬸的最佳人選。李㼈與藍心湄的鄉土劇演戲風格固然誇張,但賦予了角色鮮明的性格,也喚起觀眾心中對於鄉土劇的熟悉回憶。因為這兩位前輩的參與,讓《等一個人咖啡》有了穩重的力量。
「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也盼望再回頭再淋它一次」,然而老闆娘始終沒有離開過那場大雨,她一直坐在窗邊,注視著只有她才能看見的傾盆大雨。電影用一種時空錯置的方式,傳達老闆娘困在回憶裡的倔強,讓我想起日本動畫《千年女優》女主角於自己的回憶裡旅行的表現手法
「等一個人咖啡」的老闆娘,在原作僅是襯托出整部小說氛圍的角色,只在小說前半段佔重要的篇幅。老闆娘的個性悠然自適,當她娓娓敘說她的愛情遺憾時,也並無太多悲傷之情,而電影的老闆娘總是一臉沉鬱,成天魂不守舍,有種想要憐惜的感覺。老闆娘出場不多,但她的戲份平均地分配於整個劇情,形成一個隱晦的主線,直到電影最後一刻觀眾才會恍然大悟她才是故事的主角。周慧敏的戲份不多,但她自然流洩的神韻足以道盡千言萬語。
《等一個人咖啡》群聚了港台等資深與年輕的演員,每一個演員都是一個世代影視記憶的註解,可以說是港台電影大銀幕的同樂會,讓電影座上的每位觀眾們有了共同記憶的串連。
【掩飾於混亂下的浪漫】
曾經有一本編劇書說到,改編電影有時必須不尊重原著,《等一個人咖啡》小說與電影劇本皆出自九把刀,而九把刀有「不尊重」自己的勇氣,大刀闊斧地支解小說的結構,再反覆推敲出概念相同但全新故事的劇本。看似一片混亂的胡鬧,直到電影翻出底牌的最後一刻,前面的瘋狂笑鬧彷彿皆有了意義。
九把刀的劇本能力蒸蒸日上,從《那些年》充滿隨性與實驗風格的創作,到《變身》三幕劇本架構的成熟掌握,最終在《等一個人咖啡》能將別人感動的一蹋糊塗。
狼若回頭改編 在 狼若回頭不是報恩就是報仇貓若回頭不是零食就是罐頭狗若回頭... 的推薦與評價
廢文補給站, profile picture. 廢文補給站 · 2016年9月8日05:09 ·. 狼若回頭不是報恩就是報仇貓若回頭不是零食就是罐頭. 狗若回頭. ... <看更多>
狼若回頭改編 在 [問卦] 狼若回頭不是報恩就是報仇- Gossiping - PTT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as抬頭有的時候會在FB社群上看到有些人的備註寫著莫忘初衷. 但除了這句話外還有些時候還會看到他們的動態寫狼若回頭不是報恩就是報仇. ... <看更多>
狼若回頭改編 在 #微更改編8+9語錄(魯蛇版) - 有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8+9語錄 :狼若回頭,必有緣由,不是報恩,就是報仇魯蛇語錄 :魯 ... 超開心 大家好~~~~出part2囉XD 雙手奉上連結: 改編新詩(魯蛇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