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佛利山莊裡總有太陽在照耀,但陽光並不一定都照在每一個人身上;在這裡,你可以是眾人追捧的對象,但下一秒,又可能誰都不是。」
這段話在美國熱映好幾季的《比弗利嬌妻》裡絕對是最好的詮釋。這部影集到今年已推出了11季,每一季中都會有許多貴婦讓鏡頭跟拍他們的日常生活,主角會換,但不變的共同點就是每位都富到讓平凡人無法想像的地步。(裡面有兩位是名媛芭黎絲希爾頓的阿姨,從第一季一路演到現在;名模Bella 跟Gigi的媽媽也有出演過其中幾季)
隨便細數幾點讓人大開眼界的部分,大到跟大安森林公園差不多的豪宅只是基本,家裡有管家助手褓姆也是標配,就算只是出門到對面串門子也要搭加長型禮車,更豪一點的還包括旅遊都搭私人飛機,不管到哪都要帶上造型團隊,力求自己隨時都是亮眼迷人,在這部劇裡只要貴婦出場必穿高跟鞋,參加個烤肉趴沒穿禮服還會被其他人訕笑...如此這般讓我在看這齣戲時,簡直以為自己像是到了平行世界的劉姥姥😆
第一季裡有位貴婦叫卡蜜拉,原本只是位舞女,後來因為嫁給知名演員Kelsey Grammer而躋身貴婦行列,原本都是一副高高在上鄙視眾人的模樣,甚至還說出「我們現在為了環保,比較少搭乘私人飛機而選擇民航」的經典名句,但在第一季後段發現老公出軌,最終被迫在螢幕前離婚,身上那股傲氣立刻就沒了,第二季簡直換了一個溫婉賢良的人設🙄
另一位貴婦泰勒,同樣也是出身平凡家庭嫁給有錢人,因為太害怕失去現在擁有的豪奢生活,即使被老公家暴到需要整容也隱忍不說,曾經為了4歲女兒的生日趴花了6萬美金,花起錢來毫不手軟,但最後老公生意失敗自殺後,她一夕之間淪落到需要變賣結婚戒指來還債的地步
(PS.網路上有名的女人吼貓的梗圖,圖中女子就是在劇中崩潰的泰勒)
在最新幾季裡,出現了一名被網友暱稱是天后的貴婦艾瑞卡,老公曾是知名的大律師Tom Girardi,打贏過很多大案,還是電影《永不妥協》裡的律師原型,原本一直備受世人尊重,艾瑞卡也在老公的大力支助下,花大錢將自己打造成電子搖滾歌星,出門表演排場大到讓人懷疑她的收入根本只是花費的1/100,前面說到哪裡都會隨身帶著妝髮團隊的人就是她
沒想到在今年剛播出的第十一季中,Tom被指控從自己打的官司裡,原本應該屬於飛機失事的罹難者家屬撫恤金挪用了數百萬美元,雖然現在案子還在美國法院審理當中,但消息一出簡直引起全美嘩然,因為透過這個節目,艾瑞卡夫妻檔平時的奢華生活全都一覽無遺,如今卻被爆出許多錢其實是生活艱困的寡婦、孤兒所獲得的賠償金,輿論民情都沸騰到最高點
這一季中隨著每一集劇組記錄下媒體踢爆官司進展,讓艾瑞卡鏡頭下越來越狼狽,她所宣稱的演藝事業在老公垮台後根本無法賺錢,她不再有造型團隊跟隨、沒有了管家、帳戶被凍結,甚至連開車都必須自己來了,而最擅長落井下石的貴婦群也沒放過她,即使艾瑞卡始終堅稱自己不知情,仍舊被貴婦當眾指責要與她保持距離,避免自己的名譽也受到影響
這三位女主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貌似是光鮮亮麗,太陽永遠灑在身上的嬌妻貴婦,實際上卻是依附另一半而活,倚仗著另一半的錢財大肆揮霍,實際上卻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附屬品,而一旦倚仗的大樹倒了,攀附在樹上的藤蔓又怎麼可能依舊享受得到光芒呢?
明明就是一部很狗血的真人實境秀(看完十一季我學會了不少英文罵人的詞句😂),但我卻硬是把它看成了一部警示勵志片,看著上一刻還意氣風發的貴婦,下一刻必須搖尾乞憐求老公不要離婚,無法讓自己獨立,生活就沒有了選擇的底氣。
很久以前曾和一位電視台資深男主管聊天,那是一段讓人不舒服到寒毛直豎的對話,在得知我只是平凡家庭出生,男朋友也不是來自什麼大富大貴的人家,很直白地對我說,現在很多主播,不是自己本身家境優渥,就是先找個家境好一點的另一半給他養,這樣就算當主播錢賺得少,就把薪水當成零用錢,回家再當少奶奶。他還力勸我應該先找到有錢公子哥再為自己的事業做打算
當時我只能閉嘴點頭微笑,用放空但假裝聆聽的眼神來度過這段對話😎
但心裡簡直有千萬個不服氣,為什麼在台灣,想當主播的女生就一定要活成花瓶的樣子?
《比佛利嬌妻》裡有位我很喜歡的主角Lisa Vanderpump,她雖然也是出身平凡,嫁給了富二代,但她非常有生意頭腦和經營手腕,和老公一起開創了餐飲事業,在歐美各地開了數十家餐廳,在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她精準又聰明的投資眼光,甚至電視台還為了她另開一個實境秀,主題就叫《Vanderpump's Rule》,她把自己從攀附豪門的小女子,活成了有底氣的富一代,甚至在家裡也看得出老公非常寵溺她,她在家中擁有絕對話語權,而不是男強女弱的貴婦基本標配
雖然第九季時因為人設崩塌離開節目(Lisa很會耍心機操縱人心這邊先不談😂),但我還是非常欣賞這位女老闆,她讓陽光一直照耀在她的身上,耀眼迷人讓人離不開目光
希望有一天,你我也能成為那般靠著自己努力,而耀眼發光的存在☀️
#深夜的凱莉談心
#這篇大概是近期打過最長的文了
#台灣好少人在追這部劇
#為了講清楚故事大綱和心得就變得落落長
#我覺得片名應該取作貴婦的崛起與墜落
#Netflix有前幾季推薦追
#對於學習用英文罵人非常有幫助
#比弗利嬌妻 #RHOBH #therealhousewivesofbeverlyhills #realityshow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歲泰國少女欣拉達,用鍵盤彈奏流行歌曲,身邊成群的環尾狐猴邊吃點心,邊好奇的聆聽,有的爬上她的鍵盤研究,更皮的還會跳上她的鱷魚裝。音樂聲讓長期少了遊客,寂靜沉悶的綠山野生動物園又輕鬆起來,狐猴們成群攀爬跳躍,猶如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重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
獨攀者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約旦・瓦地倫 Wadi Rum / 《沙丘》取景地
-
許多人說,
約旦的瓦地倫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
這片廣袤乾谷是約旦最大的沙漠,超過 74000 公傾的沙地上峽谷、峭壁、洞穴林立,當陽光灑下,富含氧化鐵的細砂便會呈現深邃的赭紅與紅棕色調,讓人彷彿身處外星,當地人亦稱它為「月亮谷」。
-
由於地貌獨特,瓦地倫一直都是好萊塢導演鍾愛的取景地與地球上最熱門的外星球候選人之一。
包含《阿拉伯的勞倫斯》、《絕地救援》、《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星際大戰:天行者崛起》、《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普羅米修斯》到《阿拉丁》真人版等諸多電影都曾在此拍攝。
而最近這份落落長的清單又添了新成員,那就是近期大熱的《沙丘》。
-
從朋友臉書分享的文章得知,《沙丘》電影中的沙漠星球,除了在阿布達比拍攝外,更多的就是在瓦地倫,就連男主角受訪時都說了瓦地倫是多麼地讓他印象深刻 —— 而這也是我突然 PO 這篇文的原因。
-
最近我的社群被《沙丘》瘋狂洗版,弔詭的是,大家留下的評價簡直是天秤的兩極。
一部分的人瘋狂讚美,說這是他們看過最美的電影,光是看著畫面都感動到想哭;另一部分的人則說,《沙丘》讓他們的失眠症都好了(?)說這是他們看過最平淡無聊的電影。
我每次滑限時動態,
都很懷疑這些人看的是同一部電影嗎 😂
這種兩極的評價實在是讓人好糾結要不要久違的前進電影院啊啊。雖然想看,但戴口罩久待密閉空間感覺也是有點痛苦(?)🍿🥤
#有人願意跟我分享心得嗎
#到底值不值得忍受口罩和不能吃喝的痛苦前進電影院呢
-----------
▪ 瓦地倫旅遊提示 ▪

🏜 前往 Wadi Rum 旅行非常簡單,只要到了約旦當地(或預先透過網路)聯繫旅行社即可。Wadi Rum 的包套行程發展成熟,直接挑一個喜歡的方案報名就是了。多數旅行者會選擇兩天一夜的方案,先走訪石刻壁畫、石拱橋、紅色沙漠等景點,最後在沙漠營地過夜,伴著星星或月亮入睡,隔天中午返回出發地。接著可以轉車去佩特拉或死海。
🏜 瓦地倫沙漠裡有不少地方需要簡單攀爬,建議穿著長褲
🏜 如果想看沙漠星空,記得避開月圓前後,不然就會跟我們一樣賞月賞到飽 🙂
🏜 說實話我並不喜歡約旦這個國家,也沒有太大的再訪意願,但不得不承認,佩特拉(Petra)和瓦地倫(Wadi Rum)還真的是一生中滿值得去一次的景點(恩,但一次也就夠了。)
獨攀者電影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Marilyn Monroe: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
「生命是如此短暫,它或許太短,也或許太長,
唯一能確定的是,它一點都不容易。」
源於瑪丹娜在《拜金女孩》(Material Girl)MV中致敬瑪麗蓮夢露的橋段,兒時的我常將這兩位人物混淆,且對書呆小孩而言,金髮尤物與我何干?故始終沒興趣細究夢露種種。
直至2012年,一部短命美劇《名聲大噪》(Smash)開播,我才知曉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這個離一般人很遠,印象大多停留在性感偶像、金髮傻妞,或是在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生日慶祝活動中,穿了件閃閃發亮的米色緊身裙,千嬌百媚唱「生日快樂」之傾國妖女,實際上,不總是如天邊星子般璀璨明媚,而擁有黯淡坎坷之黑暗面。
瑪麗蓮‧夢露的本名是諾瑪‧珍(Norma Jeane),幼年期在寄養家庭和孤兒院間輾轉流離,一頭蓬鬆豐厚的金髮並非天生,原本頂著被傳統審美觀視為平凡無奇的咖啡色頭髮。她看似嬌憨迷糊,實則敏感聰明,連走路姿態、一顰一笑,皆經過細心研究、反覆練習,才建立了顯著個人風格,成為螢光幕上迎合大眾喜好,風靡萬人之絕色佳人。
歷經悲慘童年與不幸婚姻,諾瑪‧珍將母親的夢想作為自己的夢想,立志成為大明星。年紀漸長,她意識到自身魅力能吸引男性,便將「性」當成工具,掌握主動權,一步步扶搖攀升。
社會媒體為其活色生香的肉體、身姿瘋狂著迷,卻又義正辭嚴譴責瑪麗蓮‧夢露是不道德的、虛榮的、浮誇的。然而對夢露來說,「我的身體就只是我的身體,無論是全部,抑或是任何一個部位。」
在好萊塢,用性交換權力是不成文規定,夢露利用優勢,游刃有餘地應付掌權者,換取演出機會。而在工作上,她從未中斷發音及演技之學習,力求突破,無愧於演員一職。所以誰有權利定奪、評斷她的人生?那些歧視、偏見、嘲笑等負面標籤,不過來自於蕩婦羞辱,女性的價值為何一定得與貞操畫上等號?為何得符合社會期待?
本書《Marilyn Monroe: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自上述觀點切入夢露的雙面性,一面是人性的諾瑪‧珍,另一面是神性的瑪麗蓮•夢露,並根據豐富史料,揭開她不為人知的真面目,比如熱愛閱讀及寫作,藉此撫慰對自我的不肯定;又如表面看似自信大方,其實極度缺愛,充滿巨大不安全感;且私底下時常探訪孤兒院或窮人醫院,因為那裡連結了她的童年。
從外在來講,本書裝禎精美,自封面、扉頁至內文,皆雕琢考究,無怪乎出自西班牙知名設計師之手,放在書架上就如一本絢爛奪目的精品;就內在來說,文章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行雲流水的文字搭配一幅幅用色大膽瑰麗的插畫,探索夢露戲劇性人生與脆弱內心世界,史料考據詳實,可讀性極高,似詩、如歌,又像一齣寓言式的希臘悲劇,美麗哀愁,令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已。
值得一提的是,插畫以書本裡燃燒的生命之火(夢露興趣所在)、糾纏不休的藤蔓(夢露內心陰影),以及絢麗綻放卻易逝的鮮花等標誌代表夢露,在書中單獨或同時出現,暗喻她各個階段的狀態。
幼年是初綻蓓蕾,亦伴隨蟄伏於陰影中,揮之不去的藤蔓糾葛。花朵在夢露筆下、私密處、麥克風、向前邁進的腳步上一一盛放,最燦爛的時節,奼紫嫣紅怒放於其髮間,快活身影被光鮮明亮的色塊包圍。藤蔓則自藥物、酒瓶、精神病房、試圖掌控她的人事物,以及夢露空洞黯淡的身體裡恣意蔓延,當她遭受背叛,感到焦慮、受傷的絕望時刻,爬上肩膀的不僅僅是漆黑藤蔓,還有張牙舞爪的骷髏。
好在作者並未予夢露的死亡任何價值判斷,書末再無藤蔓纏繞,僅有夢露化身為蝶,紙上輕輕落下一句「冀望有一天,我會永垂不朽。」隨後是大片留白處理。這種藝術表現形式,讓讀者飽經身歷其境之強烈印刻後,有種曲終人未散的解脫釋然。
而諾瑪‧珍,妳的確永垂不朽了,妳是出類拔萃的女性,是萬世巨星,當世俗物質日夜更替,妳屹立於外,永恆存在。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Marilyn Monroe: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心目中的絕代美女?例如:
「《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我痣己(絕不動搖!!」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9/4(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9/5(日)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MarilynMonroe #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 #MarilynUnabiografía #瑪麗亞艾塞 #MaríaHesse #尖端 #西班牙知名插畫家 #平面設計師 #好萊塢傳奇 #流行文化ICON #性感女神不為人知的祕密 #Goodreads近五星好評 #Amazon五星好評 #全彩精裝典藏版 #藝術設計 #電影 #明星 #傳記
📖博客來:https://bit.ly/3zzXndP
📖尖端:https://bit.ly/3t17shF
📖誠品:https://bit.ly/2UYRwQb
📖金石堂:https://bit.ly/38pkjAz
📖讀冊:https://bit.ly/3yswze3
※延伸閱讀系列作:
⭐️《Frida Kahlo:燃燒烈愛的芙烈達.卡蘿》
https://bit.ly/2Y5cNsB
⭐️《Freddie Mercury:璀璨奪目的佛萊迪・墨裘瑞》
https://bit.ly/3jwtwgZ
獨攀者電影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1歲泰國少女欣拉達,用鍵盤彈奏流行歌曲,身邊成群的環尾狐猴邊吃點心,邊好奇的聆聽,有的爬上她的鍵盤研究,更皮的還會跳上她的鱷魚裝。音樂聲讓長期少了遊客,寂靜沉悶的綠山野生動物園又輕鬆起來,狐猴們成群攀爬跳躍,猶如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重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857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tWJRgNbH1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XMfh2-p43PRL8XEAgzlelok_95Q)
獨攀者電影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新影片: 《最後生還者》如何將遊戲化為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JVdvfdD8Y --~--
我要來批判媒體了 這次是從Kanye West的MV-Famous來看近年的嗜血媒體亂象
這部MV看似是在對嗆 但其實是對於名氣以及媒體、潮流的深度反思 一起來看懂吧!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啊,是的,全世界正在對抗數百年來最嚴重的病毒爆發,
美國正在內戰2的邊緣(但是沒有驚奇隊長或鋼鐵人能來救你)
同時也在跟中國冷戰,
但是顯然媒體以及眾多人們最在乎的還是各種名人八卦和腥羶色爭議,
有鑑於此,我想是時候來重新認識近年來最具爭議,
但是也最值得挖掘的MV,Kanye West的2016單曲-- Famous。
啊,是的,今天我又來探討偉大的媒體了,
暨《英格麗向西》、韓國瑜、脫歐之戰、以及《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影片之後,
這部影片又要再一次地發揮超粒方「白天批判、晚上批判、假日批判」的精神了。
如果你還想要看到更多批判影片,首先別忘了訂閱以及按下小鈴鐺,
因為顯然無論標題再怎麼農場,Youtube就是不願意推薦這頻道的影片。
「為什麼你突然要講一部三年之前的MV?」你問,
是啊,好問題,要像This is America那樣跟風,我早就錯過時機了,
然而,這部當年撼動全美國的極爭議MV所傳達的訊息,
再現今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不僅是肯伊對於自身名氣的反思內省,也諷刺著當今媒體圈以及觀眾的嗜血。
身為公眾人物,的確會帶來無可比擬的名氣和財富,
但是換來的,卻也是狗仔以及狂熱觀眾們無止盡的窺探,
以及那些竊笑、無名的酸民,
迫不及待等著你犯下任一個錯誤,瞬間將你碎屍萬段。
首先,在談論這部MV之前,先來介紹一下肯伊,
他從許久以前就是個充滿爭議的饒舌歌手,
無疑地極有才華,但是也著名的非常自傲,
不僅自稱為”Yeezus” (諧音耶穌Jesus),
也絲毫不吝嗇宣稱自己是當代最偉大的饒舌歌手,更是21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I am Warhol. I am the number one most impactful artist of our generation...I am Shakespeare...in the flesh.”
在肯伊眾多的驚世行徑和言論之中,最出名,最引起眾人關注的,
莫過於他與泰勒絲超過十年的世紀之仇。
有些人大概知道,這爭執源自2009年的音樂錄影帶大獎,
正在泰勒絲要上台領獎時,肯伊突然衝上台,搶走她的麥克風表示:
“Ima let you finish...”
當時泰勒年僅19歲,是個閃亮的新星,
所以肯伊理所當然地受到眾人攻擊,就連歐巴馬都說他是個機掰郎,
...如果連歐巴馬都說你是個機掰郎,你就知道你大概做錯什麼了。
當然,在一連串的訪談之後,他們過了不久就和好了,
直到2016,肯伊新發單曲Famous這首歌竟包含這段台詞:
“I feel like me and Taylor might still have sex / Why? I made that bitch famous.”
大概不用我跟你說發生了什麼事,肯伊馬上又面臨了如紙片飛來的批評,
但是後續又出現了「驚人」的轉折,
那種會連續好幾周上頭條新聞的轉折,
肯伊的老婆金卡達珊揭露了肯伊與泰勒的電話錄影,
其中泰勒似乎認為肯伊「人很好」,這首歌很有趣,似乎是在給予祝福。
想當然耳,風向瞬間一轉,許多人都表示泰勒是一條虛偽狡猾的蛇,
你可能有注意到我剛剛強調了「似乎」這兩個字,
因為幾個月前真正的完整的電話紀錄才揭露了真相,還泰勒絲一個公道。
不過在當時最驚人、最爭議的是在這首歌的MV揭露,
其中有著全裸的泰勒絲蠟像躺在肯伊身旁,
以及旁邊另外十來位出名(或者更貼切是惡名昭彰)的人物。
究竟,這部MV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從頭開始:
畫面開始於迷幻的夕陽,就這樣一路下降到陰暗的恐怖谷之中。
躺在床上的裸體,哪些是本人?哪些是化妝或是蠟像?
也許這一切都不重要,因位在媒體以及八卦的輪迴之下,
這些名人早已被去人性化,
一舉一動,一言一型,都成為了提供人們娛樂的人偶。
接著,在那段極具爭議性,直接開嗆泰勒的開場之後,就進入了肯伊常見的自大宣言:
For all the girls that got dick from Kanye West
If you see 'em in the streets give 'em Kanye's best
Why? They mad they ain't famous
They mad they still nameless
”
但是這並不是單純的比老二大賽而已,
在過了兩分鐘之後,這首MV忽然進入了最讓人困惑的橋段。
長達五分鐘無音樂的橋段,只剩下呼吸以及打呼聲,
配上這些名人赤裸的身軀以及臉龐,
泰勒、雷哈娜、川普、小布希、考斯比等,全都用幾近病態的特寫帶出來,
我們從沒看過如此私密的畫面,就像是個偷窺狂,甚至殺人犯,
悄聲無息地滑過這些熟睡的人,這不是我們該看到的畫面。
然而因為這些人是名人,是人們生活之中執迷的對象,
我們還是繼續觀賞。
但是與此同時,卻也感受到這些人的人性,甚至感到些許同情。
這其中出現的眾多人物時常面臨主流社會和媒體的抨擊,
但是在此處,他們一絲不掛地熟睡,
完全對我們這些窺視者以及外在的世界一無所知。
在此時此刻,這些幾乎不可觸及的人物,都展現了他們最脆弱的一面。
最後,鏡頭漸漸向上升起,揭露了一幅如夢境般的畫面,
這時已經不再是先前的低畫質、手持攝影機畫面,
而是充滿鮮豔色彩、近乎可說輝煌的景象。
床上沉睡中的人物,都成為了肯伊繪出的這幅畫之中的元素,
矛盾地同時帶著挑釁、煽情、平靜、以及無瑕的純潔。
更是在鏡頭最高點時,忽然看向鏡頭,彷若是在說:
「我知道,我知道你們都在看著我們」
所以,這一切究竟代表什麼?
最後全景的畫面明顯是在致敬文森特·德賽德里奧在2004年的畫作Sleep,
當時他就曾對於這幅畫表示:
「有些人認為這是性愛轟趴,但是這樣解讀是錯的,
這其實是在代表集體的睡眠-廣義來說是代表整個文化的沉睡,理智的沉睡」
也許這就是整個MV最受到忽略之處,
就如同我在韓國瑜現象那部影片開頭引用的紙牌屋台詞一樣,
「歡迎來到理性時代之死」
所謂理智的沉睡,甚至死亡,就是媒體,尤其是社群媒體所造成的集體盲目。
我們看的愈多,真「看見」的,反而愈少。
人們說肯伊是個狂人,但是對我來說,他是個天才,
他完全知道怎麼操弄這個嗜血的媒體生態,
他知道自己造成的所有爭議、失序的言行舉止,
極為逆風的言論、對於川普的強烈支持,
帶給他的,都是眼球
而越多眼球,就等於是越多錢錢。
我們時常聽到對於低素質媒體的抱怨,尤其是最近幾個禮拜,
但是卻非常少見到有人追根究底是什麼造就了低素質媒體?
是什麼,讓我們眼前所見,耳邊所聽的,都是無止盡的噪音?
不就是閱聽者本身嗎?
有需求才有供給,有了供給,就會有更多需求。
這些爭議的、這些聳動的、這些時常不道德的獨家腥聞,
會如此渲染就是因應觀眾們的嗜血口味,
當然,名人也因此嚐到甜頭,製造更多爭議,讓媒體加以報導,
形成了自給自足的血盆大口。
你有看過冰與火之歌嗎?
的確,混亂是一把階梯,讓那些抓緊機會的人能夠逐漸往上爬,
而這混亂的來源,是所有人都參與其中的。
我並不是在捍衛那些無良媒體,完全不是,我就直說了,
他們對於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真的毫無價值。
但是,當一名公眾人物的隱私被爆出來時,
那些無良媒體只是在行使一個我們早已簽下多年的隱形合約而已,
這隱形合約充滿著腐敗、俗濫的氣息,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如飛蛾撲火地搶著將它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這合約,就是對於風潮、八卦、爭議的追求。
前陣子才在探討黑暗騎士系列之中,
提到人們對於能夠代表希望以及正義之象徵的追求。
不過事實上,現實世界之中更多的是小丑們,
似乎只想看到這些與眾不同的公眾人物
被揭發、羞辱,看見他們被拉到跟凡人一樣的程度,
看到他們跟我們一樣是有所缺陷的。
也許肯伊希望透過這MV來傳達的訊息,
就是我們不需要透過嗜血的啃食來證明這些名人只是凡人,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與常人無異的普通人,有著缺陷,有著弱點,
甚至在內心某處,還留著當初的自己。
藉由在畫面上呈現這些全裸名人的沉睡,
他剝去了他們被媒體套上的皇冠,
無論是令人退避三舍,還是令人目不轉睛的表層。
這些由他們自己所創造,由媒體所形塑的外皮,都在此處被褪去。
正因為有著「公眾人物」這樣的稱號,
並不代表這人沒有犯錯的權利,
並不代表這些人不能如凡人一般大聲地表達自己。
奇怪的是,在這媒體的循環之下,人們對於公眾人物的看法似乎飄搖不定,
有時候認為某人不該被放大檢視,
有時候卻因為某人的一句話不符合自己的觀點而大加撻伐。
也許我們都簽下了這隱形的合約,但是肯伊透過這部MV,
褪去了虛偽的外表,毫不留情地揭露所有人跟隨風潮的盲目。
也許你可以說這非常偽善,畢竟他自己也是這無盡輪迴的參與者,
不過他至少提醒了我們,在這理智的沉睡之中,
我們仍然有尋求一絲清醒的希望。
混亂的階梯也許永遠沒有終點,
但是有時候,攀爬本身,才是真實存在的。
又或許,這全都毫無意義,
一切只不過是另一個令人繼續沉迷、繼續追星的陷阱。
簡單粗暴的事實是,
有愈多人關注你的生活,無論這種關注是正面或負面,
你就能賣出愈多的鞋子/口紅/隨便你要賣什麼。
你知道最諷刺的是什麼嗎?
當年,肯伊在讓明星好友搶先看這支MV後,他們一致的反應都是:
「我也想躺在這床上」
你不需要這樣想像,因為我們早已在這張床上打滾許久了,
問題是,你要繼續沉睡,還是張開雙眼?
如果你想要我閉嘴不要繼續嫌演算法的話,麻煩訂閱一下按個小鈴鐺,
我會感激涕零地跟你磕頭。
如果你喜歡桌遊的話,也去看一下我的桌遊副頻道,裡面全都是你沒看過但是超好玩的遊戲。
留個言說一下你對這部MV的想法,我是超粒方,我們下部影片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p__0_keXo/hqdefault.jpg)
獨攀者電影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尼爾和金妮這對夫妻陷入了緊張關係,尼爾將太太獨自留在車上;
而金妮突然有了尿意,躲進玉米田小解,回來後遇到一位小鮮肉瑞克。瑞克開始與金妮攀談。
這對初次邂逅的男女,討論了一件奇怪的事:
「是嗎?」他說:「我也不戴錶。我從沒見過也不戴錶的人。」
她說:「對,從來不戴。」
「我也是。從來就不戴。我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想戴。就像,我好像本來就知道時間。差個一兩分鐘上下。頂多五分鐘。有時餐館顧客問我,你知道幾點嗎,我就告訴他們。他們根本沒注意到我沒戴錶。廚房有鐘,我一有空就去查看。從沒一次我得進去跟他們更正的。」
「我也曾經能那樣,偶爾。」金妮說:「我猜若從不戴錶,你會發展出一種感覺來。」
「是啊,真的會。」
「那你說現在幾點了?」
他們討論手錶?當然不是。他們在討論時間?討論現在幾點?可能也不是。
他們真正在討論的,絕非時間本身,而是一種「特異功能」:對自然韻律的感知。
他們這種人自有其「體內時計」,這種器械不是規範日常作息的鐘錶,而是向自然敞開、向人的本性敞開。
伊格言說,他們「心跳同於自然」。
於是當金妮的丈夫把她留在車內,獨自到屋內作客(他們正在屋內算命),
他不會知道屋外也正發生一場命定的,未曾預料的意外──金妮和瑞克的邂逅。
對,尼爾當然不會知道,因為尼爾並不是這種「心跳同於自然」的人。
然後在屋外,瑞克將金妮帶上車,開車前往他自己的秘密私房景點,一座橫跨於沼澤上的浮橋: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沒有了帽子。她下車小便時沒戴,還有她和瑞克講話時也沒戴。麥特講笑話時,她坐在車裡頭靠椅背眼睛閉上也沒戴。她一定把帽子掉在玉米田裡,而慌張中就把它留在那裡了。
伊格言分析,被丟失的帽子顯然隱喻著金妮過去那循規蹈矩的人生、正常無比的文明生活──但這隱喻的威力或許還不如在它之前段那關乎水流與星群的描述。
暗夜中,黑暗正被更巨大的黑暗吞噬,而浮橋邊,沼澤水面恍若靜止,但不盡然。
當你凝視著水面上的星星,那星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波動中移動或隱沒,而後復現──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如此形容:
這是一段奇異的述寫。如同海面上漂流的瓶中信,這鏡頭顯然極其安靜,但其內容物又如此「有戲」,如此喧嘩,充滿張力。那「不知是否是同一顆星星」的想法(一段小小的哲思,一段微縮的辯證)投射出某種虛幻感,而「水面搖盪中的星群」之實景,同樣予人虛幻之感。那不是星星本身,那只是星光稍縱即逝的倒影;那不僅僅是虛幻,那是雙重的虛幻。幻視之中,一切實存之物皆彷彿蜃影。讀者與小說主角老婦金妮在此結伴步上了浮橋,意外的旅途;而正是這神秘時刻的初現預示了下一個神秘時刻:一個吻。夜裡浮橋上,男孩與老婦的深情一吻......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IUW7AmxtW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