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w!我們新的baby誕生了! 👶💖
繼
在書中談到的六種商業模式典範轉型是什麼?
為什麼在這本書中我們定義了這六種商業模式典範轉型?
知道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典範轉型,然後呢?
我們在上週的直播中,除了解釋以上的內容外,也介紹了書中的四種商業模式典範轉型,並分享了我們的見解:
1.The service shift-From products to services:(21”38)當你看產品的時候,不只是聚焦在產品的功能和產品本身,而是在於“產品要完成的任務Job to be done”。如果你能了解使用者想要用產品完成什麼任務,就有機會提供他們適當的服務。
舉例來說:航空公司的“Job to be done”是要將人/貨物快速的從A點送至B點,因此維修引擎會變成他們的負擔。有鑑於此,引擎製造公司銷售給航空公司“以小時收費的服務”,讓航空公司可以持續使用飛機引擎,但減去維修的負擔。
2.The digital shift-From physical to digital :(27”03)在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會變成線上的公司,這代表的意思不只是把實體的產品變成在線上銷售或者建置網站而已,而是這些線上的科技會如何幫助你的商業模式創造更多的價值。舉書中的例子來說:科技公司Connecterra用IOT的方式蒐集農場牛隻生病的行為與數據,並在有異狀時通知農場主人,此舉可以讓農場主人立即對牛隻採取治療的行動。
3.Platform Shift-From pipeline to platform:(32”14)當兩種(或以上)的使用者需要同時存在一個平台上,此平台才能發揮作用。在這個商業模式典範轉型中,我們舉出與Uber完全不同的公司Grab,有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我們發現這個平台有一個生態系統,所以平台創造平台,又創造了平台。而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我們發現Grab和Uber很不同的是,他們協助使用者更順暢地完成他們的工作,舉例來說,Grab有Grabfood平台,協助外送人員
4.Circular shift-From Linear to circular:(35”50) Nike認為若地球不復存在或者資源用罄,Nike這個牌子也不復存在。因此他們希望將鞋類永續經營,並回收再利用鞋類材質。他們開始在許多店內放置回收箱,讓使用者可以回收所有品牌的鞋類,Nike運用這些材質製造新的鞋子。
👉👉熱騰騰的書籍介紹影片 https://reurl.cc/14amM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知道更多?請至 www.koob.com.tw...
獲利世代2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x2本
⚔️ #從理論走進實戰 的一頁式計畫書:OGSM透過願景描繪出「最終目的」,讓我看到比OKR更宏觀的全貌;透過「策略」和「檢核」的關聯性,讓我對KPI的制定方式有了方向和依據。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ogsm-template/
【這本書在說什麼?】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的作者是知名的企業顧問張敏敏,她擁有豐富的業界諮詢與企業講師經驗。在這本書裡她分享了改變她管理團隊方法的經典工具:「OGSM一頁計畫書」,說明她如何將這套「理論」落實到日常管理的「實踐」方法。
作者先從「為什麼」要做目標管理出發,然後談到OGSM與傳統KPI與OKR方法的差異,提供具體的四個步驟帶領讀者一步步完成屬於自己的OGSM計畫書。進一步瞭解背後的精神之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同時適用於個人生活、團隊主管、企業領導的工具。
我認為這是一本很有實戰價值的書,尤其是後半段的「實際運用」章節,讓我收穫滿囊。作者分別以三種功能類型切入(企業型、專案型、功能型),逐步引導讀者先參考別人寫出來的案例,再講解她如何修改、調整成真正實戰可用的OGSM一頁計畫書。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台灣在去年颳起了一股OKR的風潮,連我公司的大老闆們也推薦大家讀暢銷書《OKR:做最重要的事》。讀完後發現,OKR的「目標」與「關鍵結果」之間的連結,其實本來就落實在自己工作中,當時總覺得還缺乏一種全貌性的思考。
此外,我任職的公司採取KPI績效評核方式,在年初訂立年度績效目標,年末時與員工進行績效面談。這個制度有個缺點,在年初訂立績效目標時,通常只帶著大致上的猜測與判斷,年末的績效面談也流於一種行禮如儀的形式,甚至讓許多員工覺得這是一種帶有懲罰性質的評核制度。
因此,我希望找到一個工具,來釐清我自己對這兩個傳統工具的盲點。這本書的OGSM方法,讓我看見一扇窗。它首先描繪出企業或團隊的願景,做為最高指導原則與前進方向,接著才往下推展出目標、策略、與衡量方式。
透過願景描繪出「最終目的」,讓我看到比OKR更宏觀的全貌;透過「策略」和「檢核」的關聯性,讓我對KPI的制定方式有了方向和依據。OGSM具有層次的規劃方式,適用於每個層級的職員,達到層層傳遞公司價值。
【什麼是OGSM?怎麼使用?】
OGSM又被稱為「一頁計畫表」,包含四個元素:Objective 最終目的、Goal 具體目標、Strategy 策略、Measure 檢核。使用方法是在一個願景之下,進行目標和指標管理,將理想化為可執行的具體行為。可以簡單地用手寫,或者是在Word和Excel上面呈現都可以。
💡元素1:Objective 最終目的
「當我們成功時,我們看起來像什麼樣子?」使用文字勾勒出一個願景,說明個人、團隊或企業的存在價值,指引領導者在中、長期的決策中擬定方向。
💡元素2:Goal 具體目標
「我們到底想要完成什麼?我們的具體目的地究竟在哪裡?」在一定時間內想要達到的目的地,必須是清晰、可衡量、具體的目標,可以用來指引團隊分配和使用有限的資源。
💡元素3:Strategy 策略
「是否清楚描述策略,足夠讓大家對資源做出取捨?」進行一連串的活動,創造出獨特的價值,並且在創造的過程中指引方向。關鍵是透過定位與取捨,有效地使用資源。
💡元素4:Measure 檢核
「我們是否照著設定的小路標走,然後隨時檢查是否迷路?」功能是檢核選定的資源能夠被使用徹底。其中的兩個元素「Dashboard衡量指標」和「Plans行動計畫」分別用數字、百分比、時間區段、負責人等客觀描述組成。
【心得1.願景是達成目標的燃料】
無論在生活和工作上多麼全力拚搏,總有不順遂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時常訂立目標,例如「我要減肥10公斤」、「我要慢跑10公里」、「業績提升10%」。但是你是否鮮少去注意這些目標背後的「為什麼」,也就是自己究竟「為何而戰」?
我很喜歡作者的這段提醒:「目標是讓我們抵達目的地,而願景就是達成目標最重要的燃料。」有燃料,才會有動力達標。沒有經常把為何而戰放在心上的結果就是,我們很可能偏離初衷、讓惰性蔓延、漸漸地喪失當初設定目標時的熱情。
OGSM的好處就是,它可以把企業與團隊的願景與目標在一頁之內呈現,讓人不至於再前往目標的路上迷失方向,也能時時提醒自己「為何而戰」。目標驅動我們前進,願景驅策我們偉大。
【心得2.時間區段取代截止日期】
另一個讓我有收穫的項目是,對於專案的「時間規劃」方式。許多有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訂立目標最簡單扼要的方式就是SMART法則,其中的T代表「有時間限制的」這個部分。以往我常常停在「截止時間」的迷思裡。
面對達成目標設定時間期限的觀念,讓我總是下意識地想要壓出Due Date,卻鮮少質疑要達成目標的合理「時間區段」。OGSM強調「時間區段」的重要,例如當你想要擴展分店,與其定義「在7月前擴展3間分店」,倒不如用「在5/1到7/30之間擴展3間分店」來的具體。
明確指出時間區段有一個明顯的好處,會讓團隊之間明白該將資源「如何運用」、「何時運用」。除了讓時程的規畫更合理之外,更能有效集中資源、對準方向,在特地時間區段內發揮團隊最大的火力密度。
【心得3.策略就是對資源做選擇】
關於「策略」的定義也讓我有所收穫。我們時常會說某個人很有策略,但這個概念其實很抽象。具體來說,策略就是一種「對資源做出的選擇」,資源包含了「人」、「錢」、「時間」。因此,採取哪一種策略,就代表選擇用什麼樣的資源組合,來達成目標。
一般來說,當手邊的資源越多,你能選擇的策略組合就越多種。當資源受到限制,你能發揮的策略就相對減少。策略也隱含一個最重要的涵義,你必須做出「取捨」。沒有縝密規劃的下場就是,什麼資源都想用,卻什麼資源都用不好。
所以,沒有對資源做出良好規劃的結果,可能會落到三種下場:(1)過度濫用資源、(2)資源分配不均、(3)資源嚴重不足。通常來說,最後一種狀況最為悽慘,因為你註定無法達成目標。
【後記:規劃自己的一頁企畫書】
學完OGSM之後,我認為這個方法不僅可以用在企業與團隊的規劃,還可以用在個人身上。之前讀過《一人公司》與《一個人的獲利世代》兩本書中都指出,你可以著把個人的成長,想像成是經營一家公司,有助於具體地規劃與經營自己的成長策略。
因此,運用這個方法與邏輯,可以規劃出自己的年度計劃,寫出願景、目標、策略、衡量。其實用這個方法規劃年度計畫,是非常好的方式,下一步我會試著在子彈筆記裡,寫出自己的2020下半年度計畫。
最後,我很喜歡作者在活用OGSM之後得到的領悟:「以價值引導團隊,以邏輯執行細節」。OGSM簡單又親民,不但能拉近團隊的距離,還可以凝聚團隊的方向。對於個人而言,依循這個思考脈絡,將有助於你定義出自己「最重要的事」。
【抽獎辦法】感謝 商周讀書會
1、抽出「2本」《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做規劃的時候遇過最大的困難?例如:「我認為目標的設定最難」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6/02(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6/04(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獲利世代2 在 方.略.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消息!謝謝大家支持,已經額滿請勿再報名🤘
🍿[ 期間限定 • 免費線上課程 ] 🍿
#FightCovid19 #BusinessDesign #策略設計 #商業模式設計 #CircularShift #ProductAsAservice #循環經濟 #SDN
BMI•方略 受邀響應SDN Academy (服務設計學院) 的 Covid-19 行動,在線上學院開設一堂「循環商業模式設計」的入門課程。讓你在疫情期間,仍然可以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趁機學會運用商業模式設計工具,思考怎麼樣將原本只賣產品的生意戰線,延伸到可以透過新服務來增加營收。
🎯 免費名額有限,趕快手刀報名:
https://www.sdn-academy.org/course-2020-04-24-design-for-circ
🎯 關於這門課「設計一門好生意:我把產品變成服務了!」(Business Design for Circular Shift: Product as a Service)
「當今最大的焦慮,就是用昨天的工具,解決今天的問題。」
建立循環經濟的商業生態系,是關鍵複雜的課題,你需要新的「商業模式」設計思維與系統方法,在模糊與不確定性中,透過新的工具與方法,來帶領公司內部團隊探索新商模的可能性,同時與生態系的其他夥伴一起共創永續新價值。
我們所發展的「商業模式設計思維與方法」,可以幫助你以務實結構化的步驟,將循環經濟的願景,轉化成為不同商業模式的創新途徑。我們認為,設計商業模式,和作科學實驗有一點像:需要你大膽的想像力、敏銳的觀察力,透過謹慎設計的實驗方式,務實的測試驗證各式各樣的假說,然後面對結果、重新調整再來。只不過這個實驗室是真實的世界與商業環境罷了。
在短講中,我們將分享如何透過「Double Loop 策略設計新思維」,使用直觀與視覺化的商業模式設計工具,更全局的思考設計未來循環服務模式的可能性,以 7 種代表性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型態(重製再生、修復再生、再生原料、副產品再生、共享模式、產品服務化、資源再用)作為設計參考,思考如何透過創造新價值主張,來回應經營環境與消費文化的改變。
-
🥕關於 SDN Academy (服務設計學院)
SDN Academy 是由 SDN Network (全球服務設計聯盟) 所發起的學習平台,邀請實務與理論兼備的服務設計領域專家,透過數位與實體的方式,提供專修課程。
🥕關於 BMI • 方.略.觀點
我們是一個佈局全球、在地經營的策略設計顧問公司,專長於商業模式創新與服務設計。我們有兩本在商管設計領域的重要著作:《獲利世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與《設計一門好生意(Design a better business)》。我們也曾獲得 DMI 的年度設計價值獎、Good Design Award 的設計先驅獎、設計策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