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與 阿橋社 所共同合作《原創的真相》相關推廣活動,已經於剛剛結束,齋主也抽出了得獎者名單。我覺得在這個資訊時代,模仿借鑒的尺度越來越模糊,時不時就能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創作者對模仿者們的批判。這本書存在的價值也就越來越高,齋主除了再次推薦我的長文供大家一讀之外,也推薦齋友們《原創的真相》,非常值得一讀。
長文連結
《抄襲、致敬和挪用,有何不同?》
https://reurl.cc/m9Q7WM
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539
本次抽獎活動中幸運的得獎者如下:
Fu Mei
呂紹瑋
而本次優選留言太多,齋主額外提供兩名得獎名額
優選留言得獎者名單如下:
Vanessa Chou
Kevin Chen
Chi-Fan Chien
Yun Li
請以上六位得獎者,將以下資訊私訊給粉絲專頁。收件人姓名、地址、郵遞區號及手機號碼。
最後,再次感謝阿橋社照顧酸齋讀者,也感謝阿橋社出好書。
優選留言如下
一、Yun Li
同行之間的模仿,不明說感覺比較像抄襲,直接說明清楚算致敬,像是論文列出參考資料就有其必要。好比齊白石學習八大山人,張大千取法石濤。現代社會如果涉及利益就要對方同意的授權書。
二、Kevin Chen
在當代藝術擁有這麼多面相的情況下,實在很難用一種簡單的定義將這些概念去做區分。或抄襲、或致敬、或挪用,不要說一般大眾了,創作者與評論者的觀點也有很大的不同。
以最近上映的經典修復電影《高跟鞋》為例,其中有一段劇情讓全場都笑出來了。主要角色是一對有扭曲情結的母女,女兒向母親問說:「你看過《秋光奏鳴曲》嗎?關於一個著名鋼琴家和平庸的女兒,就像我們一樣。」後來導演阿莫多瓦還藉著女兒之口,繼續詳述電影大師柏格曼的作品《秋光奏鳴曲》的劇情,並與自己和母親的現況對照,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實在非常有趣,《高跟鞋》與《秋光奏鳴曲》當中的母女,對彼此都有著非常複雜的情結。有影評人提及這段時,認為阿莫多瓦是在向柏格曼「致敬」,而且如此清楚且大膽地用法,實為「最高的致敬」。但導演阿莫多瓦卻說自己是擺明著要「剽竊」,這個意思就比較接近「抄襲」了。
確實,很少有電影導演用如此清楚的方式「致敬」電影大師,通常都會隱晦地暗示,觀眾若不仔細看,有時甚至不察。雖然不太符合齋主嚴格的定義,但阿莫多瓦的做法,或許可以說是一種「挪用」吧──至少是一個比較中性的詞彙,而且也區別了與「致敬」的不同之處。
三、Chi-Fan Chien
我要很唯心論地說:
創作者在 「模仿」的當下(援引齋主用法),惡意不想/不願讓人發現其模仿對象、不承認有模仿的話,就是抄襲;想/願意讓人知道的話,就是致敬/挪用。
不過就我比較熟悉的音樂藝術來說,致敬/挪用其實很難用齋主一文中的定義區分,因為音樂藝術上要能夠做到讓受眾一「耳」聽出致敬/挪用的話,沒有至少一小段跟原著一樣的旋律節奏,真的很難發現。舉最近聽到的一首曲子為例,這裡面有好幾首其他曲子的元素,到底是致敬還是挪用?https://youtu.be/BTQga91HouQ
四、Vanessa Chou
我喜歡這本書!志在必得,感謝 #阿橋社 和齋主介紹《原創的真相》,你們不說,我還真的沒發現這本書呢?
正好上週日老師在談一則美術史懸案:達文西的兩幅《岩間聖母》存疑。這兩幅《岩間聖母》在色彩和個別細節差異外,兩張畫的大小、構圖基本一樣。
老師問我們,倒底哪一張是抄的?哪一張才是原作?
同學回答說,先看作品的完成年代就知道,最早的一定是原作。
好,我們再回頭看照片:這兩張《岩間聖母》一張屬於羅浮宮,估計是在1483年至1486年間完成的(有可能更早),第二張則屬於英國國立美術館,作品的創作時間在1491年至1508年之間。所以放在羅浮宮的《岩間聖母》就是最早出來的原作。老師給了答案:這兩張都是達文西自己做的,打草稿最早的一幅,才是最晚完成出來的那一幅。
我們要先看藝術家創作時的經歷和心境:達文西跑了很多地方,本來在X地構思出來的草圖,但他要急著去Z地幫貴族規劃戰地槍炮設計圖,來不及只能把X地草圖帶走,後來在Z地空出了時間,就繼續構思,甚至試驗技法,例如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斷斷續續畫了四年。
藝術家不管住在任何地方,找時間畫畫是很正常的。
問題的是,為什麼一定要畫一樣的構圖和一樣的人物動作?這可能不是自由創作,而是一件委託案件,有買主指定的。尤其是要放在教堂供人觀賞的聖經故事。
網路文章有說可能是和買主起了糾紛,藝術家就賣給別人,後來又做了第二幅賣給原來的買家。老師說藝術家要賣給誰不是我們要討論的,而是要我們怎麼看待這兩張出自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
有X光鑑定那兩幅畫的年代,最晚出來的作品,才是第一張原作,因為打稿軌跡是最早的,但是被顏料蓋住看不到,我們稱達文西最早手頭上的草稿和準備作業的一幅畫為A畫;後來達文西為了工作,跑到別的地方,得空時就繼續試驗顏料特性和技法;用實驗的心態,把A畫的草稿經驗畫出第二幅,我們叫它B畫。
如此周而復始,達文西兩地跑,在X地畫,也在Z地畫。其實,對來回跑的達文西來說,哪一張才是正式作品,恐怕連他自己也分不清楚了。
因為時間得以連續的關係,達文西先把B畫完成了,它就是世人眼中最早完成的第一幅,掛在羅浮宮的那幅。B畫,就是靠著A畫最早的草稿畫的。後來回到X地,他已經有畫過第一幅的經驗了,再把從B畫得到的經驗,繼續去畫被擱著的A畫。
所以有人說,這第二幅畫(A畫)畫的比第一幅(B畫)好!
A畫現在掛在英國國立美術館,就是世人說的最晚出來的第二幅。
現在問題的是,究竟是A畫抄自B畫的?還是B畫抄自A畫的?
同學說,兩幅都是原作。(好模糊啊)
老師說這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如果從觀者來看,他認知中知道只有一幅原作,那麼他看到的就是原作。(好模糊啊)(老師又扯到國旗本身是一幅畫還是畫了一幅國旗的畫?長篇大論淘淘不絕...)也有人說,買主不喜歡B畫裡面人物的動作,退貨了,達文西回去把A畫重新畫過再還給買主,買主才接受。所以如果從買主立場來看,第二幅才是他要的,在他眼中才是貨真價實的正牌原作,第一幅不過是被退貨的瑕疵品。(同學說那達文西應該銷毀才對!)
觀者知道原作有兩幅的話,就有了比較的心態,就看你喜歡哪一幅,你認同就好,這不用急著去註冊的?(啥?我喜歡幹嘛要去註冊啊?)
總之,光是看同一位藝術家的兩幅一樣的作品,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來逐一釐清;遑論其它?
接下來還有另一波爭議:沃荷的普普藝術。說到這個大家一定會知道,瑪麗夢露、貓王、毛澤東等名人的肖像不斷印製的大量印刷。這又牽涉到複製和原作之間的討論....
《抄襲、致敬和挪用,有何不同?》
https://reurl.cc/m9Q7WM
齋主這文章是好文,也幫我們把上面的詞彙釐清了。
真的,要釐清很久,好燒腦啊!相信不止我一個,喜歡藝術、動漫和同人誌的人,也想了解這些觀念的差異。現在看到 #阿橋社 和齋主介紹《原創的真相》,正好可以幫我逐一整理。很想看看這本書。心頭上的疑雲才能放下。沒抽到的話,我還是會從別的管道去找那本書來研究看看,感謝 #阿橋社 和齋主的介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90的網紅美絮子 Melod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這個手機相機功能愈來愈強大的時代,手機攝影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 照片後製不是罪過,而是對於美的一個堅持,即使調光調色都是修圖的範疇, 只是把那些原相機因為任何當下缺乏的元素而拍不出來的亮度跟色澤調整回原本看到的樣子。 沒有誰理所應當的要接受那些惡意的言論,當酸民和鍵盤俠真的沒有比較厲害~ 剩最後...
「王澤鑑女兒」的推薦目錄: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stu si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蔣祖棋 大里霧峰2022議員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美絮子 Melod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轉錄][轉錄] 王澤鑑:德國民法的繼受與臺灣民法的發展 的評價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問卦] 有沒有林山田王澤鑑的八卦???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Yahoo!奇摩新聞- 創下國賠金額最高紀錄。 #王澤鑑#國賠#茶街 的評價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有沒有各學院男/女神老師的八卦- 輔仁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王澤鑑女兒 在 2016 年臺大傑出校友- 王澤鑑- YouTube 的評價
王澤鑑女兒 在 stu si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70511] 37311.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32——三歲開始練習跳舞,騎乘位第一高手,妹系代表人物,美谷朱里Mitani Akari (2019)★★★
[170512] 37312.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33——天使級的美女,被譽為次時代的直球偶像,橋本有菜Arina Hashimoto (2019)★★★
[170513] 37313.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34——從神壇跌倒谷底,改名四次終獲新生的鋼鐵蘿莉,麻里梨夏Urumi Narumi (2019)★★
[170514] 37314.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35——暗黑界自然系美女,演技和偶像派的代表,横山美雪Yokoyama Miyuki (2019)★★★
[170515] 37315.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36——暗黑界的蘿莉小惡魔,發自內心的超級抖S,跡美珠里Atomi Shuri (2019)★★
[170516] 37316.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37——業界最強御姐,完美黃金比例身材,一之瀨亞美莉Ameri Ichinose (2019)★★
[170517] 37317.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38——重口易調,菊花天后絕非浪得虛名,朝桐光Akari Minamino (2019)★★
[170518] 37318.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39——宇宙第一美魔女,SOD史上最強人妻,佐佐木明希Aki Sasaki (2019)★★★
[170519] 37319.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0——實力與美貌兼備的後起之秀,暗黑界傳奇音樂教師,二宮和香Ninomiya Waka (2019)★★
[170520] 37320.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1——反應雖然有些遲鈍,但絕對呆萌的暗黑糕點師,宮崎彩Miyazaki Aya (2019)★★★
[170521] 37321.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2——暗黑界Cosplay四天王之首,業餘身份出道,卻又在巔峰時期引退,有村千佳Chika Arimura (2019)★★
[170522] 37322.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3——出道十年,辣妹顏值又能燒的一手好菜,拍攝時把肋骨都騎傷的,北川愛莉香Erika Kitagawa (2019)★★✚
[170523] 37323.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4——暗黑史上最高山峰,一起投入媽媽的懷抱吧,白石茉莉奈Marina Shiraishi (2019)★★
[170524] 37324.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5——出道了九年依然極其活躍的輕熟女代表,常年排行榜中高居前十,篠田優Shinoda Yuu (2019)★★
[170525] 37325.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6——五年時間作品只有區區34部,未出道就爆紅,之後去中國發展就消聲滅跡,瀧澤蘿拉Rola Takizawa (2019)★★∿
[170526] 37326.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7——暗黑界的天后,生命的鬥士,她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麻美由真Yuma Asami (2019)★★★✚
[170527] 37327.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8——最值得世人尊敬的女優,紅音瑩Hotaru Akane (2019)★★★
[170528] 37328.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49——據說曾和自己丈夫共演過作品的超人氣熟女,結城美紗Misa Yuuki (2019)★★★
[170529] 37329.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0——SOD最強新人王,未出道就先預約一萬份,還會飚中文,本庄鈴Suzu Honjo (2019)★★
[170530] 37330.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1——暗黑界最強女主播沒有之一,山岸逢花Yamagishi Aika (2019)★★
[170531] 37331.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2——擁有世所罕見的J CUP105,卻總是人間蒸發,暗黑界最為神秘的巨乳系美少女,安齋拉拉Rion (2019)★★
[170532] 37332.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3——五十歲看起來像三十歲,熟女中的超極品,暗黑諸葛孔明,井上绫子Inoue Ayako (2019)★★★
[170533] 37333.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4——至今為止步兵界最大咖,御姐系的代表人物,大橋未久Ohashi Miku (2019)★★
[170534] 37334.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5——又一位傳說級女優引退,暗黑界痛失英才,希崎潔西卡Kizaki Jessica (2019)★★
[170535] 37335.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6——暗黑界第一長舌婦,回歸後沉迷捆綁無法自拔,神納花Kano Hana (2019)★★★
[170536] 37336.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7——45歲以上男人的最愛,高貴且溫文爾雅,又不失M屬性的當紅女優,松下紗榮子Skeka Matsushita (2019)★★★
[170537] 37337.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8——曾經的熟女系王者,寫真偶像失敗後出道,廣瀨奈奈美Nanami Hirose (2019)★★★
[170538] 37338.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59——被譽為暗黑梁靜茹的她,出道僅三個月就引退,復出後又再次爆紅,石原莉奈Ishihara Rina (2019)★★
[170539] 37339.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60——史上價值一億日元的人類最強肉體到底有何過人之處,感受重力的支配吧!沖田杏梨Anri Okita (2019)★★
[170540] 37340. 愛吃西瓜的鑑黃師:百名女優的故事61——邪惡帝國S1的乾女兒,一出道就是三冠王,現如今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吉高寧寧Yoshitaka Nene (2019)★★
王澤鑑女兒 在 蔣祖棋 大里霧峰2022議員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也是從LINE轉貼的文章,也是課本不教的,因為不利經濟嘛?
-------------------------------------------------------------------------------------
從妓女跟老保鴇關係解讀台人媚日
全世界的妓女跟老鴇的關係都是一樣地,表面上情同母女,朝夕相處,但是骨子裡充滿仇恨、矛盾、鬥爭。妓女從良或嫁人後,一拍兩散。這種關係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徒關係大不相同。為什麼?前者是利害關係是利用關係,即使老鴇也常買些姻脂、口紅之類的送給妓女。師徒之間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老師永遠不求回報。而老鴇對妓女好的目的絕不是因為愛妳,而是希望妳賺錢給老鴇花用。老鴇與妓女因為年鹷差距,老鴇又多半老於世故做人圓滑,所以有些老鴇跟妓女相處得很好,表面上情同母女,但是世界上有親生母親逼親生女兒賣淫的嗎?所以即使老鴇對妓女很好,可是很少有妓女對老鴇感恩戴德者,除了這個妓女有神經病。
日本治台五十年,日本人對台灣最大的傷害就是治出了許多感激老鴇的神經病。台灣最近流行研究日本治台史,研究日本治台史的目的不在學術而是拼命挖掘日本人的治績,從後滕新平到八田與一,歌功頌德之外還怪外省人不讀台灣史,不知感恩圖報,同時搬出一堆的史料以為佐證。但是細聽他們的言論,立刻發覺問題一大堆,第一、他們史學訓練不足,甚至不知如何解讀史料,第二、選擇性的引用史料對日本人殘殺台灣人,奸淫台灣人的人格骨氣,的事實略而不提,第三、許多討論治台近代史者患有「先天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為什麼加上一個先天性,因為這種病是因為人處在長期驚恐之中向加害者認同而引起的,如今加害者日本人早已被趕離台灣六十年了,這些人還如此作賤地認同加害者,感念加害者,所以我稱之謂「先天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遺傳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近年來民進黨學者、媒體、名嘴又不斷地歌頌日本人在台灣的治績,把劊子手後滕新平譽為台灣現代化的先驅,同時馬英九也呼應民進黨的說法感念日本水利專家八田與一對台灣水利的貢獻,這種態度除了病態之外同時我懷疑他台灣史瞭解不夠,但是資料會說話,我用歷史資料來解說一下所謂日本人「治績」的背後,他們說過些什麼?做過些什麼?
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褔澤諭吉在,日本政府任命樺山資紀接收台灣之後,福澤諭吉便在「台灣之處分」中宣稱:「總之,關於台灣之處分,我輩之所希望者,在不將彼人民置於眼中,而以其土地、物產為目的,斷行萬般新政」,根據福澤諭吉的看法,台灣的人民是日本經營台灣的障害物。因為台灣人民是「蒙昧無智的蠻民」。對接收台灣,對台灣人的反抗,他說: 「茍不從我政之輩,一日亦不得存於我版圖之內,況實際試圖抵抗者!……叛民兇徒之類,當然誅戮之。茍有抵抗我兵者,不問兵民,全數誅戮,使成焦類,以成掃蕩之功」。呼籲:「應將全島視為蠻民之巢窟,以威臨之外別無他法」,而且「應以此次騷動為好機會,以兵力進行無容赦之掃蕩,枯其葉絕其根,殲滅一切醜類,土地等物盡皆沒收,舉全島為官有地」。
褔澤的話變成後來日本軍政要員治台的最高指導原則,並且影響了後來的「六三法」,台灣總督的權力無限大,連日本議會都不能過問台灣政務,對日後台灣的殘酷統治奠定了法律基礎。
我們再看日本人對台灣的教育政策,一八九八年地方長官會議,兒玉總督表示尚未有確定的殖民地教育方針的同時,也指出:「教育不可一日忽之,然必期不漫然注入文明流,養成競趨權利義務之論之風,而使新附之人民陷於不測之弊竇」。中央政府-尤其是法制局也堅持主張不應提高殖民地的教育水準。例如,當時的法制局長官高橋作衛便向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提出一份意見書,主張應抑制殖民地教育:「…土人﹝台灣人﹞已能理解高度之思想,如更授予抽象之教育,助長其提升文明意識,徒昴進土人之自覺心,橫溢不平之念,對施設每生障害,而造成統治之困難,此徵之歷史,歷歷明瞭。因此,輓近列強關於土人教育之施設,皆避免普及抽象之教育,防止其自覺心之增長,而講求安其民生之策」。法治局認為,殖民地教育主要的目的在培養優秀的勞力,因此必須將重點置於實業教育,至於高等普通教育則不必積極發展;即使迫於需要,也只要整備「形骸化」的制度即可,顯然的,「土人教育的主要著眼,應置於生產技術的普及,繁榮優秀的勞力。若夫以增進一般智能為目的之普通教育,固僅有附隨之意義。尤其高等普通教育,即使鑑於民度,為調攝社會人心萬不得已時,也應努力抑制使止於設智其形骸。」亦即,「將來台灣土人教育之至當措置為,以產業上之技能教育為主,低度之普通教育為從,儘可能不施高度之普通教育。」
這就是殖民的教育教策,這種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台灣的勞工水準,同時「盡量避免注入抽象之知識…..」這種心態,這種動機,連日本人都看過不去了,一九二六年一個有良心的日本知識份子,自由主義學者矢內原出版了一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強烈責日本帝國主對台灣人之壓迫、虐待,這本書被譽為日本人「良心之書」,雖然被禁,但不少台灣人,尤其是留日學生偷偷地看。許多人邊看邊流淚。
我們再看被一些無知台灣人推崇備至的台灣現代化的先驅後藤新平的所作所為。後藤新平是褔澤諭吉理論的崇拜者與執行者,兒玉總督時代做台灣的民政長官,兒玉因為先後兼任陸軍大臣、內務大臣,又兼日俄戰爭時期的參謀長,因為太忙所以台灣政務全部委交後藤全權處理,在台時間長達八年。後藤用「生物原理」治台,把台人看作「生物」「欲將文明國家的制度強行在未開化國中實行,可稱之為文明的暴政……。」把台灣人視為「未開化國」之非文明人。
為了進一步瞭解台灣的生物習性,後滕邀集學者做了大規模的舊習慣調查,根據調查報告後藤擬訂的政策是縱容台灣人壞習慣包括迷信、抽鴉片等只要不妨害日本統治一律縱容,但是如果妨害日本統治則一律格殺,後藤自述從明治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被殺的土匪有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人。後藤新平的鴉片政策表面上漸禁策略,收益限定衛生用途,但是鴉片公賣以後台灣總督府從此富甲一方,不再要求中央補貼,財政單位樂此不疲,收入限定衛生方面的初衷早就拋到九宵雲外,日本人鴉片公賣對台灣人身心健康之傷害,貧苦小百姓經濟之傷害,比強盜還凶狠。「生物原則」嚴重地毒害了台灣人的精神部份,台灣人一直到今天人文素養不足,精神狀態異常,日據時代的後藤新平「生物原則」要負最大責任。
一個現代政府推動建設是政府的責任,做得好是應該的,做的不好該受遣責,做得好也沒有必要歌功頌德,畢竟不是帝王時代,對執政者歌功頌德是封建臣民的心態,何況日本人治台從頭開始就沒安好心,對於侵略者的一點建設感激零涕還常怪泛藍群隊不瞭解台灣史。這種心態連妓女都不如,日本治台五十年,出了一個後藤新平,出了一個八田與一,請問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前五十年中華民國政府有多少比後藤、大前對台灣貢獻還大的官員?請問國府來台以後無論建設、經濟、農業、文化……。跟日本在台五十年怎麼比?無論質跟量都無法相比,最重要的是心態,國府治台是正常國家政府推動政務的服務心態,而非老鴇逼妓女接客心態。請問有沒有一個學者主張要對國府遷台五十年的成就歌頌一番?
歌頌侵略者,加暴者的成就是不可思議的事,二次大戰後全世界的殖民都解放了,都獨立了,包括很多比台灣還現代化的地區,但是我們沒有聽到任何一個殖民地的人民可以完全忘記帝國主義對他們施加的惡行,更遑論歌頌帝國主義,感念帝國主義的建設。
擁有權力及攀龍附鳳的台灣人,怎麼了?
當然是病了,甚麼是最大鮪?神.........莖........大.........條
王澤鑑女兒 在 美絮子 Melod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這個手機相機功能愈來愈強大的時代,手機攝影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
照片後製不是罪過,而是對於美的一個堅持,即使調光調色都是修圖的範疇,
只是把那些原相機因為任何當下缺乏的元素而拍不出來的亮度跟色澤調整回原本看到的樣子。
沒有誰理所應當的要接受那些惡意的言論,當酸民和鍵盤俠真的沒有比較厲害~
剩最後35小時次元王就要重製了,今天要認真來打次元王啦!
00:48:50 直接給大家看看有修圖跟沒修圖的差異吧~調光調色的重要性
01:20:19 開始打次元王
03:43:06 最後一場把暗犬換成水狼才打贏,打了3小時終於過了OAQ
最近小美很認真的整理自己的東西並且努力斷捨離,
清出了很多幾乎都是全新未拆的東西、還有少部分二手的物品都PO在我的個人FB販售,
這些東西在我家是真的用不到的QQ
如果有大家用得到的東西、或是剛好最近有送禮的需求,請幫我帶走它們吧~
給它們一個新家順便換點飯飯錢~感謝大家!
若是喜歡小美的影片,請幫忙點個"喜歡",小美感激不盡OwO
⭐Twitch直播公告
11/25(三)PM23:30 分享SWC2020世界賽當天我在現場主持觀賽活動的心得
11/27(五)PM23:30 隔天有工作,今天要早點睡
11/28(六)PM23:30 寶可夢盾DLC
11/29(日)PM23:30 月底吃土吃起來!
這星期實況一樣開好開滿,大家記得要注意看每次小美PO的內文啊~不然很容易漏掉消息的。
-
‼️重要公告‼️
目前固定實況魔靈的時間為每週三、四、五、日的PM23:30開始,如果有多的時間就會增加天數。
-
公開徵求剪片師or想成為剪片師的你~
小美想要開始剪一些實況精華但實在沒有時間做這件事情+自己的後製能力不是非常專業,
所以想徵求剪片師或是有想往這方面走的人來做這件事,有興趣的人請私訊小美詳談唷!
-
想加入小美專屬Line群組的人可以私訊我的官方Line~
群組聊天內容不只限於魔靈,想追蹤我的實況/日常/聊天打屁~就進群吧。
開實況的時候會開放網址邀請,平常為了防止怪怪的人進群所以會把網址邀請關掉喔~
------------------------------
如果想追蹤小美的最新動態,請追蹤+設定搶先看我的粉專及IG喔^_^
粉專及IG是直播時間、公開活動的公布地,加上日常動態發文區~
-
#SW #summonerswar #魔靈召喚 #Global #CHT #Taiwan #Com2us #Com2usTaiwan #SWC #SWC2019 #SWC世界賽 #SWC亞洲總決賽 #SWC亞洲決賽 #世界競技比賽 #SummonersWarEsports #亞洲盃 #世界盃 #SWC世界總決賽 #RPG #PVP #PVE #RTA #都市傳說 #農怪種田 #原五 #抽卷 #實況 #Streaming #Twitch #直播 #live #實況主 #直播主 #宅 #吃貨 #R5 #速刷 #暗京人 #雷京隊 #三頭龍 #連續16小時實況 #成就達成 #聖誕夜 #聖誕節 #Xmas #聖誕特輯 #聖誕禮物 #超越卷 #歐洲 #Showgirl #Model #SG #MD #美絮子 #Melody #girl #工事 #平面 #影像 #拍攝 #攝影 #work #life #photography #模特 #人像攝影 #人像寫真 #人像 #寫真 #外拍 #時裝 #冬季 #穿搭 #新年新希望 #2020年會更好 #2020愛你愛你 #新年快樂 #鼠年行大運 #鼠錢鼠不完 #Telegram #TG #頻道 #追蹤 #Stream #設備 #二次覺醒 #二覺 #變形幻影 #結算 #目標達成 #蜜餞 #零嘴 #聲控 #神符 #LOL #LeagueofLegends #英雄聯盟 #MOBA #DOTA #AR #百抽賓果王 #名人大亂鬥 #百抽 #100抽 #官方節目 #最經典 #圓夢舞台 #超越卷 #六週年 #六週年活動 #六週年禮包 #佛心公司 #歐洲血統 #歐氣滿滿 #收藏品 #布偶 #娃娃 #動物森友會 #動森 #動物之森 #AnimalCrossing #Switch #NS #任天堂 #鬪王盃 #銀區休閒組 #冠軍 #慶祝 #百抽賓果 #會外賽 #16宮格 #代抽 #光馴獸 #馴獸騎士 #光暗原五 #素顏 #開圖鑑 #克魯賽德戰記 #瑪莉歐賽車8 #MarioKart8 #連續24小時實況 #24小時挑戰 #挑戰個人紀錄 #Pokémon #Sword #Shield #PokémonSword/Shield #DLC #寶可夢 #寶可夢劍盾 #寶可夢劍 #寶可夢盾 #寶可夢大師 #鎧之孤島 #一周目 #尊爵不凡 #黃金VIP邀請函 #GoldenTicket #TheShift #線上座談會 #大改版 #RTA紅金銀鬪王賽 #鋼鐵地下城 #審判地下城 #魔礦 #羅技 #logitech #Brio #HD #4K #網路攝影機 #webcam #快打旋風 #beatthedragonchallenge #summonfighter #summonerswar #streetfighterV
-
♥ Twitch➡️ https://www.twitch.tv/melodyxiaomei
♥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MelodyGames
♥ FB粉專➡️ http://www.facebook.com/MelodyXiaoMei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lodyxiaomei
♥ 蝦皮➡️ https://shopee.tw/annalin30
♥ Telegram➡️ https://t.me/melodyxiaomei
♥ LINE:@pqn6110y
https://line.me/R/ti/p/%40pqn6110y
-
在能力範圍內給小美一點鼓勵吧!在實況時斗內會顯示在實況畫面中喔~
歐付寶 (台灣地區 信用卡/ATM/超商代收)➡️ http://bit.ly/斗內支持小美
Paypal (多國皆有支援)➡️ http://bit.ly/support-Melody
綠界ECPay (海內外 信用卡/ATM/超商代收)➡️ https://p.ecpay.com.tw/F2A12 -- Watch live at https://www.twitch.tv/melodyxiaomei

王澤鑑女兒 在 [問卦] 有沒有林山田王澤鑑的八卦???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這兩位法律的先驅都已經是法律書的作者之神了!! 不過最近認識一個教授(應該有六十幾歲了~名字學校就不說了.) 有空會約出來吃飯~ 跟他聊天他滿針對老王 ... ... <看更多>
王澤鑑女兒 在 Yahoo!奇摩新聞- 創下國賠金額最高紀錄。 #王澤鑑#國賠#茶街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時報【林偉信、陳芃╱台北報導】民法權威、前大法官王澤鑑的伯父王諸 ... 【中國大陸新聞】女兒積欠上百萬卡費,父親拿出僅剩積蓄,再向親友借錢 ... ... <看更多>
王澤鑑女兒 在 [轉錄][轉錄] 王澤鑑:德國民法的繼受與臺灣民法的發展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thubo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標題: [轉錄] 王澤鑑:德國民法的繼受與臺灣民法的發展
時間: Mon Oct 27 00:42:46 2008
作者: thubo (bo) 看板: selfishness
標題: [轉錄][星霜] 王澤鑑:德國民法的繼受與臺灣民法的發展
時間: Sun Sep 7 23:07:14 2008
※ [本文轉錄自 TenderTears 看板]
作者: boyofwind (風逝情滅) 看板: TenderTears
標題: [星霜] 德國民法的繼受與臺灣民法的發展
時間: Tue Sep 2 00:26:29 2008
德國民法的繼受與臺灣民法的發展
王澤鑑
主題:“中國民法建設論壇”第三場
講演人:王澤鑑 (臺灣大學資深教授)
評論人:王家福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終身研究員)
評論人:江平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
主持人:米健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時間:2006年9月18日下午 3:00-6:00
地點:中國政法大學老校(學院路)禮堂
米健(主持人):
“中國民法建設論壇”第三場正式開場,論題是“德國民法的繼受與臺灣民法的發展”。
“中國民法建設論壇”是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和比較法研究所聯合主辦的高層次學術
論壇,意在邀請國內外著名民法學家,對中國民法發展提出建設性構想並加以爭鳴。首先
,我要滿懷敬意地介紹今天下午的主講人,中國當今最重要的民法學家、臺灣優遇大法官
、臺灣大學教授王澤鑑先生。可以說,王澤鑑教授是中國大陸和臺灣兩岸共同的舉足輕重
的法學家,他在中國民法學上的貢獻,堪稱當今之最,是和史尚寬老師一樣的高峰。我們
在1978年以後成長起來的大陸學者,從臺灣學者、尤其從王澤鑑教授那裏學到了非常多的
東西,從這種意義上說,王澤鑑老師也是我和我們的老師。所以,我跟王澤鑑老師說,我
也是王老師的一個學生,而且是地地道道的一個學生。我昨天還特意在家裏找到一些當年
在廈大讀書時讀過的王澤鑑老師的著作,這些書就是證據,不過都是盜版書,希望王老師
不介意。裏面還寫著“內部交流,批判使用”。今天,我們能有這個機會,在這裏跟王老
師見面,並且聆聽王老師“德國民法在中國的繼受和臺灣民法的發展”這個講座,我看得
出來,這其實是他在做一個關於自己多年學術思路的總結,是在多年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
。就王澤鑑老師的學術地位和素養而言,他是最有資格做有關這個論題的報告的。我感到
非常榮幸,大家可能會跟我有同感。今天擔任點評的將是王家福老師和江平老師。可以說
,今天的這三位學者是當今中國法律界最有影響的人物。下面我們有請王澤鑑先生給我們
作報告。
王澤鑑(講演人):
米院長、江老師、王老師、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我為能到法大來演講感到非常之榮幸。
九年前,江平教授指導的臺灣來的博士生王文傑答辯考試,我就有幸來參加;我的這些書
也有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今天又特別到中德法學院來作以“德國民法繼受”為題
目的報告;在剛才短暫的會談期間還認識了許多學者,所以對我來說,今天尤其感到具有
重要意義。我日常每天大概四點半就起床,在其他一些場合我也曾經講過,因為史尚寬先
生每天五點鐘起來寫文章,我想史尚寬先生都要五點鐘起來寫文章,我應該四點半起來。
(掌聲)
在昨天,我讀了米院長的一本書 《出法入道》,裏面有他為2005年中德法學院入學新生
講的一段話,提出七個期待:要有時代的意識,要有民主國家的胸懷,要有民主的榮譽感
,要超越自己的法律的限界,要有社會責任,要有良好的職業修養,要有全面的人文的素
養。我想這七個對法律人的期待,在某種意義上是建立在比較法的基礎跟法律的歷史根源
之上的。中國政法大學對整個中國法學界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在羅馬法的研究。從江平老
師到米健,到費教授,還有很多其他的老師都作出了很大貢獻。我想,這個貢獻將是長遠
的,為中國民法學奠定了歷史的基礎。我上次來的時候,不記得是米老師送我還是我自己
買了一本書,就是《學說彙編》,裏面有一部Lex Aquilia,是西元前挺有名的一部法律
,它代表了從“十二銅表法”一直到“物的損害”的一般性規定的發展過程。其中有一個
例子一直在我腦中。什麼例子呢?就是有一些人在球場踢球,不小心把一個球踢到場外,
剛好有人在理髮,球打到理髮師的手,結果將正在理髮的人的脖子割了一刀。這就發生了
一個問題:被割一刀的這個人能夠向誰請求損害賠償?有很多法學家就討論這個問題,它
牽涉到了故意或過失、與有過失、行為的不法性等等。這個例子讓我們體驗到,法學是一
個歷史的發展,從羅馬法中的十二銅表法、Lex Aquilia,然後一直發展到近代侵權行為
的立法。貴校以比較法來作為整個法學的基礎,在這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今天,我想就一個問題來跟各位作一個報告,就是德國民法在臺灣的繼受經過。首先我要
說的是臺灣跟德國民法接觸的情況。首先,我們大家知道,臺灣的民法制定於1920年以後
的中國大陸,所以臺灣民法其實是中國大陸民法的延伸跟發展。在1949年國民政府到臺灣
之後,這一部民法也就到了臺灣,開始適用。這部民法到臺灣適用的時候,並沒有遭遇到
任何困難,這是一個歷史的巧合。臺灣曾被日本統治50年,而日本也是繼受德國民法,所
以就可以說,國民政府到臺灣的那一天,就在臺灣適用這個法律,一點困難也沒有。在這
個意義上來講,德國民法服務臺灣的司法秩序,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這一百年歷史就奠
定了臺灣法律的基礎。可是,在1949年到1960年之間,因為當時社會環境的緣故,幾乎沒
有人去國外念書。1960年以後,就開始有人去德國念書。那時候社會比較安定,DAAD提供
了一些獎學金,臺灣的教育部也提供獎學金。我那個時候考上了教育部的獎學金。當時法
律科兩年考上一個人,所以使我有這個機會去德國。那個時候,臺灣有一個法律教學單位
,就是台大法律系,它實際上就是德國法研究所。因為那個時候的老師,即使是從日本回
來的,多數德文也非常好,有德國法基礎,有幾位老師也受過德國法的訓練。我記得在台
大上課的時候,一個禮拜讀12個小時的德文,而且都是讀德文的原典,一字一句地念,所
以,就奠定了臺灣的德國法研究的基礎。從那個時候來算的話,到現在已經有五十幾年了
。那個時候,到德國去念書有各種獎學金,一開始德國給臺灣10個名額的DAAD獎學金。因
為只有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念德文,就有位余叔平(音)先生,給台大法律研究所的畢業
生8個名額。這具有深遠的影響。我們感謝余叔平先生!這持有各種獎學金的十幾個人,
都彙集在海德堡。1964年到1970年之間,有11個人在海德堡大學念法律。我們知道,海德
堡是當時德國最好的法律學院之一。在那個地方,我們經常討論。大家來德國的機會很少
,很難得,所以就抱著學步的心思,希望將來能夠促進臺灣法律的發展。當然今天貴校的
同仁都有到德國去念書,這種情況跟早年臺灣一樣。但是,那時我們念書有一個感覺,就
是像當年十一、十二世紀德國的學生到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念書一樣。我也曾到義大利去
參觀,特別是到它的博洛尼亞大學瞻仰了注釋法學派四博士的銅像,也特別去瞻仰了著名
的阿諾(音)的一個銅像。阿諾是羅馬法後注釋學派的重要人物,有句話說:“不帶阿諾
的書,不能上法庭。”當時我們從臺灣飛到德國的那個心思,就同當年他們跨過阿爾卑斯
山時的心思一樣。我們要將德國的法學帶回臺灣。跟在當年臺灣念書相比,到德國是另外
一個世界,無論圖書的設備、生活的環境、學習的方法,都是驚豔。
我想簡單說一下我個人的經驗。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我個人學習的經驗就是臺灣繼受德國
民法的一些過程。那時候我在海德堡大學念書,有11個臺灣去的同學都在一起,天天見面
,我覺得不太好。那個時候也開始讀到拉倫茨先生的書,所以我就轉到慕尼克。到慕尼克
之後,經介紹就跟拉倫茨先生學習德國民法,這對我自己特別重要。大家知道拉倫茨先生
研究民法學和法學方法論。我就跟他寫論文,寫的題目就是《契約解除權與法定解除權的
法律適用關係》。這就是典型的德國人所說的Dogmatik。德國法學的特色,就在於
Dogmatik,很典型,所以我就比較用心地來讀了一些。當然拉倫茨先生的書,現在已經翻
譯成中文了,在第一冊裏面還有提到我的名字,提到我曾寫過的一篇文章。我讀他的書,
吸收他的一些思想,用這個方法以後,學習到了三樣東西:第一,就是法律的Dogmatik—
—法律的釋義學理論。那時候在臺灣,所謂法學方法論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就是關於
法律的概念、法律的體系、法律漏洞的補充、法律的價值等等,這是第一點。第二,讓我
學習到判例的研究。幾乎每一天都在讀德國的case,判的案例,引起我對案例的重視和研
究。第三,我自己學習德國法,就是學習比較法。所以我以後寫一些書,自己努力的一個
目標就是,幾乎每寫一篇東西都能夠結合這三者,就是法律的釋義學Dogmatik、法律的判
例研究以及比較法,希望能夠不斷地學習,有所進步。
有些事情,也許提出來也有些意義。我在德國停了四年回臺灣的時候,經過日本,認識了
一位元曾在德國學習的有名的日本學者北川善太郎,以後成為很好的朋友。我到京都去拜
訪北川善太郎時看到一些事情,也跟各位報告。第一件事情,京都大學的教授大部分到過
德國,洪堡獎學金他們大概都獲得過,所以他們是屬於德國派的。第二件事情,我去圖書
館的時候,因為我在德國曾經看過薩維尼在1804年寫的《佔有論》,所以我特別問他們有
沒有這本書。結果那個圖書館的管理員說有。他拿出來的時候,書是用一個東西包好的,
當寶貝似的很鄭重地把它放在圖書館的桌子上,而且我翻的時候他還坐在旁邊,大概生怕
我損壞。我就深為感動:對這樣一部重要的著作以如此珍惜的心情來尊重!後來我回到臺
灣的時候也看到這本書,但很多頁都被蟲吃掉了。有個事情我也順便提一下,因為研究德
國法的繼受,不能不說到日本。我認識了京都大學當地一些教授,當時德國有一個偉大的
學者,就是Karl Engish,他的著述論文集剛出來,日本的學者每個禮拜定期去讀這部著
述論文集的每一篇文章。我深受感動:用這麼大的心力在研讀它!
另外,我也感受到一件事情:日本的民法學者,在德國普通法的研究上,都深有根底。所
謂民法的普通法,就是19世紀以來Puchta(普赫塔)、Repgow(雷普高)、Savigny(薩
維尼)、K屮hle(柯勒)、Jhering(耶林)、Windscheid(溫德沙伊德)這些人以羅馬
法為基礎所建立的德國私法學。日本的每一個法學家都深有造詣,以歷史為基礎。所以我
們也希望,中德法學院的同仁們一方面要研究德國現代法,但是也要注意到德國19世紀普
通法的法學基礎,這是法學的根底。中國大陸也在翻譯Flume(弗盧梅)的《民法通則》
,Flume這部書的特色就是重新回到德國19世紀最偉大法學中的普通法。我再講一件事情
,我在慕尼克的時候,德國舉辦民事訴訟法年會,我也陪臺灣的一個老師去參加。日本派
京都大學的田中先生來參加,在當地找一下就有11個日本民事訴訟法教授在德國進修。日
本沒有人到德國去念學位,都是做教授以後才去。所以我講這個日本的故事就是說,臨近
的這個國家今天法學有這麼昌盛,實際上就是建立在比較法的基礎上的。
接下來我要講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德國法學教學研究的問題。臺灣繼受德國法,我想貴校
也在研究德國法,但是重要的,不僅是要介紹它的理論、學說,更要落實於德國法的教學
研究上面。我們知道德國在教學上有幾個特色:一個是大學研究所的實例研習,一個是
Seminar討論會,一個是國家司法考試,一個是它的博士學位論文,另外一個就是教授論
文。我覺得在德國研習最使我感到深刻的,也是最感到痛苦的,而且我覺得最需要引進的
,就是德國的實例研習,雫bung。所謂雫bung就是說,大一進去的時候就出一個實例題,
這個實例題通常是事實部分很長。為什麼事實很長呢?就是讓我們區辨哪些事實跟法律有
關,哪些事實跟法律無關,讓你從大一開始就能夠判斷跟法律有關的事實和跟法律無關的
事實。從大一開始,通班每一個人都在寫,有一定的格式和方法。從大一到大四,一直在
訓練。我們當時臺灣去的學生在臺灣考試的時候都考一些測驗題,什麼叫有效時效?什麼
叫法律行為?離婚的理由有幾種?就這些題。在德國,我們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這
個事情讓我開始寫一本書,就是《請求權基礎》,我想這本書對瞭解德國法有幫助。我在
德國餐廳吃飯的時候,或者在公園散步的時候,見到學法律的學生都抱著一本書,討論問
題的時候都說:“請求權基礎何在?”剛才我們說的理髮時被割到的那個人,當他請求賠
償的時候,就問“請求權基礎何在”?繼受德國法,不是繼受它的條文,不是單純繼受它
法典的文字,而是繼受它學習法律的方法。
我回到臺灣之後第二年,大概31歲,當上臺灣當時最大的、最重要的大學的法律系主任。
我自己親身有這個經驗,就開始在臺灣引進德國的法律教學方法。所以,在臺灣的大學,
現在也有實例研習,就是要寫實例題,要寫報告,每一科民法、刑法,都要寫實例題
。德國法學訓練出的每一個法學家,都是從很細微的實例題研究出來的。他既懂得很多深
奧的理論,也能處理很複雜的實例案件,幾乎沒有例外。我在臺灣引進實例題,然後還給
研究所上課。我記得在德國研究所上課的時候,下學期要上什麼課半年前就公佈了,學生
去選,選課之後就寫報告、作討論。我目前在台大就這樣實施:事先公佈題目,學生要先
寫報告;寫報告之後,上課前一個禮拜,報告的題目要印給每一位同學;而且我們還要有
另外一個同學來批判他,提出不同意見;報告完學習完你要重新根據大家的意見來再寫一
遍。所以我想臺灣的法律學研究,Seminar,具有相當的程度,討論是很扎實的。但是臺
灣在這方面還有很多的缺點,比如國家考試,在德國通常只出一個題目,在臺灣要出四個
題目,還不相關聯。臺灣的博士論文很少,質量不錯,但是臺灣沒有德國那麼多的注釋書
。總之一句話,貴校在引進德國法的研究的時候,也要把德國法教學和研究的方法引進來
,不能只是純粹在學理上討論。這是關於德國法研究教育的一個問題。
另外我要講的一個問題,就是德國法在臺灣的繼受。我分三個部分來講:一個是立法繼受
,一個是學說繼受,還有一個是實務繼受。
繼受,德文說是Rezeption,是一個法律文化互相交流的現象。如果我們講今天繼受德國
法,並不是說我們自己如何如何。我想,長期以來,繼受都是法律文化交流的現象。美國
繼受英國法,德國繼受羅馬法,我們現在也繼受不同國家的法律,我們也是在進行文化交
流。繼受的過程通常有三種:立法的繼受、學說的繼受、但是更重要的是實務的繼受。
臺灣或者說在早期中國大陸,是繼受德國法。《大清民律》就請日本人起草,實際上也就
是繼受德國法。30年代的中國民法立法,也就是現在臺灣的所有重要的法律,包括民法、
公司、票據,還有保險、著作權、商標、專利、民事訴訟、破產、強制執行等等,全部制
定於1930年也就是民國十八年之後三五年間。在民國十八年之後幾乎把所有重要的法律都
制定了出來,這些法律在臺灣目前仍繼續實施,都沒有中斷。臺灣法是以德國法為基礎,
臺灣法是建立在德國法的基礎上。在臺灣的時期,尤其是在1949年以後,它也是繼續在繼
受德國法,比如《消費者保護法》中的定型化契約,或者是產品責任,或者1995年《公寓
大廈管理條例》的區分所有權,這些當然是繼受德國的法律比較多。民法的修正也一直參
考德國的判例和立法技術的修正。所以幾乎可以這樣說,臺灣的私法在立法上繼受德國法
已經有將近七八十年的歷史。但是如果只是繼受框架,你把條文寫下來,翻譯過來,那麼
這只是一個抄襲,沒有什麼大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學說繼受。一個很提倡“學說繼受”這個名詞的人就是剛才我說到的北川善太
郎,他因為寫一本書而有名,是關於歐洲法律尤其是德國法律在日本的繼受的,就是學說
繼受。什麼意思呢?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東大設了法國法、德國法跟英美法。本來是要
採取法國法,後來因為德國的民法出來,就採取德國法,即《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所
以日本的民法是物權在先。而臺灣的民法採取《德國民法典》第二草案,債權在先。美國
偉大的法學家羅斯科‧龐德(Rsoco Pound)說,英美法在征服世界的發展過程中,在一
個地方打了敗仗。哪里呢?在日本打了敗仗。當然日本研究英美法很有成績,甚至派人到
英國。但是他們後來決定采法國民法,然後又決定接受德國民法,使得日本法學建立在德
國法的基礎上,其影響及於中國大陸,及于韓國,當然包括臺灣在內。
學說繼受是說一個法典或法條,要把它的解釋適用引進來,要參考德國的學說,要把學說
理論引進來。我們可以說,貴校除了翻譯《德國民法典》以外,也翻譯德國教科書,這也
是幫助繼受德國法,但是可能更重要的工作,應該是用德國的學說理論來詮釋現代中國民
法典或者《民法通則》,或者物權法,甚至是親屬繼承法。用德國的學說理論來詮釋它們
,建立它的概念跟體系。我覺得,德國民法要在中國大陸生根或者說發展,或者說要使法
律科學化,不只是要把這種德國的法典或者教科書單獨地引進來(這些都很重要,但是很
初步),而應該把它整理消化之後,用來詮釋中國現有的法律,這一點才是所謂的學說繼
受。剛才我們提到,日本那個時候繼受了德國法,也受法國法很大的影響,所以那個時候
甚至有很多的條文是法國的條文,比如說侵權行為法比較受法國的影響。但是他們用德國
的理論來詮釋這些條文,使得日本的法學全盤德國化,就是說是用德國的法學、概念、體
系來詮釋日本法。所以我們有很多同仁到日本留學的時候,研究日本法不僅僅是瞭解日本
的一些制度,我想同樣要瞭解日本繼受外國法的過程,尤其是如何將外國的法律日本化。
他們有一個名稱,就是“西洋法律的日本化”,那麼我想這就是學說繼受。
舉幾個例子。一個是中國大陸的例子,討論我們民法典裏面應不應該有物權行為。物權行
為具有典型的德國法的特徵,如果說我們把德國的物權行為的理論引進到我們民法典來闡
釋我們的法律行為,那麼這一點就是學說繼受。我想將來各位研究德國法時一個很重要的
任務,就是很有技巧地、很有方法地、而且還能夠觀察到本國法律需要地,將可採用的德
國法也好、法國法也好、英美法也好,移進到本國法來,這就是學說的繼受。
臺灣在學說繼受方面,我也舉個例子。臺灣民法第118條說無權處分的時候效力未定。無
權處分中的“處分”到底是什麼意思啊?有一些爭論。我們知道德國民法所謂處分就是
Verfügung。德國法的兩個核心的概念就是Verfügung(處分)以及Verpflichtung(負
擔)。處分就包括物權行為或債權的讓與;負擔就是債權行為,包括單獨行為或者契約。
臺灣民法很早開始,就將處分跟負擔加以區別而引入了臺灣的法律裏面,這就是對德國的
學說繼受。臺灣就由此德國化,採取了德國的思考方法。
我再舉一個例子。臺灣現在制定民法典時發現這個問題:德國留學的人跟英美留學回來的
人有些不太一樣。英美的人擅於具體案例,比如說侵權行為他可能規定很多的侵權行為類
型;但是德國法的訓練在於,歐陸法從羅馬法以來從Lex Aquilia從十二銅表法,一直發
展到現在的侵權行為的《法國民法典》第1382條的概括條款、到《德國民法典》第823條
、《瑞士民法典》第49條規定這樣一種概括化、抽象化的能力。我覺得一個人要學法律,
兩個能力必須要有:一個是抽象中能夠具體。什麼叫誠實信用原則?這是抽象,但是能夠
把它具體化、類型化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能夠將具體的事例原則化。讓我們法律
的思考來回於抽象跟具體之間,這種訓練,我覺得對英美法的人很陌生。在英美法中,如
果你的條文講誠實信用,它比較困難。最近歐洲法要做一個contract law,它對於誠實信
用原則是什麼東西不能把握。但是歐陸法包括法國法、德國法、瑞士法的特色,就是概括
條款。所以概括條款的類型化、具體化,是一個法律人的訓練,也是法律發展上一個重要
的制度。這方面,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是臺灣以前的一個判決。租賃契約已經到期的,土
地可以收回,但是到期後當事人沒有立即收回,過了幾年再行使他的權利。法院說,你有
權利,但經過長期間不行使,使他方相信你不再行使,你突為行使,陷他方於困境,你的
權利行使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我曾經在我的《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裏面討論過這個案例
,給它一個名稱,就是權利失效。在這之前,臺灣很少用這個權利失效。
這是我個人在研究案例上的一點心得。我寫那些書,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我一直認為,每
一個法律的判決都有價值,每一個法院的判決都重要,即使它是三言兩句,理由不太清楚
,都沒有關係。學者的任務、學說的目的,就是在含蘊有一個法律的原則的具體案例中,
去發現它,去闡釋它,用理論去構造它。這是我個人在研究法律的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體會
。大陸很多同仁想要說,我們法院的判決,內容並不是很豐富,事情也很簡單。但是每一
個案子都是法律的生命,每一個案子都有它適用的法律原則,那麼,應該去闡釋它,去發
現它。這個闡釋、發現含蘊在每一個法律的原則之中,有三個東西非常重要:第一,是剛
才我說的Rechtdogmatik法律釋義學;第二,案例的比較分析;第三,比較法。用比
較法,讓我們發現同樣的東西在別的地方、別的國家的法律有怎樣的處理。透過
Rechtdogmatik,加上案例的比較分析,再加上比較法上的探求,從一個簡單的案例就會
發生一個法律的原則,使得法律具有生命。這是我個人在研究上的一點心得。
舉臺灣的一個例子。臺灣在民法上的發展,繼受德國法,有一個地方非常重要。什麼呢?
就是契約上的義務群的建立。民法上責任的變遷,私法上責任的變遷,就是契約上義務的
擴大。我們一般來講義務主要是侵權法上的義務,就是注意義務,或是說duty of care。
但是在契約上,人跟人之間開始接近的時候就產生很多義務群,即是說有
Leitungspflicht(給付義務)以外,還有Nebenspflicht(從義務、附隨義務),這個是
德國契約法發展上最重要的概念,這就改變了整個德國私法的結構。於是我們說契約還沒
有訂立之前,雙方就有通知、說明、照顧、保護、忠實的義務,這是所謂的先契約義務,
建立了締約上的過失。契約成立後,你也有照顧說明的義務,也就是契約中的附隨義務。
也就是基於誠實信用發生,建立了不完全給付的、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甚至我們原來
說每一個債的關係都有給付義務,基於附隨義務的產生卻發生了一個沒有給付義務的債的
關係。我看到大陸一般寫文章,好像比較少談到這個問題。
接下來一個問題,牽扯到契約和侵權責任。這一問題在法國就比較少,因為法國侵權行為
範圍廣闊。在德國,因為侵權行為範圍受限制,那就需要來幫助它區分。所以,瞭解每一
個國家的法律制度,要以它本身的體系而決定。這裏我要特別最後介紹的一個制度,就是
契約責任跟侵權責任。在我給各位資料中有很長的一段文字,提到“院長提議”。我給各
位介紹臺灣一個比較特殊的制度:臺灣有個有個民刑庭總會,在最高法院裏院長發現有問
題的時候就會設一個案件,提出一個例子,來請大家公決。這裏面有一個例子:A銀行征
信科員甲違背職務,故意勾結無資歷之人,高估其信用而非法授以貸款至A受有損害,A銀
行是否得本于侵權行為訴請損害賠償?有甲乙兩說,之後把各種學說說出來。臺灣跟中國
大陸在繼受德國法的過程中,要立法繼受,要學說繼受,但是更重要的是實務繼受,就是
法院繼受它。臺灣的最高法院在很久之前,差不多40年前的時候,就作了一個重大的宣示
,什麼宣示呢?臺灣民法第一條:民事依法律,沒有法律依習慣,沒有習慣依法理。最高
法院說,比較法具有法理的地位,如果解釋臺灣一個法律條文有疑問的時候,可以以比較
法作為參考資料。也就是說,將比較法作為一種法律解釋的方法,這使德國法律進一步得
到吸收。不僅是德國的,凡是比較法上的共通的東西,會作為法律解釋的一個方法,就是
說comparative law on the matter of interpretation。所以你看臺灣的法院,都會引
德國法怎麼說,日本法怎麼說,美國法怎麼說來判決案子,判決偶爾也會夾幾個英文在裏
面。這就是一個以比較法作為法律解釋的方法。其次它也是說,臺灣的法律,民法、行政
法,有所不備的時候,可以以比較法作為法律的補充。這並不是絕對,只是一個參考,也
就是說,儘量採取一般國家所承認的共通的原則。我想這一點對臺灣法律的開放繼受建立
在比較法的基礎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
在契約責任跟侵權責任的競合上面,牽扯很多法系的問題。臺灣開始的時候,接受法國的
理論“法條競合說”,因為臺灣有一位學者王伯琦先生,他是留法的,他也很有影響
力,他一直在倡導。這裏面又牽涉到一個問題,我留德、你留法、你留美、你留日,假設
對日本的法律我比較熟悉,那麼我思考想法多是用日本的來爭論,希望多引進日本法,凡
事依日本法解釋,因為我比較熟,我認為它比較好。這種情形就造成很多問題。我昨天晚
上讀了米老師那本書《出法入道》,就說比較法勉勵各位同學,跨越民族的感情,跨越自
己的限制。比較法讓我們認識別人,比較法讓我們知道有各種規範的可能性,比較法讓我
們知道某一種規範的可能性都受到它本身法律體系的限制,比較法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有限
,也讓我們學習謙卑,法律上的謙卑。臺灣當時有兩派,是采“法條競合說”還是“請求
權競合說”,在發展上我自己做了一點貢獻。我提到我自己有點不謙卑了,剛才說要謙卑
,現在我就開始有點不謙卑。我說是想借此勉勵德國回來的,或各國回來的同仁都參與實
例的研究,目的在此。我回臺灣第三年的時候,看到臺灣法院當時的一個判決,采“法條
競合說”。有一個人在醫療中死亡,他的父母要請求侵權損害賠償,法院就說你有契約,
不能主張侵權損害賠償。我就寫了一篇文章,寫我在德國學的請求權競合說,說這個判決
好像不太好等等。過了不久,當時臺灣最高法院第一庭的庭長,那時候很有權威啊,寫了
封信給我,說,王某某,看到你寫了這樣一篇文章,我讀了之後,覺得有考慮的價值。過
了不久,他又寫信給我,裏面附一個判決,說,我們已經不采這個見解了,改采“請求權
競合說”。你看,當時我才30歲多一點,當時臺灣最高法院民庭第一庭的庭長,有一個人
在批評他,他卻不生氣。要是一般人就生氣得不得了,說你小孩子,不懂啊,批評我們,
這個怎麼怎麼樣。他很謙卑。後來我就和他成為好朋友。前一些日子他過世了,他的女兒
是我學生,打了電話給我說,王老師,我是誰誰,我爸爸前些日子過世,爸爸過世前特別
交待,他的告別儀式要請王某人講幾句話。我就感到前輩的風範跟寬容,他這麼大的權威
,讓他改變他適用的法律原則。
這裏面我印了個資料,臺灣最高法院作了個決議,來改變請求權競合的理論。我覺得這個
決議報告的內容可以看看。為什麼可以看呢?報告裏面也引德國的見解,引日本的學說,
引法國的,分析比較。這也就是說,臺灣的法學,包括臺灣最高法院的判決,是建立在比
較法上的,是開放的,讓我們可以公開地辯論,選擇不同規範的模式來適合本身的需要,
來繼續發展。這是我講到實務的繼受。所以我也希望中德法學院的同仁到德國,別的學院
的同仁也是一樣,所有念法律的人到其他的國家去,把它的學說理論引進來,適當地進行
學說理論的建構,然後也能夠配合判例實務的發展,很謙卑地。以前我開始寫的時候比較
年輕,有時候批評判決都很不客氣,說“此見解甚為不妥”。這樣非常不好。現在,我慢
慢念書多一點之後就感到自己的些微知識,都來自於別人對我的提示,所以,不管他做得
如何,都要表示敬意,表示感謝。寫對方的判決,要以敬畏的心來討論嚴肅的法律的問題
。
我現在繼續下一個話題:德國民法的繼受與臺灣法學的發展。這裏順便提一下,很遺憾地
,在臺灣沒有一個大學裏面有羅馬法的課程。我在台大念書的時候,有一位留法的金博士
教我們讀書。我們也讀陳朝璧的書,那時候我們也讀邱漢平的書。以後近40年來,臺灣沒
有羅馬法的著作,也沒有一篇羅馬法的文章,我想這使得臺灣的法學受到限制。我預期將
來大陸的法學會有很大的成就,就是因為它建立在羅馬法或者德國法或其他國家法律的比
較之上,有一個歷史基礎根基的繼續的發展。我在慕尼克大學的時候,也聽過一位羅馬法
偉大的學者庫克(音)的羅馬法的課,可是回來之後也沒有繼續研究,因為我不懂拉丁文
。先生寫了一本書,就是《歐洲與羅馬法》,它裏面講了一句話,就是說:“羅馬法的繼
受,使得德國的法律或法制或法學科學化。”
當年在大陸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開始決定采德國法之後,當時的六法,或者當時的法律,
當然受到日本很多的影響,這已經奠定了中國法學科學化的基礎。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但
是確實它使中國的法學科學化。這在臺灣更為顯著,使得法學科學化,成為一種科學。王
伯琦先生是我的老師,他寫過一篇文章,說法學是科學呢還是藝術呢?我想法學是技巧,
是技術,也是科學,也是藝術,有它的風格。在這幾年來,經過德國法的繼受,當然也吸
收受英美法影響的新的思考方法,我想在相當程度上,臺灣法學已經科學化。科學化的意
思是說,它是概念構成的,它是有體系的,它是可以argue的,它論證的過程是可以檢驗
的。我想,論證的過程可以檢驗這很重要。大家如果有機會讀讀我附給各位的那個臺灣最
高法院的關於債務不履行的侵權行為競合的材料,就可以看到最高法院在論證方面已經達
到相當抽象化、科學化的程度。
科學化表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是法律的釋義學、法律的理論體系的構成;一個是法學的方
法論;一個是法學上的論證。也許我個人可以這樣說,臺灣慢慢在這些方面有點進步,不
是很好但有點進步,意識到了法律的理論構成、法律的論證方法的嚴謹、法律的推理、法
律的方法論、在科學化的過程中間,你看一些判決就可以知道。另外使得臺灣的法學德國
化。第一個,我想各位同學都會知道,就是物權行為。我現在舉個簡單的例子,念德國法
的人都應該知道。現在我賣三個東西給你,三十元錢賣給你,好,現在我將這一瓶交給你
,這一瓶交給你,然後這杯茶葉也交給你,你給我三張十塊錢。在德國上課的時候,老師
一定要問你,這裏面有幾個法律行為?如果你不知道它,那麼你不能畢業;你不知道它,
不能算念了民法;你不知道它,不能處理任何法律問題。這裏有幾個法律行為呢?一般人
說,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但是念德國法的人一定說,有七個法律行為。如果你知
道有七個的話,你就可以到德國念書了。怎麼說是七個法律行為呢?我們知道物權是以物
為客體,而且物(採取的)是個別主義,一個所有權、兩個所有權、三個所有權,這邊有
三個所有權,三張十塊錢也是三個所有權。我東西賣給你的時候,是買賣契約、債權契約
,債權契約可以以多數物來作為它的客體,所以它是一個債權契約而不是三個買賣契約,
但是我給你所有權移轉,是三個所有權,你給我錢也是三個所有權的移轉。這個不是概念
的遊戲嗎?那讓我們想一個問題:如果說A瓶礦泉水是我的,B瓶是你遞放的,C瓶是我偷
來的,三張紙幣也是剛才路上揀到的,請問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如何?我想任何大一的
學生都應該會寫報告,如果不會寫報告,學習法律卻不會分析法律行為,坐在那談意思自
治原則,談得很多,但是不能處理這樣一個簡單的法律問題,那是不合格的。這是德國法
律大一學生開始訓練的一個特色。大家會問我要不要搞得這麼麻煩。在5年前,孫憲忠老
師開的一個物權法研討會,他邀請我來做報告,我說的便是臺灣的物權行為。這樣一個物
權行為理論會讓人腦筋清楚、明辨,腦筋像剃刀一樣銳利,能夠清楚地明辨每一個法律的
動作、法律的行為。有兩個漢堡大學的教授,談起這個,可能認為我是在講德國的法律概
念體系很好,說:“Bravo!”但是我確實覺得,臺灣繼受德國法或者說日本繼受德國法,
尤其是繼受物權行為獨立性、無因性,確實使得法律思考更明確、更清楚,更能夠分析問
題,但它也許太機械、太概念化,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我只是舉個例子說明物權行為的
獨立性與物權行為的無因性使得法學科學化了。
另一個臺灣法學受德國法學影響的例子就是不當得利。不當得利是德國法學的特色,德國
的國家(司法)考試一定要考一個不當得利。為什麼呢?因為侵權行為、契約都是自己一
個領域,不當得利是能夠調整整個無權利財產變動的機制。不當得利,unjust
enrichment,非常重要。中國大陸的不當得利規定很簡單,只是一個條文。不當得利法在
英國是有的,英國有眾多不當得利的討論,而且還專門出了本雜誌叫做《不當得利》。我
想留德的老師應該為將來中國不當得利的發展而準備,而努力。我覺得老講這些有關德國
的東西會有些抱歉,可是到中國大陸來不講這些又會覺得不好意思。不當得利在法國也有
,但是德國與法國並不是相處的很好。留法的尹田老師也在台下,我對尹老師有一點敬畏
,就像德國法對法國法的敬畏。我想在這邊的老師應當慢慢地為不當得利做準備將來
發生案子的時候怎麼去分析它,怎麼去界定它。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夠將德國的法律參照英
國的restitution代替中國的民法。法國也有不當得利,它也是創設的。假設現在就開始
研究不當得利,那麼等到有一天最高法院有一個案子有問題,我就可以分析它:這個不當
得利的要件如何?它的返還請求範圍如何?不當得利的功能如何?人家法院就採取你的(
意見),你就這樣把法律理論都帶進來了。你寫文章發表,法院采你的意見時,就從學說
的繼受變成了實務繼受,這個制度就在這邊生根、發展。臺灣的不當得利本來是個統一的
規定:一人受益而沒有原因造成他人受損害的,應該負賠償責任、返還義務。德國還劃分
給付、非給付的不當得利的類型,臺灣經過很多學者討論,就將臺灣的統一的不當得利改
變成了德國型的非統一的、類型化的不當得利,對德國法的繼受就變成了實務與學者的通
說。
後面講一個最近大陸討論最多的問題,就是侵權行為和人格權的保護。楊立新先生在我到
北京的時候去接我。我發現人民大學在人格權、侵權法研究方面非常有成就。昨天我碰到
王利明跟他聊,我跟王利明院長已經很熟了,他們人大有一套侵權的書,是專門派人去美
國圖書館把裏面的侵權法資料複製過來,為此花了一百多萬,這是一個很大的收益。為什
麼人大在研究侵權行為人格法上有這麼大的成就?當然這牽扯到一個版權方面的問題,但
是學問是不問版權的。他那裏整個書架上的都是複製的,這為建立人民大學侵權行為和人
格權法上一筆很大的資料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楊立新老師跟我談話就說我們現在侵權行為
編制定中的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區別權利和利益的保護。這方面我特別說一下。法國
民法第1382條不區別權利和利益,但它後面做了限制。德國民法制定的時候,遇到這個問
題,立法者都是在作比較法上的思考,是要考慮英美法侵權的類型,還是參考法國概括的
條款,結果它制定了第823條第1項、第2項和第826條。第823條第1項規定說,因故意、過
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體、健康、自由、所有權及其他權利者,對他人因此而產生的損
害負賠償義務;第2項說違反他人的法律;後面第826條說故意違反善良風俗加害他人。它
這個特色,就是法益性的區別,三個類型的侵權行為。日本民法制定的時候,第709條說
因故意、過失,沒有加上不法侵害他人權利。我們1930年民法偉大的立法者非常有遠見,
中華民國民法典第823條將德國民法的三個條文合在一起,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的權
利為侵權,故意背離善良風俗的方法損害他人的亦同。我們畫個圖,就是故意過失侵害權
利時要賠;但不是權利而是利益的話,那你要故意違背善良風俗,這是非常重要的類型化
的設計。臺灣民法在此比德國民法要更進步、更概括化,所以臺灣在立法技術的許多地方
已經超越德國立法,我們對德國立法的繼受並不是盲目的繼受。這裏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
,歐盟法現在在統一之中,要做各國法的比較,張新寶先生的一個博士生翻譯的《純粹經
濟上的損失》非常好。
現在比較法的發展趨勢中更重要的研究方法是什麼呢?以前比較法的研究是大的研究,像
法國和義大利,德國克茨教授的著作也有翻譯。現在有一個更重要的研究方法。先舉個例
子,例如說我跟你買一部電視機,買來後擺在我客廳,因為設計瑕疵突然爆炸,我自己受
傷。問:買受人能不能向製造人依侵權行為規定請求賠償?他自己受傷,擺在電視機上的
物品壞了,電視機也因爆炸滅失,買受人能不能向製造人請求就受傷、物毀損,包括電視
機的滅失等等取得賠償?電視機本身滅失是權利受侵害呢還是只是契約上的瑕疵擔保等問
題?然後,開始進行比較,德國法怎麼規定、法國法怎麼規定,很精確,比較的方法已經
由一個大規模的體系風格的比較到制度的比較移到了這麼一種案例的比較。這個比較方法
的引進讓我們更精確地思考比較法的功用。我舉個例子,就剛才我說的電視機這個例子,
現在我要研究的時候,就中國大陸法怎樣、臺灣怎樣、美國怎樣、日本又怎樣進行交替比
較,這樣比較才能很徹底很精確地增進瞭解,而不是說德國產品責任法怎樣,日本產品責
任法怎樣,這樣籠統也很好,但是不精確,所以我們希望貴校在比較法研究上能更深刻地
落實在真正用案例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即各個法系本身概念的限制和功能的發揮。還有,
我想說說臺灣繼受德國法影響最大的就是憲法。臺灣有一個大法官會議,相當於德國的憲
法法院,已經有50多年,我曾經在那個機構工作了9年,也有了一些實務上的經驗。這個
機構作憲法解釋,就是使基本權利發揮它保護的防禦的功能,通過間接效力使得所有的法
院解釋法律都要做符合基本權利的解釋。這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建立了以憲法基本權為基
礎的法律體系。
這裏我要說一下比較法的重要。臺灣留學回來的人,有將近150人,在國外拿到博士學位
。台大法律系每個教員都有外國的博士學位,在台大聘用教員的時候,考慮到了比較法的
合理的分配。現在教員大約有近50個左右,大約20個人是德國的,早年可能更多,有一些
留英美的,有一些留日的,一定要保持比較法的平衡,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進步。所以每
個法學院都是比較法學院,台大法律系更是顯著。為什麼要這麼多留學的人呢,因為台大
法律系的老師幾乎都是台大畢業的,近親繁殖不太好。憲法法院大法官裏面,一半是學校
教授,一半是法官,他在任命的時候,一定是在英美法和德國法之間取其平衡。比如說8
人,有4個是留德的,有4個是留學英美的,一定要這樣一個重大的機構能夠吸收世界兩個
主要憲法國家的一個是美國的聯邦最高法院,一個是德國的憲法法院的判決或者
資料。所以跟他們關係保持得很好。跟德國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在討論案子的時
候,遇到一個重大的案件,沒有判例,就讓助理發一個傳真給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問問他
們有什麼資料可以提供。這就是說在比較法上能充實我們,所以我們判決也在慢慢好起來
,也在進步,也具備了水準。也就是說,成員任命上也具體考慮到比較法的構成,所以可
見比較法的重要性,貴校中德法學院和比較法研究所幹得很好,應該讓每個法學院都成為
一個把比較法作為研究方法構成的研究所,每個法律系的構成也應該注重比較法的研究路
徑。剛才說到,對德國法的繼受好像一切很順利,但實際上也遭遇到很多困難。而且,我
們對法國的認識不夠,因為沒有人到法國去留學,可能和早年沒有繼受法國法也有關係,
所以對臺灣法學的發展應當說還是有些局限的。對德國法的繼受,目前遇到很多困難。我
們現在到德國念書的人也很少去念民法,因為臺灣民主憲政改革之後,行政法變成熱門。
念行政法到德國拿博士回來的,在臺灣現在有80個人左右,都找不到工作了,因為人太多
。本來是到大學教書,現在都到專科學校、技術學校去工作了。比較好的學生也跑到公法
裏面。這是人才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研究的方法怎樣突破。有局限,是否能夠超越?德
國法現在在歐洲化,德國法現在在修改變遷中,我們在研究方法上是否能更進一步等等,
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第三個問題來自於美國法的衝擊。現在美國法,可以這樣說,它
就是以前的羅馬法。對美國法,全世界都在繼受,尤其在侵權行為、憲法,甚至在各個領
域都有繼受,臺灣當然也是如此。臺灣有很多的法律,像動產擔保交易法、懲罰性賠償、
信託法、侵權行為法都受到美國法的影響,所以實際上也面臨著挑戰。但是這個挑戰也帶
來了機會,使得我們有融合的可能性,只有在比較融合之下法律才能會有更進一步發展的
機會。總之,比較法很重要。貴校有羅馬法基礎研究的貢獻,貴校對整個法學的貢獻我想
是很巨大的,原因就是它有歷史的基礎,在於對羅馬法和比較法的研究。德國法是羅馬法
的繼續,法國的羅馬法研究得很好,義大利更不待言。我曾經去義大利博洛尼亞瞻仰注釋
法學派的四博士和阿諾的雕像。在人大的明德樓也有一組雕畫,有機會你們可以去看一下
“優士丁尼在教堂”。
我在台大念書的時候,讀了耶林的羅馬法精神。他說羅馬三次征服世界,就跟我們唐朝征
服東亞一樣是用武力、宗教還有法律。耶林有一句話:“經由羅馬法而超越羅馬法。”這
句話是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我們也希望,能夠經由羅馬法更經由德國法而超越它,
鑑於我們法學設立的需要,而且要在世界上也能有所參與,使得法律的發展進步也有我們
的貢獻。在這貢獻當中,我想會有貴校。很多人問我:王老師依你看,大陸民法學將來發
展會如何?我心裏這樣說:如果貴校能夠培養出好的學生,能夠鼓勵他們到德國去念書,
能夠有體系的研究、系統的運用、觀察到中國本身的需要,而且能夠積極地參與立法,尤
其是將來,在民法典制定之後,你才會發現研究德國法的重大功用,可以詮釋法。將來中
國民法典制定之後,使得能夠更進步地施行。我並不是因為在這裏講話才這麼說,如果貴
校能夠造就好的學生,將來對中國民法最有貢獻最有影響力的,一定是在這個學校。謝謝
大家。
米健(主持人):
非常感謝王老師。王老師整整站著講了90分鐘,不僅讓我肅然起敬,也讓我肅然起立,我
也得站著。今天主題是德國民法的繼受和臺灣民法的發展,王老師選這個主題來到政法大
學作報告,應該說是有他一定的想法的。我在聽報告中,一方面從他報告的內容,另一方
面從他引導的方向,都非常受鼓舞。王老師這次來北京,講了好幾場報告,在人大已經講
了三場,明天還要到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作報告。他到政法大學用這個題目作報告,我
想是對我們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這麼多年的積累,包括羅馬法的研究、比較法學的開展
,還有對最近幾年來中德法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的深切的期待。這裏也體現了一種厚愛。在
此我想借這個機會,代表我們所有搞比較法學的同行,代表中德法學院的所有同學,向王
老師這種深切的關愛和熱情的鼓勵表示衷心的感謝。我是沒有想到王老師報告中對我們政
法大學的這個特色這麼大加讚賞,這是意外的驚喜。王老師在比較法方面說了很多。我剛
到政法大學,江老師就告訴我去搞比較法,而且是從羅馬法入手搞比較法,所以今天王老
師在這裏又鼓勵我,我想江老師聽了肯定也很高興。因為這些年,從我84年入校開始,到
現在我們院做的工作,基本上是在江老師的思路下開展的。
今天王老師在這裏,從始至終在對德國民法說好。當然,王老師是講德國法在臺灣的繼受
,並不是僅僅簡單地說德國民法好,實際上以這個話題,展開了中國民法,包括臺灣、大
陸,一個世紀以來基本的發展脈絡。所以剛才我說,王老師是做這個報告最合適的學者。
有文字資料的同行、同學應該能看到,王澤鑑老師報告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90分鐘之內
我想很難把這麼豐富的內容完全講給大家,但是王澤鑑老師做到了。他的報告的內容,從
思想方法到技術方法也就是操作方法,從宏觀到微觀都涉及到了。如果沒有豐厚的學養,
沒有長期的積累,沒有整體的把握,我想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我是非常的佩服。從剛才的
90分鐘,我還覺得王老師不僅是學者的風度,而且是一個儒者的風度。在當今的法學界既
有法學家的風度,又有儒者的風度的,我覺得並不是太多。當然在這裏不是努力地要奉承
,要奉承也有點晚了,因為奉承王老師的人特別多。在這裏我只是講講我自己的感受。剛
才王老師講的我覺得非常精彩,他把一個非常複雜的制度,用非常簡明的例子,就非常透
徹地講清楚了。物權行為我們討論了半天,非常難以解釋。當然物權行為這個理論,物權
行為的抽象原則,在將來的立法上,我覺得可能不會像臺灣的那樣。但是,王老師用了兩
杯水、一杯茶,用了三張撿來的人民幣就把它講得非常清楚。告訴了我們一個法學家要怎
樣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怎樣對不同的法律關係加以說明,值得我們學習。
王老師今天講的繼受有三點:學說的繼受、立法的繼受、還有特別強調的一點實務的
繼受。實務的繼受剛才我一直在思考到底為何。我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回頭下面再向王
老師請教。我覺得可能意味著一種對經驗的尊敬,因為在實務裏面最能體現的是一個怎樣
解決問題的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適合國情的經驗,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做得還是很不夠
的。王老師也給了我們一個提示,確實我們在理論方面有資料的積累,但我們做的比較研
究應該說還有欠缺,王老師在此之前也提過,今後我們在這方面確實是可以多做一點努力
。王老師也提到現在我們學習西方法律的一些手段,我們在學習王老師的思想和知識的時
候,確實採取了同樣的手段,就是把它們都copy過來,王老師也很寬容,說這是為學術。
當初侵犯王老師的知識產權,王老師今天這一句話,開釋了我們心裏的內疚。說老實話,
我們這些人,我想至少我自己,是在通過侵權行為來學習侵權法。如果那時候王老師想要
版稅的話,我想版稅應該是非常多的。我知道王老師全集的版稅完全捐給了江老師的江平
獎學金,支持我們大陸法學的發展,值得我們尊敬,應該向王老師表示感謝。下面進入點
評階段,請王家福老師和江平老師分別做15分鐘到20分鐘的點評。首先請王家福老師做點
評。
王家福(評論人):
澤鑑先生、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非常高興地聆聽了澤鑑先生精彩的學術演講,他以
“德國民法的繼受和臺灣民法的發展”為主題所發表的宏論引人入勝,深富哲理和啟迪,
讓我們獲益非淺,真正享受了一場民法學術盛宴。我特別感到高興的是,他把中國政法大
學稱作“羅馬法研究的殿堂”,譽為德國法研究將發生重大影響的中心。我當初曾經在法
大工作,也是法大把我送到前蘇聯讀研究生的。法大是我的母校。澤鑑先生對法大這樣的
誇獎使我感到特別高興。
我認為《德國民法典》應該講是世界上最完備、最具邏輯、最有理性、最系統的巨集篇巨
著。它對世界民法立法的發展和民法學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德國民法學對中國的民法
學發展是從20世紀初開始產生影響的。清末的《大清民律草案》、北洋政府的《民法修正
案》以及20世紀30年代民國政府制定的《民法典》都繼受了德國民法的傳統。1949年以後
,中國大陸的民法轉而向前蘇聯的民法學習。但是前蘇聯的民法也是屬於大陸法系,也受
德國影響不小,它的體系大體上和德國民法是一致的。當時前蘇聯的民法學家不少留學德
國,他們德語很好。所以,很明顯,在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民法也間接受德國民法影響
。
1954年至1956年,中國大陸完成了第一個民法典草案的起草工作。它包括總則、所有
權、債和繼承四編,525條。這一民法典草案完全採納前蘇聯民法典的體例,把親屬法排
斥在民法典以外,不使用物權法概念,強調對國家財產的特殊保護。但是它仍然與大陸法
系國家的民法典相通,有著同樣的體例、概念。
1962年至1964年,大陸完成了第二民法典草案的起草。該草案設計了一個全新的體例,分
為總則、財產所有、財產流轉三編,把親屬、繼承、侵權行為排斥在民法典之外,卻又把
預算、稅收、勞動關係納入民法典調整範圍。這一民法典草案沒有為大陸民法的發展提供
有益的經驗。
1979年至1982年,中國大陸第三次起草民法典,這個草案的第四稿包括八編,43章,
465條。儘管它未正式成為法律,但是由於它從當時的實際出發,借鑑了世界各國特別是
大陸法系德國的有益經驗,因此具有重要的價值,為《民法通則》的制定提供了智力支援
。
20世紀70年代末,在中國大陸開始進行改變中國命運的偉大改革。這場偉大的改革引
起了中國大陸經濟、政治、社會的深刻變化:其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其二,國
家經濟職能的根本性轉變;其三,市民社會的形成、發展。這給中國大陸民法的繼承和發
展奠定了客觀基礎,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所謂繼受,從本質上講就是吸取人類文明共同民法成果,借鑑世界各國民事立法的有
益經驗。關於繼受,首先應該是民法理念的繼受。近30年來,中國大陸徹底擯棄了與計劃
經濟體制緊密相聯的陳舊觀念,堅定不移地確立起了私法重要、私法優位、私法自治理念
;尊重和保障物權、對合法財產一體保護理念;合同自由理念;平等、自由、誠實信用、
公平、禁止權利濫用理念;自己責任理念。現在的問題是民法的理念還不是被所有人接受
。今天我們仍然需要講民法理念,仍然需要更好地宣傳民法理念,呼籲全社會更加重視民
法這一最基礎、最重要的法律制度。民法狀況如何標誌著社會的文明程度,標誌著市場經
濟的發展水平,標誌著國家的進步發達形象。如果民法觀念不強、民法制度不健全的話,
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就很難健康有序、生機勃勃,就難使我們的國家真正構建成一個興旺
發達、人人幸福的和諧社會。
第二,關於繼受應該是民事立法的繼受。近30年來,中國大陸從中國實際需要出發,
從制度上吸取了大陸法系國家特別是德國民法之規定,如自然人、法人制度、法律行為制
度、代理制度、時效制度、物權制度、債權制度等,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以《民法通則》為
統領,以《合同法》、《擔保法》、《土地管理法》、《城鎮房地產管理法》、《繼承法
》等單行法為骨幹的民事法律體系。2002年12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完
成了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同年12月底正式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是中國大陸民事
立法的重大成就。我們現在的任務應該是集中精力推進民法典的修改、審議,爭取其早日
問世。誠然,現在這個民法典草案還有一些問題值得研究。比如,我們把合同責任和侵權
責任分立兩編,就應該增設一個債權總則編,並把不當得利、無因管理放在該編內,以保
持德國民法物權與債權的嚴格區分的體例。
中國大陸民法學界在制定民法典的過程中可能有各式各樣的爭議,但不管什麼爭議都
應該緊緊圍繞儘快把民法典制定出來而展開,要多提建設性建議,不要設置人為障礙,使
民法典審議工作無限制拖延下去。我覺得這樣做是很不利的,不僅對國家興旺不利,對經
濟發展不利,對社會進步不利,對民法學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第三點,剛才澤鑑先生講了實務繼受問題,這點很重要。我們應該重視最高人民法院
的司法解釋、發佈的案例以及有普遍意義案例適用民法條文解決多種社會問題的經驗。現
在我們民事法律的實施,還有不少不足之處,我們應該想辦法通過對司法解釋的研究,通
過對案例的研究,通過對實踐的服務,使民事法律的規定得以實施,能夠走進生活、走進
實踐,使民事法律的規定能夠得到人們自覺遵守,使民法在中國大陸生根。否則,只是有
好的法律,卻沒有人們嚴格遵守;只有合同法,合同的履約率卻不高,我們民法就很難在
規範社會經濟生活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就難以推動我們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我覺得這方
面的工作需要所有的民法學者來做,使民法真正地在大陸生根、開花、結果,推動我們的
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向著健康、有序、活躍的方向發展。
另外,民法除了繼受之外,還應該注意發展。就是繼受也應該吸收英美法系國家民事
立法和國際公約中的有益經驗和歐盟民法統一化進程中的好東西。就是說我們應該博采世
界之長,結合中國實際,制定出能夠給中國帶來最大利益的這樣一個民法典。澤鑑先生剛
才說,德國人通過繼受羅馬法超越了羅馬法,我想我們也應該通過繼受德國民法而超越德
國民法。中國21世紀的民法典應該充滿21世紀的時代精神,應該超越19世紀末問世的《德
國民法典》,比它更好。21世紀是更加尊重人的價值的世紀,我們應該把“人格權”作為
一編寫進中國民法典;21世紀是知識經濟世紀,我們應該把“知識產權”作為一編寫進民
法典。儘管我們現在有些東西規定得與世界相符合,但有些也是創造。比如我們把所有權
分三類: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和私人所有權,既能保持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穩定,也能
使物權制度變得更加切合實際,發揮它應有的效果。
上次來政法大學,有同學提問題,問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是德國法中心對不對?儘管我
們有研究德國民法的著名學者,但是我當時不好回答。今天我可以特別高興地回答:德國
法中心在政法大學。我衷心希望你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創新的輝煌。謝謝大家!
米健(主持人):
謝謝!謝謝王家福老師也同樣對我們政法大學,特別是比較法研究所和中德法學院的師生
給予鼓勵。王家福老師在王澤鑑老師報告的基礎上對中國如何進行法律繼受作了進一步的
闡釋,而且我覺得尤其是他提出來,我們現在的繼受首先是觀念上的繼受。沒有觀念的繼
受,光有條文、制度繼受是遠遠不夠的。除此之外,王老師作為一個老一輩的學者,作為
中國民法從建國初年到現在發展變化的親歷者,他表達了強烈的期待或者願望,就是要儘
快把我們正在醞釀的民法典制定出來,這是于國于民於社會發展都是有很大利益的。而且
他提出了具體的一些觀點立場,對這些觀點立場這幾年大家都有所討論。我覺得王老師的
立場是非常鮮明的,以前我在文章上、在研討會上也都多少有過領略。還有一點我得補充
一下,就是王澤鑑老師剛才在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我們進行比較法
研究的過程中,人力資源或者說比較法的眼光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分配,王家福老師剛才也
同樣提到了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在進行比較法研究時,應當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兩大法
系的制度、原理兼收並蓄,給予同樣的關注。其實王澤鑑老師就是這麼一個兼具歐美、歐
洲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法制知識儲備和學養積累的學者。在這點上,對我們是很有啟發的
。下面有請江老師點評。
江平(評論人):
王澤鑑教授在9年前給我們學校作了一個報告,9年以後又來了。當然他剛才講了,9年期
間他當了大法官,而在當大法官期間,作為公職人員,是不能來的。所以,我們感到很親
切,9年後給我們做了這麼一個好的報告。我覺得王澤鑑教授的這個報告很突出的一點是
講了方法論。因為王澤鑑教授講了我們學習德國,不只是學它的制度和條文,更重要的是
方法。而且我認為王澤鑑教授就是民法學的方法論大師。我們讀了王澤鑑教授的書,覺得
跟一般的教科書不一樣,不是從理論到理論,從條文到條文,感覺到很新鮮,有新意。新
意來自哪里?我覺得新意來自方法論。剛才王澤鑑教授也說了,在德國,他的導師是拉倫
茨教授。拉倫茨教授是一代民法方法論的大師。如果我理解不錯的話,王澤鑑教授的報告
裏至少講了五個方法論。
第一個方法論就是法律解釋、詮釋。我過去對這個東西不太理解。開始研究羅馬法的時候
,一講到羅馬法復興運動,一講到注釋法學派,我就覺得注釋法學派有什麼意義,有什麼
創新呀,你不就是把羅馬法注釋注釋?後來一看顯然不是。這個注釋法學派不僅有疏證,
把偽的東西去掉,把它更加科學化,甚至還有自己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羅馬法的復興
完全是有賴於注釋法學派。而在臺灣,我們還可以看到學理可以作為法律的法源。剛才王
澤鑑教授說了,有法律依法律,沒法律依習慣,沒習慣依法理,可見對於法理的重視。從
羅馬法來講也是這樣。我們出版的《法學彙纂》這幾本書都出來了,這些學者的解釋都是
法律。我看從羅馬法、德國、臺灣到日本,著名的法學家、著名的著作、著名的學說都可
以作為立法發展,包括王澤鑑教授作為大法官作出司法解釋,作出學理解釋。這一點我們
做得還不夠,原因不僅在於我們的法理解釋、立法解釋還比較少,更在於我們連立法報告
都沒有。前半個月我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講EMBA課程。我講了公司法的修改過程,一位臺
灣的學生之後就問我,能不能就關於大陸現在公司法立法過程的情況推薦一本書?有沒有
立法報告書?有沒有立法的條文解釋?我說真慚愧,沒有。我們立法出來的時候,只有學
者出書解釋一下,沒有立法的條文的解釋,立法報告書都沒有,何來立法解釋、立法詮釋
、立法注釋啊?所以,我們大陸的學者還要努力推進立法的完善、立法解釋的完善、學理
解釋的完善。
第二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面向審判的實踐,對判例進行研究。王澤鑑教授的書裏很多都
是判例。我想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判例不僅在英美法系國家很重要,在大陸法系國家也
同樣很重要。我聽說德國法裏判例也很多,侵權法裏不知有多少個判例。前兩年紀念《法
國民法典》二百周年,來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國民法學家。有人問他法國民法典有什麼變
化。他說法國民法典沒有什麼變化,那是一個歷史的產物,因為我們要有歷史的完整性和
歷史的價值,所有補充的東西二百年來都是通過單行法、立法解釋和判例完成的。我想臺
灣也是這樣。判例是最活躍的,判例是最結合實際的,判例是最活生生的,判例是社會發
展最新的東西。如果我們不去研究這些東西,就等於脫離社會、脫離實際、脫離最新的發
展。我想王澤鑑教授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榜樣,讓我們很好地注意判例。
王澤鑑教授講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比較的方法。王澤鑑教授用了相當多的時間來講比較。
總的來看,我們可以看看所學的臺灣的書籍,從史尚寬到王澤鑑教授,都是一個比較法。
就拿剛才王澤鑑教授的講話來看,德國情況很熟悉,日本情況很熟悉,法國情況很熟悉,
英美情況也很熟悉,大陸情況也知道,連大陸學者的書怎麼樣也知道。恐怕從德國、日本
可以看出,這是他們的民法學者的一貫的很重要的一個學術修養或方法,他們有一個更寬
廣的角度、更大的世界的眼光。甚至很有意思的是,臺灣的審判實踐甚至在沒有法律的時
候,還可以參照國際各國通行的做法判決,這樣判決的本身就是運用了比較法的方法。臺
灣沒有的,可以適用別的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我想有了這樣一個方法,我們就可以更好地
從比較的角度,從更高的視野選擇哪一個制度更優秀,才有資格和權利說哪個好、哪個壞
;哪個對、哪個不對。
第四,對我啟示最大的是王澤鑑教授所講的從抽象到具體。王澤鑑教授的不當得利研究是
一個典型的類型化研究,從很抽象的一個不當得利最後類型化成這麼多種活生生的不當得
利、活生生的審判實踐中的不當得利、活生生的和我們的生活聯繫在一起的不當得利。這
種類型化的方法,正像王澤鑑教授剛才說的,是把民法從抽象到具體。不要把民法條文當
作抽象的東西,而有時候我們的教材更多的是使用抽象的概念,如何把抽象的東西變成具
體的,變成非常的具體,變成類型化的具體,變成多樣多彩的具體,這是方法中的藝術。
最後,王澤鑑教授還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從具體到抽象。剛才王澤鑑教授也講
了,可以分析一個判例有哪些新的東西,有哪些可以提升為學理,提升為一個規則,我們
不要太輕視實踐。確實,中國大陸現在的判例當然還有很多缺陷,但是也有一些判例有所
創新,而這種創新也正反映了我們的實踐。而能夠將這麼一些判例提升為某些理論,也是
一種創新。在王澤鑑教授的著作裏,他將每一個判例上升為一條規則,這對我們有很大的
啟發。能夠從每一個具體的案例裏面抽象出一種學理,學理多了就變成學說了,採用這種
說,那種說,學說多了就成學派了。這對我們很有啟發。我們既需要更多的學理,也需要
更多的學說,更要發展不同的學派。我想這是標誌一個國家法律也好,其他也好,成功的
主要標誌。法學作為一種學問,作為一種學術,統計它的發展,絕不是以統計數字裏面召
開過多少次的科研會,召開過多少次的國際研討會,請了國際上哪些人來參加,在報紙上
發表多少文章,在雜誌上發表多少文章,出了多少書作為標準;一個國家法學繁榮的最後
標準在於它有多少學理出現,有多少學說出現,能不能有百花齊放的學派出現。可惜我們
統計數字太多,而學理、學說、學派不多。希望我們能夠出現更多的大師級的人物,我們
這些人是構不成了。王澤鑑教授確確實實是大師。我希望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的民法界乃
至中國的法律學界用新的方法論創造出更新的成果。
米健(主持人):
謝謝江老師!我還在回味和抽象的過程之中。江老師對王老師報告的主要思想進行了非常
準確地概括。在這之前王老師提到,現在學習西方法律,不只是學習它既有的東西,還要
學習它的方法和路徑。王澤鑑老師所期待的是從整個臺灣民法的發展和德國民法在臺灣的
繼受過程中學到一些方法。江老師闡述整個五個方面,應該是基本上概括了王澤鑑老師報
告所講的內容。最後江老師非常精彩地提出了法學繁榮的標誌到底是什麼。江老師的概括
很經典、很精闢、非常好,他說標誌不在於統計數位的大小,不在於開了多少次會,不在
於出了多少本書。事實上,我們現在法學界有一種傾向,就是拼命地統計。統計完就上報
,上報完就表揚,這樣就有些實效,發點錢,有些提升。但是,江老師認為法學繁榮的最
重要的標誌是有更多的學理、學說和學派。中國法學缺少的是學術的氛圍和環境,是一批
具有扎實法學方法論功底和豐厚學術積累的能夠構成獨具特色的學說、學理、學派的群體
。江老師的概括給我們提供了方向。讓我們對王老師、江老師的點評再次表示感謝!大家
進行一些交流,進入提問階段。
問:各位老師好,我有個問題想向王教授請教。臺灣學者提出,臺灣民法的發展經過了三
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屬於知其然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知其所以然的階段,第三個階
段是本土化階段。我想請教,您認為臺灣地區的民法現在處於哪個階段,然後根據您對大
陸民法的瞭解,您認為中國大陸的民法現在處於哪個發展階段。謝謝王教授。
王澤鑑(講演人):
首先要感謝王家福老師,我知道中國民法是通過閱讀王家福老師跟日本人合著的書,他跟
日本的幾位學者合著了《中國民法》。有機會來研究後更是從他受益良多。江老師有幾個
貢獻,第一個貢獻就是把羅民法引進大陸地區,我想這個是將永垂不朽的奠定中國法學基
礎的一個工作。我也知道大陸同學最近在翻譯Zimmerman的一本書,這個書廣被引用。最
近還有一本書寫得很好,英國學者Peter Stein寫的羅馬法的書,羅馬法的理性在放射著
光芒。經過江老師對我報告的分析,我想我對我自己更為瞭解了,非常感謝他。
剛才這位同學提到民法在臺灣和大陸的發展問題。我想就臺灣民法的發展首先說一下。德
國法的變遷,它的判例和學說,就是一個方法論的變遷,你去讀現在德國民法的判決,它
和以前的風格、題材、內容和論證都不一樣。這顯示德國從19世紀開始,從概念法學到
19世紀20世紀的自由法學派,到1914年以後的利益法學派,和後來的價值法學派
,每一階段的判決就顯示了法學的方法。講到臺灣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要看臺灣的
判決,要確定瞭解判決的風格、內容、題材。上次跟米院長提到,雖然翻譯了很多好的著
作,但是要使這些著作發揮功能就要翻譯判例,比如專門出一本侵權行為法的案例。現在
中國大陸在制定侵權行為法和人格權法,德國是由沒有人格權法發展到有人格權法,德國
的憲法第一條規定人的自由尊嚴等等,但它並沒有明確規定人格權,如果能夠把這個寫進
一部小書,而且能夠把德國民法的發展印出來,對立法的工作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臺灣
的法律發展,你去讀它的每一個階段的判決,一般可以看出每個階段都反映了法律的自我
反省、法律的功能、法律跟法官的關係以及立法司法的重新的定位,這些一直都在變遷中
。至於中國大陸的法律,我發現一個問題真是值得研究,但很少有人說。最高人民法院對
一些問題經常作出一些解釋意見,比如說一個意見是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被侵權人死亡
的時候,他的家屬能不能請求損害賠償等等。我幾乎很少看到有人以這樣一個解釋意見作
為研究的物件,比如說這個解釋意見到底是屬於法律意見還是法律漏洞的補充,這個解釋
的構成意見和理由,然後再給它詮釋意見,應該也可以擴大解釋等等。這樣的話,這個解
釋意見本身就能夠成為法律原則。我早期的時候讀到大陸的法律書都是在談調整物件,講
得很多,這個很重要,但是也應當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具體意見並給它定位。
問:很高興見到王澤鑑教授,王老師當過大法官,所以可以從更高的角度來看法律。我們
海峽兩岸現在民法發展很明確,就是走德國的道路。不過王老師剛才也強調了,我們要注
意比較法的平衡。我跟一些臺灣的老師和律師也交談過,他們覺得去德國留學的學者回來
後很易提拔,英美法的就不行,大陸也是這個情況。剛才王教授說了德國民法的這種特性
能夠增進社會秩序和文明,我想提一個相對尖銳的問題,與德國民法相對應的是英美法,
不能說英美法的社會秩序就差於德國,二戰是由兩個制定民法典的國家即德國與日本發動
,而由英美等國家最後取勝。王教授能不能解釋一下,到底英美法和德國民法哪一個優越
?謝謝!
王澤鑑(講演人):
德國法的特色在於它的概念體系等等,被很多國家接受也是基於這個理由。日本接受德國
法之後不採用英美法,並不是基於它的品質,當然英美法的品質也沒有問題,而日本為什
麼採用德國法,完全是法典技術的原因,因為德國法的概念體系比較完整,可能不是內容
優劣的問題,而是科學性的方面,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想德國法特色是開放的,雖然
那麼嚴謹,但你可以引進許多英美的制度進來,只要法條制定的比較好,比如產品責任法
等。這是一個form與substance的關係,德國法的邏輯和概念體系與形成和接納美國的制
度是不衝突的。臺灣法學研究也面臨很大的危機:第一,近年念德文的很少。許多新進來
的人說為什麼要每週12小時念德文,於是制度改了,念德文變成選修課,實際上學德文的
就越來越少了。我覺得這個對臺灣法律發展有影響;第二,大陸幾乎是最好的學生留在學
校教書,而臺灣面臨很重大的問題,台大最好的學生都去當法官和律師,沒有留下來教書
,臺灣留在大學教書的人並不是第一流,這種問題再過幾年會產生很大的問題。所以我覺
得我看到大陸法學這麼昌盛,這麼多人來聽講座覺得非常感動,臺灣做個講座有30個人來
聽就不錯了,有時還從辦公室拉人來應付,這是大陸法學興旺的象徵。英美法確實很重要
,台大行政法的課,有留德的、留美的,我負責系務時都把這些給分開,讓同學們都能去
聽,去學習不同的教學的方法、研究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我覺得一個好的法律人最好能
夠兼具二者。另外對本國法的問題一定要深入瞭解,這樣才能討論本國法的功能和價值;
第三,臺灣民法是德國法,而特別法慢慢被英美法滲透,這會造成許多問題產生。每個老
師在教特別法的時候,都應該先教幾年民法,使民法的基本理論體系內容能夠在特別法中
發揮,特別法中許多思想也能夠在民法中回歸。而教民法的也應該懂一門特別法。剛才你
提到世界大戰跟德國民法有關,讓我想到一個故事,有人說現在社會的災難都跟埃及豔後
的鼻子有關,說如果她的鼻子沒有那麼長,就不會那麼有誘惑性,或許後來的世界都會被
改寫。謝謝!
米健(主持人):
由於時間關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感謝王澤鑑教授帶給我
們的盛宴,也感謝王家福老師和江平老師精彩的點評。
朱虎/汪洋/徐同遠整理 龍衛球校
原載《比較法研究》2006年第6期,第1-19頁。
--
我想要守護她的微笑與溫柔
因為這個世界是這麼地美好,我希望此時此刻的幸福能夠永垂不朽。
所以我把那句誓言說出來。
因為我希望能夠把此時心裡的感情永遠銘記在心。
from Fate/Zero by Emiya Kiritsugu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9.191.56
※ LuciferXI: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9/02 09:33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24.8.27.7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0.7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