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以來,藝術家能做的事不多,平常就閉關在家其實挺習慣,但是總想為社會做些事、幫上忙,想了半天安撫人心也許還行吧!於是另一本「地獄空」將趕在中元普渡八月初出版上市,由典藏出版社社長發心首肯出版,設計名家黃子欽操刀,附贈很多符咒給大家趨吉避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疫情消退,平安喜樂。附上後記給大家解封後參訪這些宮廟,觀照自己的心所。全文如下:
野放台灣五十餘年,貪狼獨坐,三方四正殺破狼格局,少年多舛,白手起家,隨展覽雲遊四海,如閒雲野鶴常持各類底片機流連廢墟、山川、宮廟忘返,遂設幻影堂自詡堂主,一日三省「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常宅於暗房沖片放大通宵、鐘情黑白世界之單純,彩色照片俗世繽紛花俏做作甜美甚至比現實更現實故少拍也。知天命之年有餘,了悟人生一瞬、眨眼即逝,雖非仙人,亦無道骨,初聞離垢地生清淨心,但離華嚴「不動地」尚遠,待修持也。
2017年盛暑拍畢「巨神連線」,心律不整差點心肌梗塞向閻羅王報到,意識死神隨伺在側,人生苦短,如何了生脫死、盡斷煩惱、無所罣礙、遠離顛倒…總不得解,蒙釋迦摩尼佛開示飆淚三晝夜,聞佛法數載始知自我渺如塵埃,甚感慚愧。閒暇乃參訪名寺古剎,禮敬焚香佛陀菩薩羅漢諸神天仙王爺媽娘,台灣宮廟千奇百怪、宗派錯綜複雜(佛教、道教、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齋教、回教&大同教、儒教鸞堂、天帝教&天德教、慈惠堂&勝安宮、軒轅教、道院、理教、萬國道德會、會靈山…)、神棍橫行(依人不依法、偶像崇拜、斂財、邪淫),因歷史變遷、社會動盪、政治鬥爭、意識形態等因素導致佛道混雜,但地獄造景稀少,後專注拍攝各殿閻王、判官、陰司、獄卒、七爺、八爺乃至一切罪人,各寺造景巧妙、耐人尋味,意境乖張溢於言表,造型扭曲非常人所能塑也,然匠心獨運、自成一格,專研西方藝術數十載方知真誠樸拙最美,絲毫不輸喬托(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乃至米開郎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 ~ 1564)矣。
創立於1986年的石門金剛宮風景優美可眺望北濱,雖主祀四面佛,儒釋道眾神尊也不含糊,可過七星橋解厄、繞行五百黝黑羅漢敲鑼印心、跪拜亞洲最大臥佛涅槃像,安太歲自不在話下,甲子太歲爺雙眼長出手掌印象甚深,1994年經閻羅王指示廟公建造一條肚內設極樂世界及陰曹地府之神龍,行走暗黑通道觸動感應機關,只見面容猙獰受刑者呼天搶地喊冤、身邊盡是血肉糢糊殘肢敗屍腦漿塗地,十殿閻羅各司其職、威儀攝人。新北市林口區青嶺湖北文紫祥宮包公廟則以壁面彩塑地獄浮雕獨步全台,粉嫩色彩搭配卡漫風格,尤為造型簡直恐怖到可愛透頂,該廟主祀森羅殿閻羅天子包拯(包青天),陽世冤屈者可至此參拜祭解,求破懸案者眾,逢中元普渡皆以紙紮船渡亡魂至彼岸,全台唯一閻羅天子巨像籌備中,四周環繞墓地,適合修不淨觀也。台灣首尊彰化八卦山大佛旁南天宮(1971)地府則是首座電動地府,規模精小但驚嚇度破表,略顯破敗但五光十色仍蠻凶悍,出自已故台南大道長金登富之作,而電動神明起始可追溯至1960年代北港朝天宮。倒是嘉義水上鄉白人牙膏觀光工廠「戴相府」、「將軍府」設置十殿地府出乎意料之外,乾淨亮麗、ㄧ殿ㄧ間、簡單樸實。由高雄蓮潭龍虎塔龍口入內可見全臺唯一交趾陶地獄牆面,尊尊栩栩如生,續入龍身乃進聞聲救苦白衣觀音大士三十三化身浮雕隧道,造型設色甚為古錐。高雄大岡山超峰寺入口處「西方三聖蓮池海會」(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巨像)旁設靜態十殿閻羅(1970年代初),雖略為陳舊然韻味猶存,續往上行可抵「證菩提道-釋迦如來應化事迹」雕塑園區,一攬世尊畢生精華。如來年邁時,琉璃國王為報長期被釋迦族輕蔑之傲慢心,世尊雖三次單獨伽跌坐阻擋大軍進攻之路,但因緣果報無法逆轉,昔日婢女所生王子瞋恨無以復加,還是滅了祖國。自持神通第一目犍連不忍無辜百姓慘糟屠殺,遂以缽盛救度五百族人,最終卻化為血水,佛言神通廣大仍不敵千百劫業力,因緣果報屢試不爽。其母死後墜入餓鬼道飢餓難耐,目犍連遂展神通救渡,但所食尚未入口皆化為赤火,佛陀囑咐農曆七月十五日僧眾解安居自恣日,於盆中設甘露美食供養十方僧眾,因此超度亡母。後世「盂蘭盆法會」乃至「水懺法會」、「瑜珈焰口法會」皆為消業障、斷塵垢之超渡儀軌,既渡亡魂也自懺悔。
台南麻豆代天府規模宏大、造型豔麗,不但可遊十八層地獄尚可逛天堂(1979年興建,1983年開放),燈光絢爛、聲響駭人,獨自漫步宛如觀落陰、地獄走一回。先過「心頭山」、入「清心池」、進「陰陽界」、抵「交簿廳」、達「鬼門關」、遊「補經所」、探「枉死城」、行「奈何橋」,至ㄧ殿泰廣王照「孽鏡台」現造惡原形,睹抱柱、火床等小地獄。二殿楚江王開「陰查簿」判案定奪,觀糞尿泥、餓鬼、舞池、寒冰、膿血、鞭韃、舌犁、劍葉、戟腹拋接、砧截…等小地獄。三殿宋帝王刑罰為倒吊、銅鐵刮臉、挖眼、搗樁、倒烤、吸血、穿肋、抽筋、蛆蛀等小地獄…兼遊「四生(胎、卵、濕、化)回魂府」。四殿五官王掌管腰斬、拔舌、沸湯、刺嘴、剝皮、箭樹、車崩、射眼…等十六小地獄。隨五殿森羅王豋「望鄉臺」回眸親人最終眼後觀擊膝、誅心、刀山、飛刀火石…小地獄。六殿卞城王別稱「大叫喚大地獄」,轄火牛、虎啖、噬腎、鉗嘴含鍼、釘喉、磨摧、砍頭…等小地獄。七殿泰山王為「熱惱大地獄」,窺烙手指、抽腸、頂石蹲身、油釜滾烹、割舌穿腮…等十六小地獄。八殿都市王掌管「大熱惱大地獄」兼火狗、鐵汁、鐵蛇、鋸劈斷肢、釘板、灸脊、鐵丸、磅秤…等小地獄。九殿平等王直轄十八層「阿鼻大地獄」,直透地心、內中陰森、不見五指、滿溢地漿,皆為極犯,另轄紫赤毒蛇鑽孔、夾頂、鐵鴉、針雨、蜂蠍…等小地獄。至十殿輪轉王上「觀生臺」、「轉劫所八司」(查驗司 、稽善司 、考過司 、恩怨司 、壽命司 、支配司、掌劫司 、授生司)後至「孟婆亭」飲「醧忘湯」忘盡前塵往事,依前世功德過金、銀、玉、石、木、竹六種橋樑至「轉輪臺(紫河車)」入六道輪迴轉生投胎。據「十八泥犁經」記載,人過世後七七四十九天為「中陰生」,經閻羅王審判善惡業力判定去留或懲罰百千萬劫,犯五逆重罪則墮入「無間地獄(阿鼻地獄)」永劫不復。地藏王乃幽冥教主,統轄十殿閻羅,逢三曹普渡便在各殿設「講道所」超度尚存善根之鬼魂。
人類居於五趣(阿修羅、人、傍生、餓鬼、地獄)雜居地五濁惡世之堪忍世界,犯十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愚痴)者必墮三趣惡道。如何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天?凡人無此意識,別說能破「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還滅門,更別想斷除「四聖諦」(苦、集、滅、道)集地八十一品見惑與八十八使思惑(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鈍使-貪、瞋、癡、慢、疑),了悟「五蘊」(色、受、想、行、識)本空、「十二入」(眼、耳、鼻、舌、意、色、聲、香、味、觸、法)空、「十八界」空,破俱生我執與分別我執、法執甚至空執,生十一處「善心所」(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痴、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降二十六處「惡心所」(貪、瞋、癡、慢、疑、惡見、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無慚、無愧、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須知善根斷盡則陷永劫輪迴、無垠轉世之苦。
地獄可能空滅嗎?若地獄空乏人間多鬼怪,地獄淨空世間何嘗非淨土?若能證空性何處現地獄?
地獄曠古來便廣泛流傳各部族間,老死生滅為自然運行之基礎、宇宙意識之核心,然今文明昌盛如咱城邦並非慾望消弭之所,惡性所及實無可根除,礙於憲法國家法律社會軍隊企業公司學校家庭團體之層層束縛不亞於十八層,乃遁於壓抑、束己情懷,暗埋心底、日久貪嗔痴慢疑怨噌會疊穢。而六塵未熄,心多妄念,妖魔鬼怪魑魅魍魎孤魂閃靈出沒於荒郊乃至人間,會靈於曠野密林以增性靈乃出世高人修煉之舉,我等凡人擅闖宛如迪士尼般之人造地獄,三魂七魄尚不足以出竅,驚邪恐怖淒厲猙獰倒滿足了自以為是的慚愧,豈不謬哉?
病毒肆虐年半有餘,全球確診者逼近一億八千萬,枉死者近四百萬,堪比戰爭規模,望眾生發慈悲心、令往生者安息、善待其他物種、平等有情眾生。地獄本空,唯妄念生起一切羨慕嫉妒恨而地獄現前。盡以此書作為世界新冷戰獨裁者、超限戰者、暗網駭客、陰險狡猾冷嘲熱諷落井下石者之良知備忘錄矣。
姚瑞中寫於2021年端午節
琉璃光出版社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抵達真實—— 讀馬永波《致永恆的答謝辭》 ◎邱伊辰
一、前言
詩人馬永波(1964-)生於黑龍江伊春市,其創作歷史可追溯至一九八六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後,始正式發表大量作品。其創作時序與「第三代詩人」群的崛起大抵雷同,然而,或因地緣故,並未受到大潮流、詩歌集團的美學影響,始終專注在自身的創作與翻譯工作中,因而發展出有別於整個中國詩壇主流聲音的詩歌語言。
中國詩壇在九零年代中期,新生代詩人們開始由抒情、朦朧轉向使用敘事性較強烈的詩歌語言。馬永波則在這個時間段,著重關注其客觀敘事的詩歌語言實驗,並提出「偽敘述」之詩歌觀點。在他九零年代創作的一批長詩作品如〈小慧〉、〈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夏日的軀體〉及〈致永恆的答謝辭〉等,皆可觀察到詩論在作品中的具體實踐。其中〈致永恆的答謝辭〉由八首子題詩所構建而成的百行組詩,語言複雜、縝密,卻是較少評論者著重討論的作品。故本文望藉此詩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舉證馬永波之詩歌觀點,並挖掘詩人作品裡的其他語言特質。
二、客觀化寫作
為回應九零年代中期所盛行之口語化、敘述的詩歌語言所帶來的「對真實的又一重遮蔽」,詩人認為人所能認識的極限僅是現實,因此單一向度、主觀的敘述,宛如「一頭被描述的大象」,「當你仔細地研究它時,它便消失,它就變成了它自身的一種描述。」。為使詩歌抵達真實,需超越個人主觀的、經驗的敘述,他提出客觀化寫作,並包含了「複調寫作」、「散點透視」及「偽敘述」三個重點技術。
複調寫作援引自巴赫金對於複調小說的定義:「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互不相融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複調。」,在複調寫作的理論基礎下,文本中的主體意識只是眾多意識的其中一個,各意識間的不相融合,使文本不再屬於一個具統一性的主觀視界。散點透視則是詩人觀看事物的方式,借鑿中國捲軸畫的視覺技術,視點是動態的,依循一定的規律做各種方向和線路的移動,最終一個畫面裡並存多種視點、多重透視的疊影。偽敘述的「偽」,可解作人為之意,以詩人語:「它重在揭露敘事過程的人為性與虛構性以及敘述的不可能性,它是自否的、自我設置障礙的、重在過程的敘述,它將對寫作本身的意識納入了寫作過程中。」藉由對詩歌結構的處理,攪動敘述的可信性,以虛構開啟真實。綜合以上三種技術,能夠看出詩人試圖透過在詩中或再現、或建構一個多重性的、眾聲喧嘩的敘述場域,以抵達真實。
三、文本細讀
〈致永恆的答謝辭〉組詩由八首子題詩合成,每首三節。觀察八首子題詩的敘述共性,會發現詩與詩之間的主體意識是有序地被取消,敘述者就像是一個不斷拉遠的鏡頭,在敘述上不斷遠離「主觀」的視角,從〈混亂的開場白〉以「我」來到一個非現實性的空間,具有明確自我意識的「我」的迷失與混亂;〈在停頓與停頓之間〉裡具不確定的、仍在變動、形成為某物某觀念或某人的「陰影」;〈無人稱之物〉取消了「人」剩下一存在、一形象如幽靈態;〈隱蔽的詞〉中「你尋找隱蔽的詞」,敘述者拉遠至第二人稱的觀察視角;〈公開的獨白〉「作為一名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敘述的主體意識為第三人稱他者;〈此時此地〉中敘述對象轉為「此時此地」和在其中的「你」(永恆)的關係;〈在地圖上〉鏡頭從「此時此地」拉遠至一個更為廣闊的地理概念,觀察此一地理範圍內種種事物的發生;最後一首〈四季存貨〉是為一種綜覽的、鋪展開來的鏡頭語言,「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事物被並置,彷彿在一整體裡實際卻彼此分離,「我」、「陰影」所有的東西都此一空間之中,回扣到第一首詩〈混亂的開場白〉裡的非現實性的空間。
子題詩中以不同角度切入對主體的敘述所產生之多重的觀察視角,詩作以引語形式呈現的詩句,如〈混亂的開場白〉第三節:「“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四季存貨〉第二節:「”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引語所形成與主體意識不同之具對詰意味的他者觀點,皆是詩人複調寫作的技術實踐。
子題詩在內容上皆是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敘述主體意識在空間裡的狀態,詩人以詩語言黏合,透過相似的語言使用方式,連結每一首子題詩裡存在的空間,架構出具有統一性的、廣泛的詩性空間。詩人如何藉由語言的統合性,使得此一空間能夠貫穿整首組詩,筆者整理出詩人所架構之詩性空間,具有以下幾點語言特徵:「時間空間化」、「否定的語言方式」及「實象與虛象交融」:
1. 時間空間化
詩人在架構此詩性空間時,將實景與空間化後的時間並置,形成一非現實性的空間,如〈混亂的開場白〉「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詩中所形構出的空間是一街區,而街區的狀態被詩人附加上「時間」的屬性,且這裡的時間會因空間裡的變動而變動,「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日子」;〈在停頓與停頓之間〉「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隱蔽的詞〉「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後兩首詩,詩人以視覺性的實像為時間定位出其空間性。將時間空間化後,詩性空間便不再受到常識性的線性時間所影響,時而快速流動、時而停滯,甚至取消了時間。
2. 否定的語言方式
詩人擅以否定的、取消屬性的語言邏輯,營造出現象的非現實感,將形而上的思想,形塑在兩個常識裡相互違背的狀態中,如〈無人稱之物〉「無人寫下這些字句,他卻一直存在/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取消了「人」而形象所引發的現象則一直存在;〈隱蔽的詞〉「隱蔽的詞」、「羊角中消失的雨」、「蒸發的詞組」、「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詩中「你」所尋找的事物,全部被詩人附加上否定存在的屬性。詩人否定的語言方式是對於存在有無的哲學辯證,兩首詩可互相對照,〈無人稱之物〉以現象去驗證不在場的存在;〈隱蔽的詞〉「你」的主動尋找,使不存在之事物有其存在。
3. 實象和虛象的交融
若將詩中的所敘述的畫面分為實象與虛象兩種,詩人的虛象所使用的意象時常是實象的延伸、發展,〈無人稱之物〉「那裡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從想像情境中的實象「燭台」,主體動態的移動後轉至心象世界的「燭火」,以視覺語言貫穿從情境空間到心靈空間的移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雨」本身即蘊含著具有終點的意義,而詩詩人以否定的語法,創造出一個違反物理現象的實象,雨被定義在一持續運動朝向終點而尚未的狀態,詩人又以「生與死之間」之虛像補充說明此一空間的屬性,以雲霧態去詮釋雨的形象;〈四季存貨〉「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無數向度的點/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抽象概念的「點」藉由宇宙與蘋果此一對互為指涉的意象,在讀者的視覺上構築出一實象的滾動的蘋果,沿滾動的軌跡回到的原點是虛象的,詩人透過這樣的寫作技法,使詞語具有一種運動感,讀者視線隨著敘述的流動在虛與實之間游離。
四、小結
馬永波在《返回無名》一文中曾如此描述書寫的經驗:
「你覺得有什麼就要降臨,你微微警覺,感覺自己如容器正在慢慢倒空。你等待著,耐心而機警,像雪地上的猛獸一樣寧靜。在這樣的時刻,你的自我似乎已經在消融,變得遲滯而被動。對,就是這種『被動』,使你聽命於比你的自我更大的存在,使你傾聽和凝神。你傾聽的就是語言。」
對詩人而言詩歌的書寫是超越個人經驗的,接近神秘學的精神狀態。組詩〈致永恆的答謝辭〉是詩人較為晦澀的作品,本文試以語言的藝術表現分析其在客觀化寫作的框架底下如何架構其詩性空間。空間是非現實性的,而空間中所訴說的事物諸如「生活」、「集體的孤獨」卻是現實性的。詩人曾言其詩歌是為了抵達真實,而此真實往往與現實仍隔著一層遮蔽、有時甚至是相反的,唯有在詩歌世界,詩人得以誠實地以想像、以虛構更靠近真實。
五、參考文獻
(一)書籍
1. 馬永波:《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台北:唐山出版社,1999)
2.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
書店,1988)
(二)期刊論文
1. 馬永波:〈客觀化寫作-複調、散點透視、偽敘述〉,(《當代文壇》2010卷
第2期,2010年3月,頁96-99)
2. 馬永波:〈返回無名〉,(《文藝評論》2005卷第5期,2005年,頁58-6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附錄原詩
致永恆的答謝辭 馬永波
混亂的開場白
我來到這裏。我曾在何處
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
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
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
和牆壁之間,上個季節的存貨黯淡下去
石灰變硬。逃不脫此時此地
實體掙扎著變成影子。在這裏
一場雪和草完全一樣,不依賴名字存在
金雨從最高的雲端落下,依次經過鳥巢
大腿,甘草,它可曾帶來新的消息
或者依舊陳腐地用鯨魚之路比喻大海
同一事物經過不同的門,到達同一凹型庭院
有多少扇門,便存在多少次
我既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我在何方
“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
菱形的彩窗,光線很久都不移動
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
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鏡子
吐著沈悶的青色圓圈。是否還需要拖延
辯解,抓住經過的東西,再造一片幻景
我總在另一個地方:我永遠到達不了現在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一只錶在夢中鳴叫,放射光芒
尚無形式的東西,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停下來,發現了什麼。一些零星之物在聚集
將體重均勻分布在一個正在形成的觀念上
陰影降落,緊張的大腿,鬆開的大腿
在開合之間暗藏了變化與玄機
令人暈眩的知識像一枚旋轉的蘋果
多麽可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一隻鳥在霧中開始鳴叫,彷彿被一根
不連續的線懸掛,追隨那只蘋果
正向反向地旋轉。在兩次停頓之間
拉長的音節取消了名字
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
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
如何像人一樣生活,猶疑的陰影
在未說出的東西之間隱藏了悲哀
個人的,集體的孤獨。去成為別人
去搜集靈魂,安置在十字地獄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
乾燥的土地上,鐵絲網,平臺
綠色的槍矛柵欄,慢慢整理一個人的容貌
無人稱之物
那裏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
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
拿起又放下一個脫離了門扇的球形把手
無人緩慢地上樓,察看腐爛的葉子和絲綢
無人下降得比水更低,低於黑夜
無人寫下這些字句,它卻一直存在
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
空氣中揮發的形象,留下沒有反義詞的符號
像無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各行其事
只是不能攀得比頂峰更高,因為虛無
就藏在雲煙和星群之間。不可能用時間中的軀體
抗拒時間帶來的一切。狹窄的房屋中
更狹小的臥室,膨脹成一個客廳
冷卻下來,被許多貼近的眼睛觀察
在每一個放大的瞬間發現了自身
有如夢中的文字,在看清之前混成一團
黎明的書頁一片空白。被換掉的血液
改變另一個生活。永恆緩慢地進入世界
先是在夢中,後是在血管裏的廢墟中
啟示早已寫下,只是無人能在夢中讀出準確的發音
寫下“生活”,並在上面停留死亡那麼長的時間
隱蔽的詞
你尋找隱蔽的詞,海的影子,圓柱
陰影下睡覺的狗,大氣腐爛的嘴唇
你尋找羊角中消失的雨,一個蒸發的詞組
裏面有樹林,河流,失蹤的十字城堡
臥室裏骯髒的盔甲,粗糙的黑色酒器
你尋找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他閃爍的目光
從黑暗邊緣出現,像藍色的流蘇
命運的一個實驗品,從他的表情
推測命運在你身上實現的程度
但是否可靠,將你帶到一個隱秘的領域:
玫瑰的多重眼瞼,或者公共汽車
拋下一個正在收縮的廣場,排泄出
琉璃粉末,燃燒的手套,各種尺寸的扳手和票據
在那裏你將一個人長久地散步
等待長腳蚊滑過水面,帶來拯救之血
一個隱蔽的詞,像喉結在海上升起
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
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
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
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
透明的籠子,取消了身份,權勢和利潤
將僅僅是重複的變化,凝結在單純的眼瞼
公開的獨白
作為一個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
已提前進入不朽者的行列,高聲提醒上帝
這裏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他的謊言需要論證
他來自多岩石的地區,美與恐懼培育他
謙卑的品行,對不可言說之事保持沈默
他保持了玫瑰和暮色,保持了塵土在他手中
現在是讓塵土發光的時辰了
天鵝潔白的羽毛遮蔽流水,在秋天降臨之前
來不及數清它們。他不曾到過那裏
但同樣經歷了精神奇異的恐懼和豐富
凝視整個世界在一枚酸蘋果上出現
這觸摸過美的瘋子徹夜不眠,把道路扛在肩上
用所有黑暗日子的酒杯敲打肋骨,不需要
莊園、城堡和夫人,他在水中的茅庵酬謝知己
現在他的目光轉向過去,像一隻佬松鼠
拼命轉動著轆轤,卻汲不出清水
在傾斜的午後松林,在陽光陰影的地毯
向高處積雪的山峰舉步,吟嘯
為沮喪找到優美的形式,但並不會
因此贏得死亡的憐惜
在他的沈默中,你們的聲音如此響亮
他有理由不想念任何人,包括人類
此時此地
此時此地是一座牢房,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
但你已在其中。海水高過了窗口和電線
在燈柱上雕塑不斷瓦解的波浪
鳥和草籽隨波逐流。此時此地是你自我的形式
透過電腦屏幕不斷成形又不斷改變
沙丘,水銀,火焰,反光,那一切沒有本質之物
一面永遠醒著的鏡子窺視你,也讓你失眠
生存,是在所有光滑表面複製自己
再讓黃昏從反方向一一擦去
暫時恢復真實的面夢。面收縮成一點
在放大鏡下顯示出性別:不可避免的此時此地
我們分明切除了命運冗餘的關節
但網格的每一次細分都留下完整的整體
此時此地,一片無法清理的建築工地
將荒涼向未來的城市擴散。燈壓住的藍圖
石頭,帆布,墜落中分裂得更細小的砂粒
一天的昏暈平均分配給許多明暗不同的玻璃窗。
街道擺脫每個房間,從陽臺上跌成一汪積水
白色的巨輪在水面升起又落下,浪花噴濺在
麻木的臉上,那清冷冷的“生活”
你在每一時刻存在,又被每一時刻取消
在地圖上
已經是十一月,事態仍沒有明顯的變化
北部多封的地區仍是白色在統治
寂靜抹平了所有的峰頂,在地圖上
相似性來源於縮小的差異。更大範圍的散步
囊括了所有未竟之物,半圓形的塔樓,虛線
重複的色塊,標誌,衰草和箭頭
目的是讓人迷失。也許一支箭終於射穿了雲霧
鉛筆,放大鏡,時隱時現的手。波浪消失在
破碎路基的盡頭。事物依然無法真實起來
瓶子,防波堤,活動房屋,越來越多的人工之物
散佈在石頭,湖水和空虛之間
在玻璃窗上描下遠物的輪廓,取消透視的距離
被忽略的細節在另一時刻,衍化成
午睡,不同的區域,相鄰的燈光
迫害者與受害者之間唯一真實的人性
一個人死去,為了讓生者重新聯繫再一起
他們擁抱,哭泣,盡釋前嫌
彼此糾正或補充死者生前的故事
在遊戲中可以互換的棋子,向對方投射
淡淡的陰影,辨識著公正的界限
大量的泡沫混淆了海洋陸地的邊緣
漂移的飛機場。未來沒有著陸之處
五種顏色窮盡了氣候,歷史和變化
在放大鏡模糊的玻璃下面
四季存貨
⋯⋯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
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
像財富在記憶中閃耀。無用的劍,暗淡的鏡頭
泥濘,地圖,鉛筆,硬幣上的花紋,方頭瓶子
一個既無希望也無恐懼的動物,零散的句子
“男孩要是不比女孩強,那就比撒謊還糟”
或者“一個色塊浸到另一個之中,
卻使後者得到了強調“
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
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
響亮的音節漂浮在臺階上,像剛撕下的海報
“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
越數越少的,在反射中增多,從鏡中
浮上來。我卻始終沒有加倍。陰影支撐著
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有無數向度的點
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
所有的東西聚集到一條街上。兩個方向的街
薄如錫紙有無數個方向的行人
綠色無花果中的蝮蛇,悄悄轉動的百葉窗
暗示後來的動作將吻合光線的變化
而與愛情無關。門廊斑駁的色彩
枯萎的藤蔓⋯⋯為什麼總是這樣結束
以致無法讓周圍的事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無法變得真實,因為時間,灰塵,遺忘
1996.11.10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馬永波 #致永恆的答謝辭
琉璃光出版社 在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晚上將有 #蓋亞沙龍 兩場講座,而明天開始連續兩天(1/30-1/31)將會有各五場講座!(週日第五場是大辣的 #閻鐵花新書分享會 )來漫畫基地參加講座深入了解漫畫之外,休息時間可以去華陰街吃吃、基地書店喝喝,還不用移動很遠! #漫畫基地是週末好去處
——————【2021/01/29 週五】——————
最近江湖上有什麼傳言?閒談武俠創作的點點滴滴
▎時間:17:30~18:3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戚建邦|小說家
-
「來不及記錄的,就會永遠消逝了。」《畫電影的人》裡的手繪匠人魂
▎時間:19:00~20: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簡嘉誠|漫畫家
▎與談人:藍祖蔚|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
——————【2021/01/30 週六】——————
植劇場Ⅱ來了!當小說遇上戲劇與漫畫,我們有哪些想像?-從《孤村草人》談起
▎時間:10:30~12: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王小棣|《植劇場》總監製、醉琉璃|《孤村草人》作者
-
博物館系列漫畫講座1:專家場
後疫情時代,博物館如何以漫畫與讀者對話?
▎時間:14:00~15:3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丁曉菁|文策院董事長、 洪世佑|臺博館館長、楊仙妃|臺史博副館長、李亞倫|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
-
博物館系列漫畫講座:漫畫家場
我們把博物館變漫畫了!《雲之獸》、《玦:孿生》、《畫電影的人》、《無價之畫》之不可思議的取材
▎時間:16:00~17: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漢寶包、曾耀慶、簡嘉誠、 HOM|漫畫家
-
時光倒轉三千年!從考古遺跡想像史前生活中自我價值的追尋歷程-《玦:孿生》漫畫幕後
▎時間:17:30~18:3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曾耀慶|漫畫家
▎與談人:葉長庚|史前館研究人員
-
在掙扎著才能生存的世界,我們更需要傾聽與訴說:小學生與前線軍官的《戰場通信》
▎時間:19:00~20: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簡嘉誠|漫畫家
▎與談人:諶淑婷|作家
——————【2021/01/31 週日】——————
如何用漫畫的圖文閱讀,培養孩子的視覺素養?-從《小兒子1:阿甯咕大戰想像蟲!》談起
▎時間:11:00~12: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LONLON|漫畫家、 漢寶包|編劇、嚴淑女|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台灣分會 會長
-
學習毒藥還是解藥?從《今天誰代課?》談知識型漫畫的創作與內涵
▎時間:13:00~14: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主講人:海魚|漫畫家、連俊傑|連想創意負責人、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
每個物件都有故事,你的是什麼?《羅賽塔:時光的宣敘調》簽書分享會
▎時間:14:30~16: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一樓 基地書店
▎主講人:Eli Lin|漫畫家
-
台灣第一本藥草知識漫畫:《採集人的野帳 第一集》簽書分享會
▎時間:16:30~18: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一樓 基地書店
▎主講人:英張|漫畫家
-
【我們心目中的超級女英雄】閻鐵花新書分享會
▎時間:18:30-19:3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
▎講師:常勝X賴品妤X劉珈后
(15:00-18:30常勝簽書)
-
#臺灣漫畫
#蓋亞文化
#蓋亞沙龍的直播請鎖定蓋亞文化粉專
#大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