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應該總是只讚美那些乖巧且安靜的孩子;不應該以「培養孩子的抗壓性」為由而要求孩子處處忍耐;也不應該讓孩子認為只有某些類型的「好孩子」才值得被愛;更應該避免繼續讓遭遇霸凌的受害人持續背負汙名。唯有當成年人努力做到上述事項,並時常對孩子展現出傾聽的耐心,我們才可能成為未成年人安心求助的可靠對象。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9/24/210924-marion/
瑪莉詠的遺書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瑪莉詠被男同學騷擾的時候,他的選擇是不再穿著裙子;當瑪莉詠被以難聽的話性羞辱時,他的選擇是私下問對方「你是認真的還是怎樣」,彷彿一切如果只是開玩笑就沒關係。當遇到不合理的對待,瑪莉詠就把自己縮小、默默忍耐,直到退無可退。
事實上,瑪莉詠的忍耐是成年人的失職。
瑪莉詠的遺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瑪莉詠,永遠停在13歲的少女》#推薦序 #周慕姿
⠀⠀⠀⠀
《瑪莉詠的遺書》,並不是一本很厚重的書,但所講述的事情,卻沈重地讓我多次需要停下來,沒有辦法一口氣看完。
⠀⠀⠀⠀
⠀⠀⠀⠀
瑪莉詠,一個13歲的少女,在學校遭受同學的霸凌,包含性騷擾、言語貶低與攻擊,甚至還有肢體上的傷害等。
⠀⠀⠀⠀
最後,她的同學說她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她相信了這些傷害她的人說的話。
⠀⠀⠀⠀
《瑪莉詠的遺書》,是她的母親,為了喚起法國社會對學校霸凌的重視,將瑪莉詠的遭遇、還有當瑪莉詠過世後,媽媽希望尋求「真相」而被社會、鄰舍與學校排拒的故事,一一記錄下來。
⠀⠀⠀⠀
也就是說,在瑪莉詠因為長期不堪霸凌而離開人世;媽媽在追求真相與呼籲大家重視這件事的過程中,在權力結構下,也遭受了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的霸凌。
⠀⠀⠀⠀
⠀⠀⠀⠀
一模一樣地,學校同學中不是沒有對瑪莉詠友善的人,就像發生這件事後,不是沒有對瑪莉詠的母親友善的人,但大家被有發聲權的校長、甚至更大的聲音壓迫與噤聲,不敢發生,不敢表示,或是被掩埋。
⠀⠀⠀⠀
感覺到孤單、「難道是我這樣不對嗎」的自我懷疑、「為什麼大家會這樣對我」的憤怒與悲傷…….反覆地出現在生活中。
⠀⠀⠀⠀
直到有更大的支持聲音出現,當我們感覺到被支持、被關心,了解自己並沒有錯,是被愛的…….才有機會脫離「被霸凌」的循環。
⠀⠀⠀⠀
⠀⠀⠀⠀
許多人在求學時期、甚至在職場、網路等其他人際場域,都有被霸凌的經驗。霸凌其實牽涉到三個非常重要的要素:
⠀⠀⠀⠀
1. 權力位階的不對等
2. 受害性的存在
3. 持續性
⠀⠀⠀⠀
⠀⠀⠀⠀
此三元素交互下可能造成許多樣貌,因此,觀察「被霸凌者為什麼會被霸凌」,幾乎沒有特定的原因。有些人可能會說:「因為我特別奇怪」、「因為我人際能力不好」、「因為我很不會說話」……,甚至有些人是「因為太聰明」、「成績太好」、「某方面優秀」等,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
對被霸凌者來說,把「為何會被霸凌」的問題怪在自己身上,其實是對自我的二度傷害。必須要了解的是,對於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形成,觀察相關現象,其中一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原因:
⠀⠀⠀⠀
霸凌者必須藉由貶低、傷害被霸凌者,感受到自己是好的、優秀的。也就是說,霸凌者將自己的不滿、痛苦以及自卑等,投射到被霸凌者身上,藉此奪回自信與生活具有控制感的能力。
⠀⠀⠀⠀
因為,當一個人能夠影響、傷害另一個人時,會感受到「權力」,而這權力可以讓自我感覺良好、獲得滿足。
⠀⠀⠀⠀
所以,在求學生涯,有些霸凌現象出現在看似強勢與弱勢的人身上,卻也有看似在某方面突出,例如學業或其他表現的學生,會遭受霸凌。
⠀⠀⠀⠀
對某些人來說,「霸凌」是一種不需靠自我努力,也不需覺察,更不用面對自己不如他人的羞愧感,藉由貶低與傷害對方,就可以獲得成就感與控制感的人際互動方法。
⠀⠀⠀⠀
所以,當被霸凌者越容易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時,這個互動就會越牢不可破。
⠀⠀⠀⠀
⠀⠀⠀⠀
看到這裡,或許你我會浮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一般人,容易成為霸凌者嗎?」
⠀⠀⠀⠀
因為,這麼說起來,要能夠如此傷害別人,應該是很沒有同理心的人才會做的吧?
⠀⠀⠀⠀
但就我的觀察,霸凌還有一個在環境中很常出現的現象,那就是會把被霸凌者「物化」、「非人化」、「去人性」,甚至是貼上「非我族類」的標籤。
⠀⠀⠀⠀
也就是說,霸凌者透過把被霸凌者當成「和我們不一樣的物品」,所以我不需對他產生同理心,也不用考慮他的感受與心情,只要能夠用他來滿足我的需求與慾望即可。
⠀⠀⠀⠀
而,若被霸凌者越會考慮別人的感受、需求與評價,就越容易深陷在這個循環中,因為越可能相信霸凌者對其的貶低與攻擊,囫圇吞下之後,變成被霸凌者的世界。
⠀⠀⠀⠀
當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世界如此運轉,或許是因為害怕霸凌者、考慮所在體制的結構、不想惹禍上身等……「旁觀者」的沒有發聲,自然成為霸凌者的共犯。
⠀⠀⠀⠀
⠀⠀⠀⠀
讀著《瑪莉詠的遺書》,我不停想著,一個13歲的少女,或許並非人生每個行為都可圈可點,但她做了什麼,值得被這樣對待?
⠀⠀⠀⠀
不,沒有人該被這樣對待。
⠀⠀⠀⠀
任何言語與行為的瑕疵、或是每個人的特殊性,不該成為我們傾盡全力、用來貶低傷害一個人的理由。
⠀⠀⠀⠀
實際上,要成為霸凌者、被霸凌者或是旁觀者,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去意識,需要提醒自己、甚至他人:
⠀⠀⠀⠀
不論如何,#沒有人該被這樣對待。不論他與你相不相同,是否被你喜歡。
⠀⠀⠀⠀
⠀⠀⠀⠀
誠懇盼望,藉由這本書,能讓更多人留意到「校園霸凌」對孩子的影響,不再出現如「瑪莉詠」、「葉永鋕」這樣令人心痛的故事。
⠀⠀⠀⠀
端靠你我的努力。
⠀⠀⠀⠀
(書籍連結可參考留言)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瑪莉詠的遺書 在 餵鹿吃書 的推薦與評價
在《瑪莉詠的遺書》出版後,未來能夠阻止更多霸凌發生。 坦白說,《瑪莉詠的遺書》不是一本會讓讀者覺得舒服的書,充滿沉重、焦躁、致鬱的情緒,無法一次就看完,必須時時 ... ... <看更多>
瑪莉詠的遺書 在 #閱讀瑪莉詠的遺書終結霸凌悲劇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瑪莉詠的遺書》,Nora Fraisse, Jacqueline Remy,木馬文化#每天碎念一本書. 大家學生時代有過霸凌或是被霸凌的經驗嗎?我有。 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回想起自己國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