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蒙特梭利】
#文末贈書🎁 #打造一個讓孩子自己來的家
#起頭
先來聊聊我與蒙特梭利女士的淵源,在我懷第一胎以前我就認識他了,因為我們教會的牧師本身就是AMS的認證教師,我們教會的樓上就是一間蒙特梭利的親子教室,看著這些蒙式的孩子慢慢地長大,我心中也默默地想著: 未來我有小孩一定要學蒙特梭利。
#啟程
在我的孩子出生沒多久,我母親到蒙特梭利的機構上班,開始沒日沒夜的洗腦我(阿不是啦,是宣導才對),他送我的第一本書是 羅寶鴻 老師 的《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給了我許多幫助與影響,陸續又介紹我去 趙大樹老師的親子團,瘋狂邀約我去聽他們中心的各樣講座,看到不錯的教具或工具就送來我們家,最後還自己跑去考了AMI蒙特梭利的助教認證(狂)。我真心非常感謝他! 也覺得他實在很酷。
過程中,我也有帶喬伊去參加兩間蒙特梭利的親子教室,一間是在我們教會樓上的愛之語教室,另一間則是周老師的教室 (也是我媽介紹過去的!) 越參與在其中,就越被蒙特梭利吸引 #因為東西都小小的實在爆可愛啊(誤) 這樣一路參與到唯可出生後,就停止了。
#氣餒
在唯可出生後沒多久,我想繼續帶喬伊回教室上課,問了許多間教室,除了愛之語教室之外,得到的回應都是「無法一個大人帶兩個小孩進教室。」我是一個無後援的全職媽媽,平時都是自己帶著兩個小孩到處跑,可以理解教室的為難,但得到這樣的回應難免感到沮喪。當時甚至還腹黑的想:「原來正統的蒙特梭利是給有錢人跟獨生子女上的阿」(好啦! 我承認那時有點太過偏激,大家看過就忘掉吧(照光))
#啟動
但我還是不想放棄,於是開啟了在家蒙特梭利之旅。我把在教室看過的工作都盡量複刻回家,像是: 插花、刮玻璃、榨柳丁汁、切小黃瓜、撥蛋切蛋、倒水、洗衣服、洗水果、剪紙等等,我那神通廣大的媽咪還幫我弄了兩套小圍裙與抹布手套,方便讓我們能在家運作,加上愛之語的芳萍老師時常分享他在哪裡挖到什麼寶貝(然後我跟著去挖這樣) 就這樣,邊做邊學,沒有非常到位,但也是貫徹了蒙式精神。
#其實 我接觸蒙特梭利這套教育法應該有六年以上,在這裡時常分享正向教養,鮮少分享蒙特梭利,因為總覺得自己沒那麼專業,加上已經有許多人在分享了,這部分就交給專業的就好。
會生出這篇文,主要是看到 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 分享的文章,「家,是最蒙特梭利的地方」深深觸動也鼓勵到我,原來我一直認為的不到位,才是到位的居家蒙特梭利阿! 加上剛好收到親子天下推出的這本《在家也能蒙特梭利》全新增訂版,更讓我清楚明白,不需要把教室複製回家,也不求訂製一個完美的家,只需要些許的微調,能適合你與你的孩子 #在家也能蒙特梭利
💡也分享一些自己這幾年在執行上的一些核心精神
▸蒙特梭利環境需要具備兒童、預備的成人以及預備的環境
▸學習觀察你的孩子,在孩子專注工作時不打擾他
▸以正念的心,用新鮮與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不需口頭指導孩子,只需無聲的示範如何正確工作,跟隨孩子,讓孩子去探索與練習
▸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進度與特質不同,不比較也不評論,允許孩子用自己的腳步前進
▸打造的一個安全、孩子可以自由移動與盡情探索的環境
▸認識孩子的敏感期,並認知到孩子不是故意的,是生命啟動了學習的黃金階段
▸手是孩子的第二個大腦,動手就是動腦,增加孩子在家中能動手做的機會
▸追求獨立是驅動幼兒最強大的內在力量
▸對我而言幼兒的學習重點在於: 五感刺激、生活自理、具備照顧自己與環境的能力
也分享一下我們家的狀況,我與公婆親戚小姑住在一起(目前家中有6大2小)基本上房子不是我們的,空間也有限,我時常望著牆壁與角落好一段時間,看似在發呆,實際上在想: 不知道這裡能不能做些調整? 這陣子因為疫情的關係都待在家,鼓起勇氣與公婆開口,想在家中做些改變,非常感謝公婆與先生的支持和幫忙,搭配著這本書,讓我能完成這五年來的小小心願❤
在將美術區完成後
喬伊說:「哇~我們家好不一樣」
「你喜歡嗎?」我問他
「喜歡啊! 我覺得這樣很有趣,而且很方便!」
聽完他的回應我感到滿足與欣慰,覺得這一切的努力是值得的,同時我也變得更加輕鬆,因為孩子們現在都能自己來,也就少了許多叫媽媽的聲音,我也終於實現五年來,想當懶媽的終極目標了(這才是主要目的阿!)
對於我們家是如何執行與實踐有興趣的人
可以點開圖片看說明喔!
♡ 來送書囉! ♡
即日起至6/17,只要追蹤口羊太太粉絲團,公開分享此篇貼文,在下方留言處tag兩位好友並留下文章的哪個部分對你最有幫助,我會抽出兩位幸運兒贈送此書喔!
(最後想說,書本僅供參考,實際上還是需要以個人、家庭的狀況去做調整,多點彈性與創意,無論做到什麼程度,要認知到願意將孩子生下來的我們,就已經是最好的父母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談海洋教育 本集再次邀請到 #羅力,他目前是映像生活工作室的導演,自由媒體工作者,同時熱衷投入海洋保育工作與影像紀錄片的拍攝,現在是多所社區大學與許多縣市推動海洋保育、紀錄片拍攝的講師。以下是這次節目的訪談重點,讓聽眾朋友了解何謂海洋教育。 一、 淺談台灣的海洋教育:台灣海洋立國...
「環境教育法小介紹」的推薦目錄:
環境教育法小介紹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書推薦+送書]- 跑跑薑餅人科學小常識套書【第一輯】
......活動已截止......
跟著薑餅人發掘生活裡的科學,
從小培養科學素養和研究精神!
可愛又超有個性的薑餅人,
為你解答心中最想知道的「為什麼」!
微波爐是怎麼加熱食物的?
為什麼蜘蛛不會被自己的絲線黏住?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最長的城牆嗎?
真的有尼斯湖水怪嗎?
指紋、DNA、聲音又是怎麼成為犯罪證據?
跟著知名手遊人物薑餅人,一起學習各種驚奇有趣的科學知識吧!
《跑跑薑餅人1:無限爆笑的科學》
25個生活中的趣味科學常識!
為什麼公主餅乾會蛀牙?
為什麼被蚊子叮的妖狐餅乾會覺得癢?
《跑跑薑餅人2:不可思議的科學》
25個不可思議的科學常識!
被遺忘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恐怖的伊波拉病毒!
《跑跑薑餅人3: 出乎意料的科學》
25個出乎意料的科學常識!
滑板族餅乾在奔馳的列車上跳躍,會落在相同位置嗎?
義賊餅乾和啦啦隊餅乾,居然來電了?
《跑跑薑餅人4:推理破案的科學》
25個偵探必備的科學常識!
即使模仿得再厲害,也能分辨得出~偽鈔辨識技術!
凡摸過必留下痕跡~指紋鑑識分析!
《跑跑薑餅人5:異想天開的科學》
25個爆笑科學冷知識!
優雅的吟遊詩人餅乾其實是個放屁王?
紅辣椒餅乾的屑屑是什麼味道?
【書籍資訊】
◎書籍資訊:無注音,適合8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科技教育、法治教育、資訊教育、閱讀素養
◎學習領域分類:社會、自然科學、健康與體育、科技
套書特色
1.發掘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常識
2.培養敏銳觀察力與邏輯能力
3.趣味情節引發主動學習動機
……………………………………
『送書活動來囉』!
我們將會送出《跑跑薑餅人科學小常識套書【第一輯】》其中五冊給大家!
方法:
1.「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連結的「書本詳細介紹」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我想要得到這本書,因為⋯』,並tag兩位好朋友,就有機會抽到這本書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1/05/18 - 2021/05/20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723?loc=P_0004_067
環境教育法小介紹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這本 #食令月曆,似乎引起了不少討論。
其實先前我也有參加募資,不久前也拿到了一本實體版日曆,但實際使用之後,坦白說,有些無言...
原本我是想買來和孩子一起做食農教育、討論季節與食材的關連,以及關於食材的各種知識,但是收到貨之後,插畫確實很精美、對於食材的介紹也很不錯,但是其中的幾個文案,在台灣積極倡議性別平權的今天看來,卻不那麼合時宜。
像是「在婆婆面前,要像個麻糬茄軟Q一點」、「別對老公動肝火」、「女人需要愛情的滋潤」、「女人外表不能皺巴巴,要水水的」。
看到這些文字,反而讓我寧願不要有那些小語,甚至也不想讓孩子知道,未來如果時間心力許可,說不定還是能拿來和孩子好好討論其中我們覺得有問題的地方。
不過現在這本日曆,就只是單純的一本日曆,躺在家裡的其中一個角落。
或許這些文字對比較傳統的人來看,可能只會覺得幽默、好笑,甚至不明白為何會讓這麼多人感到不適;但,這也正凸顯了,目前台灣社會的性平之路,還有好大好大的進步空間。
我很希望製作這本日曆的團隊,能夠真正理解這些造成大家不舒服的原因。
日曆裡某些「看似幽默」的小語,都一再強調女性角色的卑微:煮飯是女人的職責、對婆婆要畢恭畢敬、對先生要百依百順、女人要注意面貌等。其實,我覺得都太過度單一、扁平地刻畫女性了。
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獨特的樣子,女性更不只能有一種「標準」的樣子。
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直至今日,仍不經意地在日常中四處發生;而《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存在,就是希望能夠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並消除性別歧視、建立性別平等的教育資源與環境。
這樣的環境,還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啊對了,其中還有一頁雖然無關性平,但也讓我有話想說。
「小孩不能沒大沒小,紅雲豆最好也不要有大有小。」
當孩子們面對問題,或是遭受到不當行為的對待,像是家暴、甚至是性侵的時候,我倒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沒大沒小」地勇敢說出來、勇敢指正!而且,無論是小孩或大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溝通,本來就都應該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理性溝通之上。
環境教育法小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談海洋教育
本集再次邀請到 #羅力,他目前是映像生活工作室的導演,自由媒體工作者,同時熱衷投入海洋保育工作與影像紀錄片的拍攝,現在是多所社區大學與許多縣市推動海洋保育、紀錄片拍攝的講師。以下是這次節目的訪談重點,讓聽眾朋友了解何謂海洋教育。
一、 淺談台灣的海洋教育:台灣海洋立國2000年,海洋政策白皮書2004年,海洋教育白皮書2007年,201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布環境教育法海洋教育也成為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內涵。2011年起教育部將海洋教育列為「重要議題之一」正式融入各級教育的各個科目當中。但是回憶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內容中,有多少涵蓋海洋教育,民國97年統計過小學有海洋相關內容只有8%左右,國中部分大約10%,可見我們的海洋教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然而台灣海岸漁村的現況:老人鄉兒童村、外勞代替本土人力、海洋生活技能的沒落、海鮮文化取代了傳統生態平衡的觀念…。台灣海岸大約有70%左右的水泥化,而西部的95%非常嚴重,東部海岸的消波塊,西部海岸的防波堤,除了改變自然生態外,也產生了嚴重後果如:凸堤效應、侵蝕效應~新竹南寮漁港、花蓮鹽寮漁港、台東大武漁港…不勝枚舉。
二、 我心目中的海洋教育不應該只是個議題,而應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應該在下個議題產生後而逐漸消失,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了解海洋、認識海洋、親近海洋、熱愛海洋、善用海洋資源。
三、 如何執行?
1. 從接觸開始:吃海鮮(海洋文化中吃的文化,列舉蘭嶼人的傳統智慧)。
2. 到海邊走走:感受海洋的魅力。
3. 觀察海岸及生態(善用海生館及海科館,探討如何認識海洋生物,介紹自然名的特質)。
4. 選擇適切的海洋遊憩:從遊憩中培養愛海的樂趣。
5. 先感受再求知:海洋教育的定義「普通、專業」。
6. 海洋教育多用「提點少用代勞」。
四、 教育的本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來探討教育現場對海洋教育應有的態度。
五、 討論海洋教育中,體制內老師的角色。專業人士的角色。學者專家的角色。
六、 結尾:
環境教育法小介紹 在 環境教育法介紹在PTT、社群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1﹞ 自然人、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中央或地方機關(構)或其他組織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之行政法上義務,經處分機關處分停工、停業或新臺幣五千 ... ... <看更多>
環境教育法小介紹 在 【 環境教育法10 年有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Videos from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環境教育法10 年有成】 孩子的環境教育不能等 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失去就再沒有了 # 環境教育法小介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