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音樂 ◎嚴毅昇
“Life's most persistent and urgent question is:What are you doing for others?”—— Martin Luther King,Civil Rights Leader
1.
下午五點四十九分你開始點擊音樂播放
客人點單紅茶
螢幕,也想要坐下,另一位客人向你走來
鍵盤敲敲話:「請稍候…」
六點二十分客人開始看書
變換歌曲像在誰背後
抽取人生的旋律
然而隱者並不在隊列中
安靜是種雨後慢性致死疾病
皮膚上爬行的濕度發出微光
2.
午後六點四十分窗內的茶有些涼了
末後的日子轉動迅速
關於大社會不比小社會在乎
收音機冷語冷調:「2017年…
寒流死亡人數…」晚餐時間遲滯
寒風翻閱外衣時時侵略
生命大書翻頁老去
幫盆栽澆水相對青春
末梢預習末日
近日少人往來,默默讀報
有個詩人死亡
有個不熟識的攝影師靈魂失去下落
在同一句軀體上,以我知道的方式點上句讀
抓不著的神
形影都押在雪白的牆隅
頭上敲響硬幣聲
3.
七點零七分單曲循環著你的一日
開始默讀
緩緩下降的萬國旗幟
孤獨者的睡臉初醒的血絲,純粹且幸福
今天也翻閱遭棄的書籍
體會稠人虛座,想著
如果夜深能遇見
一場霧
4.
七點零八氣味放緩擴散的芬芳
你想說的話越來越多
門楣的掛鈴狂奔的引擎
眼睛是疲憊
風是虛掩
偶爾乘虛而入
用書箋扎在摩托車日記上
開採一座螻蟻的油井
5.
下午六點整記得他失去了傢俱
與第一人稱
被紙袋裝走嬉鬧聲
被紙箱帶走的生活
在許多關於存在的季節裡
頑強抵制思考,在人潮之中潛水
聆聽死者的召喚
站在一窗破舊紗狀玻璃前
向光祈求將不潔一一撕去
人類社會中尚未入世的靈魂
祂們獨居田野的憂鬱如寒夜
暗中烤火對坐盈覆的荒蕪
因有所期待
經年替疲憊翻土
6.
下午七點零八
時間如漏斗緩慢滴答
多數時候想要離開驚怖的水流
積滿內心的訊息
無分無秒熠熠閃爍
偶爾也該上岸吐出幾句
的遺書太多
骨骼快被流水帳的年華壓碎
7.
下午七點二十二分享收攏無止糜糜的虛華
另一個自己
在長長鏡頭無盡延伸仍未抵達街的角落
默默哼歌
一個人演繹冷漠的人體模特
等待溫度留下空碗
離開時
喝一杯單點人生
註:“Life's most persistent and urgent question is:What are you doing for others?”—— Martin Luther King,Civil Rights Leader「人生最長久且迫切的問題是:你在為別人做什麼?」——馬丁.路德.金恩,閱自《小書The Small Issue》角落微光。
--
修改自白沙文學獎詩作〈空氣音樂〉
--
◎ 作者簡介
嚴毅昇。1993年生,Cidal,阿美族、噶瑪蘭族混血都市原住民。絆詩社顧問。
文章散見幼獅文藝Youth show 192站、圈外、印刻、文訊、歪仔歪詩刊、聲韻詩刊。共同著作:《劃出回家的路--為傳統領域夜宿凱道700+影・詩》、《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星升首測》。
IG:pennisetum_cidal。專頁:狼尾草cidal。
--
◎ 小編小令賞析
八:開局是一個規規矩矩的起手式,點出時間、「開始」,進場動作是「點擊音樂撥放」。接著「客人……另一位客人……」原本以為整段都會是速寫般的場景勾勒,沒想到「變換歌曲像在誰背後//抽取人生的旋律」這兩行猛然跳出享受感,彷彿被瞬間出手。才意識到這個作者其實想要對讀者「做什麼」,但前面已經放下戒心,後面就流暢地中招了:「然而隱者並不在隊列中」,光這句就倒地不起。多兇。
蔓:(沉默)
薛:讚美完了嗎?
八:看看,「安靜是種雨後慢性致死疾病//皮膚上爬行的濕度發出微光」,多麼整齊乾淨,手起刀落,說一是一。
蔓:(微笑)
薛:還倒地不起嗎?還躺著嗎?躺著舒服就接著躺吧。
八:不躺不躺,地上髒髒,起來繼續說話。第二節接著用時間走子,附帶剛剛的「點單紅茶」狀態微變「有些涼了」,非常喜歡它讓人放下戒心瞬間出手擊打痛處的自然,那麼毫無威脅性、難起防備之心,甚至根本無從防起,句子就突然貼近,然後過招。
蔓:(愣住)
薛:被打到深處也甘心嗎?這首真這麼無懈可擊到毫無還手或招架的餘地嗎?
八:多美,看看:「末後的日子轉動迅速//關於大社會不比小社會在乎//收音機冷語冷調……晚餐時間遲滯//寒風翻閱外衣時時侵略//生命大書翻頁老去」這也太不落俗套了,怎麼可以不好好接招,非得動用全副身心,才能感受它是怎麼運作的呢。
蔓:(歪頭)
薛:這樣下去無法討論,怎樣就不落俗套了?
八:等等,第二節還沒完。看看:「幫盆栽澆水相對青春」光這句,怎樣的靈魂能夠寫出這樣的句子?往下包含「末梢(盆栽)預習末日」及其他動詞如:「往來、讀報、死亡、失去、句讀、抓不著、押在、敲響」
蔓:(沉默)
薛:也不能只是點出動詞,然後狂讚不俗就沒事了。整體呢整體?第二節主要的亮點不就在於;將一則小報般的角落資訊,細細斜切入骨嗎?像是滲水的牆壁,看起來一片光潔,手摸上去,牆上留下的掌痕與掌心摸著的水感,不是冰涼而已,而是瞬間交換彼此資訊的雙向存有。
八:是的是的,往下的三四五六七節開頭,全都清一色用時間幫讀者定位、定調。像紀錄片,也像固定報時的廣播,甚至增添現場的場景或心境。但這樣的處理方式或說手法,是聰明的嗎?或說,是否為一種擔心讀者會跑單的消費明細呢?
蔓:(咬手指)
薛:整首看下來出場腳色眾多,使用到「隱者」、「孤獨者」、「死者」,但並不會因此感覺喧囂,反而很能跟隨敘事者的帶領,在第三節體驗濃烈與輕快情景的描摹。「今天也翻閱遭棄的書籍//體會稠人虛座,想著//如果夜深能遇見//一場霧」在這樣自信而穩重的敘事腔調中,確實能全然放心於敘事者欲揭露如萬花筒般的變化:舒緩、篤定,還有一份無可言喻的絕對踏實。
八:有些作品,常在第一句或前三句就能鬆開閱讀經驗中,時常不自覺會防備起的「被操縱感」,有些敘事腔調就是高度表演,很有正在被觀賞的自覺,很有「快點看我,我超好看」的嘶聲吶喊。但有些敘事腔調,根本就毫無腔調可言,單純就是會讓人很想「聽它怎麼說話」,或「聽它想說些什麼」,像這樣,「眼睛是疲憊//風是虛掩//偶爾趁虛而入」不是邀請讀者,也不是勾引讀者,反而是自顧自靈光一閃就開口傾訴的,自然開啟訴說的欲望,除了訴說之外,再無他求。「用書籤扎在摩托車日記上//開採一座樓蟻的油井」單單這樣的口吻,能夠承載並發送出去的內容與讀者群,是不可限量的。
蔓:(點頭)
薛:是吧,或許是那樣沒錯。第五節:「下午六點整記得他失去了傢俱與第一人稱……因有所期待//經年替疲憊翻土」讀著讀著,會覺得作者像是一個身上懷有一座大山的靈魂,而詩作就像登山口的階梯,放眼看去全是綠意,舉步前行才知道其中涵藏的豐盛。第六節的最後一行:「骨骼快被流水帳的年華壓碎」沒有打磨感,就算有也近乎拋光至無痕,該說鬼斧神工或渾然天成好呢?整首長詩處理日常的關係變化也好,情境勾勒也好,皆維持穩定的耐心與懇懇切切的傾訴。
八:但看第七節的收束如何呢?「一個人演繹冷漠的人體模特//等待溫度留下空碗//離開時//喝一杯單點人生」前面幾行的行文都很期待,可惜最後力道弱了,但仍然不減損整首的美感與餘韻,如果把註記的文字也囊括進閱讀脈絡的一環,則「人生最長久且迫切的問題是:你在為別人做什麼?」即在長詩之後又將主題拉回最起初的源頭,而此問句引導的探問與思索,則餘韻更深。
蔓:(燦笑)
--
美術設計:吉兒
圖片來源:小令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8年的金車現代詩獎得獎作品中,台語詩和描寫原住民議題的詩作一樣,都只有一首。
——小編K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白沙文學獎 #空氣音樂 #嚴毅昇 #喝一杯單點人生 #對話體賞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26.html
生命讀經全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作家三毛 78 歲冥誕,如果她還在世,就和我阿嬤同歲,這麼一想突然嚇了一跳,因為在我心中,三毛還是那個年輕氣盛,在遙遠的撒哈拉探險走跳的女子。
當然,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幻想,在許多人心中,三毛的形象就凝結在那張穿著飄逸白袍,行走在廣袤沙漠上的照片裡,就像她和荷西的愛情,因為死亡,而成為了動人心弦的經典,化為永恆。
現實卻不是這麼美的。三毛的人生有太多的激烈動盪,太重的生命之傷,而她與荷西的感情,其實也曾存在著種種的困難與不堪。
幾個月前,我有幸訪問到三毛的幾位家人,包括小她三歲的弟弟陳傑先生、大她一歲的姊姊陳田心女士,還有陳傑先生的妻子陳素珍女士,以及她的姪女黃齊芸女士。
在他們的眼中,三毛始終不是三毛,而是他們的家人,是小姊姊,是阿姨。他們看到了三毛在成名背後的焦慮,也親眼目睹了她與憂鬱症搏鬥的掙扎。三毛是一個真真實實,有血有肉,有優點有缺點的人,不只是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女子。
在看遍了三毛的作品,並與她的家人談論後,我認為三毛最與眾不同的,就是她的真誠。
她做什麼都很理所當然,這種理所當然看似天真,其實是一種難得的勇氣與韌性。
例如,她在作品中很少高聲呼籲「女性主義」,或是女人就應該如何如何,但你去看她的所作所為,卻完完全全符合了現在許多女性主義所說的樣子。她想去旅行就去,她想愛就愛,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她不畏懼他人的眼光,不因性別而自我設限,也從不臣服於他人的控制與恐懼。她很坦蕩地做自己,她不跟隨潮流,不迎合他人目光,她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旅遊,思考,然後把那所有觸動她心的事物寫出來。
而這樣的真誠,透過文字清清楚楚、強而有力地傳達到了我們身上。
長年的寫作與閱讀經驗告訴我,比起寫,大多人更會讀,讀者就算沒有什麼專業學術背景,看到了好的文字,也能很直接地被打動。前提是,這樣的文字必須夠真誠,才能完整有力地傳達出作者的風格思想,重重地在心上一擊,達到「深刻動人」這字面簡單、實則蘊含極大智慧的標準。
而三毛的文字就屬於這種,她不雕琢堆砌文字,不無病呻吟、不長篇大論嚴肅說教,她就是很理所當然,把心裡所想眼裡所看寫出來而已,光是這樣,就能在華人世界掀起轟動,即便在死後三十年,影響力依然興盛不衰。
而這一切,我認為「真誠」是很大的因素。真誠是對自己誠實,也是學著客觀謙卑地去認識世界。長大後才慢慢覺得,雖然人們老是高呼要「做自己」,但「做自己」沒有其他的智識突破與自我控制去配合,往往就成了自私自戀自以為是。真正的做自己,其實是非常非常難的,需要足夠穩定的內在,足夠堅強的勇氣,才能拋開世間一切期待與成見,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說自己真正想說的話,活出真正追求的人生。
三毛最讓我佩服的,就是這一點。她不跟從形式而活,而是創造自己。
不過即便是這樣的人,也有極限。
三毛從年輕的時候就受憂鬱症折磨,狀況時好時壞。談起她後來的日子,陳傑先生臉上罩上一層陰影,他說,有時候三毛就這樣一個人鎖在她的公寓不見人,偶爾她開門了,卻是淚流滿面的。三毛的一生有太多死亡,她第一任未婚夫的死,荷西的死,好幾位友人的死,都是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傷痕,而到了最後,她也擁抱死亡,將自己吊死在醫院廁所,死時才 48 歲,身邊一個人都沒有。
三毛一生轟轟烈烈,好壞交雜,他人用自我中心的狹窄投射去看三毛,好一點的會形容她是謎樣女子、與眾不同,壞一點的會說她瘋瘋癲癲、矯揉造作。但就如三毛大姐所說的,若是旁人用一套狹窄的道德觀生活觀去看三毛,是看不懂的。如果想要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學著放掉分類與貼標籤的衝動,不去輕易地咬定好與壞,就像若想要從三毛這個人身上學到什麼,就必須同時看進她的光明還有黑暗。
三毛只是一介凡人,但她卻在忠於自我的實踐之中,成就了傳奇。
自三毛離開後 30 年過去,她依然在我們的心裡,持續地枝繁葉茂。在她的第78歲冥誕,慶幸她曾來過世界一遭。
/
如果你想更認識三毛,或想要重新回味三毛,請點擊以下連結,到我的網站閱讀專訪文章:
「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三毛離開30年,她的文字依舊為人帶來力量── 專訪三毛家人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sanmao-echo-30th.../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三毛 #冥誕 #echochen #文學 #旅遊 #人生
皇冠文化集團
生命讀經全套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找到閱讀佛經的入口,並且不致於迷路】
1.
1988年慧心齋主引介我開始接觸佛法之後,也同時帶我去各個她聽說重要的道場,推薦我去一些該去的地方,認識一些該認識的修行者。
也就在那時,我去了長安東路一家文殊百貨。
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家佛教百貨,其中展售各式佛教用具、文物、書籍。但是和傳統的佛教流通處截熬不同,裝潢和陳列中結合著現代和都會風味,尤其可以找到許多開本、編排都和傳統不同的佛經。因此那是我在初識佛法之際,常去滿足探索的好奇,也在工作之餘的休憩之處。
也這樣,我認識了洪啟嵩。
當時他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充滿傳奇。他是文殊百貨、文殊出版的創辦人,還開辦了佛教界第一家日報《福報》。此外,他以對禪坐的深入了知聞名,舉辦、參與社會多個層面的禪坐推廣,又有許多和佛法相關的著作,文殊出版社更推動佛經現代標點化等創舉。
總之,在1980年代晚期,正當佛教在台灣大興之際,洪啟嵩走了一條許多方面都開風氣之先的路。
我自己個人剛踏上修行之路就認識他,十分幸運。
2.
之後三十多年,我目睹了洪啟嵩生命歷程的起伏。
他發生嚴重車禍,但因為長期禪坐使身體的根底太好,一度使醫院誤讀一些指標,差點錯過救治的時機。
他在重傷之後神奇地恢復健康,奮筆更多佛法的闡釋與論述。
他無師自通地擁有了一支揮灑自如的畫筆,在書寫之外有了另一個與大眾分享修行心得的途徑。
他繼續開發更多方便大家探索禪定、覺性的方法,以新的方法向台灣社會,也向國際推廣。從對岸,到美國、歐洲和印度。
有別於台灣其他佛教宗派,洪啟嵩以一人之力在走一條不同於各大山門的推廣佛法之路。他常自稱「地球禪者」。
對我來說,洪啟嵩不只是一位關係密切的作者,也亦師亦友,每當我在佛法和修行上遭遇瓶頸的時候,他的指點總讓我受益良多,端地是我的善知識。
3.
這麼多年,我聽到有人好奇地問洪啟嵩為什麼沒有考慮過出家。如果他出家,以他對佛法的了悟和實證,肯定會有更多信眾,在推動佛法上也會有更豐厚的資源。
洪啟嵩毫不猶豫地說他從沒考慮過此事。但沒多說什麼,我也沒多問。
有可能是我也打從心底不覺得他需要走出家。我想他就是要實證《維摩詰經》的路。維摩詰雖然是個在家人,但是他對佛法的證悟,可是連佛陀的諸大弟子都憚於面對的。
去年,我才聽他說得比較仔細。
洪啟嵩說,保持在家人的身分,他嘗試把佛法和現代人急劇變化的生命產生聯結,可能更為方便;同時也可以更自由、無所拘束地對佛法進行最前沿的闡釋與論述。即使寫了這麼多年,有兩百多本著作,他還是有許多要寫的高階禪觀。
那時我正在重讀他三十多年前共同主編的一套書,介紹開展中國現代佛法的十人,又受到許多啟發。
我突然想到,他要繼續撰寫一些高階、宏大的論述當然重要,但何不在三十年之後,為一般讀者也寫一本方便大家接觸佛經、了解佛經是怎麼回事的書?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方便眾生各取所需。但佛經浩瀚如海,許多人也反而更不知道如何接觸才好,很像是墜入了佛經的迷宮。
洪啟嵩對佛經有這麼深廣的研究,又不為宗門派別所限,去年受聘為中國佛教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名實相符。如果由他來寫一本叫作《佛經地圖》的書,應該可以有助於讀者知道可以找到閱讀佛經的入口,並且不致於迷路。
聽了我的想法,他欣然應允。
4.
佛法信仰和許多其他信仰不同的特色之一,是其他信仰的經典往往只有一部或很少數,而佛法涉及的經典卻難以計數。
不同時代,都有眾多的人想要整理佛經,方便有心人研讀。過去歷代的譯經、刻經就不說了,還有各種版本不同的《大藏經》,紙本、電子本都有。
然而,今天我們瀏覽各種佛經都有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如何在浩瀚的佛經中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佛經來閱讀,當作入門,卻是難題。如何讀完一部佛經之後,還可以從其他不同的佛經裡尋找相關的指引,打造專屬自己的讀經系統,更是挑戰。
運氣好的人,固然可以有上師或善知識在身邊指引,但如果身邊沒有這種人呢?如何讓大家都有機會找到一個入口,然後逐步透過相關佛經的閱讀,開發自我覺性的途徑,晉升生命的層次?
洪啟嵩所寫的《佛經地圖》,就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
並且,別人要回答這些問題,可能非得皓首窮經不可。但是洪啟嵩因為一生都在研究佛經,對我提到一般讀者可能需要的引介、說明和知識,也都在他日常準備好的資料庫裡,所以是輕鬆自如地寫出了這本書。
5.
《佛經地圖》這本書主要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是「使用佛經地圖之前」。
對佛經感興趣的人,需要先了解佛經是怎麼出現的,佛經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如何使用。所以這個部分主要有四章:「什麼是佛經」、「為什麼要讀佛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如何閱讀佛經」。
第二部分,是「百部佛經地圖」。
介紹一百部佛經。最前面一至十經,是最基礎的入門經典。而這十部經典所涵蓋的方向,即代表他挑戰佛經的概念邏輯,此後三十部、五十部、百部即依此理脈向外擴增。
每部佛經的介紹,都包括「版本」、「簡介」、「全經結構」、「延伸閱讀」四塊內容。
最後一個部分,則是「佛經地圖表」,共整理了歷代中外「講經處」、「刻經處」、「譯師」、「譯經處」四個表。除了對講經處需要了解之外,古代翻譯佛經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有龐大的人才資源,完整、嚴謹的翻譯流程。知道譯經地圖,才能對譯經的心血,佛經的字字珠璣有所體會,對佛經的背景有所了解,也更能掌握和自己的因緣。
6.
3月7日星期天,下午三點,有一場《 佛經地圖》 的說明會。
由洪啟嵩和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對談。
會特別介紹一般沒接觸過佛法的人可以如何使用這本書, 以及這本書對已經有了解的人也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歡迎參加。
講座資訊
時間:2021/03/07 (日) 15:00-16:30
地點:台北‧築空間(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2號B1)
講者:洪啟嵩(本書作者)、淨耀大和尚(中國佛教會理事長)
主持人: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參加:免費報名參加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2090916561434118443
🌞報名額滿後,仍可現場候位,活動前十分鐘若有空位,開放現場讀者入座。請線上已報名的讀者盡早入場,座位有限,逾時不候,還請見諒。
佛經地圖
博客來 http://bit.ly/3iOxqzu
誠品 http://bit.ly/36cGlWA
金石堂 http://bit.ly/39g1iSf
MOMO https://bit.ly/3sW2v97
讀冊 https://bit.ly/2NDecSb
大塊 http://bit.ly/3pkX7K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