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喬骨盆推薦|倫倫體學 骨盆研究所
產後除了母乳之外,還有件很令媽媽困擾的事情,就是骨盆真的會變大,自己從臀圍從原本36吋快到40吋!超級煩!像我是一個極度熱愛各種韓國窄裙或是高腰寬褲的人,越到孕晚期時,那些裙子、褲子漸漸穿不下時,其實非常憂鬱,想說如果就此回不去、就此要捨棄最喜歡的版型時,該怎麼活阿阿阿阿阿!畢竟,我就是靠服飾為生的人,根本被斷手腳無誤!
天真如我,生產前還下標一組有左右旋鈕,能轉鬆轉緊臀圍,六千多塊的骨盆帶,想說在之後就算出月中也能綁上維持;結果!光搞定嫩嬰已經耗掉老命,完全沒時間綁著。跟好友分享時,她推薦我直接去「喬骨盆」,從此一腳踏入這美好的深淵中,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次喬骨盆是間名聲遠播,據傳媽媽界都知道這家,我其實一進去非常緊張,就是傳統的推拿所,打過招呼後,就躺在床上喬,過程不痛,但就是很多「大動作」的推、壓、拉、轉、扭,讓人感到有點焦慮,很怕師傅一不小心就弄傷我,而卻還不自知,在充滿好多糾結與困惑下,大概20分鐘後,兩千元的療程結束。神奇的是,喬完後屁股的微笑曲線就回來了!
原本半信半疑想說就算被騙也是個經驗,沒想到喬骨盆還真的有效;那陣子,我正在跟思庭國際泌乳團隊的執行長密切聯繫,商談每天的退奶規劃,聊著又要再去喬骨盆卻有點害怕的事情時,執行長說,妳難道不知道我們也有喬骨盆的服務嗎?
我!要!去!到底有什麼差異?我要去試試看!二話不說立刻預約台北館的院區倫倫體學-骨盆研究所。去了之後,才知道所謂「喬骨盆」這件事,是有科學依據的,是能夠透過多次的「物理治療」達到想要的效果,也就是透過對「身體的檢查及評估」、「制定治療計劃並給予教育」,能夠了解身體的狀況,進而「加以預防、矯正與減輕肢體上的障礙、身體功能不良、動作功能失調」,以及因為「外傷、疾病和其他身心層面所造成的疼痛問題」。
從「身體的檢查及評估」開始,基本站姿到躺下的觸診,每一步都講解很仔細,以我的個案來說,除了懷孕過程的骨盆被撐大外,更多是長久以來的姿勢不良而累積而成,例如愛翹腳、久坐打字、喜好盤腿,造成骨盆後傾,而使腰部容易酸痛,更容易讓臀型外擴。
治療師與我分享,在懷孕4個月左右開始分泌「鬆弛素」,接近分娩時分泌濃度會達到高峰,胎兒娩出後的6~8個月消失。也因此產後6周-6個月是產後恢復的黃金時期;這也回答為什麼產後喬骨盆最能看得出差別的原因,因為很鬆,所以好喬!
治療時,從放鬆肌肉到做一些很小的動作,整個過程幾乎無感;由於之前都是超大動作的經驗,我大概內心又有兩千次懷疑,真的會有差嗎?是有多容易不相信別人阿XD
一小時後,我的骨盆平量從40公分直接縮減為37公分!是不是超級誇張!所以後來直接再約了2次,總共三次治療,最後骨盆寬為35cm,比生產前還更小!哈哈哈哈哈哈,心情大好!但是喬骨盆這件事,就是如果後續沒有維持良好的習慣,它又會變回去。診療後,治療師也教我一套每天做的簡單運動維持,循序漸進讓骨盆回到正常的位置。
總體來說,倫倫體學的骨盆緊縮課程,從治療到維持,提供既系統又客製化服務,治療師都是女生,同時擁有醫療執照,幾近無感的調整過程,完全不會有任何不舒服或是不自在的感覺,療程後還會綁定一對一的line帳號,讓妳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進一步詢問,更重要的是還更便宜,太值得我寫大長篇推薦給媽媽了~
無論妳是產後屁股變大回不去、梨型身材褲子不好買、走路外八姿態不佳、或是產後腰部不適、長期腰痠背痛、媽媽手部疲勞、肩頸疲勞、四肢容易水腫寬大
、姿勢不良體態調整,或是各種高低肩、駝背、烏龜頸、虎背熊腰等等,都值得妳預約試試看!
還是我們來開團購喬骨盆好了啦!
這也行 XDDDDD
倫倫體學‧骨盆研究所
Line@線上預約諮詢:luncare
目前有三個館可以預約 台北館、新北館、桃園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490的網紅研究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人認識上田太太,是從做卡通便當開始的,也因此慢慢了累積超過 20萬的粉絲。 不過我第一次見到上田太太,是從一場非常嚴肅的學術討論開始。我們在探討網路的 SEO 跟網紅部落客要如何架站。沒想到之後就成了好朋友,也一起出去工作了幾次。 去年懷孕的時候,她跟我說她要用一種「很不一樣的方式」生小孩。...
生產前 很 累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翻到好亮小時候的影片,常常有人問我要怎麼讓手足感情好?我想彼此難免吵鬧,但好亮是深愛彼此的。
我認為替老二在老大心中埋下值得守護的種子非常重要啊!來複習手足相處吧。
#笑咪咪療癒短片 弟弟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跟我撒嬌,而是爬到床上叫姊姊起床❤️
昨天聊到 #做便當是為了累積我與亮亮美好的微小時刻,今天就來複習累積雙寶的美好時刻吧!
對我而言,什麼都不做的順其自然是相當不負責的事,比你買樂透成功機率更低啊~
【手足情深。沒有那麼順其自然】亮亮是弟弟控,目前來看跟弟弟相處良好~蠻多人問過我怎麼引導大寶接受二寶的加入,來分享一點想法。
無論是教養或是手足情感培養我都覺得不該順其自然,說長大/以後就會好了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如果能從小做好為什麼要等以後?
我認為成人不能強迫孩子一定要做什麼,但可以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路。
網路上常看到「要不要替大寶生一個伴」的文章,有些人會勸退說也有手足打死不相往來的狀況。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有手足是非常好的,我很高興在這個世界上有妹妹相伴。
🔸不過從小大人就告訴我因為我是姐姐所以我要讓妹妹xxxx,讓小小的我很不開心,對於妹妹抱持著又愛又恨的心情,成長過程中也做過欺負妹妹的事,直到出社會後才對妹妹很好。
從我驗到兩條線開始就不停的把寶寶放在亮亮的生活。我們共讀手足繪本,陪我去每次產檢看著寶寶長大,一起上課到生產前兩天,弟弟出生的第一刻也沒有錯過,選擇大寶親善的月子中心~預備好讓你習慣有弟弟的生活,盡可能不要剝奪改變你以前的生活。
我相信 #感情是需要被培養的,需要透過無數多個「微小時刻」累積而成。
無論是愛情友情甚至是大家說會內建的母愛都不會憑空發生。
像我第一眼看到亮亮時只覺得「原來這就是我的孩子啊」完全沒有噴發母愛感,隨著照顧看他開始對我有正向回饋(ex笑)才無可自拔愛上他。
🌟我刻意的替弟弟跟亮亮創造更多美好時刻,來強化亮亮喜歡他的心情。
像是,在幫忙剝玉米筍時弟弟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我會說「弟弟好像在說亮亮姐姐玉米筍剝的好厲害喔~好想要長大跟姐姐一起剝」
坐車弟弟哭哭的時候,我會告訴你「亮亮小時候坐車車也會哭喔,可是你一直練習一直練習~現在都可以從台北坐車車到高雄找奶奶不哭哭了對不對!弟弟也想要趕快跟姐姐一樣」
帶亮亮上課的時候也會洗腦他「弟弟覺得姐姐的生活好有趣喔,可以唱唱歌跳跳舞,還可以吃好多東西到處玩玩呢!弟弟好想要趕快長大跟姐姐一起玩」
在照顧弟弟時也會讓亮亮幫忙。
接近餵奶時間哭哭了「亮亮請幫媽咪去看一下弟弟怎麼了」『弟弟餓餓哭哭』
「答對了,亮亮一定是很貼心才知道弟弟餓了喔」
換尿布的時候「亮亮幫媽咪看看弟弟要換布布了嗎」『弟弟大包了要換布布』
「謝謝亮亮姐姐注意到了,一定是很愛弟弟才能這麼細心」
雖然我盡可能以亮亮作息為主,下午那餐奶還是卡到亮亮清醒時間。
親餵時我會請亮亮拿書或是玩具上床一起玩,或是趁這時間陪他看15分鐘日文巧虎/寰宇迪士尼(一天最多一次)
📍有時候亮亮會說不要媽咪餵弟弟,我會問他「為什麼弟弟要喝媽咪的捏捏呢?」『因為他太小了』
「弟弟陪亮亮上課唱歌跳舞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在外面等姐姐」『有~』
「那亮亮告訴媽咪,現在媽咪在餵弟弟亮亮要怎麼辦呢?」『亮亮要啾幫啾幫(排隊的日文)』
🔸洗腦到現在,我只要說「弟弟現在xxxx,為什麼呢?」亮亮就會說『因為他太小了!弟弟趕快長大就會跟亮亮姐接一樣很棒』
就算有時候亮亮仍然堅持要以他的需求為主,我會請他等我一分鐘告段落(孩子沒時間觀念要用計時器)通常陪一下下他就會說『弟弟哇哇哇~』
「為什麼弟弟哭哭了呢?」『弟弟餓餓了!』
「弟弟餓餓怎麼辦?」『弟弟太小了要喝媽咪捏捏~』
「一起去照顧他吧」『一起!』
親愛的亮亮跟好好,我會努力製造屬於你們的微小時刻,無論是好的壞的(研究指出好跟壞是5:1才能有正面反饋)讓你們一起走過。
倘若有天我們不在身邊了,願你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能「一起」的人支持你。
#我們會替喜歡的人安排驚喜設計約會_那麼為什麼不設計好讓大寶更愛二寶一點😆
#好亮育兒日誌
生產前 很 累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懷孕這檔事 ep.26 37w5d胎盤早期剝離生產紀錄(下)
從開刀房出來的我於凌晨一點被推入了雙人病房。
病床就位、行李歸位,老公走過來輕輕地摸了我的頭,親了下我的額頭說:
「我知道這跟你原本想像的不一樣,但已經沒事了,你們都很好」
我:「那你有看到寶寶了嗎?」
老公:「有~被推去嬰兒室前護理師有給我看她五秒鐘,她張開眼睛看著我哇了一聲~」
接著老公慢慢和我講述進開刀房之後發生的事情,他要忙著聯絡兩邊長輩、安排分配手頭上的工作,把一切打點好接下來才能在醫院好好照顧我,畢竟當時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下的剖腹需要住院幾天。
天漸漸亮了,麻藥也開始退了,傷口和子宮收縮的痛幾乎讓我整夜無法好好入眠,睡睡醒醒的我看著坐在窗邊還在忙工作收發信件的那個人,那一瞬間我覺得他不再只是那個我很會說學逗唱的老公,更是可以毫無保留依靠的一家之主、寶寶的爸爸。
///
早上七點多,半夢半醒中的我被巡房的主治醫生喚醒。
醫生說:「昨天真的好險你有馬上到醫院,如果再晚一點就很難說了,之前就有媽媽到院後發現寶寶已經沒了」
我心裡OS:「在我產後幾小時這樣嚇我好嗎?如果我沒出血去醫院不就有可能....實在不太敢再想下去了」
剛好醫院裡也有認識的長輩友人,有去更詳細瞭解一下我和寶寶的情況。
長輩說:「寶寶來的時候已經泡在血水裡面,就是一個豬血糕的概念」 / 友人說:「你們真是福大命大」
.….
醫生叮嚀我要儘早下床走路和自主排尿(當時以為剖腹產後要躺著不動慢慢修復),也被告知護理師中午十二點會來幫我拔尿管、下午四點之前要自主排尿。
等到護理師來幫我換點滴時,我問了她如果我下午四點之前無法自行排尿怎麼辦。
護理師:「那就要把尿管再插回去哦!」
我:「!!!!!拜託不要」
12點準時拿掉尿管後我就一直盯著時鐘倒數四小時,希望可以快快自主排尿,但越緊張似乎越沒有想尿尿的感覺;不過對插管的恐懼再度激發了我的腎上腺素,三點多終於有尿意了!
可是,隱隱作痛的傷口加上有點無力的雙腿,我連要移動雙腳下床都有困難,旁邊的護理師也看出我的難處。
護理師:「如果覺得走到廁所很困難的話,要不要拿坐的馬桶來給你啊?」
我:「好啊好啊!拜託了!」
護理師推來了類輪椅的坐式馬桶,在老公的攙扶下我艱難地坐上馬桶,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但還是當著老公的面在病床旁邊完成產後第一次的小解。
這也讓我之後漸漸了解為什麼媽媽們的尺度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因為生產前後就是一個把自己赤裸裸展示在眾人面前的概念,包袱是什麼?可以吃的嗎?
就這樣,我在剖腹產後15小時下床走動,無頭暈血紅素正常無貧血,連醫生都覺得這恢復有點厲害,好像前一天大失血事件根本不存在一般。
///
而當晚我們也幸運地排到了單人病房。
老公繼續忙進忙出,我則終於有時間和空間可以閒下來躺在床上滑著手機。
認真地查了一下胎盤早期剝離的資料,看著網路上分享的故事,我的眼淚忍不住一直流,原來我經歷的事情可以是這麼驚險的、原來胎盤早剝後寶寶有1/10的機會說掰掰。
等老公回房後,看到是邊拿著手機邊哭到發抖的我。
老公:「你怎麼突然哭了」
我:「原來胎盤早期剝離這麼可怕!我看到好多人分享的故事都是寶寶沒了....」
老公:「沒事了沒事了,你想想看小寶寶哭聲多洪量、眼睛多大,你和寶寶都很好,是母女均安!」
驚心動魄的生產過程餘悸猶存,看著身邊的老公、想著嬰兒室裡的小寶寶,必須再次感謝那晚三總醫護人員們的全力幫忙,讓我會更珍惜劫後餘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懷孕這檔事
#胎盤早期剝離
#生產紀錄實記
#不是故意拖稿是真的太累
#昨天第一次挑戰母嬰同室12小時成功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
#我說的是住在月中不是母嬰同室XD
生產前 很 累 在 研究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很多人認識上田太太,是從做卡通便當開始的,也因此慢慢了累積超過 20萬的粉絲。
不過我第一次見到上田太太,是從一場非常嚴肅的學術討論開始。我們在探討網路的 SEO 跟網紅部落客要如何架站。沒想到之後就成了好朋友,也一起出去工作了幾次。
去年懷孕的時候,她跟我說她要用一種「很不一樣的方式」生小孩。我聽完整個傻眼,問他說,妳確定要這樣生小孩嗎?聽起來超級痛。那時候她笑笑的說,對啊,這應該可以超過我們之前去跳高空跳傘的刺激了吧。
什麼?高空跳傘。生小孩比「高空跳傘」難度高太多了啦~
她回答我:「我想要知道孩子要承受怎樣的痛,才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這是我跟他的第一次分工合作。」
她選擇了溫柔生產,不打催生和無痛,陪孩子痛到最後一刻。
小孩生出來的第一天,我去醫院找她,她說生產前她只記得痛,其他都不記得了。然後笑笑的跟我說,我跟甜甜圈合作的很棒。
上田太太,她就是這麼的溫柔又堅定。在工作中倒下的時候,會堅強地站起來。她曾經勇敢的面對苦受煎熬的憂鬱症,這次也咬緊牙根選擇了他覺得最棒的生產方式。
我問她,我們好像都沒有一起拍影片聊過天。她告訴我說,三十歲,是她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已經準備好去面對更多的挑戰。
於是,我把 Podcast 的錄音設備搬到她租的房子,架起了攝影機,打了燈。我們第一次合作,她聊她的人生,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的訪談。
「研究生 Talk」第二季,我想找朋友一起來聊聊旅遊,聊聊書,分享一些最近研究的事情,也談談人生。
謝謝「上田太太」第一集接受我的訪談,她的人生很精彩,大家一定要聽。
你可以從 Youtube 收看「研究生 Talk」的 《10分鐘精華版》。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故事,那別忘了繼續去 Podcast 收聽《50分鐘完整版》。
完整版會有更多關於我們的人生趣事,還有更臨場的各種垃圾話XD
【專訪】上田太太:我想要知道孩子要承受多少痛,他才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完整影片:https://yanjo.soy/0d2c6
--
「研究生 Talk」Podcast 聽完整版:
https://yanjo.soy/Talk-Podcasts
記得訂閱研究生的 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Cmb190
研究生的臉書在這邊:
https://www.facebook.com/pointsjourney
還有也要追蹤研究生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ointsjourney
--
#上田太太
#Podcast聽完整版
#溫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