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70463/
上下游貼了這一篇的新聞,我們不只是是送過去的鮮果有問題,連飼料輸出也有問題。
其實飼料輸出有問題,是本來就會發生的一塊,會不發生才奇怪吧?很多的養殖業者叫了飼料,真的清楚這些飼料的原料哪裡來嗎?飼料本來就需要添加油脂,飼料添加油脂的目的有三個。
1. 協助造粒,沒有油份都是乾料的情況,製成粒狀飼料對於機械的耗損太大,營運成本會上升,所以一定要添加部分的油脂,幫助造粒。
2. 減少粉塵汙染,如果用純乾料,造粒時一定會有很多粉塵的問題,這種問題太嚴重,你就會被附近的鄰居圍,但你也不可能加水,加水,水份上升就容易發霉,發霉飼料就不能用了,所以油當然是不二選擇了。
3. 增加飼料熱量,加了油,食用的熱量當然增加囉。
但以台灣油脂流向跟管制制度,就可以了解,究竟動物飼料加了什麼樣品質的油,恐怕只有供油商跟飼料廠自己理解吧。
那台灣的飼料油方面是不是真的比大陸落後呢?
要從兩個面來看:
1. 標準
2. 產業檢查程度
產業檢查程度我就不想提了,
我主要講講標準,
第一張圖是主管台灣飼料油標準的CNS3400 N 2032
裡面講到幾樣
1. 水分在2%以內 (油裡面含的水分,不需要解釋)
2. 總脂肪酸不低於90% (總脂肪酸就是油脂的成分,代表純度要到90%)
3. 游離脂肪酸FFA 不得超過20% (這個也可以算在總脂肪酸理面,通常1%游離脂肪酸會算成2的酸價,依照油脂的不同會有不同的係數,就像黃豆油跟棕櫚油系數也不同,但又不是在做研究的,誰管的那麼細,所以大家都用2在代,換成白話就是酸價40以下,酸價可以直接視為油酸敗的指標)
4. 不皂化物 5%以下 (不皂化物就是不能變成肥皂的物質,簡單來說就是非脂肪酸的東西)
5. 不溶物 1% 以下 (不溶解的物質)
6. 過氧化價 不超過10 (過氧化價就是指油中的過氧化物,這些過氧化物會引發油品的酸敗,數值越高,油就越容易酸敗)
就六樣,就沒了。
那大陸的標準咧?大陸的飼料油標準是NYT 913-2004
他們分成兩個要求,質量要求與衛生要求
質量要求下面有
1. 碘價50~90 (碘價就是脂肪酸雙鍵多少的數值,也就是不飽和程度,不飽和程度越高碘價就越高,要求碘價,很明顯就是要檔牛羊油,所謂的牛脂tallow的碘價約30左右)
2. 皂化價大於190 (皂化價就是容易變成肥皂的程度,數值越高,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越低,這個指標其實跟總脂肪酸一樣,那為什麼要看這個呢?這就是智慧了,驗總脂肪酸要跑LC,做起來很貴又很久,能做的實驗室比較少,但驗皂化價就不一樣了,這是普通化學分析,叫個高中生來都可以操作,快又準還很便宜,現在還有自動化機器可以用,油直接丟進去,5分鐘就有結果,跟驗酸價的機器一樣,只是要換部位而已,機器還很便宜。)
3. 水分1%以下 (karl fish 5分鐘有結果,但karl fish 拿來驗這種高水分的,耗材噴很快,所以有其他比較不準一點,但便宜很多的驗法,有問題再用karl fish)
4. 不溶性雜質 0.5% 以下
5. 非皂化物 1%以下
質量項目比台灣嚴格,檢驗又更靈活。
衛生要求
1. 酸價 20 (台灣標準是2倍)
2. 過氧化價 15 (台灣標準10,比台灣鬆)
3. 羰基值 50 以下 (這個值就是醛,酮,羧酸與衍生物的數值,數值越高,越不好。 台灣無)
4. 極性成分 27%以下 (油脂是非極性分子,但如果酸敗或是油炸造成分子被破壞,就容易變成變成極性分子。台灣無這個標準,在台灣油炸油超過極性成分超過25%就不能食用,這個指標有試紙可以快速檢測)
5. 游離棉酚 (跟棉籽油有關,台灣無標準)
6. 黃麴毒素 (跟霉害有關,台灣無標準)
7. 苯并比 (油炸後的致癌物,台灣無標準)
理論是上面那樣,但實際又不可能那樣驗,照那樣驗關口人員就倒了,要以實際的影響去思考,上面7樣指標其實都是正關聯性的,所以只要找一個最便宜最快速的驗就好了,那個指標就是酸價,快又便宜準確度也高,所以關口抽到當然先驗酸價,酸價有問題,就可以擋了,也不用搞那麼麻煩驗其他項。
至於為什麼會驗出牛羊源,那很簡單阿,因為驗酸價的時候,可以一起驗碘價,一樣的機器,碘價驗出來很低,就差不多知道是牛羊源了,碘價30附近只有牛脂。
------------------------
結論
1. 大陸那邊只是用很基礎的檢驗,就可以查到這些有問題的飼料,如果繼續不做好台灣內Q的部分,看來遲早輸出也會被擋。
2. 台灣的飼料油法規的確很鬆,國外飼料油要進來,很好進來,酸價40以上其實很困難,畢竟這是20年前的標準,不適用在現在的環境,也是很合理的。
3. 從對面的指標與配合的執行面,我感覺到這不單純只有學術還有與實務的應用與結合,幫助關口進行快,耗材便宜,準確的檢驗。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