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 Appier 精準行銷,cama café 用 AI 為顧客量身打造天氣專屬咖啡!
新聞快訊
2021-08-24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則新聞】今年 5 月台灣本土疫情爆發,進入第三級警戒,也觸發商業模式的劇變,導入 AI、雲端成了企業數位轉型的大趨勢。成立於 2012 年的 Appier 是出身於台灣的獨角獸,也是唯一成功赴日 IPO 的台灣新創,它過去曾運用 AI 解決方案為家樂福、資生堂等品牌創造不少疫情新商機。這次我們來看看 Appier 怎麼在疫情下幫助 cama café 超越去年的營收?(責任編輯:陳宜伶)
以人工智慧(AI)與軟體即服務(SaaS)為核心的沛星互動科技(以下簡稱 Appier)持續協助企業化解不同類型的商業挑戰。有鑒於全球經濟模式自 2020 年起因應疫情進入新常態,實體零售業者在面對市場不確定性時也採取積極行動,強化自身的數位競爭力。
cama café(咖碼咖啡)2020 年年中便啟動一系列會員忠誠度提升計畫,並採用 Appier 解決方案,分析線上與線下數據,以實現自動化精準行銷,吸引對咖啡有不同偏好的消費者成為會員並且持續消費;而在掌握更全面的用戶輪廓與線上行為後,cama café 進一步完善其用戶旅程,提升會員訂閱數與轉換率,並利用 AI 模型和大數據發掘商業機會、強化商業決策。
截至目前 Appier 的解決方案已為 cama café 創下亮眼好成績:
網頁 / App 訂閱率提升 3 倍
站內應用程式推播 CTR 增加 4.5 倍
天氣推播 CTR 增加 2.2 倍
cama café 成立於 2006 年,為台灣知名連鎖咖啡品牌,商品涵蓋咖啡與茶類飲品、濾掛式咖啡與咖啡豆。基於會員所展現的高營收貢獻率、高消費忠誠度,cama café 於 2018 年 10 月推出 cama App,截至目前會員所貢獻的營收最高可達 6 成,cama café 陸續推出的咖啡豆訂閱制也適時滿足會員的個人化需求,獲得好評。
cama café 提前佈局數位策略,強化實體門市營收
今年五月,台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因全台發布三級警戒,前往實體門市消費的顧客人數大減;幸而 cama café 在去年就已提前預警,結合數位策略強化實體門市的銷售,因而在這波疫情衝擊下得以逆勢成長。根據 cama café 數據顯示,門市五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提升 38.8%,自有電商平台(含訂閱制)的交易筆數成長 10 倍。
近年來 cama café 會員數量快速成長,然而會員的快速增長也讓行銷人員難以全面掌握用戶的輪廓與興趣,採取清晰且明快的行銷作為。具體而言,cama café 面臨的挑戰有兩點:
難以建立 360 度用戶輪廓:缺乏足夠的 IT 與資料科學資源與人才整合並分析大數據,全面了解用戶的興趣、交易與線上數位行為,建立全方位用戶輪廓,發掘更多的商業機會。
難以建立完整的用戶旅程:缺乏完整的用戶輪廓與自動化行銷工具,以跨渠道經營會員關係,在各個客戶接觸點精準投放行銷內容,最終提升會員訂閱數與轉換率。
運用 AI 模型、一站式平台實現精準行銷:cama café 會依天氣推薦適合的咖啡
基於 cama café 經營的型態與行銷目標,Appier 採取的做法是運用 AI 模型整合用戶興趣,並透過一站式平台實現精準行銷:
1. 部署 AI 模型,整合線上與線下數據分析用戶興趣:透過 Appier 特有 AI 技術,整合線下交易資料、線上網頁和 App 行為數據,豐富既有的 CRM 資料,建立 360 度的用戶輪廓。同時,行銷人員可以利用 AIXON 的「分析與區隔用戶 AI 模型」,客製化彈性訂定競爭者與異業合作之關鍵字,分析用戶興趣,制定以數據為導向的異業合作與線下通路策略。例如自訂卡通人物關鍵字並分析用戶喜好後,選擇用戶最喜愛且符合品牌形象之人物,作為異業合作洽談之決策依據;或自訂通路關鍵字並分析用戶喜好的線下通路後,驗證用戶最感興趣之通路,強化營運競爭力。
2. 一站式管理多元渠道,輕鬆實現精準行銷:透過 AIQUA 行銷自動化的觸發推播,cama café 能無縫進行 App 內推播與一般網頁內推播,深度與用戶溝通,投放精準的行銷內容與之互動。同時針對雙 11 大型購物檔期,多渠道、多波段設計用戶旅程,並客製化設計「倒數計時」網頁內推播吸引用戶加速購買,強化轉換率與訂閱數。根據觸發推播的概念,cama café 也利用網頁發送「天氣推播」,透過 AI 精準預測用戶位置,客製化推薦用戶適合當日/當地天氣之飲品,連結Google地圖,強化線上與線下 OMO 串聯,增加用戶到實體通路購買飲品之意願。
cama café 行銷團隊表示:「cama café 致力於提供最真誠的咖啡賞味體驗。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以最透明的製作流程,端出杯杯國際級的咖啡。與 Appier 合作更能精準地與用戶做溝通。透過 AIQUA 顧客互動行銷平台不但能精準預測分眾、自動推進行銷活動,增加行銷團隊效率;運用 AIXON 資料科學平台還能將門市線下數據整合,結合線上行為數據及用戶資料,讓行銷團隊能快速了解用戶輪廓以制定商業策略並採取行動,讓 cama café 更快速實現數位轉型!」
附圖:圖一:配合當季活動,cama café 深度與用戶溝通,以提升會員忠誠度,圖片來源:Appier
圖二:cama café 利用 AI 制定以數據為導向的異業合作策略,圖片來源:Appier
圖三:透過 AI 精準預測用戶位置,客製化推薦適合該天氣之飲品,圖片來源:Appier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8/24/cama-cafe-appier-martech/?fbclid=IwAR2-iJn1rv7NNV8Rsx6iNV8nFP-uWMmZn5JU5CnaD8eBNoER3FLxbMO9Sn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
用戶旅程地圖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一代智慧車的人文主義:有AI更有愛
iWeekly週末畫報
6月24日
離過家的人都知道,有種想念叫做“家的味道”,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味道。而這其中的“味裡之道”,最近被一條在朋友圈裡刷到的片子,說到了心坎裡——
這部由廣汽新能源攜知名導演王維明聯手打造,由國寶級演員李光復及實力派演員王道鐵主演的溫情大片《味道》,沒有過度的煽情鋪排,沒有過於“闔家歡”的畫面,而是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與運鏡,講述了父子倆對廚藝傳承和創新的故事,讓我們得以看到藏在層層交織動人情節的溫暖,以及父子之間“有愛相伴”的不易。
一切都恰到好處。唯一的問題是,作為一款智能SUV,廣汽新能源埃安V為何偏偏要走“溫情”路線去展現看似與“智慧科技”背道而馳的“走心人文”一面?
“人文智慧”=人文關懷+人工智慧
自1955年“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一詞首次在一份關於召開“人工智慧夏季研討會”的提案中被提出以來,人工智慧科技發展理所當然地沿著理性路線前行了60多年。我們習慣性把它作為實現特定功能的工具,卻鮮有人對它賦予人文色彩和感情。
正如我們不曾想過《超能陸戰隊》中的“暖男”機器人大白,不但能治癒身體上的傷痕,還能治癒心理上的傷痛;《星球大戰》中的金閃閃的機器人C-3PO對他的每一位主人都忠心耿耿、關懷備至;《星際穿越》中的塔斯(TARS)具備大多數人類都自愧不如的幽默感……
但這一系列美好的“科幻想象”卻又恰好說明,我們人類心目中對“智慧”的真正期待——它具備自我意識,能通過某種方式與我們建立起情感層面的連接,偶爾還會賣萌吐槽打趣,是一位全能而忠實的朋友,而非僅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換句話說,在“智慧”屬性上,人始終還是渴望人性的。人與人工智慧之間,是時候需要一個新的定義。
從實際應用來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更貼近情感需求,能與人類進行感性交互的技術和產品。比如最新上市的全球首款5G智慧汽車埃安V,得益于人性化黑科技的加持,它不僅能“聽懂”還會“思考”,友好的舉止和愉悅的聲音就像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即使我們操著一口“塑膠普通話”,也無礙交流與互動。
埃安V顯然不再是作為交通工具而存在,而是越來越像一個擁有智慧的生命體,它會像人一樣與你交流,像助手一樣提醒你行程時間,幫你規劃出行路線……也就是大傢伙兒都在說的汽車更“懂你”。
誠然,如果把以邏輯、計算、推理等視角出發的理性“人工智慧”,稱之為人工智慧1.0時代的話,那麼以情感、藝術、審美為出發點的感性“人文智慧”——人工智慧2.0時代,將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這裡,“人文智慧”不再是沒有言語、冷冰冰的黑科技,而是我們尋求幫助時給予力量的朋友。“人文智慧”是有溫度的,注入了關愛人類的能力,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信念。這與美國的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在《未來世界屬於“高感性族群”》的觀點不謀而合——世界正交付到“高感性族群”手中。
有溫度的智慧陪伴,才是更聰明的陪伴
當愛與智慧同時到來,人與車之間的關係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出行即生活。像埃安V這樣的“人文智慧”汽車,已不再是簡單滿足A點到B點的代步工具,而是成為科技與人類的連接者,是日常生活中“更聰明的陪伴”,可以提供“理解萬歲”的溫暖。
這不僅是廣汽新能源的初心所在,也是埃安V之所以會劍走偏鋒攜手溫情電影上市發佈的“終極謎底”——有愛相伴的智慧移動出行。
正如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所說:“對於味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比如父親的拿手菜,讓我們難忘的其實不是味道本身,而是烙印在我們心中深深的‘愛’。廣汽新能源埃安,有愛相伴的智慧移動出行,以‘智慧、情感、信賴’成為大家‘更聰明的陪伴’。”
當我們站在這個角度再去看“人文智慧”時,我們會發現智慧汽車的“越來越聰明”已不再是彰顯技術到底有多先進,而是體現在它如何更懂人類,真正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
對於算得上是年輕的廣汽新能源而言,埃安V堪稱他們完整詮釋“人文智慧”主張的最新產品。不難發現,埃安V本身就是一個特別有AI(愛)的存在,埃安V所提供的一切都是圍繞人來的。
埃安V對“人文智能”需求的首要洞察便是,注重“顏值”給人帶來愉悅美感的同時,也要讓人機工程學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比如,埃安V通過同級獨有的中國版高精地圖、高精雷達、智慧攝像頭”組成的三重感知技術,在複雜的道路上給車主帶來更有效的導航指引,實現ADiGO3.0自動駕駛。
廣汽新能源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5G T-BOX,搭載華為最新一代巴龍 5000 5G晶片,讓汽車真正成為“5G+V2X”的下一代智慧終端機。在5G的加持下,埃安V擁有了極快的傳送速率,系統能在瞬間回應,駕駛更加從容自如。
埃安V所配置的最新一代的飛魚2.0自然語音系統,擁有最長90秒免喚醒+智慧聲源定位功能,能更加便捷/清楚地讀懂用戶的需求。
而“六大暖心科技”之一“1鍵遙控泊車”,則完美實現“懂我”到“悅我”的跨越:除常規水準、垂直的泊入泊出外,埃安V還支持坡道、斜列及智慧循跡泊車等全場景智能泊車。在6米範圍內,車主還可一鍵遙控泊出方式召喚車輛,避免了因車位太窄難以上車的尷尬。
當然,一輛真正讓人感覺“人文智慧”的汽車,不僅僅要滿足出行需求,更要符合大眾對情感的訴求。因而AI在車內的應用正在逐漸滲透到更細緻的體驗上。埃安V貼心考慮到我們對健康需求的關注,搭載埃安獨有的超N95級濾防+遠端一鍵殺毒,以及全球首創的中藥香氛技術,讓健康常伴左右。
這樣的汽車,早就超出了一個移動工具的自我要求,不止於懂你,還懂你的生活。
著名未來學家彼得-伊利亞德曾說:“今天我們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未來我們將生活在過去。”
今天的汽車,無疑已從一百多年前卡爾-本茨(Karl Benz)發明的汽車進化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動智慧終端機。未來出行生活的模樣,也正在因為埃安V的出現,而變得更加清晰、更加有愛,離我們也越來越近。
發揮一下想像力吧,未來的汽車可以幫助忙碌的都市人群高效完成出行準備;幫助熱愛自駕游的驢友們提供外出旅遊完整的出行路線與行程安排;説明中老年人士提供更及時方便的醫療服務;幫助上班族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在上下班早晚高峰時定制更順心的路線……它不僅“能說會道”,還懂“察言觀色”,有愛相伴,共情共鳴,讓人駕享無憂旅程。
如此愜意的生活范兒,試問有誰能抗拒?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I1MTIyOTYyMQ%3D%3D&mid=2652648877&idx=1&sn=6bf9e85634af5962dbf7e2d563cde7e8&chksm=79435d774e34d461c0aa5e40dc9b7eea85e9874fbdb8d55232aa659164dff5d928348a2dd29d&&sessionid=0&scene=126&clicktime=1595346404&enterid=1595346404&fbclid=IwAR0wOYUi9EZGlY64pYXmzumPmoL1aVBZwDcBsLUybyW2o-0fUK4PLGt2tyw#rd
用戶旅程地圖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20 上半年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後疫情時代浮現的新機會 】
為了持續追蹤台灣蓬勃發展的 AI 產業生態系,AppWorks 自 2019 年 7 月開始固定每半年整理製作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希望帶給外界我們的第一手觀察與整個產業的最新發展。
2020 年上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雖然使部分商業活動停滯,甚至顛覆了不少既有產業,但疫情並沒有使台灣 AI 生態系的發展停下腳步。以下是我們發現的幾個值得注意的重要趨勢:
1. 零售業重新佈局邁向全通路經營,給了 Digital Marketing 最好的年代
在後疫情時代,當消費者購物行為從實體商店加速轉往線上通路,企業要如何讓自家品牌在網路世界脫穎而出,成了新零售顯學。在新創圈,已有不少創業者透過利用 AI 的技術,運用在精準投放數位廣告、追蹤用戶旅程,並分析蒐集來的數據,讓企業客戶更容易描繪出消費者輪廓,進而更準確地預測消費者的購物偏好與價格取向。在這個趨勢下,可看到許多潛力新創。例如,剛於 2020 年二月獲得 7,000 萬新台幣 Pre-A 輪募資的 MarTech 新創 Accuhit 愛酷智能與在 2020 年三月完成 2,400 萬新台幣的種子輪募資 AppWorks Accelerator #16 (AW#16) 校友 Omnichat。
2. 醫療領域導入 AI 應用蓬勃發展
台灣在 AI 醫療的發展已累積多年經驗。由於開發醫療 AI 演算法,需要大量疾病標註數據,以此來訓練 AI Model,因此,早在 2018 年底,科技部建置了台灣首座本土化跨醫療院所的「AI 醫療影像資料庫」並持續運作至今,期盼協助 AI 在醫療的相關應用進而提升台灣醫療技術。在新創圈,也發現越來越多團隊加速開發 AI 在醫療上的應用。如開發影像分析高效能運算 (AI HPC) 平台的 Ai Explore 影豹科技 ;提供醫療影像 AI 開發平台服務的 aetherAI 雲象科技;提供腦出血 AI 影像判讀系統的 Deep01 ;以及開發出智慧呼吸監測系統的 Heroic-Faith 聿信醫療等等。
3. AI Startup Friendly 的生態系逐漸成型
台灣在創業加速器、教育、資金挹注、研究等面向,依舊蓬勃發展。在創業加速器部分,2010 年成立、自 2018 年 8 月 (AW#17) 起限定招募 AI / IoT 與 Blockchain 新創的 AppWorks Accelerator,目前為止已經招收四期 AI / Blockchain 共 89 組新創,持續為台灣 AI 生態系挹注新能量。此外,包括微軟新創加速器 (Microsoft for Startups)、Sparklabs Taipei、Taiwan AI x Robotics Accelerator 等,皆是以 AI 團隊為主要招募對象的創業加速器。而在 AI 浪潮下,其他非限定召募 AI 新創的加速器也吸引不少 AI 新創團隊進駐。此外,在創投領域,AI 新創的投資案也逐年增加,提供新創擴張甚至出海的資金協助。而隨著台灣 AI 生態系蓬勃發展,在各個知名的科技展覽與論壇中,也可看到不少 AI 新創的身影。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則分別仍是台灣在 AI 教育與研究領域的代表性機構,持續為台灣 AI 發展挹注人才與創新技術的能量中。
AppWorks #21 開放申請倒數兩週,歡迎所有 AI 創業者申請加入大東南亞最活躍的創業者社群,一起切磋成長 ➡️ https://bit.ly/37Aq11j
By Norman Chi, AppWorks Analyst
用戶旅程地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在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IZ36uNi-Ng/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r9O1q3-sFDxstVsFS2UG-sUqwjA)
用戶旅程地圖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年蔡阿嘎個人首支熱血單曲。取景台灣40大景點 Taiwan is so awesome
♫ KKBOX:http://ppt.cc/PJnB
♫ iTunes:http://ppt.cc/IjLH
▶影片內景點詳細介紹:http://ppt.cc/VYHs (Taiwan attractions introduces in this MV)
▶蔡阿嘎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ithGaLoveTaiwan
▶蔡阿嘎Youtube頻道:http://ppt.cc/3lup
▶蔡阿嘎Instagram:http://ppt.cc/KQpy
「一個你熟悉的人,但不熟悉的聲音」
台灣網路首席Youtuber-蔡阿嘎
挾帶百萬粉絲、億萬點閱人氣
於2015年推出首張個人熱血單曲
為「蔡阿嘎瘋環島」旅遊書所量身打造
由大頭佛、蔡阿嘎Golden Partner攜手創作填詞
金曲入圍最佳演唱組合棉花糖-沈聖哲譜曲兼音樂製作
展現一貫天馬行空的跳躍元素
唱出敢衝敢夢的流浪冒險魂
和你一起奔向每一站「腳趾都發燙」的旅程
Travel so Kimochi!!
------------
【簽書會】台北.桃園.台中.嘉義.台南.高雄
六場簽書會。詳細訊息:http://ppt.cc/AJD0
【數位音樂線上收聽】
♫ iTunes:http://ppt.cc/IjLH
♫ KKBOX:http://ppt.cc/PJnB
♫ myMusic:http://ppt.cc/0uFD
♫ Omusic:http://ppt.cc/NK~p
♫ iNDIEVOX:http://ppt.cc/tCw4
♫ Spotify:http://ppt.cc/FCta
[蔡阿嘎瘋環島] 第二本旅遊書
2015年 1/27 開始預購 2/11 正式發行
【新書預購網址】
博客來:http://ppt.cc/quUp
金石堂:http://ppt.cc/htiE
Yahoo:http://ppt.cc/3xJa
誠品:http://ppt.cc/RgGK
城邦:http://ppt.cc/sVDf
三民:http://ppt.cc/3Q1k
讀冊:http://ppt.cc/qBep
今周刊:http://ppt.cc/koG0
【手機鈴聲下載】
蔡阿嘎-腳趾都發燙(來電答鈴代碼 910996)
♫ 中華用戶: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 910996
♫ 台哥大用戶:手機直撥803→按4→輸入代碼 910996
♫ 遠傳用戶: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代碼 910996
♫ 亞太用戶:手機直撥560→按2→按6選擇快速點歌→輸入代碼 910996
♫ 台灣之星用戶: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 910996
------------
【腳趾都發燙】
Travel so KiMoChi
詞:大頭佛/蔡阿嘎
曲:沈聖哲
編曲:小毛@輕鬆玩
小的時候我常常幻想
幻想乘坐時光機翱翔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 冒險劇場
多久沒有跳動的心臟
活在只剩麻痺的戰場
多麼渴望 卸下武裝 打赤腳去流浪
伸手推開窗
想看新的世界 想去闖一闖
突然在一個天晴朗 的早上
連腳趾都發燙
※
啦啦啦 大聲唱 那就讓自己去闖
地圖上 找方向 續寫冒險的篇章
多瘋狂 多瘋狂
狂奔 晨曦的曙光
那天 一起寫下驕傲夢想
那些 回憶就像一起捏成的形狀
※
啦啦啦 一起唱 說好有你陪我闖
地圖上 找方向 沿途戰績多輝煌
多瘋狂有多瘋狂 狂奔 滿天的星光
那天 一起許下心中願望
那些 回憶會讓世界變得不一樣
------------
【Travel so KiMoChi】Taiwan is so awesome
Lyrics:Da Tou-Fu、Tsai A-Ga
Composer:SSJ
In the childhood, I often made a dream.
Dreamed to travel places with the time machine.
All of the city is my play ground for crazy adventures.
Did not feel the heart beat for a while.
Breath numbly in the daily life.
Deep inside unload our mind and step out to the world.
Open the mind window.
Willing to break into the whole new world.
Just happened in a sunny morning.
My toes are getting hot.
※
LaLaLa shout out loud.
Just 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
Find the right way on the map,keep on writing the risky stories.
Go crazy Out of mind.
Run forwardly to the coming dawn.
We created our dreams full of the pride together.
The memories are formed like the shape as we wish.
※
LaLaLa Sing with me.
You promise me that you will be with me.
Find your way on the map,then collect your victory over the war.
So crazy Get crazy.
Running toward the twinkle star.
Make wishes in mind you and me,
then those memories could make the world differently.
------------
製作人Producer。沈聖哲SSJ
編曲Music Arranger。小毛@輕鬆玩momo@realex-one
吉他Guitars。小毛@輕鬆玩momo@realex-one
貝斯Bass。小毛@輕鬆玩momo@realex-one
鼓Drums。楊瑋Young Wei
和聲編寫Backing Vocals Arranger。Lisa
和聲Backing Vocals。Lisa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陳志翔Sean Chen / 小毛@輕鬆玩momo@realex-one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Recording Studios / 玩音樂工作室 Studio ONE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黃欽勝Adam Huang
混音室Mix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Recording Studios
製作協力Assistant Producer。黃佳禎DayDay
------------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Mastering Producer。沈聖哲SSJ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王秉皇Ben Wang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洋活音樂有限公司Seaside Mastering
------------
平面美術設計Art Design。走路花工作室Arukuhana Workshop (韓衣非Han Yi Fei / 曾小咩Me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5rKnc5rCK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