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ck in 新竹了沒? 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台灣設計展]
.
「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來了,
明年的基隆城市博覽會也在即,
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以下分享幾個小編這次很喜歡的點給大家。
.
#當城市成為一座展場
這次新竹很厲害的其中一個點就是,
他的展點都聚集在市區跟火車站後方的新竹公園,
都是步行可以抵達的距離,
一路上藉由「視覺標示置入」、「新竹獸氣球」的設定,
讓整個城市沈浸在一股嘉年華般的氛圍之中,
也讓整體展場的狀態非常新穎而且強烈。
#那基隆該怎麼做?
我們目前展區一部份在市區一部份在正濱海科,
交通與串連該怎麼做將會是這次展覽的關鍵,
我想答案很清楚,
就是走海上公車串連,
端看這次有沒有辦法把這件事情做好。
.
#以科技為名城市生活為實的主體場館
特別喜歡這次新竹對「科技」這件事情的表達,
他並不強調他們有多少厲害企業,
研發多少科技,
而將科技變成一件可以「被體驗」的事情,
沈浸式的燈光裝置、大數據的都市生活指南、被量化的生活資訊單位、Youtuber的生活科技物品展示......,
都一再的強調,
「科技始於生活,也終將融入生活。」
#那我們基隆的主題是什麼?
關於山海與城市還有這座城市的產業,
該用什麼叫度去切入包裝與詮釋?
有辦法精緻貼切充滿「體驗」的表達嗎?
.
#當古蹟用市集連成線
這也是另一個很有趣的點,
在舊城區他們更著重在打開古蹟,
更讓在地團隊鴻梅文創負責策展規劃,
用更綿密在地的觀點傳達,
而在點跟點之間沿著改造好的護城河岸,
是豐富且充滿文化衝擊感的市集,
從手作、甜食到當代品牌,
都把這座城市沐浴在文化的狀態之中呢!
.
這次的成功除了展覽規劃的能力精彩,
我想背後更多的是 #新竹市政府尊重專業而且開放的心態,
小編不確定目前的基隆市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能量,
但也希望大家也可以去走走,
然後讓我們在民間努力一下,
告訴政府,
#我們可以也值得成為更好的城市。
.
---------------------------------------------------
2020 台灣設計展 「Check in新竹-人來風」
﹋﹋﹋﹋﹋﹋﹋﹋﹋﹋﹋﹋﹋﹋﹋﹋﹋﹋﹋﹋
▍展覽時間
109 年 10 月 1 日 (四) 至 10 月 11 日 (日)
▍更多介紹與最新消息
台灣設計展 Taiwan Design Expo
#推薦直接坐火車去新竹火車站喔
#潮藝術剩沒幾天也請把握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
當城市成為一座展場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對他來說,缺席才是生命的真實境況。但郭奕臣並不意圖還原、修復,他在乎的是真實的再現,直視人生失落的各種元素。
大學常蹺課去北美館看展的郭奕臣,某日途經中山足球場,恰巧飛機的巨大影子覆蓋住他的影子,忽然有正被陰影入侵的感觸,他將概念轉化為《入侵》,使飛機影子投影於展覽空間,並搭配聲音效果,創造不存在但又存在的奇詭現場。
而《失訊》則是將無線監視器掛在氣球上讓它升空,直至斷訊為止。此作品分有在西門町拍攝的日間版(長7分30秒)、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叉口的夜間版(長36分)。郭奕臣將兩部影片在拍攝地點的電視牆上重現,企圖改變觀眾的城市視點,也突破商業操作既定性。他以為,《失訊》是處理人與城市環境的疏離關係。其日間版急促而冷異,夜間版則是在不斷往上攀升後,最後只剩城市光點的俯瞰,儼然宇宙星圖,哀艷且壯麗。
郭奕臣整理雜物,發現即可拍相機,因而觸動他進行創作《光年》。一整年,他以365台即可拍相機進行拍攝,累積9755張底片,但只打算在他身後才發表這些照片。此外,他也拍攝他進行攝影的相機,包含相機盒子的細部。透過這組創作,彷如跨越無數光年、來到地球人類眼前的星光,那是爆炸後已死的星球,卻仍舊留下璀璨的光芒。郭奕臣藉此重新摸索攝影是此曾在、死亡象徵的種種意涵,並展開關於缺席者更深沉的探究。
《顯影》則是郭奕臣以智慧型手機上的程式,一個能夠連結全球上線監視器的app,進行螢幕畫面擷取,總數近20000張,拍攝3年,再將之輸出,放置於展場地面,觀眾看展需套著鞋套入場,踩踏照片之上。監視器對郭奕臣來說,就像是攝影機的延伸,某些監視器的構圖甚至有美感,而這是一種攝影師並不在場的角度,但又能創造畫面,他仍舊心心念念思考缺席的意義。而相片置放地面,除質疑照片為何非得懸掛的固定作法,也具有從未親臨拍攝現場的象徵。
近年,郭奕臣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讓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人脈與空間資源產生流動,比如他與葡萄牙藝術家交換彼此的工作室,也就能夠更為輕鬆與深入於當地駐村。此計畫的概念是游牧式的行動,其精神是每一位創作者自身即為一座藝術村。郭奕臣認為STUPIN是向內又向外的交流,藝術家從自身工作室退位、讓渡給別人之際,其實正在前往另一陌生之境,如此也就有著更多不同對話發生的可能。而此無疑仍具備郭奕臣長久以來所關注的、缺席與在場的複雜辯證。
小檔案
郭奕臣,藝術家,1979年生於台灣高雄,200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影音藝術,目前居住於台北。參與世界各國聯展、博覽會以及多國駐村經驗豐富,於台北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與德國ZKM……等重要美術館皆曾展出。
個展計有《STUPIN.ORG》、《伊通公園》、《曼哈頓計劃》、《Home-Less is More》、《Behind the Shadow》、《光年》、《What a wonderful WARld》、《We are the WARld》、《突變Mutation》等。
《入侵》代表台灣參加200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並為歷年來參展最年輕的藝術家,並獲台北獎首獎(2005)與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入圍(2008)。2016年出版童書《宇宙掉了一顆牙》。2017年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
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材型式,創造出一種詩意兼具情境式的獨特語彙。作品的核心關注於環境與內心歸屬感的消逝與飄盪的精神狀態,並透過不存在的狀態去顯現對生命本質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