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昉小姐經營的臉書社團「覓覓|古董餐桌風景」,以歐洲來源的古董餐盤物件為主。那是她愛上生活的起點。
⠀
⠀
先前在 Soac 工作室,昉小姐因為喜歡古董盤開始研究,尤其長期觀察日本餐飲界,發現他們好瘋法國古董盤。想入手,卻發現在台灣並不那麼好買,有時在古道具店看了好久,才找到一兩個盤子。終於累積了一些心得時,才想說要賣賣看。「我很喜歡的話,應該也有人和我一樣吧?一開始本來是想當副業,後來發現,欸?好像很忙。」
⠀
⠀
經營這般行當,難道不需要業內人領路?昉小姐說,自己就是衝動啊:「我就是憑著一腔購買慾,覺得為什麼買不到!我不相信!就努力去買。」
⠀
⠀
西洋古董一次都是出一整套,過去珍貴的瓷器甚至是傳家寶:湯盅大中小,碗盤等等是必備,還有高台、果台、水晶盤、小皿⋯⋯,有時蒐集像在拼圖,「喔,原來這套的醬汁盅長這樣!」也是蒐藏的樂趣。
⠀
⠀
古董盤的價錢,當然不是 IKEA 餐具可比擬的檔次。當年小資女狠下心來買,也像是一個人的成年式,有了努力掌握自己生活的本錢。
⠀
⠀
❝「以前單純追求好吃就好,不會在意擺起來怎樣,沒有那個閒情逸緻或美感訓練、也沒有器皿。但慢慢地,妳的生活越來越由自己掌控,開始賺錢、開始獨立生活,妳就要開始去搭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搭建生活,我覺得很大部份是靠物質啊。靠選的衣服、選的書、選的傢俱、選的房子、選的器皿⋯⋯,如果不考慮精神方面的話,妳的生活就是由這些東西構建起來的。」
⠀
⠀
所謂「生活風格的養成」看似漫長,切割到日常,即是一個又一個選擇,挑選那個留下來相陪、共同生活的「物」,也是在不斷釐清自己:原來我喜歡這個、其實那個誰推薦的也沒那麼適合我⋯⋯於是,每一個物裡也多了「我」。
⠀
⠀
⠀
閱讀專訪全文 ➤➤ https://bit.ly/3wp29IC
⠀
⠀
下廚的意義是什麼?於昉小姐而言,或許是在每一個階段,都想往更好一點的狀態前進。
⠀
⠀
從離家、就業到真正成為一個大家眼中「會下廚的人」,回望過去,都是慢慢學習。她說,自己也當過窮學生,沒什麼珍貴器具,就守著一瓦小電磁爐,用五十塊的便宜盤子。但即使是那時,也會盡自己的努力煮得漂亮,弄得好吃。
⠀
⠀
上台北,買菜的任務也回到自己身上。她結緣的第一個市場是永和的六合市場,若不是疫情,至今依然時時逛。她喜歡市場四季分明,常有驚喜,且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妳要花心力投資,不像超市能買到的東西就是那樣。市場要靠自已的力量去發現哪攤的肉比較好、哪些菜攤是賣高價蔬菜品質保障的⋯⋯這些都要花時間、甚至要吃幾次虧才知道。」
⠀
⠀
我好奇,從不逛菜市到與攤販相熟,有時還打電話請他們幫忙留菜、先把蝦仁剝好,有些人始終懼怕這種菜市場裡的攻防或聯繫,她呢?她訝異我做此問:「我不太懂為什麼會怕欸,不就是買個菜?」又說,其實店家才需要好客人:「都是生意啦,妳只要常買,他就會對妳有個基礎的信用,知道妳不會爽約、願意幫妳做準備。」
⠀
⠀
家附近雖小巧卻可以讓她一逛再逛的市場。
⠀
⠀
她不是沒遇過價錢或品質不誠實的攤販,但踅菜市於她,始終充滿樂趣。一週兩次,每次逛好逛滿,依照胃的心思出勤:週五和週日才有古早丸湯,夏日,最喜歡的水餃店會有茴香口味⋯⋯
⠀
⠀
⠀
▍必須要煮,和煮得開心是不一樣的——昉小姐的療癒餐桌與廚房 ➤➤ https://bit.ly/3wp29IC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hrXrG9
⠀
#昉小姐|#古董盤|#生活風格|#BIOS專訪
瘋種菜賺錢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爸爸一直在等待著暑假的到來
不是期待孩子送去夏令營,
或是去托孤爺、奶、公、婆家
而是爸爸急著要把自己的童年,一股腦的灌到孩子的歲月裏。
海邊玩水、抓魚、撿寄居蟹、一定要玩到天暗,然後一定要有一塊麵包,在上岸飢腸轆轆的的時候等著,最後需要來跟烤香腸,完美的看著夕陽邊走邊吃。(以前爸爸遊完泳,是偷鄰居晾曬的香腸,或是同學路上偷耒,塞在口袋裡面的,幸好現在海邊都有香腸伯的攤子)
然後還要上山去黏蟬,裝在寵物竹籠裡面讓他們比賽叫聲。
還必須要到溪邊去抓蝦,然後必須有顆大西瓜。在沁涼的河水裡面,等着被張開口大咬,溢出紅色的蜜液。
送去阿嬤的麵攤,用力學台語跟桌邊算帳練心算。
到爸爸的工廠看爸爸跟叔伯們,怎麼流下汗水賺錢,(靠杯!結果工廠裡面的叔、伯、阿姨拼命送玩具、買飲料,跟吃餅乾,她們完全不覺得,到工廠是苦差事。還順便玩徧了工廠裡面的所有動物。
暑假有太多太多好玩的事情,爸爸急著要跟你們分享。
所以當媽媽說:你們要去夏令營做勞作的時候,爸爸是腦袋充滿了???。
我想說勞作為什麼還要花錢去請人家教?
我想說種菜為什麼還要花錢去請人家教?
我想說暑假不是最好跟爸爸一起打混的時候嗎?
老婆說:可是人家是全程用英文的耶!
我想說拎杯全程用台語不是比較屌嗎?
算了老婆開心就好了,反正錢能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情,終於好不容易撐到女兒兩個禮拜的夏令營過去了,現在開始就是爸爸要瘋狂的過暑假了。
瘋種菜賺錢 在 Youth banana台青蕉樂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香港半輩子務農的黃伯,今年九十一歲,是香港的蕉農。眼下這農地和鐵皮屋,是他住了五十多年的家,是根之所在。其故事,跟大部分上一代新界農民無異:六十年代,他由鄉下來港,跟太太在香港古洞山頭找到空地,夫婦倆動手掘河沙建牆築路,搭起鐵皮屋定居,並且開地務農。
------------------------------------------
看到這則消息,各位知道台灣有多幸福嗎?我們有自己的水果、食物種植,吃的到自己的食物,但在香港幾乎99%的食物都要外面送來,香港人吃不到自己的農產品,香港人總是在''他國''的控制下,完成了自己的三餐,如今港地新界的農業要被政府剝奪,開發成商業區炒地皮,黃伯是香港蕉農給台灣的借鏡,把握食物和土地,我們才有自己的生活和價值。
古洞種蕉
下午。古洞以南。
攀過一座又一座小山,來到麒麟村。夾在廢棄車場之間,藏着一片綠油油:山谷中的盆地,冒出盎然壯碩的果樹,荔枝龍眼黃皮番石榴大樹菠蘿⋯⋯全都掛滿果實,以亮麗姿態宣告盛夏光臨。
數量最驚人的,是蕉樹──錯落地覆蓋於山坡,合共超過二百株,或高或低;每當風一吹,又長又寬的葉子翅膀般柔軟地張開;站在高處鳥瞰,那畫面很是好看。這兒是麒麟村村民黃伯的家。屋後的大型果園,就是其數十年來悉心打理的成果。
然而,隨着退休後年紀老邁,黃伯體力不支,農地漸漸荒廢,雜草叢生;年前一群關注古洞鄉民的義工組織「農村復興運動」,自發替其將農場一點一點的修復,同時把果樹修葺,這才回復茂盛。一番努力下,今夏不同作物陸續打果;近日黃伯的家可熱鬧了,常有義工聚集,採摘時令水果──包括一梳梳本地香蕉。「別要不分就裏,甚麼也叫『香蕉』,其實分好多種的。」其中一位參與復耕的義工陳生澄清。
我們常吃的入口地捫香蕉,本地品種叫「青皮仔」,熟了依然青青的,幼幼長長,果肉結實清香;這裏亦有栽種牛奶蕉,圓圓胖胖,個子小但濃甜滑溜;還有霸氣十足的大蕉,三種中最為粗壯,中醫角度亦正氣,老少咸宜,不似別的蕉性質寒涼。這些土生土長的本地蕉,勝在新鮮,更好是天然:由於香蕉成熟後極不耐放,果皮動輒爆裂,也會長出斑點;為熬過長途運送及維持賣相,外國入口香蕉於六分熟就會採收,運輸後在果皮噴上化學催熟劑,成熟轉黃即可上架。由於經人工催熟,外面軟糯,但蕉芯仍然堅硬。
再者,農業用的催熟劑,本身有輕微毒性,一旦過量施用,有可能引起腹瀉、皮膚痕癢等中毒症狀。那末,毋須漂洋過海的本地蕉,該可待到樹上熟才採摘?「待到全熟就沒得吃了。」農夫黃伯瞇起眼,吃吃的笑:「雀仔會啄爛,還有好多松鼠來爭食。」
當看見大約八成熟,便要摘
下,要麼掛在通風處自然熟成,要麼將其催熟,但用的當然不是化學物。「放入木桶,點一支香,焗一晚就熟咯。」黃伯解釋。
城市人固然甚少看到樹上蕉,但更搶眼大概是蕉樹懸垂着、貌似毛筆尖的紫紅色蕉蕾,亦稱蕉花,正是香蕉的花朵。當蕉蕾長大,就會開出淡黃花兒,每朵長成一隻蕉;由分株下泥到開花結果,一般為一年時間;直到結出一層層迴旋狀的蕉,即可收成。
最優質的蕉,會結成「八托」,即八層果實;「愈上層愈靚,最低層那些通常瘦削,不好吃──即是大仔與細仔的分別。」黃伯指手畫腳地。
收割果實後,農夫會把蕉樹斬去,分株再種;斬樹前把樹上的蕉蕾留四五天,讓蜜蜂採蜜;好些小農也會把蕉蕾拿到市場發售,因為那是老一輩甚為鍾愛的養生食材──熬粥吃可清理腸胃,去肥消滯,中山的「蕉蕾雞絲粥」就相當有名。
相比其他作物,本地蕉不算流行,但種植的農夫倒不少,皆因工夫不多,平日稍作廚餘施肥便行,關鍵是水土:「又濕又熱的地方最適合,陽光也要充沛,否則只能結出『侏儒蕉』,發育不良。」義工陳生補充,這農地接近河道,濕潤的泥土讓蕉類特別強壯。而聰明的農民,會在菜田附近種幾棵蕉,水分都給引過來,滋潤其他作物。「蕉樹好『扯水』,種得多,塊田的泥愈黑愈靚。」黃伯如是說。
每次走進蕉林,黃伯總是格外精神,喋喋不休;只是沒料到,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果園,竟成為戰場,讓老人家不得不撑起柺杖,挺直腰板,捍衞屬於自己的收成和家園。
半輩子務農的黃伯,今年九十一歲。眼下這農地和鐵皮屋,是他住了五十多年的家,是根之所在。其故事,跟大部分上一代新界農民無異:六十年代,他由鄉下來港,跟太太在古洞山頭找到空地,夫婦倆動手掘河沙建牆築路,搭起鐵皮屋定居,並且開地務農。
剛開始時他曾經種菜,後來經朋友介紹轉型當花農,馬上幹出成績。「全新界第一個由東南亞引入富貴竹的,就是我們。」黃太說來很自豪:「『富貴竹』這名也是我老公起呢。」其時他們種花卉盆栽,同時養雞養豬;生活過得一直不錯,到了二十年前左右,黃伯正式退休,農場改為種植不用多作打理的果樹。
本來的平淡生活,兩年前突出岔子:東北計劃傳出,發展商積極收地,就連不屬發展範圍的麒麟村,也遭牽連:黃伯收到自稱回流原居民通知,表示農地屬其擁有,要求重新訂立租約,否則勒令一星期內把果樹移走。
黃伯一口拒絕,代價卻是失去最珍視的果樹及收成──兩年前,部分農地給人用鐵絲網
重重圍攏,入面的過百株蕉樹,就這麼給鎖住,無法打理和收割。
最可怕是蕉林被圍後,伴隨是一連串滋擾:家中狗兒遭毒殺、無緣無故被截水斷電等;更瘋狂是兩星期前,大門突然給人一整塊拆掉!
「好肉赤,無端端把我們的杉樹砍斷⋯⋯種了好幾十年,心血啊。」黃伯太太欲哭無淚:「頭尾一共報警十三次!」但黃伯沒打算退縮,已向法庭申請逆權侵佔(佔地者持續佔用私人土地至少十二年,就可申請逆權管有該土地),正排期打官司。
家中的硬仗還未開始,他已急不及待參與另一戰役:去年爆發的雨傘運動,黃伯是年紀最大的前線抗爭者,曾經先後被捕三次,成為新聞人物。意外收穫是,在佔領場地留守期間,結識幾位精通園藝和種菜的戰友,清場後自發加入「農村復興運動」義工隊,到黃伯家的山頭鋪路、拔草,利用沒被圍住的土地,把蕉樹分株和重新排列。
這個為古洞鄉民而成立的組織,目的就是要幫助這類年紀老邁、孤立無援的村民:「很多人只知道古洞北,因為那些碩果僅存的醬油行業;但其實古洞南有許多農夫,不時面對土地被強行收回,卻鮮有人認真關注。」組織成員傑仔說。
譬如在同一條村居住的何婆婆,去年就突然被地主派人用挖泥鈎機拆屋,屋內物品盡毀,最終鬧上法庭;結果拆屋者被罰款三千元了事。
「那可是村民住了大半世的家!」傑仔表示,待黃伯的官司完結,當鐵絲網解封,就會在這舉行導賞及摘水果活動,讓外面的人多一點了解鄉民實況。他們並計劃在古洞南成立農業教育中心,以有趣的師徒制形式,開辦耕作、維修、木工等課程,訓練新晉農民和工匠,推廣城鄉共生。
這場由生活做起的抗爭,目標只有一個:還新界農民權利,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
「我們這些外人( 非原居民),幾時受過政府庇蔭?靠自己,一樣死不了。」黃伯語氣輕輕帶過,聽不出卑微,只有勇敢到底的骨氣。
而他僅餘的蕉樹,也逆境蓬生:產量出乎意料地穩定,吸引有機小店入貨;不過黃伯種蕉純為還個心願,賺錢次要──長得最飽滿的,他會留起來,着義工代為送到市區老人院,給公公婆婆享用。
飲食男女綠色生活版
記者kit chan專業報導
瘋種菜賺錢 在 RealFarm 瘋種菜 的推薦與評價
【 胖柴瘋種菜自由交易群】. ▻互助點菜車▻賺錢點菜哺哺車. ▻裝備、物資交易買賣. ▻熱心玩家免費發放物資. ▻齊聚討論、攻略遊戲玩法… See more. ... <看更多>
瘋種菜賺錢 在 瘋種菜賺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瘋種菜賺錢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瘋種菜apk、瘋種菜ptt、瘋種菜攻略特級有關居家擺飾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幸福屋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瘋種菜賺錢 在 瘋種菜|新手賺錢|老闆表統計 - 遊戲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種菜 拿卷經驗分享: B52 B53,想要加入好老闆表單請參考:B55,種菜時間表、爛菜表、掉落物品表:有打️的是可每天點、隨意點的老闆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