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癌症末期吞嚥困難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選熱文【吞嚥困難、食道有異物感…小心,食道癌可能悄悄找上你】
食道癌是發生在食道上的惡性腫瘤,發生初期因為食物還可以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到了晚期,會逐漸出現吞嚥困難、疼痛的症狀。病人往往等到發現症狀才就醫,這時多半已進入癌症末期,因此食道癌是存活率較差的癌症。
除了吞嚥困難,食道癌還有哪些症狀?致癌因子有哪些?從生活、飲食上該怎麼預防?一起來了解⬇️⬇️⬇️
-------------------------------------------
🌳免費追蹤《口袋熊醫師》,一起健康過生活>>https://bit.ly/3dzmW4Q
癌症末期吞嚥困難 在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癌症治療後飲食營養補充的十問十答
身為麥當勞萬年鐵粉的我,有時候收到癌友私訊問我:「化療期間,該吃什麼比較好?」、「如何挑選營養品?」⋯⋯我都相當汗顏,回答不出來😢
這次,很開心收到雀巢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回答這些問題外,還能向中國醫 乳房外科 劉良智醫師 請益他的專業見解。
「癌症治療後該怎麼吃?」
「癌後營養品該怎麼挑選?」
這些問題,我在訪談劉醫師後,
一共整理了十題的Q&A,分享給想進一步了解的各位 : )
希望會幫到大家。
另外,文末有雀巢癌症營養品 #飲沛的免費抽獎 唷~看完Q&A後,不妨也參加抽獎吧☺
以下 🙋🏻♀️代表我的疑問;👨⚕️代表劉醫師回覆。
...........................................................................
第一題
...........................................................................
🙋🏻♀️療程期間,很多癌友正常飲食,但體重還是下降,是為什麼呢?
🙋🏻♀️雖然我是打完類固醇後,變得爆肥啦⋯
👨⚕️罹癌後身體的代謝狀況本來就會比較差~
因為癌細胞會去侵蝕正常細胞及搶奪營養。
👨⚕️另外打小紅莓或紫杉醇也會影響身體吸收,
才會導致有些癌友的體重下降。
...........................................................................
第二題
...........................................................................
🙋🏻♀️化療後想要多吃一點補充養分,但卻很想吐⋯沒有食慾,應該怎麼辦?
👨⚕️飲食方面,會建議以補充蛋白質為主。
如果病人能正常吃,會比較推薦牛肉~牛肉有豐富的精胺酸,對於提供身體蛋白質有很大幫助。
👨⚕️但其實只要吃得下,能被身體吸收的就是好營養!
🙋🏻♀️大破嘴怎麼辦?我治療期間破過兩次⋯ 邊吃會一邊痛到飆淚😭😭
👨⚕️若病人進食有困難~則建議改以好吞嚥、液態為主的食物。
👨⚕️營養品方面,則建議補充有含小分子的成分,如:有核苷酸、精胺酸的液態營養品。
身體會比較好吸收,也比較好入口。
...........................................................................
第三題
...........................................................................
🙋🏻♀️真的超嘴饞的狀況下,可以吃麥O勞、肯O基等垃圾食物嗎?
👨⚕️麥O勞其實不是不能吃,只是不要當正餐。
想想癌友做完化療,味覺都改變了還要限制他們飲食不是很殘忍嗎?
🙋🏻♀️真的很殘忍!!家人當時都不准我吃😢
👨⚕️偶爾當點心吃是沒關係的。
👨⚕️但炸的當然還是別太常吃啦⋯像是薯條,太油會無法被身體吸收營養,吃了還會拉肚子得不償失!
🙋🏻♀️(看看鏡子裡的雙下巴)
...........................................................................
第四題
...........................................................................
🙋🏻♀️之前常在網路上看到斷食、生機飲食抗癌法等,請問這些觀念是對的嗎?
👨⚕️再次強調均衡營養,高蛋白、高熱量是關鍵,斷食萬萬不可。
👨⚕️另外,生機飲食的熱量、蛋白質對於癌友來說都偏低,且生菜的含菌量較多,在保護力較為不足的癌友來說可能會引發感染。
🙋🏻♀️嗯嗯嗯。對,醫生都有交代千萬不能吃生的、不乾淨的食物。
👨⚕️建議療程期間的食物都要煮熟再吃,水果也一定要去皮才食用。
...........................................................................
第五題
...........................................................................
🙋🏻♀️治療時,可以搭配中醫嗎?過往治療經驗,我的主治醫師特別交代我不要找中醫。
👨⚕️你知道為什麼大多數醫院會不建議病人同時採用中西醫合併療法嗎?
👨⚕️因為很多醫院擔心有江湖術士,會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欺騙民眾。但正統的中醫確實可以幫助病人緩解治療副作用。
👨⚕️以我自己的看法,中醫作為輔助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取代西醫的治療。
🙋🏻♀️原來如此。
...........................................................................
第六題
...........................................................................
🙋🏻♀️治療期間,需要搭配營養品嗎?營養品該如何挑選呢?
👨⚕️挑選營養品時,都要注意上面有沒有註明『癌症專業配方』或是『包裝標示試用對象涵蓋癌症治療如手術、化療和放療』。
👨⚕️無論是藥品還是營養品,都需要經過人體試驗,有好的臨床反應,醫師才會去認同它給予建議,沒有科學實證設計的配方是很難被信服的!
👨⚕️像雀巢公司出品的「飲沛」就是科學實證配方。
👨⚕️「飲沛」中含有的3效營養素:魚油、精胺酸、核甘酸,在歐美台的營養指南中是有被明確建議,對於修復細胞是好的。
...........................................................................
第七題
...........................................................................
🙋🏻♀️營養品裡魚油的效用是什麼呢?
👨⚕️魚油就是omega-3,魚油可以幫助抗發炎、抗氧化。
👨⚕️而癌症就是身體長期發炎的結果,因此魚油對於癌友是有幫助的。
..........................................................................
第八題
...........................................................................
🙋🏻♀️「飲沛」適用於所有癌別的患者嗎?
👨⚕️「飲沛」是癌症及手術後專用營養品,可以依身體狀況照建議用量補充。
👨⚕️衛福部核准的適用對象:除了接受化放療的癌友外,也適用者燒燙傷以及重大手術前後的患者唷。
🙋🏻♀️我現在身體已經穩定,也能喝嗎?
👨⚕️產品本身是表示「癌症專用配方」,所以吸收力已經恢復正常的人可以透過更多途徑和選擇進行營養補充喔。
.........................................................................
第九題
...........................................................................
🙋🏻♀️營養品的使用時機,什麼時候比較好呢?我以前都是打完化療才喝。
👨⚕️療程前七天和療程後七天,都是適合使用營養品的時機唷!
👨⚕️很多癌友會打完化療後才開始補充營養品,但其實前7天就可以開始積極儲備營養了。
👨⚕️一般打標靶藥或是化療都是打下去的第一周會最不舒服。因為這是藥效濃度最強的時候,若有提前補充營養,會比較有體力、後續的副作用也會舒緩一些。
👨⚕️而打完藥後的後7天攝取營養,則是為了調養身體狀況,盡可能恢復到療程前的體力狀態,以應付下次療程,才不會因為營養不良問題導致中斷療程,影響整體治療效果。
🙋🏻♀️原來如此~~!以玩遊戲來舉例,就是打大Boss會大掉血,所以要先補好血,做足準備再去打怪的意思呀!
.........................................................................
第十題
...........................................................................
🙋🏻♀️醫師不斷強調營養不良可能會導致療程中斷⋯⋯ 請問延後或中斷,會對治療會有甚麼影響嗎?
🙋🏻♀️其實我以前都覺得⋯⋯這樣就可以多休息幾天賺到了😂😂😂
👨⚕️這樣的想法就是鴕鳥心態。
🙋🏻♀️(表示中槍)
👨⚕️癌症藥物在身體裡的濃度都是計算好的,
濃度要夠,才能有效控制癌變狀況。
👨⚕️以3個禮拜打一次化療的週期來說,如果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延後一週治療,體內殘留的藥物,就會經人體代謝而濃度不夠,無法殺死苟活的癌細胞。
👨⚕️這等同於是給癌細胞多喘息一週的時間,
所以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給敵人休息,讓癌細胞多了補充體力壯大兵力的時間嗎😨😨😨😨
👨⚕️沒錯,所以多補充營養好好維持體力,
是很重要的!
........................................................................
總算問完啦!
...........................................................................
以上! 真的超感謝劉良智醫師的詳盡解答。
也歡迎正在治療的朋友,把這些Q&A存下來,或許會對之後有一些幫助 : )
版上的朋友,若想試試看飲沛營養品,
雀巢有提供免費的抽獎機會喔☺️
共有11盒飲沛,三種口味(其中一盒是我加碼~~不指定口味),要送給大家。
#抽獎方法:
1. 分享這篇貼文,設為公開。
2. 在底下留言「臨床實證3營養,陪伴癌療每一步」。
就有機會得到飲沛一盒!
(一盒3入,市價650元)
#抽獎結果:
將會在 12月15日 21:00揭曉。
我會在留言處貼上抽獎結果,
並一個一個私訊抽中的朋友要收件資訊☺
/
最後,劉醫師特別向癌友們喊話:「現在藥物與治療技術很進步,千萬不要聞癌色變,當身體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去就醫。」
是呀,癌症現在已經不是絕症了,
而是可以與之共存的慢性病。
要如何和它和平共處甚至是打敗它呢?
或許,
我們可以從好好補充生活中的營養出發。️☺
This is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2020.12.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