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推薦 & 避雷 - 食物篇(二)
今天又要來介紹幾款我喜歡跟很不喜歡的德國食物啦。這次介紹的食物有零食,飲料,還有方便食品。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心頭好
貴腐酒 & 冰酒 Trockenbeerenauslese, Eiswein
這兩款酒我之前在限時動態都有介紹過,它們是屬於比較甜的白葡萄酒(也是所謂的妹酒?誤)貴腐酒的葡萄是在葡萄藤上長了貴腐菌後才被採收釀成酒的。冰酒是葡萄是在不完全結冰的時候被採收釀造而成的酒。這兩種條件都不容易達成,特別是現在的氣候更加極端,德國的下雪天數更少,所以造成這兩種酒稀有。也因爲這樣,這兩種酒的單價都比較高。不過在德國買貴府酒和冰酒和在台灣買相比,算是便宜很多了,所以偶爾買來喝,不會太超過啦!喜歡貴腐酒和冰酒的話留言告訴我!
資料來源:weintaste.com
雷品 NONO
野櫻莓果汁 Aronia/Apfelbeeren
你有在超市看過用玻璃瓶裝的果汁嗎?瓶子上的標簽也像酒瓶上的標簽一樣方正,上面還有水果的圖案,看起來很高級很好喝。這個系列的果汁種類很多,我們偶爾會試試看不同的口味。試過了桃子,杏桃,梨子這幾種口味,都覺得不錯,果汁很濃,甚至可以加點水或氣泡水減少膩感。
有一次我們決定試試看新的果汁。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選了野櫻莓。真是好奇心弄死自己,這款果汁好澀,還會苦!雖然果汁也有點甜味,但完全蓋不住澀味和苦味啊!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喝西式中藥。但是我們又不想浪費,所以決定把野櫻莓果汁和葡萄汁兌成比較好入口的口味。另外要提醒大家,dm有一款内含多種水果的果汁也有野櫻莓。當時我挑它的時候沒仔細看清楚,只能後果自負,捏著鼻子把它喝完。想請有喝過野櫻莓果汁的朋友不要害羞留言舉手,如果你喜歡它的味道的話,一定要留言平反讓我知道!
粉泡南瓜濃湯
不知道大家在台灣時有沒有喝過V牌的濃湯?我記得那個品牌有南瓜,玉米,馬鈴薯濃湯。不管是以前住校,還是出國,我都會帶幾份。晚上想吃點宵夜,但又不想煮的時候,就會泡一杯濃湯來解饞。直到德國家裏已經沒有從台灣帶來的濃湯包時,我才決定試試看德國的粉狀濃湯。我心想,濃湯算是西式餐點,應該不會不好喝。殊不知我第一次買的南瓜濃湯粉真是讓我驚呆了!怎麽可以這麽難喝?!這款南瓜濃湯只有鹹味,一點南瓜的甜味都沒有。怎麽喝都沒有南瓜濃湯的感覺,就連K也咽不下去,還一直叫我趕快把它丟掉。但我決定先不丟掉剩下的最後一包,誰敢在這個家惹到我,我就泡一杯濃湯給他喝!如果你有在德國買到好喝的方便濃湯(濃湯粉,罐頭,濃湯塊)都歡迎留言推薦給我哦!
再次説明,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我跟K算是比較常吃,也比較習慣吃亞洲料理。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好物推薦,也歡迎留言。如果你想為這次的雷品平反,也要留言讓我知道哦!
喜歡安娜的分享嗎?
不要吝嗇你的讚❤️,分享給你的朋友👥,收藏🔖還有評論💬!
#安娜到處走 #annagoesaround #德國 #德國日常 #德國生活 #台灣人在德國 #埃森 #Essen #NRW #germany #germanylife #deutschland #安娜談經驗 #安娜享好物 #Trockenbeerenauslese #Eiswein #貴腐酒 #冰酒 #野櫻莓 #Aronia #Apfelbeeren #heissetasse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有口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鑄鐵鍋精燉料理 —如果你從未聽說過 “Baeckeoffe”,那麼現在要注意了。Baeckeoffe是法國阿爾薩斯的一種傳統的燉鍋料理。這是一道將用白葡萄酒醃過蔬菜和三種肉類,做成豐盛的燉菜。早期鄉村的婦女們,每週會相約一起洗衣服。為了在那一天仍然能夠有美味的晚餐,她們在清晨準備好燉鍋,然後將它帶到...
白葡萄酒要冰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白葡萄酒要冰嗎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白色泥灰岩上的美味】
首先要說,是泥灰岩上,不是炎上。
把握夏天的尾巴,來些冰涼的松塞爾 Sancerre。
松塞爾,好輕鬆、好療癒。
(溫馨提醒,這不是主張飲酒有醫療效果喔。)
法國羅亞爾河的白葡萄酒,白蘇維濃是其中一個主要葡萄品種。
這款來自白色泥灰岩的白蘇維濃,既清爽卻又渾厚。
風味清爽,觸感渾厚,你有喝過這樣的葡萄酒嗎?
怎樣?大開眼界吧?喝酒還能補腦。(不是腦補)
喔,關於喝酒補腦,是補充腦內知識。不是主張飲酒有腦部保健效果喔!
這篇泥灰岩上,還真的有炎上風險啊。
慎之慎之。
白葡萄酒要冰嗎 在 有口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鑄鐵鍋精燉料理 —如果你從未聽說過 “Baeckeoffe”,那麼現在要注意了。Baeckeoffe是法國阿爾薩斯的一種傳統的燉鍋料理。這是一道將用白葡萄酒醃過蔬菜和三種肉類,做成豐盛的燉菜。早期鄉村的婦女們,每週會相約一起洗衣服。為了在那一天仍然能夠有美味的晚餐,她們在清晨準備好燉鍋,然後將它帶到麵包店。麵包店利用烤箱的餘熱,將燉鍋精燉幾個小時。為了防止有人偷偷打開燉鍋,他們會用麵團密封住鍋子。
謝謝觀看,別忘了訂閲我們的頻道並分享給大家,收看我們最新發布的食譜。訂閱頻道⬇️
https://bit.ly/2vCwfMy
完整食譜:https://www.yokofu.tw/baeckeoffe-elsaesser-stew/
******************************************************
所需材料 (約 5人份):
500 g 五花牛肉,切塊
500 g 五花豬肉,切塊
500 g 五花羊肉,切塊
1 l 白酒
10 顆黑胡椒粒
6 顆杜松子
3 片月桂葉
3 顆丁香
此外:
2 根紅蘿蔔,去皮切成薄片
4 顆洋蔥,去皮並對切後切片
2 根大蔥,切成環狀
奶油,放軟
150 g 培根,切條
約 1.5 kg 馬鈴薯,去皮切成薄片
鹽
黑胡椒粉
麵團部份:
300 g 麵粉
150 ml 水
1 撮鹽
作法:
1. 在前一天晚上先將來醃肉。將三種肉都切成約4 x 4 cm 的切塊後,排放在烤盤中。
2. 加入月桂葉、杜松子、丁香、黑胡椒粒和白葡萄酒,然後放入冰箱中冷藏一夜。
3. 在一個烤箱適用的大湯鍋或鑄鐵鍋裡塗上奶油,然後放入一半的馬鈴薯片鋪平,再放入一半的紅蘿蔔、大蔥和洋蔥。
4. 將肉從醃汁中取出肉,並鋪在鍋子裡的蔬菜上,再放入培根。
5. 現在把剩下的蔬菜和馬鈴薯放在培根上,並用鹽和黑胡椒粉調味,再倒入醃汁。
6. 將麵粉、水和鹽揉成麵團,然後揉成長條。將麵團按壓在鍋子邊緣。
7. 蓋上鍋蓋並用力向下按緊。將鍋子放在烤箱中,用上下火160°C烤180分鐘。
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來準備晚餐,那麼這種經典的阿爾薩斯美食就非常適合你。在燉烤的3個小時裡,你可以放心地做其它事情。準備時間也不會很長。這道溫暖用豐盛的燉菜,非常適合微涼的天氣裡享用。
下面這道料理雖然並非來自阿爾薩斯,但也同樣美味:鮮蔬雞胸肉派佐義大利白醬。https://www.yokofu.tw/with-crackling-ceiling/
******************************************************
想知道更多的美味食譜嗎? 請訂閱我們的頻道,不要錯過任何新影片。有口福每天為你帶來不同的食譜影片。 與您的朋友和家人分享!
這裡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com/有口福
Facebook關注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yokofu.tw
有口福網站:https://www.yokofu.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7d5LMGw6pw/hqdefault.jpg)
白葡萄酒要冰嗎 在 酒心智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威士忌的橡木桶在裝威士忌前裝過XX酒,我們就叫它做XX桶威士忌。橡木桶的種類很有趣,像是最主流的「波本桶」和「雪莉桶」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過,因為威士忌市場競爭度越來越高,因此開始有更多特殊的橡木桶出現,像是波特桶、蘭姆桶、法國葡萄酒桶這些選項。我來介紹最近喝到最為特別的一款威士忌,歐肯的白蘇維濃桶威士忌。
白蘇維濃是釀製葡萄酒的一個重要品種,風味清新純淨,果香味十足,搭配低地以三次蒸餾,同樣也是以純淨風格著稱的歐肯,會激發出何種特殊的風味來?
同時我把這支酒冰鎮起來喝,像是在喝白葡萄酒,真的是非常有趣的體驗,介紹給大家。
喜歡我們頻道的朋友別忘了按讚訂閱分享小鈴鐺喔!
更多威士忌話題:
podcast 酒徒之聲: https://joy.link/thewhiskyholics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piritsandwisd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piritsandwisdom/
想知道更多有關威士忌的一切,不要忘了追蹤我們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j-d5Mv0BeA/hqdefault.jpg)
白葡萄酒要冰嗎 在 球球Mik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前情提要,上部片有說到是拍第二次的成品,
這部片是拍完第一次後工作室小精靈提議拍的盲測,
所以設定上會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盲測XDDD
桌上的葡萄酒由左至右:
冰靈麗絲玲白葡萄酒(德國)Riesling
南島黑皮諾葡萄酒(紐西蘭)Pinot Noir
蘇維儂白葡萄酒(法國)Sauvignon Blanc
特級卡本內蘇維儂紅葡萄酒(法國)Cabernet Sauvignon
以上都可以在頂好買到 (我不知道其他賣場有沒有XD
-
用新台幣支持球球(*゚∀゚*)
加入「可遇不可球」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Tg9DVdsK6ECR8qLt7qbJA/join
是球球的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3046877
-
也可以在其他平台找到我唷(*´∀`)~♥
twitch➤newmika0529
facebook➤Mika球球
instagram➤newmika0529
-
商業合作聯絡方式d(`・∀・)b
合作信箱➤newmika0529@gmail.com
#盲測 #未成年請勿飲酒 #喝酒不開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q6FDMdDX2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