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防疫破口 屏東監理站與屏東警方加強攔查違規白牌車
屏東監理站併同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出動2組人力到東港、枋寮白牌車易出沒熱點加強取締,現場攔查1輛白牌車違規載送民眾,依據違反公路法規定,當場舉發處10萬元罰鍰,並吊扣司機駕照及違規車輛牌照。
稽查小組於近日在東港碼頭附近,針對可疑車牌號碼加強攔檢,發現1輛白色自用小客車載送民眾到高鐵左營站,攔查後訪談乘客及司機,白牌車司機辯稱是幫忙接送朋友到高雄,但乘客向稽查人員坦承向司機支付1人200元之車資,司機當場百口莫辯。
屏東監理站表示,未經申請核准,以自用車輛經營計程車客運業,違反公路法第77條規定,將依情節輕重,處1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非法營業之車輛牌照及駕駛人駕照得吊扣4個月至1年或吊銷,非滿2年不得再請領或考領;提醒駕駛人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白 牌 計程車 法規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記者曾問我,在佳龍擔任交通部長時最有感的施政是什麼?我當時不假思索回答,應該是改善偏鄕交通不便的問題吧!
台灣的國土面積不算大,但交通可及性的城鄉差距卻很明顯。偏鄉地區的地理位置、人口結構與生活條件上,與都會區的發展型態有極大的差異;都會區的交通治理思維無法套用在偏鄉。政府有責任提供偏鄉國人就醫、就學、就業等「基本民行」,因此,讓偏鄉的民眾都能擁有高品質的公共運輸,落實「行的正義」,一直是我致力的方向。
長久以來,政府投注大量資源在高鐵、台鐵、高速公路等城際運輸,而大都會內也有捷運、公車、計程車、公共自行車等多元大眾運具可供選擇。然而,在偏遠地區,卻有長者、孩童需要步行一小時才能走到公車站牌,等著搭公車就醫或就學,通勤的時間甚至遠超過搭高鐵往返北高。
在這樣的窘境下,屏東高齡八十多歲的旭海阿伯,開著私家車服務當地長者的就醫、代購;然而像這樣的善心義舉,若收取費用補貼成本,卻會面臨違法攬客的法規爭議。
偏鄉交通服務需要政府的力量,政府必須要揚棄官本位,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我曾到台東縣延平鄉視察交通部推動的「噗噗共乘」計畫,在原鄉部落提供「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先了解切合居民生活的需求後,再由政府推出誘因,鼓勵返鄉青年提供預約式的交通服務,讓在地資源服務在地,銜接公路客運到部落的最後一哩路。
接著交通部著手鬆綁法規、整合資源,放寬偏鄉交通服務的經營資格與門檻,輔導民間團體或個人合法,在特定條件下許可白牌車投入偏鄉交通服務。去年底在屏東縣滿州鄉首次推出「幸福巴士2.0」計畫,首度由民間社福團體一粒麥子基金會經營,整合衛福部長照服務、教育部學生接送、原民會職業訓練補助、地方政府敬老卡點數,運用科技平台串連資源及服務,結合交通平權「人本」、官民資源「整合」及法規「鬆綁」等政策創新,出現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改善民眾生活,也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偏鄉面臨人口老化與流失、隔代教養等問題,要發展地方創生及觀光來改善,必須先健全交通鏈結。但政府無論在體制、預算、人力,都不是全能的;因此,除了造橋鋪路的建設之外,透過體制或法規的調整創造誘因,與社會各界協力,才能將偏鄉的交通服務作根本性的改良,而不偏廢於單一的治理方式,並保有當地的生活型態。
由上而下的管理,在地人難以投入,若能透過滾動式法規調適、跨部會整合,連結民間資源,利用數位匯流和萬物聯網的時代,才能將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串連起來。未來也可善用平台和資料經濟成為創新服務的驅動力,整合錯置的資源,活絡在地,發展產業,才能創造新的價值永續發展。
感謝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體檢行的正義」,引領社會各界許多省思,偏鄉的交通平權是重要的課題,盼政府與各界持續關注。
台灣尚是年輕的國家,在治理層面需持續進行民主深化、並創新治理模式。唯有從「官本位」改變為「民本位」,才能改變治理的思維,把每一個人民當主人,也才能服務到每一個人民。把「行的正義」落實在偏遠不便的地區,才是進步政府的表徵。
✅全文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548416
🔺照片是去年12月在屏東參加幸福巴士2.0記者會。
白 牌 計程車 法規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私營白牌車載客不僅打壞行情,尤其現在疫情期間更無法管理風險!希望相關單位能積極調查,不要放任違法行為!
#外籍移工 #計程車 #白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