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景點
👣 成美文化園
疫情期間無法出國,那就在台灣探訪偽出國景點!最近在IG爆紅的『成美文化園』簡直夯到上熱搜!號稱台版兼六園、平地嘉明湖的日式庭院設計、還有唯美的落羽松大道、油紙傘裝置藝術等必拍熱門景點都在園區內,也有景觀餐廳可用餐,情侶或家庭來訪都安排得上~
園區一般票價300元,有提供符合限定條件或設籍彰化永靖居民的優惠票價,門票可折抵園內消費100元。除了大廳的輕食飲料區,也可以在去年才新建落成的景觀餐廳『松柏軒』用餐折抵,散客的話松柏軒有提供單人套餐500元,餐點從開胃菜到飲料都有,一共8道頗豐富,多人的話建議可以預約合菜喔!
園區目前最熱門的景點就是逢冬轉紅正值最佳觀賞期的落羽松大道啦~斜陽灑落與清澈藍天交織,風一吹就能見到漫天飛葉的異國感大道,樹下擺設了不少白色月兔,點綴上童趣感,漫步其中就像置身北歐童話森林。特別浪漫啊!
其他像是小橋流水日式造景、古色古香,瀰漫著古都感的優雅慢活氛圍,號稱『台版兼六園』的景區、落羽松倒映於池面之上的大片湖泊,池畔周邊圍繞著碧草如茵的『平地嘉明湖』、台灣20大古厝之一的百年老宅的成美公堂,裏頭有44個展間,以「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為定位、展出和常民生活相關的文物、由82歲美濃老師傅手工製作一把把色彩斑斕的油紙傘,盛開於藍天下的『油紙傘裝置藝術』也都是必拍景點啦!
★更多照片/詳細介紹可點選 demi.tw 查看部落格文章喔 (⁎˃ᴗ˂⁎)
★照片裡的人是我妹喔~ 謝謝 Wen-li Cheng 協助拍攝ヾ(*´∇`)ノ
★僅供參考,建議搜尋店家最新官方資訊★
♡ 彰化縣永靖鄉中山路二段60號
♡ 09:00–17:00
♡ 04 822 1166
♡ 全區禁用空拍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黛咪食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婷婷兒-郭紓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婷婷兒-郭紓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成美文化園】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靜謐的古典之美 的評價
- 關於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2010-05-15公視晚間新聞(百年常民生活展不同世代共懷舊) 的評價
- 關於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成美公堂獲古蹟管理維護獎魏應充盼成常民生活博物館 - YouTube 的評價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婷婷兒-郭紓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herish the romantic universe and the daily life.
心懷浪漫宇宙 也珍惜人間日常✨
第二張兔兔好可愛🐰我喜歡💗
#成美文化園 在這邊種了整排的 #落羽松
#台版兼六園 園區內有小橋、流水、松樹、假山、瀑布別緻造景
細心修復古典建築 #成美公堂 被古蹟專家李乾朗老喻為「台灣20大民間古厝」
西元2008年,經政府登錄為 #彰化縣歷史建築
歷經16年收購與7年的台灣國寶級的匠師團隊用心修復於2012年正式開放成為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精雕細琢的庭園之景
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成美文化園
👣彰化縣永靖鄉中山路2段60號
☎️04-8221166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婷婷兒-郭紓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You had me at hello. 👋
一起去走走逛逛👣
#成美文化園 在這邊種了整排的 #落羽松 😍
#台版兼六園 園區內有小橋、流水、松樹、假山、瀑布別緻造景
細心修復古典建築 #成美公堂 被古蹟專家李乾朗老喻為「台灣20大民間古厝」
西元2008年,經政府登錄為 #彰化縣歷史建築
歷經16年收購與7年的台灣國寶級的匠師團隊用心修復於2012年正式開放成為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精雕細琢的庭園之景
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成美文化園
👣彰化縣永靖鄉中山路2段60號
☎️04-8221166
ℹ️自行開車:
🗣南下▶國道1號前往埔心方向,循台76線快速公路,於22號 員林出口下交流道,行駛台1線往田中方向,約8分鐘抵達園區(永靖街路口紅綠燈迴轉,位於永靖國小對面)。
🗣北上▶國道1號前往北斗方向,於220號 北斗出口下交流道,循150縣道接台1線往永靖方向,約16分鐘抵達園區。
ℹ️大眾運輸:
🗣高鐵轉乘公車▶至彰化高鐵站轉乘高鐵快捷公車,搭乘7號往員林轉運站班車,在永靖站下車。
🗣台鐵轉乘公車▶搭乘台鐵至員林火車站,步行約8分鐘前往員林轉運站,搭乘7號往田中火車站班車,在永靖站下車。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本次將再次帶著聽眾第八次走入國立臺灣博物館,由館方典藏管理組 #謝英宗組長,帶著大家認識此特展。
此展是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辦,以臺博館鎮館之寶「康熙臺灣輿圖」為主體,結合「番社采風圖」和文獻史料的記錄,運用數位科技以17米「康熙臺灣輿圖」全幅動畫展示及描述平埔族群風俗的動畫故事,重現清初臺灣平埔先民的生活型態及樣貌,透過跨越時空的文物、圖像及數位多媒體展示,讓民眾認識及瞭解平埔族群的文化內涵。
「平埔族」當初被用來泛指「一群居住在平地的人」,以便和高山族區分,因生活地域的分布和分類方式不同,族群的數量稍有差異。由於居住在平地,最早也最容易受到異文化的衝擊,平埔族群先後經歷了荷蘭、西班牙、清朝和日本等政權的統治,也曾經在臺灣臨近區域族群的往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數百年來的「漢化」融合,讓這群曾是臺灣島上活躍的族群,幾近消聲匿跡。臺博館透過數位新科技的運用,推廣平埔文化及活化博物館典藏,希望能更貼近民眾的思維,也讓親子觀眾探索認識平埔族群的常民生活型態,落實文化部「泥土化」政策。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2010-05-15公視晚間新聞(百年常民生活展不同世代共懷舊) 的推薦與評價
"相信40歲以上的民眾,對於「美琪香皂」、「明星花露水」等日常 生活 用品,一定都不陌生,台北市北投溫泉 博物館 ,最近推出了一項「 百年常民生活 」特展 ... ... <看更多>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成美公堂獲古蹟管理維護獎魏應充盼成常民生活博物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成美公堂獲古蹟管理維護獎魏應充盼成 常民生活博物館 https://www.changhuanews.com/2022/02/news-1606.html 〔記者林明佑/彰化縣報導〕台灣首例採試作 ... ... <看更多>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在 【成美文化園】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靜謐的古典之美 的推薦與評價
【成美文化園】 百年常民生活博物館, 靜謐的古典之美,巧奪的工匠之藝, 邀您慢慢欣賞、細細品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