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大失敗?當全世界的目珠都被蛤仔肉糊到:不叫好又不叫座的《銀翼殺手》,如何靠這個小東西為自己平反?】
https://bit.ly/2WKLyAz
這原本應該會是一系列的文章,以當年評價/票房很差、後來透過 DVD 等家用媒體銷售的好成績,而重新獲得再評價機會的電影。不過後來想想,考慮到考驗大家的耐心XD,還是不要串在一起好了。
另一個原因是,我在寫鬥陣俱樂部時又不小心戰場擴大了,現在陷於泥淖之中XD。還好慶幸當初沒有寫成一大個專題~
在介紹之餘,也希望大家能想想,在過去那個盜版仍然盛行的時代,錄影帶、DVD仍然能夠拯救一部電影的名聲,但到了現代,現在雖然仍然有盜版,但是家用媒體的地位一天天正在消失中,而串流平台、或是付費隨選影片平台等等線上服務興起,它們能夠負起這些為爛片平反的責任嗎?
可能很難,最重要的原因,來自線上平台並非倉儲式陳列商品——就像逛百視達,你隨時都可任意瀏覽這家店的所有電影;而是展覽式陳列商品——就像辦展覽,你只能瀏覽這次展覽的1000部電影,放在後面倉庫的10萬部電影你暫時看不到。
這種逛店的差異,會限制了用戶看片的動機與需求,讓你無法挖掘到藏在更深層的陌生電影、特別是那些來自你喜歡的電影類型、但你這輩子卻從未看過的電影。
大王這系列會提到的電影,全都是所謂的類型電影。它們會被挖出來平反並非沒有原因,除了口耳相傳之外,最重要的,是這些電影看來都像是屬於某種傳統類型的電影,可能是科幻片、可能是驚悚片,這些電影原本就有廣大的客群,當他們在進行「倉儲式」瀏覽時,很容易因為「觸類旁通」而找到這些滄海遺珠。
當然,線上平台也希望有無限的頻寬與無限的儲存空間、更希望獲得無限時的授權(許多電影上架是有時限的)。所以,不是N家不想把所有電影一股腦地全丟上網路,這是有物理與法律限制的。
(大王已很厭倦時不時就有人拿這點來批評台灣網飛,這實是愚蠢至極)
不過,我剛剛說的問題是真的很嚴重:也許當沒有了DVD與錄影帶與藍光,許多電影就真的再也無法鹹魚翻身了,這會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而我們又會因此少了幾位山姆萊米、諾蘭、或是《銀翼殺手》。
「百視達失敗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侯漢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心得] 不當決策-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柯達、諾基亞、百視達……如何從昔日的商業巨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 大家還記得百視達嗎?曾經的影業龍頭 的評價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Re: [請益] 請問昨天Netflix尾盤噴發原因?? 的評價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柯達失敗原因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柯達失敗原因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柯達失敗原因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機車閃行人縫失敗,高速撞飛小孩 的評價
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侯漢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連續兩周的的《夜問》都在談深圳,深圳時常被拿來與香港比較,說香港錯過了網路科技的趨勢。近日,〈上海是怎麼錯失這些年的互聯網機遇的?〉一文在大陸流傳甚廣,也點名上海輸給了深圳與杭州。
分析通說上海與香港,沒有互聯網的基因。但是早期的深圳或杭州就有嗎?
深圳的華為、中興,早期都曾經與香港企業合作,然而香港企業滿足於現況的收益,合作完就掰掰,華為與中興卻選擇繼續研發新科技。是這幾間香港企業沒眼光嗎?那李嘉誠一家算有眼光了吧!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入股騰訊,兩年後賣掉,賺了1260萬美元,當時來看是了不起的投資了,但如果到今天還保有那些股票,至少值500億美金。
香港認為深圳就是搞代工的,怎麼可能成為什麼技術新創城市?當時的人,其實大多沒有看到互聯網興起的趨勢。就算有,也無法判斷對自己的顛覆如此之快。
2013年,阿里希望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但香港認為阿里的雙股權結構不合規定,讓阿里隔年去了紐約。2017年,香港覺得自己不該再堅持反對雙股權,但阿里巴巴已經走了四年。
〈上海〉一文還提到,支付寶如果在上海,絕對因為受到法規限制發展不起來。早期的上海也看不上網路企業,覺得自己的優勢是金融、互聯網沒出息。(台灣倒是也滿像的……)但杭州因為開放包容,網路產業能夠不受限制、逐漸成長。
不論是分析香港或上海,沒落的原因都讓我聯想到一本書《創新者的窘境》,書中分析道,傳統大公司的失敗,歸類於兩種原因,一是自身積累的資源成為了轉型時的限制,在內部體系的創新很難,可能會顛覆既有的組織,因此往往維持現狀;二是一定犯了傲慢的毛病,覺得新創業務開始的市場太小,大公司不值得一做。
企業、城市乃至國家都是一樣,必須不斷創新,當時代改變,過去的優勢便會成為劣勢。百視達敗於NETFIX,NOKIA敗於APPLE,都是同樣的道理。台灣過去以來的優勢,會不會是在面對創新、升級的劣勢呢?台灣有哪些地方是過於傲慢的呢?
台灣很大的問題,還是政治掛帥。大陸各城市間都會不斷競爭,台灣卻還有為數不少的鴕鳥不願意面對大陸的崛起。無疑地,在網路科技的領域,大陸有許多優秀之處,值得台灣政府與企業學習,然而一旦向大陸取經,就會因為政治不正確而被批判,或許經過幾年仍然能做到相同的地步,但錯過的時間與機會就不會再回來。
在〈上海〉一文,作者是上海人,他認為「我們上海年輕一代確實就是進取心不足,而且我們極其貪圖安逸。」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某些人形容的台灣青年?或許可以慶幸,台灣終於「追」上上海了?
台灣青年在網路科技上的發展侷限,很大一部份有理由怪罪於環境。一是人口規模太少,縱使是創造差異化、垂直領域的創業類型,收益也不見得有保證;最重要的是金融科技的土壤過於貧脊,連移動支付都不普及的地方,如何能創造更有效便捷的網路+?
反〈上海〉一文者說,上海是做金融的,錯過互聯網潮流也不要緊。搞好金融中心就好。
上海或許可以二十年繼續做金融中心,然而,台灣要繼續仰賴半導體二十年嗎?
重大的社會與技術變革,皆會帶動新的產業、新的城市,乃至新的強權,但也會打掉一批企業、城市與政權。上海與香港願意自我反省,台灣在過去有著乘風而起的優勢,未來,希望我們一起加油。
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些人應該體會過這種經歷
主管:「公司營運不好,都是老招無法吸引顧客,想些辦法弄些新的嘗試來改變,要創新。」
員工:「好的。」
數日後
員工:「這個做法好像有機會,要不要試試看。」
主管:「以前有人做過嗎,風險高嗎。」
員工:「沒有,這應該是新的做法。」
主管:「那你做這個做啥,你看A公司的那個方法,效果很好,你弄一個類似的來。」
數日後
主管:「公司營運不好,都是老招無法吸引顧客,想些辦法弄些新的嘗試來改變,要創新。」
員工:「好的。」
無窮迴圈
一位年輕男士分享他對家族企業的想法,之前在美國念書、工作,現在在一間台灣傳統產業公司,雖然已經是上市公司了,但基本上掌控權還是握在他的家族中,那家公司是由他爺爺所建立。
「我舉例子,我們為體育用品公司生產布料、透氣布料、輕量布料。我們從布料開始,然後終於進入成品生產,最後現在則是替許多國際運動品牌或零售廠商做OEM(原廠委託製造商)或ODM(原始設計製造商),他們從提供便宜的材料和人工開始,最後變成替西方品牌做外包工廠,並在幾代之後慢慢變得比較富裕。
而現在全都卡住了。在過去的15年中,所有的工廠都移往中國或是東南亞,那些地方成本更低、規模更大。許多台灣傳統產業撐不過去是因為長期來說他們完全無法競爭;那邊一直有更便宜的勞工和更大的市場。我父親那代的人都知道這點。
下一步很自然是往供應鏈的上游移動或是多角化經營他頓了頓,我們不再在成本上競爭,最終要建立我們自己的品牌,他們也都同意這一點,我現在負責要打造公司第一個品牌,就在上個月,我提出要做網路行銷的預算。資深主管拒絕了。」
為什麼?
「因為我要求新台幣500萬元的預算來做網路和社群媒體行銷,他們完全不能理解這筆錢花去哪裡,如果我們要打造一個新的運動品牌,那我們自然會瞄準要購買運動裝備市場、年齡介在12到30歲的人。那我們就需要買Facebook或Google的行銷廣告,但對於上一代,很多人甚至從來沒有用過 Facebook,也不懂什麼是社群媒體,你如何解釋要花這500萬?
他們寧願花這500萬元去買更多棉花或是投資在工廠上,然後讓工廠更有效率,更節省成本。工廠、省成本、買更多材料,這些是他們能夠看到、摸到的,所以他們能夠想像,上一代運用這些傳統的製造思維獲得非常大的成功,所以很難要他們去想像其他的方法。因此即便公司過去10年都在喊著我們要有自己的品牌,但我們卻仍持續專注在成本上競爭......。」
許多類似的年輕人來自於自己的家族企業,都可能同意他針對台灣、無數台灣中小企業以及他們未來想要表達的意思。
經濟停滯,起薪倒退,全球競爭力下降,無法在國際級創新方面競爭,員工和資深主管之間不信任、老人和年輕世代之間不信任,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良好的營運管理,通過努力工作和高效率生產打造高品質的產品,這種源自於60年前的管理經驗來競爭已經不夠了,走進死胡同了。
公司知道該改變,但是因為舊的公司包袱和文化,越接近要改變的時候,公司就會越害怕,因為就像對一個完全沒上網的世代解釋打造一個新品牌的細節,以及在臉書上行銷一樣,這些改變對於公司過去熟知的情況距離太遙遠。辯論本身只會曠日費時,而其他競爭對手則加速往前。遇到挫折、公司內不同團體開始互相指責對方讓公司停滯,最後演變成外面的收購者進來買下公司。
15年前,百視達(Blockbuster)在全台各地到處都是,現在它們全部不見了,因為它們在和網路影音分享競爭上面反應速度不夠快而失敗。現在回頭看,如果持續削減DVD的零售價格,並讓店面更便宜,百視達現在真的就還能夠活著嗎?
許多方面來說,這就像是現在台灣的鏡子一樣,有過時的企業思維,以及不斷改變的政府政策。而因為台灣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我們很少有機會接受外界的刺激,來迫使我們有新的點子和改變,我們必須擁抱風險和改變,把自己藏在角落,希望我們會是幸運的1%、不會在全球化競爭中被屠宰,那是很不實際的,就像這間公司一樣,認為持續在更有效率的工廠上競爭,就能夠讓他們從永遠不被消滅。
每個人都在抱怨現在的政治情況,以及台灣企業管理是錯的,但是當新的選擇或是激進新的點子提出來的時候,最常見的意見總是:
不要想太多,做好你的工作,遵循著規則,尤其是像在這樣糟糕的經濟情況下。
其實在現在這樣經濟不好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歡迎更多的風險,更多的創業家精神,更多的冒險,尤其是在企業上,因為失敗的機會成本較低,我們不能夠繼續這麼優柔寡斷和規避風險,不能夠在表面上宣稱擁抱改變,嘴巴上說了解每個世代想去追尋不同的路、不同答案以解決挑戰日益增加的情況,但最終卻強迫他們選擇和上個時代一樣的決定,追求相同安全的生涯選擇,並期待社會會奇蹟般變好。
文章主要內容來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
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柯達、諾基亞、百視達……如何從昔日的商業巨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柯達、諾基亞、摩托羅拉、日本東芝……它們曾經是世界領袖級的商業巨頭,如今卻因爲種種 原因 而導致隕落。它們的 失敗 ,是命中注定的劫數,還是跟不上時代 ... ... <看更多>
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 大家還記得百視達嗎?曾經的影業龍頭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還記得百視達嗎?曾經的影業龍頭,2004年全盛時期,百視達擁有6萬名員工、9千家門店,卻在短短6年內宣布破產。究其失敗主因,就是沒有創新。大家一定也認識全聯 ... ... <看更多>
百視達失敗原因 在 [心得] 不當決策-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
奧利維・席波尼 Olivier Sibony
心得:
從我們開始有意識之時,便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岔路決定我們前進的方向。
可能是在下課的十分鐘決定是否來一場躲避球、是否翻越圍牆來一場屬於青
春的叛逆、該加入哪一間公司、該如何承擔一個企業的未來,都像是一個無
法回頭的路口左右著我們的生命,而現在都是過往不停堆疊的累積。可曾思
索過往的某一個決定成為自己生命的轉捩點,又或者我們回首過去無法得知
究竟為何當初做了那個決定,當初的理由跟依據到現在仍清晰?
本書聚焦分析在商業決策過程中人類存在的各種問題,究竟什麼樣的原因導
致我們做了與客觀事實可能完全相反的決定,以及我們該如何去避免做出可
能有問題的決定。
關於決策的九大陷阱
1.說故事陷阱
書中舉例了1975年法國國有石油企業與2004年美國高盛投資,分別遭遇到類
似的騙局,而故事都是可以透過「飛機」探勘「地下石油」的存在與否進行
詐騙進而成功。看到這裡依照常識我們應該會立即判斷這通常為不合理的連
結,但過往的企業與投資公司負責人卻一頭栽進陷阱,作者說明這兩個案例
都被「量身打造」的故事設局,進而引發企業或是投資機構想要投資的慾望
。
另一個則為對於英雄的期待,傑西潘尼百貨面對停滯的業績,找來當時成功
改造蘋果實體店面並帶起蘋果銷量的的隆恩・強森(Ron Johnson),董事會相
信強森的管理也能讓傑西潘尼迎來與蘋果一樣的故事,但結果卻沒有走向預
期,強森最後失敗收場。作者說明,只要開始相信故事,便會開始忽略其他
導致失敗的跡象。電子商品與傳統百貨仍然有其不同的經營方式,而他們卻
相信可以透過一個人就完全改造一個生態系。
2.模仿陷阱
當世界上有人創造了新的產品引起風潮或達成新的紀錄,人們開始將其的任
何行為都歸因成期能成功的因素之一,而是人最常提及的就是書中所舉例的
史蒂芬・賈伯斯。世人多將蘋果的成功歸因於賈伯斯的完美、不妥協、吹毛
求疵等理由,但這對作者來說是所謂的歸因謬誤。如同上一個陷阱所提到的
隆恩・強森翻轉了蘋果實體店,但對作者而言,可能僅是因為蘋果專賣店有
賣其他地方完全買不到的產品才導致其成功。
而對於成功人士世人一直鼓吹要完全模仿其行為或精神,而我們卻忽略了這
些行為或是其他思考是否能符合現狀。不是是否能了解而是是否能適用,所
以完全去追尋成功人士的行為也會掉入陷阱當中。
在思考這些成功人士的經歷或是史蹟,我們可能忘了這可能僅僅幾百或是幾
萬人當中才成就的一位成功人士。當我們迎向他們的故事時,卻忘記有更多
人是無法將其故事分享進而遺忘在歷史洪流當中,倖存者偏誤也容易造成我
們掉入陷阱當中。很多人試著追隨巴菲特嘗試打贏大盤,或是台股跟隨航海
王賺進億元身家,卻忘記有更多人嘗試執行目標時,最後卻無功而返或是一
蹋塗地。
3.直覺陷阱
有時候我們在某些狀況發生時,內心會有一股聲音領引我們做出決定。有時
候會看見成效而有時則沒有結果,誇張的說法宛如大樂透的號碼浮現眼前卻
沒中頭獎。有時候我們會被直覺陷害,人資與主管透過一兩場面試就必須決
定是否錄取員工,往往依靠的便是直覺,但直覺無法百分百取得好的結果,
就作者所說「直覺是不可靠的指南」。
在高度變動的工作或是職業當中直覺往往容易成為陷阱,但在穩定的工作狀
態中,直覺可能帶出一條新路。書中舉例的消防隊員拯救隊員的生命,就是
在於兩個條件:「高效度的環境」與「長期快速而明確的訓練與回饋」,透
過不斷訓練發現客觀資訊的變化進而內化成為直覺做出決策,機師、西洋棋
士都是書中說明可以透過直覺做出決定的職業別。
4.過度自信陷阱
一項調查指出,有88%的駕駛自認自己的駕駛技術在整體的前50%,縱使因車
禍受傷的駕駛多數仍覺得自身的技術超越平均的水準。對比上面的數字會發
現自信的狀態在日常生活就能感受。
一般商業決策或是政策執行大多都是經驗豐富的領域專家或是身經百戰存活
的管理者,自信隨著營收或企業版圖不斷增長,就有可能掉入過度自信的陷
阱。作者舉例百視達與網飛,曾經網飛向百事達談論收購其公司被拒,但到
最後百事達聲請破產成為時代的眼淚。過往時代的自信遭逢時代的巨變,最
終成為過往雲煙。過度輕忽競爭者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使產業龍頭遇到重
創,所以隨時注意競爭對手的改變,調整企業或是單位的步伐。
對過往的預測過於樂觀也是造成危機的可能。過往的奧運舉辦地時常聽見不
斷增加預算的新聞,對於人力物資通膨等因素沒有完全將其考量進入都會是
造成當下決策過度樂觀的危機。過度樂觀並非完全負面,需要界定範圍,作
者說明,在能夠影響的未來,樂觀有其價值;但在無法預測的未來,樂觀有
其危機。
5.慣性陷阱
在每年編列下年度的年度預算時,多數的企業皆參考去年制定的預算完成下
一年度的預算規劃,依據書中麥肯錫的的調查一千六百個美國多角化企業,
有三分之一幾乎完全(99%)參照今年預算編列明年的預算,這便跳入了慣性的
陷阱。再根據另一項調查中得知,「高度重新分配預算」與「低度重新分配
預算」的組別,兩者的獲利能力達30%的差距,也發現低度重新分配預算的公
司的執行長在任期也較不穩定。資源分配也容易造成慣性陷阱,編列預算時
也很容易受到錨定效應影響,去年高獲利的部門很容易再次取得高預算而擠
壓到其他部門的預算。
突破慣性的解法之一就是破壞式創新,但其遭遇的問題為時代已經接受這樣
的科技產品,網飛過往就推行線上訂閱串流,礙於時代與科技尚未普及,直
到近期才成為一項世人接受與常使用的產品,十年前就正在研究電動車的特
斯拉也是如此,熬過了種種困難直到現在大放異彩。
慣性陷阱的極端為承諾升級,白話文的話就是答應別人的事要做到(台語),
就作者論述美軍在伊拉克戰爭與越戰中就是承諾升級的範例,沈沒成本不斷
延遲停損的時間造成越陷越深的狀況,通用汽車二十七念間投資釷星汽車兩
百多億美金最後關門大吉也是書中提及的個案之一。
6.風險認知陷阱
此篇章作者表明在過度控制風險的狀況下,及危險程度不下於過度樂觀,近
年來可以發現大企業現金氾濫而沒有再將公司獲利投入研發或是其他投資,
作者舉例蘋果的現金流就用於購入自家庫藏股。對於風險過度控制而不願意
進行投資或是其他資金運用,作者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損失規避:損失一塊錢比獲得塊錢更加痛苦,人性對於損失的感受程度
比獲得快樂的感受來的大。
二、不確定性規避:面對投資很少像是賭局一樣一翻兩瞪眼,而是存在著許
多的不確定性於其中,政治風險、經濟狀況、社會人文等都會以不同的比例
左右投資結果,對於此不確定性,多數人通常會繞道而行,人寧願支付費用
承擔可控風險也不願意承擔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的狀況。
三、後見之明偏誤:在發生事情的之前我們可無法去預測其狀況發生的原因
,但在事情發生後,我們卻能對其推敲一些可能的理由。這便是心理學家巴
魯赫・費雪霍夫所提及的「後見之明偏誤」,如同股市開盤當天我們無法預
測上漲或是下跌,但是在收盤以及一些消息之後我們卻能開始推論其漲幅的
成因。
作者也提及,若是企業採取封殺小風險執行大風險投資,也是一種危險的行
為。
7.時間範圍陷阱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未來還很遙遠,但眼睛一眨未來已經來到眼前。人們很容
易掉入短期主義當中,雖有兩派探討短期主義,但某種程度將經理人或管理
者推向製造短期績效而忽略長期應該發展的方向。透過股票分紅或績效獎金
機制的掛勾,更蔓延短期主義的思維,不只經理人或管理者,也讓股東也被
短期主義影響,對於這個問題,作者建議可以延長財報發佈的時間。相比台
股每個月的營收公布,美股的財報則以季為單位發布。
現時偏誤也讓人們陷入短期思維者的陷阱當中。今天可以領一百元明天可領
一百零二元,相信大多數人會放棄兩元而在今天選擇領走一百元。而將前面
兩個時間分別推遲至一年後即一年後多一天,大多數人的選擇反而選擇一百
零二元,因為已經等了一年多那一天似乎不在那麼漫長,從折現率的計算透
露出人們的不理性。如何避開短視近利,是所有人類都該面對的課題。
8.群體迷思陷阱
會犯下天大的錯誤,通常是整個團隊造成的。
身處公司或是政府部門,很容易因為其他人的意見擴大多數意見的力量,造
成群體極化,也加深承諾升級的陷阱。時常在會議中一人提出一個看似合理
的主意或方向,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同意票,造成縱使對此提案有疑慮的人也
會按下同意票,發言的順序也能加深群體主義的陷阱深度,如同引路的路燈
但沒人會知道燈光會引領我們走向何方。
在群體迷思不斷加深的原因,可能是人是社會性的物種,社會壓力可能會造
成別人給自己不同的觀感,也另一部分是人們傾向參考別人的意見做出判斷
,加深了群體迷思的力量,股神巴菲特也表示「在董事會投否決票宛如晚餐
桌上打飽嗝」,沒有意義。
極端的案例是當一個群體都在做看似合法卻不道德的行為,種人看到也開始
模仿學習造成群體迷思,近代富國銀行瞞著客戶開立儲蓄帳戶及信用卡的案
例就是最好的寫照。
9.利益衝突陷阱
亞當・史密斯於1776提到「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管的是別人的錢而不是自
己的錢,所以不能指望他們會認真守護別人的錢。2008年的金融危機可謂是
這格論述的延伸結果。
經理人與企業管理者往往選擇與自身利益有關聯性的決策,本身的績效也與
部門收益有所掛勾,透過鼓吹員工捍衛自身的利益進而獲得收益,現實狀況
很常觀察出這類的情形發生。
一般人通常會認為律師需要協助客戶維持正義並獲得勝訴,但在書中舉例若
是以勝訴賠償金抽成的案件,律師傾向建議當事人和解;而在以終點計費的
案件,律師傾向訴訟流程。醫師若是薪資與開刀台數掛勾、財務稽核人員若
是得知查核公司為自身客戶較容易通過稽核也都是類似的行為。這便是書中
說明的自利偏誤。
如何做決定:
認知偏誤的誤解:
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看完這麼多陷阱我們應當會嘗試思考該如何
避免跳入陷阱當中,作者透過自身的依據將偏誤歸納為五個面向,
「行動導向」、「社會」、「利益」、「慣性」、「模式辨認」
並提出了三個我們對偏誤的誤解。
1.到處都看得到偏誤:
我們會發生問題無所不在的存在在社會與生活中,但我們很容易將錯誤的原
因歸納到錯誤的地方,偏誤種類很多而事情有無限多種出錯方式,所以在認
定錯誤原因上我們試著需要自己獨立思考發生的原因。
2.將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歸因於偏誤:
若是要將每一個失敗的決策找理由,就很容易掉入後見之明的陷阱當中。若
是百視達仍然存在,又該找什麼理由或依據去證明或推崇其存在?
3.尋找單一偏誤:
有時我們會以為單純的一個原因做出了失敗的決策或人生決定,但綜觀全局
大多時刻會是多個偏誤互相交融影響做出決定,偏誤也很容易互相強化。
克服偏誤:
修正偏誤上作者告訴我們會遭遇到三個難題。
1.是否能意識到自身的偏誤?
從上述文章中的駕駛技術當中就能發現,有時候我們自己無法得知自己已經
產生偏誤,連知覺都無法更何況於以修正。
2.修正哪一個偏誤?
偏誤在現實識界通常連袂出現,若是意識到了我們該以那一個為解決目標,
但該解決哪一個也是難題,對作者而言有時修正了一個偏誤仍無法提升決策
品質。
3.修正偏誤要付出多少代價?
若是為了改正一個偏誤會放棄一項重要的工具或屬性,在現實的狀況下我們
是否能承擔其損失?
合作與流程:
最糟糕的獨裁者要將政敵送進監獄都會做足表面功夫,這句話告訴我們不管
如何將流程盡量彰顯合理,再奇怪都狀況都會有幾分道理存在,透過流程掉
進偏誤的陷阱降低,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過往帝制時期,任何決策都是透過
君王的決策進行,我們看似不合理的狀況在現在某些時刻能由企業管理人或
CEO持續上演,所以透過一些「流程」我們可以降低這些狀況的發生。而作者
也告訴我們,往往低階決策如同採購小額文具,都能看到每個企業各自的規
定與流程,但提升到企業管理者的高階決策,反而很少有一套制式的標準以
及流程。
在面對不容許失敗的狀態下,組織反而會強制執行「合作加上流程」,像是
NASA在面對幾乎不能失敗的太空任務就是採行此方法,在一般的飛航程序,
法院審理也都有一套流程及標準,讓人們得以有依據去遵從。而在企業當中
反而比較少有可以遵從的決策標準。
世足章魚哥: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往往是在談論成功時兩個面向的議題,我們很少能去
完全的某些人物的成功歸因於單一面相,一個成功的決策也無法去完全分析
出其原因,所以有些狀況會將原因歸納為運氣,而這也彰顯了成功案例不代
表是做出成功的決策,有時候宛如德國章魚哥般的奇蹟狀況發生也是一個成
功的演示。
章魚哥放大了倖存者偏誤的狀況,若是章魚哥是八次都猜中誰輸,相信也不
會有人關注。而書中提及的比爾・米勒連續十五年打敗大盤,連其本人都透
露如果將年的區間設定為7月開始,那麼他將無法創造這項紀錄。所以在不同
的狀況下奇蹟很單純只是運氣的彰顯。
而到底該如何避開運氣透過決策來提高成功性,作者透露機率來自上一章節
提到的合作與流程。分析研究了1048個投資決策,流程與分析兩者的差異達
六倍之多,分析只是必要條件,而合理的決策流程可以將一些沒有注意到的
風險再次顯示於決策者眼前,進而降低失敗的可能。
決策建築師:
成功的對話技巧:
在好的對話當中,要能鼓勵適當的衝突發生,進而得知彼此的意見想法。而
在此作者建議將對話納入流程當中,有時候一些無謂的會議會發現僅有決策
者收集意見後做出決策者,卻沒有產生討論的過程,透過對話過程發現盲點
。也有些會議僅止於討論但不做出決策,延後決策的時間讓對話沈澱與吸收
,進而提升決策的品質。而亞馬遜透過禁止PPT的使用讓會議不再是單面向的
傳聲,透過備忘錄讓與會人員知道彼此的想法。
從不同角度看事物:
岐異的想法是無價之寶,但企業裡往往很少接納不同的聲音,透過培養無利
益關係的非正式顧問進行決策的檢核、指定外部挑戰者發現額外的觀點對決
策給予挑戰、安排不同團隊對提議進行攻防、對決策假設進行壓力測試驗證
決策可能結果、透過同值性高的外部企業作為參考依據等方式放大決策觀點
。另外透過隨時取得的新資訊與數據更新想法改變決策行為也是一種方式。
改變決策流程與文化:
改善決策流程基本能改善很多決策的失敗機率,對於如何改善作者也提供許
多方式,個人誘因與共同利益合流讓企業領導因自身利益做出錯誤決策機率
降低、促進有話直說的文化讓不同聲音加入決策的參數當中、提供實驗機會
並允許實驗失敗、對於成功的案例頗析成功之因以免將運氣認定為實力、肯
定失敗的權利而不是犯錯的權利。
不管是誰,身為人都會被自己的過往經歷價值觀等左右決定,偏誤無所不在
,而這本書的智慧無法透過個人幾千字的心得於以著墨,有空建議翻閱自行
感受。
--
個人閱讀網誌:https://liferpg2021.medium.com
個人說書頻道:
APPLE:https://reurl.cc/Enbdlg GOOGLE:https://reurl.cc/kZ8Ab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55.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5855838.A.32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