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強!!
--
「而且老公說會幫我,所以我就念了6年的醫學,而且我喜歡美的東西,也希望讓別人看起來漂亮年輕,所以又念了2年皮膚科、1年半的醫美,念了快10年,現在終於考上執照,成為整形醫師。」
皮膚科醫師執照 在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者是我以前醫院的同事。文章很長,但很清楚的說明醫材問題醫界反對的癥結和貿然實施後對整個國家醫療未來可能造成的深遠影響。
「在下持台灣醫師執照,拿的專科是家醫科,證號0005758,目前執照仍有效。自去年十月起停止執業,全職照顧父母,一如花旗前董事長管國霖為了照顧父親提早從職場退下。
針對醫材政策的變革,我的處境就是一個百姓,而每個百姓都有可能生病,A科醫師掛了B科的號就成了病人,以後台灣的醫療環境變得如何,所有人得一起承擔。
很多人沒聽過什麼叫『好心做壞事』,不了解一個小的變革有可能造成什麼蝴蝶效應,一聞議題,望文生義,失焦討論,殊為可惜。
如果有人好奇我的『台灣價值』儲值的夠不夠,在下可以分享,蔡英文總統過去聲勢最低迷的時候,在下曾自掏腰包近一百萬,買下她兩台『小鷹號』腳踏車,以示支持。
近日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宣佈健保署將針對差額給付的醫材制定收費上限(簡稱天花板),引起軒然大波,舉國贊同與反對兩派對陣,煙硝濃厚。
衛福部長受到輿論跟長官壓力,倉卒間召開了會議,健保署副署長則頻頻放話搶攻新聞版面,健保署的小編在臉書上貼出許多說帖,但也隨即被嚴詞反駁。
先說結論:我最擔心的是,若此政策貿然執行,我老了若需開刀,想自費選擇原廠醫材,結果將被告知該醫材公司已放棄台灣市場,不在台灣販售,我只能選擇最便宜的幾種(如以健保署說帖為例,我可能就是選十五種中,最便宜的三種)。
我的命運被健保署宰制,他們說:現在就只剩健保給付這三種了,其他廠商評估利潤不夠,都退出市場,你就三選一吧。
我平常不玩錶,不玩車,不玩音響,這類花費是零,但如果有一天,我需要接受手術,我一定想自費買最好的醫材,我不想淪為只能三選一的窘境。
這個天花板將導致原廠醫材繼藥材之後退出台灣市場。追求頂尖技術的醫師們可能也因此沒意願留在台灣,因為沒辦法練新技術,(上述會議中,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轉述與會骨科醫師發言:『人工髖關節美國已經用到六代陶瓷,而台灣目前用最多是三代,四代價格不好推廣,再設上限可能就沒了?』)
最後這些頂尖技術者可能移民美、加一展長才,有醫療需求的台灣人怎麼辦?
這個政策根本為淵驅魚。白話翻譯是:水獺想捉魚吃,卻把魚趕到深淵裡去了。
我們的未來式,是印度的現在進行式。
台灣如果和印度施行同一種政策,猶如坐在同一艘列車,他先施行,好比坐第一車廂,你慢施行,好比坐第六車廂。你不必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窗外風景,你可以去問問第一車廂的乘客,他們看到什麼風景?如果天崩地裂,你當然得趕快下車。
醫學博士,心臟科醫師張勝南投書提及『印度實施心臟支架價格上限』,結果『歐美支架不敵低價支架傾銷,紛紛退出印度市場,到最後印度只剩下國產支架可用。想要加價使用好一點的支架也買不到。』
張醫師幽默的自我解嘲說,我們的命運會不會跟印度人一樣,只剩下印度支架可以用,『不會,我們還有中國製的!』
矛盾的台灣人怎麼不想想,如果對中國製口罩尚有疑慮,那你有多少信心接受中國醫材呢?
那場會議,醫勞盟直播錄影了半小時,使資訊讓全國人民同步知情,記者嚴云岑報導『現場不贊成聲音四起』,事實上我得到的現場實況不是四起,而是兩造。(聯合報記者羅真比較持平,她寫下:「有少數與會者反對直播」)
一位是滕小姐,另一位反對直播的是消基會代表。
消基會經常舉起『民眾應知』的大纛,怎麼這時候反對直播?(陳部長最終打圓場,雖然停止直播,但以逐字稿的型式還原現場。)
四年前,健保署大砍藥價,一堆原廠藥紛紛離開台灣市場,在中華民國學名藥網站的一篇文章上,消基會曾這麼表態:『過低的藥價,可能會讓藥廠難以生存,或是退出台灣市場,造成民眾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的窘況。』
這次消基會怎麼不擔心:『過低的醫材價,可能會讓醫材廠退出台灣市場,造成民眾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的窘況。』
三年前,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喆在臉書發文提及:『一位早期手術患者帶有鈦金屬人工關節頭,,術後功能恢復良好;另一位近期才手術的患者卻沒有鈦金屬人工關節頭,,為什麼沒有?因為健保願意給付的材料費太低,,導致廠商不願意賠錢再進貨或生產,,因此全台大缺貨!』
近日皮膚科醫師邱品齊的臉書發文提及『這幾年皮膚科原廠藥膏陸續都慢慢退出台灣市場』,羅列已經消失的皮膚科藥物。
這回健保署說有跟各醫學會溝通一年半才推動天花板政策,結果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等三會聯合聲明表示過去開的會『並未針對差額自費上限訂定過程及程序進行實質討論』顯然健保署權力過大,專斷獨行,他們的權力必須被限縮,讓公正第三方取代他們的部分角色。否則看他們過往的表現,即使是善意,也一步一步把台灣推向地獄。
過去有幾位醫師立委,家中開的醫院沒人住院也請領健保給付。這種人我主張重罰,把既定的刑責都加倍更好。
但大多數在崗位上認真工作者,我們是不是該讓他們有一個安心執業的環境,有最精良的武器(醫材、藥材)可用,才能期待多贏局面。
緊事緩辦,我呼應兒科醫師錢建文投書說的:搶救健保,請即刻召開健康國是會議。
作者曾環球演講222場鼓勵公民思辨核電是否為台灣必要選項。為家醫科醫師,去年停止執業生涯,全職照顧父母(皆為慢性病患),空檔則勤加閱讀,撰寫推薦序,也以一己之力,每個月舉辦一場有獎徵閱讀心得活動,已超過五年。」
皮膚科醫師執照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 non-US IMG Match Result 🎯
今天是2020的Match Day。
雖然很多學校都因為新冠病毒取消了Match Day Ceremony無法唱名慶祝🍻,這天對申請者來講永遠意義非凡。
近幾年,non-US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 (IMG) match率年年升高。2017我match時non-IMG match rate是52.4%,今年已增加到61.1%。除了住院醫師職位越開越多之外,現在資訊流通、訊息交流頻繁讓IMG能充分準備也是原因之一👍。
*non US IMG是指像我們這樣的”純種IMG”: 出生、醫學系都不在美國 。有另外一種IMG叫做US - IMG,大部分是去加勒比海、東歐等地讀醫學系的美國人
對美國畢業生(MD)而言,最熱門科別是整形外科 Integrated Plastic Surgery (91.7%), 內兒科Medicine-Pediatrics (一次讀四年,畢業後可以拿到內科跟兒科兩個專科執照81%), 腦神經外科Neurological Surgery (87.5%), 骨科Orthopedic Surgery (80.8%), 耳鼻喉科Otolaryngology (88.6%), 胸腔外科Thoracic Surgery (84.2%), and 心血管外科Vascular Surgery (81.3%).
Non US IMG比例比較高的則是內科 25.4%, 神經內科26.7%, 病理科 38.5%, 外科R0 (Surgery Prelim) 27.4%。其他還有影像診斷科 20.6% (但位子不多), 家醫科 9.3%, 精神科 7%。
至於我最關心也最愛的兒科(Pediatrics-Categorical),2812個位子裡有340個像我這樣的non US IMG = 12%。
近年來台灣人突破了幾個non-US IMG比較少的科別,包括麻醉科 5.6%, 急診科1.1%, 婦產科 2.5%,外科(R1) 5.2.%。
最後要特別恭喜我的同事,她上了皮膚科!! 美國皮膚科全國只提供31個位子,non US-IMG只有兩個人match!!! 真的超難的啦! 她很有毅力,好不容易今年要完成小兒科住院醫師訓練,之後又要繼續作三年的住院醫師。真是太厲害啦! ❤
皮膚科醫師執照 在 輕鬆美膚- 陳皮考上皮膚專科醫師執照,升上主治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陳皮考上皮膚專科醫師執照,升上主治醫師,在台大皮膚科看青春痘特別門診,算一算到現在已經有20個年頭。 陳皮從小就是一個很怪的咖。 高中去台南逛書局街, ... ... <看更多>
皮膚科醫師執照 在 營養不良的13個症狀,柏格醫生Dr Berg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鱗狀、片狀 皮膚 補救措施:鱈魚魚肝油、魚油9. ... 脊椎醫生, 他是弗吉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3州脊椎科醫生, 執照 一直維持有效。 ... <看更多>
皮膚科醫師執照 在 [問題] 醫生是不是其實很多爛人?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在台灣大家都覺得醫生是很神聖的職業
覺得醫生就是神,什麼都聽醫生的就對了
但就我從小到大看醫生,還有身邊的人遇到的經驗
發現其實醫生很多沒醫德的爛人
尤其是皮膚科、醫美診所的醫生
身邊朋友遇到皮膚科醫生開給他有副作用的藥
卻沒跟他說明清楚,導致朋友擦藥擦到臉差點爛掉
後來上網查才知道醫生開強效類固醇給他,擦多了會有嚴重副作用的
還有朋友因為臉上痘疤去醫美診所,醫生推一堆雷射療程給他
說打完整個療程會多有效,拿了一堆別人術後照片給他看
結果朋友花了幾萬塊做完,卻完全沒效,錢丟水溝
還有朋友去做小腿瘦身手術
醫生也是再三保證沒有任何副作用
結果朋友開完刀產生嚴重副作用,腿部整個變形,肌肉萎縮
還有復健科的醫生,就只會開止痛藥跟叫病人去電療或熱敷
這些療程幾乎沒有什麼效果,但是去復健科永遠都是叫你做這些療程
復健科醫生就整天坐在那邊重複開藥,叫人去電療熱敷,一點專業跟醫術都沒有
但是復健科醫生這樣卻可以一年賺好幾百萬,根本是健保蟑螂,荒謬至極
自費去物理治療診所比去復健科找醫生有效多了
結果這些復健科醫生為了自己能夠繼續輕鬆賺錢,還去打壓物理治療師
光是我自己跟身邊朋友就遇到這麼多差勁的醫生
只想著賺錢,看病隨便打發,不把病人的病情當一回事
一點職業道德都沒有
醫生就是很會背書,如此而已
一堆老醫生當上主治之後就不思進取,拿幾十年前的老招在看診
永遠就是只會開那幾種藥,不會精進自己的醫術
連現在有什麼新技術新藥他們都不知道
因為有醫生執照這個鐵飯碗,靠老本就可以吃一輩子
醫不好病人他們也無所謂,反正醫不死就好
要說聰明我覺得聯發科、台積電的研發工程師還比較聰明
聯發科台積電的研發工程師,是在跟全世界的科技業競爭
而醫生就是被制度保護的好好的,不需要跟任何人競爭就可以穩定高薪
智商最高的時候大概是考上醫學系的那一天
當上醫生之後一堆就像公務員一樣整天擺爛
差別只是公務員是穩定低薪,醫生是穩定高薪
為什麼台灣人會把醫生捧上天啊
好像醫生講什麼都要相信都要聽一樣
在台灣質疑醫生,馬上就會有一群人跳出來說你不尊重專業
說你是刁民、鍵盤醫生、眼紅人家高薪
不然就是嗆你考不上醫學系,嗆你智商有比醫生高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65.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32738152.A.7D9.html
※ 編輯: IsaacNewton (1.200.65.86 臺灣), 09/27/2021 18:42:02
※ 編輯: IsaacNewton (114.32.12.61 臺灣), 09/28/2021 00:20:05
※ 編輯: IsaacNewton (114.32.12.61 臺灣), 09/28/2021 00:24:04
※ 編輯: IsaacNewton (114.32.12.61 臺灣), 09/28/2021 00:25: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