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
終於讀完Cyberpunk的經典小說《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了!!!
沒有讀過小說還真的不知道,原來Cyberpunk的世界可以這麼迷幻、這麼讓人目不暇給;而不見得總是電影【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那樣的陰鬱灰暗。
事實上,「賽博龐克」世界的本質,就是「嘈雜」與「混亂」。不過在我們看到的不少電影裡,這是許多創作者都忽略的元素。
我甚至都懷疑作者是嗑藥嗑嗨了才動筆的(笑)
不過,我還是必須說這部小說真的不好讀!
除了威廉·吉布森本來就很跳躍、破碎的敘事之外,台版的翻譯我總覺得也翻得不甚理想。不知道有沒有已讀過的讀者也跟我有一樣的感受?
《神經喚術士》-破碎的世界,何為真實?
(Neuromancer,1984)
故事講述一名流浪在千葉市的落迫駭客凱斯,某天突然接到了一項神秘的任務,要和喪失人格的前軍人阿米提、身體就是武器的女打手莫莉,一起到世界各地搜集夥伴(包括一個被存在硬碟裡的老駭客、一個可以任意創造「幻術」的魔術師)、組隊上太空;而任務的目標,竟是要到世界上最凶險、最病態的大家族裡,去解放有史以來最強大的AI人工智慧!這個奇人異士所組成的團隊中,各自的背後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與盤算?凱斯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有辦法順利地化險為夷,全身而退嗎?
我們若完全剝除小說中的世界觀、各種想都想不到的設定,其實這就是一個帶有偵探懸疑色彩的冒險故事。如果要跟不熟悉的讀者簡單形容的話,你就想成電影【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1995)加上【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2010),然後再眼花撩亂個十倍這樣。
(我都懷疑【攻殼】電影版最後,AI的意識與草薙素子融合的這個想法,有受本書的影響)
然而,正因為這些威廉·吉布森置入的那些細節設定,才能夠奠定本書的歷史地位。書中的許多情節顯然都在挑戰我們對於「人」為何物的思考。
男主角凱斯,由於能在網際空間(Cyberspace)大顯身手、暢行無阻,因此覺得肉體只是累贅的皮囊;相反,他的師父迪西·平線(The Dixie Flatline),只有意識被存在硬碟裡,完全沒有肉體,反而覺得活著沒意思。至於隊長阿米提,雖然肉體與意識都健全,可是他人格已經偷偷被電腦給抽換、重塑了,這樣他還算是「他自已」嗎?女主角莫莉曾經去做過某種特殊的賣淫工作,「肉偶」,當她在與客戶性交時,她植入的晶片會讓自己完全失去意識,也不記得發生過甚麼事,這樣是不是也不算「她」真的在出賣自己?
這個世界的有錢人們可以透過例如整形手術、冷凍睡眠技術……等科技來到達永生;然而活得太久的權貴,例如塔希爾-艾希普(Tessier-Ashpool)家族,則漸漸地成為如癌細胞一般,不斷增長、行屍走肉的畸形。(所以三代珍才想要改變這亙古循環的家族命運?)
這些非比尋常的、對未來世界的假設,可以說是「後現代」以來,對於人們習以為常的,以人類為中心的「人本思想」之質疑。事實上我們也發現,在這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底下,任何的宗教信仰皆被「金錢」所取代;古典時代中所有的「神聖性」、「價值」都消失了,換上所謂的「價格」。於是乎,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不能被科技取代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假造、被商品化的,包括身體命、靈魂,乃至於「自我」的存有都顯得廉價、不甚實在。那麼,也就沒有什麼事是真正重要的了。
這種對人類社會的悲觀預言,正是「賽博龐克」(Cyberpunk)的精隨所在。
整個故事中最有趣的一個情節,就是當主角凱斯即將要突破AI的防火牆,準備要擊敗這強大的人工智慧時,他被的意識卻被AI傳送到了一個虛擬空間。在那裡,他遇到了之前曾經背叛他,還因此身亡的女朋友琳達。原來AI的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把已死去的琳達的意識囚禁在這裡,希望凱斯因此被留在這個溫柔鄉之中,不再繼續進攻。身為讀者的我們也知道,琳達對於凱斯的愛情,基本上已經是整個故事中少數的貨真價實情感了,琳達是書中唯一真正在乎凱斯的人。沒想到, AI竟還是高估了「愛」的力量,凱斯毅然決然地拋下了愛人,完成任務,並在結局時,一個人回到一開始的千葉市,繼續過著空虛的生活。
當然,這個情節其實有兩種解讀方式:第一種就是如我說的,對男主角而言,連唯一真實存在過的這份「愛」,他都徹底否認,因此他才能繼續在這瘋狂又無情的資本社會中繼續存活,繼續孤獨而庸碌的苟活;另一種看法是,凱斯其實沒有放棄這份愛的真實性,可是他知道這個虛擬世界畢竟是一種「假象」,所以這本來厭惡肉體的駭客,在最後一刻改變心意,選擇了「現實」。
諸如此類,這本書的每個概念、每個設定,雖然有時作者都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但若仔細去挖,書中隨便哪個部分都可以被發展為一部作品或一個哲學議題去深入探討。以我自己的觀點,比起「文筆」或是「故事的技巧表現」,《神經喚術士》價值在於威廉·吉布森創造了一個非常有啟發性、值得其他創作者去拓展的一種世界觀。
不過,我還是必須說,這部小說真的不好讀!
一方面,作者威廉·吉布森在小說內放入了許多艱澀難懂的詞彙,太多奇怪的名詞來形容各式場景、器物或是網際空間裡的景色,很多細節的描述看了好多遍還是讀不懂。
而且,小說的敘事也時不時的會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之間切換跳躍,甚至今昔穿插、虛實交錯。尤其是每次他們出任務時,凱斯一方面要在現實中作業,一下在網路中進行駭客工作,偶爾還會跳到女主角的意識中看看前線發生什麼事,讀者一個不注意可能就無法跟上了。
台譯版書末,林建光教授的解說中寫到,閱讀本書會有種「失去重力的暈眩感」,林教授有其中肯之處;但對我而言,讀《神經喚術士》,比較像是被過量的資訊給疲勞轟炸、過度的感官刺激,長時間的目眩神迷,導致得讀者容易疲乏、渙散。事實上,這不正好是威廉·吉布森所想像的未來世界嗎?「賽博龐克」世界的本質(這是許多創作者所忽略的),就是「嘈雜」與「混亂」。
作為一部賽博龐克風格的開山鼻祖之一,出了在世界觀設定上讓讀者感到陌生之外,連敘事形式也盡可能地去表達那種破碎、失序與混雜,雖然讓一般讀者為之卻步,卻是不可多得的一種前衛嘗試。(本書寫成於1984年,但如今看來仍然太前衛)
當然,本書難讀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台譯本的翻譯,我覺得並沒有那麼理想的把一些術語及口語表達,轉譯得足以讓讀者理解。我相信他已經努力地翻得好懂了,且成果也還不錯,但就是不夠好。有興趣的讀者建議可以搭配原文版本或是大陸譯的《神經漫遊者》一起比對閱讀,可能更有助於理解文意。
p.s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原來「賽博龐克」風格還跟「嬉皮」的精神,還有點相通呢!也確實啦,「嬉皮文化」與「賽博龐克」對於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等社會批判,還有那種「頹廢」、「絕望」感,都是殊途同歸的;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也是拿故事中的嬉皮國度「錫安」的快樂祥和,與塔希爾-艾希普家族的邪惡與死亡進行對比,預示著人類未來走向的兩種極端結果。
#宥編導讀 #Neuromancer #WilliamGibson #SprawlTrilogy #SciFi #Cyberpunk #自製封面
延伸閱讀:
【創:光速戰記-一個目眩神迷的世界,一場無趣乏味的旅程】
https://www.facebook.com/…/a.17294567670…/2663490623684767/…
【阿基拉-那頭資本主義怪獸,正失控地膨脹著……】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3101911519842673/…
【攻殼機動隊 - 如果連「自我」都是駭客的囊中物】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1485408378159670/…
【銀翼殺手2049 – 後現代的破滅】
https://www.facebook.com/…/a.13747545358…/1683404451693394/…
【賭城風情畫】經典台詞
https://www.facebook.com/…/a.16774337022…/3234387439928413/…
目不暇給相反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新冠疫情,並沒有澆息美中之間,從川普上任以來就開始延燒的霸權對抗 戰火,相反地,由於疫情最早爆發的地點是在中國,再加上疫情造成了美 國公衛體系崩潰,讓川普在大選前夕落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迫使川普現 在只能猛打手中剩下最後一張王牌,也就是「反中」這張牌,一直不斷地 把所有國際間的危機和問題的責任,都向外推,推到了北京的身上。最近 的一個例子,是美國政府所資助的一個美國民間醫學團隊,僅僅因為曾經 和中國武漢的病毒研究所一起做過實驗,就在「反中」的獵巫氣氛中,遭 到斷絕聯邦資金的懲罰,引發美國學術界一片譁然,有77名諾貝爾獎得主 聯袂出面,對川普政府泛政治化的作為表示無法苟同。然而,可預期的是 ,這一類霸權角力下遭受池魚之殃的案例,未來只怕會越來越多,因為不 管是貿易、科技、通訊、金融,還是世界衛生大會,華府對北京發動的準 新冷戰,已經鋪天蓋地而來。】
{內文}
瘟疫,在國際秩序的高位製造了一個真空,而華府與北京,正為了誰能保有,或奪走那空出來的王座手段盡出。
(世界衛生大會主席/貝恩)
好,接著討論決議草案...本屆大會是否準備要採納會員國所提之草案?
5月19號,世界衛生組織WHO,一年一度的決策大會WHA,正是美中權力博弈最新一回合的短兵相接。
(世界衛生大會主席/貝恩)
看來與會代表無異議,我在此宣布,決議案通過!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
我要感謝各會員國,通過了最後決議文,文中要求針對此次疫情因應過程,進行獨立和全面性的評估,包括但不限於世衛本身的作為
由歐盟所發起,要求世界衛生組織針對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防疫措施是否得當進行通盤調查的本屆世界衛生大會決議文,在因疫情而縮短的兩天視訊議程後,獲得了194個會員國,包括歐盟、美國、中國代表的無異議一致通過,這份決議文中最後定稿用詞,經過大會折衝,對於防疫調查的方式、調查內容,調查時間點,和誰來調查,都留下了彈性與模糊空間,讓各方保住了面子和喘息空間,因而得以順利過關,但若以為此一表面共識,意味著世衛、北京,和華府之間,近期急速升溫的疫情扛責甩鍋大賽就此休兵,恐怕太過於樂觀,因為就在世衛大會召開的第一天,美國總統川普送給世衛秘書長譚德塞一封三頁長信,就已經吹響出征的號角,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衛大會上發表的視訊演說,則彷彿不喻自明的:放馬過來。
(Sky電視新聞主播)
在一份轉載至推特的信件中,川普寫道:如果世衛無法在未來30天內,做出實質重大的改革,他將會把暫時性的資金凍結,變成永久性的,同時考慮全面退出世界衛生組織
(記者vs.美國總統/川普)
(你昨晚寄了一封信給世衛組織),(在信中,你希望他們做出哪些改革?)哦,我不想再念一遍,那封信寫了很多 很長,但基本上就是:他們必須徹底反省,必須做得更好,他們必須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包括美國,否則我們就不和他們攪和,分道揚鑣了,好嗎?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
我們必須坦白說:這次疫情會失控,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世衛組織,沒有及時獲取資訊,導致許多人喪命
(記者vs.美國總統/川普)
(你為何放棄在世衛發言的機會?)(今天的視訊會議?)我選擇不發表演說,等過一段時間再對他們發聲明稿,但我今天不發言,是因為世衛的防疫表現很糟糕,在過去這段時間,我要再強調,美國每年付他們4.5億美金,中國只付3800萬美金,世衛卻成了他們的傀儡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
很顯然是為了隱瞞疫情,「某一」會員國違反了公開透明原則,致使全球付出慘痛代價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美國領導人上述公開信,充滿了暗示、「也許」、「可能」等表述,試圖以這種似是而非的方式誤導公眾,達到汙衊抹黑中方防控努力,推卸美方自身防控不利的目的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中國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抗疫鬥爭,以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
一連串隔空放話,美中兩國透過官僚管道相互指摘,明嘲暗諷,兩國領導人更親自操盤,故意不出面、或刻意出面,做出高調宣示,來拆解對手每一步棋路的變化,就在川普杯葛世衛大會,私下寫信下達30天通牒,威脅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抽銀根,斷往來之際,習近平也在同一天,親自現身世衛大會視訊螢幕上,拋出明顯是和美國較勁,遠超過華府歷年捐款的驚人數字,同時承諾全力協助發展中國家,一旦中國研發出新冠疫苗,也將釋出成為全世界公共財,這一段華府與北京,以世衛為舞台,如舞探戈般,目不暇給的虛退實進,看不到丁點的和諧善意,反而隱現刀光劍影。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凱瑞布朗)
現階段國際合作已墜落到低點,國際上缺乏有力領導者,尤其是美國,因此,中國現在獲得了一個機會,去填補權力真空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于潔)
這次疫情,成了中國地緣政治上的契機,突然之間,中國得到了一個機會,如果它想要成為國際社會的治理上,一個受尊敬的領導者,那麼它可以趁這個機會,搶下議題的話語權
(外交關係協會(智庫)/阿爾登)
中國的國際地位可能在疫情後出現爬升,美國則可能開始下滑,這可能會讓美中角力,惡化成為新冷戰
美國華爾街日報18號刊出前世銀行長,曾在小布希時期擔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的羅伯佐立克投書,開宗明義就疾呼:美國不需要一場新冷戰,力勸當今美國領導人和其身邊的「新冷戰份子」,放下他們高舉的反中意識形態大旗,因為,若一昧抹煞過去數十年,華府與北京務實接觸所累積下來,包括台海和平、核武裁減等外交成就,堅持以中為敵,強迫國際社會選邊站,不但將會疏遠盟友,更不利於解決當今諸多需要國際合作,從氣候、到瘟疫的重大危機,然而,佐立克的呼籲,看似忠言,卻成一語成讖的預言,就在投書見報後兩天,美國白宮發出一篇長達16頁「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略方針」,報告中幾乎是大筆一揮,完全推翻過去40年美中交流的成就,直指今日中國是「殘酷威權體制」,對自由世界始終抱持敵對態度,因此華府必須採取競爭手段,迫使中國改變「損害美國利益」的做為。
(CNBC/播2020.5.15)
新聞一開始:中國遭制裁,半導體重挫,由於華府突襲中國科技大廠華為,導致晶片類股全面崩跌
(CNBC/記者2020.5.15)
白宮在一年前華為列入黑名單,但華府當局仍舊非常不滿,認為華為使用太多的美國技術和美國軟體,所以今天白宮再度緊縮供應鏈,禁止美國廠商對華為出口含有美國零件,或美國設計的晶片,除非有商務部授權的特別許可
美國反中出手,一波接一波,就在上周白宮發布最新禁令,全面阻斷中國科技龍頭華為,取得美國技術零件的所有管道,掀起全球晶片產業波濤巨浪之後,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也於日前罕見宣布IPO新規,明文訂定股票募資規模最低金額,雖未點名中企,卻在實質上,把一票潛在中企股票上市案拒於門外,從美中兩國交手的歷史角度來看,就如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萊絲在紐約時報上一篇評論中所言,歷來白宮主人利用中國遂行一己政治目的的例子並不少見,但像川普這樣,把「反中」當神主牌,甚至是僅存、唯一最高指導原則的總統候選人,卻是前所未見,而其真實目的,不外乎藉由外來威脅,來掩飾內部治理的無能與失策。
(雪梨大學美國研究所講師/葛吉克)
要注意的是,美中雙方相互的指責,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國內的政治目的,轉移外界對當局在面對新冠病毒時,防疫不力和誤判的不滿,不管是北京還是華府
長久以來,華府政壇流傳著一句名言,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政治 外交博弈的背後,更多的籌碼其實擺在國內政局的牌桌上,川普眼中緊盯的,或許是年底大選的總統連任之路,北京領導人關注的,或許是大國崛起後,社會轉變與輿情混沌之下,必要的政權捍衛,但於此同時,北京與華府為了自保和續命,揣想的兵棋推演和外交謀略,正在把整個歐亞地緣局勢,推向勢不兩立的冷戰邊緣。
目不暇給相反詞 在 鋼琴詩人王俊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會吧!北投」plus 昨天終於在台中首演了,我坐在樂池裡,當樂團與所有和聲同時發出聲音的那一刻,我感動得掉下眼淚。我心裡在想,我做的事情真的沒有錯,在這一刻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確定我的編曲、我的和聲、我做的決定真的沒有錯,這是多麼榮幸的事!我感謝所有跟我一起完成這不可能任務的夥伴,也謝謝製作人 雷輝 雷大哥、陳明章老師和 綠光劇團 對我的信任。
坦白說在演出前,我一直無法確定當大家一起演出、所有的能量展現的時候,這個音樂劇會是什麼樣子,但是當所有能量一起發出來的時候,我可以跟大家說如果你去年來看過「再會吧!北投」今年一定會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跟大家分享呂老師的文章,值得你在進劇場前先讀一下!
【不是升級、而是昇華-《再會吧北投PLUS》觀後感】
呂岱衛 l 文
很可惜,這篇心得並沒有辦法再幫這齣戲賣出更多的票,因為《再會吧北投PLUS》今年在全台各地共22場的演出,票券幾已售罄。也因此,關於這篇心得的重點並不是要大家趕緊買票進場去欣賞,而是想對已經買了票的幸運朋友們提供一些較為不同的觀戲心得與分享。
首先,吳念真的文本與陳明章的歌曲之強大已不需要我再贅述,相反地,我想要討論的是除去精彩的文本與歌曲之外,究竟我們能在PLUS版中感受到哪些不同於去年的改變與進化。
在PLUS版中,吳念真導演大刀闊斧刪去了幾場較為龐雜的橋段,將整齣戲的軸線聚焦在主線劇情的發展,同時也在各個場景的調度上更加流暢緊湊,讓演員間的互動顯得自然許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群舞的水準完全是脫胎換骨般的提升,一開場大陣仗的歌舞場面,展現的是舞台上每位舞者的自信與俐落,整齊劃一的舞步更是讓人目不暇給,甚至有置身在百老匯劇場般的錯覺。如此高水準的歌舞演出可說是國內罕見,顯見綠光劇團在PLUS版中要你耳目一新的企圖心。
再者,若要說到這次製作究竟升級了些什麼,我想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所有技術層面的升級,無論是音控、燈光、或是佈景轉換,《再會吧北投PLUS》都展現了極高的水準。優秀的燈控成功地營造了舞台上的各種氛圍,每一個場景的轉換與人物的特寫都能看出燈光設計的用心,這種無所不在、卻毫不喧賓奪主的燈光設計可說是劇場中最難能可貴的技術呈現,大家在進場觀戲時不妨多留意燈光設計的高明巧思。
至於音控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相信許多內行的音樂劇迷都知道,國內音樂劇場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常出現在音控。從旁白配樂到主奏旋律、角色對白到群演合唱,音控師的技術水準與各個場地所呈現的音場效果往往很難盡如人意。然而這些以往難以克服的棘手景況在今晚的演出中完全不構成問題,整場演出不僅角色的每一句對白與唱段聽得清清楚楚、就連樂團伴奏與群演合唱間的各種調校都達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水準。在此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場演出是我在台中歌劇院看過這麼多場音樂劇以來,唯一一場幾乎找不到任何音控缺失的演出,不過短短一年的磨合,綠光劇團的音控師就能達到如此高超的技術水準,實在很不簡單。
此外佈景轉換也可說是流暢到近乎無縫,若是你看過去年的版本,相信大家一定對本劇的舞台佈景轉換之複雜印象深刻。而在今年,舞台佈景的轉換雖然依舊複雜,但透過樂團緊密銜接的襯樂與燈光巧妙的變換讓所有的調度顯得從容不迫,未見任何遲滯。當觀眾還沈浸在上一首歌曲的尾聲時,場景已經隨著燈光的開展而順利轉換,如此精細的佈景變換真的讓我想向所有的舞台工作人員致上敬意,因為這絕對是經過無數次的演練才有辦法達成的默契。
還有,千萬別忘了本劇最重要的靈魂,那就是在樂池中用音樂說故事、全台水準最高的那卡西樂隊。無論是為歌曲伴奏還是為場景鋪陳情緒,樂隊總能演奏出恰到好處的細膩與深邃的情感,從鍵盤手阿傑行雲流水的即興伴奏到小提琴手梁茜雯扣人心弦、催人落淚的悠悠琴音,無一不是渲染劇情的重要推手。尤其在高水準的音控表現下,更能讓所有觀眾透過耳朵聽見這些樂手細膩的音樂詮釋,每一個音符都如此通透,每一個樂句都如此動人,令人回味再三。
當然,演員在舞台上的表現絕對是PLUS版最大的亮點。今年,幾位主角的演技都有了大幅度的成長,或許是對於劇本的熟稔,又或許是經過了一年的咀嚼與沈澱,我所看到的每位角色在舞台上所流露出的「鬆」與「緊」更加自在、更加放得開,舞台上的角色彷彿飾演的就是他們自己的人生,在對白與歌曲中不見一絲尷尬、而幾位主角(事實上就是所有的主角)唱功之穩、水準之整齊更讓人難以相信他們原本並非出身自劇場界。我殷切盼望這些歌手演員都能繼續在劇場界發展貢獻一己之力,相信假以時日定會為台灣的劇場帶來更多的活力與良性成長。
其實《再會吧北投PLUS》對我來說,感受到的不只是戲劇實務中的技術升級,更難得的是戲劇涵義上的啟發與昇華,如同今晚吳念真導演在謝幕時所講的一席話,他引用了劇中角色的一句台詞這麼說著:「如果為了賺錢,就把生而為人的尊嚴與清白奉送出去,不顧我們生活的所在與未來的前途;像這樣的人,失敗了我不會同情,成功了我也不會尊敬!」
想想這段吳念真導演在一年多前所寫下的台詞,再對照台灣今日的景況,竟有著如此諷刺的巧合,不禁讓人百感交集。這席話值得讓身在台灣、共同為這塊土地努力奮鬥的我們深思,只願未來的我們都能在這塊土地上活得更有尊嚴,自由而無懼。
最後我要謝謝綠光劇團,因為累積了這一點一滴的改進細節才能讓這齣音樂劇更加成熟,也要謝謝台前台後所有工作人員,因為有他們的努力與付出才能讓舞台上的演出得以美好。《再會吧北投》未來若有機會再度上演,請別再錯過了,這絕對是值得你我走進劇場親身體驗的一齣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