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新加坡聯合早報
*【英公衛署研究:兩劑輝瑞或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對Delta和Alpha同效力】
研究結果顯示,接種兩劑輝瑞疫苗對預防有症狀感染Delta毒株的有效性為88%,預防有症狀感染Alpha毒株的有效性為93.7%。研究人員強調,只注射一劑疫苗並不足以形成足夠強的保護力。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23-1172478
*【美國12歲以下孩童下月底或可開始打疫苗】
美國總統拜登說,12歲以下孩童預計8月底或9月初就能夠施打冠病疫苗,並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將建議12歲以下孩童在學校戴口罩。拜登當天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出席一場選民對話會時,也再次呼籲美國民眾儘快接種疫苗,稱只有未接種者才會感染冠病,並說“只要你接種疫苗,你就不會死”。美國兒科學會和兒童醫院協會聯合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已有超過400萬名兒童確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23-1172481
*【被列為冠病密切接觸者 英國一周內近62萬人須隔離】
英國官方資料顯示,截至7月14日的一周內,英格蘭和威爾士有近62萬人被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列為冠病患者密切接觸者,接獲通知須進行隔離。路透社報導,英國官方資料顯示,有61萬8903人收到了來自冠病追蹤應用程式的警報。資料顯示,英格蘭有60萬7486人收到了警報。英國幾乎所有行業企業警告,在這麼多員工不得不在家隔離的情況下,他們正在努力維持其運營。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2-1172416
*【梅克爾:疫苗接種率越高 人們就越自由】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德國冠狀病毒病例的增加令人擔憂,敦促人們加緊接種疫苗。梅克爾說,“我們都希望恢復我們的正常生活……我們疫苗接種率越高,我們就越自由。”據報導,德國疫情反彈仍在持續。該國疾控機構週三(21日)公佈新增確診感染冠病病毒病例數達2203人,是近一個多月來首度突破2000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2-1172413
*【東京奧運又有兩海外選手染冠病】
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組委會22日宣佈,又有12名奧運相關人士冠病檢測結果呈陽性,包括兩名來自海外的選手。這兩名選手曾在奧運村逗留。除因賽前集訓來日的選手等之外,奧運相關陽性患者1日以來總計達87人。共同社報導,除兩名選手之外,陽性患者中還包括六名居住在日本國內的業務委託工作人員,以及四名來日的奧運相關人士,其中兩人曾在奧運村逗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2-1172215
*【美國第一夫人抵達日本】
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22日抵達日本,她將作為美國代表團團長出席23日的東京奧運會開幕式。吉爾・拜登將在當天晚上于東京的迎賓館出席日本首相菅義偉伉儷主辦的晚宴。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2-1172226
*【彭博社:印度實際冠病死例 可能介於130萬至500萬】
據彭博社報導,印度的實際冠病死亡人數破百萬,可能介於130萬至500萬,即使最保守的估計,也是目前美國死亡人數的兩倍以上。這些來自研究模型和地方政府的資料,是印度官方統計數字的三倍以上,進一步證明印度疫情的實際情況被嚴重低估。儘管莫迪政府公佈的冠病死亡人數約42萬,人們對此卻日益質疑,官方被指以較低的死亡率來捍衛抗疫記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23-1172479
*【澳洲僅15%人口完成疫苗接種 莫里森為未達預期目標道歉】
澳洲冠病疫情未見緩和,總理莫里森昨日為疫苗接種計畫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道歉。莫里森面對各方責難,要他加快接種疫苗的速度。目前澳洲每天接種的冠病疫苗不到15萬劑,僅15%人口完成接種,比其他許多發達國家的接種率低得多。莫里森說:“我很抱歉我們未能達到今年初預期的目標……顯然地,有些事情我們能控制,有些則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23-1172480
*【消息:美國考慮撥款16億美元強化高風險環境冠病檢測】
據報導,美國政府將宣佈撥款16億美元,在監獄等高風險環境進行冠病檢測。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率先引述美國一知情官員說,拜登政府正在加快對冠病檢測方面的投資,以應對感染率快速增長而冠病疫苗接種率降低的問題。另據彭博社,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瓦倫斯基表示,美國的確診病例再次攀升,一些醫院床位全部被佔用。她指美國現在已來到這場大流行病的“又一個關鍵時刻”。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553
*【英國食品業將啟動冠病接觸史每日追蹤檢測】
英國政府決定在食品業啟動冠病接觸史每日追蹤檢測,本周之內就在超市配送中心優先設立檢測點,多達500個檢測點應可在下周投入服務。英國國家醫療體系(NHS)接觸者追蹤應用會向有冠病接觸史的民眾發出通知,給他們貼上ping標記並要求自我隔離10天。英國政府週表示,通過每日追蹤檢測,被貼上ping標記的食品業員工只要每日檢測結果呈陰性,就可以繼續工作,無須隔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549
*【歐盟過半數成年人完成冠病疫苗接種】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斯皮南特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根據歐洲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的最新資料,歐盟54.7%的成年人(超過2億人)已完成兩劑冠病疫苗接種或接種了只需一劑的強生冠病疫苗,68.4%的成年人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歐盟在冠病疫苗接種方面取得非常大的進展,大多數公民已接種冠病疫苗。據報導,歐盟委員會的目標是到今年夏天為至少70%的成年人接種冠病疫苗,從而形成群體免疫。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月早些時候曾表示,歐盟有足夠的疫苗確保在本月底前實現這一目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547
*【確診病例持續上升不可掉以輕心 世衛疾呼印尼實施更嚴格管制措施】
世衛報告強調,印尼全國34省中病例不斷激增的13省,還必須另外採取“緊急措施”壓制疫情。 根據報告,34省中有33省的冠病檢測呈陽率超過20%。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23-1172473
*【疫苗供應緩慢 泰國擬爭取加入COVAX以獲取更多疫苗】
泰國官方坦承獲取疫苗的進度緩慢,並準備爭取加入全球冠病疫苗獲取機制 (COVAX) ,以獲取更多疫苗供應。泰國公共衛生部昨天通報,新增1萬3655起冠病確診病例,是連續第二天的單日新高,累計病例45萬3132起,其中逾42萬或近94%是在進入4月份後出現的。泰國昨天再增加87起死亡病例,累計死例3697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23-1172474
*【馬新增病例再破萬起 超過半數無症狀】
馬來西亞昨天的新增冠病確診病例依舊過萬起,其中有超過半數是無症狀病例。馬國已連續10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高於1萬起,昨天通報1萬3034起,是歷來第二高;最高紀錄為7月15日的1萬3215起。全馬至今累計確診病例達96萬4918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23-1172475
*【遼寧安徽廣東均發現本土無症狀感染者】
遼寧省瀋陽市昨天新增一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該病例為南京來瀋人員,由瀋陽市主動篩查中發現,目前已轉入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3-1172554
*【韓國首都圈最高防疫響應延長至8月8日】
韓國政府決定將首都圈第四級防疫回應與禁止晚上6時後三人以上聚集措施延長至8月8日。韓聯社報導,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第二次長全海澈表示,首都圈現行防疫回應措施將於7月25日結束,但綜合考慮疫情第四波大流行勢頭依舊,政府決定再延長首都圈現行防疫響應兩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576
*【美國副國務卿:希望朝鮮對重啟談判作出回應】
韓國總統辦公室援引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說,美國希望朝鮮對其重新開啟無核化談判的提議作出回應。路透社報導,謝爾曼是一名與朝鮮打交道方面有豐富經驗的資深外交官。她在21日晚些時候從東京抵達首爾,在亞洲之行的第二站與文在寅總統會面。據報導,朝鮮之前拒絕了美國總統拜登領導新政府提出的會談建議,使人們對迫使朝鮮放棄其核武器和導彈計畫的前景產生了新的懷疑。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2-1172406
*【南非騷亂死亡人數增至276 當中168人疑遭謀殺】
南非政府官員21日表示,因前總統祖馬入獄引發的騷亂,死亡人數由20日的215人增至276人,其中168人疑遭謀殺,警方正在調查。騷亂於兩個星期前在祖馬的故鄉誇祖魯納塔爾省爆發,後來演變成搶掠和縱火,並蔓延到最大城市約翰尼斯堡所在的豪登省。目前騷亂已大致平息,但是單在夸祖魯-納塔爾省,經濟損失就達到約13.7億美元,該省有161個商場、11個貨倉、八家工廠受到嚴重破壞。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2-1172394
*【倫敦市政府將撥款協助移民港人在英定居】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說,巿政府將會撥出90萬英鎊,協助抵達英國的港人,包括尋找房屋、教育和工作。北京去年實施《香港國安法》後,英國政府推出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簽證計畫,為港人移民到當地提供新途徑。英國政府估計,今年會有大約12萬3千至15萬3千人申請簽證。薩迪克·汗透露,至今有超過3萬4000名港人申請簽證,但因為疫情關係,大部份人仍未抵達英國。他相信,四分一至三分一的抵埗者,會選擇倫敦作為目的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3-1172560
*【法電集團建議關閉臺山核電站但稱決定權在中國】
法國電力集團(EDF)昨天表示,如果類似臺山核電站燃料棒的問題發生在法國,他們就會關閉這個核電站。根據路透社報導,儘管這家法國國有控股集團作出上述表態,即建議關閉雙方合資經營的廣東臺山核電站,但並沒有直接呼籲中國停止運營,而是說應該由持股70%的中國廣核集團(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Group)來做決定。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3-1172567
*【美軍在阿富汗實施空襲 支持阿安全部隊】
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當天在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說,美軍過去幾天在阿富汗實施了數次空襲,但他拒絕透露空襲地點等具體細節。另據美國媒體引述國防部一名官員的話報導,美軍週三和週四在阿安全部隊的要求下實施了超過4次空襲,其中至少兩次旨在摧毀塔利班從阿安全部隊奪走的軍事裝備。空襲的其他目標包括塔利班陣地,其中至少一處地點位於阿南部坎達哈省。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570
*【全球多個網站短暫斷網 雲端供應商確認與駭客無關】
總部位於美國的雲端服務供應商Akamai Technologies說,該公司更新軟體配置時觸發網域名稱系統一個軟體缺陷(bug),導致部分使用者無法訪問一些網站。網路狀況追蹤網站Downdetector表示,數千名用戶報告了全球民宿預定網站Airbnb、美國家庭裝飾品與建材的零售商Home Depot、旅行預定網站Expedia和金融服務公司Charles Schwab網站出現故障。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546
*【美網安部門稱中國駭客 網襲美能源管道規模超出想像】
美國政府網路安全部門20日發佈報告說,中國駭客對美國能源管道的網路攻擊範圍和危害程度都要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23-1172483
「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的推薦目錄: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心得] 淘寶7-11取貨- 看板e-shopping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問題] 台灣圓通配送問題| e-shopping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淘寶菜鳥集運物流顯示包裹已到達目的地? - 網路購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陳小妞。買淘寶。 - 大陸內地物流跟 國際淘寶物流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京東購買手機送貨也太久了吧(第7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問題] 淘寶官方直送卡了很多天沒動靜- e-shopping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問題] 淘寶海運清關異常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Re: [心得] 新手淘寶官方海運踩雷記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問題] 淘寶包裹由於客户簽收異常原因出現異常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問題] 淘寶海運清關異常 - PTT評價 的評價
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國內火紅的BNT疫苗到底怎麼來的?
我建中學弟,許英昌博士很用心尋找資料,整理出輝瑞製藥廠和BNT合作的歷程,從去年(2020)三月至今,團隊光為了這個疫苗的研發投入超過三十億美元(將近一千億台幣)。
文章中也節錄輝瑞認為他們的研發能成功的五大要素,非常值得台灣的研發團隊學習及思考。台灣要能從疫苗的研發經驗學習,從科學上早期的投入,才能掌握最大價值。早期科學的投入要深且廣,資源要夠。雖然早期投入大多數無法確定能否成功,但那就是基礎科學能力的累積及提升,這樣的打底功夫,才能有真功夫。期待為政的各界,在科學研究領域要長期多多支持。台灣的科學實力是很強大的,但能否有戰力,人民長期的支持很重要!科學界也要展現自我能解決真正問題的能耐。
許英昌博士的文章:
從輝瑞及BNT,我們學到甚麼?
2021年2月, COVID-19已肆虐全球,輝瑞乃全球第一大藥廠,專長開發對抗癌症、發炎免疫、心血管、新陳代謝及傳染病等藥物及疫苗。員工79,000人分布於125個國家。2018年和德國BioNTech(簡稱BNT)合作,應用其mRNA的技術,開發流感疫苗。mRNA製藥最大突破,來自賓州大學卡麗可(Katalin Kariko)及瓦士曼(Drew Weissman)教授,2005年發現打入mRNA會被免疫系統排斥,而另外一種tRNA(運送RNA)卻不會,推理因後者在結構上以假尿苷取代尿苷,接著卡氏合成mRNA時以假尿苷取代尿苷後,發現mRNA不但不會被排斥且所表達蛋白質增加十倍,打開mRNA製藥新領域,卡氏目前服務BNT。
自1990年代起,大藥廠已不再設研發中心,藉由併購或與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及授權等,以快速取得更多製藥標的物。BNT 2008年由兩位土耳其裔薩辛(Vgur Sahin)及圖雷齊(Ozlem Tureci)醫生夫婦創立,擁有設計mRNA的關鍵技術,專注應用mRNA於個人化癌症治療,和輝瑞執行長希臘裔布爾拉(Bryan Bourla),更是摯交。傳統製造減毒疫苗需數年,1960年代製造麻疹疫苗最快也花了4年。兩家公司已有合作先例一拍即合,在短短十個月內即獲FDA核准,乃全球第一個以mRNA為主對抗covid-19的疫苗,成功的密訣為何?
2020年3月1日,薩氏撥電給輝瑞疫苗研發主管,詢問是否能一起合作,檢測BNT已開發出的20種候選疫苗,當時並沒有任何一以mRNA為抗原的疫苗或藥物被核准。3月11日,WHO宣布全球大流行。3月13日,輝瑞提出幾點重要指導原則,第一,分享見解及設備,期許所有科學人,和BNT分享藥物開發上的專業知識,並協助臨床試驗及監管程序。第二,提供製造能力給予經核准的治療藥物及疫苗。第三,建立快速反應的科學團隊和聯邦單位合作以對抗疫情。
3 月16日,輝瑞決定全力以赴和BNT共同開發疫苗及治療方式。即使費用高達30億美元也在所不惜。一般開發疫苗約需10年,費用約10-20億美元,一切以拯救人類生命為最高原則。3月17日,輝瑞和BNT簽訂意願書,BNT提供研發mRNA疫苗平台,篩選候選疫苗, 而輝瑞則發揮其執行臨床試驗的強項,並向各國監理單位申請許可,協助BNT大規模生產並提供上市銷售的管道。輝瑞提供1.85億美元給BNT作為預付疫苗研發費用,疫苗上市後雙方各承擔一半研發費用。爭取時間為首要考量,雙方決定「同時」測試20種候選疫苗,並婉謝聯邦政府的資源,避免受官僚制度影響開發進度。
如何製造 RNA疫苗?
將帶有病毒棘狀蛋白的DNA放入質體中,大腸桿菌含質體,在發酵槽中大量複製,產生數億個DNA質體;再用酵素切割質體,分離出棘狀蛋白DNA,將DNA缐性化並過濾純化,科學家接著加入鹼基及聚合酶,將DNA轉録成mRNA,反覆測試其純度及基因排序後,並包裝於脂奈米內,冷凍包裝並運送到目的地。
4月12日, 研究人員從20個候選疫苗縮減到4個。但由於緊急,輝瑞請求FDA核准其動物及臨床一期(20-100位志願者)一起做,未來臨床二期和三期也能一起做。4月23日,在德國展開第一期臨床驗,5月,已縮小到2個候選疫苗,並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並使用不同劑量。早期結果相當不錯,每一個候選疫苗需要打兩劑,相隔三周,但不知道哪一個較好。7月23日,研究人員發現兩個候選疫苗皆能產生免疫反應,一個似乎產生較少的副作用,例如發燒或發冷。
輝瑞從來沒有生產過mRNA疫苗,需要新的設備及製程,跳出傳統模式以增加輸出,更令人眨眼,莫過於任何候選疫苗,皆得保存在零下,以維持疫苗的穩定及效力,從製造品管運送到施打等所有步驟皆嚴格管。11月超過三萬多人施打mRNA疫苗後,保護率達95% 。12月11日,FDA核准緊急使用授權,2021年5月7日,輝瑞及BNT已向FDA申請完全許可。
輝瑞BNT成功的密訣為何呢?布氏指出,第一,團隊努力,相當感謝BNT及輝瑞團隊,不眠不休的努力。第二,目標清楚,心中只想完成任務,從不考慮投資報酬率。輝瑞有責任解決社會面對最大的問題,若不行,我們都沒有未來。第三,勇於追求夢想,面對一不可能的任務,必須鼓勵跳開傳統束縛的思考模式,過去可行的方式,未必能打造一嶄新的現實。第四,科學自由,科學家不受預算及官僚所牽制,輝瑞沒有接受美國及德國政府的協助,也不需向他們解釋我們的決定。第五,高道德標準,輝瑞和BNT彼此信任合作無間,共同尋求改變,是成功重要關鍵。
總而言之抗疫是長久之計,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別人的成功,也絶非偶然。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疫苗,如何從現有資源中,學習合作分享智慧,展現靈活思考模式,凝聚台灣科學人的智慧及向心力以力挽狂瀾,我們真的做不到嗎?
作者﹕許英昌博士
現任單位﹕英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這並不只是公民素質的問題,而是亞洲共享單車營業者本身,就是以營利為主,無視城市長期發展的商業人士。而毫無評估就盲從引入的地方政客(包括本校的管理階層),則是無嚴格規畫與遠見的短視者。......
......我在共享單車的事件中,看到的並不是「科技至上主義者」宣稱的「進步」,而是短視、貪婪與文化匱乏。也顯示出台灣這麼多年來心態上的脆弱點:我們對事物的「信仰」如此薄弱,對適合自身環境的建設沒有看法,一旦有新事物出現,就不顧一切地接受、投入,並且表現出自卑
。」
感謝吳明益老師客觀且全面的分析,台灣良心。
#我拒騎Obike
(這篇文章因涉及公眾議題改設公開,臉書轉貼無妨,因為能把下面的討論也一併呈現,但拒絕媒體轉抄。已增加補記一、二,若要看完整照片請點相簿。)
今年四月,東華大學成為Obike全臺灣最早的據點之一,據說是由於校方考量其他方案失敗之後,發現新加坡的Obike有意進軍臺灣,且以東部為最早的登陸點,遂一拍即合。由於整個四月份都是免費試乘,Obike遂成了一時風行的校園景觀。
隨著Obike的布局,台灣各地此時都已經陸續出現這種「共享單車」,讓我驚訝的是,媒體報導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在臉書貼出一文,把「共享單車」視為一種「進步」指標。這篇報導充滿二手資訊,報導轉述林中斌的臉書,而林中斌又再轉述「旅居國外友人的看法」。報導中說,這位友人覺得上海的「卡式台胞證」、「支付寶」與「共享單車」領先了台灣,其中共享單車用手機掃描QRcode就能解鎖,使用手機定位便能搜尋車輛所在位置,使得Ubike的定點租車介面顯得落後。
為避免概念的誤植,這裡強調的不是針對個人意見的評論,而是這一兩年來媒體想呈現的「台灣再不努力就要遠遠被中國拋在後頭的焦慮」。這類的談話看起來雖然是「城市建設」的社會議題,事實上卻是對經濟或科技生活層面落後中國的焦慮感。也可能是單純臺灣本身對追求「進步」有著「單向度」的焦慮感。
我是一個單車迷,很期待臺灣成為一個單車島。這十幾年來到世界各地城市旅行時,都一定注意到「公共單車」,並且親身試乘。所以我想簡單地談談我對Obike,乃至於對這類焦慮感的看法。
1.
雖然很早就有人做小規模的嘗試,但大約千禧年之後「公共單車」(Public Bicycle System)才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概念,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智慧型公共單車是2005年法國里昂(Lyon)的Vélo’v。法國經驗的成功感染了歐洲各國,各種公共單車的設施遂一時風靡。
從單車百年史來觀察,單車的發明原本就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象徵,甚至許多文化運動(如女權運動)也息息相關。但隨著汽機車的平價化,單車一度變成落後、不體面的交通工具。不過隨著地球日等環境運動的抬頭、石油危機,都市人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等組合性因素,1970年代後單車重新站穩了都市交通工具的位置:它不再強調運量、舒適、快捷,而以休閒、健康、節能的新面目出現。
公共單車的意義大致有幾項:一是解決都市大眾運輸系統「最後一哩」的交通問題,二是推動都市觀光,三是一種平民生活型態的選擇。
我在2007年到北歐旅行時第一次乘坐公共單車,在哥本哈根的街頭,公共單車是為了遊客而準備的。哥本哈根是一個平坦的城市,街道管制嚴格,極少有寬闊的馬路,但自行車的專用道卻是四通八達。當時我騎的公共單車是像大賣場的手推車一樣,只要放進五克朗(價格憑記憶可能出錯,若有錯請告訴我)硬幣就能推出車輛,歸還時則也退錢給你。單車上面有哥本哈根的市區簡圖,提供遊客使用的意圖非常明顯。
與這種陽春的系統不同,同一時間我到斯德哥爾摩就看到當時充滿「科技新鮮感」的公共單車系統。它必須購買專用卡,獲取密碼後再解鎖單車。除了和現在Ubike使用「多功能卡片」來解鎖不同以外,站體與單車的造型都非常類似。事實上Ubike的設計很明顯就是取法自法國與北歐的系統再加以改進。
2008年我到法蘭克福時發現了另一種「非定樁」的租賃模式。法蘭克福的Nextbike是以撥打專線,從而獲取密碼的方式來解鎖單車。每輛車都有一個編號,費用則是以手機費或信用卡收取的。非常明顯的,這就是類似Obike這樣租用概念的原型,只是當時置智慧型手機還不普及,google map的細節也還不夠而已。發展到一定程度,GPS定位每輛車輛是可以預期的事。(後來與腳踏車師傅研究發現Obike也不是真的能定位每輛車,因為車上根本沒有定位系統,它應該是藉由智慧型手機還車進行定位。)
2.
而無論使用哪一種系統(定樁或是GPS尋車),城市發展公共單車還有硬體、個人素質和法律三個層次的問題。發展公共單車相對順利的城市,多半是氣候上較適合騎單車的地區,它第一個需要搭配的硬體便是專用道與專用號誌。在公共單車風行之前,歐洲國家就已經注意到這一點,因此不論是多麼窄的道路,單車通常都有一席之地。
但長距離移動單車畢竟很耗體力,這就有賴公共運輸支援。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無閘門」的,也就是進入時無人無機器驗票,要自己到打票機前面打上時間。車票有時候在同一個「交通圈」裡是一樣價錢,在一定時限內轉乘免費。售票機則會販售「腳踏車票」(一人一輛腳踏車的價格合計),如果你只買了單人票上車,被查到將會重罰。(歐洲國家這類罰則之重,有時候高達數百塊歐元,所以千萬不要無票上車,不划算的。)而歐洲不少單車城市的企業都會在公司裡設置淋浴間,讓單車通勤族能清爽上下班,因此長距離通勤仍使用單車者不在少數。
2011年我在柏林時,便曾和林育立一起租用腳踏車(單日計價)到北方幾處國家公園。途中上巴士、火車、電車都沒有問題。這也意味著,除了短距離使用外,擁有一輛單車對假日旅行或長距離通勤來說都是很方便的。
與硬體同樣重要的是騎乘者的素質,而所謂公民的素質又是依靠習慣與文化(鬆)和律法(嚴)兩部分來決定。我在北歐騎單車時,第一次被當地臺灣外交人員的小學子女教養,轉彎時應該打手勢(指向轉彎方向),停車減速時也應該打手勢(手掌朝後,手臂呈九十度)。我很驚訝這在挪威、瑞典與丹麥都是日常常識。隔年(2008)我在德國弗萊堡旅行時,第一次看到學童訓練騎車禮儀與考單車執照的場地,當地朋友告訴我,至少在弗萊堡,這是小學學童的基本課程。
至於法律則是維持秩序的最根本手段。在哥本哈根,單車專用道通常設在人行道與公車專用道之間,在臺灣這個位置至少還有大量的機車共用,所以常行不通。在巴黎,單車專用道和公車專用道則是重疊;在柏林,單車專用道通常是人行道的一部分。2011年我再次前往柏林時,朋友一再告誡,絕對不能散步在單車專用道上,單車族會毫不留情地響鈴並且給你白眼。(當然,單車也不能侵犯行人空間,行人也能告發他的。)
後來我到美國Davis的時候,更看到一個「單車城」的風貌,在Davis所有的車輛都得禮讓單車,我難以想像這在「汽車優先」的美國竟然做到這樣的文化。Davis甚至在法律上規定,所有新建案都應該包括單車「綠道」。為了實現單車城市的理想,Davis也停止了「四線道」馬路的建設,用以抑制汽車使用者。在這過程中,信仰單車文化與信仰汽車文化的勢力必會持續拉鋸。(但這不代表沒有爭議,關於Davis的爭議太過複雜,我暫且在此打住)
沒錯,當法律與硬體設備到位了以後,該地居民是否真的「信仰」單車文化才是考驗單車城市是否成功的最根本因素。
並不是說歐美的制度就一定好,但硬體、法令與人民素養兼顧的設計,確實使得單車通勤或旅行在部分歐美城市旅行是件愉快的事。而個人擁有一輛單車(歐洲人通常會有一輛單價較高的運動或休閒用車,人均擁有單車的比例很高),與單日或多日租賃的個體戶商店(小成本經營,會與騎車者建立情感),以及提供短程接駁的「公共單車」(大企業才有足夠資金投入),共同聯結成一個單車網。雖然氣候、經濟、城市條件有所不同,但許多層面都值得台灣可以參考。
3.
因為是「接駁最後一哩路」,公共腳踏車的價格通常設定在「便宜過一般公共運輸」,又能讓公司維持營運與獲利的區間裡。以巴黎為例,買一張24小時的租用卡是1.7歐元,單趟30分鐘內免費,接下來第一個時段為1歐元,買月票就更便宜了(地鐵票單買一張是1.9歐,一次買10張票的折扣價是1.45歐)。
但這次在亞洲主要由中國資金推動起來的共享單車,顯然價錢又比這類設計要低廉許多。(在上海的收費是每30分鐘人民幣一塊錢,在臺灣則是每15分鐘2塊台幣,但別忘了,台灣使用信用卡是「境外消費」,還得付手續費。)這種低價誘惑將撼動的是「擁有一輛車」的生活方式。因為GPS定位使得這類車能停在任何地方,單筆低價又使得消費者花錢花得「不知不覺」(甚至忘了還有一筆押金在業者那裡),再加上省下維修費用的占便宜心態,這一波共享單車造成某種程度的風靡是很合理的事。
但我認為共享單車仍有許多問題有待改進,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以前,它既不「先進」,也不會是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良藥。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說明一下。
從硬體來說,共享單車為了解決被偷竊或占用的問題,通常在設計與造型上都不同於一般單車,讓你「拆了零件」也沒用。Ubike座墊就使用了特殊管徑,變速系統走內線,輪組的拆卸對一般人來說也並不容易。這些Obike都有注意到,它連車鈴都做在右把手的內環。但為減低成本與故障機率,勢必犧牲舒適度。Obike採用的是單速系統,為避免爆胎與換胎,使用了非打氣式的實心胎。這使得Obike的騎乘舒適度降低,在大學校園勉強可行,可是在部分橋樑或緩坡地形騎起來就非常吃力。此外,仔細觀察,Obike的用料品質遠遜於Ubike,Ubike除了由捷安特設計以外,部分零件甚至使用了高檔的Shimano。
但進一步來說,低度維修也還是需要維修。Ubike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脫鏈、煞車不靈、發出異聲、變速損壞。當你發現它壞了的時候,在停車時將座墊反轉,意即告訴下一個使用者與維修人員「這輛車壞了」。Obike的報修系統看起來更為先進,它只要在手機App上傳資訊即可。但事實上,Obike為減低成本(才能以這麼便宜的價格租賃),它首先減少的便是用料的紮實度與人力服務。我在東華大學紀錄了五輛使用一個月就報修的單車,其中兩輛嚴重毀損(一輛鏈條脫落,一輛踏板脫落),目前已經超過四周都不見維修。不錯品質的車體與強大的維修是Ubike的優勢,通常在幾天之內,故障的車輛就會處理完畢(籃子裡的垃圾也會被清除),當然,它也就相應要支出成本,價格競爭上當然弱於Obike。(另外還有一個變動成本是車輛調度,初期都由政府補助吸收了。)而從車輛的整備來看,因為有車輛調度,Ubike車上的垃圾都很快被清除,但Obike則不然。
我曾請教過校園內及附近腳踏車商家對Obike風靡造成的衝擊,他們提及據說Obike似乎有承諾要與在地商家合作維修,以彌補因這種巨大企業對零售商造成的衝擊,但目前看來並無下文。
亞洲多數國家的公共交通設施運量極高,因此不能隨時牽車上去。(台北捷運只能假日運輸單車,就讓我深感痛苦。)共享單車的出現適時解決了這個問題,並進一步對「每人擁有一輛車」的文化造成打擊。因此,單車零售商與社區型的維修店家,以及風景區的個人租車業叫苦連天是可以想見的。也就是說,這或許是另一波「唯有巨大資金才能獨占市場」的殘酷競爭的開始。而競爭的結果,將會讓傳統腳踏車店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平民又失去一項靠手工技術就可以勝任的行業。
更別說此地的單車相關法令缺乏,單車文化也不成熟。Obike目前只在亞洲風靡的主要原因並非歐洲科技落後(正如我文中所說,2008年我就看過無樁公共單車的運作),而是他們認為這樣大量投放,將管理責任單向推給政府與人民的無樁公共單車不是「進步」,將是「災難」。
在中國,時而有人刻意破壞單車,甚至把車子投入河裡,搬回家裡的報導。在都市市容上,許多人騎到目的地的「最近點」,卻不會把那輛車騎回去,導致單車像個無主廢棄物在某個不會再有人租用的地點成為「化石單車」。在東華文學院的側門,就有一輛車停在樓梯前面,至今已經兩個月了,不移不動,等著颱風來把它掃倒。可以想見,颱風季一來,Obike將為台灣的「災難景觀」添上一筆。
這並不只是公民素質的問題,而是亞洲共享單車營業者本身,就是以營利為主,無視城市長期發展的商業人士。而毫無評估就盲從引入的地方政客(包括本校的管理階層),則是無嚴格規畫與遠見的短視者。
比中國共享單車更早,歐洲的Dropbyke公司在2014年即於美國邁阿密和新加坡試營運,它一樣是使用GPS定位,並用二維碼或發送PIN碼解鎖,它一樣不用固定樁,但要求用戶在結束整個行程後,將單車停到公共自行車停車位,並且必須拍照上傳照片,以確定車輛在沒有干擾公共秩序下停放好。在《界面新聞》的一篇報導裡指出,如果用戶無法停回公共自行車位,也可以結束行程的,但是你必須支付額外付的調度費,稱為「flex-drop」。他們也不像中國公司在上海一地就投入十萬輛單車造成淹沒城市景觀般的災難,而是嚴格計算適當數量,這便是企業注意到自身責任,法律也給予一定限制的具現。Dropbyke在巴塞隆那,截至2016年底僅僅投入150輛(目標是一千輛)。這初期投入數目甚至低於東華大學校園內的Obike。
類似Obike的共享單車為什麼要大量投放?除了擴大和消費者的接觸點以外,它還預先收取了九百塊的押金。當會員人數到一定程度,這押金就像是公司從人民吸收來的資金。它一面融資、一面吸金,創造了企業強大的印象。
但無視大量毫無節制投車的結果不只造成都市景觀的新混亂來源,將造成巨大的閒置浪費,單車在台灣的天候下健康停在那裡的壽命不會太長的。中國目前已出現了廢棄共享單車的墳場,這是以「環保」為名的鐵馬革命最大的諷刺。
我在共享單車的事件中,看到的並不是「科技至上主義者」宣稱的「進步」,而是短視、貪婪與文化匱乏。也顯示出台灣這麼多年來心態上的脆弱點:我們對事物的「信仰」如此薄弱,對適合自身環境的建設沒有看法,一旦有新事物出現,就不顧一切地接受、投入,並且表現出自卑。
美國交通運輸專家蘇珊.傑林斯基(Susan Zielinski)曾說,單車不只是交通而已,它關係到城市生活的轉變,影響居民的安全。單車城市的概念,是「讓街上充滿眼睛,讓人流連街頭,如此一來人們便可以參與城市。他們越是深入地接觸,就越會關心這個地方。」
像我這樣長期做為一雙眼睛在街頭上,用單車參與這個城市的人來說,我肯定不會希望有一天這城市被以「共享」為名的「盲從」淹沒。
§§§補記。不敢打擾各位另發文,我把補記一與二寫在這裡。(原文在相簿標題)
補記一:(2017年7月14日)
這周我與腳踏車店老闆接觸,研究Obike車體,發現Obike也稱不上是科技單車。
1、 Obike應該沒有自身定位的能力,它是藉由前一位還車者的定位,來設定在app裡的位置。一旦有人未租借而移動(比方說車輛調度、比方說拖吊),它將無法定位,也就是說,消失在軟體的定位上了,因為原先的定位,還留在單車已經被移走的地方!
2、 Obike全車都是廉價裝備,最先進的是那一對實心胎,除了外胎以外,裡面填充的推論是某種高密度棉,以保持車輪彈性。因為這種胎的密合度甚高,因此一般維修店無法手工裝胎卸胎,推估是機械裝胎。
3、 除開這對由臺商「建大輪胎」所產製的特殊胎(在中國製造),車體與裝備都是中國製,當然中國製不一定就都是不好的產品,師傅說以專業眼光來看,漆與電鍍品質皆差,已經開始有掉落的現象。前後煞車均為鼓煞,這種煞車的好處是壽命長,壞處是一段時間後需要調整。長久下去,若無維修,煞車系統的狀態堪慮。(關於Obike有沒有裝籃子的版本有不同說法,此處將原文有誤之處修正。)
4、 由此再進一步,Obike究竟有沒有維修的誠意?我們認為是沒有的。因為我聽到的一個例子是,因為很擔心日後生意受影響,有師傅集結地方的店家,想去跟Obike爭取維修生意,得到的回應是:並無這部分的預算。無論是否是官方的回應話術,都讓人失望。
5、 實際證明則是,校園裡的受損車輛,無一修復,已超過六周。
除開以上這幾點發現,還有學校或政府單位究竟是怎麼跟Obike協調的,我也萬分懷疑。目前臺灣第一個拒絕Obike的地方便是單車小鎮鳳林,而東華大學多容館後面停車場,清理出一片空地,停放了數百輛的調度車,據說就是被鳳林拒絕的這批車輛。或許學生會可以追問學校這是否合理?
如果有認識修車師傅就知道,他們最痛恨的就是修理學生從賣場買來的中國製廉價單車,只賣不修,又因用料不紮實超難修。讓人難過的是,部分地方首長與學校把這種不重視長期使用,像免洗餐具的設計當成寶一樣宣傳。
以下附上兩張照片,一是東華大學多容館後面的Obike暫存空間,沒有遮雨或其它設施,已經倒了一排,不少開始長蜘蛛網。東華的同學可以去現場看看,看看你手機上顯示有幾輛車? 證明我所言不虛。
另一方是東華側門停的一輛Obike,已被藤蔓纏繞,估計若學校不處理,它就會變成牆和植物的一部分。問題是,學校又為什麼要派員處理?為什麼有一家公司是如此賤視自己生產的物品,而能誇稱這是共享經濟,新創科技?
補記二:2017年8月2日
本周補充關於Obike在面臨政府與消費者壓力後的改善狀況,以下資訊均為直接接觸,但為避免約僱人員的困擾,我就不直接寫來源,但我個人負言責。
1、 已設立三個維修據點,但花東仍沒有維修中心,是由台北派下來的。因為花東腹地大,所以維修很困難。這次的維修是因為颱風來襲,所有花東車輛集中在東華大學多容館旁停車場。
2、 這次因應颱風,花東地區試著將可搜尋到的車輛回收後,寄放在東華大學校園內。但合約是一次性的,未必下次風災仍會這樣做。
3、 我記錄的校園內受損車輛,依然沒有在這次維修中獲得修復,顯見Obike雖然開始願意改善維修,但制度面上仍很有問題,大家乘坐Obike要注意自身安全。
我認為這代表Obike有心改善目前的營運,算是正面發展。但其間仍透露些許問題。比方說為什麼東華大學校園成為Obike遇風災的調度中心,與廠商的契約到底為何?希望開學後能獲得學校的說明。
謝這幾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全面否定無樁出租單車的意義,而是做為一個單車愛好者,很希望此地能朝向一個美好的單車文化前進,而不是讓企業運用法律的漏洞,牟利又製造問題。
●文章所附照片均由我拍攝。
●文中所引用的新聞網址:http://m.jiemian.com/article/1076908.html
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問題] 台灣圓通配送問題| e-shopping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 看物流狀態為「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https://i.imgur.com/X7WZSdo.jpg ... 稍候再撥」 下午快六點時又去問了集運客服一次反應電話沒人接聽的問題 ... ... <看更多>
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淘寶菜鳥集運物流顯示包裹已到達目的地? - 網路購物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兩週前有下單一批普貨,但是因為我買的蠻少量才五件東西,所以選擇用官方集運,啊好像是菜鳥集運啦,但是物流顯示已經卡三天沒更新了,問客服也都說不 ... ... <看更多>
目的地分撥中心發出 在 [心得] 淘寶7-11取貨- 看板e-shopping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第一次買
(人家說買之前應該先爬文 倒是真的)
因為在台灣最方便的就是7-11取貨了
所以在第一次購買的情況下 就馬上點了他推薦的7-11取貨
本來還在跟直接郵寄在做選取
不過看了一下如果是選擇直接郵寄 運費就貴了好幾百元
就二話不說點了7-11取貨 (我是用直接刷卡的方式)
這次主要的心得就是 選7-11時間上會非常非常的慢...
我是上午刷卡的 賣家是下午才收到訂單
在選擇方面 因為選了7-11取貨 所以就直接跳出付款選像了
還有 過程中只有收到刷卡成功的簡訊 其他的一封都沒有 都是自己在網站查的!
已下是時間流程
---
11-22 16:14:53訂單被物流公司接受
11-22 16:14:53訂單發送至韻達快遞
11-23 16:43:38在江蘇太倉市公司進行攬件掃描
11-23 19:54:41在江蘇太倉市公司進行下級地點掃描,即將發往:上海分撥中心
11-23 20:38:27在江蘇太倉市公司進行發出掃描,將發往:上海分撥中心
11-23 23:29:02在分撥中心上海分撥中心進行卸車掃描
11-23 23:35:58在上海分撥中心進行大包拆包掃描
11-23 23:47:16從上海分撥中心發出,本次轉運目的地:上海青浦區鳳溪公司
11-24 06:32:43到達目的地網點上海青浦區鳳溪公司,快件將很快進行派送
11-24 21:36:39在上海青浦區鳳溪公司進行派件掃描;派送業務員:吳曉峰
11-24 21:41:00在上海青浦區鳳溪公司進行簽收掃描,快件已被 圖像 簽收
11-25 16:16:35上海清關已完成
11-27 01:55:28【達裕通關公司】 抵達台灣,通關中
11-27 01:57:19【達裕通關公司】 台灣清關完成, 等待交接給配送公司
快遞公司:韻達快遞 台灣是圓通
--
然後28的早上收到 也就是大約是付完款項的 7天的後才會到達你手中
還有取貨我是自己跑去7-11問的!!!!!
短評:真的趕時間的 還是選台灣的拍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21.1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shopping/M.1417151200.A.E2C.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