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陳惠萍:什麼是理想中的美好城市?從大城小鎮的永續實踐一窺究竟.....(12/23/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城市是人們居住、打拼的地方,「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你心中的理想城市是什麼樣貌?
一座美好的城市會是何種樣貌?有許多學者都提出了想像。
最早可追溯自1898年伊比尼澤.霍華(Ebenezer Howard)所提出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針對英國都市問題提出一種平衡人工與自然區域比例的都市空間規畫,也開啟在城市實踐人類發展與自然共生的啟蒙思潮。
美國城市生態學者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於1987 年出版《Ecocity Berkeley: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y Future》一書,提出「生態城市」(Ecocity)概念,強調尋找人類與自然的平衡原則,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標準。
生態城市可自行供應所需的能源與食物,並且降低居民的生態足跡。這樣的城市將對環境更加友善、減少污染、土地利用與全球暖化;此一概念也被視為永續城市的雛形。
近年,對於永續城市的構想藍圖還有: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循環城市、韌性城市等,亦可被視為兼顧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生態共榮的城市烏托邦。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下,「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永續城市的探索起點: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
為了在城市治理中導入永續發展思維,國際上有許多城市開始採用「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VLR),透過系統性的檢驗架構強化市政發展與SDGs指標的連結,進而提出地區戰略、接軌全球永續行動。
VLR可視為在地城市與全球銜接對話的重要工具,不只幫助地方政府分享實踐SDG的本地化經驗,也可透過數據監測、系統性地檢驗成果。依據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IGES)所發佈的《State of the Voluntary Local Reviews 2020》,我們可以看見全球各城市的自願檢視報告重點及其所回應的SDG目標。
紐約市是第一個在施政計劃中納入SDGs的城市先驅,同時也提出全球第一份VLR。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有15個領先城市提出VLR,其中包含兩個台灣城市:新北市、台北市,9月時桃園市成為台灣第三個提出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的城市。
永續城市的模樣:全球與台灣的大城小鎮故事
2018年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KCC)和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共同發表一份「2019年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報告:城市挑戰與創新」,其中介紹了20 個城市案例,說明不同地區的城市如何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回應城市永續發展的挑戰。
於此,本文希望帶領大家從大城小鎮的案例出發,更進一步窺見永續城市的可能樣貌。
(1)連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Big Data),成為更聰明的智慧城市:
以2019年獲得全球智慧城市獎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例,其透過12項智慧城市解決方案「GrowSmarter Project」,解決城市人口、住房、交通及能源等基礎設施等問題,藉此推進城市永續發展。
然而,居住在最聰明的城市,人們將擁有怎樣的生活?在這本《歡迎來到世界上最聰明的城市》手冊中,呈現2040年斯德哥爾摩的城市日常,映照我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在這座智慧之城,除了便捷且低碳的公共運輸,還可透過密集的感測網絡確保交通一路順暢。此外,城市中的數據中心與網路服務,將可遠距提供完善的學校教育、居住/工作空間與高齡照護服務。
更饒富趣味的是,在這座網路無遠弗屆的未來城市裡,還將保留專屬的「離線區域」(Offline Zones),所有VR、臉部辨識及數據廣告等都將被屏蔽,成為這座科技喧囂的城市中能夠暫時「離線而居」的空間結界。
智慧城市結合物聯網科技不只解決各種問題,也可幫助市民參與城市管理。
例如,巴西里約熱內盧透過發起「資料群眾外包」(data crowdsourcing)計劃,鼓勵貧民區青少年,製作社區衛星(將數位相機綁在風箏上,並加上簡易配件),俯照城市街景。
此外,城市營運中心也鼓勵居民透過智慧型手機標示所遭遇的城市問題,如街道照明故障、蚊蟲孳生的垃圾堆等,不僅可減少緊急事件的通報時程,協助市民快速取得各項訊息,亦可以作為城市管理與規劃方向的基礎。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發展核心更在於如何透過科技應用服務弱勢對象。以智慧城市常見的自駕車科技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其如何幫助偏鄉銀髮族、身障人士及一般民眾,共享自由、安全且便利的暖心運具,藉此紓解高齡化社會下的各種問題(例如:日漸凋零的高齡駕駛、偏鄉大眾運輸因路線成本而遭裁撤)。
日本軟銀自駕車概念影片「バスがまた、通るようになったから」:
https://youtu.be/g4f_HEplM5A
(2)以人為本,讓所有人都幸福的城市: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曾說:「當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好的時候,你必須要把生活在其中的人都納入考量」!因此,一座幸福宜居的理想城市,也必須讓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民都能感受美好。
日本橫濱的未來城市計劃中,便以「A Community for All」為目標回應高齡化社會的各種挑戰。
過去,橫濱市曾是日本最繁華的港口城市,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橫濱市因為人口老化、低出生率的影響,不只讓橫濱成為嚴重高齡化城市,也導致當前城市體系運作的隱憂。
為此,橫濱市採取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實現滿足各年齡需求的全民社區。其中包含:住房多樣性、智慧能源管理、環保減碳等設計。例如,依照人口統計及家庭收入設計住房區域,滿足不同居住需求。
其中,城市住房示範計劃也與電信、能源管理、保全公司合作,打造可視化及用戶友善系統,並且透過能源管理系統以優化能源供需,實現具有節能環保、循環利用且具防災功能的智慧住宅。更重要的是,在實現全民社區的願景過程中,橫濱市十分強調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協作,方能真正落實全齡友善的城市設計。
由此可知,以人為本的精神將是永續城市的重要核心。如同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丹麥哥本哈根在其政府都市計劃書中所強調:「城市是大家的,市民不論貧富、種族、階級都能平等的享受哥本哈根的城市生活」。
於此,我們也看見所有人共好的理想城市,其核心並非全然現代主義的高科技追尋,而是蘊藏於城市設計當中的民主精神,以及回應SDGs不遺落所有人的理念,才能打造出讓每一個人都幸福快樂的城市。
(3)綠色低碳,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城市:
城市是人口聚居之地,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往往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來源。為了邁向永續發展,近年許多城市已積極承諾使用再生能源並減少碳排放。參考CDP發布的「再生能源城市地圖」可以窺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百座城市的電力七成以上來自再生能源。
此外,百分百再生能源也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英國有80多個市鎮組成UK1oo,承諾於2050 年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美國亦有58個城市加入環保團體的「Mayors For 100 Percent Clean Energy」計劃,宣示2035年達成10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地方能源革命不只在城市興起,更在鄉村城鎮展開。在德國有70多個小鎮已經實現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夢想。以德國知名的能源村Wildpoldsried為例,在這個人口僅有2500人的小村莊,自1998年起即由市府結合公民參與投入發展生質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發展,如今已成為100%使用再生能源、享譽國際的綠色能源村。
人口老化凋零的農村社區,轉型綠能不只創造地方經濟,更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支持青年回鄉。德國綠色小鎮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見再生能源發展如何結合經濟與環境共榮,此外過程中亦可落實公民參與及社區共享精神,像是2017年曾訪台的Wildpoldsried副市長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自身也參與其中。其在住家屋頂裝設太陽能,並將電力賣給當地社區市民。
在台灣,也有原鄉部落期盼轉型綠能與生態共好。2020年由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的「點亮比亞外」部落綠能公益計劃,即是希望邀請全民一起關注台灣偏鄉部落的電力需求,用綠能點亮比亞外長老教會、支持部落能源自主。
未來這座自發自用搭配儲能設備的太陽能電廠將不只為教會節省電費支出,還可幫助提供老人共餐服務、溫暖更多獨居長者。更重要的,使用再生能源也將支持比亞外成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護藍腹鷴的綠色生態部落。
幸福不在他方:城市烏托邦的永續追尋
城市是全球永續戰役的關鍵節點。換言之,所有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都是在地的(All SDGs are Local)。因此,這場從全球到台灣的城市轉型浪潮中,我們必須透過SDGs的「在地化」(Localization),方能實現更多兼顧社會、經濟與環境共好的永續城市。
然而,未來永續城市的輪廓並非固著不變的。伴隨時空流變,不同階段的城市發展也將面臨迥異的人口與環境挑戰。因此,追尋幸福的城市烏托邦或許將是一場無止盡的追尋。而在這條持續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可藉由SDGs指引方向,並且納入所有人的參與,一起走向共同想要的未來!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92
♡
社會住宅實踐指引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七月專題 #宜居城市 ▌ 黃麗玲:宜居城市的理論實踐與規劃教育
七月專題邀請到台大城鄉所教授黃麗玲擔任 #客座主編,這次專題是麗玲老師宜居城市課程的成果精選輯。黃麗玲老師是全球化都市、社會住宅、亞洲城市研究的專家,「宜居城市」是她獲邀到夏威夷的東西研究中心(The East–West Center, EWC)的重點研究項目,「宜居性」是她在規劃理論與實踐上長期關心的關鍵課題。
「雖然『宜居城市』是規劃界常用的語言,但是在都市理論上它卻是個傘狀概念,只有少數學者試圖賦予清楚的定義、概念,建立理論系統,也很難說已有具共識的 #理論典範(paradigm)。比較準確的來說,宜居城市作為一個 #規範性理論(normative theory),正處在一個各家爭鳴、甚至語義競逐(contested)的狀態。然而正是這種不穩定性可能帶來的創造力吸引了我。」
在這一篇專輯導言之中,好像跟著作者,進行一次深度、系統性,並且相當精彩的宜居城市課程總結。首先,循著「宜居性」的指引,對經典的規劃理論探問「城市發展的價值」;接著,嘗試引入「聯合國發展指標 」(SDGs),目的並非當成排名、評價性的指標,而是作為 #社會溝通工具,成為廣泛性都市治理的溝通語言,並且對台灣的社會脈絡做適宜性的指標調整。最後,回到個案的專題討論,關鍵在於宜居性如何成為一項策略回應每個城市的發展後遺症。在這篇文章中有詳細介紹本月的各篇專題的內容,歡迎點閱瀏覽。
---
稍微岔開主軸,從專討的討論過程可以發現,麗玲老師相當重視學生各自的背景,並且引導學生挖掘原創性的案例與主題。例如澳門同學針對這次疫情,談論中國兩個特區—澳門與香港—的抗疫雙城經驗,或是鼓勵台南同學在交通悲劇的台南談「綠色交通」。重點是,引導學生針對城市發展難題思索規劃的可能性。可以說,這一篇文章不只是專題總論,或許可以看成是一位規劃教育者的第一線報告吧!
#七月專題
#宜居城市
#黃麗玲
#規劃教育
#聯合國發展指標
https://eyesonplace.net/2020/07/07/14653/
社會住宅實踐指引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直新聞週一報】
1.北市大直1女反鎖屋內!《大直風華》社區,家屬心急報案…警消破門見她明顯死亡。→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603/1729291.htm
2.台北市中山區大直北安路巷內一棟大樓內《大直風華》,今(3)日下午傳出一名7旬老婦倒臥家中,四肢僵硬明顯死亡,警方目前已封鎖現場要調查老婦死因。→https://www.ctwant.com/article/54718
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鍾愛大直豪宅,5年前才砸下將近3億元,買下大直西華富邦的一戶,高樓層景觀宅,傳出今年(2020年)3月,夫人張淑芬也以偉儀藝術公司名義,再砸2億元,購入4樓的一戶,空間約165坪,扣除車位後,每坪單價達137萬元,未來打算作為慈善藝廊的空間。→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0528F03M1
4.今年第1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家族以偉儀藝術有限公司法人名義砸2億元再入手1戶北市大直豪宅「西華富邦」4樓,據悉,張淑芬積極從事慈善公益事業,也讓愛畫畫,因此新入手的4戶推測可能當作慈善藝廊。→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178674
5.大彎北屬商業區、娛樂區,都市計畫明載不能作住宅使用,卻有多達1678戶違規商業宅,市府於中山區通盤檢討時,允許繳回饋金每坪5.2萬元即可「就地合法」,市長柯文哲又自爆,指當地單一且自住的僅占16%,遭社會大力抨擊。→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5171255448.html
6.台北市中山區的大直一帶,不但臨近內湖科學園區,還擁有眾多豪宅、商場和許多重要建設,響亮的名聲讓網友戲稱它為「大直國」。對此,有網友就好奇在PTT發問:「大直是不是很多有錢人阿?」文章瞬間在網路上掀起熱烈的討論。→https://www.chinatimes.com/hottopic/20200531001062-260804?chdtv
7.專賣珠寶及保健食品的文森保羅免稅店,2018年間因欠債致王姓債主進入台北大直、高雄夢時代店「搬貨」。事後,文森保羅負責人謝正杰因侵占店內寄賣鐘表的雅典娜公司28只手表遭起訴,台北地檢署另查出謝同意搬貨,卻控告債主涉強制罪,今依誣告罪將他起訴。→https://udn.com/news/story/7321/4594955?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2-news
8.京華城熄燈後,大直變成新的親子客聚集地!業者把室內引進史努比跟Baby Shark樂園,11點百貨剛開門,就有爸媽帶小孩報到,業者說最近假日業績多了五成,另一家百貨在戶外打造卡丁車道,周六第一天開幕,吸引超過200位,其中多達六成都是家庭客。→https://news.tvbs.com.tw/life/1332359
9.宜華國際副總經理、台北萬豪酒店副總經理蘇慶福表示,「西華富邦」總銷達450億元、共198戶,西華飯店、台北萬豪飯店和宜華國際大老闆劉文治,保留的10戶,自己和家族成員居住,不對外銷售,因此實際上可售戶數為188戶。→https://ctee.com.tw/news/real-estate/281428.html
10.2020台北端午龍舟錦標賽,如期於6月25、26日登場,預計在基隆河大佳段河道大直橋下舉行。為符合防疫指引,台北市體育局縮小比賽規模,僅開放大型龍舟公開組,包括男子組32隊、女子組8隊、混合組40隊,已全數報名額滿。→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588373
11.這幾個月被悶壞了?隨著梅雨季與初夏的到來,火鍋和燒肉的飯局也瞬間排滿,這回我們拎著幾瓶美酒,來到大直萬豪酒店一樓的葫同燒肉十號店,一解對燒烤的食欲,從燒烤風格到搭酒學問,讓短暫的午間時光萬般精彩。Add/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199號一樓。→https://www.carnews.com/article/info/996d270c-9f22-11ea-ad31-42010af00004
12.6家誠品收店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對書業影響較大之處還是通路生態的改變。比如士林店及大直實踐店收掉之後,台北市圓山、大直以北的書店只剩下天母的金石堂及紀伊國屋書店。→https://www.twreporter.org/a/saturday-features-independent-bookstore-used-books
13.北市一名年約50多歲的張姓男子,去年跨年夜去T.G.I.Fridays星期五美式餐廳(大直店)消費,結帳時掏出1200元小費並跟其中一名服務生說,「You Fucked Up!No tips!」接著暴走狂罵「王八蛋」等不雅用語,挨告公然侮辱。台北地檢署調查時,張男辯稱是指「搞砸了!」檢方不採信,今依法起訴。→https://udn.com/news/story/7321/4607339
14.大直的藥師說他光這幾天訂單就收到160盒,最主要維持客源1片5元幾乎沒賺,另間藥局藥師跟廠商訂3萬多片口罩,因為太多人要買,中衛很夯的彩色,7月才能到貨而且還會漲價。→https://news.tvbs.com.tw/life/1332914
15.北市消防局大直分隊員 薛皓文:像如果在比較低樓層,可以運用我們雙節梯,三節梯的情況下,那我們會使用我們的圓盤切割器。我們會直接把這個帶上去,然後直接對鐵窗做破壞。如果它鐵窗沒有很堅固的話,也是可以直接用破壞剪,對,我們可以直接用破壞剪把它剪掉。→https://www.peopo.org/news/460821
社會住宅實踐指引 在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Taipei 的推薦與評價
正在興建中的#南港機廠社會住宅 即是全球第一個取得「BS 8001:2017」循環經濟 ... 智慧社宅不僅是永續發展的實踐 更是提升城市美學的關鍵力量~~ 更多精彩內容就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