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恭喜 吳曉萍和Jo Wfa抽中書。請私訊收件人姓名、地址、手機,由出版社協助寄出。謝謝。
🤤【抽書活動】--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小樹文化
。
推銷員說:「這個最高級,但是你買不起。」
你:「給我包起來!」
很熟悉的對話嗎?
。
在伯恩的理論裡,這是一種心理遊戲。
表面上有一種溝通,但是還有另一層隱藏的溝通。結果你被激了,衝動買了,一時忘了之後的分期付款經濟壓力。
無論是你或推銷員,所有人日常都在進行心理遊戲,有的有意識地,多數人則是無意識的,彷彿有一套寫好的程式或腳本,自動化的交流著。
不用講那麼術語,心理遊戲就是「人際社交」,但僅是其中一部分,其他還有情境、腳本、角色…而伯恩把它們分析出來,套以數學方程式的比喻說明人們是怎麼互動的。
伯恩最廣為人們熟知的自我狀態分為三種:P父母我、C兒童我及A成人我,各有特性,維持個人的健康平衡。參照下列圖片,雙方狀態的溝通分析,會出現好多種交流及不同層級。(但如果數學不會就是不會,會看得霧煞煞)
。
那麼,最原先的信念,人類為什麼要這樣溝通?為什麼不直來直往就好?
本來確實是可以的,在兒童期幾乎都是如此,可是成長中被社會撫育、被文化形塑,這些無形的潛規則讓你後來覺得「直白=沒禮貌」,加上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的,習慣傳承下來,你不得不學會了「婉轉溝通」,你若要特立獨行,就會被排斥、說是外星人…
早先兒童期的溝通除了直接,還有更重要的生存目的,人類需要「安撫」--即被另一個人認可;需要「親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若缺乏這些將形同行屍走肉。兒童還可以直接說「我要抱抱」、「我就是要」,但成人後就被限制了,你還是這樣說會被套上不成熟或幼稚的標籤。那成人還是要安撫及親密怎麼辦?心理遊戲於是誕生,一方面消遣無聊(EX:在團體裡講幹話),一方面調情曖昧(EX:我家有貓會後空翻,要來看嗎?),進可攻退可守。大家都在追求安撫與親密,但是都用婉轉的心理遊戲。
。
溝通分析模型:互補溝通(理性的好溝通)、交錯溝通(產生困境)、隱藏溝通(言外之意、暗示)。參看下圖。
「心理遊戲」的定義:一系列朝著明確、可預測結局連續進行的互補式隱藏溝通。表面合理卻藏了內在動機,甚至是有陷阱的溝通步驟。
推銷員說:「這個最高級,但是你買不起。」
若是直接溝通,對方是善意提醒,你會說:「對,你說的沒錯,真可惜!」
但社交上這是隱藏溝通,對方暗示與貶低你窮買不起,而你被激了要證明給他看,結果進了推銷員的陷阱。
心理遊戲是全人類社交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可參看心理師粉專的問體重遊戲:https://reurl.cc/n5zGke)。書裡第二部分析了36個常見的心理遊戲腳本:生活遊戲、性遊戲、婚姻遊戲、聚會遊戲、諮商室遊戲及暗黑遊戲。在第十一章裡,諮商師、社工與案主也會進行類似的遊戲:「我只是想幫你…」或「我就是不行,做不到…」。大家都無意識地交流,全都陷在遊戲裡,並導向負面結果。
。
其實很多人害怕脫離腳本,因為舊有的、熟悉的(但效果差)他們才放心。伯恩作溝通分析,是要我們準備好,因為解決之道需要主動與創新,有以下三要素:
「覺察」:超越所有類型的行為
「自主性」:不被過去程式影響
「親密」:你能直接往這目標去就不會想心理遊戲有何報酬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316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874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需TAG一位朋友+留言:「人類心理遊戲的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P.44)」
🤤🤤
。
活動日期:110/9/17(五)18:00~9/22(三)12:00截止喔(放連假所以比較長)
9/22(三)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得書一本🙋♀️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限台灣本島)。
「社會心理學第十版」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PrideLa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求書-社會心理學(原文第十版) - 朝陽科大板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心理學二手書籍交流站】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社會心理學例子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社會心理學例子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No.1 豆瓣热门社会心理学图书TOP10 |《乌合之众 - YouTube 的評價
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睡到三點 】
近日掀起網絡熱話的ViuTV節目《ERROR自肥企画》,四位主持:「Dee哥」何啟華、「193」郭嘉駿、「肥仔」梁業以及「反省中」的吳保錡各自獲製作團隊賦予「自肥」機會,其中「193」的新歌《睡到三點》MV ( https://bit.ly/2SgcDvv ) 於周二晚(18/5)的第12集裏正式公開,由「格仔導演」劉諾衡(Mike,化名MIKECOLD B.)掌鏡,「小薯茄」的阿冰和「啱Channel」的樊沛珈(阿Gi)擔正女主角,MV截至今日(21/5)下午四時半的點擊率已超過51萬,更成為YouTube本地熱門短片冠軍。
為配合新歌宣傳,「193」今天下午突然在個人Instagram直播「新歌解說會」,從歌曲創作理念、歌名,以至有批評指他靠Auto-Tune執聲幾個範疇,統統都有花時間耐心回應。在英國Bangor University主修心理學的「193」直言,《睡到三點》的歌名本來叫《Déjà vu》,此乃心理學專有名詞,中文解作「既視感」,簡單點說就是似曾相識,「意思係你明明印象中呢件事已經發生過,但其實你係剛剛先遇到,就係一個咁嘅思緒嘅交錯喇。」何解最終會變成今天的出街版本?原來跟市場推廣策略以及現年18歲的美國樂壇新人王Olivia Rodrigo有關。
《睡到三點》由 Madboii 作曲,並身兼編曲和監製,「193」則負責填詞。在Instagram的「新歌解說會」上,「193」解釋原本這首歌叫《Déjà vu》,並將這種「似曾相識」的意思放進歌詞和MV之中。「本身首歌無論係歌詞,定係MV上都有呢個意思,希望大家睇完之後會思考一下,究竟兩位女主角(阿冰與阿Gi)係咪真人呢?定係有一個係真,有一個係假呢?」
不過現在推出的歌名卻變成《睡到三點》,「193」坦言這是按照市場推廣策略而修改的新歌宣傳手法。第一個原因是撞歌名,「其實上一個月呢,有首英文歌叫《Déjà vu》派咗台,都有幾千萬人聽,我費事撞歌名。」
「193」沒有指出那是誰的作品,但那首《Déjà vu》其實是美國樂壇新人Olivia Rodrigo的新作,MV於4月2日在YouTube首播,至今累積瀏覽率已突破7,000萬 (https://bit.ly/2RyL3K0) ,這位被喻為「2021年最閃亮新人王」的Olivia Rodrigo本來是演員,今年一月推出第一首派台歌《Drivers License》 ( https://bit.ly/3oycvUs ),結果橫掃全球,深得年輕人喜愛,連續8個星期成為「Billboard Hot 100」冠軍,更在英國單曲榜達奪連續9周第一,更穩守Spotify全球單曲榜第一位連續54日,MV至今累積點擊高逾兩億,而日前她在「2021英國音樂大獎」(The BRIT Awards 2021)現場演繹《Drivers License》,YouTube的點擊率在一星期內累積超過900萬。 ( https://bit.ly/34a9bFr )
撞名,亦因為太過常見。「193」直言試過在Google搜尋「Déjà vu」這個關鍵字,「應該會Search唔到我首歌,反而會Search咗呢啲心理學嘅Terms,會Search到人哋嘅MV,所以就諗住改一個中文嘅歌名,『Déjà vu』中文係叫『既視感,我覺我好奇怪呀呢個名,然後就同《自肥》Writer阿暉(麥可暉)傾,傾傾下就決定用《睡到三點》,幾有意思。」是的,以派台宣傳而言,叫《睡到三點》能夠用得到的點子確比「Déjà vu」來得多,當然選擇容易增加曝光的字眼吧,而「193」連DJ或音樂節目主持怎樣介紹新歌也想到了:「DJ Tag歌嘅時候可以講,個主唱都有個『三』字,同埋『睡到三點』嘅意思好廣泛,究竟係因為你身邊冇伴侶陪住你,所以你先三點都未起身,(因為)冇人叫醒你呀,定係你尋晚經歷一件好傷心嘅事,所以你需要瞓到三點?呢個係一個思考空間囉。」
如果細讀《睡到三點》的歌詞,譬如「Shawty的心/就像海底針/咪笑我痴筋 baby/사랑해요」、「睡到/三點/想起/Last night/気持ち」,既有廣東話,又有英文、韓文和日文,又如「總會想起天真講過同你結婚/想你為何藍剔不覆我/跟你遇見/令我一生改變Getting Better/到海角天邊/跟你浪漫相見」,乍看有點詞不達意,甚至有人站在道德高地看此曲,認為內容毫無涵養,負責填詞的「193」解釋,歌詞曾經多番修改,不一定要有意思,「我就係想佢盡量向MK方面發展,即係MK妹最鍾意聽嘅嗰啲情歌,老一輩係聽唔明㗎,其實啲歌詞你完全係睇唔明咩意思,因為歌詞唔係好需要有意思,而家嗰啲18、19歲嘅Rapper,佢哋加好多Auto-Tune嗰啲情歌,擺上YouTube已經有幾百萬人聽,我就係希望可以做到呢啲MK情歌。」
而在直播開始後不久,「193」便說《睡到三點》的編曲風格較為新穎,「聽開流行曲嘅人係唔慣聽呢啲歌,邊有流行曲係個Hook(即歌曲賣點,一般會把Chorus用來作為Hook),即係Chorus會擺喺最頭?我就係特登將呢個洗腦嘅Hook擺喺頭中尾,但一般流行曲只會出現兩次。」他還解釋新歌點解要用Auto-Tune。「大家好似仲未慣Auto-Tune,我唔係因為唱唔到所以加Auto-Tune,呢個係一個Trend,令到首歌嘅聲音更加有質感,呢啲係一啲新嘅嘢,希望帶到畀大家。」Auto-Tune為現時流行音樂製作很常用的一種人聲效果(Vocal Effect),其中一個常見用途為將歌手原本的聲線改變成仿如機械人的聲線,「193」指這種技術在中外相當流行,「你聽下Juice Wrld、Post Malone同埋Travis Scott等等Rapper全部都係用Auto-Tune,係好基本嘅嘢嚟,所以想澄清番,我絕對唔係唱唔到。」
【 ERROR ╳ 格仔導演系列報道 】
《無制限OT編集団の行動綱領》MV點擊突破150萬:
https://bit.ly/3oDoNL3
「無限制OT編集団」的社會責任:
https://bit.ly/33XZ5Y9
「Mike導」承認兩年半前已構思「鳳凰不死鳥整蠱大計」:
https://bit.ly/3wixIo5
自肥可恥,但很感動:
https://bit.ly/2QiqUY4
「Mike導」IG暴升:
https://bit.ly/3eE91wd
「Mike導」親解《ERROR自肥企画》主題曲原因:
https://bit.ly/3xYwK22
《美女郊遊遊》第十集以山步行呼應亂世:
https://bit.ly/3wcjq8v
《花姐ERROR遊》的神奇魔法:
https://bit.ly/2QWOgTv
「格仔Mike」執導《我們很帥》MV兩萬蚊搞掂?
https://bit.ly/2QPvjCl
睇完開開心的《美女郊遊遊》:
https://bit.ly/2SNGb41
《美女郊遊遊》之陳欣妍係「保錡2.0」?
https://bit.ly/2RSrBb2
(2105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睡到三點 #error自肥企画 #ERROR 郭嘉駿 Denis Kwok 193 阿冰 - PingpingNg Ah Gi 樊沛珈 #廣東歌 做乜膠睇電視 我睇咗啲乜嘢 港人講電視 港女講劇 格仔mike導絕對應該有應援會
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PrideLa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年5月17日係「國際不再恐同日」,個英文名好長 -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簡稱IDAHOTB。
如果你年紀有返咁上下,就會睇住呢日由 IDAHO 變 IDAHOTB,不過依家性別身份咁多元,比較欣賞香港區集會籌委改嘅「IDAHO+」多啲。
點解要有紀念日?
因為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同性戀(homosexuality)喺《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分類標準》(簡稱ICD)中移除。同性戀同疾病脫鉤,亦都唔需要害怕會「患上」呢個病。呢個就係IDAHO一開始淨係叫 “against Homophobia” 嘅原因,你睇認識歷史幾重要呢~
30年前同性情慾被病理化。咩叫「病」?邊個有權力決定邊個有病?
醫療知識專業從來都係一種權力,醫生嘅決定彷彿無容挑戰...
快速回顧歷史
1952年美國心理學會將同性戀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第一版嘅心理疾病,描述同性情慾係一種「反社會的人格騷亂」;到1968年第二版再將同性戀歸類「性偏差」(sexual deviance)。喺50至70年代,當時外國對同志有乸型嘅刻板印象,以Fruit稱呼。政府曾經會跟蹤同志,收集佢哋聚集嘅地方。亦用一個叫Fruit Machine測試公務員嘅同性戀傾向:一開始展示普通男女照片,之後換做裸露嘅相,觀察受測試者瞳孔有無放大。測試不通過的話,輕則工作不保,重則可能會被拉去坐監,或者係注射激素等醫學治療。
以前喺香港出櫃真係好危險,喺1985年至1995年間,瑪麗醫院曾為最少20名男同志進行電擊治療,院方事後都承認根本無效。
隨住醫療與心理學研究發展,到1973年,美國心理學會宣布,將同性戀從DSM中除名。直到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跟住表態,將同性戀者從ICD第十版中刪除。
拗直治療仍然存在,並無想象中遙遠
社會學者Michel Foucault喺《瘋癲與文明》一書提到醫療化社會(medicalized society)將人分為「正常」與「非正常」嚟對待。佢拎十八世紀精神科嘅個案分析,當年嘅醫生會使用厭惡療法,例如浸凍水、綁束身衣等各種方法去「醫好」佢哋,實際只不過用恐嚇嘅手段逼佢哋學習點樣改變行為,睇落似返個「正常人」。
有睇《American Horror Story》或《Ratched》應該都睇到相關畫面,有冇被嚇親?!唔好以為呢啲咁恐怖嘅情節只會出現喺Netflix,時至今日,喺!香!港!都有機構掩人耳目咁進行呢啲「拗直治療」,使用噁心嘅治療方法對付同志,過程會一邊向同志展示同性相片,一邊利用藥物令佢產生噁心以及嘔吐感,從而嘗試令當事人對同性互動畫面連結不安情緒。2017年亦有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有醫院提供「拗直治療」,方法包括服用或注射藥物,仲有電擊等等。
促制定政策禁止「拗直治療」
香港心理學會喺2012年發表聲明,同性戀唔係精神病症,係人類性向正常現象;同時無科學證據指「拗直治療」有效及對人無害。聯合國、美國心理協會、澳洲心理學會等組織更加一致反對「拗直治療」,研究發現「拗直治療 」不但毫無效用,反而令當事人受到心靈傷害、更有引致抑鬱、焦慮以及自殺嘅風險。
一年又一年紀念5月17號國際不再恐同日,今日有同志可以活喺陽光下...
但唔好忘記,香港仍然有人喺暗地裡被逼接受「拗直治療」經歷創傷,而帶佢哋去治療嘅人,往往就係佢哋嘅屋企人。
加拿大、德國相繼通過法案禁止「拗直治療」,今年5月英女皇喺演說中有明確提到將會禁止矯正療法(“ban conversion therapy”)。可惜香港仍然未有制定相關政策。
要做到不再恐同嘅世界,需要大家同醫學專業人士一齊正視問題。
#pridelab #pridelabhk #BeTheChange #DareToBe #idaho #idahot #idahotb
#lgbt #LGBTQ #LGBTPride #lgbtcommunity #hklgbt #同性戀
#國際不再恐同日 #拗直治療 #禁止拗直治療 #性別平等 #性別平權 #性別多元
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心理學二手書籍交流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社會心理學 $400 近全新無劃記… ... 書況佳,少量畫線筆記,8成新)犯罪心理學二版,550元 3. (已售出) ... Sensation&Perception 10版(知覺原文書)$350(售出) ... <看更多>
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社會心理學例子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書名:社會心理學(原文第十版),原文名稱:Social Psychology,語言:繁體中文... 陳舜文,危芷芬,余思賢,出版日期:2021/07/01,類別: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看更多>
社會心理學第十版 在 求書-社會心理學(原文第十版) - 朝陽科大板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有同學有上過余伯泉老師的課,有這本書的嗎?想買二手的,有這本書並且願意出售的同學再麻煩下面留言價錢唷!謝謝- 社會心理學,朝陽科技大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