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滑臉書的你,日常主要與人互動、聯繫的管道是什麼呢?社群媒體在維繫與友人的聯繫、或與他人建立關係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社群媒體 是多數人們進行社交的重要平台之一。本周,輔仁大學社會系的張明宜老師以 #臉書 為例,試著討論 「#臉書是否讓我們愈來愈孤單?」
Quote:
對於個人的核心網絡人數、以及社會資本中,接觸具有較高聲望職業的人,前者是屬於人際網絡中的強聯繫,後者是接觸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受訪者還是傾向依賴較傳統的聯繫形式,亦即透過面對面的接觸來維繫。也因此,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否,並不是影響取得這兩類型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的關鍵因素。亦即,使用社群媒體和不使用社群媒體的人,可能原本就是不一樣的兩群人。有使用社群媒體的人,原本就擁有較大的核心網絡、也能接觸到較高社會地位的人,即便是使用了社群媒體,他們還是會倚賴面對面的接觸,來累積此二類型的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至於,社會資本的其他面向,接觸聲望較低的職業、接觸職業的聲望差距以及接觸職業數等,臉書上的接觸人次愈多,愈能幫助使用者接觸到更廣泛、更多元的職業類別,因而有助於使用者累積其社會資本。
……
臉書的使用者確實有比較高的孤單感、經常覺得自己缺少人作伴。而進一步比較臉書使用者的核心網絡成員是否在臉書名單中,可以發現有核心網絡成員在臉書朋友名單者,實際上也擁有較高的孤獨感。若進一步使用前述的統計控制方法來探究「臉書使用是否讓我們愈來愈孤單?」初步分析結果發現:和不使用臉書的人相比,這群有使用臉書的人,原本就具有比較高的孤單感、也比較容易覺得自己缺少人作伴,並非是使用臉書讓他們覺得自己愈來愈孤單。
張明宜/臉書是促進了社會聯繫,還是讓人們愈來愈隔離? 談社群媒體與個人的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
文章連結:https://twstreetcorner.org/2021/09/28/ming-yi-chang/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北京眼中,香港人到了英國後,就是「二等公民」。但這絕非必然。不少香港人也擔心到了英國後,要麼忘記了香港的根,要麼始終格格不入。但難道沒有兼顧的可能性?在英國,有不少移民群體可以作為榜樣,他們既融入本地圈子,逐步成為英國精英,同時又依然非常團結,能夠利用英國建立的社會資本,回饋本身社群。其中一個例子...
社會資本 在 WorkFace Taipe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北x台中x成都 | 09/22 #創變夜Live】
對很多人來說,2021年是世界驟變的一年!
因為防疫需求而產生的線上新經濟,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改變你我早已熟悉的傳統舊世界。
你準備好擁抱創新,一起投入這場史無前例的賽局了嗎?
讓我們一起回顧今天精彩分享!
.
🟡 WorkFace成都--敏姐(石敏)| WorkFace全球創業者社群 社群大使
「敏姐是如何與三所有結下良緣的呢?」參與夥伴-- @馮逸華分享到:對人和社群充滿好奇的敏姐,主要的動機是強調所有人服務所有人,以己之力所能及,共創立所不能及,透過連結每個人的一部分,在社群中皆能有所貢獻,同時建立線上連結感,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和付出。
「如果選三個段落,我會說這邊收穫最多!」參與夥伴-- 葉奕伶的精華是...
🔹不給挑戰貼上對錯好壞的標籤
可以感受到敏姐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戰士精神,面對社群這個日新月異變化的魔王,所有挑戰都是值得且珍貴的。
🔹不假裝知道未來
先承認自己對未來的無知和恐懼,在腳踏實地的投入解決辦法。對處於動盪不安現階段的我來說,都是非常珍貴且實用的建議。
🔹你的影響力,是透過這些人去產生感應的
想要製造社群影響力,就必須創造一群認同你理念或想法的人,並讓每個人成為節點,再多次擴散出去。
對於未來社群的想像,參與夥伴-- 陳怡如說到...
👉最後,敏姐送我們兩句話:「不假裝知道未來」、「人生的反向指標」。未來不斷在變動,過去我們認為要訂定目標,往目標邁進,但做社群卻是反其道而行,人與人的連結越多、信任就越多,相對的社會資本就越多。
只要認為方向是好的就持續做,至於要長成如何,那是社群成員共同創造的。所有的探索不給好壞對錯的標籤,在發展中自我成長,那便是「連結」帶領社群前行的未來。
.
🟢 WorkFace台北-吳思翰 Henry | TutorABC-T館
「這是一個打群架的時代。」
TutorABC T館館長 Henry分享的開場白,就。很。Impressive。
參與夥伴-- 盧韋廷分享到,這是一個打群架的時代,你我互助,創造雙贏!
🔸面對嚴峻疫情下,要如何找到線下場館定位?
起初因遇到客戶、家長的需求,沒有實體店面參觀,便有了線下場館的誕生,解決需求讓大家安心。而在既有資源下如何突破、和大家分享,還能結合虛實整合,透過Henry分享也提煉出很多新的思考點:
🔹思考點一:空間設備不變,人和內容時時變化,內容輸出即是新突破口
TutorABC從線上英文課程發起,慢慢地發現除了學科類的輸出,所謂的職人類課程也成為大家想學習的內容之一,便有了@GoGoldTalk 平台的產生,人人都可以成為講師,在線上分享所見所學,打破空間+區域的交流,成為一個知識匯聚之地。
🔹思考點二:這場疫情成為我們的常態,未來的備選都需要增加一個選項「與之共存的疫情」
這場疫情會結束,但不會消失,它反而會讓我們適應更多新生活方式或新商業模式的產生,我們要做的,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彼此互助,科技打破關係的疆界,也讓關係更快建立。
👉參與夥伴--林昕潔也和我們分享到,其實T館的競爭對手不僅侷限於教育界,包含Netflix、遊戲廠商等都成為分散人們注意力的來源,所以觸發學習的意願是必要的,讓坐在沙發上學習變成一種輕鬆方便吸收知識的模式。
疫情在這個時代變成常態,即使疫情過去,它已經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因此產業必須將疫情考量進去。
🔵 WorkFace Taichung-李庭毅 Kevin | 博智雲端科技 數位成長顧問
「數據經營或許很難與人產生直接的關聯,而在Kevin的分享當中,這兩者的緊密連結卻可以一覽無遺。」參與夥伴-- @林家伃分享,起初對數據也不感興趣的Kevin,其實對於創造力的工作最富有熱情,直到漸漸發現數據與人其實才是最息息相關的,便開始主動發掘數據裡所隱藏的語言與意涵:
1️⃣品牌的基礎是人,而人是由數據所構成!
在Kevin的眼中,數據其實掌握著不同用戶的期望,透過每天與數據培養感情,是Kevin了解用戶很重要的功課,從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當中,關注業務指標,隨時採取對的行動。
2️⃣細膩的溝通流程如何透過數據達成?
首先要設定明確的目標,接著進行業務流程梳理,其中報表也是關鍵要素,重點是歸納過程裡的邏輯,最後確認數據指標,透過分級設定不同區間,來制定、安排不同計畫並執行。
3️⃣理性的數據是為了感性的溝通存在。
整場講座中,Kevin不斷強調溝通的重要性,數據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出發,建立品牌的同溫層;數據使策略有跡可循,達到能夠被複製、可重現的規模化策略,最後品牌方能往更明確的方向前進,透過數位化經營使品牌價值有所發揮。
-
錯過精彩例會分享好扼腕?
別擔心,還有超級扎實的 #WorkFace7週年年會 等你一起翻轉,對新創的全面認識!集結 #文創娛樂 #社群經營 #品牌策劃 #數位平台 #創業募資 #跨境貿易 #Z世代職能 等七大領域,讓你一天參與,收穫享整年的線上盛事,這次你絕對不可以再錯過!
👉超值早鳥票熱售中🌐 更多詳情詳見留言處
#進化 #主題例會 #WorkFaceTaipei #創變者社群
--
社會資本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年,美國曾經發生幾個大電信商提案要將上網速度按照收費方案作出區分,因而引發大眾討論究竟「網路」是私人資產與服務還是具有公共性的一種服務領域。與此同時,網路的便利、普及以及無所不在,也讓它成為了對自由或威權控制來說是能載舟也能覆舟的水。在最近的十年內,我們已經見證了網路如何成為北非與阿拉伯地區反抗威權的運動催化與組織工具,同時,我們也觀察到網路如何在中國與香港成為威權統治的審查與監控工具。除此之外,在台灣,網路也成為了散播謠言、澄清謠言、扭曲世界觀或認識世界的平台。這些現象都明白的告訴我們,網路是一個可能性很高的工具,加上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脫離網路,因此,要正向的使用網路或負面的使用網路就直接受到使用者的意圖所影響。不過,問題就出在大多數的使用者無法意識到訊息背後的脈絡與意圖。今天小編要推薦的文章就是希望討論網路作為訊息傳遞工具的不同可能性與挑戰。
——————————————
網路是對抗極權的利器,還是政府監控之眼?
上個世紀末,網際網路甫萌芽,彼時正是自由無垠的代名詞。但不過十數年,獨裁政體已導入新技術,建置網路審查系統與防火牆,奪回資訊掌控權,甚至發動跨國資訊戰。當台灣成為境外假訊息的投放目標,我們又該怎麼面對資訊攻擊?「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林宗弘研究員,他與廈門大學政治學系張鈞智副教授合作,運用 153 國資料,分析國家網路審查與公民社會能量的交互關係。
跨入千禧年之時,傳言中國將著手建置防火長城,全面管制網路資訊流通,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Bill Cliton)嘴角淺淺上揚地微笑說,「祝他們好運。那就像是要把果凍釘在牆上。」
大約 10 年過後,透過社群平台的迅速串連,從網路點燃的燎原怒火,果真在 2010 年底掀起北非、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革命浪潮!一時之間,網路儼然成為組織動員的新興反抗支點,藉由虛擬世界的合縱連橫,便得以撐起更好未來的想像,動手打造屬於人民的明天。
「從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到太陽花運動,那時候主流的觀點是,網際網路有助於年輕人集結抗爭,或是獲得社會資本。」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說。
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下,「數位烏托邦主義」(Cyber-Utopianism)蔚為風行,人們相信隨著數位科技愈成熟、使用人口愈多,公民社會就能擁有愈大力量。
烏托邦論者立基於技術決定論,樂觀地相信網際網路的崛起,得以打破威權政體的資訊高牆,鬆動原先被政府一手掌控的單向訊息來源。人民不再只能被動接受資訊餵養,得以透過網路自由地共享資訊、迅速串連,召喚出集體行動。對於公民社會,網路無疑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賦權工具。
然而,當革命時刻的激昂褪去後,那些威權國家卻沒有被掃出歷史舞台,原先瑰麗的網路烏托邦想像反倒轉眼成空。
短短幾年,威權國家管控、壓制、操弄資訊的技術全面進化來說,乃至於發展出一整套資訊政治經濟學戰略。換言之,如今果凍不只牢牢地被釘在牆上,甚至連呈現在牆上的大小、形狀和樣態,也幾乎被資訊獨裁國家玩弄於股掌之間!
由此,另一套對立論述應運而生:面對新科技的突破,獨裁國家已重新再進化,運用新工具反制網際網路帶來的自由衝擊,透過高度的網路審查監控,再次壓制公民社會的力量。
原先普遍樂觀的烏托邦期待,究竟是如何走向宛如老大哥夢魘般的非預期結果?林宗弘指出,2010 年前後為關鍵分水嶺。在此之前,網路的崛起確實帶來強烈衝擊,因此多數威權國家的網路覆蓋率遠低於民主國家,即是因政體感受到數位科技的威脅,從源頭限制人民使用。但是阿拉伯之春爆發後幾年,威權國家的網路覆蓋率卻迅速攀升,不僅超過全球平均值,最後更越過了民主國家。林宗弘研究發現,這項飛躍性成長並非偶然,而是當權者有意為之的反制性操作。
過去,政府的反制是限制人民上網、抑制網路擴散,但大約 2012 年以後,威權度較高的國家,包括中國、伊朗、埃及、土耳其、俄羅斯,以及近年的泰國和馬來西亞,已陸續建置了網路審查系統(internet censorship),形塑出強大的維穩防火牆,得以遮蔽並扭曲訊息。換言之,國家已重新奪回資訊掌控權。因此即便網路更普及,但實則被套上重重枷鎖,甚至轉而成為國家打壓監控的有力工具。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internet-censorship-civil-society-information-warfare/
社會資本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北京眼中,香港人到了英國後,就是「二等公民」。但這絕非必然。不少香港人也擔心到了英國後,要麼忘記了香港的根,要麼始終格格不入。但難道沒有兼顧的可能性?在英國,有不少移民群體可以作為榜樣,他們既融入本地圈子,逐步成為英國精英,同時又依然非常團結,能夠利用英國建立的社會資本,回饋本身社群。其中一個例子是英國的烏干達人。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917540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http://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社會資本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入秋後天色在黃昏已轉暗,黑夜中的街市即使在疫情下依舊熙來攘往,除了買菜的街坊,還有一班人推着手推車,領頭的男子架着眼鏡,他斯文的氣質與街市的粗豪爽直似是格格不入,但他卻沿路與商販親切的打招呼說笑,商販也自動自覺的將菜放進手推車。男子不是搬運工人,而是收集餘菜再向基層派發的民社服務中心社工Kenny。
Kenny成立這個「糧朋好友」計劃的初衷十分簡單,只是將本身浪費了的食物分發基層,然而實行上卻遇上困難,首先是要尋求商販合作,「我哋去收菜唔係個個都一定要捐給,可能佢唔理解我哋嘅理念係咩,佢以為我哋拎去賣。」
幸而經過解釋,有檔販開始支持,更將這好人好事與其他檔販分享,現在街市有十多個檔參與,「檔販與檔販之間嘅溝通比我同佢講更有效,所以過程中雖然有困難,但我都好感動。」
疫情之下生意難免受影響,Kenny指近期受收的食物也少了,「都共度時艱,檔販或是商戶都盡咗力捐,頭先有檔販話畀條葱你,就算佢畀條葱,嗰份心意都喺度。」
這份心意正正是Kenny所透過行動在社區傳遞的,「食物係個過程,我覺得好重要嘅係人與人之間嘅關懷,係透過食物傳遞畀不同街坊」,他希望改變傳統派發的模式,「我想有更多居民參與,或者佢知道邊個街坊有需要可以送畀佢,希望可以畀到街坊有自主,鼓勵更多街坊在義工上參與。」
Kenny指,街坊的凝聚都需要經歷及過程,因此服務需以數年計,而他申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有助提供資源如協助推廣計劃及支援義工服務費用,保證計劃可以運行一段時間,「我哋知道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嘅目標,其實都希望社區有社會資本同埋人情味,我覺得呢個同我哋嘅計劃的初衷好似。」
計劃充滿人情味,是因為除了牽頭的Kenny外,幫手的街坊與員工也重視鄰里之情,「同事喺收菜過程從來都無話辛苦,我同街坊或者同事傾,點解你肯做,佢哋都會話係因為幫到街坊,盡量做,呢個都很觸動到我。」
Kenny亦強調不希望行動成為一種施捨,不希望街坊拿食物時多謝他們,因為食物根本是浪費了,街坊只是幫忙解決社區問題,「唔好令街坊嚟就覺得我係受助者,我希望打破呢種局限,所有街坊又好、同事又好,我哋都係為咗社區有更多關懷。」
在Kenny眼中的社區又豈止有街坊,他又在一些大專院校招募一些學生成為義工,冀在街坊間的互助之餘增加創造力及活力等新元素,「呢種互動會令街坊參加嘅動機會再強啲,唔只街坊之間自己去做,原來出面都有同學會願意就住社區嘅需要嚟中心回應,令街坊都覺得受關心。」
城大學生Tiffany是計劃的義工,在不同的服務後與長者黃婆婆成為好友,「我對長者服務情有獨鍾係因為我眼見長者係好需要人陪伴。」她希望可以將年輕的想法與生活進入長者的世界,「我最想係可以拉近長者同所有人嘅關係」,亦期望社會有多一點關心。
Kenny認為幫助別人不用找一個特定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出發,多啲關心身邊嘅人其實就足夠。」
社會資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是隔壁的窮鄰居,還是東協的老大哥?」介紹
訪問作者: 何景榮
內容簡介:
說到印尼,你首先浮現腦海的是什麼?
東協?印傭、移工?沙嗲?峇里島?
或者是……一片空白?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國,還是台中港的第一大進口國!
印尼人更是目前台灣人口占比最高的外國人!
身為台灣人,我們真的必須好好認識這個東協鄰居。
跟著「最了解印尼的台灣新二代、靠印尼脫魯的台灣囝仔社會學家」何景榮,
揭開印尼的神祕面紗、不可思議的各種面向,
以及台印之間動人的連結與故事!
搞懂印尼有多重要?
2002年就有媒體報導,印尼的丹堤咖啡有246坪,鼎泰豐五家有五種菜單。創造「金磚四國」一詞的前高盛投資公司首席經濟顧問歐尼爾,於2014年再提出「薄荷四國」,其中就包含印尼。2018年,已有2000家、2萬人左右的台商布局印尼市場;政府更計畫2020年在印尼設立台商專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預測,印尼的GDP在2023年將躍升為全球第六!
你知道嗎?這個東協鄰居,正與台灣發展出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台中港高度仰賴印尼進口的天然氣,印尼則倚賴台中輸出的工具機;印尼人目前是台灣占比最高的外國人,台印跨國婚姻下誕生的新住民第二代,早已不計其數,而印尼在台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數量和規模都位居第二。在文化上,台灣和印尼更有著親切的連結,不只是台劇和珍奶、雞排在印尼爆紅,你到印尼旅行也不用怕餓死,因為許多印尼食物的發音,幾乎跟台語一模一樣!
以前你不知道印尼很正常,但看了這本書,若沒有眼界大開、笑著流淚大喊「台印一家親」,那就很反常了。
無論你是單純愛看故事的人、印尼台商、正在學印尼語、準備去印尼玩的讀者,或只是想提升國際觀,何景榮的專業印尼觀察都能滿足你的需要。他擅長以武俠劇般的筆法,結合幽默鄉民口吻,用台印混血的雙眼,為你展現這片不可思議的新天地,無難度拉近你與「萬島之國」印尼的距離,除了知識滿載,更能摸清楚如何跟印尼人交陪、交朋友!
作者介紹:何景榮
印台客(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
麻辣人氣教授
十大傑出青年
印尼媽媽、台灣爸爸的印尼在台新住民第二代。自詡為「最多穆斯林朋友的基督徒」「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擅長「三秒觀察,立即辨識東南亞移工各國國籍」,頻繁受邀到各單位、學校,到處演講關於印尼的一切,聽眾總是讚不絕口。
早在1970年代,亞洲武打片熱潮襲捲東南亞國家時,負責電影拍攝業務的印尼籍何媽媽,與台灣籍的何爸爸在峇里島片場邂逅,譜出異國戀曲。跟著媽媽在說母語的環境下長大,何爸爸又在國營事業技師退休後擔任大樓管理員,也讓何景榮從小看見勞工的辛勞與偉大!
出生於印尼雅加達,三個月後與家人返台定居,在台灣受教育、成長。曾自言:「人生就像在打怪,每次看到歧視或瞧不起我的人,就像開始一個新的關卡。」為了扭轉社會對新住民第二代的歧視,一直以來以當「人生勝利組」來證明新二代並無學習障礙。從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畢業後,考取教育部留學獎學金和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2016年取得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同年當選第54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一路上獲獎無數,是辯論比賽冠軍暨最佳辯士、優秀學生第一名、外交特考第一名,也曾在德國杜賓根大學和泰國暹羅大學當訪問學人,在財團法人賽珍珠基金會擔任特聘顧問。
南亞海嘯期間,接受台北市政府委託,協助印尼受災戶導入教育資源。也曾經配合美國海巡署與中華民國駐美外館,出海營救受困於美國領海、我國籍漁船上的多位印尼漁工。Dcard網站上的紅人,被網友評比教學認真、有趣,學生也打出將近滿分的課程評鑑認證。曾為「獨立評論」「換日線」的專欄作家,目前為逢甲大學通識中心的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移民研究、全球化研究、印尼文、伊斯蘭與穆斯林文化、東南亞新創產業/電子商務、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
期許平反台灣人對東南牙人矮人一截的刻板印象,堅信所有在台新住民二代,都像同樣身為新二代、在印尼長大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有著跨文化的先天優勢與出人頭地的未來。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社會資本 在 社會資本 - 台大經濟 的相關結果
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是指社會上人群間的互信、互相了解、共同價值(命運共同體) 等讓人們可以共同生活的社會網絡與道德標準。 世界銀行的定義:「讓集體行動順利 ... ... <看更多>
社會資本 在 高中社會科- L5:社會資本 的相關結果
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我們將社會資本概括表述為:社會資本是相對於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一種無形資源形式,以社會關係中的信任、規範和網路為載體,既包括 ... ... <看更多>
社會資本 在 社會資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是資本的一種形式,是指為實現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透過社會網絡來動員的資源或能力的總和。社會資本在社會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管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