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自殺防治日,是國際自殺防治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的紀念日,希望在這一天,呼籲大眾重視自殺防治的議題。
這讓我想起今年與 心靈角落 一起舉辦的「小柔的最後一天-惡意時代」桌遊活動,那次讓我印象深刻,我們一大群人聚在一起,除了體驗在桌遊遊戲中的樂趣之外,更一起暢談所有有關精神疾病、憂鬱症、憂鬱情緒、自殺等,這些平時不太容易與人暢談的議題;透過桌遊,我們認識到更多關於憂鬱症的相關基礎知識,增加更多對於憂鬱症的理解,進而減少傷害的產生。
我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個日子,給自己多一些認識自殺、憂鬱知識的機會,試著理解他人可能的痛苦,也可能可以給予即時的聆聽與陪伴。
去年在台灣校園內,傳出許多令人遺憾的消息,這些青少年們可能還沒有即時得到相應的資源或陪伴,就選擇以自殺為自己的生命畫下句點。我希望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發生之前,社會能夠配置足夠的資源,盡量減少不幸的遺憾發生。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17 至 2019 年,15 - 24 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同時,相關統計指出,自殺已經成為 15 - 24歲、25 - 44 歲兩個年輕世代的第二主要死因。
台灣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情況,與許多國家近期的趨勢相同,顯示青少年自殺防治議題已不容忽視。
對此,時代力量也在今天召開了「世界自殺防治日 校園心理健康記者會」,我們提出了三點訴求:
一、為了讓第一線的醫療端人員及時了解受通報孩子的情況,要求衛福部及教育部盡速落實將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休退學狀況。
二、高達 67 %自殺個案學生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對此,我們要求教育部檢視問題及提出因應措施,應解決專輔人力流動率高、專輔人員行政工作繁重、專輔人力實聘率無法符合應聘數量等問題,讓專業人力得以專業久任,提高輔導效能。
三、為了讓離開學校系統、失學且失業的「雙失」年輕世代,不需自己面對心理健康風險,我們要求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服務。
此外,今天記者會也特別邀請到長庚醫院精神科,同時也是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的理事長——張家銘醫師,與我們分享校園自殺防治的三個面向:「自助、助人、求助」。
🟨 自助:提供足夠的知識讓同學能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認識自身心理狀況,分辨哪些情形可能有異狀,超出可以自行調適情緒的範圍。
🟨 助人:青少年不太會向專業人員求助,他最信任的是同儕、好友,所以如果你身為同儕、好友,懂得如何去支持、傾聽與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也非常需要學習,並不是每一個都懂得如何去陪伴陷入困境的好友。
🟨 求助:學校應暢通求助管道,建立穩定的專輔資源和人力,並且提供足夠友善的輔導資源。
有些人可能覺察到自己陷入困境,但卻害怕自己被貼上標籤,或是擔心身邊的人沒辦法接受一個有問題的孩子或朋友,這部分,都還需要社會大眾一起努力,讓情緒困擾、精神疾病能夠真正去汙名化,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像我們在玩桌遊遊戲時,正當的一起暢談所有有關精神疾病、憂鬱症、憂鬱情緒、自殺等問題。
在世界自殺防治日的日子裡,我希望大家都能一起關心青少年的自殺防治,共同守護兒少心理健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
社會 汙 名 與 心理健康 在 簡煥宗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月經貧窮」議題,在世界各地備受討論。所謂的月經貧窮,是指多數經濟弱勢的女性,無法取得或是負擔生理用品,因而導致生理及心理健康,長期影響日常生活,陷入弱勢的惡性循環。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國內生理女性的 #初經最早出現在10歲,直到55歲之後才會結束生理週期的現象。平均這45年內每一個月,生理女性都必須會有5-7天經歷到生理期。我國醫生則建議 #平均2至5小時需更換一次生理用品。
因此一個生理女性在一次生理週期時,至少花費300-400多元購買生理用品。
#稀鬆平常的四百元可能是一個弱勢家庭的飯錢
每個月400元對一般家庭來可能只是個稀鬆平常的必要性支出,但對於弱勢家庭而言,生理用品的購買不只是一筆開銷,更可能是在僅存存款中,需與家中飯錢錙銖必較的花費。
這個社會角落,其實 #有很多弱勢的家庭存在著無法供應青少女生理用品的問題。前陣子有個報導以文字記錄著有一對姊妹,因家中無法負擔生理用品的費用,因此一個月兩個人只能共用一包正常流量的衛生棉。一包正常流量的衛生棉,約79元,內有12片,在生理週期的期間 #平均一人只能使用六片的衛生棉。
青少年女性因家中經濟條件不佳,只能選擇減少更換生理用品的次數,這很有可能會影響生理及心理上健康,對於這個族群的家庭無疑是沉重的負擔。長期致力在推動生理平權的公民團體「小紅帽」創辦人林薇表示,許多家中經濟較為弱勢的青少年女性,在生理期間會穿黑褲子上學,甚至躲在垃圾桶旁,只因不希望讓人知道自己沒有生理用品可使用。
#生理週期除汙名化
世界各國都逐漸正視這樣的狀況,官方機構也開始要求各級學校,於就學期間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等方式改善月經貧窮這個議題。
我於議事廳中建議市府應針對弱勢家庭,發放生理用品券,讓有需求的青少年女性可自行兌換。教育局謝文斌局長回應,目前學校輔導室、健康中心皆有提供。我提醒市府不只應考量疫情停課導致學生取用困難,在青少年心智尚未健全下,更應重視青少女領取時可能面臨的異樣眼光。
#針對弱勢家庭
#研議發放生理用品券
照顧弱勢是國家應盡的義務,更是地方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月經不只是一種生理現象,更是對於生理性別開始產生認知的一個階段,我們更有義務去教導孩童了解其個別生理性別的不同,進而同理、包容。雖部分校園輔導室已有提供生理用品,但我依然建議教育局應與社會攜手合作,針對弱勢家庭發放生理用品券,使青少年女性有尊嚴且自在的取得生理用品,讓孩子能在健康環境中無憂成長。
第三屆第五次定期大會質詢:
2021/08/04市政總質詢(20:10起)
https://youtu.be/0YZql02sGXA?t=1210
媒體報導:
2021/08/04 聯合新聞網
高市議員籲正視「月經貧窮」 盼發放生理用品券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5649725
-------------
用真心,作正事💪
📱LINE:https://lin.ee/C6Zjgnx
🧑💻IG:https://www.instagram.com/2014_chikoyan/
👉👉歡迎按讚、留言加分享👈👈
社會 汙 名 與 心理健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才也是人,會害怕、恐懼,深怕表現不如預期、不再被人喜愛
.
24歲美國體操巨星Simone Biles,2016年奧運4面金牌得主,連續獲得三次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與全美競技體操資格賽女子體操全能金牌。以及三次全美賽自由體操金牌,距離她成為歷史上包括男女選手在內獎牌最多的人,也不遠了。
.
如此傲人的成績,在昨天東京奧運女子體操團體決賽前夕,無預警宣布退賽。
.
Simone承認他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具體心理障礙細節並未多說。
.
在退賽前,她在IG寫下:
“I truly do feel like I have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on my shoulders at times.”
「我覺得全世界的重量都壓在我的肩膀上。」
.
Simone是近年來我最喜歡的選手之一,是啊,有誰不喜歡她呢?每一場的表現充滿力量、自信、笑容,高難度的動作卻流暢精準的完成,原來世界上有這樣的女超人,有她出場其他人只是陪笑而已。但,又有誰能夠瞭解她承受的壓力與說不出的苦呢?
.
最終她在東京奧運前爆發了,在訪問時,Simone坦言自己不享受比賽了,找不到其中的樂趣,我好像是為了別人做體操,因為「做我喜歡的事」這件事感覺被剝奪了,我好像在取悅別人,我不像以前那樣相信自己。
.
世界冠軍也是人,最終在世界殿堂的奧運會上,Simone選擇棄賽。贏了又如何?輸了又如何?我根本一點也不快樂。
.
近年來飽受心理問題困擾的不只有Simone,今年5月,日本網球選手大坂直美在法國網球公開賽(French Open)退賽,因為大坂自從2018年在美網之後飽就受憂鬱症所苦,在面對媒體時,大坂總為了應付各種問題而備感壓力,因此不想要在比賽後接受媒體的訪問。內向的她,常常帶著耳機,就是為了減緩社交帶來的焦慮感。
.
他們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憂鬱金牌得主。
.
金牌像是魔戒,你會不顧一切想要得到它,但是得到它需要付出代價,人會迷失,害怕失去金牌頭銜而承受不得不連霸的壓力,任何一種期待都成了無形的枷鎖。一旦戴上去,你就很難脫下來。
.
奧運史上最多23面金牌得主,美國游泳傳奇名將「飛魚」Michael Phelps也是憂鬱症患者。每次奧運結束後,Phelps的憂鬱症就無止盡地襲來,尤其在2012年倫敦奧運後特別嚴重,他曾經不想游泳,連活下去都不想,連續好幾天一個人關在房間內不吃不喝,只為了活下去而掙扎著。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下,他向美媒ESPN投稿:「你好嗎?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我都沒辦法好好回答,我不能說fine或good,我只能說我還在呼吸。」訴說病情的嚴重性。
.
如果你真心關心體育、喜歡選手,就不是只在他們奪牌時分享、讚美、鼓掌而已,應該在每位選手低潮時,給予支持與陪伴。
.
#隊友的反應
想想Simone臨時退賽的決定,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會被罵得多難聽。「自私自利、拋棄隊友,國家花這麼多錢栽培你,你說退就退嗎?」這些話我都可以想像出現在新聞下面的留言裡......。
.
但是在美國,Simone退賽後收到大多數網友、隊友、與其他名人的支持。她的隊友無條件支持她,讓Simone感動的說:”我做不到的時候,她們挺身而出,在我身邊支持我!”They stepped up when I couldn’t. thanks for being there for me, having my back!”
.
美國奧會執行長Sarah Hirshland跟白宮發言人Jen Psaki都紛紛表示:
「Simone讓我們非常驕傲,以你這個人感到驕傲。我們支持你將心理健康視為首要之務的決定,並且會提供你需要的支持與資源。」當然許多體壇名將更是表態力挺。
.
這一刻,我感覺到他們是真心關心Simone,而不是只喜歡「得金牌」的她。不管你有沒有得牌,你在我們心中都是最棒的。這波暖流不斷在網路上挺進,這一刻沒有酸民,只有千千萬萬個在乎她的聲音,有時候壓在她肩上的重量,也是一路默默陪伴她的力量。
.
看到這裡,我覺得異常感動,覺個這是東京奧運最美的一幕。在這個汲汲營營的世界,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得牌後趕快蹭一下流量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在低潮時願意發聲的人實在屈指可數。
.
若要說在這屆奧運會上學到了什麼,除了報喜的新聞之外,更可貴的是那些願意真心面對自己,把自己的脆弱呈現在大眾面前的人,一方面勇於談論自己的迷失,另一方面能幫助曾經或正經歷精神問題的患者,打破公眾對心理疾病的偏見與汙名化。
.
摘下魔戒以後,讓奧運金牌選手不再孤軍奮戰,偶爾黯淡也無妨,讓同理心取代好勝心、心理健康甚於體能較勁。成績都是給別人看的,重要的是你內心是否感到快樂、是否享受這個過程。
.
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個體育女神,而是需要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除了他們帶來的榮耀以外,這個社會需要多一點重視在選手的心理層面,用憂鬱換來的金牌,也沒有什麼值得光彩。
.
.
.
歡迎分享
.
Photo: WSJ
社會 汙 名 與 心理健康 在 《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心理健康知能衛教微電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 社會 中,精神疾病與精神科常常遭人誤解。人們總認為精神科就是為發瘋的人在看的、 罹患精神疾病不可治癒、或是有壓力靠自己調適、看開就好, ... ... <看更多>
社會 汙 名 與 心理健康 在 / 社會污名(Social... - 多元文化及全人健康研究室Diversity and ... 的推薦與評價
社會污名 (Social stigm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