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67 到 2021
同一地點的兩張照片,跨越了54個春秋;
不一樣的年代,秉持著相同的精神。
第91代的大龍國小佾生
繼續傳承著千年的薪火~
祝福全天下的老師們 教師節快樂!
謝謝您們的付出❤️
拍攝地點:臺北孔廟
上圖拍攝時間:1967年9月28日
下圖拍攝時間:2021年9月28日
這兩張照片皆攝於孔子誕辰紀念日。圖中為擔任佾生的大龍國小學生,身著藍色長袍與黑色馬褂,腳穿白襪與黑布鞋,在臺北市大龍街的臺北孔廟大殿前擔綱演出「六佾舞」之後,與指導老師合影留念。
謝謝臺北市孔廟儒學粉絲團提供照片
《認識 佾舞》
釋奠佾舞簡稱佾舞,又稱丁祭佾舞、祭祀大成至聖先師之佾舞。依不同編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是釋奠典禮的祭禮中所表演的舞蹈。
相較於歷經近代戰亂與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大陸,臺灣與韓國至今仍保存完整、嚴謹的儒家祭孔儀典於世,是東亞世界重要的文化資產。
中國南朝齊武帝永明三年(西元485年),對於釋奠已有記載:「元嘉立學、裴松之儀、應舞六佾,以郊樂未具,故從權奏登歌,今金石已備,宜設軒縣之樂,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六佾即六佾舞,是中國古代諸侯用舞的編輯,有六行六列,共三十六人。
軒縣就是軒懸,是中國古代諸侯樂隊的編制。這是歷史上樂舞並用祭孔儀式的開始,之後各朝代祭孔的規模和樂舞均有不同。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時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的項目,三獻禮即初獻、亞獻、終獻。唐朝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祭孔大祀,是採用六十四人的八佾舞。
佾舞的來自宗廟宮庭雅樂舞,舞者稱為「佾生」,佾是隊伍的行列,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與宮庭樂舞相同,釋奠佾舞也分文舞和武舞。
台北孔廟在1967年前的佾舞因日本殖民統治的緣故被迫改變服飾,1931-1932年(昭和6-7年)的佾生是著白衣繫紅帶,執雉羽。到了1934年-1936年(昭和9年-11年)佾生是著白長袍黑短掛,到了1943年,日本對台灣的統治進入皇民化時期,此期的佾生服裝也稍有不同。1946年-1967年共22年間,和1968年後,佾生的服裝也有兩個不同的變革。後期至今改用明朝服飾,佾生為黃袍墨綠腰帶黑靴,節生為綠袍墨綠腰帶黑靴。
台北孔廟的佾生長期由大龍國小學生擔任,男女生皆可,採六六三十六的佾舞編制;由佾舞老師躬身教導後學生須自行記憶所有舞步。
《認識 教師節》
根據《孔氏祖庭廣記》記載,孔子生於東周春秋末期,鲁襄公22年(西元前551年)的農曆8月27日。1934年的孔子誕辰日時,柳翼謀、張其昀等人主辦的國立中央大學《國風》雜誌,曾出版「聖誕特刊」以紀念孔子之誕辰。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教師節出現在1931年,由當時的南京中央大學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人發起,他們聯絡了京、滬地區的教育界人士,共同擬定每年的6月6日為教師節,並發表《教師節宣言》,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進教師修養」三項目標,在全國各地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翌年(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將6月6日明定為全國教師節(亦稱雙六節)。
至於為什麼要訂在6月6日?根據發起人的說法,並沒有太特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比較好記「便於號召」而已。另外,由於6月已接近學期末,是個向政府提出建言的好時機,因為如果有改良的方案,還可以趕在下一個學期實施。
1939年,教育部決定把教師節的日期改為「至聖先師」孔子的誕辰日,但卻誤將農曆日期當做西曆,而把教師節定在8月27日;後來經師範大學的程發軔教授進行考據,依曆法推算出孔子的西曆誕辰日應為9月28日;於是行政院在1952年提請總統明令,將孔子誕辰紀念日及教師節改為9月28日,沿用至今。
每年到了教師節(孔子誕辰紀念日)這一天,不但各地孔廟都會舉行祭孔大典,以最隆重的禮儀對孔子表達無上的敬意,在教育行政單位及各級地方政府所舉辦的「慶祝教師節大會」中,也會頒獎給資深及優良的教師,以表彰教師們對社會的貢獻。
原本我國的教師節屬於國定假日,但自從2001年我國施行週休二日後,許多國定假日就變成了只紀念不放假的節日,而教師節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6月21日,我國行政院正式公告勞工國定假日7天刪除案失效,勞工國定7天假日確定將恢復,換句話說,教師節勞工可以放假,但是一般公立學校教師因不適用勞基法,所以不能放假。
勞工7天國定假日恢復後,所有符合勞基法的勞工,在9/28、10/25、10/31、11/12、12/25五天可以放假,但這就產生了一般勞工在教師節這天放假,但教師卻沒有放假的情況。
教育部人事處表示,目前是依循內政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的第二、三條之規定,孔子誕辰紀念日(俗稱教師節)是只紀念不放假,在該法尚未修改之前,一般教師在教師節仍無法放假。
於是,2016年的教師節成為勞工放假、公家機關照常上班、公立學校更出現「教師上班,學生放假」怪象,堪稱史上最混亂的教師節,不過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於9月24日表示,教師節和勞動節都是勞工放假、軍公教上班,這個規定已經存在15年,絕對沒有史上最亂休假這種事情。
陳美伶強調,五一勞動節就是最好的運作模式,希望國人放心依照五一勞動節模式來進行就可以了,不過唯一例外是股匯市,五一勞動節時股市休市,但在教師節不休市,其原因是金管會早已在前一年公布次年股匯市休市時間。金管會副主委桂先農表示,已跟銀行業及金融業工會達成共識,教師節當天的薪資給付,會按照國定假日雙倍給薪來處理。
祭孔大典的儀式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孔子今天還在世,那會是幾歲呢?
答案是:2570歲!😲(很驚人吧)
教師節一大早就去朝聖👉參加了新竹市舉辦的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0週年釋奠典禮。
熟悉的儀式感喚起了我小時候的記憶,國中時,也曾以童軍身分參與孔廟祭祀,五點天剛亮時儀式就開始。台南的孔廟號稱全台首學,是全台灣最早的孔廟,1665年由鄭經所建。我還記得最後最搶手的就是拔智慧毛,而且是真正的牛頭。🐂(真的很傳統古禮)在此也肯定新竹市基於愛護動物的心意,用麵線代替牛毛來組成一頭牛,分送給民眾,造型也是相當可愛。👍
而祭孔儀式中最吸睛的,就是由佾生跳的傳統佾舞,感謝民富國小舞蹈班的孩子們,從暑假就開始努力練習;還有 新竹市立三民國中 國樂社擔任樂生,讓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另外也要感謝民間團體宏宗聖堂道學院眾道親,主動擔任禮生,聽說練習了兩個月,只為了讓儀式更加圓滿順利,結束後,我看到幾乎每位禮生古著衣襟都濕透了,真的很謝謝他們義不容辭的付出。
最後離開前得知一件事情好surprise!
今天的祭孔大典中,孔子的第73代孫孔慶偉也出席擔任分獻官。城市行銷處處長顏章聖也聊到說,他其實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的第76代子孫!哇~太有趣了!我們兩個在會後很興奮地衝到顏回的牌位前認祖歸宗(?) 😂 所以顏處長說他在擔任糾儀官的時候特別有感覺,在整修孔廟廣場時也格外用心,真的很有緣份。
謝謝我們的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留下的論語,是我非常喜歡的經典之一。今天的臉書一早就跳出10年前的動態回顧,是我帶班時開辦連續三屆的《鳥夫子學堂》,在教師節這一天帶領孩子們認識孔子、讀論語。用詩入淺出的方式,讓孩子學習論語的哲學與智慧。
謝謝教育界祖師爺孔子影響了這麼多人,也感謝所有用自己的生命與智慧影響學生、也點滴影響著世界的每一位老師。💗有你們真好^^
#媽媽一元行程日誌
#助理問說為什麼都半夜冷門時段發文QQ
#因為白天工作行程滿檔晚上顧小孩
#只能哄睡後再撐著眼皮爬起來寫文啊
#有跟我一樣每天都睡不飽的媽媽嗎
祭孔大典的儀式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萬世師表 祭孔大典🏮』
今天是教師節,也是孔子誕辰2570週年,除了要感謝每位教育者辛苦付出之外👏🏻,也要緬懷孔夫子,感念其開創教育體制、以仁為本、以禮教人。🤝
新竹孔廟舉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釋奠典禮,由於早晨天氣不穩,祭孔大典移至廟內進行,但 #民富國小舞蹈班 孩子們不受風雨影響,配合大成樂章,將 #六佾舞 舞的隆重端莊,對孔子致上最高敬意。
🎎慎重的祭孔儀式順利完成,謝謝各校校長、老師以及同學的參與,也祝各位教育工作者,教師節快樂! 👩🏻🏫👨🏫
#祭孔大典 #教師節快樂
相關新聞:https://www.google.com.tw/amp/s/udn.com/news/amp/story/7324/4894655
————
🐣Line@(妍慧選民通報站):https://line.me/R/ti/p/%40leehui
🐣IG(日常妍慧都在這):https://instagram.com/hsin.chu.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