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蘭百年山徑|淡蘭中路:闊瀨、灣潭古道 ]
第二天的行程很簡單,走完闊瀨和灣潭古道,就可以從步道出口的福德宮搭F815公車返回雙溪車站。但班次很少,一天只有四班,分別是07:00/10:40/14:00/16:50,車程約一個小時。我們抓大概3.5小時完成剩下距離,這樣就可以搭下午兩點公車回雙溪取車返家,所以一直在營地摸到10點才啟程。
闊瀨古道沿著北勢溪,灣潭古道沿著灣潭溪,兩條水岸步道皆是風光明媚,有山有水,但水的風情略勝一籌,有溫柔婉約的細水,也有傾瀉奔騰的瀑布。如果芬多精可以吃飽,這裡簡直是免費的Buffet。
//
最後我們大約13:30抵達公車站牌,發現已有山友在那候車,加上後到的人,一共8位,從尾站上車保證有位子,限乘19人的小巴士空位可說是綽綽有餘。
但是隨著公車一個一個到站,上車的人越來越多,位子很快被坐滿。我看了一眼,大多是外地人或遊客,心想這平日搭車的人還真多啊,遲早會擠壓到當地民眾搭車的方便吧?因為為了安全起見,公車禁止開放站位,所以滿了就是滿了,後來的乘客不准再上車。
雖然這班偏鄉接駁巴士有在地居民優先上車的默契,但公車這麼滿,總不能把遊客趕下車讓出空位吧?才剛這麼想,公車裡馬上爆發一陣騷動,原來有幾位老人家上不了車,很是著急,跟司機有點口角。
我很能理解居民的焦慮,因為這是他們非常倚賴的交通工具,錯過這一班,他可能銜接不到轉乘的火車,也許會錯過某個門診、某個探訪孫子的機會,或者沒辦法搭上末班返程回家的公車。
雙方有些僵持不下,司機態度突然軟化,很誠懇地問車上年輕一點的乘客能不能改坐地上,把位子讓給老人家?我和呆呆扛著大背包擠在狹小的位子上,實在沒辦法讓位。還好,後排幾位年輕女生很慷慨地一口答應,這才化解了危機。
車子開得飛快,在山裡繞呀繞的,上車前吞下的午餐差點吐出來,我用力壓抑喉頭的噁心感,恍忽聽見呆呆和隔壁乘客似乎在交談,但具體聊什麼我真的聽不仔細,直到下車後,呆呆才緩緩說道他們剛剛聊了什麼。
根據呆呆轉述,那位大姐很感嘆,好幾年前走淡蘭的人不多,熱情好客的居民常常接待路過的山友,吆喝著一起用飯,或是奉茶,盡盡地主之誼。但後來走古道山路的人越來越多了,慢慢有了衝突的發生,所以居民們漸漸將大門深鎖。尤其外地人常常不知道有禮讓在地人的默契,還常常錯認搶先上車的老人家是在插隊,衝突當然越來越多,日積月累後,連心裡的那扇門也都關上了。
日後走淡蘭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必須要儘早提出解決辦法,例如加開週末的公車班次,或是落實禮讓當地人的宣導。畢竟這些住在古道沿途的居民們,其實也是淡蘭古道特有的風景,有些家族可能已生根數個世代,他的阿公阿祖或許也曾在百多年前,為跋山涉水的行腳、挑夫們供一頓溫飽。
淡蘭古道是人走出來的,沒有人、沒有文化,山徑不會源遠流長。讓溫暖的人情味也能細水長流地傳承下去,有賴每一位過路客的一聲問好和一抹微笑。
如果要去走淡蘭中路,記得到雜貨店買汽水的時候和老闆娘說說笑,見到在地居民也可以打聲招呼。聊什麼都可以,聊什麼不重要,總覺得打從心裡多做一點什麼的話,這條路才能走得更久、更長。
——————
#2D1N行程規劃
D1:柑腳 > 中坑古道 >枋山坑古道 > 闊瀨(宿)
D2:闊瀨古道 > 三水潭 > 灣潭古道 > 雙溪口福德宮
——————
#D2路線
闊瀨和灣潭古道皆是沿北勢溪和灣潭溪修築,路徑雖偶有起伏,但大致都是平緩好走的路,只有闊瀨古道因地勢關係,步道寬度較窄且有部份崩塌,所以需要稍微小心踏點。
但除此之外,這天都是相當享受的路段,如果走完灣潭還不過癮,甚至可以加碼一段烏山越嶺古道到坪溪頭站牌,在16:37搭上同班車回到雙溪車站。
因為部分據點有公車可以接駁,讓淡蘭中路的走法變得非常多元,實在是相當推薦大家去走,善用大眾運輸接駁,感受一下新北郊外山城的純樸 :)
・闊瀨古道 5.5K
・灣潭古道 3.9K
GPS紀錄步行距離約9公里,行走時間約3.5小時(不含休息)
總爬升575m,總下降458m
——————
淡蘭道 Tamsui-Kavalan Trails
#淡蘭古道 #淡蘭中路 #國家綠道 #長距離步道
福巴越嶺古道接駁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許一條,縱貫原住民文化與土地的山徑 》
過年到,代表上山的日子又近了,最近的大行程都和布農的族人們息息相關,隨著認識的族人越來越多,跟隨著他們的腳步一起進入山裡,讓我有著比起純粹的美與自我實踐外,更多來自文化與記憶的收穫。
有時我想著,如果要有一條,縱貫臺灣的原住民山徑,那它會是什麼樣子呢?
接觸原住民文化尚淺的我,僅能靠著聽聞過的片段知識,粗略拼湊出模糊的樣貌。偶然間,我聽聞畢生鑽研台灣山岳歷史的鄭安睎教授,與古道專家伍元和老師,早已對這樣一條路,有自己的想法。看完他們的規劃後,我讚嘆不已:原來還真的可以從烏來出發,走進台灣最美的群山,經過泰雅、賽德克、布農、鄒族、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魯凱、排灣等族的傳統領域與當代部落,貫串清代與日治時代的道路,依循著歷史的脈絡,最後抵達屏東新開(近枋寮)。
不知道要讀過多少書、做過多少研究,才能像他們一樣信手拈來,就能透過雙腳的旅途,引出屬於台灣山林中最深刻的靈魂與記憶,編織出一條富含詩意與底蘊的傳承之路?
假如有這麼一天,這麼一條誕生自各族古老道路系統的山徑,被族人們與老師聯手重新整理、串接起來,那麼一趟縱貫臺灣的偉大旅程,將會是這樣子的:
───
從新北市烏來福山往南開啟的遙遠旅途,會先經過泰雅族被日本人拓寬成警備道的姻親道路,巴福越嶺古道,在傍晚抵達拉拉山。翌日,告別巴陵的民宿後,在沒車的小小的產業道路上漫步,迂迴抵達秀巒部落下榻。接著,在名聞遐邇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告別因為想輕鬆一小段而搭乘的部落接駁車,沿著古道緩緩推行至廢棄的白石駐在所,在此度過遠離人煙的山中第三夜。
第四天一早起床,繼續沿古道西行,抵達田村台駐在所後接上霞喀羅古道支線,蜿蜒向南走去,在高嶺接上民國後開闢的大鹿林道東支線後,順著主線在傍晚抵達觀霧森林遊樂區,Check in後洗去二日沒洗澡的疲憊。再來,海拔將緩緩下降,順著從觀霧延伸的北坑溪古道來到雪霸國家公園的雪見遊憩區;一身重裝與來自烏來的打招呼對答嚇壞不知情的遊客後,在遊客中心前搭上泰雅族北勢群部落的接駁車,到天狗、象鼻等部落待上一宿,聽聽族人講著那些在雪山山脈上翻山越嶺的故事,回憶著五天以來走過的路。
第六天的旅程經由馬那邦隘勇線跨越大安溪,從雙崎接上出雲稍來警備線後,跟著隘勇線來到大雪山社區,感受這裡的生態之美、見證林業的滄桑。行程滿一週之際,將路經白冷,從谷關七雄的白毛山東側山腹切過,穿越阿冷山隘勇線進入南投,來到惠蓀林場入口附近的清流部落。緊接著,這條山徑會繼續沿著隘勇線直上守城大山附近,輕裝來回這海拔2420公尺的邑治第一山後,陡下到賽德克族的土地,在台14線上度過第二週首夜,也正式告別了雪山山脈,短暫踏上中央山脈一隅。
翻過萬大隘勇線後,接著是霧社萬大警備道路,而後從曲冰開始進入布農族卓社群領域,到武界過一夜,再繼續沿著濁水溪谷地山腰上的部落聯絡道,經巴庫拉斯來到地利村,關門古道暨丹大林道的起始之地。第十一天開始,山徑從人倫部落進入玉山山脈,沿著人倫警備道翻進郡大溪谷,沿著中之線警備道拜訪一個又一個的布農族巒、郡社群祖居地,聽著族人講著不到百年前的遷村過往。三天後,離烏來出發日方滿二週,我們會由觀高抵達著名的八通關古道,在這個林業與日本古道交錯的紅檜造林地間沈沈睡去。
第三週開始,山徑進入最高潮,由八通關駐在所往玉山主峰攀去,經1926年所闢建的登山道登上台灣之巔,感受日本人帶來這座島上的登山文化如何流變至今,成為台灣的登山記憶。第十七天,告別東埔山莊,進入阿里山山脈,從特富野古道開始陡下整整1500公尺後,來到鄒族的特富野部落,接受族人們的款待,感受屬於鄒族的熱情。翌日,從鄒族南北縱貫古道翻越茶山至那瑪夏,又回到布農族的領地中;爾後由那瑪夏道路或者小林、高中兩條林道,進入南橫公路寶來一帶,由寶來順著名的六龜警備道再次登上中央山脈尾稜,經藤枝二集團後紮營於其中的駐在所上,感受過去此地日原衝突的緊張餘韻。
出發滿三個禮拜的日子,山徑會進入魯凱族的領域,並來到正在努力爭取自我認同的歐布諾伙族所在的萬山部落下榻。稍事休息後,山徑又繼續啟程往南,經由魯凱族道路系統拜訪大社、德文、霧台等部落,三天後抵達位於小鬼湖林道行車終點的阿禮,其道路前身是通往知本的知本越嶺道,於魯凱石板屋民宿中度過沁爽的一晚。接著順部落舊路自稜線下底世界遺產潛力點舊好茶,與居住在此的老獵人學習魯凱族傳統智慧。爾後,渡過隘寮南溪,進入台灣第二大族排灣族的家鄉,在排灣族舊社道路系統中悠遊,到訪舊筏灣、舊平和、舊德文等部落,又過了三日,在來義部落舉杯回顧這整整一個月以來,台灣頭走到台灣尾的百里長路。
最後,路經舊古樓、老七佳等排灣族部落後,接上四百年一瞬的浸水營古道,下抵枋寮附近的屏東新開,為這一趟長達32天,縱貫古今的奇幻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
這是一條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步行綠道,為時一個多月的旅程,緊緊扣和著各地歷史脈絡,走過自原住民、清代、日本人乃至於中華民國時期的路,讓老人家的身影再次鮮活的躍然晚輩眼中。而管理綠道的族人,也可以因為回到各個舊部落,重新賦予土地屬於各個民族的溫度與驕傲,甚至為在地創造新的產業可能與收入。這是一種再創造,將在地族人與屬於自己的土地連結起來,並且透過分享傳統的生活與智慧,支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讓原住民文化的根,得以再次深深紮入土地之中。
試想,那些進入部落的夜晚,無論新舊,若是少了屬於土地的族人,在火邊的分享與傳承,一起舉杯高歌、大口吃肉,那行程將會有多苦澀而空洞——沒有高山的大景舒適,卻有著郊山的濕熱與長程縱走的疲憊,讓人不知道完成這一條路,能有怎麼樣的收穫?
這一天遠嗎?其實不然。
今年原民會有一筆上千萬的研究經費,想擘劃一條屬於原住民的山徑。
伍元和老師也已經成立自己的粉專「 伍元走古道」,準備一展自己數十年所學。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這樣一個足以代表台灣山林與文化,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從800到3952,覽盡四大山脈,從四百年前走到今天的路,成為台灣原住民、登山文化與山岳觀光的美麗未來吧!
————
*悠遊古道注意事項:
1. 沿途會進入各族原住民傳統領域,務必尊重在地原住民的權益與隱私
2. 綠道上有不少舊社與考古遺址,有許多被列為文化資產,也請尊重原住民或配合相關法令,得以進入
福巴越嶺古道接駁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遺世獨立的桃花園:福山部落
在YouTube上看到一段影片,介紹烏來福山部落的馬岸古道及大羅蘭,我決定來這裡看看!我對福山的印象只有兩次從桃園復興巴陵走到福山,然後從福山接駁回台北的印象,從巴陵走到福山,看到吊橋,知道越嶺完成了,心情也輕鬆起來,但是對福山的印象是模糊的,這回是專程來福山走走。
我們把車停在馬岸古道入口廣場上,然後沿著馬岸古道走一圈,經過蝴蝶公園,再從對面的溪瀧步道回來,這條步道沿著大羅蘭溪走,右邊是1959年完成的古圳,清晨聽著浪濤聲,看著碧綠色的溪水,空氣是清新清甜的,像是個隱世的世外桃園。
這條古道全長大約只有3公里,對我們來說,實在太短了,走到古道,我們沿著水圳尋訪福山部落,從派出所,教堂,到百年的福山國小,這個福山教堂也是電影賽德克巴來飾演莫那魯道的林慶台佈道的地方。
放慢腳步走訪這個最有原味的泰雅部落,在台北近郊,這是一個遺世獨立的桃花園,百分之一百的泰雅文化風味,像是路上遇到的原住民問候,或是在路邊看到的飲酒公約,包括不藉喝酒發洩情緒,上教堂不喝酒,參加婚喪喜慶要以茶代酒⋯⋯
走完了福山部落,仍然意猶未盡,我們到福巴越嶺古道走一小段,路上遇到一位獵人,這位原住民獵人身上帶著獵槍,真的是上山打獵的,他看到我,説看起來很面熟,不知道在哪裏看過?我停下來和他聊了一下,他是上山獵山豬的,我說你怎麼沒有帶狗,他說他的狗被山豬咬死了,我說你一個人如果獵到山豬怎麼抬回去?他說下山叫人!原來他是在山上放陷阱,今天特別上山尋視一下。這位原住民朋友51歲,他最大的孫子18歲,他告訴我,他的孫子是拔河比賽的冠軍選手。上山遇到真正的獵人,這也是難得的體驗!
告別福山部落,這個馬岸古道、溪瀧步道、古圳、蝴蝶公園,其實非常親子家庭旅遊,這是個值得來探訪的世外桃園!
福巴越嶺古道接駁 在 20110614 拉拉山福巴越嶺古道福山自行車之旅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Tony自然人文旅記上所介紹的,福巴越嶺古道『福巴越嶺古道(「福」指烏來福山村,「巴」指巴陵)最早是在二、三百年前由泰雅族的大嵙崁群所踏踩出來的,由巴陵西南方翻越過 ... ... <看更多>
福巴越嶺古道接駁 在 塔曼山接駁/福巴越嶺接駁/塔魔巴縱走接駁/桃園包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塔曼山接駁/福巴越嶺接駁/塔魔巴縱走接駁/桃園包車請參閱網站:Jiufentravel.blogspot.com 車隊評價FB搜尋:小宇車隊https://www.facebook.com/airportpick 我們可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