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接受美國福斯新聞專訪時說,北京趁國際社會忙於抗疫時推動制定「港版國安法」,下一步可能對台動武。台灣致力爭取國際支持並鞏固國防,嚇阻中國。
新聞連結
👇👇👇👇👇
https://udn.com/news/story/121127/4593358
狼來了喊很多次
對台動武,聽了很多年
年輕人可能沒聽過,但是打從64天安門事件之後
這個謠言,真的聽好久
對台動武這幾個字就像是選舉提款機一樣!
時間到,只要喊一下,做的再爛都沒差!
只要扯上老共,國民黨就是永遠的舔共,賣台!
話說回來,香港反送中讓菜菜子獲得高票,你們是不是承諾了什麼東西?
會讓港人這麼囂張的開條件??
1、香港人自入境台灣之日自動得到永久居住權
2、台北、高雄等六地必須劃出生活區給港人生活
3、港人生活區必須貫徹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保持司法行政獨立
4、香港人同時擁有參與台灣大選的政治權利
5、台灣健保勞保等所有權益港人一併享有
新聞連結
👇👇👇👇👇👇👇👇👇👇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5-27/412872
福斯利諾健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一個改變美國共和黨的人物:班農
【川普當選背後代表“班農現象”的崛起 班農主持極右派網站《Breitbart News》 系統性攻移民.白人受全球化危害與中國崛起 曾經扶植前阿拉斯加州長裴林 迫使共和黨2008年副總統候選人 也讓共和黨逐漸走向“茶黨化” 歐巴馬當選後 班農集結鐵繍區選民扶植更有鼓舞民眾憤怒魅力的川普當選總統 班農.川普不斷被影射誰“主從關係”種下日後兩人鬧翻 班農在《烈焰與怒火》中 形容小川普行為等同叛國 川普與班農關係正式徹底決裂】
班農是誰,他形塑了川普政府,看待美國及世界的視野嗎,時代雜誌封面「偉大的操弄者」,脫口秀節目嘲諷「真正的總統」,「史蒂芬班農,」一把《烈焰與怒火》,又如何可能將他燒得屍骨無存。
班農出身工薪家庭,故鄉是保守派眾多的維吉尼亞州,基督信仰是生活重心,從小在一所軍事化管理的神學院就讀,日日被灌輸猶太教,督教,是構築西方世界的兩大宗教支柱,老同學眼中的班農,好勝好鬥,「鬥志旺盛,脾氣暴躁,但他熱愛運動,藉由消耗體力和下定決心,彌補外在缺少的,(好鬥的公雞),沒錯,好鬥的公雞。」
彭博社資深政治記者葛林,在《惡魔的交易》書中,深度解析班農,「他閱讀了大量的軍事歷史,把自己視為這場巨大文明衝突的一份子,扯上班農的一切,都跟巨大脫不了干係,且最終都會導致衝突,(所以他不斷處於備戰狀態),正是如此。」
葛林2011年,為撰寫班農封面故事,兩人首度碰頭,他說,那時的班農,正為政壇當紅人物,茶黨女王裴林,製作政治紀錄片,希望幫助她在2012年問鼎白宮,「班農當時設法進入她的圈子,並成為裴林的密友,顧問,電影製作人,(裴琳是名戰士),(傳統政治機器,沒料到這股風潮) ,」儘管裴林最終只擔任副總統候選人,軍師班農則獲得青睞,川普延攬他擔任競選總幹事,並且沿用相同戰術,力推意識形態盟友,猛攻自由派媒體。
「川普和班農有很多相似處,班農曾是華爾街投資客,當過好萊塢編導,班農知道如何對這些權貴說話,若你是紐約開發商,像川普一樣,那班農能和你同出一氣,他能和泰德透納,歐維茲(傳媒大亨)相處,所以班農知道怎麼對川普,他倆相識於2011,2012年間,這是其他川普身邊的政治人物所不會的。」
班農知道該用什麼語言和川普溝通,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意識形態,植入川普的腦袋裡,他擅長以"論述"虛構的事實,而非"實際事件"建構的事實影響川普,「「墨西哥牆」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能一窺川普是如何操作政治的,築牆的點子不是川普想的,是Sam Nunberg和Roger Stone,兩位川普的資深幕僚,在2013,2014年間的點子,當時他們想讓川普關注移民議題,認為這會是個強有力的話題,但因為川普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他們想出了「築牆」,讓它變成一個機制,令川普專注於移民,(提醒川普要談到移民),提醒川普要談,好比你植入一粒種子在他的心思裡,他會想起來,剛開始川普其實並不熱衷,但當他去愛荷華州造勢,試了講築牆時,現場給了很大的回應。」
「上任後的首件事,你們準備好了嗎,你們準備好了嗎,我們會在南方邊境築一道長城。」
「(那是場即興演出),而且川普演繹優秀,他嗅到了這對群眾有效,就不斷地加以進一步的引申發揮,」班農在2012年,入主《Breitbart》新聞網站 ,這個極右派媒體成為川普競選時,美國「另類右翼運動」重要的輿論陣地,大舉吸納白人國家主義者,成為川普忠實支持者,「班農終於在川普身上找到了能與他相容的特質,一個能鋒利他民粹主義觀點的人,但川普更有一種個人力量,藉由競選拜票,說服選民,扳倒批評者這是裴林和茶黨大老巴赫曼從未做到的。」
川普當選後,班農成為白宮首席策士,華府人士深信,一系列爭議性行政命令的真正操刀者,禁穆令,美墨邊境築牆,健保案,退出巴黎氣候協議,都是班農在背後下指導棋,「(傳班農),」美國脫口秀中,艾歷鮑德溫飾演的川普總統身後,出現一位黑衣魔鬼,替他出謀劃策,暗諷的正是班農,「我能坐回我的位置嗎,當然可以,總統先生,我這就去坐回我自己的位置。」
但在2017年4月初,川普準備前往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際,6號發布的總統備忘錄上,國安會組織經過調整後,原本固定參與國安會議的班農,意外地遭到除名,「一位白宮資深官員說,此舉只是一個調整,而不是降級,」這是班農被邊緣化的開始,他推動的多項爭議性政策,都和川普女婿庫許納立場相對,福斯新聞則認為,班農多次將制定議題的功勞攬在身上,他是因為功高震主而失勢,「每當我說川普會怎麼樣的時候,他們總是笑我,但這其實是非常嚴肅的。」
與班農不和的不只庫許納,還有國安顧問麥馬斯特,以及白宮幕僚長凱利,班農八月中接受媒體訪問時,明說美國對付北韓沒有軍事選項,被指因此激怒川普,被迫遞出辭呈,「他是個好人,他不是個種族主義者,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們可以看看班農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回歸極右派新聞平台《Breitbart》,擔任執行主席,首度接受電視節目CBS 60分鐘專訪,班農不諱言川普政府內部,有路線之爭,「我認為這屆政府從一開始就有分歧,這是很明顯的,競選時有一群人說,你所要做的事,就是把競選中說到的事做到,讓我們一個接一個地落實承諾,你的執政團隊就能團結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會成功,但有另一群人說,我們妥協吧,讓我們試著和民主黨接觸,讓我們嘗試著做一些,可以一起做的事情,我想我本質上是個街頭鬥士,而且我認為,這就是我和川普合得來的原因,川普是一名鬥士,很厲害的反擊者,很厲害的反擊者,他是一個戰士,在外面,我將永遠當他的幕僚輔佐他,來保衛,(所以你不會攻擊川普),不會,我們的目的是支持川普。」
班農誓言保衛川普,兩人似乎依舊關係匪淺,金融時報報導,中共召開19大前的2017年9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主動透過華爾街人士,邀班農進中南海,兩人舉行一場90分鐘的會談,之前班農在電視專訪中曾表示,對川普仍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對總統的影響力,還是和第一天一樣,(你一直重複的說,他們(白宮幕僚)相信,對北韓有軍事選項是自欺欺人),我說的是,這議題的重點,在於美國與中國解決半島問題方案,要經過北京,所以我們要和北京往來,即便他們說,可以做的都做了,這還不夠,(他們是指),中國,我們有很多籌碼去逼迫中國,(你會怎麼做),我想我們有很多制裁的籌碼,我們有很多資本市場的籌碼,我們對(制裁)中國的銀行有很多籌碼,我們對中國金融體制有很多籌碼,我們有很多很多籌碼。」
《紐約時報》評論,即使離開白宮,班農仍是川普的那位「影武者」,這回他更彷彿化身密使,像在為川普2017年11月訪問中國鋪路,也讓他與王岐山的會晤,增添更深的意義和色彩,「颶風橫掃白宮西廂,班農把攻擊白宮的矛頭,指向總統家人,「憤怒且深感厭惡」,美國總統川普猛烈抨擊,他的前首席策略師班農,為的是班農在一本新書的言論 ,」《烈焰與怒火》書中指出,川普長子小唐納川普在2016年大選期間,和競選總幹事馬納福特,川普女婿庫許納等人,與一名俄羅斯律師在川普大樓會面,「班農認為,即便你們認為這不是叛國,不是不愛國,不是很惡劣,我卻覺得這事件就是(叛國),你們應立即向聯邦調查局(FBI)報告。」
川普立即聲明表示,他的總統職位和班農毫無關係,「班農八月被撤職後」,「不僅失去工作 也失去了理智」,他用「邋遢」形容班農,是個被解職時落淚懇求留下的人,川普同時向班農背後的金主莫瑟爾施壓,班農被迫辭去《Breitbart》執行主席的職位,川普資深政治顧問Roger Stone指班農,「禍從口出」,「死在自己劍下」,「傲慢自大和開始認為自己比老闆還要聰明的典型例子」,「你們記得越戰時的一個畫面嗎,一位佛教僧侶在自己身上澆上汽油,自己引火點燃,這就是班農對自己做的事情,這人自戀,自我中心,傲慢,全然自私自利。」班農在被政治盟友孤立,遭金主切斷支持之後發表聲明,對他批評總統長子的言論表示歉意,但一切都來不及了。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福斯利諾健保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執政滿月 川普新政毀多於譽
#世界日報社論 2017年02月21日 06:00
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
川普執政滿月了,「川普效應」占據全球媒體主要版面。反對川普者指是「川普亂政」「他以為在當皇帝」「他不是我的總統」;支持川普者還期待他大開大闔,讓美國展現新貌;川普天天有爭議言行,「推特(Twitter)治國」被揭執政團隊成員每日上午最重要工作是查看川普推文,據以擬定政策。無論用人或政策,川普「新政」光環迅速褪色。拉穆森民調,支持率已跌至37%,不支持率40%,毀多於譽;向川普示威、如何擺脫川普成熱門話題,無法僅用政黨鬥爭就能涵括解釋。
川普的執政道路比預料更糟。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以來,「百日新政」是觀察總統的指標。川普極重視百日新政,但百日已過去近三分之一,卻到處看到失序混亂,內政上只廢未立;外交上伊朗、北韓相繼挑戰美國,中國隱忍觀望,許多錯失是川普剛愎自用,咎由自取。
一,面子之爭:提名多位閣員爭議大,勞工部長被迫撤回提名、教育部長靠副總統潘斯一票過關,上任後卻頻鬧笑話;國安顧問佛林更已「陣亡」,川普缺識人之明。面子之爭也讓川普就職後首篇推文,竟是質疑媒體對就職人數的報導。歐巴馬交接時告誡川普當總統「臉皮要厚」,川普未能掌握總統職位高度,反而錙銖必較、睚眥必報,每天忙著向媒體叫陣,那還有心思和時間策畫治國大計?川普把這個總統做小也做低了。
二,權限之爭:聯邦法官否決「禁穆令」後,川普以「所謂的法官」(so called judge)輕蔑回應,連他提名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戈薩奇都承認「感到洩氣、沮喪」。對三權分立憲制缺乏尊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所以也被嗆是「所謂的總統」,讓多數國民失去對總統的敬意,日後司法訴訟制衡總統權力,勢成風潮。
三,顛覆華府或被馴服:川普揚言「排乾沼澤」(drain the swamp),徹底改變華府生態。以行政命令廢除「歐記健保」、退出TPP,實現部分選舉承諾;但限制國會議員任期、限制官員卸任後轉為企業遊說等涉及修憲,根本非總統權力能及。同黨國會議員、官員跳出來批川普者日增,卻被用「政治清洗」對付。顛覆華府已難實現,最後是否被體制「馴服」,否則四處樹敵,前景堪虞,佛林接觸俄國情報外洩,已一葉知秋。
四,私利之爭:川普家族財富交付信託,依然爭議連連。伊凡卡品牌被100多家百貨商下架,川普挺身為女兒辯護;白宮幕僚康威竟在電視上為伊凡卡品牌促銷,都違反官場倫理。類似事件使川普家族的商業利益衝突,可能漸發展成致命罩門。
五,總統說謊:川普缺乏根據的指控,譬如美國穆斯林上街頭慶祝九一一恐襲、氣候變遷是中國製造的騙局、非法移民投票舞弊、國內外許多穆斯林恐襲案媒體拒不報導,全部都是謊言。昨天川普指瑞典遭恐襲,也是空穴來風。川普指媒體是「假新聞」,但他說的謊更多,刺激各媒體設「事實查證」專欄,專門反駁總統言論,歷史上僅見。
六,誰是美國人的敵人:川普近日記者會唯一目的,似在公開罵盡媒體,以發洩怒火。其後推文幾乎點名所有媒體是「美國人的敵人」,只有福斯新聞網倖免。把意見不同者都放大為「敵人」,至少半數選民不認同,也違反媒體是美國「第四權」,有責任監督政府的傳統。共和黨資深聯邦參議員馬侃批評「這是獨裁者的起步」;國防部長馬提斯也無法認同這頂大帽子,川普反而在加深傷害自己。
因為太偏頗,全美反川普示威頻傳,全球熱議川普能否做滿四年、如何擺脫川普、他是否被彈劾等盛行。劉雲平等聯邦眾議員質疑其精神狀態;35位精神科專家醫師更打破醫界規範,投書「紐約時報」,指總統情緒不穩定,不適任總統,紛爭如滾雪球般不斷在擴大。黨派立場固然是因素,但很難否認,有許多超黨派原因,川普也有很多過失。
美國的民主、國家團結和興衰,現在繫於川普一人身上。川普能意外當選,表示他可能再創奇蹟,不但能存活,且否極泰來。但和尼克森時代神似,共和黨內有一群不喜歡川普(尼克森)、期待潘斯(福特)能取代的人。川普如依然我行我素,「潘斯總統」逐漸浮現,未來美國政局會充滿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