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說雖然往往描述的是離我們現實遙遠的科技或是外星世界,但總像是一個思想實驗室一樣,能用實驗性的劇情帶給我們對於自身身處的社會許多深刻的反思。
這篇來自【MPlus+】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今年入選柏林影展特別單元(Berlinale Special)的科幻電影《浪潮》(Tides),當中對於女性生育角色的反思極為深刻,也帶我們進一步思考當代女性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又是如何透過整個體制滲透於整體社會與文化中。期待這部電影能夠在台灣上演。
————————————
從 Louise 檢測自己的生育能力,到她對瀕死的 Tucker 提及兩人的匹配程度高達87%,我們便能明白克卜勒 209 上人類因為環境變化而失去繁衍後代的能力,是 Louise 所擔憂的,也是他們此次任務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回到地球、檢驗地球是否能夠恢復他們所失去的生育功能。但是,當 Louise 看見與自己交好的 Muds 女孩 Maila 被帶往以學校為名義、實則是培養女孩子成為「傳宗接代工具」的空間,並且疑惑於 Gibson 所收養的兒子 Neil 為何不必去這個「學校」時,Louise 卻興起了拯救女孩們以及被關在監牢裡的絕望的母親們的想法。
Louise 發現 Maila 逃出宿舍、躲在自己的衣櫃時,奉命看守 Louise 的航員 Paling 來到 Louise 的房間,對著 Louise 說道:「待在克卜勒 209 上是什麼樣的感覺?那種體內有著渴望,卻寂寞難耐的心情,很難受吧?」——這句話非常明顯地是 Paling 對 Louise 的挑釁和挑逗:對於已經無法生育的克卜勒人,如 Louise,或是無法生育的雙親而言,Paling 所說的渴望可能指涉兩種層面,一是享受懷孕的過程、胎兒在母親體內逐漸成長的喜悅、驚喜和不安,直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以及他往後的成長,都是他們無法體會的;另一種層面,則是男女透過性愛彼此結合,才得以產生胎兒。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933?fbclid=IwAR1-SqFeJMqsx2OgRUS68mfyNLv9lQM5C_TkjdEGELOqn3uqZ9gMit8fOF4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YBY on Mar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系統】尋星者協會 Starfinder Society 【模組】1-07 恆星突襲 The Solar Sortie 【 GM 】YBY 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 (TRPG) 是一種以規則為基礎、用骰子增添隨機性、由同桌玩家與主持人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獨特故事的遊戲。主持人 (GM) 的責任在於裁決規則...
科幻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秋連假進入最後一天,在這檔期最受矚目的電影大概就是丹尼維勒納夫的《#沙丘》,這部斥資 1.6 億美金的科幻大作,上映至今話題不斷,卡司、票房、戰漫威等議題都成為各界的焦點之一。
不過,同樣是「科幻」類型,並非每部電影都能有破億美金的製作預算,而低預算、小製作怎麼拍出好看的科幻電影,目前還在台灣院線上映的《#超越無限2分鐘》就做到了深入淺出的漂亮範例。趁著連假尾聲,推薦這部電影給想進戲院「放鬆」、「娛樂」,感受科幻作品帶來「會心一笑」的觀眾。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首次看見《超越無限2分鐘》,是在金馬奇幻影展的特映場合,當時非常喜歡,擔心這部小品會在片海中遭到遺忘,便在【換日線 Crossing】寫了一篇文章,試圖讓更多人對這部電影產生興趣。
不過,事後來看這樣的擔心顯然有點多餘,《超越無限2分鐘》在影展首映之後,觀眾也非常喜歡,一度高居「觀眾票選排行榜」第三名,僅次於《洛基恐怖秀》狂歡場、《火神的眼淚:第1-2集》。影展結束則落在第五名的位置,聲量壓過該屆影展的其餘日本作品,開展前恐怕誰也無法料到《超越無限2分鐘》會異軍突起,深受影展觀眾喜愛。
《超越無限2分鐘》能成為影迷觀眾們的心頭好,絕對其來有自,而我認為,《超越無限2分鐘》的好,在於這部作品透過複雜的外在形式,講述簡單的內裡核心,這一來一往的反差,造就此片深植人心的魅力。
此片故事描述一間咖啡店老闆,某日意外發現家中電腦螢幕擁有「預知未來2分鐘」的能力,透過螢幕能和 2 分鐘後的自己對話。此等怪事陸續被友人、店員得知,這群人便希冀藉由「預知未來」掌握未來的美好人生。
或許有些觀眾認為《超越無限2分鐘》前半段的鋪陳過於重複且冗長,但我卻恰恰認為在片中採取「重複」的敘事手法有其必要性──導演山口淳太透過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論述,將觀眾強行拉進故事強調的「2分鐘後近未來」的跨時空世界觀。而不斷重複此技法之後的結果,就是在一部缺乏經費的「科幻」電影中,持續增添科幻的薪柴,才能在寫實之中,換取觀眾對於科幻設定的想像與說服力。
建立起「預知未來2分鐘」的基底之後,敘事行至過半,片中角色也大致掌握預知未來的能力,編導將人類的貪婪(能預知未來,總會想獲得好處),轉化為某種可愛的小罪小惡。
例如,當第一個角色利用預知能力進一步獲取利益時,想到的竟是車站前錯失的扭蛋,而非害人或牟取暴利的不法勾當,從「扭蛋」這類無關輕重的小確幸中,看見的是編導對人性流露出的可愛筆觸,也替《超越無限2分鐘》抹上一層幽默、輕鬆的底蘊,就此與真正的危險拉開距離。
於是從這場戲開始,角色輪廓逐漸變得立體,個性就鮮活躍然於大銀幕中,不再只是重複論述預知未來能力的呆板形象,顯見編導十分清楚該如何駕馭影像、並神色自若地掌握自己手上擁有的武器與故事。
然而,最重要的是,《超越無限2分鐘》憑藉科幻包裝的外衣之下,全片僅清楚探問一件事──「人類是否真的能掌握自己的未來命運。」而在片長僅 70 分鐘的論述之中,與其說導演的價值觀否定了「掌握未來」,倒不如說,導演山口淳太可能更認為「預知未來」是一件無趣的事情。
掌握、預知未來是危險的,這樣的「醒世預言」是多數科幻電影的主流論述之一,《超越無限2分鐘》同樣也以此視角切入,於是角色們在趨於萬惡的資本主義之後,發生一連串的危機皆與不法黑金有關,此種敘事鋪陳,皆傳遞出「未來的不可預知性」,映照出「自取其害」的恐怖輪迴。
我認為全片最重要的對比手法,體現在主角的愛情故事。當主角利用預知未來的能力接近心儀女性,導演卻輕甩回馬槍,描寫主角被此種超現實能力反噬,甚至發生「自己騙自己」的荒謬誕事。在觀眾的發噱之後,來到片尾,主角勇於打破既有的命運軌跡,選擇迎向未知(也就是主角失去預見未來的機器),在看不見的遙遠彼方之中,順從未來的「多變」可能性,而非預見未來之後做出的「唯一」抉擇。
於是,主角與心儀女生的愛情,在樂團與《哆啦A夢》的共同話題之下,這才悄然發芽。
從這兩處的對比設定,就能讀取編導的核心意念──「看見未來不一定能如你所願;反之,當未來一片朦朧,意外的美好反倒就此降臨。」《超越無限2分鐘》透過這樣的收束,講述「未來」本身因為迷樣而產生的「有趣」之處,替全片敲響定音錘,也讓一股暖流湧於心頭。
對我來說,《超越無限2分鐘》的編導深知自己想說的故事,在科幻的設定之中成功聚焦於人性特質,且在處處限制之中,清晰、不雜亂地完整講述故事,不說教且深刻傳遞出核心內裡,縱使缺少經費,即使觀眾對時空悖論仍一知半解,但電影帶來的奇幻冒險依然深刻,在 70 分鐘內清新脫俗且創意「無限」。
曲終人散之後,觀眾或能踩著輕盈步伐踏出戲院,並想起藤子・F・不二雄《哆啦A夢》的兒少童心,好好與「未知的未來」談一場奇幻戀愛。
科幻類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科幻類 在 YBY on Mar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系統】尋星者協會 Starfinder Society
【模組】1-07 恆星突襲 The Solar Sortie
【 GM 】YBY
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 (TRPG) 是一種以規則為基礎、用骰子增添隨機性、由同桌玩家與主持人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獨特故事的遊戲。主持人 (GM) 的責任在於裁決規則、提供挑戰、並確保遊戲過程順暢。
【注意事項】
此直播為 TRPG 跑團側錄,因疫情影響,全程以語音進行,並以記錄遊戲過程為主,玩家與主持人不會與直播觀眾互動,會全心全意地沉浸在遊戲中,但仍然歡迎大家留言、發問、討論,在遊戲空檔、中場休息、或遊戲結束時,YBY 會再抽空回覆。
由於本場遊戲並非「為了直播而玩」,純粹是紀錄 YBY 與同好們的遊戲過程,所以我們不會為了節目效果而刻意想哏、搞笑、綜藝化,也沒有預先排演過劇本與台詞,以原汁原味地呈現我們平常跑團的樣貌,避免讓想入坑的觀眾對「實際跑團」有錯誤的期待。
本團玩家與主持人皆非公眾人物,也非專業聲優、演員、或相關領域人士,而都只是喜歡玩 TRPG 的同好,如果你不喜歡我們的遊戲方式、扮演能力、或其他你能挑剔的毛病,請直接離開,不要留下任何負面或情緒化的批評,因為他們沒有責任配合你的喜好與習慣,也沒有義務接受你的情緒與言詞,若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為了保護我的同好們,我會不客氣地封鎖你。
若你看過影片後對 TRPG 產生興趣,也想親自試玩看看,歡迎私訊我的臉書專頁或影片下留言,也許我們有機會一起跑、或向你介紹我信任的玩家與主持人。
願疫情早日好轉,大家身體健康!
【系統簡介】
深入外星人的廢墟尋找失落的魔法、與大企業的科研魔導與機器人在太空站的街道上大殺四方、駕駛星艦掃射一艘攻擊巡洋艦、保護一個新殖民地不受致命異星掠食者的攻擊、或者與一個未知的外星帝國進行第一類接觸。
無論你手握雷射步槍、身穿動力護甲、操弄深奧的魔法、或僅僅依靠你的三寸不爛之舌,你在《尋星者》中扮演著一名踏上冒險之路的英雄,漸漸發現並改變銀河的真實面貌。
《尋星者》是一款由 Paizo 出版的科幻類 TRPG。比起另一款姊妹作 Pathfinder 來說,無論是遊戲機制還是世界觀,都更具未來主義色彩。Starfinder 受到許多科幻或太空歌劇作品影響,包括星際大戰、異形、星際異攻隊、戰鎚40K等,但仍保留許多奇幻設定,包括魔法、奇幻種族與怪獸等。
如果你喜歡奇幻與科幻的混搭風格,《尋星者》會是一款非常符合你口味的遊戲!
科幻類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稍微有點年紀的玩家,或許有看過1997年上映的電影《星艦戰將》,故事描述人類機動部隊前往外太空,對抗兇猛的外星生物「蟲族」,這部電影也影響了後續許多外星生物的相關電影。
現在《星艦戰將:人類總動員》(Starship Troopers - Terran Command),就是按照當年《星艦戰將》電影的時空背景,改編而成的全新即時戰略遊戲。遊戲忠實還原了當年電影的人類角色、武器裝備,以及蟲族的大軍設計。
玩家要利用十多種各具特色的單位,對抗滿坑滿谷的蟲族部隊。如何在關鍵戰略區域,佈署適合的軍種單位,十分考驗玩家的策略能力。遊戲預計今年內上市,目前已經登錄STEAM頁面,可惜不支援中文。喜歡科幻類型遊戲的玩家,可以考慮把它加入願望清單,點燃你的熱情,一起對抗蟲族大軍吧!
© The Artistocrats © Slitherine Ltd.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科幻類 在 YPR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擾亂一節大王搞錯左日本年號計法,唔好意思,但睇番年號都係超過左明治的長度,都係想睇下佢會點玩。
00:00 86 -不存在的戰區-
10:28 擾亂 THE PRINCESS OF SNOW AND BLOOD
16:11 MARS RED
24:18 Vivy -Fluorite Eye's Song
30:50 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 3
加入 YPR YouTube 會員專享每週獨家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user/ypowerhk/join
Paypal 贊助及支持 YPR Channel:
https://www.paypal.me/yprchannel
YPR Channel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outhpowerhk
YPR Channel Facebook 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23747894479903/
#網台節目 #動漫評論吐槽 #四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