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科索沃 爆發衝突萬人喪命
浴血獨立的戰爭之地
如今終於從瓦礫堆站起
走出傷痛迎向新生✨✨
柔道選手 #卡曼迪 第一次「以國之名」參加奧運
拿下金牌後她淚崩說出😭😭
「儘管我們只是小小窮國、有夢就能實現」
科國六成人口不到40歲
平均月薪也僅有台幣1.5萬
獨立小國靠著年輕志氣殺出生路
儘管未來的路注定崎嶇
背負用生命換來的自由
他們將不畏困難、繼續前進!💪💪💪
#很難想像一出生就活在戰爭中
#一萬五大概繳完房租就沒了QQ
#消失精彩回顧
科索沃 金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評論:奧運獎牌榜應該取消
金牌至上,還是奧運精神更為重要? 德國之聲奧運記者Sarah Wiertz 認為,獎牌榜的意義值得商榷,因為它只會助長民族主義。
每屆奧運會都會出現同樣的場景,爭奪獎牌榜排名第一,簡直成了一個單獨的競技項目。奧運接近尾聲之際,美國以一枚金牌的優勢超過了此前排名第一的中國。不過,美國人的排行榜本來就不以金牌數量,而是以獎牌總數為准。就獎牌總數而言,美國遠遠領先於中國。由此看來,評判奧運成績的標準,也只是一個採用何種計算方法的問題。
獎牌榜的排名標準應該是什麼?
獎牌榜的排名之爭是一場並不光彩的競爭,予以取消更合乎情理。因為獎牌榜只能反映體育成績,卻不能反映出這一成績背後的付出。獎牌榜只能助長國家主導的興奮劑行為,助長明星體育,忽略團隊精神,還會助長一些國家為了多得金牌而投入大量資金。
如果將獎牌榜同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掛鉤,那麼獎牌榜的排序將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排名最靠前的將是牙買加、巴哈馬或者科索沃。
奧運會獎牌榜雖然也能體現奧林匹克競技原則,但卻是以犧牲其他奧運精神為代價的:超越狹隘民族界限的體育盛會,捍衛和平以及促進不同族群的相互理解。
對有些國家來說,奧運會獎牌榜以及運動員的成績只是他們炫耀自身強大和本國政治制度優越性的道具。
獎牌成了國家成就的象徵。在這裡,獎牌榜成了激發民族主義的強心劑,成了不容討論的政治禁區,決定著運動員的個人命運。
獲得銀牌後,中國乒乓球混雙選手竟為此含淚道歉。「我們給團隊丟臉了。全國人民都在關注這場比賽,中國隊無法接受這一結果。」
中國在努力實現其「強國夢」,為此,運動員正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只有六個月的時間了,中國運動員的壓力將有增無減。
科索沃 金牌 在 傑拉德-知足常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南斯拉夫國家隊,是1920年至1992年間代表南斯拉夫的足球隊,因為以球員腳法細膩見稱,有『歐洲巴西』之譽。
國際賽層面,南斯拉夫拿過1960年奧運金牌,並有3次銀牌及1次銅牌。南斯拉夫在1930年至1990年踢過世界盃,他們曾經8次躋身決賽圈,最佳成績是一次四強(1930年,無季軍戰)及一次第四名(1962年),最後一次踢世界盃是1990年躋身八強。歐洲國家盃方面,他們在1960年、1968年得到亞軍。1992年南斯拉夫因為內戰被禁踢歐洲國家盃,丹麥頂上拿到冠軍成為一時佳話。
對於八九十年代球迷來說,天才中場Dragan Stojkovic、擅射自由球的後衛Mihajlovic、頂級射手Mijatovic都是令人難以忘記的球星。即使後來分裂成多支國家隊,仍然有大量東歐足球人才湧現,輸入歐洲各大聯賽。
現在,處於原南斯拉夫境內並獨立組隊參加國際賽的共有七隊,分別有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北馬其頓和科索沃。在眾多分裂出來的球隊中,目前以克羅埃西亞發展最好,他們在2018年殺入世界盃,僅不敵法國得到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