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人們在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場域,也成為文化、科學、藝術等知識推廣的重要機制。除此之外,隨著公共領域對於文化多樣性以及各式社會議題的逐漸重視,博物館也沒有置身事外而開始嘗試以展覽、教育活動、出版品、論壇等形式來加入這些討論。對於當代社會在全球化移動、接觸的脈絡下,移動的人開始成為當代社會的正常狀態,那麼正視移動人口以及其帶來的各種多樣文化、歷史與社會活動的接觸與交集,就成為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從博物館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有了以藝術為主的美術館、以歷史或科學等知識體系為主的博物館,也有了地方性與城市性的地方博物館,甚至是結合地方與生態的生態博物館,這樣的話,面對移動人群與文化接觸的現象,我們是否也需要一個移民博物館呢?小編今天要推薦的一篇過去的文章,試著從博物館人員的角度來看移民、文化接觸與博物館的交集。
——————————
今年6月,筆者前往德國法蘭克福,出席UNESCO轄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城市博物館委員會2018年會」(ICOM-CAMOC 2018),會前的工作坊以「移民:城市/移民與其落腳城市」(Migration: Cities | (im)migration and arrival cities)為主題,探討近1世紀來歐洲所面臨的移/難民議題,及他們進入城市後,對在地文化帶來的衝擊與改變。
該工作坊推動3年計畫的核心概念是:「在政治之外,城市中的博物館應責無旁貸,肩負起社會教育、文化平權、多元參與的責任,讓在地世居多年的民眾[1]認識並接納近20年來的新移民,更要真正看見身分地位更敏感尷尬的難民,達成共榮共生、相互尊重、理解、認識彼此的文化與社會處境。」
CAMOC不斷呼籲:各種主題的博物館,都有責任面對城市中族群多樣性的議題,規劃相關的展示活動,讓移民/難民可參與其中,甚至擔任主述者,進一步讓在地民眾與他們有更多互動、接觸及理解。
在各國眾多博物館的分享中,我們看到博物館如何透過移民物件的典藏展示、真人圖書館、讓移民講述故鄉事、或是透過移民集體與大量的書寫、歌唱、藝術表現,轉換為博物館的展示與藏品,並以博物館的空間,建立舊住民與新移民在文化、語言及社會議題上互相溝通的橋樑,甚至更進一步,邀請移民與第二代一起重新詮釋其身分及對於社會的期許。
例如荷蘭鹿特丹博物館的移民計畫專案,先對移民進行訪談與溝通後,邀請願意參與的移民成為博物館的典藏,並可獲得一個典藏品編號,再由這些獨特的「典藏移民」講述他們的故事。經過幾年的進行,這個專案已經累計到即將出書。歐洲的族群移動有上千年歷史,透過層層疊疊、移入移出的歷史所產生的厚度,形塑了現今每個獨特的歐洲城市。因此每個移民的人生故事,都是該博物館最珍視的典藏品。
而筆者也發現,委員會成員對臺博館從2014年與在台穆斯林社群合辦的「伊斯蘭文化與生活特展」,以及2017年與移民工社群共同策畫的「南洋味.家鄉味特展」,到各種由移民工社群主導的教育活動等,都相當重視,台灣社會面對穆斯林的高度包容力,也讓他們感到非常特別。臺博館培訓移民擔任母語導覽員、並鼓勵移民穿著代表母國文化認同的傳統服裝(Cultural Identity)進入博物館參訪,這些都是歐洲博物館較少嘗試的區塊。
在此次博物館委員會的經驗中,可以看到歐洲博物館更擅長邀請移民或具爭議性的議題進入博物館發聲,並以展示、劇場、行動劇、工作坊的方式呈現;同時,歐洲博物館也會計畫性地進入移民社區,對居民表達關懷、支持,並進行相關議題講座與課程。這是國內博物館可多進行的嘗試。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555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9的網紅呂罰 Kip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又逼著自己在週末擠出了一天去走走!這次是去位於曼哈頓裡的中央公園隔壁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驚魂夜就是在這裡拍的喔!兩年前剛移民過來的時候去過一次,睽違了好久好懷念呀~ (本影片內容完全無營養及任何教學成份) instagram.com/kiphalu facebook.com/ryank...
「移民博物館」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移民博物館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移民博物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移民博物館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移民博物館 在 呂罰 Kiph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移民博物館 在 精神科医・樺沢紫苑の樺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移民博物館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移民博物館 在 是否也該有能身兼社福機構的「移民博物館」?|獨立評論|闖 ... 的評價
- 關於移民博物館 在 新星巷弄書屋- 下午受邀「憲光二村•移民博物館」視覺形象暨 ... 的評價
移民博物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裡,曾經被叫做夢想港口,聚集了許多即將到美國追尋夢想的人。」
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沒有什麼人介紹過??
這大概是我在移民博物館裡頭從頭哇到尾後的心聲,我真的覺得這裡很棒~~~
/
這個移民博物館的前身就是巴林家族負責載送歐洲人移民到美國的地方,Ballin巴林家族是丹麥猶太人,他們也是移民來到了德國,在這邊開創船業,一開始只有運送貨物,但是到了兒子Albert Ballin接手後,這些倉庫也變成了暫時的宿舍給予那些想要去美國的人們在等待文件完成前稍微休息的地方,所以你進去的建築物都是以前人真的待過的地方,在納粹開始屠殺猶太人前,許多已經聽聞納粹要迫害猶太人的人們都早就偷偷逃往美國或中南美洲,像是愛因斯坦也是德國猶太人並不是美國人啊~~~Albert Ballin在當時是漢堡的商業巨頭就是漢堡郭台銘,結果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經濟大受影響,他的公司也破產,終於受不了的巴林先生,在一戰結束前2天服藥自殺,他其實只要在等兩天或許會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不過人生也就是這樣。比較諷刺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後,納粹將這裡整個變成軍營
/
以往給予人自由與夢想的中繼站,成為了剝奪許多人自由、毀滅許多人夢想的終點站。
移民博物館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上午專程前往基隆市的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移民日】盛會。
這是我第一次到海科館,對於海科館能夠舉辦這樣的盛會,特別有感。
因為基隆是北台灣最大的港口,先民們幾百年前就陸續從這裡進入台灣,而1949年更有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從基隆上岸,在此安身立命,成為台灣人! 過去我曾經數度到美國紐約的艾利司島上的移民博物館參觀,看到美國人的祖先也是飄洋過海,在艾利司島檢疫、接受移民審查,才能夠追求美國夢。艾利司島上的移民博物館有許多血淚與暗黑回憶,昨天的國際移民日活動中,我們看到主持人是台越第二代,表演精彩的楓香舞蹈團中,也有三名新二代。或許未來海科館中會有一個展廳就成為移民博物館,記錄台灣幾百年來先民在此安身立命的軌跡。
除了行禮如儀的大會外,我也參加了印尼面具的彩繪,大家覺得我畫的怎麼樣???
移民博物館 在 呂罰 Kiph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來,又逼著自己在週末擠出了一天去走走!這次是去位於曼哈頓裡的中央公園隔壁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驚魂夜就是在這裡拍的喔!兩年前剛移民過來的時候去過一次,睽違了好久好懷念呀~
(本影片內容完全無營養及任何教學成份)
instagram.com/kiphalu
facebook.com/ryankiphalu
Music credit to
IKSON - Harmony / 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pkxq8WGS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ENLhkM59E
Rafaga de Dub by makina https://soundcloud.com/makinamakinamakina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 CC BY-SA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uAK5s5SXUd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eK1eMs0Kg4/hqdefault.jpg)
移民博物館 在 精神科医・樺沢紫苑の樺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樺沢紫苑の新刊『神・時間術』(大和書房)
Amazonからの購入はコチラから→ http://kabasawa.biz/b/godtime.html
無料版はコチラから→ http://kabasawa.biz/b/time11.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WTWEHmPPI4/hqdefault.jpg)
移民博物館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23行動聯盟由理事長薛麗妮帶領,在現場抗議市政府拆除作業,主張可以 依二號三號碼頭在歷史與文化的特書意義,轉為文創空間 展演場地 移民博物館等 成為基隆市新的文化地標與據點 並且為發展文化觀光的基隆創造永續的產值
三方協商會議 請查看 反對拆除基隆港西二三號碼頭倉庫 臉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J4sGdlxjGM/hqdefault.jpg)
移民博物館 在 新星巷弄書屋- 下午受邀「憲光二村•移民博物館」視覺形象暨 ... 的推薦與評價
下午受邀「憲光二村•移民博物館」視覺形象暨指標識別系統設計共創工作坊非常期待在集思廣益與大家共同願景的構築下,未來移民博物館的形象足夠識別在地,識別人們共同 ... ... <看更多>
移民博物館 在 是否也該有能身兼社福機構的「移民博物館」?|獨立評論|闖 ...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灣 博物館 自2015年開始經營「新住民服務大使團隊」,在館內進行東南亞語導覽服務,不僅擔任臺博館和東南亞社群溝通的重要橋梁與文化諮詢團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