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逃亡
#揚巴爾斯魯德的故事 #德國占領挪威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納粹德國盯上位於斯堪地那維亞,戰略位置方面擁有潛在價值的挪威,因此暗中計劃著侵入該地區的行動。
儘管挪威當局保持嚴格的中立國立場,但是在1940年4月時,納粹發動了威瑟演習的襲擊,佔領了丹麥及挪威,最終不但徹底控制波羅的海的主要港口,也如願占領了挪威。
不過在徬徨歧路的情況下,挪威底下的流亡武裝力量仍然抵抗著納粹的統治,並暗中招募更多的反派軍一同勇敢對抗納粹。
揚·巴爾斯魯德(Jan Baalsrud)即是其中一位,他在1941年加入了挪威獨立公司1(NOR.IC1),這個組織為英國的特種作戰執行團體,在其領導者馬丁·林格(Martin Linge)和英國軍方的訓練下,該組織的挪威成員則有著對納粹進行突襲和破壞任務的能力,他們最出名的任務便是『破壞挪威德軍重水廠行動』。
-
1943年3月,挪威嚴酷的冬季尚未結束,在經過兩個月的蘇格蘭訓練後,揚和其他11位突擊隊員組成的分遣隊進行了代號:『馬丁紅行動』(Operation Martin Red),他們的目標是破壞駐紮北部的納粹空中基地和空中控制塔的任務,揚的個人行動則是要游到水下,在駐紮港旁的水上飛機放置磁性水雷,以便摧毀任務目標。
然而他們在準備這次秘密任務的過程中,曾尋求與當名抵抗運動成員取得聯繫。
不巧的是,他們聯繫到那名人士並不是抵抗運動的成員,只是與成員恰巧同名的平民店主,店主擔心對方的來意可能是德國人的測試,因而擔心起自己的生命安全,在當天稍晚,店主立即向蓋世太保報告了談話內容,揚一行人的行動也因此曝光。
得知行動失敗後的第二天早上,12個人迅速回到裝滿炸藥的漁船上試圖逃跑,然而德國護衛艦在得知消息後,立刻來到附近的峽灣攔截了漁船。
突擊隊員做出了艱難的抉擇:那就是炸毀自己的船,他們點燃了延時保險絲擠進救生艇試圖逃跑,然而德國人卻火速小艇開火,殺死了其中一名成員,漁船也在爆炸中遭到擊沉。
剩下的10個人在慌亂中於冰冷的海水被逮捕,並轉交給蓋世太保處決。
除了揚,
揚成功逃脫了追捕,當時他在冰冷的北極水域上岸後,踉蹌地躲到山溝裡
凍僵的他在發現了一名士兵正要靠近他時,便失措的拿出左輪手槍將他擊斃,並逃亡到更偏僻的雪丘。
-
在接下來的九周,揚成為納粹蓋世太保搜捕的對象,因此揚必須要小心翼翼的行動,並向居住在當地的挪威平民尋求幫助。
此刻,他的目標是越過邊界進入未被攻陷的中立國瑞典,如此一來便能安全躲避納粹的搜捕,
他必須要繼續前進,如此以來才不會使幫助他的無辜平民捲入一切。
然而在惡劣的環境,和艱難的雪地步程中,揚的身體狀況並非如訓練般強悍,在逃亡不到幾天,他的雙腳便因長期處在寒冷的環境而嚴重凍傷,腳趾甚至也出現壞疽的症狀。
幸運的是,揚在途經每一個村子時都得到多位平民的善意,除了透過地圖的引導得知前往瑞典的方式,還獲得了應急補給、新靴子和繃帶,考慮到他雙腳不便行走的因素,還有人特地給他滑雪板,方便他能在雪中移動。
然則在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後,不僅讓他失去了方向感,甚至還遭遇一場雪崩,使得揚連同遭到波及,在雪堆中生生活埋了幾天。
當他飽受著暴晒和雪盲症爬出時,滑雪板早已在衝擊中毀壞了,揚本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產生了幻覺,腳的傷勢也幾乎快要無法走路了。
-
在強忍著劇痛的步行下,精疲力竭的揚在三天後找到了一座小村莊,並在當地抵抗運動成員阿斯拉克(Aslak Fossvoll)的協助下藏在穀倉裡。
阿斯拉克等人為了躲避蓋世太保的盤查,將揚搬到更靠近邊境的地方,設法將無法行走的揚綁在擔架上,穿越峽灣將他運到另一處的小棚屋裡休息。
在小棚屋的這段期間,長期沒受到緊急救治的揚,因無法忍受壞疽帶來的痛苦,便進行將完全腐爛的大腳趾和腳趾死肉切除的應急手術,並孤獨一人的等待援助。
到了幾天後,村民們再次越過峽灣,將揚安置在更遙遠的岩石裂縫,以便能聯繫到附近的薩米遊牧民族,能夠使用雪橇,與正在遷徙期的馴鹿們悄悄進入瑞典,並希望揚能在堅持幾天的時間。
此刻的揚已經虛弱到幾乎沒有任何知覺,
一日夜裡,當他發現壞疽早已蔓延全部的腳趾,在逼不得已的絕望下,
揚忍痛截初剩餘的九個腳趾,甚至還曾一度考慮自殺。
幸運的是,上天並沒有辜負著他。
最終,揚如願等到了村民,並在薩米人的協助下沿途躲避納粹部隊,在透過雪橇和馴鹿的指引下。
成功進入了瑞典,結束這場浩劫的煎熬時光。
-
抵達瑞典不到一年後,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不用腳趾走路,已康復的揚則返回蘇格蘭,開始協助其他的挪威抵抗組織成員接受訓練,
最後在戰爭結束後,揚親自見證了國家的解放。
他終於得以放下長時間的煎熬壓力,立刻前往奧斯陸
與他的久未見面的家人們再度團聚。
而揚超乎想像的生存經歷和渴望活下去的決心,不僅僅被挪威人視為國家英雄之一,直到至今他的行動都依然被挪威人所惦記。
#專欄圖片為1957年電影九條命劇照
#二戰的逃亡故事真的聽起來很心酸 #下次再來介紹阿德里安卡頓德維阿特的故事
#留言收當初收留揚的小棚屋和本次參考資料
空中浩劫電影 在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年看的電影「不存在的房間」(Room),其中母子在密室生活五年的情節,讓我想到近日的生活。片中的母親遭到歹徒囚禁生下其子,這個孩子到五歲都不曾離開「房間」,對他來說,房間就是全世界。這部片大部分時間都看得我十分緊張窒息,但其中的「空氣」,便是這位媽媽在極度高壓煎熬的情況下,仍然維持著善意在教養自己的孩子,最後甚至冷靜策劃了逃脫計畫,一起成功逃脫。不知道有人也看過這部片嗎?
我到週日深夜才覺得真的「醒來」。把長子的國語數學英語課本作業整疊搬到面前翻,劃上要訂正的記號、檢查下週要開始要教他的範圍、登入線上學習系統、上傳帳號照片⋯這些事本應早些日子做的,但在這之前過得恍惚。(病毒)危機來得太突然,優先處理吃食相關生存問題、調節一家四口共存空間、調節兩子生活(爭執與和好)作息、接受自己沒有獨立安靜的時間、接受這個狀態不知道何時結束的事實。
在適應一個新的共存節奏。
以前聽奶奶說小時候學日本字或是爺爺從山東離鄉背井逃難來到台灣,這些因為戰爭而改變生命的劇變,覺得像是傳說,只有耳聞卻不曾目睹。然而最近病毒的浩劫,讓我漸漸意識到,我們這一代的苦難來了,我們站得住腳嗎?
在這個「不存在的房間」裡,我們為了遠離病毒而自囚。我要記得世界曾經蓄納給我的美好,保持善意、像人生導遊那樣向下一代轉知世界曾經的開放多元美好、提醒他們目前的防備與恐懼只是暫時的,像在空中遇到亂流要繫緊安全帶那樣。要相信有一天他們可以乘坐飛機抵達異地、見陌生人對他們微笑、說著他們聽不懂的語言、大家都開開心心地彼此包容著。
嗯,好難。但是我開始練習。
活著、有耐心的活著、有耐心並且樂觀的活著。
空中浩劫電影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飆高的氣溫,燒不停的森林,地球正在發燒中🌏🤯!
這幾天大家有沒有看到舊金山森林大火的新聞呢?
一整片橘紅色的天空,讓雅婷有種身處科幻電影世界末日的錯覺。
從今年八月底開始,加州有三百多處森林失火,起源於雷擊的森林火災,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降雨量降低、溫度攀升,極度乾燥的樹木讓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森林大火的範圍不斷向外擴散。
2020年至今,全球已經有至少三個地區發生極為嚴重的森林火災,無數的樹木與動物受到傷害,造成生態浩劫。
台灣有一半以上被森林覆蓋,多元的樹種與動物是台灣極為珍貴的自然資源,但每年有四十多起的森林火災,每一起嚴重的森林大火,都需要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當地的自然生態。
🌲所以到野外時,千萬要記得 #三不三要:
「不」隨意引火、「不」拋棄菸蒂、「不」焚燒垃圾;「要」小心火種、「要」注意用火安全、「要」熟記保林防火專線。
🔥防火專線:0800-000930(您您您,救山林)、0800-057930(林務局救山林)
共同防範森林火災,跟雅婷一起守護寶島森林!
📚雅婷的小知識時間:
這次的加州森林大火,舊金山的出現世界末日般橘紅色的天空,這就是瑞利散射造成的影響。
燃燒後各種大小的煙霧顆粒瀰漫空中,太陽光穿過時,受到較小顆粒(小於波長1/10)的影響,而產生「#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
波長越短的光,越容易產生散射,也就是藍光的波長較短,較容易散射;波長較長的紅光和黃光不易散射,而能穿越,於是就呈現了詭異的橘紅色天空!
如果跟雅婷一樣一開始看不太懂的話,趕快發揮108課綱 #探究與實作 的精神,動手實驗看看吧!
👉中央大學科教中心藍天夕陽實驗:
http://phy.tw/科學實驗/item/229-item-title
👉也可關注探究與實作推動中心的系列工作坊唷!